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1635U - 定子单元及线性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定子单元及线性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1635U
CN220421635U CN202321941018.2U CN202321941018U CN220421635U CN 220421635 U CN220421635 U CN 220421635U CN 202321941018 U CN202321941018 U CN 202321941018U CN 220421635 U CN220421635 U CN 220421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coil
groove
support fram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410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齐
刘亮
陈贵铎
张新生
王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h Robo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h Robo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h Robo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h Robo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410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1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1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1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子单元及线性传输系统。定子单元包括支撑架和若干定子组件,若干定子组件沿传输方向安装于支撑架;定子组件包括壳体和线圈,壳体具有用于容纳线圈的腔体,壳体的朝向线性传输系统的驱动控制器的一侧为穿线侧;壳体的穿线侧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穿线孔,穿线孔的一端通至所述腔体,另一端通至壳体的外侧;穿线孔用于供由线圈引出的接线穿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子单元及线性传输系统,便于用户根据需求对连接在一起的定子组件的数量进行调节,以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且接线不易与附近的其它结构产生干涉,可保证定子单元的结构可靠性。

Description

定子单元及线性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子单元及线性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线性传输系统一般包含定子单元、动子和驱动控制器,对于采用线性电机方式的线性传输系统而言,定子单元包含传输轨道以及多个定子组件,定子组件具有壳体和线圈,动子包含磁铁元件,驱动控制器可控制多个定子组件内的线圈选择性通电,驱动动子沿传输轨道运动。若干定子组件可连接在一起,以加大驱动动子运动的驱动功率,且连接在一起的定子组件的数量越多,则驱动功率越大;现有的线性传输系统在完成组装后,难以改变连接在一起的定子组件的数量,因此,驱动功率难以调整,不便于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单元及线性传输系统,以便于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子单元,包括支撑架和若干定子组件,若干所述定子组件沿传输方向安装于所述支撑架。
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壳体和线圈,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线圈的腔体,所述壳体的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两个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的一端通至所述腔体,另一端通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穿线孔用于供由所述线圈引出的接线穿过。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具有沿所述传输方向延伸的导线槽,所述导线槽用于容纳并疏导所述接线。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导线槽的槽顶开口。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开设有多个走线槽,多个所述走线槽与所述穿线孔一一对应,所述走线槽的一端通至对应的所述穿线孔,另一端通至所述导线槽。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壳体盖设于所述走线槽的槽顶开口。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为“工”字形结构,所述支撑架的“工”字形横截面垂直于所述传输方向,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凹槽分别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定子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的其中一侧翼板的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
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动子、并设有沿所述传输方向延伸的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用于与所述动子配合,所述定子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子沿所述传输轨道移动。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安装驱动控制器,所述驱动控制器与所述接线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通电和断电;所述支撑架的其中一侧翼板开设有过线口,所述过线口连通于所述导线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用于供所述接线穿过;
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安装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线圈和电路板散热。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壳部和第四壳部。
所述第一壳部、所述第二壳部、所述第三壳部和所述第四壳部围成所述腔体,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线圈支架,所述线圈支架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二壳部,所述线圈绕置于所述线圈支架的处于所述腔体内的部分,所述第三壳部朝向所述驱动控制器设置,且所述穿线孔设于所述第三壳部。
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部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壳部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线圈支架呈板状,所述线圈支架的两侧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
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覆盖于所述第一壳部的背对所述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外壳覆盖于所述第二壳部的背对所述腔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线性传输系统,其包括动子和上述定子单元,所述定子单元与所述动子配合,用于驱动所述动子沿所述传输方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的定子组件,在壳体上开设了至少两个连通腔体与壳体外部的穿线孔,使得由线圈引出的两组接线(UVW)能够从腔体内部经穿线孔穿出,如此,便可以在壳体外部对由线圈引出的两组接线进行操作,无需拆解定子组件,大大降低了改变连接在一起的定子组件的数量的操作难度,便于用户根据需求对连接在一起的定子组件的数量进行调节,以改变定子组件的驱动功率,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子单元中,若干定子组件沿传输方向安装在支撑架上,能够在若干定子组件中的线圈选择性通电的作用下,驱动动子沿传输方向移动,可实现线性传输效果。特别地,由线圈引出的两组接线从壳体上的穿线孔穿出后,能够与驱动控制器连接,将穿线孔设置在由壳体的朝向驱动控制器的一侧,可缩短接线的长度,有利于节省成本,且便于结构布局,使得接线更加规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单元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单元中的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单元中的定子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单元中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性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撑架;110-第一凹槽;120-第二凹槽;130-翼板;131-导线槽;132-走线槽;133-过线口;
200-定子组件;210-壳体;211-第一壳部;212-第二壳部;213-第三壳部;214-第四壳部;215-穿线孔;220-线圈;230-线圈支架;240-第一外壳;250-第二外壳;
300-盖板;
400-动子;
500-传输轨道;
600-传感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子单元,其包括支撑架100和若干定子组件200,若干定子组件200沿传输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安装于支撑架100;定子组件200包括壳体210和线圈220;壳体210具有用于容纳线圈220的腔体,壳体210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两个穿线孔215,穿线孔215的一端通至腔体,另一端通至壳体210的外侧;穿线孔215用于供由线圈220引出的接线穿过。
本实施例中的定子组件200,在壳体210上开设了至少两个连通腔体与壳体210外部的穿线孔215,使得由线圈220引出的两组接线(UVW)能够从腔体内部经穿线孔215穿出,如此,便可以在壳体210的外部对由线圈220引出的两组接线进行操作,无需拆解定子组件200,大大降低了改变连接在一起的定子组件200的数量的操作难度,便于对连接在一起的定子组件200的数量进行调节,以改变定子组件200的驱动功率,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例如:当用户对定子组件200的驱动功率需求较低时,各个定子组件200无需相互连接,可将各个定子组件200的其中一个穿线孔215穿出的一组接线连接至驱动控制器,并对各个定子组件200的另一个穿线孔215穿出的一组接线进行自接即可。当用户对连接在一起的定子组件200的需求数量为两个时,将两个需连接的定子组件200分别定义为第一定子组件和第二定子组件,将第一定子组件的其中一个穿线孔215穿出的一组接线与第二定子组件的其中一个穿线孔215穿出的一组接线相互连接,并将第一定子组件的另一个穿线孔215穿出的一组接线连接至驱动控制器,第二定子组件的另一个穿线孔215穿出的一组接线进行自接即可。当用户对连接在一起的定子组件200的需求数量为三个时,将三个需连接的定子组件200分别定义为第三定子组件、第四定子组件和第五定子组件,将第三定子组件的其中一个穿线孔215穿出的一组接线连接至第四定子组件的其中一个穿线孔215穿出的一组接线,另一个穿线孔215穿出的一组接线连接至第五定子组件的其中一个穿线孔215穿出的一组接线;将第四定子组件的另一个穿线孔215穿出的一组接线连接至驱动控制器,将第五定子组件的另一个穿线孔215穿出的一组接线进行自接即可。当需要用户对连接在一起的定子组件200的需求数量为四个、五个或更多时,也可依照上述方式对由定子组件200的两个穿线孔215穿出的两组接线进行操作。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单元中,若干定子组件200沿传输方向安装在支撑架100上,能够在若干定子组件200中的线圈220选择性通电的作用下,驱动动子400沿传输方向移动,可实现线性传输效果。特别地,连接线圈220的两组接线由壳体210上的穿线孔215穿出后,能够与驱动控制器连接,将穿线孔215设置在由壳体210的朝向驱动控制器的一侧,可缩短接线的长度,有利于节省成本,且便于结构布局,使得接线更加规整。
优选地,可在支撑架100上设置沿传输方向延伸的导线槽131,由定子组件200的穿线孔215穿出的接线可置于支撑架100的导线槽131中,因导线槽131的延伸方向与若干定子组件200的排布方向一致,故由两组定子组件200的穿线孔215穿出的接线相互连接后,仍可置于导线槽131内,以利用导线槽131容纳这些接线,导线槽131还可以疏导这些接线,使得这些接线排布较规整,便于后续根据用户需求调整接线的连接方式,而且接线也不易与附近的其它结构产生干涉,可保证定子单元的结构可靠性。
具体地,可将导线槽131设置在靠近定子组件200的位置,以缩短接线的长度。
优选地,在支撑架100上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盖板300,并使盖板300盖在导线槽131的槽顶开口处,在完成接线的连接并将接线置于导线槽131内后,可利用盖板300盖住导线槽131的槽顶开口,并将盖板300固定到支撑架100上,如此,可降低安全隐患。在需要调整接线的连接方式时,可将盖板300从支撑架100上拆下,以使得导线槽131的槽顶开口敞开,使得导线槽131内的接线能够从槽顶开口处拉出进行拆接操作,也可直接由导线槽131的槽顶开口对处于导线槽131内的接线进行拆接操作。
具体地,可利用螺纹连接件对盖板300与支撑架100进行连接。
优选将各个定子组件200均设置在导线槽131的同侧,并使各个定子组件200的壳体210的侧壁与导线槽131的其中一侧槽壁平齐。
可在支撑架100上开设多个走线槽132,使多个走线槽132与穿线孔215一一对应设置,将走线槽132的一端通至对应的穿线孔215,另一端通至导线槽131,接线由穿线孔215穿出后,可沿走线槽132进入导线槽131内,进一步提高了接线的规整性,使得接线不会外露,更加不易与附近结构发生干涉。
优选地,可将壳体210与支撑架100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将壳体210安装到支撑架100上之后,壳体210可盖在走线槽132的槽顶开口处,可进一步降低安全隐患。
参见图2和图6,可将支撑架100设置为“工”字形结构,将支撑架100的“工”字形横截面设置为垂直于传输方向,将支撑架100的两侧凹槽分别定义为第一凹槽110和第二凹槽120,将定子组件200安装在支撑架100的其中一侧翼板130的对应第一凹槽110的一侧,并在支撑架100的第一凹槽110内设置沿传输方向延伸的传输轨道500,将动子400安装到第一凹槽110内,并与位于第一凹槽110内的传输轨道500配合,传输轨道500能够支撑动子400,定子组件200可驱动动子400沿传输轨道500移动,第一凹槽110可对动子400形成一定的防护空间。
可将驱动控制器安装到支撑架100的第二凹槽120内,第二凹槽120可对驱动控制器形成一定的防护空间,将驱动控制器与上述接线连接,以使得驱动控制器可控制线圈220通电和断电;可在支撑架100的其中一侧翼板130(即安装有定子组件200的翼板)上开设过线口133,以利用该过线口133连通导线槽131与第二凹槽120,从而,导线槽131内的接线便可穿过过线口133延伸至驱动控制器,实现驱动控制器与线圈220之间的连接。
还可在第二凹槽120内安装散热器,以利用散热器对线圈220和电路板进行散热,第二凹槽120可对散热器形成一定的防护空间。其中,散热器可以是风扇。
可在支撑架100上安装传感器组件600,将驱动控制器与传感器组件600也连接,以利用驱动控制器控制传感器组件600获取动子400在传输轨道500上的实时位置;可将传感器组件600安装在支撑架100的其中一侧翼板130,使传感器组件600与定子组件200处于支撑架100的同一翼板130,并使传感器组件600设于该翼板130的对应第二凹槽120的一侧,如此,便于实现传感器组件600与驱动控制器的连接。
上述壳体2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壳部211和第二壳部21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壳部213和第四壳部214,第一壳部211、第二壳部212、第三壳部213和第四壳部214能够围成上述腔体,在定子组件200中还可设置线圈支架230,将线圈支架230的两侧分别连接到第一壳部211和第二壳部212,并将线圈220绕置在线圈支架230的处于腔体内的部分,如此,便可将线圈220固定在支撑架100的腔体内。
具体地,可在第一壳部211开设第一插槽,在第二壳部212开设第二插槽,并将线圈支架230设置为板状结构,将线圈支架230的两侧分别插接于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如此,便可实现线圈支架230与第一壳部211、第二壳部212的连接;可增设第一外壳240和第二外壳250,将第一外壳240覆盖在第一壳部211的背对腔体的一侧,以利用第一外壳240容置线圈支架230的凸出于第一壳部211的部分,使得定子组件200的表面更加平整,同时,还可利用第一外壳240遮挡第一插槽;将第二外壳250覆盖在第二壳部212的背对腔体的一侧,以利用第二外壳250容置线圈支架230的凸出于第二壳部212的部分,使得定子组件200的表面更加平整,同时,还可利用第二外壳250遮挡第二插槽。
具体地,将第三壳部213朝向驱动控制器所在一侧设置,并将第三壳部213设置为L形结构,将上述穿线孔215开设在第三壳部213的L形的对应腔体的墙壁的一侧结构上;将第三壳部213的L形的另一侧结构置于在支撑架100的设有走线槽132的部位,并将第三壳部213与支撑架100的设有走线槽132的部位通过螺纹连接件或其它结构固接,如此,便可使得支撑架100可以对第三壳部213形成一定的支撑,并能实现支撑架100与第三壳部213的固定连接,此外,第三壳部213还可覆盖走线槽132。
参见图6,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性传输系统,其包括动子400和上述定子单元,定子单元与动子400配合,用于驱动动子400沿传输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线性传输系统,因具有上述定子单元,故具有上述定子单元的所有优势,便于用户根据需求对连接在一起的定子组件的数量进行调节,以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且接线不易与附近的其它结构产生干涉,可保证定子单元的结构可靠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线性传输系统,可由多个定子单元和多个动子400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定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若干定子组件,若干所述定子组件沿传输方向安装于所述支撑架;
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壳体和线圈,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线圈的腔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两个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的一端通至所述腔体,另一端通至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穿线孔用于供由所述线圈引出的接线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具有沿所述传输方向延伸的导线槽,所述导线槽用于容纳并疏导所述接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导线槽的槽顶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开设有多个走线槽,多个所述走线槽与所述穿线孔一一对应,所述走线槽的一端通至对应的所述穿线孔,另一端通至所述导线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壳体盖设于所述走线槽的槽顶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工”字形结构,所述支撑架的“工”字形横截面垂直于所述传输方向,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凹槽分别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定子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的其中一侧翼板的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
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动子、并设有沿所述传输方向延伸的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用于与所述动子配合,所述定子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子沿所述传输轨道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安装驱动控制器,所述驱动控制器与所述接线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通电和断电;所述支撑架的其中一侧翼板开设有过线口,所述过线口连通于所述导线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用于供所述接线穿过;
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安装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用于对所述线圈和电路板散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壳部和第四壳部;
所述第一壳部、所述第二壳部、所述第三壳部和所述第四壳部围成所述腔体,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线圈支架,所述线圈支架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二壳部,所述线圈绕置于所述线圈支架的处于所述腔体内的部分,所述第三壳部朝向所述驱动控制器设置,且所述穿线孔设于所述第三壳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壳部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线圈支架呈板状,所述线圈支架的两侧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
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覆盖于所述第一壳部的背对所述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外壳覆盖于所述第二壳部的背对所述腔体的一侧。
10.一种线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子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单元,所述定子单元与所述动子配合,用于驱动所述动子沿所述传输方向移动。
CN202321941018.2U 2023-07-21 2023-07-21 定子单元及线性传输系统 Active CN220421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1018.2U CN220421635U (zh) 2023-07-21 2023-07-21 定子单元及线性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1018.2U CN220421635U (zh) 2023-07-21 2023-07-21 定子单元及线性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1635U true CN220421635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2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41018.2U Active CN220421635U (zh) 2023-07-21 2023-07-21 定子单元及线性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1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6726B1 (en) Hot pluggable fan system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EP2482428B1 (en)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assembly
EP3331135B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6466845B (zh) 机器人控制装置、机器人以及机器人系统
CN220421635U (zh) 定子单元及线性传输系统
KR101049792B1 (ko) 전자파 차폐 개방형 팬 모터
WO2022227831A1 (zh) 电机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157397U (zh) 空调器
CN215187954U (zh) 一种高稳定性抗干扰的步进电机驱动器
EP3929446A1 (en) Pump motor with cooled two-part electronic module
EP3929447A1 (en) Electric motor with cooling of electronics arranged at a perimeter of the motor
CN214480301U (zh) 驱控一体机及控制柜
CN218771631U (zh) 定子模组、线性马达及线性传送装置
CN114860050A (zh) 服务器、电子设备和散热风扇
CN217308127U (zh) 一种变频器
CN219086955U (zh) 一种集成的高速直流无刷电机
KR100804614B1 (ko) 냉난방 겸용 에어컨의 제어부 조립 장치
CN220586606U (zh) 一种机箱、电梯控制器以及电梯
CN218244215U (zh) 一种控制交通信号用的上位机
JP2013062972A (ja) インバータ圧縮機駆動装置
CN217590521U (zh) 一种集成变频驱动器的永磁同步电机
CN217644050U (zh)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CN219718907U (zh) 一种真空接触器的电源模块
CN220798836U (zh) 一种共形机箱结构
JP2015117119A (ja)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