CN220438740U - 激光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激光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8740U
CN220438740U CN202321009700.8U CN202321009700U CN220438740U CN 220438740 U CN220438740 U CN 220438740U CN 202321009700 U CN202321009700 U CN 202321009700U CN 220438740 U CN220438740 U CN 220438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olor light
light
axis
proj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97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志雄
林明坤
吴宗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filed Critical Qisda Op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097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8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8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8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包含折光单元、反射式扩散件、第一透镜阵列、具有第一透镜部及第二透镜部的聚光透镜,包含发射第一色光的第一色光单元的激光光源组、成像模组及投影镜头。折光单元倾斜设于第一透镜部的入光轴上以反射第一色光至第一透镜部。反射式扩散件设置于聚光透镜的一侧以反射第一色光沿第二透镜部的出光轴行进。第一透镜阵列设置于出光轴上以接收第一色光,第一透镜阵列沿聚光透镜的第一圆心轴之长度小于等于聚光透镜的直径的二分之一且沿第二圆心轴的宽度小于等于聚光透镜的直径。成像模组设置于出光轴上以与投影镜头依序接收第一色光。

Description

激光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将透镜阵列的长度缩减至小于或等于聚光透镜的直径的二分之一且透镜阵列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聚光透镜的直径的激光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常见的激光投影设备采用合光模组的配置以产生可供后续投影成像所需的多色激光光束,而在目前应用中,为了进一步地缩小激光光源体积,其常见设计将红、绿、蓝色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以多排并列方式封装成单颗多色激光二极管光源模组,借以达到可同时提供红绿蓝色光至激光投影设备的合光模组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进一步地缩减激光投影设备的整体体积,先前技术通常会采用缩减投影镜头尺寸的设计,然而,如图1所示,由于激光投影设备的合光模组所出射的激光光斑1在X轴与Y轴上呈对称圆形,因此若是直接对投影镜头2的直径尺寸进行缩减,则会明显降低激光投影设备的激光光线使用效率,进而大大地影响到激光投影设备的影像投影亮度与投影品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激光投影设备,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其能够降低在采用缩减投影镜头直径设计以缩小激光投影设备的整体体积时对激光投影设备的激光光线使用效率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包括:激光光源组,包含依序排列的多个第一色光单元,该多个第一色光单元发射第一色光;聚光透镜,具有第一透镜部以及第二透镜部;折光单元,相对该聚光透镜倾斜地设置于该第一透镜部的入光轴上且与该多个第一色光单元相对,用来反射该第一色光沿着该入光轴入射至该第一透镜部;反射式扩散件,设置于该聚光透镜的一侧,用来接收从该第一透镜部所传来的该第一色光且反射该第一色光至该第二透镜部,使得该第一色光沿着该第二透镜部的出光轴行进,该聚光透镜的第一圆心轴分别垂直于该入光轴以及该出光轴,该聚光透镜的第二圆心轴垂直于该第一圆心轴; 第一透镜阵列,设置于该出光轴上,用来接收从该第二透镜部所传来的该第一色光,该第一透镜阵列沿着该第一圆心轴的长度小于等于该聚光透镜的直径的二分之一,该第一透镜阵列沿着该第二圆心轴的宽度小于等于该聚光透镜的直径;成像模组,设置于该出光轴上,用来接收从该第一透镜阵列所传来的该第一色光以形成投影光束;以及投影镜头,接收从该成像模组所传来的该投影光束以进行光学投影。
较佳的,还包含:第二透镜阵列,连接于该第一透镜阵列且设置于该入光轴上以位于该第一透镜部以及该折光单元之间,用来接收该第一色光;其中该第二透镜阵列上的微透镜尺寸小于该第一透镜阵列上的微透镜尺寸。
较佳的,该第二透镜阵列上的微透镜数量多于该第一透镜阵列上的微透镜数量。
较佳的,还包含:扩散片,设置在位于该激光光源组与该折光单元之间、位于该折光单元与该第一透镜部之间,以及位于该第二透镜部以及该第一透镜阵列之间的至少其中之一位置。
较佳的,该扩散片相对于该聚光透镜转动或往复移动。
较佳的,该反射式扩散件包含反射片以及雾度扩散层,该雾度扩散层加工形成或贴附或涂布于该反射片上,该第一色光经由该反射式扩散件的匀光与反射后穿过该第二透镜部。
较佳的,该反射式扩散件可移动或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聚光透镜该侧。
较佳的,该折光单元包含反射片,该反射片倾斜地设置于该入光轴上以反射该第一色光至该第一透镜部。
较佳的,该激光光源组还包含依序排列的多个第二色光单元以及多个第三色光,该多个第二色光单元以及该多个第三色光单元相邻于该多个第一色光单元且分别发射第二色光以及第三色光,该折光单元还包含分色片;该分色片相对该第一透镜部倾斜地设置于该入光轴上且与该多个第二色光单元以及该多个第三色光单元相对,用来反射该第二色光以及该第三色光且允许该第一色光穿透,该第一色光、该第二色光以及该第三色光沿着该入光轴穿过该第一透镜部以入射至该反射式扩散件,经由该反射式扩散件反射且依序穿透该第二透镜部及该该第一透镜阵列。
较佳的,该第一色光为红光,该第二色光为蓝光,该第三色光为绿光。
较佳的,该成像模组包含:至少一个中继透镜,设置于该出光轴上以接收从该第一透镜阵列所传来的该第一色光;成像件,设置于该出光轴上;以及直角棱镜,其设置于该出光轴上且位于该至少一个中继透镜以及该成像件之间,用来允许从该至少一个中继透镜所传来的该第一色光穿透至该成像件且将该成像件所回传的该投影光束反射至该投影镜头。
较佳的,该成像模组包含:至少一个中继透镜,设置于该出光轴上以接收从该第一透镜阵列所传来的该第一色光;第一直角棱镜,设置于该出光轴上,用来接收从该至少一个中继透镜所传来的该第一色光以进行反射;成像件,位于该第一直角棱镜的一侧,用来接收从该第一直角棱镜所反射的该第一色光以形成该投影光束;以及第二直角棱镜,设置于该出光轴上且与该第一直角棱镜彼此相对,用来允许该成像件所传来的该投影光束穿透至该投影镜头。
较佳的,该成像件为数位微型反射镜装置。
较佳的,该聚光透镜的第一圆心轴分别相交垂直于该入光轴以及该出光轴。
较佳的,该聚光透镜为准直透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透过将第一透镜阵列的长度缩减至小于或等于聚光透镜的直径的二分之一且第一透镜阵列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聚光透镜的直径的设计,本实用新型可产生投影光束在投影镜头中所投射的激光光斑可呈椭圆状的光斑尺寸缩减功效,如此一来,相较于先前技术所采用的激光光斑呈对称圆形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不仅可降低在采用缩减投影镜头直径设计以缩小激光投影设备的整体体积时对激光投影设备的激光光线使用效率的影响,同时亦可提升激光投影设备在透镜尺寸选择上的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先前技术的投影镜头与激光光斑的简示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激光投影设备的侧视简示图。
图3为图2的第一透镜阵列与聚光透镜的尺寸比例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第一透镜阵列的前视简示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激光投影设备的侧视简示图。
图6为图5的第一透镜阵列与第二透镜阵列的前视简示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激光投影设备的侧视简示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激光投影设备的侧视简示图。
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2,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激光投影设备10的侧视简示图,如图2所示,激光投影设备10用来进行激光投影成像,激光投影设备10包含激光光源组12、聚光透镜14、折光单元16、反射式扩散件18、第一透镜阵列20、成像模组22,以及投影镜头24。
激光光源组12包含依序排列的多个第一色光单元26以及包含依序排列且相邻于第一色光单元26的多个第二色光单元28以及多个第三色光单元30,第一色光单元26、第二色光单元28以及第三色光单元30于图2中仅分别显示一个以简要呈现,其实际数量配置与排列方式端视激光投影设备10的实际应用而定(例如可采用将四个第一色光单元26依序排列成一排且将两个第三色光单元30以及三个第二色光单元28依序排列成另一排的配置设计,但不受此限)。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色光单元26可较佳地为红色激光二极管以发射光线颜色为红光的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单元28可较佳地为蓝色激光二极管以发射光线颜色为蓝光的第二色光L2,第三色光单元30可较佳地为绿色激光二极管以发射光线颜色为绿光的第三色光L3,但不以此为限,其色光种类可根据激光投影设备10的实际合光应用而有所变化。
聚光透镜14可较佳地为准直透镜(但不受此限)具有第一透镜部32以及第二透镜部34,以用来对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进行准直聚光。另外,在此实施例中,折光单元16可包含反射片36以及分色片38。折光片36可相对倾斜地设置于第一透镜部32的入光轴I上与多个第一色光单元26相对的位置(较佳地,折光片36相对于入光轴I的倾斜角度等于45°,但不受此限),以用来反射第一色光L1沿着入光轴I行进。分色片38可相对倾斜地设置于入光轴I上与第二色光单元28以及第三色光单元30相对的位置(较佳地,分色片38相对于入光轴I的倾斜角度等于45°,但不受此限),以用来反射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沿着入光轴I行进且允许第一色光L1穿透,使得第一色光L1与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可沿着入光轴I进行合光且穿过第一透镜部32,借以产生将已经过色光叠合的光束入射至反射式扩散件18的效果。
在反射式扩散件18的设计方面,由图2可知,反射式扩散件18设置于聚光透镜14的一侧,用来接收从第一透镜部28所传来的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以扩散均匀化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的能量与指向性,且反射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至第二透镜部34以使得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沿着第二透镜部34的出光轴O行进。更详细地说,在此实施例中,反射式扩散件18可包含反射片40以及雾度扩散层42,雾度扩散层42加工形成(例,Metal Bump)或贴附或涂布于反射片40上,使得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可在经过反射式扩散件18的匀光与反射后穿过第二透镜部34,其中反射片40较佳地为金属板或反射镜,且雾度扩散层42的雾度较佳地大于1.5(但不受此限)。此外,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反射式扩散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聚光透镜的一侧的设计以更进一步地提升反射式扩散件之扩散反射效果以及产生防止反射式扩散件过热的效果,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的反射式扩散件18可相对于聚光透镜14往复移动(例如沿着图2的水平方向左右移动,但不受此限),或者是在另一实施例中,反射式扩散件18可为扩散轮以相对于聚光透镜14旋转。
在实际应用中,激光投影设备10可额外增设扩散片以更进一步地扩散均匀化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的能量与指向性,举例来说,激光投影设备10可另包含至少一个扩散片44(可较佳地相对于聚光透镜14转动或往复移动,但不受此限),例如在图2中显示四个扩散片44,其分别设置于第一色光单元26与折光片36之间、设置于第二色光单元28及第三色光单元30与分色片38之间、设置于折光单元16与第一透镜部32之间,以及设置于第二透镜部34以及第一透镜阵列20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其相关数量配置变化端视激光投影设备10的实际应用而定。
在第一透镜阵列20的设计方面,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4,图3为图2的第一透镜阵列20与聚光透镜14的尺寸比例示意图,图4为图2的第一透镜阵列20的前视简示图。由图2、图3以及图4可知,第一透镜阵列20可设置于对应第二透镜部34的位置,以用来接收从第二透镜部34沿着出光轴O所传来的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以进行色光叠合,借以产生光线分束、光束整形以及光斑叠合效果。更详细地说,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透镜阵列20沿着聚光透镜14的第一圆心轴C1的长度L可较佳地等于聚光透镜14的直径D的二分之一(如图3中(a)所示,但不受此限,其亦可采用长度L小于聚光透镜14的直径D的二分之一的设计),且第一透镜阵列20沿着聚光透镜14的第二圆心轴C2的宽度W可较佳地等于聚光透镜14的直径D(如图3中(b)所示,但不受此限,其亦可采用宽度W小于聚光透镜14的直径D的设计),意即第一透镜阵列20的长宽比值可较佳地为0.5,其中聚光透镜14的第一圆心轴C1可较佳地相交垂直于入光轴I以及出光轴O(如图2所示,但不受此限,第一圆心轴C1亦可以轴线不相交方式(其代表第一透镜阵列20可以相对于聚光透镜14斜摆的方式设置)垂直于入光轴I以及出光轴O),聚光透镜的第二圆心轴C2垂直于第一圆心轴C1。
此外,由图2可知,成像模组22设置于出光轴O上以用来接收从第一透镜阵列20所传来的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以形成投影光束B,且投影镜头24可接收从成像模组22所传来的投影光束B以进行光学投影。更详细地说,在此实施例中,成像模组22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透镜46(relay lens,于图2中显示两个,但不受此限)、第一直角棱镜48、成像件50,以及第二直角棱镜52。中继透镜46设置于出光轴O上以对从第一透镜阵列20所传来的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进行放大传递作用,第一直角棱镜48以及第二直角棱镜52设置于出光轴O上且彼此相对,成像件50可较佳地为数位微型反射镜装置(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且位于第一直角棱镜48的一侧,借此,第一直角棱镜48可将从中继透镜46所传来的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反射至成像件50,接着成像件50可对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进行光学反射成像以形成投影光束B,使得投影光束B可依序穿过第一直角棱镜48以及第二直角棱镜52而入射至投影镜头24,从而提供后续激光投影设备10进行投影成像所需的多色激光光束,其中如图2所示,投影光束B在投影镜头24中可具有呈椭圆状的激光光斑25。
综上所述,透过将第一透镜阵列的长度缩减至小于或等于聚光透镜的直径的二分之一且第一透镜阵列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聚光透镜的直径的设计,本实用新型可产生投影光束在投影镜头中所投射的激光光斑可呈椭圆状的光斑尺寸缩减功效,如此一来,相较于先前技术所采用的激光光斑呈对称圆形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不仅可降低在采用缩减投影镜头直径设计以缩小激光投影设备的整体体积时对激光投影设备的激光光线使用效率的影响,同时亦可提升激光投影设备在透镜尺寸选择上的弹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透镜阵列结构配置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举例来说,请参阅图5以及图6,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激光投影设备10’的侧视简示图,图6为图5的第一透镜阵列20与第二透镜阵列20’的前视简示图,在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元件具有相同编号者,其代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与功能,于此不再赘述。如图5以及图6所示,激光投影设备10’包含激光光源组12、聚光透镜14、折光单元16、反射式扩散件18、第一透镜阵列20、成像模组22、投影镜头24,以及第二透镜阵列20’。第二透镜阵列20’连接于第一透镜阵列20(较佳地以一体成形方式或结构贴合/卡合方式连接,但不受此限,其亦可采用第一透镜阵列20与第二透镜阵列20’分开设置的设计)且设置于入光轴I上以位于第一透镜部32以及折光单元16之间以用来接收从折光单元16沿着入光轴I所传来的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以进行色光叠合,借以产生光线分束、光束整形以及光斑叠合效果,从而提升激光投影设备10’的光线使用效率,其中第二透镜阵列20’上的微透镜尺寸可较佳地小于第一透镜阵列20上的微透镜尺寸,且第二透镜阵列20’上的微透镜数量可较佳地多于第一透镜阵列20上的微透镜数量(例如图6所示的第二透镜阵列20’的每一微透镜21’的尺寸小于第一透镜阵列20的每一微透镜21的尺寸且微透镜21’额配置数量亦可进一步地多于微透镜21的配置数量,但不受此限)。至于针对激光投影设备10’的其他相关描述(如增设扩散片44的设计等),其可参照上述实施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激光光源配置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提出的多色光源配置,其亦可采用单色激光光源配置,举例来说,请参阅图7,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激光投影设备10”的侧视简示图,在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元件具有相同编号者,其代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与功能,于此不再赘述。如图7所示,激光投影设备10”包含激光光源组12’、聚光透镜14、反射式扩散件18、第一透镜阵列20、成像模组22、投影镜头24,以及折光单元16’。如图7所示,在此实施例中,激光光源组12’可仅包含第一色光单元26(但不受此限,其色光类型的选用视激光投影设备10”的实际应用而定),且折光单元16’包含反射片36’,反射片36’相对倾斜地设置于入光轴I上以反射第一色光L1至第一透镜部32,如此一来,透过聚光透镜14的聚光、反射式扩散件18的扩散均匀化、第一透镜阵列20的色光迭合以及成像模组22的光束成像,投影镜头24可接收从成像模组22所传来的单色投影光束B’以进行光学投影,其中如图7所示,投影光束B’在投影镜头24中可具有呈椭圆状的单色激光光斑25’。 至于针对激光投影设备10”的其他相关描述(如增设扩散片44的设计等),其可参照上述实施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棱镜设计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双棱镜设计,其亦可采用单一直角棱镜设计以达到缩减成像模组的整体体积的功效而有利于激光投影设备的小型化设计,举例来说,请参阅图8,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激光投影设备10’’’的侧视简示图,在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元件具有相同编号者,其代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与功能,于此不再赘述。如8图所示,激光投影设备10’’’包含激光光源组12、聚光透镜14、折光单元16、反射式扩散件18、第一透镜阵列20、投影镜头24,以及成像模组22’。如图8所示,在此实施例中,成像模组22’包含至少一个中继透镜46(于图8中显示两个,但不受此限)、成像件50,以及直角棱镜54,成像件50设置于出光轴O上,直角棱镜54设置于出光轴O上且位于中继透镜46以及成像件50之间,借此,直角棱镜54可允许从中继透镜46所传来的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穿透至成像件50,接着成像件50可对第一色光L1、第二色光L2以及第三色光L3进行光学反射成像,且直角棱镜54将成像件50所回传的投影光束B反射至投影镜头24,从而提供后续激光投影设备10’’’进行投影成像所需的多色激光光束。至于针对激光投影设备10’’’的其他相关描述(如增设扩散片44的设计等),其可参照上述实施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需注意的是,上述色光单元数量配置(多色或单一色光配置)、透镜阵列增设配置,以及棱镜数量配置(彼此相对的双棱镜配置或单一直角棱镜配置)均可选择性地交互应用选择性彼此相互应用,借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激光投影设备在光学元件配置上的设计弹性,举例来说,在采用单色激光光源配置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激光投影设备亦可进一步地采用透镜阵列增设配置以提升激光投影设备的单色光线使用效率,至于其他衍生变化实施例(例如同时采用透镜阵列增设配置与单一直角棱镜配置的实施例等),其相关描述可以此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方式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为了清楚描述所需的部件,示意性附图中的比例并不表示实际部件的比例关系。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光光源组,包含依序排列的多个第一色光单元,该多个第一色光单元发射第一色光;
聚光透镜,具有第一透镜部以及第二透镜部;
折光单元,相对该聚光透镜倾斜地设置于该第一透镜部的入光轴上且与该多个第一色光单元相对,用来反射该第一色光沿着该入光轴入射至该第一透镜部;
反射式扩散件,设置于该聚光透镜的一侧,用来接收从该第一透镜部所传来的该第一色光且反射该第一色光至该第二透镜部,使得该第一色光沿着该第二透镜部的出光轴行进,该聚光透镜的第一圆心轴分别垂直于该入光轴以及该出光轴,该聚光透镜的第二圆心轴垂直于该第一圆心轴;
第一透镜阵列,设置于该出光轴上,用来接收从该第二透镜部所传来的该第一色光,该第一透镜阵列沿着该第一圆心轴的长度小于等于该聚光透镜的直径的二分之一,该第一透镜阵列沿着该第二圆心轴的宽度小于等于该聚光透镜的直径;
成像模组,设置于该出光轴上,用来接收从该第一透镜阵列所传来的该第一色光以形成投影光束;以及
投影镜头,接收从该成像模组所传来的该投影光束以进行光学投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第二透镜阵列,连接于该第一透镜阵列且设置于该入光轴上以位于该第一透镜部以及该折光单元之间,用来接收该第一色光;
其中该第二透镜阵列上的微透镜尺寸小于该第一透镜阵列上的微透镜尺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阵列上的微透镜数量多于该第一透镜阵列上的微透镜数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扩散片,设置在位于该激光光源组与该折光单元之间、位于该折光单元与该第一透镜部之间,以及位于该第二透镜部以及该第一透镜阵列之间的至少其中之一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扩散片相对于该聚光透镜转动或往复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式扩散件包含反射片以及雾度扩散层,该雾度扩散层加工形成或贴附或涂布于该反射片上,该第一色光经由该反射式扩散件的匀光与反射后穿过该第二透镜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式扩散件可移动或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聚光透镜该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折光单元包含反射片,该反射片倾斜地设置于该入光轴上以反射该第一色光至该第一透镜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激光光源组还包含依序排列的多个第二色光单元以及多个第三色光单元,该多个第二色光单元以及该多个第三色光单元相邻于该多个第一色光单元且分别发射第二色光以及第三色光,该折光单元还包含分色片;该分色片相对该第一透镜部倾斜地设置于该入光轴上且与该多个第二色光单元以及该多个第三色光单元相对,用来反射该第二色光以及该第三色光且允许该第一色光穿透,该第一色光、该第二色光以及该第三色光沿着该入光轴穿过该第一透镜部以入射至该反射式扩散件,经由该反射式扩散件反射且依序穿透该第二透镜部及该该第一透镜阵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色光为红光,该第二色光为蓝光,该第三色光为绿光。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成像模组包含:
至少一个中继透镜,设置于该出光轴上以接收从该第一透镜阵列所传来的该第一色光;
成像件,设置于该出光轴上;以及
直角棱镜,其设置于该出光轴上且位于该至少一个中继透镜以及该成像件之间,用来允许从该至少一个中继透镜所传来的该第一色光穿透至该成像件且将该成像件所回传的该投影光束反射至该投影镜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成像模组包含:
至少一个中继透镜,设置于该出光轴上以接收从该第一透镜阵列所传来的该第一色光;
第一直角棱镜,设置于该出光轴上,用来接收从该至少一个中继透镜所传来的该第一色光以进行反射;
成像件,位于该第一直角棱镜的一侧,用来接收从该第一直角棱镜所反射的该第一色光以形成该投影光束;以及
第二直角棱镜,设置于该出光轴上且与该第一直角棱镜彼此相对,用来允许该成像件所传来的该投影光束穿透至该投影镜头。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成像件为数位微型反射镜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聚光透镜的第一圆心轴分别相交垂直于该入光轴以及该出光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聚光透镜为准直透镜。
CN202321009700.8U 2023-04-28 2023-04-28 激光投影设备 Active CN220438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9700.8U CN220438740U (zh) 2023-04-28 2023-04-28 激光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9700.8U CN220438740U (zh) 2023-04-28 2023-04-28 激光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8740U true CN220438740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94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9700.8U Active CN220438740U (zh) 2023-04-28 2023-04-28 激光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8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4162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WO2019071951A1 (zh) 复眼透镜组及投影装置
CN1779502A (zh) 发光单元和使用该发光单元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设备
CN111522188A (zh) 激光光源装置及激光投影设备
CN113885284B (zh) 光源组件与投影设备
WO2023169549A1 (zh) 一种激光光源装置及激光投影系统
CN212391676U (zh) 光学系统及投影设备
CN113960868A (zh) 激光光源及激光投影设备
CN112230500B (zh) 一种激光投影系统及光源装置
US11089274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JP7400417B2 (ja) 光源光学系、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0320735B (zh) 投影装置
CN220438740U (zh) 激光投影设备
WO2021143444A1 (zh) 复眼透镜组、光源装置及投影设备
CN211698570U (zh) 一种高光通量微型投影光学系统
TWI836971B (zh) 雷射投影設備
CN111522189B (zh) 激光光源装置及激光投影设备
CN114764210A (zh) 投影设备
CN113960862A (zh) 投影设备
CN220526169U (zh) 一种投影设备
CN220691244U (zh) 光源系统和激光投影设备
CN213690210U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N216956534U (zh) 一种激光光源装置及激光投影系统
CN220154786U (zh) 投影光机
CN116794920B (zh) 基于透光单元阵列的背光光学系统及投影显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