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0405U - 一种电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0405U
CN220420405U CN202321925439.6U CN202321925439U CN220420405U CN 220420405 U CN220420405 U CN 220420405U CN 202321925439 U CN202321925439 U CN 202321925439U CN 220420405 U CN220420405 U CN 220420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magnetic core
coil
wire groove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254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家强
吴伟彬
易远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Qunshu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Qunshu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Qunshu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Qunshu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254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0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0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0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感,包括底座、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磁芯和线圈,底座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底座还设有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槽口均开设于底座的侧面,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固定于第二表面,磁芯设置于第一表面,线圈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线圈绕设于磁芯,第一端伸入并穿过第一线槽与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端伸入并穿过第二线槽与第二引脚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避免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自上而下穿过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进而第一端和第二端能够通过平移的方式实现装配,降低装配难度,从而实现自动化装配,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感。
背景技术
PFC电感(功率因数校正电感)是一种应用于电源电路中的电子元件,通过对电流进行滤波和相位校正,提高电源的功率因数,减少能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目前,PFC电感的结构主要包括底座、磁芯、扁铜线和变压器套管等,PFC电感的加工过程为:首先,磁芯为圆形柱体,扁铜线缠绕在磁芯表面,绕线后的扁铜线的两个端部远离磁芯表面,然后,扁铜线的两个端部镀锡及套管,紧接着,底座为方形板块,相对的两侧边开设有孔位,扁铜线的两个端部镀锡及套管后,自上而下穿过孔位后,直接焊接固定于电路板,同时,磁芯底部与底座顶部接触,最后,磁芯底部与底座顶部通过点胶固定。其中,上述过程中的扁铜线的两个端部镀锡及套管后,需自上而下穿过孔位,装配难度高,无法实现自上而下穿过孔位的自动化操作,需要人工操作,进而无法实现PFC电感的整个加工过程的全自动化操作,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感,能够降低装配难度,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感,包括底座、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磁芯和线圈,底座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底座还设有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槽口均开设于底座的侧面,第一引脚固定于第二表面,第二引脚固定于第二表面,磁芯设置于第一表面,线圈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线圈绕设于磁芯,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磁芯的两侧,第一端沿第一线槽的槽口伸入并穿过第一线槽与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端沿第二线槽的槽口伸入并穿过第二线槽与第二引脚连接。
可选地,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沿第二方向自第一侧面向第二侧面延伸,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槽口均开设与第一侧面。
可选地,第一表面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分别与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连通,磁芯设置于定位槽。
可选地,电感还包括挡板,挡板设置于第一表面,并且挡板呈竖立设置,当磁芯收容于定位槽后,挡板抵接线圈。
可选地,磁芯设置有通孔,电感还包括固定柱,固定柱设置于挡板面向线圈的表面,固定柱插接于通孔。
可选地,电感还包括第一粘接件,第一粘接件设置于定位槽与磁芯之间,第一粘接件用于将磁芯粘接于定位槽的壁面,和/或,电感还包括第二粘接件,第二粘接件设置于挡板与线圈之间,第二粘接件用于将线圈粘接于挡板。
可选地,第一端穿过第一线槽的部分弯折形成第一卡勾,第一卡勾扣接于第一引脚,第一卡勾用于实现第一端与第一引脚的电气连接,和/或,第二端穿过第二线槽的部分弯折形成第二卡勾,第二卡勾扣接于第二引脚,第二卡勾用于实现第二端与第二引脚的电气连接。
可选地,电感还包括第一焊锡和第二焊锡,第一焊锡设置于第一卡勾和第一引脚之间,第一焊锡用于焊接固定第一卡勾和第一引脚,和/或,第二焊锡设置于第二卡勾和第二引脚之间,第二焊锡用于焊接固定第二卡勾和第二引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底座、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磁芯和线圈,底座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底座还设有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槽口均开设于底座的侧面,第一引脚固定于第二表面,第二引脚固定于第二表面,磁芯设置于第一表面,线圈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线圈绕设于磁芯,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磁芯的两侧,第一端沿第一线槽的槽口伸入并穿过第一线槽与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端沿第二线槽的槽口伸入并穿过第二线槽与第二引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线圈的第一端沿第一线槽的槽口伸入并穿过第一线槽与第一引脚连接,线圈的第二端沿第二线槽的槽口伸入并穿过第二线槽与第二引脚连接,与传统装配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端和第二端无需套管,并且能够避免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自上而下穿过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装配方式,进而第一端和第二端能够通过平移的方式实现装配,降低装配难度,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化装配,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感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感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感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三。
图中:1底座、11第一表面、111定位槽、12第二表面、13第一侧面、14第二侧面,15第一线槽、16第二线槽、2第一引脚、3第二引脚、4磁芯、41通孔、5线圈、51第一端、511第一卡勾、52第二端、521第二卡勾、6挡板、7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电感,包括底座1、第一引脚2、第二引脚3、磁芯4和线圈5,底座1具有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底座1还设有第一线槽15和第二线槽16,第一线槽15和第二线槽16的槽口均开设于底座1的侧面,第一引脚2固定于第二表面12,第二引脚3固定于第二表面12,磁芯4设置于第一表面11,线圈5具有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线圈5绕设于磁芯4,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分别位于磁芯4的两侧,第一端51沿第一线槽15的槽口伸入并穿过第一线槽15与第一引脚2连接,第二端52沿第二线槽16的槽口伸入并穿过第二线槽16与第二引脚3连接。
对于上述电感的装配过程,具体如下:首先,线圈5通过绕设的方式缠绕于磁芯4的表面,并且线圈5的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分布于磁芯4的两侧,然后,磁芯4和线圈5沿第二方向通过平移的方式移动至底座1的第一表面11,同时,当磁芯4和线圈5沿第二方向平移时,线圈5的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也通过平移的方式分别沿第一线槽15的槽口和第二线槽16的槽口伸入第一线槽15和第二线槽16,并卡接固定于第一线槽15和第二线槽16,最后,当线圈5的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分别沿第一线槽15和第二线槽16的长度方向移动至与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抵接时,磁芯4和线圈5可通过粘接、焊接或机械固定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固定于底座1的第一表面11,线圈5的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可通过焊接、卡接或压紧连接等方式中一种或多种与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建立连接。
与传统的将线圈5的两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穿过孔位的装配方式相比,通过上述装配的方式,本申请能够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线圈5的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分别沿第一线槽15和第二线槽16的槽口伸入并移动的过程,即能够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线圈5的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的平移装配,进而无需人工操作,降低装配难度,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装配过程中的装配顺序,本申请不做限定,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装配顺序。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线圈5的材质通常采用铜线,因此,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通常会有绝缘保护层的覆盖,为了方便后续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分别与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建立电气连接,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在分别伸入第一线槽15和第二线槽16之前,应进行镀锡处理,通过镀锡处理,能够去除或破坏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的绝缘保护层,进而使得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形成导通区域,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请参与图1和图3,第一线槽15和第二线槽16均沿第二方向自第一侧面13向第二侧面14延伸,第一线槽15和第二线槽16的槽口均开设于第一侧面13。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和图3,上述电感还包括第三引脚8和第四引脚9,第三引脚8和第四引脚9固定于第二表面12,第三引脚8和第四引脚9用于将底座1固定于电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底座1为矩形,底座1具有四个侧面,即底座1还设有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三侧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相连,第四侧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相连,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对,第三引脚8和第四引脚9对称固定于第二表面12,并且第三引脚8和第四引脚9分别靠近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通过上述设置,当底座1通过第三引脚8和第四引脚9固定于电路板时,由于第三引脚8和第四引脚9的对称性,因此,能够提高底座1的稳固性。此外,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不仅分别用于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的电气连接,第一引脚2和第二引脚3还分别用于与电路板连接固定后,与其他电子元件建立连接,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底座1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第一表面11设有定位槽111,定位槽111分别与第一线槽15和第二线槽16连通,磁芯4设置于定位槽111。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芯4的形状为圆环形状,磁芯4的底部为弧形,因此,为了提高磁芯4的稳固性,定位槽111的形状也设置为于磁芯4的底部相适配的弧形。通过上述设置,磁芯4的底部与定位槽111贴合,有利于增大磁芯4的底部与定位槽111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磁芯4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至图4,电感还包括挡板6,挡板6设置于第一表面11,并且挡板6呈竖立设置,当磁芯4收容于定位槽111后,挡板6抵接线圈5。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芯4的形状为圆环形状,因此,当线圈5绕设于磁芯4的表面后,磁芯4与线圈5的整体形状仍为圆环形状,此外,由于磁芯4设置于定位槽111后,磁芯4呈竖立设置,磁芯4和线圈5的侧面呈圆形,因此,挡板6的形状对应设置为圆形。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绕设后的侧面呈圆形的线圈5与挡板6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能够有效避免磁芯4和线圈5偏移,从而提高磁芯4和线圈5的整体稳固性。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和图4,磁芯4设置有通孔41,电感还包括固定柱7,固定柱7设置于挡板6面向线圈5的表面,固定柱7插接于通孔41。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进一步避免磁芯4和线圈5偏移,以进一步提高磁芯4和线圈5的整体稳固性。
进一步的,对于上述磁芯4设置于定位槽111的固定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4,电感还包括第一粘接件(图未示),第一粘接件设置于定位槽111与磁芯4之间,第一粘接件用于将磁芯4粘接于定位槽111的壁面,和/或,对于上述线圈与挡板的固定方式,请参阅图2,电感还包括第二粘接件(图未示),第二粘接件设置于挡板6与线圈5之间,第二粘接件用于将线圈5粘接于挡板6。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将磁芯4或线圈5固定于定位槽111或挡板6,进而有利于提高磁芯4和线圈5的整体稳固性,从而防止磁芯4和线圈5在振动或其他工作条件下产生位移。
进一步的,对于上述第一端51与第一引脚2建立电气连接的方式,请参阅图3,第一端51穿过第一线槽15的部分弯折形成第一卡勾511,第一卡勾511扣接于第一引脚2,第一卡勾511用于实现第一端51与第一引脚2的电气连接。通过上述第一卡勾511的扣接,有利于提高第一端51与第一引脚2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线圈5与第一引脚2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磁芯4和线圈5的整体稳固性。
进一步的,对于上述第二端52与第二引脚3建立电气连接的方式,请参阅图3,第二端52穿过第二线槽16的部分弯折形成第二卡勾521,第二卡勾521扣接于第二引脚3,第二卡勾521用于实现第二端52与第二引脚3的电气连接。通过上述第二卡勾521的扣接,有利于提高第二端52与第二引脚3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线圈5与第二引脚3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磁芯4和线圈5的整体稳固性。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卡勾511扣接于第一引脚2后,第一卡勾511与第一引脚2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第一卡勾511与第一引脚2之间容易松动,进而导致第一卡勾511与第一引脚2之间的电气连接不稳定,因此,为了提高第一卡勾511与第一引脚2之间的电气连接稳定性,请参阅图3,电感还包括第一焊锡(图未示),第一焊锡设置于第一卡勾511和第一引脚2之间,第一焊锡用于焊接固定第一卡勾511和第一引脚2。
进一步的,由于第二卡勾521扣接于第二引脚3后,第二卡勾521与第二引脚3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第二卡勾521与第二引脚3之间容易松动,进而导致第二卡勾521与第二引脚3之间的电气连接不稳定,因此,为了提高第二卡勾521与第二引脚3之间的电气连接稳定性,请参阅图3,电感还包括第二焊锡(图未示),第二焊锡设置于第二卡勾521和第二引脚3之间,第二焊锡用于焊接固定第二卡勾521和第二引脚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底座1、第一引脚2、第二引脚3、磁芯4和线圈5,底座1具有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底座1还设有第一线槽15和第二线槽16,第一线槽15和第二线槽16的槽口均开设于底座1的侧面,第一引脚2固定于第二表面12,第二引脚3固定于第二表面12,磁芯4设置于第一表面11,线圈5具有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线圈5绕设于磁芯4,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分别位于磁芯4的两侧,第一端51沿第一线槽15的槽口伸入并穿过第一线槽15与第一引脚2连接,第二端52沿第二线槽16的槽口伸入并穿过第二线槽16与第二引脚3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线圈5的第一端51沿第一线槽15的槽口伸入并穿过第一线槽15与第一引脚2连接,线圈5的第二端52沿第二线槽16的槽口伸入并穿过第二线槽16与第二引脚3连接,与传统装配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无需套管,并且能够避免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分别自上而下穿过第一线槽15和第二线槽16的装配方式,进而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能够通过平移的方式实现装配,降低装配难度,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化装配,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底座还设有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所述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槽口均开设于所述底座的侧面;
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固定于所述第二表面;
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固定于所述第二表面;
磁芯,所述磁芯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
线圈,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磁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磁芯的两侧,所述第一端沿所述第一线槽的槽口伸入并穿过所述第一线槽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二线槽的槽口伸入并穿过所述第二线槽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沿所述第二方向自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第二侧面延伸,所述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槽口均开设与所述第一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分别与所述第一线槽和所述第二线槽连通,所述磁芯设置于所述定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并且所述挡板呈竖立设置,当所述磁芯收容于所述定位槽后,所述挡板抵接所述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芯设置有通孔;
所述电感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置于所述挡板面向所述线圈的表面,所述固定柱插接于所述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还包括第一粘接件,所述第一粘接件设置于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磁芯之间,所述第一粘接件用于将所述磁芯粘接于所述定位槽的壁面;
和/或,
所述电感还包括第二粘接件,所述第二粘接件设置于所述挡板与所述线圈之间,所述第二粘接件用于将所述线圈粘接于所述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线槽的部分弯折形成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卡勾扣接于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卡勾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的电气连接;
和/或,
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线槽的部分弯折形成第二卡勾,所述第二卡勾扣接于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卡勾用于实现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引脚的电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还包括第一焊锡,所述第一焊锡设置于所述第一卡勾和第一引脚之间,所述第一焊锡用于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卡勾和第一引脚;
和/或,
所述电感还包括第二焊锡,所述第二焊锡设置于所述第二卡勾和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二焊锡用于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卡勾和第二引脚。
CN202321925439.6U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电感 Active CN220420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5439.6U CN220420405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电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5439.6U CN220420405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电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0405U true CN220420405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2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25439.6U Active CN220420405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电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0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4315B (zh) 電源模組與應用其之能量轉換裝置
US9193001B2 (en) Welding jig and welding process for planar magnetic components
JPH03283404A (ja) シートコイル接続用端子台を備えた積層コイル装置
JP2004095999A (ja) コイル装置
CN103956250B (zh) 表贴型平面磁性元件及模块
CN208444729U (zh) 一种变比及过电流能力可调的平面变压器
CN220420405U (zh) 一种电感
CN117038285A (zh) 一种电感及制造电感的方法
WO2012016420A1 (zh) 一种漆包线接线端子
CN208422651U (zh) 一种集成电感
CN114188129B (zh) 变压器及其制备方法
JP6556114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6138344A (en)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 magnetic device and tool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3025644U (zh) 一种扼流圈结构及使用其的空调
CN211481659U (zh) 控制器
JP2003347132A (ja) 面実装型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035355U (zh) 一种免焊接组合型的小型电感器
CN211208213U (zh) 一种线圈与底板固定结构
CN210606918U (zh) 集成电感器
CN217982990U (zh) 一种应用于电力设备组合电感器
CN220106163U (zh) 一种磁性元器件
CN212276989U (zh) 一种新型升压贴片电感
CN212113354U (zh) 新型平板变压器
CN214068533U (zh) 大电流组合式一体成型电感
CN212443649U (zh) 一种电路板焊接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