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00934U - 电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00934U
CN220400934U CN202320392729.2U CN202320392729U CN220400934U CN 220400934 U CN220400934 U CN 220400934U CN 202320392729 U CN202320392729 U CN 202320392729U CN 220400934 U CN220400934 U CN 220400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core
electrical connector
stop
terminal
connec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927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贤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00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00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一公端电连接器及一母端电连接器。公端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胶芯、多个第一端子及一金属壳件。母端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胶芯、一第三胶芯及多个第二端子。第三胶芯由第二端子支持而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胶芯内,而可于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平行方向上产生浮动位移,公端电连接器的对接凹部沿第三方向与母端电连接器的止挡凸部可移动地对接而于第一方向上形成限位,且第三胶芯的止挡凸部位于对接凹部与止挡部之间且抵接于止挡部,使得于第二方向上形成限位,且第一端子对应地接触于第二端子。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性连接两个电路板且在与电路板垂直的方向上可移动地对接以调整两个电路板的相对位置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液晶屏幕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发出光线穿过液晶显示面板产生影像。现有的背光模块是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因此需要电源模块对发光二极管进行供电。现有的电源模块与发光二极管是分别设置在两个电路板上,因此需要电连接器组合来电性连接两个电路板,以便达成对背光模块的供电。
现有的液晶屏幕由于薄型化的要求,因此壳体内的容置空间的高度很小。如何在非常局限的容置空间内设计出能够电性连接两个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合而且使两个电路板保持在相同高度以保持背光模块的扩散膜片安装后的平整度是目前重要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在与电路板垂直的方向上可移动地对接,以便在组装时能够调整两个电路板的相对位置,而使得两个电路板于垂直方向保持在预定的相对位置,而利于其他部件的组装。同时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的对接处在与电路板平行的方向上产生浮动位移,以便补偿水平方向组装的公差。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一实施例包括一公端电连接器及一母端电连接器。公端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胶芯、复数个第一端子及一金属壳件。第一胶芯设置于第一电路板,第一胶芯具有一对接凹部。复数个第一端子成列地设置于第一胶芯,每个第一端子的一端延伸至对接凹部内。金属壳件设置于第一胶芯,金属壳件包括一止挡部。止挡部跨设于对接凹部。母端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胶芯、一第三胶芯及多个第二端子。第二胶芯设置于第二电路板。多个第二端子一端对应地固定于第二端子槽。第三胶芯由第二端子支持而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胶芯内,而可于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平行的一第一方向上产生一第一浮动位移且于一第二方向上产生一第二浮动位移,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三胶芯包括一对接端部及一止挡凸部,对接端部延伸突出于第二胶芯。复数个第二端子的一端从对接端部露出,止挡凸部设置于对接端部且沿一第三方向凸起,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其中公端电连接器的对接凹部沿第三方向与母端电连接器的止挡凸部可移动地对接而于第一方向上形成限位,且第三胶芯的止挡凸部位于对接凹部与止挡部之间且抵接于止挡部,使得于第二方向上形成限位,且第一端子对应地接触于第二端子。
其中对接凹部是由两个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限位壁以及与所述复数限位壁相邻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一第一对接壁构成,所述止挡部跨设于所述复数限位壁,所述对接端部的相对两侧抵接于所述复数限位壁,且所述对接端部的末端的一第二对接壁对应于所述第一对接壁。
其中所述金属壳件的所述止挡部抵接于所述对接凸部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一止挡面且抵接于所述对接端部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的一抵接面。
其中所述金属壳件更包括一对定位部及一结构强化部,所述结构强化部邻接于所述止挡部且跨设于所述复数限位壁,所述对定位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止挡部和所述结构强化部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三胶芯的所述止挡凸部位于所述对定位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胶芯更包括多个第一端子槽,所述复数第一端子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具有设于所述对接壁的一第一开口,所述复数第一端子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复数第一端子槽,每个第一端子包括一弹性接触部、一第一固持部以及一第一弹性变形部,所述第一固持部固持于所述第一胶芯,所述弹性接触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且从所述第一开口露出于所述对接壁。
其中所述第二胶芯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三胶芯包括一与所述对接端部相对设置的一结合端部,所述结合端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结合端部与所述容置空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上分别具有间距。
其中所述第二胶芯更包括多个第二端子槽,所述复数第二端子槽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三胶芯更具有多个第三端子槽,所述复数第二端子槽对应于所述复数第三端子槽,每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第二弹性变形部、一第二固持部以及一第三固持部,所述第二固持部固设于所述第二端子槽,所述第三固持部固设于所述第三端子槽,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连接所述第二固持部与所述第三固持部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
其中所述第二胶芯更包括一容置凹部,所述容置凹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顶壁,所述复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容置于所述容置凹部。
其中所述第三胶芯更包括于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于所述止挡凸起的相对两侧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导引斜面,所述第一胶芯包括设于所述对接凹部的底部边缘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导引斜面,所述金属外壳更包括设置于所述止挡部的底缘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第三导引斜面,当所述公端电连接器与所述母端电连接器对接时,两个所述第一导引斜面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引斜面与所述第三导引斜面。
其中所述第三胶芯更包括于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于所述止挡凸起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四导引斜面,所述第二胶芯更包括于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于对接凹部的底部边缘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五导引斜面,当所述公端电连接器与所述母端电连接器对接时,两个所述第四导引斜面对应于所述第五导引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通过在公端电连接器的第一胶芯设置对接凹部,在母端电连接器的第三胶芯设置对接端部及位于对接端部的止挡凸部,母端电连接器的对接端部与公端电连接器的对接凹部在与两个电路板垂直的第三方向上可移动地对接,而调整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相对位置,以配合其他部件的组装。同时母端电连接器的第三胶芯可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移动地设置第二胶芯内,使得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对接时,可以补偿两个电路板组装的公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公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的公端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母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的母端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组装前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组装后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又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又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电连接器组合
10:公端电连接器
11:第一胶芯
12:第一端子
13:金属壳件
20:母端电连接器
21:金属壳件
22:第二胶芯
22a:卡合凹部
22b:插槽
23:第三胶芯
24:第二端子
111:对接凹部
112:突缘
113:端子让槽
116:突起
117:插槽
121:弹性接触部
122:弹性变形部
123:第一固持部
124:第一焊接部
131:止挡部
132:结构强化部
133:定位部
211:结构强化部
212:安装部
221:容置空间
222:第二端子槽
223:容置凹部
231:对接端部
232:止挡凸部
233:结合端部
241:第二固持部
242:第三固持部
243:第二弹性变形部
244:第二焊接部
1111:限位壁
1112:第一对接壁
1113:第二导引斜面
1114:第五导引斜面
1141:第一开口
1311:第三导引斜面
1331:定位孔
1332:插片
1333:焊接片
2121:卡合片
2122:插片
2321:第一导引斜面
2322:第四导引斜面
P1:第一电路板
P2:第二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于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一」或「一个」来描述本文所述的单元、组件和组件。此举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且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提供一般性的意义。因此,除非很明显地另指他意,否则此种描述应理解为包括一个、至少一个,且单数也同时包括复数。
于本实用新型中,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他任何类似用语意欲涵盖非排他性的包括物。举例而言,含有复数要件的一组件、结构、制品或装置不仅限于本文所列出的此等要件而已,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但却是该组件、结构、制品或装置通常固有的其他要件。除此之外,除非有相反的明确说明,用语「或」是指涵括性的「或」,而不是指排他性的「或」。
请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1用于电性连接一第一电路板P1以及一第二电路板P2,第一电路板P1可以是例如设置光源的电路板,第二电路板P2可以是设置电源模块的电路板,通过电连接器组合1使第一电路板P1与第二电路板P2电性连接,使得电源模块经由电连接器组合1供电于光源。
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1包括一公端电连接器10以及一母端电连接器20。公端电连接器10设置于第一电路板P1,母端电连接器20设置于第二电路板P2,通过公端电连接器10与母端电连接器20对接,使第一电路板P1与第二电路板P2形成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4及图5,其中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公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的公端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公端电连接器10包括一第一胶芯11、多个第一端子12以及一金属壳件13。第一胶芯11设置于第一电路板P1。第一胶芯11呈长方体,其长边一侧的边缘形成一对接凹部111,与对接凹部111相对的另一侧具有一突缘112,在突缘112的边缘形成端子让槽113,第一胶芯11的侧面与突缘112的底面抵接承靠于第一电路板P1。
对接凹部111是由两个于一第一方向L1上相对设置的限位壁1111以及与两个限位壁1111相邻且与一第一方向L1平行的一第一对接壁1112构成。第一胶芯11包括多个第一端子槽114,多个第一端子槽114沿第一方向L1排成一列,每个第一端子槽114沿一第二方向L2延伸且开口于第一胶芯11的底部、设有突缘112侧面和突缘112的端子让槽113的槽壁,且每个第一端子槽114具有设置于第一对接壁1112的一第一开口1141。
每个第一端子12包括一弹性接触部121、一弹性变形部122、一第一固持部123及一第一焊接部124。每个第一端子12对应地设置于一个第一端子槽114中。第一固持部123插置于与每个第一端子槽114连通的固持定位槽115而固定于第一胶芯11,弹性接触部121位于第一端子12的一端而且从第一对接壁1112的第一开口1141突出,弹性变形部122连接于弹性接触部121供第一端子12于第二方向L2上产生弹性形变。第一焊接部124从端子让槽113的槽壁突出,而且以表面安装技术(SMT)焊接于第一电路板P1的焊垫。
金属壳件13包括一止挡部131、一结构强化部132以及两个定位部133。止挡部131与结构强化部132为相邻且彼此垂直设置的条状体,而且止挡部131与结构强化部132都沿第一方向L1延伸。其中止挡部131与一第二方向L2垂直,结构强化部132与第二方向L2平行,第二方向L2与第一方向L1垂直。两个定位部133分别设置在止挡部131与结构强化部132的相对两侧且包覆第一胶芯11的两个短侧边。金属壳件13可以强化第一胶芯11的结构而且对第一端子12产生电磁屏蔽的效果。
金属壳件13通过定位部133的定位孔1331与第一胶芯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突起116结合而在第一方向L1和第二方向L2产生限位,金属壳件13通过沿第一方向L1延伸的插片1332插置于第一胶芯11的插槽117而在一第三方向L3上产生限位,第三方向L3垂直于第一方向L1和第二方向L2。如此金属壳件13与第一胶芯11结合而且在第一方向L1、第二方向L2和第三方向L3都产生限位而定位于第一胶芯11,使得金属壳件13与第一胶芯11形成一体化的结构。金属壳件13通过定位部133的焊接片1333焊接于第一电路板P,同时由此使第一胶芯11定位在第一电路板P上。
请参阅图6和图7,其中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母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的母端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母端电连接器20包括一金属壳件21、一第二胶芯22、一第三胶芯23以及多个第二端子24。母端电连接器20设置于第二电路板P2。
金属壳件21设置于第二胶芯22。金属壳件21包括结构强化部211和连接于结构强化部211相对两侧的两个安装部212。结构强化部211覆盖于第二胶芯22的上表面,对第二胶芯22产生强化结构的效果,同时对设置于第二胶芯22的第二端子24产生电磁屏蔽的效果。
安装部212通过卡合片2121卡合于第二胶芯22的卡合凹部22a而在第一方向L1与第二方向L2产生限位,同时通过沿第一方向L1延伸的插片2122插置于第二胶芯22的插槽22b而在第三方向L3上产生限位,由此金属壳件21与第二胶芯22形成一体化的结构,而且金属壳件21通过安装部212的焊接片2123焊接于第二电路板P2。
第二胶芯22为长方体的结构,其在底部和一侧形成一凹陷的容置空间221,第二胶芯22还包括复数个第二端子槽222,其成列地设置于构成容置空间221的一后壁而且形成与容置空间221连通的状态。
第三胶芯23为中空的框架状,其包括一对接端部231、设置于对接端部231且沿第三方向L3突起的止挡凸部232以及与对接端部231相对设置的结合端部233。对接端部231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对接面231a,第三胶芯23在对接端部231的第二对接面231a设有第三端子槽234而且在对接端部231的底面设有定位槽235。止挡凸部232靠近第二胶芯22的一侧设有一止挡面2321。
每个第二端子24包括一第二固持部241、一第三固持部242、一第二弹性变形部243以及一第二焊接部244。第二固持部241固设于第二胶芯22的第二端子槽222,第三固持部242固设于第三胶芯23的第三端子槽234,由此第二端子24通过其刚性支持第三胶芯23。第三胶芯23的结合端部233设置于第二胶芯22的容置空间221而且与容置空间221的壁面在第一方向L1与第二方向L2上具有既定的间距,通过第二端子24的弹性变形使得第二端子24支持的第三胶芯23能够在第一方向L1与第二方向L2上产生浮动位移。第二弹性变形部243连接第二固持部241与第三固持部243,且第二弹性变形部243位于容置空间221内,第二胶芯22具有一容置凹部223,容置凹部223设置于容置空间221的顶壁,第二端子24的第二弹性变形部243的顶端容置于容置凹部223。第二焊接部244从第二胶芯22的后端突出,且以表面安装技术焊接于第二电路板P2上。
请参阅图8、图9、图10及图11,其中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组装前的侧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公端电连接器与母端电连接器组装后的侧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俯视图。图11为图10的沿A-A线的剖视图。当公端连接器10沿着第三方向L3与母端连接器20对接时,公端连接器10的第一胶芯11的对接凹部111沿第三方向L3与母端电连接器20的止挡凸部232可移动地对接,通过对接凹部111于第一方向L1上的的两个限位壁1111抵接于止挡凸部232两侧而于第一方向L1上形成限位。同时第三胶芯23的止挡凸部232位于对接凹部111与金属壳件13的止挡部131之间且止挡凸部232的止挡面2321抵接于止挡部而于第二方向L2形成限位。
对接凹部111的第一对接面1112与对接端部231的第二对接面231a相对,第一端子12的弹性接触部121对应地接触于第二端子24的第三固执部243的表面。由于第三固执部243是沿第三方向L3延伸,因此第一端子12的弹性接触部121与第二端子24的第三固执部243在第三方向L3上产生一接触范围,弹性接触部121与第三固执部243在接触范围内都保持接触,使得公端连接器10沿着第三方向L3与母端连接器20对接时,即使调整第一电路板P1与第二电路板P2的相对位置,公端连接器10与母端连接器20仍然可以在上述接触范围保持电性连接,而提供第一电路板P1与第二电路板P2位置上的调整弹性。
由于母端连接器20的第三胶芯23能够在第一方向L1与第二方向L2上产生浮动位移,因此公端连接器10与母端连接器20对接时,能够在第一方向L1和第二方向L2上补偿第一电路板P1与第二电路板P2组装的公差。
请参阅图12与图13,其中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又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又另一视角的立体图。第三胶芯23更包括于第二方向L2上设置于止挡凸起232的相对两侧且沿第一方向L1延伸的两个第一导引斜面2321,第一胶芯11包括设于对接凹部111的底部边缘于第二方向L2且沿第一方向L1的一第二导引斜面1113,金属外壳13更包括设置于止挡部131的底缘于第二方向L2且沿第一方向L1延伸的一第三导引斜面1311,当公端电连接器10与母端电连接器20对接时,两个第一导引斜面2321分别对应于第二导引斜面1113与第三导引斜面1311,用于辅助公端电连接器10与母端电连接器20对接。
第三胶芯23更包括于第一方向L1上设置于止挡凸部232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四导引斜面2322,第二胶芯22更包括于第一方向L1上设置于对接凹部111的底部边缘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五导引斜面1114,当公端电连接器10与母端电连接器20对接时,两个第四导引斜面2322对应于第五导引斜面1114,用于辅助公端电连接器10与母端电连接器20对接。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然熟习本项技术者应理解的是,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举凡与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用于电性连接一第一电路板及一第二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包括:
一公端电连接器,其包括:
一第一胶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胶芯具有一对接凹部;
复数个第一端子,成列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胶芯,每个所述第一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对接凹部内;及
一金属壳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胶芯,所述金属壳件包括一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跨设于所述对接凹部;及
一母端电连接器,其包括:
一第二胶芯,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
一第三胶芯,其由所述复数个第二端子支持而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胶芯内,而可于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平行的一第一方向上产生一第一浮动位移且于一第二方向上产生一第二浮动位移,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胶芯包括一对接端部及一止挡凸部,所述对接端部延伸突出于所述第二胶芯;及
复数个第二端子,所述复数个第二端子的一端从所述对接端部露出,所述止挡凸部设置于所述对接端部且沿一第三方向凸起,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
其中所述公端电连接器的所述对接凹部沿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母端电连接器的所述止挡凸部可移动地对接而于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限位,且所述第三胶芯的所述止挡凸部位于所述对接凹部与所述止挡部之间且抵接于所述止挡部,使得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限位,而且所述复数个第一端子对应地接触于所述复数个第二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对接凹部是由两个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限位壁以及与所述复数限位壁相邻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一第一对接壁构成,所述止挡部跨设于所述复数限位壁,所述对接端部的相对两侧抵接于所述复数限位壁,且所述对接端部的末端的一第二对接壁对应于所述第一对接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金属壳件的所述止挡部抵接于所述对接凹部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一止挡面且抵接于所述对接端部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的一抵接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金属壳件更包括一对定位部及一结构强化部,所述结构强化部邻接于所述止挡部且跨设于所述复数限位壁,所述对定位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止挡部和所述结构强化部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三胶芯的所述止挡凸部位于所述对定位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胶芯更包括复数个第一端子槽,所述复数个第一端子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具有设于所述对接壁的一第一开口,所述复数个第一端子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复数个第一端子槽,每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弹性接触部、一第一固持部以及一第一弹性变形部,所述第一固持部固持于所述第一胶芯,所述弹性接触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变形部且从所述第一开口露出于所述对接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胶芯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三胶芯包括一与所述对接端部相对设置的一结合端部,所述结合端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结合端部与所述容置空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上分别具有间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胶芯更包括复数个第二端子槽,所述复数个第二端子槽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三胶芯更具有多个第三端子槽,所述复数个第二端子槽对应于所述复数个第三端子槽,每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第二弹性变形部、一第二固持部以及一第三固持部,所述第二固持部固设于所述第二端子槽,所述第三固持部固设于所述第三端子槽,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连接所述第二固持部与所述第三固持部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胶芯更包括一容置凹部,所述容置凹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顶壁,所述复数个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弹性变形部容置于所述容置凹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三胶芯更包括于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于所述止挡凸部的相对两侧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导引斜面,所述第一胶芯包括设于所述对接凹部的底部边缘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导引斜面,所述金属壳件更包括设置于所述止挡部的底缘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第三导引斜面,当所述公端电连接器与所述母端电连接器对接时,两个所述第一导引斜面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引斜面与所述第三导引斜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三胶芯更包括于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于所述止挡凸部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四导引斜面,所述第二胶芯更包括于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于对接凹部的底部边缘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五导引斜面,当所述公端电连接器与所述母端电连接器对接时,两个所述第四导引斜面对应于所述第五导引斜面。
CN202320392729.2U 2022-12-05 2023-03-06 电连接器组合 Active CN22040093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3418 2022-12-05
TW111213418U TWM642792U (zh) 2022-12-05 2022-12-05 電連接器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00934U true CN220400934U (zh) 2024-01-26

Family

ID=87805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92729.2U Active CN220400934U (zh) 2022-12-05 2023-03-06 电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00934U (zh)
TW (1) TWM64279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2792U (zh) 2023-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60756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603790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KR101119265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7910676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8888505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JP2012053996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とキャップとを有する組立体、電気コネクタ用のキャップ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の実装方法
CN107526137B (zh) 光收发器
CN210015997U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10391523B (zh) 一种插座、浮动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JP201419188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93868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ligning means and assembly combination thereof
CN220400934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11525324B (zh) 电连接器
CN118156837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11490374B (zh) 连接器总成
KR20050027772A (ko) 컨넥터
TW202425431A (zh) 電連接器組合
JP3273975B2 (ja) コネクタ
CN212412241U (zh) 电连接器组合
JP4559296B2 (ja) 平形の接続部材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基板対基板の接続構造
CN219497255U (zh) 显示设备及电子设备
CN117134143A (zh) 插座连接器
CN215896897U (zh) 一种usb插座
CN211456068U (zh) 线缆连接器模块
TW201841442A (zh) 安裝金屬配件、連接器、插頭及連接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