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8629U - 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8629U
CN220438629U CN202321991340.6U CN202321991340U CN220438629U CN 220438629 U CN220438629 U CN 220438629U CN 202321991340 U CN202321991340 U CN 202321991340U CN 220438629 U CN220438629 U CN 220438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ke
lens
optical axis
coil
foc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913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麟祥
黄玉钿
金晓涛
卓英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Zhonghu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Zhonghu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Zhonghu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Zhonghu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913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8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8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8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固定部、具有镜头承座的对焦可动部与防抖支架的防抖可动部、连接固定部和可动部并允许对焦可动部相对防抖支架沿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的对焦支撑部及允许防抖支架的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沿光轴垂直方向移动的防抖支撑部、以及驱动部。驱动部包括固定在固定部的磁石、固定在所述镜头承座上的对焦用线圈及固定在防抖支架上的防抖用线圈。其中,对焦用线圈的卷绕轴基本与所述光轴重合,并位于所述磁石的前方或后方。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装置可使驱动线圈稳定地工作在外围驱动用磁石产生的磁场内,不易受相邻相机的磁场及附近金属装置的磁场或电波干扰。也即减少了相邻相机之间的磁干扰。

Description

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相机,具体的,涉及相机的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设备的相机的拍摄功能越来越强大,配置的摄像头数量越来越多,例如有的手机包括主摄像头、超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虚化摄像头共四个摄像头。多个摄像头一般都紧挨着设置。传统的摄像头马达(镜头驱动装置)都是动磁式设计,例如弹片-直线弹簧式OIS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光学防抖)马达的磁石固定在可动部的磁铁支架上,滚珠式OIS马达的磁石固定在镜头承座上,而驱动线圈固定在固定部上。该结构导致临近的摄像头的马达之间易产生相互磁干扰,也易受到附近金属装置,例如麦克风装置,射频通信装置等的影响,容易出现工作不稳定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相邻相机之间磁干扰的静磁式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固定部; 可动部,其包括用于固定镜头的镜头承座;支撑部,其连接固定部和可动部并允许可动部相对固定部沿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以及驱动部,其用于驱动可动部相对固定部移动。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磁石,其固定在固定部;以及对焦用线圈,其固定在所述镜头承座上。其中,定义被摄物体位于所述镜头驱动装置的正前方,所述对焦用线圈的卷绕轴基本与所述光轴重合,并位于所述磁石的前方或后方。由于驱动用磁石设置在固定部,而对焦用线圈固定在可动部镜头承座上,可使驱动线圈稳定地工作在外围驱动用磁石产生的磁场内,不易受相邻相机的磁场及附近金属装置的磁场或电波干扰。也即减少了相邻相机之间的磁干扰,工作性能更稳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镜头承座上形成向外周侧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上固定一环绕所述镜头承座的环形的板,所述光轴垂直于所述板,所述对焦用线圈形成在所述板上。凸台的存在方便了对焦用线圈的固定,使其位置更稳定,不易因为碰撞或冲击变形或移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镜头承座内埋设一电容元件及两条导电线路。所述两条导电线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对焦用线圈的两端电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电性相连。所述电容元件也与所述支撑部电性相连。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包括相互独立且电绝缘的四片,其中两片与分别与所述两条导电线路电性相连,另外一片与所述电容元件电性连接。采用电容元件作为位置感测元件,使得线路布置更为简单、易实现,且占用位置小,易于实现产品小型化。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可动部进一步包括一环绕在所述镜头承座外周侧的防抖支架;所述驱动部进一步包括固定在所述防抖支架上的多个防抖用线圈;所述多个防抖用线圈与所述磁石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隔空对置,其卷绕轴均垂直于光轴,且位于所述对焦用线圈的前方或后方。由于驱动用磁石设置在固定部,而防抖用线圈固定磁石内侧,可使驱动线圈稳定地工作在外围驱动用磁石产生的磁场内,不易受相邻相机的磁场及附近金属装置的磁场或电波干扰。也即减少了相邻相机之间的磁干扰,工作性能更稳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抖支架内埋设一第二电容元件,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包括相互独立且电绝缘的四片,其中一片第一板簧与所述第二电容元件电性连接。供电电路简单,电容元件无需单独用镜头驱动装置内部空间,易于小型化。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所述磁石的数量为n时,所述对焦用线圈包括n条分别与对应的磁石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隔空对置的第一边、以及n条将相邻的第一边连接起来的第二边;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二边与防抖用线圈相对的部分的走线方向与对应的防抖用线圈的走线方向的夹角为45°-90°。如此,可防止对焦用线圈和防抖用线圈的相互磁干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二板弹簧和至少八根直线弹簧,所述第二板弹簧包括与防抖支架连接的固定部、与直线弹簧连接的固定部、以及连接在两个固定部之间的弹性部;所述第二板弹簧和至少八根直线弹簧中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所述多个防抖用线圈的导电路径。借助第二板弹簧和直线弹簧作为导电路径,使马达内部线路简洁,不易出现电路故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固定在固定部上的多块第二磁石,第二磁石位于对焦用线圈的后方或前方,与对焦用线圈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隔空对置。两组磁石相互配合,可增加马达驱动力,使马达可驱动更大尺寸的镜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相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相机。
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装置的驱动用磁石设置在固定部,而对焦用线圈固定在可动部镜头承座與防抖支架上,可使驱动线圈稳定地工作在外围驱动用磁石产生的磁场内,不易受相邻相机的磁场及附近金属装置的磁场或电波干扰。也即减少了相邻相机之间的磁干扰,工作性能更稳定。此外,对焦用线圈设置在磁石的前方或后方,可使可动部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移动时,减小镜头承座得倾角,同时,也可以减小多个相机的整体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镜头驱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图3中镜头驱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镜头驱动装置的对焦用线圈的立体图。
图5为图1中镜头驱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后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前侧板簧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镜头驱动装置的镜头承座的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一的镜头驱动装置的镜头承座和防抖支架内嵌元件的立体图。
图9为实施例二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10为实施例二的镜头驱动装置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的驱动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为具有相机的电子设备,例如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话手表、运动手环等。相机可以是具有对焦功能和防抖功能的相机,也可以仅具有对焦功能。相机具有镜头、镜头驱动装置和图像传感器模块。镜头驱动装置驱动镜头移动实现自动对焦和/或防抖的功能,以使图像传感器模块可输出清晰的图片或视频。
为方便描述,定义一空间直角坐标系XYZ,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装置的镜头的光轴平行于坐标系的Z轴,定义被摄物体位于镜头驱动装置的前方,也即Z轴方向前方(+Z方向)。以下涉及的部件中,位于+Z方向的一端/表面称为该部件的前端/前表面,位于-Z方向的一端/表面称为该部件的后端/后表面等。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装置为一具有OIS功能的VCM(Voice Coil Motor, 音圈马达)型马达,其主要包括镜头承座10、防抖支架20、支撑部30、固定部40和驱动部50。
其中,镜头承座10和防抖支架20作为镜头驱动装置的可动部,镜头承座10用于固定镜头(图未示)和驱动部50的对焦用线圈51(见图5-图7),其中部开有用于容纳镜头的通孔。防抖支架20用于固定驱动部50的防抖用线圈52,其中部开有用于供镜头承座10穿过的通孔。也即镜头承座10位于防抖支架20内侧,防抖支架20套在镜头承座10外周侧。固定部40为镜头驱动装置的壳体,该壳体包括上壳41和底座42,上壳41扣合在底座42上形成将镜头承座10、防抖支架20、支撑部30和驱动部50收容在内的壳体。上壳41和底座42上均形成有通光孔。
驱动部50用于驱动镜头承座10相对防抖支架20沿镜头光轴方向移动,以实现自动对焦的功能;还用于驱动防抖支架20相对固定部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以实现光学防抖的功能。驱动部50除了包括上述的对焦用线圈51和防抖用线圈52外,还包括均匀或对称地固定在壳体内侧,本实施例中为上壳41内壁上的多块磁石53。其中,对焦用线圈51绕光轴卷绕在镜头承座10的外周侧,并位于磁石53的后方(-Z轴方向)。也即,对焦用线圈51与磁石53在平行于Z轴(光轴)的方向上隔空对置,且其卷绕轴基本与光轴重合。
磁石53的数量与防抖用线圈52的数量可相同或更少,两者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情况。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防抖用线圈52和磁石53隔空对置,防抖用线圈52的卷绕轴垂直与光轴,且相对对焦用线圈51更靠近光轴方向前方(+Z轴方向)。本实施例中,磁石53呈长方体,其外表面均镀有导电金属层。本实施例中,磁石53和防抖用线圈52的数量均为4。相对的一组防抖用线圈52串联连接。多个磁石53的面对防抖用线圈52的磁极的极性相同。为了方便防抖用线圈52的组装和固定,所有防抖用线圈52固定在一柔性线路板521上,而防抖支架20内可埋设导电线路,柔性线路板521与外露在防抖支架20表面的焊盘焊接。
请同时参考图2和图3,工作中,需要对焦时,向对焦用线圈51通电,通电的对焦用线圈51位于四块磁石53的磁场范围内,根据劳伦斯原理,对焦用线圈51的受力方向平行于光轴,从而其可带动镜头承座10相对固定部40沿光轴方向移动。需要实现防抖功能时,向两组防抖用线圈52通相应大小的电流,根据劳伦斯利原理,防抖用线圈52的受力方向垂直于光轴,从而可带动防抖支架20相对固定部40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
为了实现对焦和防抖功能的精确控制,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镜头承座10和防抖支架20的位置的检测组件。其中,用于检测镜头承座10相对防抖支架20的位置的第一检测组件包括内嵌在镜头承座10内的可导电的材料制成的金属构件(作为电容元件)61,见图8。金属构件61包括一所在平面基本平行于光轴(Z轴)的金属片611以及从金属片611上延伸而出的一条导电线路612,该导电线路的末端可从镜头承座10的上端或外侧壁暴露,或与镜头承座10的上端或外侧壁上的焊盘电性连接。第一检测组件还包括内嵌在防抖支架20内的可导电的材料制成的金属构件(作为第二电容元件)62。金属构件62与金属构件61的结构相似,包括所在平面基本平行于光轴(Z轴)的金属片621以及从金属片621上延伸而出的一条导电线路622,该导电线路的末端可从防抖支架20的上端或外侧壁暴露,或与防抖支架20的上端或外侧壁上的焊盘电性连接。当向两个金属构件61、62通电时,两者构成电容,当镜头承座10相对防抖支架20移动时,两者之间的电容值发生变化。但,无论线圈通电与否,金属片611、612的至少一部分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投影重叠,且随着镜头承座10的移动(自动对焦的过程),两者重叠的面积随之应发生规律地改变。
从而驱动部50可根据第一检测组件的输出信号计算对应的电容值,并根据该电容值驱动镜头承座10沿镜头光轴方向移动的距离,实现闭环控制,控制更精确。镜头承座10和防抖支架20为不导电材质,优选为塑料材料制成。金属构件61、62可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内嵌在镜头承座10和防抖支架20内,易于产业化。且金属构件61、62为金属片,可做到非常轻薄,在实现位置检测的同时不增大镜头驱动装置径向的尺寸,易于实现小型化。
此外,镜头承座10内还埋设有两条导电线路63,这两条导电线路63的一端分别与对焦用线圈51的两端电性相连,另一端可从镜头承座10的上端或外侧壁暴露,或与镜头承座10的上端或外侧壁上的焊盘电性连接。
为了防止对焦用线圈51和防抖用线圈52相互干扰,对焦用线圈51应避免与防抖用线圈52在光轴的方向上正相对,即使需要正相对,其走线方向(与通电时的电流方向相同)也应相互垂直或夹角为45°-90°。如此,对焦用线圈51应远离镜头承座10,为了固定和支撑对焦用线圈51,镜头承座10上形成向外周侧延伸的凸台11,凸台11上固定一环绕镜头承座并垂直于光轴的环形的板12,对焦用线圈51形成在板12上。本实施例中,该板12为电路板,对焦用线圈51可为蚀刻法形成在电路板12上的中空线圈,也可以是铜线预绕制好后焊接在电路板12上的中空线圈。且如图4所示,当所述磁石的数量为n(本实施例为4)时,对焦用线圈51包括n条分别与对应的磁石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隔空对置的第一边511、以及n条将相邻的第一边511连接起来的第二边512。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观察,第二边512与防抖用线圈52正相对的部分的走线方向与对应的防抖用线圈52的走线方向的夹角为45°-90°(本实施例中为90°,防抖用和对焦用线圈相互影响最小)。
用于检测防抖支架20相对固定部40的位置的第二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防抖用线圈52内侧或旁边的集成式电路64,例如集成有霍尔元件或磁电阻元件或磁敏电容元件等的驱动电路。当防抖支架20移动时,集成式电路64位于与其相对的磁石53产生的磁场中的不同位置处,从而可通过检测到的磁场强度来确定防抖支架20的具体位置,可实现防抖控制的闭环控制,控制更精确。每组防抖线圈仅设置一个磁场检测元件即可。
两组防抖用线圈52使用两颗集成有位置感测元件的集成式电路64,集成式电路64均包括接入电压引脚VCC、公共连接引脚VSS、数据引脚SDA和控制引脚SCL。通过将两颗集成式电路64的接入电压引脚VCC、公共连接引脚VSS分别共线,同时将数据引脚SDA和控制引脚SCL分别反共线(如此,两组防抖用线圈52的控制信号可间隔送出,也即在一个时间点,仅控制一组防抖用线圈),可以将本来需要有八路线路的供电线路减少为四路线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对焦和防抖电路总计仅需要八个供电路径即可。
支撑部30用于连接固定部50、镜头承座10和防抖支架20,并允许镜头承座10相对防抖支架20沿光轴的方向移动,允许防抖支架20带着镜头承座10相对固定部40沿垂直光轴的方向移动。此外,支撑部30还作为上述八路供电路径。
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0包括第一板簧31、第二板簧32、第三板簧33和直线弹簧34。其中第一板簧31和第二板簧32为导电金属,例如铜制成的板式弹簧,第三板簧33可为导电或不导电材料制成的板式弹簧。
如图1所示,第一板簧31包括相互独立且电绝缘的四片板簧311、312,其中两片板簧311分别与两条导电线路电性相连,另外两片板簧312分别与金属构件61、62电性连接。四片板簧311、312的均匀且中心对称地设置在光轴外周。以板簧311为例,如图6所示,每片板簧311和312均包括用于与镜头承座10的前端面固定连接的内侧连接部313、用于与防抖支架20的前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外侧连接部314、在内侧连接部313和第一外侧连接部314之间蜿蜒延伸的弹性部315、用于与直线弹簧34连接的第二外侧连接部316、以及连接在第二外侧连接部316和第一外侧连接部314之间的弹性部317。
第二板簧32的数量也为四个,每个包括与防抖支架20的前端面连接的固定部321、与直线弹簧33的上端连接的固定部322、以及连接在两个固定部之间的弹性部323。四个第二板簧32作为四路导电路径与集成式电路64电性连接。
第三板簧33不作为导电路径,因此采用了一片式环状板簧,其环状的内侧连接部331与镜头承座10的后端固定,从其环状的内侧连接部延伸而出多个弹性部333,弹性部333的末端连接与防抖支架20的后端固定的外侧连接部332。弹性部333均呈蜿蜒延伸状连接在内侧连接部331和外侧连接部332之间。
八根直线弹簧34为导电金属材质制成,作为导电路径,其中四根的上端与第一板簧的四片板簧311、312固定并电性连接,另外四根的上端与四片第二板簧32固定并电性连接。八根直线弹簧34的下端与固定部40的底座42固定连接。八根直线弹簧34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固定部的四角处。
底座42也可内嵌有导电电路,用于将八根直线弹簧34和外部电路电性连接起来。
如此,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相机的镜头驱动装置采用静磁式OIS结构,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镜头驱动装置的尺寸决定于镜头承座(主要是镜头直径)的直径/宽度、防抖支架的厚度、磁铁的厚度和供防抖支架移动的间隙。而动磁式OIS结构,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尺寸决定于镜头承座(主要是镜头直径)的直径/宽度、对焦用线圈的厚度、磁铁(磁铁支架)的厚度和供磁铁支架移动的间隙。也即,对两种OIS结构来说,决定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尺寸的因素相当。然而,由于静磁式OIS结构使用了8根直线弹簧(动磁式OIS结构只需要4根),因此可支持相对更重的可动部,而质量较大的磁石53又设置在固定部40,因此该结构可支撑更大尺寸的镜头,使拍摄效果更优。
当镜头驱动装置仅具有对焦功能,也即省略防抖支架20和防抖用线圈52时,镜头驱动装置在X轴和Y轴方形的尺寸仅取决于镜头直径和磁石的厚度,无需考虑对焦用线圈的厚度,因此尺寸更小。此时,直线弹簧33和第二板簧32也被省略,第一板簧的外侧连接部连接固定部即可。
另外,对焦用线圈51设置在磁石53正后方,因此其与磁石53相对的部分的形状可充分匹配,更能充分地利用磁石产生的磁场,而动磁式OIS结构的磁石往往是方形,而对焦用线圈往往是弧形,从而相同尺寸的磁石产生的驱动力会更强。
上述实施例中,对焦用线圈51位于磁石53和防抖用线圈52的后侧。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中,对焦用线圈可设置在磁石和防抖用线圈的前侧(+Z轴侧),此时工作原理和结构优点与实施例一相同。
上述实施例中,镜头承座上向外周延伸而出一个用于支撑电路板的凸台,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中,可省略该凸台。镜头承座上可形成一环形凹槽,电路板可插入该凹槽内,也可将对焦用线圈稳定固定在磁石下方。
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电容元件的金属构件61、62和导电线路被埋设在镜头承座和防抖支架内,可以理解的,它们也可以被固定在镜头承座和防抖支架的表面。
上述实施例中,采用板簧搭配直线弹簧的结构作为支撑部,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压电器件驱动直线弹簧。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9-图11所示,实施例二的镜头驱动装置与实施例一的镜头驱动装置结构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底座42上还固定有多块第二磁石54,第二磁石54与对焦用线圈51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隔空对置,也即,对焦用线圈51位于第二磁石54的正前方(+Z轴方)。该结构可以增大自动对焦的驱动力,改善自动对焦的线性度。
实施例二的对焦用线圈51位于磁石53的后方,而第二磁石54固定在底座42上,位于对焦用线圈51的后方。可以理解的,当对焦用线圈51位于磁石53的前方时,第二磁石54应固定在上壳41的顶板的内侧。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的镜头驱动装置与实施例一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区别在于仅具有对焦功能,因此相对省略了防抖支架20、防抖用线圈52、直线弹簧33和第二板簧32。第一板簧的外侧连接部连接固定部即可。
实施例三的镜头驱动装置也可包括固定在底座或上壳的顶板内侧的第二磁石,从而具有更大的对焦驱动力,并改善对焦的线性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 “上”、“下”、“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
固定部;
可动部,其包括用于固定镜头的镜头承座;
支撑部,其连接固定部和可动部并允许可动部相对固定部沿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以及
驱动部,其用于驱动可动部相对固定部移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
磁石,其固定在固定部;以及
对焦用线圈,其固定在所述镜头承座上;
其中,定义被摄物体位于所述镜头驱动装置的正前方,所述对焦用线圈的卷绕轴基本与所述光轴重合,并位于所述磁石的前方或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承座上形成向外周侧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上固定一环绕所述镜头承座的环形的板,所述光轴垂直于所述板,所述对焦用线圈形成在所述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承座内埋设一电容元件及两条导电线路;所述两条导电线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对焦用线圈的两端电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电性相连;所述电容元件也与所述支撑部电性相连;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包括相互独立且电绝缘的四片,其中两片与分别与所述两条导电线路电性相连,另外一片与所述电容元件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进一步包括一环绕在所述镜头承座外周侧的防抖支架;所述驱动部进一步包括固定在所述防抖支架上的多个防抖用线圈;所述多个防抖用线圈与所述磁石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隔空对置,其卷绕轴均垂直于光轴,且位于所述对焦用线圈的前方或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支架内埋设一第二电容元件,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包括相互独立且电绝缘的四片,其中一片第一板簧与所述第二电容元件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磁石的数量为n时,所述对焦用线圈包括n条分别与对应的磁石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隔空对置的第一边、以及n条将相邻的第一边连接起来的第二边;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二边与防抖用线圈相对的部分的走线方向与对应的防抖用线圈的走线方向的夹角为45°-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二板弹簧和至少八根直线弹簧,所述第二板弹簧包括与防抖支架连接的固定部、与直线弹簧连接的固定部、以及连接在两个固定部之间的弹性部;所述第二板弹簧和至少八根直线弹簧中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所述多个防抖用线圈的导电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固定部上的多块第二磁石,第二磁石位于对焦用线圈的后方或前方,与对焦用线圈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隔空对置。
9.一种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
CN202321991340.6U 2023-07-27 2023-07-27 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438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1340.6U CN220438629U (zh) 2023-07-27 2023-07-27 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1340.6U CN220438629U (zh) 2023-07-27 2023-07-27 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8629U true CN220438629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89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91340.6U Active CN220438629U (zh) 2023-07-27 2023-07-27 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86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6107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US11653103B2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US9977254B2 (en) Camera lens module
CN108415138B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电磁驱动单元
US20240128836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US10809487B2 (en) Optical system
US20180224628A1 (en) Optical system
US20220357554A1 (en) Driving mechanism
CN114614629B (zh) 防抖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859545A (zh) 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
US11567289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e device
CN220438629U (zh) 镜头驱动装置、相机和电子设备
CN219842587U (zh) 镜头驱动装置、摄像头和电子设备
KR20200011121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CN220962086U (zh) 镜头驱动装置、摄像头和电子设备
CN217590935U (zh) 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789339B2 (en)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6794795A (zh) 镜头驱动装置、摄像设备和智能终端
CN115395756A (zh) 一种基于弹片式的感光芯片防抖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