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6640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6640U
CN220436640U CN202322011259.3U CN202322011259U CN220436640U CN 220436640 U CN220436640 U CN 220436640U CN 202322011259 U CN202322011259 U CN 202322011259U CN 220436640 U CN220436640 U CN 220436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air
blade
wind sweeping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12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12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6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6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6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具有出风口以及设于出风口的导风组件,导风组件包括:多个扫风叶片,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布置;每个扫风叶片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二转动轴线,任意两个扫风叶片的第一转动轴线平行且不共线,相邻扫风叶片的第二转动轴线共线,且第二转动轴线平行于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扫风叶片具有扫风模式和导风模式,在扫风模式下,所有扫风叶片绕各自第一转动轴线同步往复转动,以在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调整风向;在导风模式下,所有扫风叶片在极限状态时绕第二转动轴线同步往复转动,以在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上调整风向。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小导风板和左右扫风结构同时存在时占用空间,结构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的发展,目前的空调为实现更好的制热压风效果,常采用副板小导风板进行压风,而为实现左右更广范围的送风效果,一般在空调的出风口处配合有左右扫风结构。而小导风板和左右扫风结构处于分离状态,并分别通过独立的电机进行控制。
由此可见,现有的小导风板和左右扫风结构同时存在时占用空间,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小导风板和左右扫风结构同时存在时占用空间,结构复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出风口以及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个扫风叶片,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布置;每个所述扫风叶片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二转动轴线,任意两个所述扫风叶片的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平行且不共线,相邻所述扫风叶片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线共线,且所述第二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所述扫风叶片具有扫风模式和导风模式,在所述扫风模式下,所有所述扫风叶片绕各自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同步往复转动,以在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调整风向;在所述导风模式下,所有所述扫风叶片在极限状态时绕所述第二转动轴线同步往复转动,以在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上调整风向;其中,所述极限状态指任一所述扫风叶片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转动至与相邻所述扫风叶片搭接或共面。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该导风组件通过扫风叶片的不同运动状态实现了扫风和导风两种功能,从而节省空间,结构更简单。具体而言,相邻扫风叶片搭接或共面后,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布置的扫风叶片可以组成完整的或阶梯状的扫风面,整个扫风面进行出风口宽度方向的翻转即可实现导风动作;扫风叶片分别左右转动,可以实现左右扫风;扫风叶片围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可以调节扫风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扫风叶片包括:叶片前缘和叶片后缘;在所述导风模式下,所述扫风叶片的所述叶片前缘和相邻所述扫风叶片的所述叶片后缘配合。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叶片前缘和叶片后缘配合,相邻扫风叶片通过转动的方式即可实现拼接,提高扫风叶片在扫风模式和导风模式之间切换的效率;并且消除相邻扫风叶片的叶片前缘和叶片后缘之间的缝隙,形成完整导风平面,可以避免导风过程中漏风,提高导风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叶片前缘为凸起结构;在所述扫风模式下,所述叶片前缘朝向所述出风口外侧;和/或,所述叶片后缘为凹陷结构;在所述扫风模式下,所述叶片后缘朝向所述出风口内侧。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扫风模式下,叶片前缘的凸起结构能够增大扫风面积,从而起到更好的扫风效果;叶片后缘的凹陷结构用于避让驱动扫风叶片的水平连杆,使导风组件结构更紧凑;叶片前缘的凸起结构和叶片后缘的凹陷结构能够配合形成完整导风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器包括设于所述出风口上方的上扩压段,所述上扩压段包括转动导向部;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连接至少一个所述扫风叶片,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导向部滑动连接,在所述导风模式下,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第一端绕所述第二转动轴线转动,且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转动导向部内滑动。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转动导向部用于对第二连杆和扫风叶片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对扫风叶片的转动方式起到限定的作用,扫风叶片可以稳定得围绕第一连杆进行转动,调节扫风角度。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处设置第二连杆。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扫风叶片围绕各自的第二连杆往复转动,以在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调整风向。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杆平行第一转动轴线设置,但不共线。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扫风叶片和第二连杆围绕各自的第一转动轴线往复转动,以在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调整风向。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并连接相邻所述扫风叶片。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相邻扫风叶片在极限状态下沿第一连杆同步往复转动;所有扫风叶片均可以通过第一连杆进行同步扫风。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贯穿所述扫风叶片设置。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使得扫风叶片的转动中心位于其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相交,或,所述第二连杆的延长线与第一连杆相交设置。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二连杆和扫风叶片能够一同围绕第二转动轴线进行往复转动,在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上调整风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通过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实现;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在同时开启制冷模式和所述扫风模式时,随所述空调器的风量减小,所述第二连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增大;在同时开启制热模式和所述扫风模式时,随所述空调器的风量减小,所述第二连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减小。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制冷模式下,气流偏向上扩压段,此时将第二连杆连接转动导向部的一端转动至靠近出风口的位置,可以时气流沿叶片后缘向上流动,不会对气流造成阻挡,因此能顺应气流方向,同时导风叶片向上导风,可以避免冷风吹人,提高舒适度;随着风量的减小,要求扫风叶片在左右扫风时的风量损失减小;第二连杆连接转动导向部的一端靠近出风口时,增大第二连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使风叶与气流夹角减小,从而减小风量损失。制热模式下,气流偏向远离上扩压段一侧,此时将第二连杆连接转动导向部的一端转动至远离出风口的位置,可以时气流沿叶片后缘向下流动,不会对气流造成阻挡,因此能顺应气流方向。随着风量的减小,要求扫风叶片在左右扫风时的风量损失减小;第二连杆连接转动导向部的一端远离出风口时,减小第二连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使风叶与气流夹角减小,从而减小风量损失。
综上所述,本申请上述各个技术方案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i)导风组件通过扫风叶片的不同运动状态实现了扫风和导风两种功能,从而节省空间,结构更简单;ii)相邻扫风叶片搭接或共面后,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布置的扫风叶片可以组成完整的或阶梯状的扫风面,整个扫风面进行出风口宽度方向的翻转即可实现导风动作;iii)扫风叶片分别左右转动,可以实现左右扫风,在出风口长度方向上调节风向;iv)扫风叶片围绕第一连杆转动可以调节扫风角度,从而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顺应气流方向,减少风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扫风叶片在导风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扫风叶片在导风模式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相邻扫风叶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扫风叶片运动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扫风组件在制冷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扫风组件在制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导风组件;101-出风口;110-扫风叶片;111-叶片前缘;112-叶片后缘;120-第一连杆;130-第二连杆;140-上扩压段;141-转动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用于实现小导风板和左右扫风结构一体化的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具有出风口101以及设于出风口101的导风组件100,导风组件100包括:多个扫风叶片110,沿出风口101的长度方向布置;每个扫风叶片110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二转动轴线,任意两个扫风叶片110的第一转动轴线平行且不共线,相邻扫风叶片110的第二转动轴线共线,且第二转动轴线平行于出风口101的长度方向;扫风叶片110具有扫风模式和导风模式,在扫风模式下,所有扫风叶片110绕各自第一转动轴线同步往复转动,以在出风口101的长度方向上调整风向;在导风模式下,所有扫风叶片110在极限状态时绕第二转动轴线同步往复转动,以在出风口101的宽度方向上调整风向;其中,极限状态指任一扫风叶片110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至与相邻扫风叶片110搭接或共面。
在本实施例中,该导风组件100通过扫风叶片110的不同运动状态实现了扫风和导风两种功能,从而节省空间,结构更简单。具体而言,相邻扫风叶片110搭接或共面后,沿出风口10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扫风叶片110可以组成完整的或阶梯状的扫风面,整个扫风面进行出风口101宽度方向的翻转即可实现导风动作;扫风叶片110分别左右转动,可以实现左右扫风;扫风叶片110围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可以调节扫风角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扫风叶片110包括:叶片前缘111和叶片后缘112;在导风模式下,扫风叶片110的叶片前缘111和相邻扫风叶片110的叶片后缘112配合。需要说明的是,叶片前缘111和叶片后缘112配合,相邻扫风叶片110通过转动的方式即可实现拼接,提高扫风叶片110在扫风模式和导风模式之间切换的效率;并且消除相邻扫风叶片110的叶片前缘111和叶片后缘112之间的缝隙,形成完整导风平面,可以避免导风过程中漏风,提高导风的效果。
优选的,叶片前缘111和叶片后缘112可以通过侧边抵接配合,也可以通过斜面或阶梯面的方式相互重叠配合实现共面,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叶片前缘111为凸起结构;在扫风模式下,叶片前缘111朝向出风口101外侧;和/或,叶片后缘112为凹陷结构;在扫风模式下,叶片后缘112朝向出风口101内侧。需要说明的是,在扫风模式下,叶片前缘111的凸起结构能够增大扫风面积,从而起到更好的扫风效果;叶片后缘112的凹陷结构用于避让驱动扫风叶片110的水平连杆,使导风组件100结构更紧凑;叶片前缘111的凸起结构和叶片后缘112的凹陷结构能够配合形成完整导风平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设于出风口101上方的上扩压段140,上扩压段140包括转动导向部141;导风组件100包括第二连杆130,第二连杆130的第一端连接至少一个扫风叶片110,第二连杆130的第二端与转动导向部141滑动连接,在导风模式下,第二连杆130的第一端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且第二连杆130的第二端在转动导向部141内滑动。需要说明的是,转动导向部141用于对第二连杆130和扫风叶片110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对扫风叶片110的转动方式起到限定的作用,扫风叶片110可以稳定得围绕第一连杆120进行转动,调节扫风角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转动轴线处设置第二连杆130。扫风叶片110围绕各自的第二连杆130往复转动,以在出风口101的长度方向上调整风向。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杆130平行第一转动轴线设置,但不共线。扫风叶片110和第二连杆130围绕各自的第一转动轴线往复转动,以在出风口101的长度方向上调整风向。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杆130在转动导向部141内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在第一工位下,如图7所示,第二连杆130的第一端相对第二端更靠近出风口101的外侧,可使扫风叶片110用于引导气流朝背离上扩压段140的方向流动;在第二工位下,如图6所示,第二连杆130的第二端相对第一端更靠近出风口101的外侧,可使扫风叶片110用于引导气流朝靠近上扩压段140的方向流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风组件100还包括:第一连杆120,第一连杆120设于第二转动轴线,并连接相邻扫风叶片110。相邻扫风叶片110在极限状态下沿第一连杆120同步往复转动;所有扫风叶片110均可以通过第一连杆120进行同步扫风。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20贯穿扫风叶片110设置,使得扫风叶片110的转动中心位于其内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轴线与第二转动轴线相交,或,第二连杆130的延长线与第一连杆120相交设置。第二连杆130和扫风叶片110能够一同围绕第二转动轴线进行往复转动,在出风口101的宽度方向上调整风向。
优选的,第二连杆130连接扫风叶片110的顶端,便于控制扫风叶片110的方向。举例来说,第二连杆130的第一端连接于叶片前缘111和叶片后缘112之间,便于控制叶片前缘111和叶片后缘112的朝向。
优选的,转动导向部141例如为导槽,第二连杆130的第二端设置有滑动块,并且滑动块在导槽内滑动,实现更好的导向和支撑效果。举例来说,转动导向部141例如为弧形导槽,弧形导槽的圆心与第一连杆120的中心重合,且第二连杆130向扫风叶片110方向延伸的延长线穿过第一连杆120的中心,使得扫风叶片110围绕第一连杆120转动的过程中始终能够获得有效的支撑。
优选的,滑动块例如为球形结构,使第二连杆130的第二端在转动导向部141内的摩擦力更小,滑动更加顺畅。
优选的,上扩压段140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上扩压段140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第二连杆130的第二端在滑槽滑动时,可滑动的角度为β,第二连杆130的当前位置与第二连杆130在滑槽靠近出风口101内侧一端的位置之间的夹角为β0。随着第二连杆130向外旋转,β0值不断增大。为了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扫风叶片110具有更好的送风效果,β0的范围为:[0,n],n∈[90°,160°]。
优选的,在导风模式下,第二连杆130的第二端位于滑槽的任意一端,举例来说,第二连杆130的第二端位于滑槽靠近出风口101内侧的一端,从而实现定位,便有相邻导风板处于能够使叶片前缘111和叶片后缘112配合的准确角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通过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实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在同时开启制冷模式和扫风模式时,随空调器的风量减小,第二连杆130与水平面的夹角增大;和/或,在同时开启制热模式和扫风模式时,随空调器的风量减小,第二连杆130与水平面的夹角减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同时开启制冷模式和扫风模式时,第二连杆130的第二端位于转动导向部141靠近出风口101外侧的一端,叶片后缘112朝向上扩压段140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制冷模式下,气流偏向上扩压段140,此时将第二连杆130连接转动导向部141的一端转动至靠近出风口101的位置,叶片后缘112朝向出风口101内侧向上方向,处于倾斜状态,可以使气流沿叶片后缘112向上流动,不会对气流造成阻挡,因此能顺应气流方向,并在气流方向上保持一定有效长度;同时导风叶片向上导风,可以避免冷风吹人,提高舒适度。随着风量的减小,要求扫风叶片110在左右扫风时的风量损失减小;第二连杆130连接转动导向部141的一端靠近出风口101时,增大第二连杆13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γ,可以使风叶与气流夹角减小,从而减小风量损失。
优选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具有多个送风风档,送风风档至少包括强力风档、高风风档、中风风档、低风风档和静音风档。
优选的,强力风档制冷默认导风门角度β0=180+θ-(90-β/2)-△β,△β∈[0,10°]。随着风量的减小,γ=β0+△εi,此时△εi满足△εi=(i-1)*i/2,其中,i为风档系数,强力风档下i=1,高风风档下i=2,中风风档下i=3,低风风档下i=4,静音风档下i=5。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同时开启制热模式和扫风模式时,第二连杆130的第二端位于转动导向部141靠近出风口101内侧的一端,叶片后缘112远离上扩压段140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制热模式下,气流偏向远离上扩压段140一侧,此时将第二连杆130连接转动导向部141的一端转动至远离出风口101的位置,叶片后缘112朝向出风口101内侧向下方向,处于倾斜状态,可以使气流沿叶片后缘112向下流动,不会对气流造成阻挡,因此能顺应气流方向。随着风量的减小,要求扫风叶片110在左右扫风时的风量损失减小;第二连杆130连接转动导向部141的一端远离出风口101时,减小第二连杆13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使风叶与气流夹角减小,从而减小风量损失。
优选的,强力风档制热默认导风门角度β0=θ+△β,△β∈[25°,90-θ]。随着风量的减小,α=β0-△εi,此时△εi满足:△εi=(i-1)*i/3。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其他工况下,在电机的作用下,风叶绕第二连杆130在竖直面上左右摆动,其中,以向左摆动为正方向,向右摆动为负方向,摆动角度为σ,σ满足[-90°,+90°];
当空调器开启扫风模式时,σ满足[-65°,+65°],保证足够的送风风量需求;
当空调器不开启扫风模式时,σ=-90°或+90°,扫风叶片110即形成一个平面,此时可当小导风板使用。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出风口(101)以及设于所述出风口(101)的导风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100)包括:多个扫风叶片(110),沿所述出风口(101)的长度方向布置;每个所述扫风叶片(110)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二转动轴线,任意两个所述扫风叶片(110)的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平行且不共线,相邻所述扫风叶片(110)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线共线,且所述第二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出风口(101)的长度方向;
所述扫风叶片(110)具有扫风模式和导风模式,在所述扫风模式下,所有所述扫风叶片(110)绕各自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同步往复转动,以在所述出风口(101)的长度方向上调整风向;
在所述导风模式下,所有所述扫风叶片(110)在极限状态时绕所述第二转动轴线同步往复转动,以在所述出风口(101)的宽度方向上调整风向;其中,所述极限状态指任一所述扫风叶片(110)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转动至与相邻所述扫风叶片(110)搭接或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叶片(110)包括:叶片前缘(111)和叶片后缘(112);在所述导风模式下,所述扫风叶片(110)的所述叶片前缘(111)和相邻所述扫风叶片(110)的所述叶片后缘(112)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前缘(111)为凸起结构;在所述扫风模式下,所述叶片前缘(111)朝向所述出风口(101)外侧;
和/或,所述叶片后缘(112)为凹陷结构;在所述扫风模式下,所述叶片后缘(112)朝向所述出风口(101)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设于所述出风口(101)上方的上扩压段(140),所述上扩压段(140)包括转动导向部(141);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二连杆(130),所述第二连杆(130)的第一端连接至少一个所述扫风叶片(110),所述第二连杆(130)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导向部(141)滑动连接,在所述导风模式下,所述第二连杆(130)的所述第一端绕所述第二转动轴线转动,且所述第二连杆(130)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转动导向部(141)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处设置第二连杆(13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130)平行第一转动轴线设置,但不共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100)还包括:第一连杆(120),所述第一连杆(120)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并连接相邻所述扫风叶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20)贯穿所述扫风叶片(110)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相交,或,所述第二连杆(130)的延长线与第一连杆(120)相交设置。
CN202322011259.3U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20436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1259.3U CN220436640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1259.3U CN220436640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6640U true CN220436640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688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1259.3U Active CN220436640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6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6391A (zh) 可旋转导风柱、出风口切换结构及风管机
WO2020062659A1 (zh) 导风板运动装置以及风扇
CN220436640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1953013U (zh) 空调器的双导风板结构
CN211503184U (zh) 空调器的导风叶片、导风组件、面板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6557387U (zh) 摆叶的运动组件及室内机
CN204853863U (zh) 可旋转导风柱、出风口切换结构及风管机
CN211926090U (zh) 一种空调叶片及使用其的空调器
CN211667907U (zh) 一种空调器的旋转出风口结构及空调器
CN209819833U (zh) 百叶组件及设有其的空调
CN219415173U (zh) 一种内置导流板的空调导风装置
CN209355454U (zh) 导风组件与空调器
CN109405069B (zh) 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CN209840388U (zh) 导风板摆动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20892386U (zh) 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014586U (zh) 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17541055U (zh) 一种新型中央空调风口挡风装置
CN211345514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风道结构
CN113566283B (zh) 一种新型柔风空调
CN219037041U (zh) 一种错开式空调导风装置
CN213747016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739292U (zh) 具有双导风板结构的空调器
CN210320552U (zh) 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20507207U (zh) 一体式百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22087098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