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0679U - 一种冷却系统、电池模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系统、电池模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0679U
CN220420679U CN202321818767.6U CN202321818767U CN220420679U CN 220420679 U CN220420679 U CN 220420679U CN 202321818767 U CN202321818767 U CN 202321818767U CN 220420679 U CN220420679 U CN 220420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ranch pipe
battery
cooling system
battery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187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科
王垚安
罗通
杨钊
翟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ong Geely Commercial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ong Geely Commercial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ong Geely Commercial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ong Geely Commercial Vehic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187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0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0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0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却系统、电池模组及车辆,其中该冷却系统用于动力电池的冷却,动力电池包括在上下方向叠加设置的多个电池箱,多个电池箱至少包括第一电池箱和第二电池箱,第一电池箱位于多个电池箱叠加方向的顶部,冷却系统包括:进液管,设于动力电池的一侧;出液管,设于动力电池的另一侧;第一分支管,对应第一电池箱设置,进液管和出液管通过第一分支管与第一电池箱连接,第一分支管设有排气口;以及第二分支管,对应第二电池箱设置,进液管和出液管通过第二分支管与第二电池箱连接,第二分支管中的气体经出液管朝向第一分支管流动以通过排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车辆动力电池冷却管路抽取真空困难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系统、电池模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系统、电池模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续航能力是众多要求中重要的一项。
现有的技术方案一般是通过增加汽车的动力电池的数量和密度来实现续航能力的提升,多个动力电池往往是通过横向或竖向堆叠实现的,而为了保证动力电池工作状态的稳定,车辆上往往需要配套冷却管路来控制动力电池的工作温度。
然而,多个动力电池堆叠会导致冷却管路长,冷却管路结构复杂,这将导致冷却管路中灌注冷却液时抽取真空所需的真空度要求高,同时也容易导致冷却管路内真空抽取不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系统,旨在解决现有车辆动力电池冷却管路抽取真空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却系统,用于动力电池的冷却,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在上下方向叠加设置的多个电池箱,多个所述电池箱至少包括第一电池箱和第二电池箱,所述第一电池箱位于多个所述电池箱叠加方向的顶部,所述冷却系统包括:
进液管,设于所述动力电池的一侧;
出液管,设于所述动力电池的另一侧;
第一分支管,对应所述第一电池箱设置,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通过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第一电池箱连接,所述第一分支管设有排气口;以及
第二分支管,对应所述第二电池箱设置,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通过所述第二分支管与所述第二电池箱连接,所述第二分支管中的气体经所述出液管朝向所述第一分支管流动以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支管包括:
进液分支管,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箱及所述进液管;
出液分支管,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箱及所述出液管,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出液分支管。
可选地,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膨胀水壶,所述膨胀水壶连接于所述排气口。
可选地,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膨胀水壶及所述排气口。
可选地,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膨胀水壶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一分支管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沿车辆高度方向上,所述膨胀水壶高于所述第一分支管。
可选地,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补液管,所述补液管连接所述膨胀水壶及所述出液管。
可选地,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连接所述出液管及所述进液管以形成冷却回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以上所述的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电池模组。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该冷却系统用于动力电池的冷却,其中,该动力电池包括有上下堆叠放置的多个电池箱,且该动力电池至少具有第一电池箱及第二电池箱,该第一电池箱设于该多个电池箱的顶部,该第二电池箱设于第一电池箱的下方。另外,该冷却系统包括有进液管及出液管,该进液管及出液管分别设于动力电池的两侧;该冷却系统还包括有第一分支管及第二分支管,其中,第一分支管对应于该第一电池箱设置,且该第一分支管连接于第一电池箱并分别与进液管及出液管连接,该第一分支管上设有排气口,该第二分支管对应于第二电池箱设置,该第二分支管连接于第二电池箱,且分别与进液管及出液管连接,这样,当冷却系统内冷却液流动时,第二分支管、进液管及出液管内的气体可向上浮动,直至浮动至第一分支管位置,并可通过排气口排出完成排气。在本技术方案中,气体可通过自由浮动的方式上浮至处于高位的第一分支管,并可通过设置于第一分支管上的排气口排出,如此可降低冷却系统在抽真空时的难度,也有利于使得冷却系统真空抽取更加彻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解决现有车辆动力电池冷却管路抽取真空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却系统,用于动力电池的冷却,其特征在于,动力电池包括在上下方向叠加设置的多个电池箱,多个电池箱至少包括第一电池箱10和第二电池箱20,第一电池箱10位于多个电池箱叠加方向的顶部,冷却系统包括:
进液管100,设于动力电池的一侧;
出液管200,设于动力电池的另一侧;
第一分支管300,对应第一电池箱10设置,进液管100和出液管200通过第一分支管300与第一电池箱10连接,第一分支管300设有排气口30;以及
第二分支管400,对应第二电池箱20设置,进液管100和出液管200通过第二分支管400与第二电池箱20连接,第二分支管400中的气体经出液管200朝向第一分支管300流动以通过排气口30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该冷却系统用于动力电池的冷却,其中,该动力电池包括有上下堆叠放置的多个电池箱,且该动力电池至少具有第一电池箱10及第二电池箱20,该第一电池箱10设于该多个电池箱的顶部,该第二电池箱20设于第一电池箱10的下方。另外,该冷却系统包括有进液管100及出液管200,该进液管100及出液管200分别设于动力电池的两侧;该冷却系统还包括有第一分支管300及第二分支管400,其中,第一分支管300对应于该第一电池箱10设置,且该第一分支管300连接于第一电池箱10并分别与进液管100及出液管200连接,该第一分支管300上设有排气口30,该第二分支管400对应于第二电池箱20设置,该第二分支管400连接于第二电池箱20,且分别与进液管100及出液管200连接,这样,当冷却系统内冷却液流动时,第二分支管400、进液管100及出液管200内的气体可向上浮动,直至浮动至第一分支管300位置,并可通过排气口30排出完成排气。在本技术方案中,气体可通过自由浮动的方式上浮至处于高位的第一分支管300,并可通过设置于第一分支管300上的排气口30排出,如此可降低冷却系统在抽真空时的难度,也有利于使得冷却系统真空抽取更加彻底。
具体地,如图1及图2,该冷却系统用于动力电池的冷却,其中,该动力电池包括有多个相互独立的电池箱,多个电池箱沿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下堆叠放置,该动力电池至少包括有第一电池箱10及第二电池箱20,其中,该第二电池箱20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第二电池箱20均上下堆叠放置,第一电池箱10设于第二电池箱20的上部,即第一电池箱10为多个电池箱中位于顶部的电池箱。该冷却系统包括有进液管100及出液管200,该进液管100及出液管200分设于该动力电池的相对两侧,且该进液管100及出液管200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该冷却系统还包括有第一分支管300及第二分支管400,该第一分支管300及第二分支管400均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分支管300与该第一电池箱10对应设置,进液管100及出液管200通过该第一分支管300与该第一电池箱10连接,冷却液可通过进液管100流入至第一分支管300内,并从第一分支管300流入至第一电池箱10内,对第一电池箱10进行冷却后从第一分支管300流回至出液管200,实现对第一电池箱10的冷却;该第二分支管400与第二电池箱20对应设置,该进液管100及出液管200通过该第二分支管400与第二电池箱20连接,冷却液可通过进液管100经第二分支管400流入到第二电池箱20内,对第二电池箱20冷却后再经第二分支管400回流至出液管200。为了方便各个管路的排气及抽真空,该第一分支管300上可设置排气口30。如此,在该冷却系统工作时,若下方的第二电池箱20内存留有气体,气体可随冷却液流动至第二分支管400内,并通过第二分支管400进入到出液管200,由于出液管200竖直设置,气体可在出液管200内上浮,并上浮至第一分支管300位置,此时气体可通过抽真空的方式通过第一分支管300的排气口30排出。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顶层的第一电池箱10对应的第一分支管300位置设置排气口30,使得该冷却系统内的气体可通过自由浮动的方式到达靠近排气口30的位置,便于气体的排出,有利于降低冷却系统抽真空的难度,也有利于提高抽真空的效果,使得该冷却系统排气更加彻底。
进一步地,第一分支管300包括:
进液分支管310,连接第一电池箱10及进液管100;
出液分支管320,连接第一电池箱10及出液管200,排气口30设于出液分支管320。
如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分支管300包括有进液分支管310及出液分支管320,其中,进液分支管310连接第一电池箱10及进液管100,出液分支管320连接第一电池箱10及出液管200,该排气口30设于出液分支管320上,如此,在冷却液流动时,第一电池箱10内的气体可在冷却液的推动下到达出液分支管320的排气口30位置排出,方便于该第一电池箱10内气体的排出,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该冷却系统抽真空的难度。
进一步地,冷却系统还包括膨胀水壶500,膨胀水壶500连接于排气口30;冷却系统还包括排气管600,排气管600连接膨胀水壶500及排气口30。排气管600与膨胀水壶500可拆卸连接;和/或,排气管600与第一分支管300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如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冷却系统还包括有膨胀水壶500,该膨胀水壶500及排气管600,该排气管600连通该膨胀水壶500及排气口30,如此,排气口30排出的气体可通过该膨胀水壶500排入到大气中,另外,膨胀水壶500也可用于承接从排气口30溢出的冷却液,防止了冷却液的浪费,且膨胀水壶500也可通过排气管600向第一分支管300内补充冷却液,方便于冷却液的加注。另外,为了方便该冷却系统的拆装保养,该排气管600可与该膨胀水壶500可拆卸连接,该排气管600也可与该第一分支管300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沿车辆高度方向上,膨胀水壶500高于第一分支管300。如图1,为了方便排气及加注冷却液,该膨胀水壶50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高于第一分支管300,如此,从排气口30排出的气体可自由上浮至膨胀水壶500内排出,且膨胀水壶500内的冷却液可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至第一分支管300,方便了排气口30处气体的排出以及冷却液的加注。
进一步地,冷却系统还包括补液管700,补液管700连接膨胀水壶500及出液管200。具体地,如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冷却系统还包括有补液管700,该补液管700一端连接于膨胀水壶500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出液管200的底部,如此,膨胀水壶500内的冷却液还可通过补液管700补充至出液管200内,有利于提高冷却液的加注效率,另外,在抽真空时,气体还可从补液管700处排入至膨胀水壶500中,有利于提高抽真空的效率和效果。
进一步地,冷却系统还包括制冷装置,制冷装置连接出液管200及进液管100以形成冷却回路。具体地,如图1,该冷却系统还包括有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可以是空调等设备,该制冷装置可对流入其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冷却,出液管200及进液管100均连通于该制冷装置,出液管200的冷却液可流入至制冷装置内进行冷却,之后从进液管100流出至电池箱以对电池箱进行降温,通过该制冷装置的设置可提高该冷却系统对动力电池的降温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动力电池及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用于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该冷却系统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池模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有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用于对车辆进行供能,该电池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系统,用于动力电池的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在上下方向叠加设置的多个电池箱,多个所述电池箱至少包括第一电池箱和第二电池箱,所述第一电池箱位于多个所述电池箱叠加方向的顶部,所述冷却系统包括:
进液管,设于所述动力电池的一侧;
出液管,设于所述动力电池的另一侧;
第一分支管,对应所述第一电池箱设置,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通过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第一电池箱连接,所述第一分支管设有排气口;以及
第二分支管,对应所述第二电池箱设置,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通过所述第二分支管与所述第二电池箱连接,所述第二分支管中的气体经所述出液管朝向所述第一分支管流动以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管包括:
进液分支管,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箱及所述进液管;
出液分支管,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箱及所述出液管,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出液分支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膨胀水壶,所述膨胀水壶连接于所述排气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膨胀水壶及所述排气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膨胀水壶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一分支管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沿车辆高度方向上,所述膨胀水壶高于所述第一分支管。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补液管,所述补液管连接所述膨胀水壶及所述出液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连接所述出液管及所述进液管以形成冷却回路。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2321818767.6U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冷却系统、电池模组及车辆 Active CN220420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8767.6U CN220420679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冷却系统、电池模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8767.6U CN220420679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冷却系统、电池模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0679U true CN220420679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2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18767.6U Active CN220420679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冷却系统、电池模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0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T2122718E (pt) Sistema de armazenamento de bateria redox-flow intrinsecamente seguro
CN106455415B (zh) 一种带有多模式散热功能的功率柜
CN206878107U (zh) 一种中高压燃料电池发动机
CN220420679U (zh) 一种冷却系统、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07225106U (zh) 一种基于可拆卸式燃料电池的应急电源系统
CN21066861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0048190B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散热系统
CN210167450U (zh) 一种高集成化的氢能燃料电池堆封包
WO2023116421A1 (zh) 电池除湿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08570853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组的散热装置
CN214477635U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
JP7310769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08848952U (zh) 一种集成水冷式电池模组
CN113390234A (zh) 一种烘干设备
CN216952217U (zh) 排空装置及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9191703U (zh)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
CN217558420U (zh) 蓄水瓶结构及车辆
CN21734741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US10562408B2 (en) Anode exhaust reservoir assembly
CN218274675U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尾排集排水箱
CN219435919U (zh) 一种基于甲醇制氢的船舶动力系统
CN100562440C (zh) 顶置式燃料电池发动机城市大巴顶部的安装设计
CN218414672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壳体
CN219638940U (zh) 膨胀箱、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车辆
CN216903028U (zh) 一种储氢装置和新型氢燃料电池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