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91703U -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91703U
CN209191703U CN201821717327.0U CN201821717327U CN209191703U CN 209191703 U CN209191703 U CN 209191703U CN 201821717327 U CN201821717327 U CN 201821717327U CN 209191703 U CN209191703 U CN 209191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hydrogen fuel
collecting tank
top panel
carrying pal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173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忠慧
张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hua Hydroge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hua Hydroge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hua Hydroge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hua Hydroge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173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91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91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91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涉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包括承载底座、承载托盘、电动升降承载柱、散热板、半导体制冷机构、导流管、温度传感器及控制电路,承载托盘位于承载底座正上方,并通过电动升降承载柱相互连接,承载托盘包括上面板、集液槽及隔板,导流管嵌于上面板下端面,温度传感器嵌于集液槽下表面,散热板、半导体制冷机构均位于承载托盘下端面,控制电路嵌于承载底座外表面。本新型一方面可有效满足不同位置对氢燃料电池进行承载定位的需要,并降低外力冲击、振荡对氢燃料电池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可在提高氢燃料电池运行温度稳定的同时,另可有效防止氢燃料电池发生泄漏等造成的设备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组承载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
背景技术
目前氢燃料电池在车辆、船舶等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当前在进行对氢燃料电池进行在车辆上定位时,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定位腔等结构实现的,虽然可以满足对氢燃料电池进行定位的需要,但一方面无法根据使用的需要,灵活调整对氢燃料电池定位位置,同时也无法对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外力冲击、震动对氢燃料电池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当前用于对氢燃料电池进行正在的设备往往不具备降温能力和对氢燃料电池产生的高温水蒸气、水流进行收集的能力,从而需要额外增加大量的辅助降温、防漏等设备,在严重影响氢燃料电池使用灵活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的同时,也导致了氢燃料电池需要占用车辆较大的空间,且维护作业成本及难度均显著增加,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承载定位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的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在提高氢燃料电池运行温度稳定的同时,另可有效防止氢燃料电池发生泄漏等造成的设备故障,从而极大的提高氢燃料电池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包括承载底座、承载托盘、电动升降承载柱、散热板、半导体制冷机构、导流管、温度传感器及控制电路,承载托盘位于承载底座正上方,并通过至少两条电动升降承载柱相互连接,电动升降承载柱两端分别与承载底座、承载托盘相互铰接,承载托盘与承载底座间呈0°—60°夹角,承载托盘包括上面板、集液槽及隔板,其中集液槽为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上面板与集液槽上端面相互连接,且上面板、集液槽共同构成密闭腔体结构,上面板上均布若干透孔,且各透孔均与集液槽相互连通,集液槽设至少一个导流口,隔板若干,嵌于集液槽内且隔板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上面板下端面和集液槽底部上端面相互连接,且集液槽通过隔板构成至少一条与导流口相互连通的导流槽,导流管至少一条,嵌于上面板下端面,并环绕上面板轴线呈螺旋状均布,导流管两端均位于承载托盘外,温度传感器至少一个,嵌于集液槽下表面,散热板、半导体制冷机构均位于承载托盘下端面,且半导体制冷机构嵌于散热板内并与散热板同轴分布,控制电路嵌于承载底座外表面,并分别与电动升降承载柱、半导体制冷机构及温度传感器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底座、承载托盘之间间距不小于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动升降承载柱上设至少一个行程传感器,电动升降承载柱与承载底座、承载托盘间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且所述的转台机构上设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和至少一个角度传感器,所述的行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透孔的总体积为上面板总体积的10%—40%,且透孔孔径不大于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管与上面板接触面面积为上面板下表面面积的30%—90%。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的电路系统,且所述的控制电路设至少一个串口通讯端子。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结构强度大,一方面可有效满足不同位置对氢燃料电池进行承载定位的需要,并可有效的对氢燃料电池运行时受到的外力冲击进行有效的吸收,降低外力冲击、振荡对氢燃料电池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可在对氢燃料电池定位的同时,有效的实现对氢燃料电池进行降温作业和对对氢燃料电池运行时产生的高温水汽进行收集,从而在提高氢燃料电池运行温度稳定的同时,另可有效防止氢燃料电池发生泄漏等造成的设备故障,从而极大的提高氢燃料电池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包括承载底座1、承载托盘2、电动升降承载柱3、散热板4、半导体制冷机构5、导流管6、温度传感器7及控制电路8,承载托盘2位于承载底座1正上方,并通过至少两条电动升降承载柱3相互连接,电动升降承载柱3两端分别与承载底座1、承载托盘2相互铰接,承载托盘2与承载底座1间呈0°—60°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托盘2包括上面板21、集液槽22及隔板23,其中集液槽22为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上面板21与集液槽22上端面相互连接,且上面板21、集液槽22共同构成密闭腔体结构,上面板21上均布若干透孔24,且各透孔24均与集液槽22相互连通,集液槽22设至少一个导流口25,隔板23若干,嵌于集液槽22内且隔板23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上面板21下端面和集液槽22底部上端面相互连接,且集液槽22通过隔板23构成至少一条与导流口25相互连通的导流槽26。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流管6至少一条,嵌于上面板21下端面,并环绕上面板21轴线呈螺旋状均布,导流管6两端均位于承载托盘2外,温度传感器7至少一个,嵌于集液槽22下表面,散热板4、半导体制冷机构5均位于承载托盘2下端面,且半导体制冷机构5嵌于散热板4内并与散热板4同轴分布,控制电路8嵌于承载底座1外表面,并分别与电动升降承载柱3、半导体制冷机构5及温度传感器7电气连接。
其中,所述的承载底座1、承载托盘2之间间距不小于5毫米。
同时,所述的电动升降承载柱3上设至少一个行程传感器9,电动升降承载柱3与承载底座1、承载托盘2间通过转台机构10相互铰接,且所述的转台机构10上设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11和至少一个角度传感器12,所述的行程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10和角度传感器11均与控制电路8电气连接。
此外,所述的透孔24的总体积为上面板21总体积的10%—40%,且透孔24孔径不大于5毫米,所述的导流管6与上面板21接触面面积为上面板21下表面面积的30%—90%。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电路8为基于工业单片机的电路系统,且所述的控制电路设至少一个串口通讯端子。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结构强度大,一方面可有效满足不同位置对氢燃料电池进行承载定位的需要,并可有效的对氢燃料电池运行时受到的外力冲击进行有效的吸收,降低外力冲击、振荡对氢燃料电池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可在对氢燃料电池定位的同时,有效的实现对氢燃料电池进行降温作业和对对氢燃料电池运行时产生的高温水汽进行收集,从而在提高氢燃料电池运行温度稳定的同时,另可有效防止氢燃料电池发生泄漏等造成的设备故障,从而极大的提高氢燃料电池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包括承载底座、承载托盘、电动升降承载柱、散热板、半导体制冷机构、导流管、温度传感器及控制电路,所述的承载托盘位于承载底座正上方,并通过至少两条电动升降承载柱相互连接,所述的电动升降承载柱两端分别与承载底座、承载托盘相互铰接,所述的承载托盘与承载底座间呈0°—60°夹角,所述承载托盘包括上面板、集液槽及隔板,其中所述的集液槽为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所述的上面板与集液槽上端面相互连接,且上面板、集液槽共同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所述的上面板上均布若干透孔,且各透孔均与集液槽相互连通,所述的集液槽设至少一个导流口,所述的隔板若干,嵌于集液槽内且隔板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上面板下端面和集液槽底部上端面相互连接,且所述的集液槽通过隔板构成至少一条与导流口相互连通的导流槽,所述导流管至少一条,嵌于上面板下端面,并环绕上面板轴线呈螺旋状均布,所述的导流管两端均位于承载托盘外,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至少一个,嵌于集液槽下表面;所述的散热板、半导体制冷机构均位于承载托盘下端面,且半导体制冷机构嵌于散热板内并与散热板同轴分布,所述的控制电路嵌于承载底座外表面,并分别与电动升降承载柱、半导体制冷机构及温度传感器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底座、承载托盘之间间距不小于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升降承载柱上设至少一个行程传感器,电动升降承载柱与承载底座、承载托盘间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且所述的转台机构上设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和至少一个角度传感器,所述的行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孔的总体积为上面板总体积的10%—40%,且透孔孔径不大于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与上面板接触面面积为上面板下表面面积的30%—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的电路系统,且所述的控制电路设至少一个串口通讯端子。
CN201821717327.0U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 Active CN209191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17327.0U CN209191703U (zh)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17327.0U CN209191703U (zh)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91703U true CN209191703U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08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17327.0U Active CN209191703U (zh)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917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1734A (zh) * 2020-06-18 2020-10-09 湖北德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水平衡测试设备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1734A (zh) * 2020-06-18 2020-10-09 湖北德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水平衡测试设备和方法
CN111751734B (zh) * 2020-06-18 2022-10-21 湖北德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水平衡测试设备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2359B (zh) 基于气液两相散热及热能回收的动力电池系统
CN202495510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极耳结构
CN209191703U (zh)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承载架
CN204793295U (zh) 薄型功率模块
CN203730124U (zh) 隧道施工用移动式发电机组
CN209169250U (zh) 一种带有抗震保护结构的锂电池
CN203672212U (zh) 蓄热换热装置及蓄热罐装置
CN212783073U (zh) 储能型水系超级电容器用散热机构
CN204792956U (zh) 一种方形电池的盖板
CN207200590U (zh) 储能功率模块系统及储能逆变器
CN210052646U (zh) 一种双电容电抗抗谐波智能电容器
CN106887564A (zh) 一种多功能锂电池设备与制作方法
CN207165662U (zh) 一种新型环保的锂电池组
CN206116375U (zh) 一种用于混合集成电路封装的金属底板
CN209374543U (zh) 一种双电池电源装置
CN207183467U (zh) 一种电池组的集成散热装置
CN204927045U (zh) 一种电容器
CN206657849U (zh) 大容量镍氢电池内置式冷却装置
CN201935736U (zh) 双通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CN206402178U (zh) 立体式汇流箱
CN210852035U (zh) 电动轨道牵引车冷却系统
CN209434351U (zh) 一种电池液体冷却循环系统
CN209150161U (zh) 一种新型动力电容电池
CN217822765U (zh) 一种多单元大功率的igbt模块
CN106899267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用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