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6169U - 一种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6169U
CN220526169U CN202321495627.XU CN202321495627U CN220526169U CN 220526169 U CN220526169 U CN 220526169U CN 202321495627 U CN202321495627 U CN 202321495627U CN 220526169 U CN220526169 U CN 220526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ser
combining
light combining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956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956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6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6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6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投影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光源,激光光源包括至少两排激光芯片;合光镜组,位于激光光源的出光侧;合光镜组包括第一合光棱镜,第一合光棱镜包括至少一个合光部,一个合光部位于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光侧,合光部用于将对应的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向相邻的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靠近,从而缩小光斑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优化合光效果以及合光后光斑均匀性,同时从第一合光棱镜出射的光束大小可以小于从激光光源出射的光束大小,达到缩束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激光光源由于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和高色域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显示产品中,激光电视的工作原理是激光投影设备发出的光线投射至投影屏幕上,投影屏幕再将光线反射至用户眼睛中。目前的三色激光电视光源多采用单个三色激光光源进行合光输出,为了实现更高亮度、更高色域覆盖进而提高成像质量,需要采用两个三色激光光源进行合光。然而由于激光光源的排布方式等原因,使得两个激光光源出射的光斑合光后间隔较远,造成合光效果不理想、合光后光斑均匀性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其出射光束更为均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影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光源,所述激光光源包括至少两排激光芯片;
合光镜组,位于所述激光光源的出光侧;所述合光镜组包括第一合光棱镜,所述第一合光棱镜包括至少一个合光部,一个所述合光部位于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光侧,所述合光部用于将对应的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向相邻的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靠近。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合光部包括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层相对于所述激光芯片的出光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反射层用于接收所述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向所述第二反射层反射,所述第二反射层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反射光束向远离所述激光芯片的方向反射。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光源包括两排激光芯片,所述第一合光棱镜包括两个所述合光部,一个所述合光部和一排激光芯片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合光部关于两排激光芯片之间的中线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合光棱镜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层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合光棱镜还包括连接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两个所述合光部分为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所述第一合光部的第一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合光部的第一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合光部还包括至少一个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层,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层之间;各所述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层相互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光源包括第一出光区、第二出光区和第三出光区;所述第一出光区、所述第二出光区和所述第三出光区用于出射不同颜色的激光;
所述第一出光区包括多个第一激光芯片,所述多个第一激光芯片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二出光区包括多个第二激光芯片,所述第三出光区包括多个第三激光芯片,所述多个第二激光芯片和所述多个第三激光芯片排列成一排;
所述合光镜组还包括第二合光棱镜,位于所述激光光源与所述第一合光棱镜之间;所述第二合光棱镜用于将所述激光光源的第二出光区出射的一半光线移动至所述第三出光区的出射光束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投影设备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激光光源,所述两个激光光源分为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所述第一激光光源和所述第二激光光源的出射光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激光光源的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激光光源的第二出光区、第三出光区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激光光源的第二出光区、第三出光区和所述第二激光光源的第一出光区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聚光透镜组,位于所述合光镜组的出光侧;所述聚光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透镜;
扩散元件,位于所述聚光透镜组的出光侧;
光导管,位于所述扩散元件的出光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扩散元件,位于所述合光镜组的出光侧;
复眼透镜组,位于所述扩散元件的出光侧。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投影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光源,激光光源包括至少两排激光芯片;合光镜组,位于激光光源的出光侧;合光镜组包括第一合光棱镜,第一合光棱镜包括至少一个合光部,一个合光部位于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光侧,合光部用于将对应的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向相邻的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靠近,从而缩小光斑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优化合光效果以及合光后光斑均匀性,同时从第一合光棱镜出射的光束大小可以小于从激光光源出射的光束大小,达到缩束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合光棱镜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的光路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光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激光光源的出射光斑分布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的光路示意图之二;
图6为第二合光棱镜出射光斑的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合光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光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
激光电视的工作原理是激光投影设备发出的光线投射至投影屏幕上,投影屏幕再将光线反射至用户眼睛中,激光电视实质上相当于一个投影系统。其中,投影设备包括光源装置、照明系统和投影镜头,光源装置中包括激光光源和用于合光的光学部件,激光光源的出射光经合光后入射至照明系统,经照明系统的调制后再入射至投影镜头进行成像,因此,光源装置的合光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影设备的成像质量。
激光电视采用的激光光源可以为小型激光器(Multi Chip Laser,简称MCL),MCL中多个激光芯片按照设定方式排布,为实现全彩显示,通常MCL中红光激光芯片排列为一排,蓝光激光芯片和绿光激光芯片排列为一排,再通过合光部件对各激光芯片的出射光进行合光输出,然而由于激光光源本身的排布方式以及合光部件的设置方式等原因,在合光时容易出现光斑间隔较远、合光不均匀等问题,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设备,对其光源装置中的合光部件进行设计,可以使得光源装置的出射光斑具有更好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投影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光源,激光光源中包括至少两排激光芯片,激光光源的出光侧设置合光镜组,合光镜组中至少包括第一合光棱镜,第一合光棱镜中包括至少一个合光部,一个合光部位于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光侧,合光部用于将对应的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向相邻的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靠近,从而缩小光斑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优化合光效果以及合光后光斑均匀性,同时从第一合光棱镜出射的光束大小可以小于从激光光源出射的光束大小,达到缩束的效果,利于满足后续光学部件对入射光的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合光棱镜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第一合光棱镜20中可以设置两个合光部,为便于描述,将两个合光部分别称为第一合光部21和第二合光部22,合光部中可以包括第一反射层201和第二反射层202,第一反射层201和第二反射层202均相对于激光芯片的出光方向倾斜设置,其中,第一反射层201可以用于接收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向第二反射层202反射,第二反射层202可以用于接收第一反射层201的反射光束向远离激光芯片的方向反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的光路示意图之一。
如图2所示,激光光源10中包括两排激光芯片,两排激光芯片中包括的激光芯片数量和激光芯片出射光的颜色均可以不同,为便于描述,分别将两排激光芯片称为第一激光芯片行L1和第二激光芯片行L2。
一个合光部和一排激光芯片对应设置,并且,第一合光部21和第二合光部22关于第一激光芯片行L1和第二激光芯片行L2的中线对称,第一激光芯片行L1出射的激光入射至第一合光部21,经第一合光部21的两次反射后出射,从第一合光部21的出射光束方向向第二激光芯片行L2的出射光束方向靠近,第二激光芯片行L2出射的激光入射至第二合光部22,经第二合光部22的两次反射后出射,出射光束的方向向第一激光芯片行L1的出射光束方向靠近,从而两排激光芯片出射的光束可以在经过对应的合光部后互相靠近,减小合光光束的大小,提升合光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对应于两排激光芯片的激光光源,也可以只在第一合光棱镜中对应设置一个合光部,合光部位于任意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光位置,同样也可以实现减小合光光束大小的效果;激光光源中也可以包括多排激光芯片,在第一合光棱镜中对应于每排激光芯片可以设置一个合光部,或者根据实际需求对应于其中的一排或多排激光芯片设置合光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仅以一个激光光源中包括两排激光芯片、对应的第一合光棱镜中包括两个合光部的情形进行举例说明,对激光光源中激光芯片的排数以及第一合光棱镜中合光部的个数不做限定。
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合光棱镜20的入光面23和出光面24相互平行设置,且合光部中的第一反射层201和第二反射层202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反射层201与入光面23的夹角为45°。此时,使激光光源10出射至入光面23的光束方向与入光面23垂直,光束经第一合光棱镜20收束后从出光面24出射的方向就可以与其入射至第一合光棱镜20的方向相同,并且,第一合光部21的第二反射层202和第二合光部22的第二反射层202的一个侧边可以相互接触,二者之间形成图2中的区域H,区域H中没有光线入射,因此可以镂空,从而节省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合光棱镜20还包括连接入光面23和出光面24的第一侧面25和第二侧面26,第一合光部21的第一反射层201设置于第一侧面25上,第二合光部22的第一反射层201设置于第二侧面26上,此时第一合光棱镜20为一棱台状结构,用于缩束的反射层集成在一个较小的棱镜中,有利于提高光源装置的集成度、实现投影设备的小型化。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合光部中还包括至少一个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层203,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层203位于第一反射层201和第二反射层202之间,当合光部包括多个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层203时,各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层相互平行设置,其中,各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层的反射率和透射率以及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层的数量均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层可以对入射至其中的光束进行分束,从而有利于使合光光束的匀化程度更好,光斑一致性更佳。
影响合光光束均匀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激光芯片出射的不同颜色激光光束的对称性,由于投影设备对不同颜色激光的比例要求,激光光源中出射不同颜色激光的激光芯片数量不同,并且出射相同颜色激光的激光芯片通常排列在同一区域内,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合光镜组中还可以包括第二合光棱镜,第二合光棱镜可以设置于激光光源和第一合光棱镜之间,用于提高激光光源出射光线的对称性。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光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激光光源的出射光斑分布图。
如图3所示,激光光源10包括第一出光区Q1、第二出光区Q2和第三出光区Q3,且第一出光区Q1、第二出光区Q2和第三出光区Q3用于出射不同颜色的激光,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出光区Q1可以出射红色激光,第二出光区Q2可以出射蓝色激光,第三出光区Q3可以出射绿色激光。其中,第一出光区Q1包括多个第一激光芯片11,多个第一激光芯片11排列成一排,该排激光芯片即为第一激光芯片行L1;第二出光区Q2包括多个第二激光芯片12,第三出光区Q3包括多个第三激光芯片13,多个第二激光芯片12和多个第三激光芯片13排列成一排,该排激光芯片即为第二激光芯片行L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激光光源10的第一出光区Q1中包括4个第一激光芯片11、第二出光区Q2中包括2个第二激光芯片12、第三出光区Q3中包括3个第三激光芯片13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第一激光芯片11出射第一光斑R,第二激光芯片12出射第二光斑B,第三激光芯片出射第三光斑G,各第一光斑R排成一行且对称分布,各第二光斑B和各第三光斑G排成一行,由于第二光斑B和第三光斑G的数量不同,会存在光斑分布不均的问题。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的光路示意图之二;图6为第二合光棱镜出射光斑的分布示意图。
如图5所示,第二合光棱镜30位于激光光源10的出光侧,第二合光棱镜30对应最外侧的第二激光芯片12的出光区域设置反射层,第三激光芯片13背离第二激光芯片12的一侧对应设置反射层,从而可以将最外侧第二激光芯片12的出射光移动至第三激光芯片13出射光的另一侧。
图6示出了第二合光棱镜30的出射光斑的分布示意图,如图6所示,各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斑经第二合光棱镜后,各第一光斑R排成一行且对称分布,各第二光斑B和各第三光斑G排成一行,两个第二光斑B分别位于三个第三光斑G的两侧,各第二光斑B和第三光斑G关于中间位置处的第三光斑G呈轴对称分布。
图6示出不同颜色光斑的相对位置分布,实际上这些光斑的距离很近,由于设置第二合光棱镜后合光光斑中的各色光斑对称分布,合光光斑的均匀性可以得到提高,第二合光棱镜的出射光再经第一合光棱镜缩束,两排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更紧凑,使合光光斑的亮度和均匀性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具体实施时,对应上述的激光芯片排布方式,将第二合光棱镜配置为将激光光源的第二出光区出射的一半光线移动至第三出光区的出射光束的另一侧即可,对于不同颜色激光芯片数量比例不同的其他情况,也可以在第二合光棱镜中设置多个反射层,将其中的部分光斑移动至与之对称的位置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对第二合光棱镜的具体形状以及第二合光棱镜中的反射层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以下给出第二合光棱镜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例。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合光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第二合光棱镜30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均垂直于激光光源的出射光束,第二合光棱镜30还包括第三侧面301和第四侧面302,第三侧面301和第四侧面302上均设置反射层,以如图4所示的激光光源为例,第二合光棱镜30对应最外侧的第二激光芯片12的出射光入射至第三侧面301,被第三侧面301的反射层反射至第四侧面302,被第四侧面302上的反射层反射后出射,上述的出射光束与入射光束关于激光光源的第三出光区Q3的出射光束对称。
第二合光棱镜30还可以为全反射棱镜,全反射棱镜的整体形状也可以参照图7,此时,第二合光棱镜30的第三侧面301和第四侧面302为全反射面,设第三侧面301与第二合光棱镜30的入光面夹角为θ1,光线在第三侧面301和空气交界面的折射角度为θ2,第二合光棱镜30的折射率为n1,空气的折射率为n2=1,激光光束入射至入光面的角度为90°,若要使入射至第三侧面301的激光在第三侧面301处发生全反射,则此处光线的折射角度应为90°,即θ2=90°,根据全反射条件n1*sinθ1=n2*sinθ2,第二合光棱镜30的折射率和第二合光棱镜30中第三侧面301与入光面的夹角应满足n1≥1/sinθ1,第四侧面302处实现全反射的原理与第三侧面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在具体实施时,可以设置第三侧面301与第二合光棱镜30的入光面的夹角θ1为45°,第四侧面302与第三侧面301平行,第二合光棱镜30的折射率n1≥1.414,从而该全反射棱镜可以实现第二合光棱镜30在投影设备中的功能。
出于对更高亮度、更高色域和更高成像质量的需求,投影设备中可以设置两个激光光源进行合光输出,为使合光光斑更为均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激光光源的放置方式。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光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如图8所示,投影设备中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激光光源,两个激光光源分为第一激光光源101和第二激光光源102,第一激光光源101和第二激光光源102的出射光方向相同,第一激光光源101的第一出光区Q1与第二激光光源102的第二出光区Q2、第三出光区Q3并排设置,第一激光光源101的第二出光区Q2、第三出光区Q3与第二激光光源102的第一出光区Q1并排设置,从而两个激光光源不同颜色的出光区域呈中心对称分布,从激光光源出射的光束对称性得到提高;基于上述第二合光棱镜的原理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设计,将每个激光光源的第二出光区出射的一半光线移动至该激光光源第三出光区的出射光束另一侧,可以使得激光光源的出射光束经第二合光棱镜出射后对称性更好;基于上述第一合光棱镜的原理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设计,在如图8所示的激光光源排布方式中,两个激光光源中的激光芯片仍排为两排,可以对应于两排激光芯片分别设置合光部,使两排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相互靠近,从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激光光源的出射光经第二合光棱镜和第一合光棱镜后均匀性较好、亮度更高,有利于提高投影图像的成像质量。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如图9所示,投影设备中还可以包括聚光透镜组40、扩散元件50和光导管60。
其中,聚光透镜组40位于合光镜组200的出光侧,聚光透镜组40中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可以用于调整合光镜组200的出射光束的大小,用于满足后续光学部件对入射光斑大小的需求,聚光透镜组40中的透镜数量、种类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具体使用需求进行光学设计得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对其做具体限定。
扩散元件50位于聚光透镜组40的出光侧,扩散元件50具体可以采用扩散轮,在投影设备中设置扩散元件可以进一步匀化光线,同时还具有消散斑的作用,有助于使合光镜组200的出射光更为均匀。
光导管60位于扩散元件50的出光侧,可以对扩散元件50的出射光束进行匀化和整形。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如图10所示,投影设备中还可以包括扩散元件50和复眼透镜组70,其中,扩散元件50位于合光镜组200的出光侧,复眼透镜组70位于扩散元件50的出光侧,可以对扩散元件50的出射光束进一步匀化和整形。另外,合光镜组200中也可以按照使用需求再设置至少一个透镜,用于调整光束的大小。
基于第一实用新型构思,投影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光源,激光光源中包括至少两排激光芯片,激光光源的出光侧设置合光镜组,合光镜组中至少包括第一合光棱镜,第一合光棱镜中包括至少一个合光部,一个合光部位于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光侧,合光部用于将对应的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向相邻的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靠近,从而从第一合光棱镜出射的光束大小可以小于从激光光源出射的光束大小,达到缩束的效果,利于满足后续光学部件对入射光的要求。
根据第二实用新型构思,合光部中包括相对于激光芯片的出光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第一反射层用于接收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向第二反射层反射,第二反射层用于接收第一反射层的反射光束向远离激光芯片的方向反射,从而两排激光芯片出射的光束可以在经过对应的合光部后互相靠近,减小合光光束的大小,提升合光效果。
根据第三实用新型构思,第一合光棱镜的入光面和出光面相互平行设置,且合光部中的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反射层与入光面的夹角为45°。此时,使激光光源出射至入光面的光束方向与入光面垂直,光束经第一合光棱镜收束后从出光面出射的方向与其入射至第一合光棱镜的方向相同。
根据第四实用新型构思,激光光源中包括两排激光芯片,第一合光棱镜中对应设置两个合光部,第一合光棱镜还包括连接入光面和出光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合光部的第一反射层设置于第一侧面上,第二合光部的第一反射层设置于第二侧面上,此时第一合光棱镜为一棱台状结构,用于缩束的反射层集成在一个较小的棱镜中,有利于提高光源装置的集成度、实现投影设备的小型化。
根据第五实用新型构思,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层,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层可以对入射至其中的光束进行分束,从而有利于使合光光束的匀化程度更好,光斑一致性更佳。
根据第六实用新型构思,激光光源和第一合光棱镜之间设置第二合光棱镜,第二合光棱镜可以将激光光源的第二出光区出射的一半光线移动至第三出光区的出射光束的另一侧,提高激光光源的合光光斑对称性。
根据第七实用新型构思,投影设备中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激光光源,两个激光光源不同颜色的出光区域呈中心对称分布,从激光光源出射的光束对称性得到提高,两个激光光源的出射光经第二合光棱镜和第一合光棱镜后均匀性较好、亮度更高,有利于提高投影图像的成像质量。
根据第八实用新型构思,投影设备中设置扩散元件,可以进一步匀化光线,同时还具有消散斑的作用,有助于使合光镜组的出射光更为均匀;投影设备中还设置匀光部件如光导管、复眼透镜组等,用于对光束进行匀化和整形。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激光光源,所述激光光源包括至少两排激光芯片;
合光镜组,位于所述激光光源的出光侧;所述合光镜组包括第一合光棱镜,所述第一合光棱镜包括至少一个合光部,一个所述合光部位于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光侧,所述合光部用于将对应的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向相邻的一排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靠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光部包括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层相对于所述激光芯片的出光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反射层用于接收所述激光芯片的出射光束向所述第二反射层反射,所述第二反射层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反射光束向远离所述激光芯片的方向反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包括两排激光芯片,所述第一合光棱镜包括两个所述合光部,一个所述合光部和一排激光芯片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合光部关于两排激光芯片之间的中线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光棱镜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层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为4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光棱镜还包括连接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两个所述合光部分为第一合光部和第二合光部,所述第一合光部的第一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合光部的第一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光部还包括至少一个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层,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层之间;各所述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层相互平行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包括第一出光区、第二出光区和第三出光区;所述第一出光区、所述第二出光区和所述第三出光区用于出射不同颜色的激光;
所述第一出光区包括多个第一激光芯片,所述多个第一激光芯片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二出光区包括多个第二激光芯片,所述第三出光区包括多个第三激光芯片,所述多个第二激光芯片和所述多个第三激光芯片排列成一排;
所述合光镜组还包括第二合光棱镜,位于所述激光光源与所述第一合光棱镜之间;所述第二合光棱镜用于将所述激光光源的第二出光区出射的一半光线移动至所述第三出光区的出射光束的另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激光光源,所述两个激光光源分为第一激光光源和第二激光光源,所述第一激光光源和所述第二激光光源的出射光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激光光源的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激光光源的第二出光区、第三出光区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激光光源的第二出光区、第三出光区和所述第二激光光源的第一出光区并排设置。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聚光透镜组,位于所述合光镜组的出光侧;所述聚光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透镜;
扩散元件,位于所述聚光透镜组的出光侧;
光导管,位于所述扩散元件的出光侧。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扩散元件,位于所述合光镜组的出光侧;
复眼透镜组,位于所述扩散元件的出光侧。
CN202321495627.XU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投影设备 Active CN220526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5627.XU CN220526169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5627.XU CN220526169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6169U true CN220526169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26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95627.XU Active CN220526169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61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4162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CN107861253A (zh) 激光投影装置
CN112987472A (zh) 多色光源及投影设备
CN112987471A (zh) 多色光源和投影设备
CN113885284B (zh) 光源组件与投影设备
WO2023169549A1 (zh) 一种激光光源装置及激光投影系统
CN113867088A (zh) 光学照明系统及激光投影设备
CN212276207U (zh) 一种混合激光光源系统
CN113777868A (zh) 光学照明系统及激光投影设备
US20110199581A1 (en) Optical proj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unessential beams formed therein
CN220526169U (zh) 一种投影设备
CN218350698U (zh) 投影光源及投影设备
CN218350697U (zh)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CN115343904A (zh) 投影光源及投影设备
CN211698570U (zh) 一种高光通量微型投影光学系统
CN114721159A (zh) 投影光源
CN116391154A (zh) 投影光学系统
CN113960862A (zh) 投影设备
CN220438740U (zh) 激光投影设备
US20240133538A1 (en) Multicolor light mixing module
CN115128894B (zh) 投影光源和投影设备
CN218957014U (zh) 激光光源及激光投影设备
CN116859657B (zh) 一种光学系统、微投影光机及显示设备
CN216956534U (zh) 一种激光光源装置及激光投影系统
US20240069421A1 (en) Multicolor light mixing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