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2027U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2027U
CN220422027U CN202321398446.5U CN202321398446U CN220422027U CN 220422027 U CN220422027 U CN 220422027U CN 202321398446 U CN202321398446 U CN 202321398446U CN 220422027 U CN220422027 U CN 220422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housing
unit
vibration
voic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984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国栋
朱婷
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32139844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2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2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2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声电转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声装置的磁路单元设于中空腔体,磁路单元具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振动单元包括第一振膜组件和第二振膜组件,第一振膜组件与第二振膜组件对称设置于磁路单元的两侧,第一振膜组件设于第一开口端且朝向磁路单元的一侧设有第一环形音圈,第一环形音圈设于第一磁间隙中,第二振膜组件设于中空腔体的第二开口端且朝向磁路单元的一侧设有第二环形音圈,第二环形音圈设于第二磁间隙中。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发声装置,能够使得两个振膜组件的性能、振动状态以及等效顺性保持一致,更好的满足调试需求。

Description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声电转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扬声器通过磁路系统带动振动系统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目前的双面发声扬声器常采用双振膜结构,但是双振膜结构不完全对称,导致双振膜的性能不完全一致,进而导致振动状态不一致,最终使得扬声器的发声性能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双面扬声器的振膜结构不对称,导致扬声器发声效果不佳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声装置,包括:
壳体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内具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
磁路单元,所述磁路单元设于所述中空腔体,所述磁路单元具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
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包括第一振膜组件和第二振膜组件,所述第一振膜组件、所述磁路单元和所述第二振膜组件沿振动方向依次布置,且所述第一振膜组件与所述第二振膜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磁路单元的两侧,所述第一振膜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端且朝向所述磁路单元的一侧设有第一环形音圈,所述第一环形音圈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中,所述第二振膜组件设于所述中空腔体的第二开口端且朝向所述磁路单元的一侧设有第二环形音圈,所述第二环形音圈设于所述第二磁间隙中。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发声装置,采用壳体单元、磁路单元和振动单元的组合结构,壳体单元的中空腔体用于容纳磁路单元和振动单元,磁路单元能够产生磁力,并对振动单元进行相互作用,进而使得振动单元产生振动,并最终实现对声音的转换,第一振膜组件与第二振膜组件对称设置于磁路单元的两侧,能够使得两个振膜组件的性能、振动状态以及等效顺性保持一致,更好的满足调试需求和消音效果,提升了可靠性和最终的发声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环形音圈和第二环形音圈的组合结构,且分别位于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内,能够实现第一振动单元和第二振动单元沿振动方向的双向发声功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声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振膜组件包括第一振膜和第一补强件,所述第一振膜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第一中心部、第一折环部和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壳体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一中心部与所述第一补强件相连接;
所述第二振膜组件包括第二振膜和第二补强件,所述第二振膜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第二中心部、第二折环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二边缘部与所述壳体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二中心部与所述第二补强件相连接;
所述第一折环部和所述第二折环部均朝向所述磁路单元凸起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单元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振动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合围形成所述中空腔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振膜组件相连,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振膜组件相连,所述磁路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路单元包括:
磁轭,所述磁轭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振膜组件的容置槽及朝向所述第二振膜组件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外侧;
中心磁组件,设于所述容置槽且与所述磁轭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边磁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且和所述磁轭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轭包括底板、顶板和连接二者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所述容置槽,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中心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底板的中心磁体和设于所述中心磁体的中心导磁板;
所述边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顶板的边磁体和设于所述边磁体的边导磁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导磁板注塑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顶板粘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振膜组件的一侧;
或者,所述边磁体为四个,所述边磁体间隔设于所述顶板,相邻的所述边磁体之间形成避让空间
或者,所述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于所述底板沿长轴方向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单元,所述第一弹性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音圈的侧壁相连,所述第一弹性单元的另一端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磁轭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单元,所述第二弹性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音圈的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边磁组件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单元和所述第二弹性单元沿振动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振膜组件和所述第二振膜组件的最大振动位移之和;
和/或,所述第一弹性单元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弹性单元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音圈的角部,所述磁轭具有第一避让空间;
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单元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弹性单元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环形音圈的角部,所述边磁组件具有第二避让空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上述的发声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发声装置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发声装置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发声装置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发声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发声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100、发声装置;
10、壳体单元;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
21、磁轭;211、顶板;212、侧板;213、底板;221、中心磁体;222、中心导磁板;23、边磁体;
31、第一振膜组件;311、第一振膜;3111、第一边缘部;3112、第一折环部;3113、第一中心部;312、第一补强件;313、第一环形音圈;32、第二振膜组件;321、第二振膜;3211、第二边缘部;3212、第二折环部;3213、第二中心部;322、第二补强件;323、第二环形音圈;
41、第一弹性支片;
51、第二弹性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发声装置1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发声装置100及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声装置100包括壳体单元10、磁路单元和振动单元,壳体单元10内具有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磁路单元设于中空腔体,磁路单元具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振动单元包括第一振膜组件31和第二振膜组件32,第一振膜组件31、磁路单元和第二振膜组件32沿振动方向依次布置,且第一振膜组件31与第二振膜组件32对称设置于磁路单元的两侧,第一振膜组件31设于第一开口端且朝向磁路单元的一侧设有第一环形音圈313,第一环形音圈313设于第一磁间隙中,第二振膜组件32设于中空腔体的第二开口端且朝向磁路单元的一侧设有第二环形音圈323,第二环形音圈323设于第二磁间隙中。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发声装置100,采用壳体单元10、磁路单元和振动单元的组合结构,壳体单元10的中空腔体用于容纳磁路单元和振动单元,磁路单元能够产生磁力,并对振动单元进行相互作用,进而使得振动单元产生振动,并最终实现对声音的转换,第一振膜组件31与第二振膜组件32对称设置于磁路单元的两侧,能够使得第一振膜组件31与第二振膜组件32的性能、振动状态以及等效顺性保持一致,更好的满足调试需求和消音效果,提升了可靠性和最终的发声效果。且,第一振膜组件31和第二振膜组件32采用完全一样的结构,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可以共用一套工装模具,节省生产成本,便于量产。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环形音圈313和第二环形音圈323的组合结构,且分别位于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内,能够实现第一振动单元和第二振动单元沿振动方向的双向发声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3和5所示,第一振膜组件31包括第一振膜311和第一补强件312,第一振膜311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第一中心部3113、第一折环部3112和第一边缘部3111,第一边缘部3111与壳体单元10相连接,第一中心部3113与第一补强件312相连接。第二振膜组件32包括第二振膜321和第二补强件322,第二振膜321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第二中心部3213、第二折环部3212和第二边缘部3211,第二边缘部3211与壳体单元10相连接,第二中心部3213与第二补强件322相连接。第一折环部3112和第二折环部3212均朝向磁路单元凸起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振膜311的第一折环部3112朝向磁路单元凸起,第二振膜321的第二折环部3212朝向磁路单元凸起,能够使得第一折环部3112和第二折环部3212的凸起均朝向磁路单元设置,进而使得两个振膜组件的性能、振动状态以及等效顺性保持一致,更好的满足调试需求和消音效果,提升了可靠性和最终的发声效果。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折环部3112和第二折环部3212的凸起均朝向磁路单元设置,还能够减少整体发声装置100沿第一振膜组件31的振动方向的厚度,减少对电子设备空间的占用,便于电子设备的薄型化设计,增强了发声装置100和电子设备的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壳体单元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设于第二壳体12沿振动方向的一端,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合围形成中空腔体,第一壳体11与第一振膜组件31相连,第二壳体12与第二振膜组件32相连,磁路单元设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振膜311连接于第一壳体11远离第二壳体12的一侧,第二振膜321连接于第二壳体12远离第一壳体11的一侧,能够对中空腔体进行封闭,保证发声装置100的声学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磁路单元包括磁轭21、中心磁组件和边磁组件,磁轭21具有朝向第一振膜组件31的容置槽及朝向第二振膜组件32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设于容置槽的外侧,中心磁组件设于容置槽且与磁轭21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边磁组件设于容置空间且和磁轭21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置槽用于容置中心磁组件,容置空间用于容置边磁组件,且能够实现磁轭21、中心磁组件和边磁组件的连接,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粘接或者焊接的连接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磁轭21包括底板213、顶板211和连接二者的侧板212,底板213和侧板212形成容置槽,顶板211和侧板212形成容置空间。底板213和侧板212用于对中心磁组件进行限位和保护,保证中心磁组件在作业过程中的可靠性。中心磁组件包括设于底板213的中心磁体221和设于中心磁体221的中心导磁板222。中心磁体221和磁轭21用于对第一环形音圈313进行磁力作用,进而产生对第一环形音圈313的驱动力。中心导磁板222能够引导中心磁体221的磁力线穿过第一环形音圈313,进而提高第一环形音圈313的磁场利用率。边磁组件包括设于顶板211的边磁体23和设于边磁体23的边导磁板,边磁体23和磁轭21用于对第二环形音圈323进行磁力作用,进而实现对第二环形音圈323的驱动。边导磁板能够引导边导磁板的磁力线穿过第二环形音圈323,进而提高第二环形音圈323的磁场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边导磁板注塑于第二壳体12,能够较大的提升生产效率。顶板211粘接于第一壳体11朝向第二振膜组件32的一侧,粘接的连接方式更加简便,便于工艺组装。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边磁体23为四个,边磁体23间隔设于顶板211,多个边磁体23的设置能够增大磁路单元对第二环形音圈323的磁力作用,提升振动幅度。相邻的边磁体23之间形成避让空间,避让空间用于放置第二弹性单元,进而保证第二环形音圈323在工作过程中沿振动方向的振动稳定性,不会产生偏振、斜振等。
具体地,侧板212为两个,两个侧板212分别设于底板213沿长轴方向的两侧,侧板212能够与中心磁体221构成第一磁间隙,还能够与边磁体23构成第二磁间隙。另外,这样还能够增大第一环形音圈313沿底板213短轴方向的尺寸,提升发声单元的力因子BL值,提升发声单元的声学性能。并且,可以增强底板213两侧的气流流通,提升整个发声装置100的声学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发声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弹性单元,第一弹性单元的一端与第一环形音圈313的侧壁相连,第一弹性单元的另一端夹设于第一壳体11和磁轭2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单元包括多个沿第一环形音圈313周向设置的第一弹性支片41,能够对第一环形音圈313的整体进行稳定的弹性控制,进而保证第一环形音圈313沿振动方向往复振动的稳定性,提升了可靠性。另外,第一弹性单元的一端与第一环形音圈313的侧壁粘接,能够确保振动空间足够,保证振动过程中第一弹性支片41不会与其他部件发声干涉。第一弹性单元的另一端夹设于第一壳体11和磁轭21之间,能够保证第一弹性单元的稳固性,保证振动过程中第一弹性单元不会发生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发声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弹性单元,第二弹性单元的一端与第二环形音圈323的侧壁相连接,第二弹性单元的另一端与边磁组件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单元包括多个沿第二环形音圈323周向设置的第二弹性支片51,能够对第二环形音圈323的整体进行稳定的弹性约束,进而保证第一环形音圈313沿振动方向往复振动的稳定性,提升了可靠性。第二弹性单元的一端与第二环形音圈323的侧壁相连接,能够确保振动空间足够,保证振动过程中第二弹性支片51不会与其他部件发声干涉,例如第二弹性支片51不会与第一弹性支片41发生干涉。第二弹性单元的另一端与边磁体23或者第二壳体12相连接,能够在第二环形音圈323振动时具有一定的支撑力,确保对第二环形音圈323进行弹性约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单元和第二弹性单元沿振动方向的距离大于第一振膜组件31和第二振膜组件32的最大振动位移之和,能够避免振动时第一弹性单元和第二弹性单元的相互触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最大位移,是指第一振膜组件31和第二振膜组件32在正常且稳定工作状态时的最大位移,不包括因电流突变或其他因素导致的第一振膜组件31或第二振膜组件32的位移骤增等非正常工作状态。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单元为四个,四个第一弹性单元分别设于第一环形音圈313的角部,提升了第一环形音圈313的振动可靠性。磁轭21具有第一避让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顶板211的角部设有压槽,压槽形成第一避让空间,用于避让第一弹性单元的布置,节省了发声装置100的高度空间。
具体地,第二弹性单元为四个,四个第二弹性单元分别设于第二环形音圈323的角部,提升了第二环形音圈323的振动可靠性。边磁组件具有第二避让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边磁体23包括四个,四个边磁体23相间隔设置,相邻的边磁体23之间形成第二避让空间,用于避让第二弹性单元的布置,进一步地提升了可靠性。
具体地,在发声装置100的高度空间足够的情况下,第一弹性单元的一端也可以粘接在第一环形音圈313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优选为粘接在第一环形音圈313的侧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环形音圈313和第二环形音圈323沿振动方向错位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设置能够保证第一环形音圈313和第二环形音圈323在互相振动时不会发生干涉,提升了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两个环形音圈的结构,能够更好的与磁路单元进行配合,并在磁路单元的作用下进行振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支片焊盘和壳体单元10注塑焊盘均在同一侧,便于与FPCB(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上述的发声装置100。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的发声装置100,采用壳体单元10、磁路单元和振动单元的组合结构,壳体单元10的中空腔体用于容纳磁路单元和振动单元,磁路单元能够产生磁力,并对振动单元进行相互作用,进而使得振动单元产生振动,并最终实现对声音的转换,第一振膜组件31与第二振膜组件32对称设置于磁路单元的两侧,能够使得两个振膜组件的性能、振动状态以及等效顺性保持一致,更好的满足调试需求和消音效果,提升了可靠性和最终的发声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环形音圈313和第二环形音圈323的组合结构,且分别位于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内,能够实现第一振动单元和第二振动单元沿振动方向的双向发声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单元,所述壳体单元内具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
磁路单元,所述磁路单元设于所述中空腔体,所述磁路单元具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
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包括第一振膜组件和第二振膜组件,所述第一振膜组件、所述磁路单元和所述第二振膜组件沿振动方向依次布置,且所述第一振膜组件与所述第二振膜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磁路单元的两侧,所述第一振膜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端且朝向所述磁路单元的一侧设有第一环形音圈,所述第一环形音圈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中,所述第二振膜组件设于所述中空腔体的第二开口端且朝向所述磁路单元的一侧设有第二环形音圈,所述第二环形音圈设于所述第二磁间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组件包括第一振膜和第一补强件,所述第一振膜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第一中心部、第一折环部和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壳体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一中心部与所述第一补强件相连接;
所述第二振膜组件包括第二振膜和第二补强件,所述第二振膜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第二中心部、第二折环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二边缘部与所述壳体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二中心部与所述第二补强件相连接;
所述第一折环部和所述第二折环部均朝向所述磁路单元凸起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单元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振动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合围形成所述中空腔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振膜组件相连,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振膜组件相连,所述磁路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单元包括:
磁轭,所述磁轭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振膜组件的容置槽及朝向所述第二振膜组件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外侧;
中心磁组件,设于所述容置槽且与所述磁轭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边磁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且和所述磁轭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包括底板、顶板和连接二者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所述容置槽,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中心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底板的中心磁体和设于所述中心磁体的中心导磁板;
所述边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顶板的边磁体和设于所述边磁体的边导磁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导磁板注塑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顶板粘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振膜组件的一侧;
或者,所述边磁体为四个,所述边磁体间隔设于所述顶板,相邻的所述边磁体之间形成避让空间;
或者,所述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于所述底板沿长轴方向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单元,所述第一弹性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音圈的侧壁相连,所述第一弹性单元的另一端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磁轭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单元,所述第二弹性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音圈的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边磁组件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单元和所述第二弹性单元沿振动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振膜组件和所述第二振膜组件的最大振动位移之和;
和/或,所述第一弹性单元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弹性单元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音圈的角部,所述磁轭具有第一避让空间;
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单元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弹性单元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环形音圈的角部,所述边磁组件具有第二避让空间。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
CN202321398446.5U 2023-06-01 2023-06-01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422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8446.5U CN220422027U (zh) 2023-06-01 2023-06-01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8446.5U CN220422027U (zh) 2023-06-01 2023-06-01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2027U true CN220422027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0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98446.5U Active CN220422027U (zh) 2023-06-01 2023-06-01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20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7322B (zh) 屏幕发声激励器及电子设备
CN113747315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2135126A1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747319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134639U (zh) 一种发声器
WO2021103070A1 (zh) 扬声器及音频设备
US12088996B2 (en) Multifunctional sounding device
JP2019512960A (ja) 振動膜及び振動膜の製造方法
WO2024050885A1 (zh) 一种多功能发声器件
CN209017311U (zh) 扬声器
CN114501245B (zh) 一种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747310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747320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747314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1294626Y (zh) 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CN220422027U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017298U (zh) 扬声器
CN218850969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2052557B2 (en) Multifunctional sounding device
CN111935613B (zh) 扬声器
CN206498529U (zh) 扬声器
CN113747321B (zh) 扬声器单体和电子设备
CN113747313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017296U (zh) 扬声器
CN106658312A (zh) 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