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5755U - 一种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和靠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和靠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5755U
CN220415755U CN202322126990.0U CN202322126990U CN220415755U CN 220415755 U CN220415755 U CN 220415755U CN 202322126990 U CN202322126990 U CN 202322126990U CN 220415755 U CN220415755 U CN 220415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e
sleeve
neck
brushless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269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荣诚
邵秋学
廖诗超
李益
黄鸿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chuangxi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chuangxi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chuangxi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chuangxi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269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5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5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5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安装于靠椅对应用户脖颈的位置,所述脖颈送风装置包括:风机,无刷电机驱动下产生气流;套筒,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套筒的一端,气流在风机作用下进入所述套筒内部;导风锥,设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并自所述另一端向所述一端的方向延伸形成锥体;出风口,贯穿形成于所述套筒的筒壁,进入所述套筒内的气流在所述导风锥的引导下,经所述出风口吹出。通过采用无刷电机驱动风机产生气流,再通过套筒将气流引导到用户脖颈的位置,最后通过导风锥的引导,气流从出风口吹出,直接照射到用户的脖颈部位。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和靠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和靠椅。
背景技术
在靠椅、座椅、办公椅等坐姿设施中,人们通常会遇到脖颈部位的不适问题,尤其是长时间坐姿可能导致脖颈感到燥热、不舒适。传统的风扇或空调虽然能够提供整体的送风,但无法有针对性地为脖颈部位提供舒适的送风体验。用户长时间坐姿时,脖颈部位往往缺乏直接的通风和降温,容易产生不适感。传统送风设备往往不能精确照顾到用户脖颈部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针对脖颈处进行送风的送风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脖颈处进行送风的送风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安装于靠椅对应用户脖颈的位置,所述脖颈送风装置包括:
风机,无刷电机驱动下产生气流;
套筒,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套筒的一端,气流在风机作用下进入所述套筒内部;
导风锥,设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并自所述另一端向所述一端的方向延伸形成锥体;
出风口,贯穿形成于所述套筒的筒壁,进入所述套筒内的气流在所述导风锥的引导下,经所述出风口吹出。
更优地,所述脖颈送风装置还包括:
电接盖,设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导风锥背离所述风机的一侧。
更优地,所述电接盖包括:
端盖,与所述风机相连;
接电端子,设于所述端盖上,并位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导风锥之间。
更优地,所述脖颈送风装置还包括:
线路板,分别与所述接电端子和所述风机电连接;
所述导风锥的锥面上形成有安装部,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
更优地,所述锥体为直角锥体、正锥体、倾斜锥体、圆锥台、圆锥节、椎圆锥、双曲面锥中的任一种。
更优地,所述导风锥的延伸方向记为第一方向,所述出风口为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状通孔。
更优地,所述脖颈送风装置还包括:
进气盖,设于所述套筒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风机背离所述导风锥的一侧;
所述进气盖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进气孔.
一种靠椅,所述靠椅包括所述的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无刷电机驱动风机产生气流,再通过套筒将气流引导到用户脖颈的位置,最后通过导风锥的引导,气流从出风口吹出,直接照射到用户的脖颈部位。这种设计使得送风能够有针对性地为用户脖颈部位提供舒适的送风体验,有效解决了长时间坐姿所带来的脖颈不适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脖颈送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脖颈送风装置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脖颈送风装置的另一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脖颈送风装置的又一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脖颈送风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图5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靠椅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0、脖颈送风装置;200、靠椅;10、风机;20、套筒;30、导风锥;40、出风口;21、筒壁;50、电接盖;51、端盖;52、接电端子;60、线路板;31、安装部;F1、第一方向;70、进气盖;71、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图7,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100,安装于靠椅200对应用户脖颈的位置,所述脖颈送风装置100包括:风机10、套筒20、导风锥30和出风口40。
更优地,风机10通过无刷电机驱动产生气流。所述风机10位于所述套筒20的一端,气流在风机10作用下进入所述套筒20内部。导风锥30设于所述套筒20的另一端,并自所述另一端向所述一端的方向延伸形成锥体。出风口40贯穿形成于所述套筒20的筒壁21,进入所述套筒20内的气流在所述导风锥30的引导下,经所述出风口40吹出。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气流引导和送风效果,同时确保装置的紧凑性和高效性。
其中,将风机10设置在套筒20的一端,可以使风机10直接将气流送入套筒20内部。这样的位置安排可以确保风机10产生的气流充分进入套筒20,并在整个套筒20内部形成较强的气流动力学效应,为后续的气流引导提供足够的动力。
其中,导风锥30设于套筒20的另一端,并自另一端向一端的方向延伸形成锥体。这样的设计使得气流在经过套筒20内部的过程中被引导和集中,从而形成较强的气流流向。导风锥30的锥形设计可以使气流在锥体内加速并沿着锥体的形状方向流动,使得气流具有更强的速度和方向性。
其中,出风口40贯穿套筒20的筒壁21,并位于导风锥30的一侧。这样的设计使得气流在经过导风锥30的引导后,从出风口40吹出,直接照射到用户的脖颈部位。出风口40的位置和形状也对气流的送风效果进行了优化,确保送风直接覆盖到用户脖颈位置,提供更舒适的送风体验。
更优地,所述脖颈送风装置100还包括:电接盖50。电接盖50设于所述套筒20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导风锥30背离所述风机10的一侧。
其中,电接盖50位于套筒20的另一端,即导风锥30背离风机10的一侧。这样的设置使得电接盖50可以覆盖并保护风机10的电气连接端子、线路板60以及其他电气元件,避免它们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减少受到灰尘、湿气等可能影响其正常运行的外部因素的影响。
其中,电接盖50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隔离风机10和电气连接部件与用户的接触,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意外触碰到电气部件,降低触电风险,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其中,电接盖50位于装置的一端,并隐藏了电气连接部件,使得装置外观更加整洁、美观,提高了产品的外观品质。
更优地,所述电接盖50包括:端盖51和接电端子52。端盖51与所述风机相连,接电端子52设于所述端盖51上,并位于所述端盖51与所述导风锥30之间。这样设置电接盖50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电气连接部件、提供结构稳固性和安全性。
其中,电接盖50中的端盖51与风机相连,将电气连接部件(例如线路板60、接电端子52等)封装在风机内部。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隔离电气部件与外部环境,防止其受到灰尘、湿气等可能影响正常运行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保护电气连接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电接盖50的端盖51与风机相连,增加了整个装置的结构稳固性。端盖51与风机之间的连接可以使得电接盖50与套筒20形成紧密的结合,从而防止电接盖50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松动或脱落,保证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中,电接盖50的设计使得电气连接部件完全位于风机内部,并且位于导风锥30与风机10之间,避免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到电气部件的情况。这样可以降低触电风险,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更优地,所述脖颈送风装置100还包括:线路板60。线路板60分别与所述接电端子52和所述风机10电连接。所述导风锥30的锥面上形成有安装部31,所述线路板60设置于所述安装部31上。这样设置线路板60和安装部31的目的是为了简化电路连接、方便维护和提高装置的整体性能。
其中,线路板60分别与接电端子52和风机10电连接,通过将线路板60设置在导风锥30的安装部31上,可以使得电路连接更加简化和紧凑。导风锥30作为装置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锥面上形成的安装部31为线路板60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固定位置,使得线路板60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
其中,将线路板60设置在导风锥30的安装部31上,使得线路板60相对独立于其他装置部件,方便在需要维护或更换线路板60时进行操作。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和维修难度,提高了装置的维护便捷性。
其中,线路板60的设置使得电气连接更加紧凑,减少了电缆的长度和连接点,降低了电气连接的阻抗和损耗,有助于提高装置的整体性能和电气效率。
更优地,所述锥体为直角锥体、正锥体、倾斜锥体、圆锥台、圆锥节、椎圆锥、双曲面锥中的任一种。这样设置是为了适应不同的送风需求和空间限制。不同类型的锥体可以提供不同的气流引导效果和送风方式,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舒适性要求。
其中,不同类型的锥体形状会影响气流的流动方式和方向。例如,直角锥体和正锥体会使气流更加集中和直接,适用于需要集中送风的场景。而倾斜锥体和圆锥台则可以使气流更加散射和扩散,适用于需要较为均匀送风的场景。
其中,不同类型的锥体形状占用的空间也不同。在一些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锥体形状可以使得整个送风装置更加紧凑,更容易安装和布局。
其中,不同用户对于送风方式和效果有不同的需求。有些用户可能更喜欢集中而直接的送风,而有些用户可能更喜欢均匀而柔和的送风。提供不同类型的锥体形状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其中,直角锥体是最常见的锥体类型,其圆锥面与底面(圆)垂直相交,形成一个90度的角。底面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圆,如圆形、正多边形等。正锥体是一种特殊的直角锥体,其底面是一个正多边形,圆锥面与底面垂直相交。例如,正三角锥、正四边形锥等。倾斜锥体的圆锥面与底面(圆)之间的角度不为90度,这种类型的锥体可以根据圆锥面与底面的夹角大小进行分类,例如钝角锥和锐角锥。圆锥台由两个平行且相似的圆形底面连接而成的锥体。锥台的圆锥面与底面平行。圆锥节由两个平行且相似的圆形截面连接而成的锥体,与圆锥台不同的是,圆锥节的圆锥面与底面不平行。椎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的锥体。椭圆可以通过将圆绕其其中一轴拉伸或压缩而得到。双曲面锥的底面是一个双曲线的锥体。双曲线可以通过将圆绕其中心轴拉伸而得到。
更优地,所述导风锥30的延伸方向记为第一方向F1,所述出风口40为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F1延伸的长条状通孔。这样设置是为了优化气流的引导和送风效果。
其中,将导风锥30的延伸方向记为第一方向F1,可以使得气流在导风锥30内部得到较好的引导,避免气流发生过多的湍流和流动失稳。导风锥30的设计可以让气流沿着一定的路径流动,从而使得送风更加稳定和方向性更强。
其中,将出风口40设置为长度沿第一方向F1延伸的长条状通孔,可以使得气流在出风口40处得到有效的集中和加速。长条状通孔的形状使得气流在出风口40处形成较强的速度和方向性,从而可以更精确地照射到用户脖颈部位。
其中,长条状通孔的设计也有利于实现较为均匀的送风效果。由于气流在长条状通孔内流动较为均匀,可以使得气流在出风口40处得到较好的分布和扩散,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均匀的送风体验。
综上所述,将导风锥30的延伸方向记为第一方向F1,并将出风口40设计为长度沿第一方向F1延伸的长条状通孔,是为了优化气流的引导和送风效果,使得气流具有更好的方向性和稳定性。这样的设计考虑了送风效果和均匀性,可以为用户提供更舒适和满意的送风体验。
更优地,所述脖颈送风装置100还包括:进气盖70。进气盖70设于所述套筒20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风机10背离所述导风锥30的一侧。所述进气盖70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F1贯通的进气孔71。这样设置是为了实现有效的气流进入和提高送风效果。
其中,进气盖70位于套筒20的一端,位于风机10背离导风锥30的一侧。这样的位置设置使得气流可以从进气盖70进入套筒20内部,直接接触风机10,从而有效地吸入气流。进气盖70的位置和设计保证了气流能够在风机10的作用下产生流动,为后续的送风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气流。
其中,通过进气盖70进入的气流可以在套筒20内部得到较好的引导和集中。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气流在套筒20内部形成较强的动力学效应,从而保持送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用户提供持续而舒适的送风体验。
其中,进气盖70上形成沿第一方向F1贯通的进气孔71,使得气流在进入套筒20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速度和方向性。进气孔71的设计可以控制气流进入的速度和角度,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送风效果。
综上所述,将进气盖70设置在套筒20的一端,位于风机10背离导风锥30的一侧,并在进气盖70上形成沿第一方向F1贯通的进气孔71,是为了实现有效的气流进入和提高送风效果。这样的设计考虑了气流的引导和控制,保证了送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用户提供更舒适和满意的送风体验。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靠椅200,所述靠椅200包括所述的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100。
其中,靠椅200通常用于提供舒适的坐姿体验,而脖颈是人体较为敏感的部位之一。通过在靠椅200上集成脖颈送风装置100,可以使得用户在坐姿时脖颈部位得到更好的通风和降温,从而提高整体的舒适性。
其中,每个人的送风需求可能略有不同,有些人喜欢较为集中和直接的送风,而有些人喜欢均匀而柔和的送风。将送风装置集成到靠椅200中,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喜好来调节送风的强度和方向,提供个性化的送风体验。
其中,将脖颈送风装置100集成到靠椅200中,可以使得整个送风系统更加紧凑和集成化。用户无需另外安装和摆放送风装置,而是直接在靠椅200上就可以享受到送风的舒适,更加便捷和简化。
其中,将送风装置集成到靠椅200中,可以避免外部线路和设备的暴露,使得靠椅200的外观更加整洁和美观。
借此,通过采用无刷电机驱动风机10产生气流,再通过套筒20将气流引导到用户脖颈的位置,最后通过导风锥30的引导,气流从出风口40吹出,直接照射到用户的脖颈部位。这种设计使得送风能够有针对性地为用户脖颈部位提供舒适的送风体验,有效解决了长时间坐姿所带来的脖颈不适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于靠椅对应用户脖颈的位置,所述脖颈送风装置包括:
风机,无刷电机驱动下产生气流;
套筒,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套筒的一端,气流在风机作用下进入所述套筒内部;
导风锥,设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并自所述另一端向所述一端的方向延伸形成锥体;
出风口,贯穿形成于所述套筒的筒壁,进入所述套筒内的气流在所述导风锥的引导下,经所述出风口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脖颈送风装置还包括:
电接盖,设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导风锥背离所述风机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盖包括:
端盖,与所述风机相连;
接电端子,设于所述端盖上,并位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导风锥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脖颈送风装置还包括:
线路板,分别与所述接电端子和所述风机电连接;
所述导风锥的锥面上形成有安装部,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为直角锥体、正锥体、倾斜锥体、圆锥台、圆锥节、椎圆锥、双曲面锥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锥的延伸方向记为第一方向,所述出风口为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状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脖颈送风装置还包括:
进气盖,设于所述套筒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风机背离所述导风锥的一侧;
所述进气盖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进气孔。
8.一种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椅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
CN202322126990.0U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和靠椅 Active CN220415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26990.0U CN220415755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和靠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26990.0U CN220415755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和靠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5755U true CN220415755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1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26990.0U Active CN220415755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和靠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5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09792A (en) Ventilated seat
CN201739199U (zh) 基于usb电源的无叶片电风扇
CN101749289A (zh) 风扇
CN205768836U (zh) 可选择吹风吸风的座椅通风系统
CN208793332U (zh) 风扇前网罩及具有该前网罩的风扇
CN212511728U (zh)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CN213206107U (zh) 挂脖风扇
CN220415755U (zh) 一种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脖颈送风装置和靠椅
CN108869356B (zh) 风扇
JP6157281B2 (ja) イオン発生機
WO2023198164A1 (zh) 一种导风组件、无叶风扇以及空气净化器
CN106765605B (zh) 空调挂机
KR102231186B1 (ko) 다방향 배출이 가능한 날개없는 선풍기
CN210219975U (zh) 一种分体式暖风加湿器
CN216742051U (zh) 悬挂式风扇
CN114593467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空调系统以及离子发生组件
CN216407229U (zh) 一种便携风扇
CN221703999U (zh) 一种旋转调整出风方向的挂脖风扇
CN213514354U (zh)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CN218266463U (zh) 一种风扇
CN216111374U (zh) 挂脖风扇
CN221431632U (zh) 一种应用于晾衣机端罩的消毒装置及晾衣机
CN220876178U (zh) 吹风结构
JP7015356B2 (ja) 送風機
CN218246102U (zh) 一种吹风机风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