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07781U - 一种压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07781U
CN220407781U CN202321827834.0U CN202321827834U CN220407781U CN 220407781 U CN220407781 U CN 220407781U CN 202321827834 U CN202321827834 U CN 202321827834U CN 220407781 U CN220407781 U CN 220407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fit
fitting
wall body
cylinde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278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278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07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07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07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装装置,属于压装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压装装置,通过控制匹配驱动件驱动顶块沿压装筒体轴向移动,即可使第二斜面抵接于第一斜面,通过第二斜面向第一斜面提供推力,以使第一壁体与第二壁体互相背离,进而使第一壁体与第二壁体的外壁抵紧工件的内孔的内壁,起到夹持工件的作用;还可通过控制顶块沿压装筒体轴向移动的位移,调节第一壁体与第二壁体张开的尺寸,以匹配不同孔径的工件,扩大压装装置的适用范围。同时,还可以利用顶块顶压轴类工件,实现轴类工件的压装,不仅实现了一机多用,还无需再多个压装设备之间频繁转移工件,提高了压装效率、压装精度及压装稳定性,还降低了压装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压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电控转向器的助力器的装配过程中,轴承、输入轴与涡轮盘需要按照顺序装配至助力器壳体,具体为:先将轴承压装至助力器壳体的下孔位,再将输入轴穿过轴承内孔并压装至助力器壳体,然后将助力器壳体换向,再将涡轮盘压装至输入轴上。
然而,这种装配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1)轴承、输入轴与涡轮盘的压装需要分三步,并使用三套工装才能完成,步骤繁琐,投资大,且后续维修成本高;
2)操作人员需要在三套工装之间走动并转移助力器壳体,工作效率低下;
3)需要多次对助力器壳体进行定位,定位精度低,导致装配稳定性存在差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装装置,可实现一机多用,并提高了压装效率、压装精度及压装稳定性,还降低了压装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装装置,包括:
压装组件,包括压装筒体和压装驱动件,所述压装筒体具有沿其轴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压装驱动件连接,以使所述压装驱动件能驱动所述压装筒体轴向移动;所述第二端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缝隙,所述缝隙将所述第二端分割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所述第一壁体和/或所述第二壁体的内壁设有第一斜面;
匹配驱动组件,包括顶块和匹配驱动件,所述顶块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对应设置的第二斜面,所述匹配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顶块沿所述压装筒体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斜面能抵接于所述第一斜面并使所述第一壁体与所述第二壁体互相背离,或使所述第一壁体与所述第二壁体能在自身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
所述压装筒体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与套设于所述第一壁体和所述第二壁体外侧的工件抵接并限制所述工件沿所述压装筒体轴向靠近所述第一端。
作为压装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压装筒体包括:
连接筒段,所述连接筒段的一端与所述压装驱动件连接;
夹持筒段,所述夹持筒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筒段的另一端,所述夹持筒段的轴线与所述连接筒段的轴线重合,且所述夹持筒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筒段的外径;所述缝隙设于所述夹持筒段的另一端,所述限位部为所述连接筒段与所述夹持筒段之间的台阶面。
作为压装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缝隙自所述夹持筒段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连接筒段。
作为压装装置的可选方案,位于所述第二端相对的两侧壁上的所述缝隙正对设置。
作为压装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缝隙自所述第二端端部沿所述压装筒体轴向向所述第一端延伸。
作为压装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斜面为圆锥面结构;
所述顶块为圆锥状结构,所述圆锥状结构的大径端与所述匹配驱动件连接;所述圆锥状结构的外周面即为所述第二斜面。
作为压装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顶块背离所述匹配驱动件的一端端面设有插槽。
作为压装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位移检测件第一检测件,所述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壁体和/或所述第二壁体的外侧是否套设有工件;和/或,
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位移检测件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二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插槽内是插设有工件;和/或,
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第三检测件,所述第三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压装筒体轴向移动的位移;和/或,
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第四检测件,所述第四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顶块沿所述压装筒体轴向移动的位移。
作为压装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支撑座,所述压装筒体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座;
所述压装驱动件固设于所述支撑座。
作为压装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沿所述压装筒体轴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座,所述压装筒体固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压装驱动件连接;
所述匹配驱动件固设于所述安装座。
作为压装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压装筒体下方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的轴线与所述压装筒体的轴线重合。
作为压装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定位座均安装于所述底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压装装置,通过控制匹配驱动件驱动顶块沿压装筒体轴向移动,即可使第二斜面抵接于第一斜面,通过第二斜面向第一斜面提供推力,以使第一壁体与第二壁体互相背离,进而使第一壁体与第二壁体的外壁抵紧工件的内孔的内壁,起到夹持工件的作用;还可通过控制顶块沿压装筒体轴向移动的位移,调节第一壁体与第二壁体张开的尺寸,以匹配不同孔径的工件,扩大压装装置的适用范围。同时,还可以利用顶块顶压轴类工件,实现轴类工件的压装,不仅实现了一机多用,还无需再多个压装设备之间频繁转移工件,提高了压装效率、压装精度及压装稳定性,还降低了压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装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压装筒体;1a、连接筒段;1b、夹持筒段;11、第一端;12、第二端;13、缝隙;14、第一壁体;15、第二壁体;16、第一斜面;17、限位部;2、压装驱动件;3、顶块;31、第二斜面;32、插槽;4、匹配驱动件;5、支撑座;6、安装座;7、定位座;71、定位孔;72、避让孔;8、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车辆底盘装配过程中,轴承、输入轴与涡轮盘需要按照顺序装配至助力器壳体,现有的装配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1)轴承、输入轴与涡轮盘的压装需要分三步,并使用三套工装才能完成,步骤繁琐,投资大,且后续维修成本高;
2)操作人员需要在三套工装之间走动并转移助力器壳体,工作效率低下;
3)需要多次对助力器壳体进行定位,定位精度低,导致装配稳定性存在差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装装置,包括压装组件和匹配驱动组件,压装组件包括压装筒体1和压装驱动件2,压装筒体1具有沿其轴向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第一端11与压装驱动件2连接,以使压装驱动件2能驱动压装筒体1轴向移动;第二端12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缝隙13,缝隙13将第二端12分割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壁体14和第二壁体15;第一壁体14和/或第二壁体15的内壁设有第一斜面16;匹配驱动组件包括顶块3和匹配驱动件4,顶块3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一斜面16对应设置的第二斜面31,匹配驱动件4用于驱动顶块3沿压装筒体1轴向移动,以使第二斜面31能抵接于第一斜面16并使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互相背离,或使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能在自身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压装筒体1还设有限位部17,限位部17能与套设于第一壁体14和第二壁体15外侧的工件抵接并限制工件沿压装筒体1轴向靠近第一端11。
本实施例的压装装置,通过控制匹配驱动件4驱动顶块3沿压装筒体1轴向移动,即可使第二斜面31抵接于第一斜面16,通过第二斜面31向第一斜面16提供推力,以使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互相背离,进而使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的外壁抵紧工件的内孔的内壁,起到夹持工件的作用;还可通过控制顶块3沿压装筒体1轴向移动的位移,调节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张开的尺寸,以匹配不同孔径的工件,扩大压装装置的适用范围。同时,还可以利用顶块3顶压轴类工件,实现轴类工件的压装,不仅实现了一机多用,还无需再多个压装设备之间频繁转移工件,提高了压装效率、压装精度及压装稳定性,还降低了压装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车辆底盘装配过程中,轴承、输入轴与涡轮盘需要按照顺序压装至助力器壳体,在将轴承压装至助力器壳体的下位孔时,可将助力器壳体放置于压装筒体1的下方,利用顶块3撑开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夹持轴承,进行压装操作;在将输入轴压装至助力器壳体时,装配有轴承的助力器壳体仍然放置于压装筒体1的下方,可利用顶块3顶压输入轴,将输入轴压装至轴承的内孔及助力器壳体;在将涡轮盘压装至输入轴时,需要先将装配有轴承及输入轴的助力器壳体反向,并利用顶块3撑开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夹持涡轮盘,将涡轮盘压装至输入轴的另一端,实现一机多用。
可选地,顶块3背离匹配驱动件4的一端端面设有插槽32。在利用顶块3推压输入轴时,可将输入轴的一端插设于插槽32内,以避免输入轴滑脱,对输入轴起到限位作用,提高安全性。
可选地,位于第二端12相对的两侧壁上的缝隙13正对设置,进而便于一次性切割出两个缝隙13,便于加工。
进一步地,缝隙13自第二端12端部沿压装筒体1轴向向第一端11延伸,进而使得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沿压装筒体1周向的宽度相等,换言之,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张开时能对工件提供相等的抵紧力,一方面保证工件夹持稳定,另一方面不会导致工件局部受力过大而受损。
本实施例中,压装筒体1包括连接筒段1a和夹持筒段1b,连接筒段1a的一端与压装驱动件2连接;夹持筒段1b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筒段1a的另一端,夹持筒段1b的轴线与连接筒段1a的轴线重合,且夹持筒段1b的外径小于连接筒段1a的外径;缝隙13设于夹持筒段1b的另一端,限位部17为连接筒段1a与夹持筒段1b之间的台阶面。如此设置,一方面可通过外径较大的连接筒段1a提高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使外径较小的夹持筒段1b与孔类零件的匹配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大。
进一步地,缝隙13自夹持筒段1b的自由端延伸至连接筒段1a,进而在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张开时,可减小夹持筒段1b受力,避免夹持筒段1b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16为圆锥面结构;顶块3为圆锥状结构,圆锥状结构的大径端与匹配驱动件4连接;圆锥状结构的外周面即为第二斜面31。需要说明的是,圆锥状结构的顶块3的轴线与圆锥面结构的第一斜面16的轴线重合,增大了第二斜面31与第一斜面16的接触面积,换言之,增大了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的受力面积,更有利于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平缓张开,不仅可避免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出现损伤甚至折断的问题,还能使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对孔类零件提供稳定的夹持力,提高夹持稳定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仅在第一壁体14或第二壁体15上设置第一斜面16,利用顶块3的第二斜面31抵压第一斜面16,仅推动第一壁体14或第二壁体15摆动,也可使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张开,起到夹持孔类零件的作用。
可选地,压装装置还包括位移检测件第一检测件,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第一壁体14和/或第二壁体15的外侧是否套设有工件。可将第一检测件与压装驱动件2电连接,以在第一检测件测得第一壁体14和/或第二壁体15的外侧套设有工件比如轴承或涡轮盘时,再使压装驱动件2启动,驱动压装筒体1下移,开始压装动作,安全性更高。示例性地,第一检测件为光电开关。
可选地,压装装置还包括位移检测件第二检测件,第二检测件用于检测插槽32内是插设有工件。可将第二检测件与匹配驱动件4电连接,以在第二检测件测得插槽32内插设有工件比如输入轴时,再使匹配驱动件4启动,驱动顶块3下移,开始压装动作,安全性更高。示例性地,第二检测件为光电开关。
可选地,压装装置还包括第三检测件,第三检测件用于检测压装筒体1轴向移动的位移。可将第三检测件与压装驱动件2电连接,以在第三检测件测得压装筒体1轴向移动位移达到第一预设值时,即控制压装驱动件2停止动作,不仅能保证工件比如轴承或涡轮盘压装到位,还能避免过度压配,提高压配精度。示例性地,第三检测件为位移传感器。
可选地,压装装置还包括第四检测件,第四检测件用于检测顶块3沿压装筒体1轴向移动的位移。可将第四检测件与匹配驱动件4电连接,以在第四检测件测得顶块3沿压装筒体1轴向移动的位移达到第二预设值时,即控制匹配驱动件4停止动作,不仅能保证工件比如输入轴压装到位,还能避免过度压配,提高压配精度。示例性地,第四检测件为位移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利用位移传感器检测压装筒体1轴向移动位移或顶块3沿压装筒体1轴向移动的位移以及位移传感器的安装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压装装置还包括支撑座5,压装筒体1可滑动地设于支撑座5;压装驱动件2固设于支撑座5。如此设置,提高了压装筒体1移动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压装精度。
本实施例中,压装装置还包括安装座6,安装座6沿压装筒体1轴向可滑动地设于支撑座5,示例性地,支撑座5上设有导轨,安装座6与导轨滑动连接;压装筒体1固设于安装座6,安装座6与压装驱动件2连接;匹配驱动件4固设于安装座6。不仅实现了压装筒体1与支撑座5的滑动连接,还通过安装座6对匹配驱动件4起到支撑固定作用,优化压装装置的布局。
可选地,压装装置还包括位于压装筒体1下方的定位座7,定位座7设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的轴线与压装筒体1的轴线重合。在利用压装筒体1夹持工件比如轴承或涡轮盘时,可利用定位座7与助力器壳体起到定位作用;在利用顶块3顶压工件比如输入轴时,可利用定位座7对助力器壳体起到定位作用,保证装配精度。
本实施例中,定位座7的外形及尺寸与助力器壳体匹配,进而可使助力器壳体套在定位座7的外侧,以对助力器壳体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助力器壳体上设有凸台,凸台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下位孔。对应地,定位座7的顶部还设有用于定位凸台的定位孔71,在将轴承装配至下位孔并将助力器壳体反向后,可使凸台插设于定位孔71内,进一步对助力器壳体起到定位作用。进一步地,定位座7还设有与定位孔71对应设置的避让孔72,用于避让输入轴。
可选地,压装装置还包括底座8,支撑座5与定位座7均安装于底座8,进而使得压装装置形成一个整体,便于移动压装装置。
示例性地,以压装轴承、输入轴与涡轮盘为例,本实施例的压装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将轴承压装至助力器壳体的下位孔:
将助力器壳体套设于定位座7的外侧,利用定位座7对助力器壳体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此时,助力器壳体的下位孔位于压装筒体1的正下方,将轴承套在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的外侧,并使轴承抵接于限位部17,控制匹配驱动件4驱动顶块3下移,即可使第二斜面31抵接于第一斜面16,通过第二斜面31向第一斜面16提供推力,以使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互相背离,进而使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的外壁能抵紧轴承内孔的孔壁,对轴承起到夹持作用。然后,控制压装驱动件2驱动压装筒体1下移,并通过限位部17对轴承提供压力,即可将轴承压装至下位孔内。
其次,将输入轴压装至助力器壳体:
压装完轴承后,助力器壳体保持不动,将输入轴的一端与轴承的内孔对准,控制匹配驱动件4驱动顶块3下移,使输入轴的另一端插入顶块3的插槽32内,对输入轴起到限位作用,随着顶块3继续下移,顶压输入轴使输入轴的一端穿过轴承内孔并插设于助力器壳体内。
最后,将涡轮盘压装至输入轴:
压装完输入轴后,将助力器壳体(包括轴承和输入轴)反向,使助力器壳体的凸台插设于定位座7的定位孔71内,进一步对助力器壳体起到定位作用。将涡轮盘套设于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的外侧,并使涡轮盘抵接于限位部17,控制匹配驱动件4驱动顶块3下移,即可使第二斜面31抵接于第一斜面16,通过第二斜面31向第一斜面16提供推力,以使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互相背离,进而使第一壁体14与第二壁体15的外壁能抵紧涡轮盘内孔的孔壁,对涡轮盘起到夹持作用。然后,控制压装驱动件2驱动压装筒体1下移,并通过限位部17对涡轮盘提供压力,即可将涡轮盘压装至输入轴。
相比于现有技术,仅使用本实施例的压装装置即可实现轴承、输入轴与涡轮盘的压配,无需购置多套设备,降低了成本,且无需工人在多套设备之间转移轴承、输入轴与涡轮盘,提高了压装效率、压装精度及压装稳定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装组件,包括压装筒体(1)和压装驱动件(2),所述压装筒体(1)具有沿其轴向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第一端(11)与所述压装驱动件(2)连接,以使所述压装驱动件(2)能驱动所述压装筒体(1)轴向移动;所述第二端(12)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缝隙(13),所述缝隙(13)将所述第二端(12)分割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壁体(14)和第二壁体(15);所述第一壁体(14)和/或所述第二壁体(15)的内壁设有第一斜面(16);
匹配驱动组件,包括顶块(3)和匹配驱动件(4),所述顶块(3)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16)对应设置的第二斜面(31),所述匹配驱动件(4)用于驱动所述顶块(3)沿所述压装筒体(1)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斜面(31)能抵接于所述第一斜面(16)并使所述第一壁体(14)与所述第二壁体(15)互相背离,或使所述第一壁体(14)与所述第二壁体(15)能在自身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
所述压装筒体(1)还设有限位部(17),所述限位部(17)能与套设于所述第一壁体(14)和所述第二壁体(15)外侧的工件抵接并限制所述工件沿所述压装筒体(1)轴向靠近所述第一端(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筒体(1)包括:
连接筒段(1a),所述连接筒段(1a)的一端与所述压装驱动件(2)连接;
夹持筒段(1b),所述夹持筒段(1b)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筒段(1a)的另一端,所述夹持筒段(1b)的轴线与所述连接筒段(1a)的轴线重合,且所述夹持筒段(1b)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筒段(1a)的外径;所述缝隙(13)设于所述夹持筒段(1b)的另一端,所述限位部(17)为所述连接筒段(1a)与所述夹持筒段(1b)之间的台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13)自所述夹持筒段(1b)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连接筒段(1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端(12)相对的两侧壁上的所述缝隙(13)正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13)自所述第二端(12)端部沿所述压装筒体(1)轴向向所述第一端(11)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16)为圆锥面结构;
所述顶块(3)为圆锥状结构,所述圆锥状结构的大径端与所述匹配驱动件(4)连接;所述圆锥状结构的外周面即为所述第二斜面(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3)背离所述匹配驱动件(4)的一端端面设有插槽(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位移检测件第一检测件,所述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壁体(14)和/或所述第二壁体(15)的外侧是否套设有工件;和/或,
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位移检测件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二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插槽(32)内是插设有工件;和/或,
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第三检测件,所述第三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压装筒体(1)轴向移动的位移;和/或,
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第四检测件,所述第四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顶块(3)沿所述压装筒体(1)轴向移动的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支撑座(5),所述压装筒体(1)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座(5);
所述压装驱动件(2)固设于所述支撑座(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安装座(6),所述安装座(6)沿所述压装筒体(1)轴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座(5),所述压装筒体(1)固设于所述安装座(6),所述安装座(6)与所述压装驱动件(2)连接;
所述匹配驱动件(4)固设于所述安装座(6)。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压装筒体(1)下方的定位座(7),所述定位座(7)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的轴线与所述压装筒体(1)的轴线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底座(8),所述支撑座(5)与所述定位座(7)均安装于所述底座(8)。
CN202321827834.0U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压装装置 Active CN220407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7834.0U CN220407781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压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7834.0U CN220407781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压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07781U true CN220407781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60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27834.0U Active CN220407781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压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07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79042B1 (ja) センサリ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695142A (zh) 无中心孔细长轴类零件校直装置
CN105798680A (zh) 一种汽车车轮车床夹具
CN111637810B (zh) 一种用于螺纹通止检测设备的快换装置
CN220407781U (zh) 一种压装装置
CN110823540A (zh) 双列球轴承保持架的自动检测装置
KR20040057963A (ko) 타이어 유니포미티 기계
KR101620500B1 (ko) 샤프트를 기계가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993009B (zh) 一种伺服电机装配检测设备及方法
CN116753892A (zh) 球销轴向间隙的检测装置
CN113733011B (zh) 转向节衬套压装工艺
JP3690209B2 (ja) 可変プーリーの品質管理装置
CN210603040U (zh) 一种螺栓位置度的检测装置
CN110238782B (zh) 一种带寻位检测并可夹持伸缩的夹具
CN211414250U (zh) 叶轮压装工装用电机轴支撑机构
CN210534067U (zh) 一种圆柱体工件定位旋转机构
CN113664500A (zh) 一种自动压装滚针轴承的压头机构、压头设备、压头系统
CN215546530U (zh) 一种压装装置
CN215546495U (zh) 一种齿轮压装装置
CN114425756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衬套分离装置
CN219616640U (zh) 一种悬臂铆压装置
CN113211054A (zh) 一种压装装置
CN219881484U (zh) 一种珩齿加工的定位工装
CN219666256U (zh) 凸轮加工夹紧工装结构
CN113771909B (zh) 轴箱内置式转向架的轴箱轴承的组装方法和组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