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7397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7397U
CN212157397U CN202020970831.2U CN202020970831U CN212157397U CN 212157397 U CN212157397 U CN 212157397U CN 202020970831 U CN202020970831 U CN 202020970831U CN 212157397 U CN212157397 U CN 212157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cavity
motor driving
air conditioner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708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柏松
李运志
吴淋
吴多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708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57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7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7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外壳,外壳形成容纳腔;中隔板,设置在容纳腔中,中隔板将容纳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风机组件,设置在第一腔体中,风机组件包括回风口,回风口位于第一腔体中;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电机组件与风机组件相连接,以带动风机组件转动;电机驱动装置,与电机组件电连接,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腔体中。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将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空调器的第一腔体中,且不位于电机组件中,提高了电机驱动装置的散热效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将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电机支架中,为了保证电机驱动装置的散热效率而造成电机支架较大,占用了空调器内回风侧的空间的技术问题,有利于空调器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风管式空调器的电机驱动模块通常内置在电机支架内,为了保证电机驱动模块的散热,需要在电机支架内预留一定的散热空间,保证驱动模块的散热效率,这样会造成电机支架较大,占用了机身回风侧的空间,在空调器产品越来越向结构紧凑化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外壳,外壳形成容纳腔;中隔板,设置在容纳腔中,中隔板将容纳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风机组件,设置在第一腔体中,风机组件包括回风口,回风口位于第一腔体中;电机组件,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电机组件与风机组件相连接,以带动风机组件转动;电机驱动装置,与电机组件电连接,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腔体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外壳、中隔板、风机组件、电机组件和电机驱动装置,中隔板将外壳形成的容纳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两部分,其中,第一腔体用于放置风机组件、电机组件等零部件,形成空调器的回风侧,第二腔体用于放置换热器等零部件,形成空调器的换热侧;通过将风机组件、电机组件和电机驱动装置均设置在第一腔体中,且风机组件的回风口也位于第一腔体中,电机组件能够带动风机组件转动,风机组件通过回风口回风,使得第一腔体中具有风机组件回风产生的气流,从而可以对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的电机驱动装置进行散热,可以提升电机驱动装置的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器,通过将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空调器的第一腔体中,且不位于电机组件中,也即,将电机驱动装置独立设置在空调器的回风侧,提高了电机驱动装置的散热效率,且无需为了安装电机驱动装置而加大电机组件的电机支架,减小了电机组件中电机支架的尺寸,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将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电机支架中,为了保证电机驱动装置的散热效率而造成电机支架较大,占用了空调器内回风侧的空间的技术问题,有利于空调器的小型化。
具体地,电机驱动模块可以通过电线与电机组件相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组件工作。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风机组件的回风路径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风机组件的回风路径上,使得风机组件的回风气流能够经过电机驱动装置,从而提高了对电机驱动装置的散热效率,加强了散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电机组件位于风机组件的一端,电机组件的电机轴与风机组件相连接,以带动风机组件转动,回风口位于电机组件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机组件位于风机组件的一端,且电机组件的电机轴与风机组件相连接,从而能够带动风机组件转动,风机组件的回风口位于电机组件的一侧,也即,风机组件的回风气流能够经过电机组件。具体地,一个电机组件可以驱动一个风机组件或两个风机组件转动,在一个电机组件驱动两个风机组件转动的情况下,电机组件设置在两个风机组件之间,电机组件的电机轴由两端伸出,一个电机轴与一个风机组件相连接以带动风机组件转动。当然,空调器可以包括多个电机组件,多个电机组件沿着空调器的长度方向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电机支架,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电机支架上形成有电机安装腔,电机设置在电机安装腔中;电机驱动装置与电机支架相连接,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电机安装腔外。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电机支架,电机包括电机轴,电机支架上形成有电机安装腔,电机设置在电机安装腔中,使得电机支架能够起到保护电机以及安装、固定电机的作用,进一步地,电机驱动装置与电机支架相连接,且设置在电机安装腔外,由于电机支架位于风机组件的回风口的一侧,也即,电机支架与回风口对应设置,使得电机支架处的回风气流较大,将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电机支架的外壁上能够进一步地提升散热效率,且无需为了安装电机驱动装置而加大电机支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将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电机支架中,为了保证电机驱动装置的散热效率而造成电机支架较大,占用了空调器内回风侧的空间的技术问题,有利于空调器的小型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电控盒,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电控盒中设有主控板,主控板与电机驱动装置电连接;电控盒位于风机组件的一端,回风口位于电控盒的一侧,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电控盒的外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的电控盒,电控盒中设有主控板,主控板与电机驱动装置电连接,具体地,主控板可以通过电线与电机驱动装置连接,从而可以通过主动板控制电机驱动装置;进一步地,电控盒位于风机组件的一端,具体地,电控盒可以位于风机组件远离电机组件的一端,风机组件的回风口位于电控盒的一侧,也即,电控盒与回风口对应设置,使得电控盒处的回风气流较大,将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电控盒的外壁上能够进一步地提升散热效率,且无需为了安装电机驱动装置而加大电机支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将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电机支架中,为了保证电机驱动装置的散热效率而造成电机支架较大,占用了空调器内回风侧的空间的技术问题,有利于空调器的小型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电机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驱动模块,的电机驱动模块包括印制电路板、智能功率模块和微控制单元集成电路;散热外壳,与电机驱动模块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机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驱动模块和散热外壳,散热外壳与电机驱动模块相贴合,进一步地加快了对电机驱动模块的散热速度,提升了散热效率。具体地,的电机驱动模块包括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s)、智能功率模块(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和微控制单元集成电路(MCU,Microcontroller Unit)等电子元器件,用于控制电机工作。
具体地,散热外壳由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散热外壳,金属散热外壳具有导热快、散热效率高、结构稳固等优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散热外壳包括:本体部,本体部的一面与电机驱动模块相贴合,本体部远离电机驱动模块的一面上分布有多个散热条;螺纹孔,设置在本体部上;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贯穿电机驱动模块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固定电机驱动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外壳包括本体部和第一连接件,本体部的一面与电机驱动模块相贴合,本体部远离电机驱动模块的一面上分布有多个散热条,设置散热条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具体地,散热条间隔排布在本体部上呈齿状结构。进一步地,在本体部上设有螺纹孔,第一连接件贯穿电机驱动模块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电机驱动模块与散热外壳之间的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可以为螺钉,螺钉具有易于组装及拆卸,便于后续的拆卸维修,且成本低等优点。其中,本体部上可以设置有两个螺纹孔,电机驱动模块通过两个螺钉固定在本体部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散热外壳还包括:第一支撑部,与本体部相连接,第一支撑部朝向背离散热条的一侧凸出;第二支撑部,与本体部相连接,第二支撑部朝向背离散热条的一侧凸出;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本体部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外壳还包括与本体部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朝向背离散热条的一侧凸出,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本体部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电机驱动模块与本体部相贴合的情况下,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能够限制电机驱动模块的转动,可以对电机驱动模块起到限位的作用,与第一连接件共同配合将电机驱动模块固定在散热外壳上。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设计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本体部围合形成的空间与电机驱动模块相适配,一方面,便于电机驱动模块的安装定位,另一方面,仅需通过一个第一连接件即可实现电机驱动模块与散热外壳之间的固定连接,简化了固定步骤,节省了固定安装电机驱动模块的时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朝向第二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二支撑部朝向第一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构成定位部,电机驱动模块安装在定位部中,定位部与电机驱动模块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支撑部朝向第二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在第二支撑部朝向第一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且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共同构成定位部,电机驱动模块安装在定位部中,定位部与电机驱动模块相适配,定位部能够限制电机驱动模块的移动和转动,对电机驱动模块起到限位的作用,与第一连接件共同配合将电机驱动模块固定在散热外壳上,一方面,便于电机驱动模块的安装定位,另一方面,仅需通过一个第一连接件即可实现电机驱动模块与散热外壳之间的固定连接,简化了固定步骤,节省了固定安装电机驱动模块的时间。具体地,第一凸起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凸起、两个第二凸起、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能够限制电机驱动模块在本体部的平面上的运动,对电机驱动模块起到限位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散热外壳还包括:第一固定部,与第一支撑部相连接,第一固定部朝向背离第二支撑部的一侧凸出,第一固定部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部,与第二支撑部相连接,第二固定部朝向背离第一支撑部的一侧凸出,第二固定部上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连接件,贯穿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以固定散热外壳。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外壳还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二连接件,第一固定部与第一支撑部相连接且朝向背离第二支撑部的一侧凸出,第一固定部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部与第二支撑部相连接且朝向背离第一支撑部的一侧凸出,第二固定部上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连接件贯穿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从而将散热外壳固定在其他零部件上,起到固定整体电机驱动装置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风机组件包括:扇框,扇框上设有出风口和至少一个回风口;风轮,设置在扇框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包括扇框和风轮,风轮设置在扇框中并能够在扇框中转动,扇框上设有出风口和至少一个回风口,回风口位于第一腔体中,出风口与第二腔体相连通,从而起到为设置在第二腔体中的换热器散热的作用。具体地,可以在中隔板上设置通孔,出风口与通孔相连接,或出风口穿过通孔伸入到第二腔体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扇框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回风口,扇框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回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扇框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回风口,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回风口,通过在扇框的两端均设置回风口,能够提高风机组件的回风效率,并且,可以使得回风气流分布空间更大,也即,回风气流可以分布在第一腔体中更多的空间,从而使得电机驱动装置分布在第一腔体中时,能够具有良好地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风机组件为离心风机。
进一步地,空调器为风管式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一个爆炸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空调器在A-A处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所示空调器在B-B处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电机驱动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散热外壳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空调器,110外壳,120中隔板,122通孔,130风机组件,132扇框,134风轮,136回风口,138出风口,140电机组件,142电机,144电机轴,146电机支架,150电机驱动装置,151电机驱动模块,152散热外壳,153本体部,154螺纹孔,155第一连接件,156第一支撑部,157第二支撑部,158第一凸起,159第二凸起,160第一固定部,161第一固定孔,162第二固定部,163第二固定孔,170电控盒,172主控板,18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0,包括:外壳110、中隔板120、风机组件130、电机组件140和电机驱动装置150,外壳110形成容纳腔;中隔板120设置在容纳腔中并将容纳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风机组件130设置在第一腔体中,风机组件130包括回风口136,回风口136位于第一腔体中;电机组件140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电机组件140与风机组件130相连接,以带动风机组件130转动;电机驱动装置150与电机组件140电连接,电机驱动装置150设置在第一腔体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器100包括外壳110、中隔板120、风机组件130、电机组件140和电机驱动装置150,如图1和图2所示,中隔板120将外壳110形成的容纳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两部分,其中,第一腔体用于放置风机组件130、电机组件140等零部件,形成空调器100的回风侧,第二腔体用于放置换热器180等零部件,形成空调器100的换热侧;通过将风机组件130、电机组件140和电机驱动装置150均设置在第一腔体中,且风机组件130的回风口136也位于第一腔体中,电机组件140能够带动风机组件130转动,风机组件130通过回风口136回风,使得第一腔体中具有风机组件130回风产生的气流,从而可以对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的电机驱动装置150进行散热,可以提升电机驱动装置150的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器100,通过将电机驱动装置150设置在空调器100的第一腔体中,且不位于电机组件140中,也即,将电机驱动装置150独立设置在空调器100的回风侧,提高了电机驱动装置150的散热效率,且无需为了安装电机驱动装置150而加大电机组件140的电机支架146,减小了电机组件140中电机支架146的尺寸,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将电机驱动装置150设置在电机支架146中,为了保证电机驱动装置150的散热效率而造成电机支架146较大,占用了空调器100内回风侧的空间的技术问题,有利于空调器100的小型化。
具体地,电机驱动模块151可以通过电线与电机组件140相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电机驱动模块151控制电机组件140工作。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电机驱动装置150设置在风机组件130的回风路径上。通过将电机驱动装置150设置在风机组件130的回风路径上,使得风机组件130的回风气流能够经过电机驱动装置150,从而提高了对电机驱动装置150的散热效率,加强了散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电机组件140位于风机组件130的一端,且电机组件140的电机轴144与风机组件130相连接,从而能够带动风机组件130转动,风机组件130的回风口136位于电机组件140的一侧,也即,风机组件130的回风气流能够经过电机组件140。具体地,一个电机组件140可以驱动一个风机组件130或两个风机组件130转动,在一个电机组件140驱动两个风机组件130转动的情况下,电机组件140设置在两个风机组件130之间,电机组件140的电机轴144由两端伸出,一个电机轴144与一个风机组件130相连接以带动风机组件130转动。当然,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多个电机组件140,多个电机组件140沿着空调器100的长度方向分布。
实施例三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电机组件140包括:电机142;电机支架146,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电机支架146上形成有电机142安装腔,电机142设置在电机142安装腔中;电机驱动装置150与电机支架146相连接,电机驱动装置150设置在电机142安装腔外。
在该实施例中,电机组件140包括电机142和电机支架146,电机142包括电机轴144,电机支架146上形成有电机142安装腔,电机142设置在电机142安装腔中,使得电机支架146能够起到保护电机142以及安装、固定电机142的作用,进一步地,电机驱动装置150与电机支架146相连接,且设置在电机142安装腔外,由于电机支架146位于风机组件130的回风口136的一侧,也即,电机支架146与回风口136对应设置,使得电机支架146处的回风气流较大,将电机驱动装置150设置在电机支架146的外壁上能够进一步地提升散热效率,且无需为了安装电机驱动装置150而加大电机支架146,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将电机驱动装置150设置在电机支架146中,为了保证电机驱动装置150的散热效率而造成电机支架146较大,占用了空调器100内回风侧的空间的技术问题,有利于空调器100的小型化。
实施例四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空调器100还包括:电控盒170,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电控盒170中设有主控板172,主控板172与电机驱动装置150电连接;电控盒170位于风机组件130的一端,回风口136位于电控盒170的一侧,电机驱动装置150设置在电控盒170的外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的电控盒170,电控盒170中设有主控板172,主控板172与电机驱动装置150电连接,具体地,主控板172可以通过电线与电机驱动装置150连接,从而可以通过主动板控制电机驱动装置150;进一步地,电控盒170位于风机组件130的一端,具体地,电控盒170可以位于风机组件130远离电机组件140的一端,风机组件130的回风口136位于电控盒170的一侧,也即,电控盒170与回风口136对应设置,使得电控盒170处的回风气流较大,将电机驱动装置150设置在电控盒170的外壁上能够进一步地提升散热效率,且无需为了安装电机驱动装置150而加大电机支架146,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将电机驱动装置150设置在电机支架146中,为了保证电机驱动装置150的散热效率而造成电机支架146较大,占用了空调器100内回风侧的空间的技术问题,有利于空调器100的小型化。
实施例五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电机驱动装置150包括:电机驱动模块151,的电机驱动模块151包括印制电路板、智能功率模块和微控制单元集成电路;散热外壳152,与电机驱动模块151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电机驱动装置150包括电机驱动模块151和散热外壳152,散热外壳152与电机驱动模块151相贴合,进一步地加快了对电机驱动模块151的散热速度,提升了散热效率。具体地,的电机驱动模块151包括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s)、智能功率模块(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和微控制单元集成电路(MCU,Microcontroller Unit)等电子元器件,用于控制电机142工作。
具体地,散热外壳152由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散热外壳152,金属散热外壳152具有导热快、散热效率高、结构稳固等优点。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散热外壳152包括本体部153和第一连接件155,本体部153的一面与电机驱动模块151相贴合,本体部153远离电机驱动模块151的一面上分布有多个散热条,设置散热条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具体地,散热条间隔排布在本体部153上呈齿状结构。进一步地,在本体部153上设有螺纹孔154,第一连接件155贯穿电机驱动模块151与螺纹孔154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电机驱动模块151与散热外壳152之间的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件155可以为螺钉,螺钉具有易于组装及拆卸,便于后续的拆卸维修,且成本低等优点。其中,本体部153上可以设置有两个螺纹孔154,电机驱动模块151通过两个螺钉固定在本体部153上。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散热外壳152还包括与本体部153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56和第二支撑部157,第一支撑部156和第二支撑部157均朝向背离散热条的一侧凸出,且第一支撑部156和第二支撑部157分别位于本体部153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电机驱动模块151与本体部153相贴合的情况下,第一支撑部156和第二支撑部157能够限制电机驱动模块151的转动,可以对电机驱动模块151起到限位的作用,与第一连接件155共同配合将电机驱动模块151固定在散热外壳152上。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设计第一支撑部156、第二支撑部157和本体部153围合形成的空间与电机驱动模块151相适配,一方面,便于电机驱动模块151的安装定位,另一方面,仅需通过一个第一连接件155即可实现电机驱动模块151与散热外壳152之间的固定连接,简化了固定步骤,节省了固定安装电机驱动模块151的时间。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支撑部156朝向第二支撑部15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158,在第二支撑部157朝向第一支撑部15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159,且第一支撑部156、第二支撑部157、第一凸起158和第二凸起159共同构成定位部,电机驱动模块151安装在定位部中,定位部与电机驱动模块151相适配,定位部能够限制电机驱动模块151的移动和转动,对电机驱动模块151起到限位的作用,与第一连接件155共同配合将电机驱动模块151固定在散热外壳152上,一方面,便于电机驱动模块151的安装定位,另一方面,仅需通过一个第一连接件155即可实现电机驱动模块151与散热外壳152之间的固定连接,简化了固定步骤,节省了固定安装电机驱动模块151的时间。具体地,第一凸起158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凸起15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凸起158、两个第二凸起159、第一支撑部156和第二支撑部157能够限制电机驱动模块151在本体部153的平面上的运动,对电机驱动模块151起到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散热外壳152还包括第一固定部160、第二固定部162和第二连接件,第一固定部160与第一支撑部156相连接且朝向背离第二支撑部157的一侧凸出,第一固定部160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61,第二固定部162与第二支撑部157相连接且朝向背离第一支撑部156的一侧凸出,第二固定部162上设有第二固定孔163,第二连接件贯穿第一固定孔161和第二固定孔163,从而将散热外壳152固定在其他零部件上,起到固定整体电机驱动装置150的作用。
实施例六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风机组件130包括:扇框132,扇框132上设有出风口138和至少一个回风口136;风轮134,设置在扇框132中。
在该实施例中,风机组件130包括扇框132和风轮134,风轮134设置在扇框132中并能够在扇框132中转动,扇框132上设有出风口138和至少一个回风口136,回风口136位于第一腔体中,出风口138与第二腔体相连通,从而起到为设置在第二腔体中的换热器180散热的作用。具体地,可以在中隔板120上设置通孔122,出风口138与通孔122相连接,或出风口138穿过通孔122伸入到第二腔体中。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扇框132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回风口,扇框132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回风口。
在该实施例中,扇框132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回风口,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回风口,通过在扇框132的两端均设置回风口136,能够提高风机组件130的回风效率,并且,可以使得回风气流分布空间更大,也即,回风气流可以分布在第一腔体中更多的空间,从而使得电机驱动装置150分布在第一腔体中时,能够具有良好地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风机组件130为离心风机。
进一步地,空调器100为风管式空调器。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设计了一种电机驱动装置150外置在第一腔体中(空调器100的回风侧)的结构,不仅减小了相关技术中的电机支架146的尺寸,同时提高了电机驱动装置150的散热效率,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机驱动装置150的散热困难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器,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110为大致的长方体箱体,外壳110形成的容纳腔内部被一个中隔板120分割成两半,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也即,回风侧和换热器180侧;在回风侧(第一腔体中)安装有一个或者多个电机142;在回风侧的侧面有一个电控盒170,电控盒170内部安装有主控板172;在电控盒170与电机142之间有连接线缆,连接线缆上串联有一个电机驱动模块151,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151包括PCB板,IPM模块,MCU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电机驱动模块151外设有一个散热外壳152,与电机驱动模块151构成一个电机驱动装置150,散热外壳152是导热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散热外壳152的背面整齐排列有齿形条,散热外壳152中间有一攻螺纹的螺纹孔154,两侧支撑台为L形,L形短边有固定孔(第一固定孔161和第二固定孔163),L形背面有长条形凹槽,电机驱动模块151的PCB板定位其中,再通过螺钉将电机驱动模块151固定在散热外壳152上,形成一个电机驱动装置150。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电机驱动装置150的一种安装方式是固定在电机支架146上,位于电机支架146的外壁上,风轮134扰动回风侧的气流经过散热外壳152上,加速带走电机驱动模块151运行的热量,充分发挥电机驱动模块151的驱动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电机驱动装置150的另一种安装方式是固定在电控盒170的背面,靠近扇框132的回风口136入口位置,风轮134扰动回风侧的气流经过散热外壳152上,加速带走电机驱动模块151运行的热量,充分发挥电机驱动模块151的驱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形成容纳腔;
中隔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中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回风口,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
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电机组件与风机组件相连接,以带动所述风机组件转动;
电机驱动装置,与所述电机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的回风路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组件位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一端,所述电机组件的电机轴与所述风机组件相连接,以带动所述风机组件转动,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电机组件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包括:
电机;
电机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电机支架上形成有电机安装腔,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安装腔中;
所述电机驱动装置与所述电机支架相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机安装腔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电控盒,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电控盒中设有主控板,所述主控板与电机驱动装置电连接;
所述电控盒位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一端,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电控盒的一侧,所述电机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控盒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包括:
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包括印制电路板、智能功率模块和微控制单元集成电路;
散热外壳,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外壳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一面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相贴合,所述本体部远离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的一面上分布有多个散热条;
螺纹孔,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上;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固定所述电机驱动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外壳还包括:
第一支撑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朝向背离所述散热条的一侧凸出;
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背离所述散热条的一侧凸出;
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本体部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
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
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构成定位部,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安装在所述定位部中,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外壳还包括:
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朝向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第一固定孔;
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朝向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第二固定孔;
第二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以固定所述散热外壳。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
扇框,所述扇框上设有出风口和至少一个回风口;
风轮,设置在所述扇框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扇框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回风口,所述扇框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回风口。
CN202020970831.2U 2020-06-01 2020-06-01 空调器 Active CN212157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70831.2U CN212157397U (zh) 2020-06-01 2020-06-01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70831.2U CN212157397U (zh) 2020-06-01 2020-06-01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7397U true CN212157397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2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70831.2U Active CN212157397U (zh) 2020-06-01 2020-06-01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573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598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室内机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598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室内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20195069A1 (en) Fan installation
CN212157397U (zh) 空调器
CN211210349U (zh) 一种显示器驱动主板的通风散热结构
CN211011643U (zh) 整体式空调
CN219063702U (zh) 电控盒、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8407612U (zh) 一种燃气轮机罩壳通风结构
CN111083913A (zh) 一种散热板及伺服驱动器
CN215909255U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5768078A (zh) 一种控制器
CN112135495B (zh) 一种组合式模块化1u散热装置
CN211908641U (zh) 一种变频器
CN112432251B (zh) 空调室外机
CN218920868U (zh) 变频柜、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CN217335404U (zh) 一种便于拆装维护的变频器
CN215268036U (zh) 变频器
CN218763724U (zh) 空调外机壳体和空调外机
CN219329944U (zh) 冷媒冷却ip54防护等级变频柜壳体及变频柜
CN213522902U (zh) 一种可拆卸风机装置及电能质量控制机箱
CN217934755U (zh) 一种电力柜
CN216014155U (zh) 一种usb共享服务设备
CN215601716U (zh) 驱动器及具有其的驱动控制系统
CN219345029U (zh) 一种风机风道和洗衣机
CN217389207U (zh) 一种集成散热装置以及具有此装置的电子机箱
CN221887012U (zh) 用于充电机的新型散热结构
CN218096307U (zh) 一种空调电控盒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