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97451U - 灯具散热结构、灯具及照明系统 - Google Patents

灯具散热结构、灯具及照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97451U
CN220397451U CN202321835076.7U CN202321835076U CN220397451U CN 220397451 U CN220397451 U CN 220397451U CN 202321835076 U CN202321835076 U CN 202321835076U CN 220397451 U CN220397451 U CN 220397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middle frame
frame shell
heat sink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350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泽涛
郭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VC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VC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VC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NVC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18350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97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97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97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散热结构、灯具及照明系统,灯具散热结构包括灯体和热沉散热器,灯体包括中框外壳和顶盖,中框外壳具有空腔,空腔的内腔壁上具有多条沿空腔的周向分布的散热加强筋,散热加强筋沿高度方向延伸,顶盖盖合在中框外壳的第一端部上并分别与中框外壳、散热加强筋邻接;热沉散热器安装在空腔内,其设置有多个卡槽,多个卡槽沿热沉散热器的周向分布,多个卡槽与多条散热加强筋一一对应,卡槽自热沉散热器的外周壁向热沉散热器内延伸,卡槽在高度方向上贯穿热沉散热器,一个卡槽与相对应的一条散热加强筋卡合连接。灯具包括上述灯具散热结构,照明系统包括该灯具,灯具散热结构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灯具散热结构、灯具及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设计一种灯具散热结构,以及设置有该灯具散热结构的灯具、设置有上述灯具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照明灯具的散热方式多以自然对流被动散热为主,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一种LED照明灯具9其包括灯体91、光源92和热沉散热器93。其中,该LED照明灯具9的灯体91包括前座911、外壳912、后座913,外壳912呈筒状,前座911安装在外壳912的第一端上,光源92安装在前座911上且光源92位于外壳912内,热沉散热器93安装在光源92上并位于外壳912内,外壳912上优选设置有通风槽9121,通槽9121贯穿外壳912的壁部,使得外壳912的内部和外部连通,进而增加热沉散热器93的对光源92的散热效果,后座913安装在外壳912的第二端上。如图3所示,该LED照明灯具9的散热路径依次为:光源92的LED灯珠->光源92的封装基板->光源92的导热介质->热沉散热器93->内部空气对流、辐射->外壳912、后座913->外部空气对流、辐射;可见,该LED照明灯具9的散热路径较为单一,且总体热阻较大,无法尽快地将LED灯珠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导致LED灯珠结温升高,影响LED灯珠亮度、寿命及工作稳定性,甚至导致LED灯珠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灯具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灯具散热结构的灯具。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灯具的照明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散热结构,包括灯体和热沉散热器,其中,灯体包括中框外壳和顶盖,中框外壳具有空腔,空腔在中框外壳的高度方向上自中框外壳的第一端部向中框外壳的第二端凹陷,空腔的内腔壁上具有多条散热加强筋,多条散热加强筋沿空腔的周向分布,散热加强筋沿高度方向延伸,顶盖盖合在中框外壳的第一端部上,顶盖分别与中框外壳、散热加强筋邻接;热沉散热器上设置有多个卡槽,多个卡槽沿热沉散热器的周向分布,多个卡槽与多条散热加强筋一一对应,卡槽自热沉散热器的外周壁向热沉散热器内延伸,卡槽在高度方向上贯穿热沉散热器,热沉散热器安装在空腔内,一个卡槽与相对应的一条散热加强筋卡合连接。
由上可见,通过中框外壳内的散热加强筋与热沉散热器上卡槽的配合连接,增加了热沉散热器与中框外壳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系统的散热表面积,减小系统热阻,使得热沉散热器上传导的光源发出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中框外壳及顶盖上,且多条散热加强筋与多个卡槽的配合能够使中框外壳快速将热量进行均匀传导,以消除局部热点,从而迅速将热量传导至外部空气,并快速降低光源结温,延长光源使用寿命、保证光源亮度及工作稳定性。此外,散热加强筋的设置还能够提升中框外壳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热沉散热器远离中框外壳的第一端部的端部成型有安装板,安装板与热沉散热器的外周壁、卡槽的槽壁连接,安装板上具有安装位。
由上可见,安装板用于为光源提供安装空间,并增加光源与热沉散热器的接触面积,提高热沉散热器对光源发出的热量的传导效果,从而更好的降低光源结温;并且,安装板的设置还能够提升热沉散热器的结构强度,避免热沉散热器与中框外壳装配过程中发生扭曲变形。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散热加强筋具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侧面;卡槽具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侧壁,一个侧壁与相对应设置的一条散热加强筋的一个侧面邻接。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能够保证热沉散热器与中框外壳之间能够具有足够多的接触面积,以更好的减小系统热阻。
进一步的方案是,散热加强筋还具有立面,立面连接在两个侧面之间;卡槽还具有立壁,立壁连接在两个侧壁之间,立壁与相对应设置的一条散热加强筋的立面邻接。
由上可见,立面及立壁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热沉散热器与中框外壳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立壁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热沉散热器的结构强度。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散热加强筋与空腔的内腔壁之间形成有避让槽,避让槽位于散热加强筋靠近中框外壳的第一端部的一端处,避让槽的开口朝向中框外壳的第一端部设置,避让槽在散热加强筋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散热加强筋;顶盖具有内翻边,内翻边位于避让槽内,内翻边与空腔的内腔壁邻接。
由上可见,内翻边能够增加顶盖的结构强度,且内翻边的设置能够提升顶盖与中框外壳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并使得顶盖与中框外壳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而避让槽的设置则用于对顶盖的内翻边进行避让,使得顶盖能够更好的被收纳在中框外壳内,从而提升灯具散热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热沉散热器的外周壁与空腔的内周壁邻接。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加热沉散热器与中框外壳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系统散热表面积,提升对光源的散热效果。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热沉散热器与中框外壳过盈配合;顶盖上设置有线孔,线孔贯穿顶盖并与空腔连通。
由上可见,热沉散热器与中框外壳的过盈配合使两者装配时无需额外设置锁紧件,简化了灯具散热结构的装配步骤,并降低装配难度;顶盖上的线孔可供供电线缆穿入灯具散热结构内与光源进行电连接,从而使得设置有该灯具散热结构的灯具的走线更加的合理、美观。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包括光源,光源具有LED灯珠和封装基板,其中,灯具还包括上述的灯具散热结构,封装基板安装在安装位上,LED灯珠位于封装基板和中框外壳的第二端之间。
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灯具散热结构的灯具能够增加自身系统的散热表面积,减小系统热阻,从而快速降低光源结温,延长光源使用寿命并保证光源亮度及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灯具还包括透镜、反光杯和前环,透镜设置在LED灯珠和中框外壳的第二端之间,反光杯设置在中框外壳内并位于中框外壳的第二端处,反光杯与安装板连接,前环套设在透镜上,前环邻接在安装板和反光杯之间。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能够提升灯具的光照效果。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其中,还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灯具,控制终端与灯具电连接和/或控制终端与灯具进行信息交互。
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灯具的照明系统能够具有优良的光照亮度,且工作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现有的灯具的结构图。
图2现有的灯具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分解图。
图3现有的灯具的光源的散热路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灯具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灯具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灯具实施例的中框外壳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灯具实施例的热沉散热器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灯具实施例的光源的散热路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灯具实施例
参照图4和图5,灯具100包括灯具散热结构101、透镜102、反光杯103、前环104和光源105。其中,灯具散热结构101包括灯体1和热沉散热器2。
结合图6,灯体1包括中框外壳11和顶盖12,中框外壳11和顶盖12的外轮廓优选均呈圆柱形。中框外壳11具有空腔111,空腔111在中框外壳11的高度方向上自中框外壳11的第一端部向中框外壳11的第二端凹陷,且空腔111优选在高度方向上贯穿中框外壳11。空腔111的内腔壁上设置有多条散热加强筋112,多条散热加强筋112沿空腔111的周向均匀分布,且散热加强筋112沿高度方向延伸;其中,散热加强筋112的高度优选小于中框外壳11的高度,散热加强筋112的第一端与中框外壳11的第一端部之间具有第一高度差,使得散热加强筋112的第一端完全位于空腔111内,该第一高度差用于容纳顶盖12,使得顶盖12的顶部能够与中框外壳11的第一端部齐平。散热加强筋112的第二端与中框外壳11的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二高度差,第二高度差远大于第一高度差,使得散热加强筋112的第二端完全位于空腔111内,且散热加强筋112不会对透镜102、反光杯103及前环104的安装造成影响;此外,设置散热加强筋112的作用之一是能够增强中框外壳11的结构强度,防止中框外壳11发生变形。
顶盖12盖合在中框外壳11的第一端部上,顶盖12分别与中框外壳11、散热加强筋112邻接。顶盖12的设置能够防止外部粉尘进入空腔111内,进而避免光源105、透镜102、反光杯103等被粉尘污染,以保证灯具100的光照效果。
优选地,每条散热加强筋112与空腔111的内腔壁之间均形成有避让槽113,避让槽113位于散热加强筋112的第一端(即散热加强筋112靠近中框外壳11的第一端部的一端)处,避让槽113的开口朝向中框外壳11的第一端部设置,且避让槽113在散热加强筋112的厚度方向上。相应地,顶盖12具有内翻边121,当顶盖12安装至中框外壳11上时,顶盖12位于中框外壳11的空腔111内,使得内翻边121位于避让槽113内,且内翻边121与空腔111的内腔壁邻接。内翻边121能够增加顶盖12的结构强度,且内翻边121的设置能够提升顶盖12与中框外壳1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并使得顶盖12与中框外壳11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而避让槽113则用于对顶盖12的内翻边121进行避让,使得顶盖12能够更好的被收纳在中框外壳11内,从而提升灯具散热结构101的整体美观性。此外,顶盖12上设置有线孔122,线孔122贯穿顶盖12并与空腔111连通,线孔122可供供电线缆穿入灯具散热结构101内与光源105进行电连接,从而使得设置有该灯具散热结构101的灯具100的走线更加的合理、美观。
结合图7,热沉散热器2上设置有多个卡槽21,多个卡槽21沿热沉散热器2的周向分布,且多个卡槽21与多条散热加强筋112一一对应。其中,卡槽21的数量与散热加强筋112的数量相等,且卡槽21的数量优选介于2个至15个之间,相应地,散热加强筋112的数量优选介于2条至15条之间;当然,当中框外壳11的直径越大时,其内的散热加强筋112的数量则可越多,相应地,热沉散热器2上的卡槽21的数量也越多。
卡槽21自热沉散热器2的外周壁22向热沉散热器2内延伸,且卡槽21在高度方向上贯穿热沉散热器2。当热沉散热器2安装在空腔111内时,一个卡槽21与相对应的一条散热加强筋112卡合连接。通过中框外壳11内的散热加强筋112与热沉散热器2上卡槽21的配合连接,增加了热沉散热器2与中框外壳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系统的散热表面积,减小系统热阻,使得热沉散热器2上传导的光源105发出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中框外壳11及顶盖12上,且多条散热加强筋112与多个卡槽21的配合能够使中框外壳11快速将热量进行均匀传导,以消除局部热点,从而迅速将热量传导至外部空气,并快速降低光源105结温,延长光源105使用寿命、保证光源105亮度及工作稳定性。
优选地,热沉散热器2远离中框外壳11的第一端部的端部成型有安装板23,安装板23与热沉散热器2的外周壁22、卡槽21的槽壁连接,且安装板23上具有安装位,安装位用于与光源105配合连接。可见,安装板23的设置可为光源105提供安装空间,并增加光源105与热沉散热器2的接触面积,提高热沉散热器2对光源105发出的热量的传导效果,从而更好的降低光源105结温;并且安装板23的设置也能够提升热沉散热器2的结构强度,避免热沉散热器2与中框外壳11装配过程中发生扭曲变形。
进一步地,散热加强筋112具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侧面1121和立面1122,立面1122连接在两个侧面1121之间;卡槽21具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侧壁211和立壁212,一个侧壁211与相对应设置的一条散热加强筋112的一个侧面1121邻接,立壁212则与相对应设置的一条散热加强筋112的立面1122邻接。该设计能够保证热沉散热器2与中框外壳11之间能够具有足够多的接触面积,以更好的减小系统热阻,同时立壁212的设置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热沉散热器2的结构强度。此外,当热沉散热器2安装至中框外壳11的空腔111内时,热沉散热器2的外周壁22还与空腔111的内周壁邻接,以进一步增加热沉散热器2与中框外壳11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加系统散热表面积,提升对光源105的散热效果。再者,热沉散热器2优选与中框外壳11过盈配合,以使两者装配时无需额外设置锁紧件,简化了灯具散热结构101的装配步骤,并降低装配难度。
光源105具有LED灯珠和封装基板1051,且LED灯珠和封装基板1051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以增加对LED灯珠的散热效果。封装基板1051安装在热沉散热器2的安装板23的安装位上,且封装基板1051优选位于安装板23和中框外壳11的第二端之间,LED灯珠则位于封装基板1051和中框外壳11的第二端之间。透镜102设置在LED灯珠和中框外壳11的第二端之间;反光杯103设置在中框外壳11内并位于中框外壳11的第二端处,反光杯103具有连接柱1031,连接柱1031与安装板23上的安装位配合连接,以使反光杯103固定在安装板23上;前环104套设在透镜102上,使得透镜102邻接在封装基板1051和前环104之间,进而对透镜102起到限位、固定作用,前环104上设置有连接耳1041,连接耳1041与安装板23上的安装位配合连接,以使前环104能够固定在安装板23上,且优选地,前环104邻接在安装板23和反光杯103之间;透镜102、反光杯103和前环104的设置能够提升灯具100的光照效果。
通过对灯具散热结构101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优化光源105的散热路径,具体地,如图8所示,该灯具散热结构101使得光源105的散热路径如下:光源105的LED灯珠->光源105的封装基板1051->光源105的导热介质->热沉散热器2、中框外壳11、顶盖12、内部空气对流及辐射->外部空气对流及辐射。可见,灯具散热结构101能够使热沉散热器2的热量可以快速传导到中框外壳11以及顶盖12,且中框外壳11的散热加强筋112可以快速将热量传导并使其均匀分布散开,以消除局部热点,并起到迅速将热量导出到外部空气的作用;灯具散热结构101的设计能够增加自身系统的散热表面积,从而减小系统热阻,快速降低光源105结温,延长光源105使用寿命,并保证光源105亮度及工作稳定性。
照明系统实施例
照明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和上述灯具实施例中所述的灯具,灯具与控制终端电连接和/或灯具与控制终端进行信息交互。其中,灯具包括有控制单元;控制终端可以为常规控制面板(如机械开关面板)或智能控制面板,当控制终端为常规控制面板时,控制终端与灯具的控制单元电连接。当控制终端为智能控制面板时,控制单元上设置有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控制终端上设置有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控制终端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和/或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信息交互。此外,控制终端也可为智能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带设备等),还可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见,设置有上述灯具的照明系统能够具有优良的光照亮度,且工作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灯具散热结构,包括灯体和热沉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体包括中框外壳和顶盖,所述中框外壳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在所述中框外壳的高度方向上自所述中框外壳的第一端部向所述中框外壳的第二端凹陷,所述空腔的内腔壁上具有多条散热加强筋,多条所述散热加强筋沿所述空腔的周向分布,所述散热加强筋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所述顶盖盖合在所述中框外壳的第一端部上,所述顶盖分别与所述中框外壳、所述散热加强筋邻接;
所述热沉散热器上设置有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热沉散热器的周向分布,多个所述卡槽与多条所述散热加强筋一一对应,所述卡槽自所述热沉散热器的外周壁向所述热沉散热器内延伸,所述卡槽在所述高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热沉散热器,所述热沉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空腔内,一个所述卡槽与相对应的一条所述散热加强筋卡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沉散热器远离所述中框外壳的第一端部的端部成型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热沉散热器的外周壁、所述卡槽的槽壁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具有安装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加强筋具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侧面;
所述卡槽具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侧壁,一个所述侧壁与相对应设置的一条所述散热加强筋的一个侧面邻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加强筋还具有立面,所述立面连接在两个所述侧面之间;
所述卡槽还具有立壁,所述立壁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壁之间,所述立壁与相对应设置的一条所述散热加强筋的所述立面邻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加强筋与所述空腔的内腔壁之间形成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散热加强筋靠近所述中框外壳的第一端部的一端处,所述避让槽的开口朝向所述中框外壳的第一端部设置,所述避让槽在所述散热加强筋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散热加强筋;
所述顶盖具有内翻边,所述内翻边位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内翻边与所述空腔的内腔壁邻接。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灯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沉散热器的外周壁与所述空腔的内周壁邻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沉散热器与所述中框外壳过盈配合;
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线孔,所述线孔贯穿所述顶盖并与所述空腔连通。
8.灯具,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具有LED灯珠和封装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具还包括如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灯具散热结构,所述封装基板安装在所述安装位上,所述LED灯珠位于所述封装基板和所述中框外壳的第二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具还包括:
透镜,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LED灯珠和所述中框外壳的第二端之间;
反光杯,所述反光杯设置在所述中框外壳内并位于所述中框外壳的第二端处,所述反光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前环,所述前环套设在所述透镜上,所述前环邻接在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反光杯之间。
10.照明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灯具,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灯具电连接和/或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灯具进行信息交互。
CN202321835076.7U 2023-07-12 2023-07-12 灯具散热结构、灯具及照明系统 Active CN220397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5076.7U CN220397451U (zh) 2023-07-12 2023-07-12 灯具散热结构、灯具及照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5076.7U CN220397451U (zh) 2023-07-12 2023-07-12 灯具散热结构、灯具及照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97451U true CN220397451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601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35076.7U Active CN220397451U (zh) 2023-07-12 2023-07-12 灯具散热结构、灯具及照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97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03375B2 (ja) 室内照明灯
JP2015122291A (ja) 照明装置
JP5940372B2 (ja) 照明装置
CN101457914B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WO2014185234A1 (ja) 車両用灯具
CN102287727A (zh) Led筒灯及其灯体
KR20080006010U (ko) Led 조명 장치
JP3216862U (ja) 車両用ライトホルダーの放熱構造
CN220397451U (zh) 灯具散热结构、灯具及照明系统
KR102243102B1 (ko) 투광 조명기구
CN210319581U (zh) 一种电源内置的led工矿灯
CN208919837U (zh) 一种led站台顶灯
CN220417238U (zh) 一种ufo工矿灯
CN220582379U (zh) 灯盘、散热组件及照明设备
CN219550325U (zh) Led车灯及汽车
TWI384168B (zh) Screw-in LED patio lights
CN219318274U (zh) 摩托车前照灯
CN219140597U (zh) 一种用于车灯反光碗的散热结构
CN213453478U (zh) 一种车用led投光灯结构
CN212029272U (zh) 一种舞台灯
CN212456524U (zh) 一种吸顶灯
CN210241310U (zh) 照明灯
CN218268590U (zh) 一种led灯具
CN218763084U (zh) 一种照明灯具
CN215951265U (zh) 一种圆盘补光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