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95929U - 一种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95929U
CN220395929U CN202321464321.8U CN202321464321U CN220395929U CN 220395929 U CN220395929 U CN 220395929U CN 202321464321 U CN202321464321 U CN 202321464321U CN 220395929 U CN220395929 U CN 220395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up
wheel
tank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643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子锋
吴翠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4643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95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95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95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able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包括下水轮、上水轮、下水池及用于被水源补充水体的上水池,下水轮设于下水池,上水轮设于上水池,下水轮包括下轮体、下运水杯及下接水壳,下运水杯及下接水壳分别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在下轮体上,下运水杯相对下轮体的转动轴线具有上端位置及下端位置,在下端位置上,下运水杯呈水平状且下运水杯位于下水池内,上水轮包括上轮体、上运水杯及上接水壳,设置用于将上水池内的水体向下排出到下接水壳的落水管,设置用于将下运水杯倒出的水体输送到上接水壳的下流水槽,设置用于将上运水杯倒出的水体输送到上水池的上流水槽。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装置可以利用水流实现水循环,避免需要设置电源。

Description

一种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循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领域应用到水循环技术,例如是污水循环过滤或水源增氧等领域,现有技术的水循环装置多数需要配置水泵,但是一些应用场合没法配置电源,或者一些应用场合由于维护问题而不方便设置用电设备,所以现有技术的水循环装置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它可以利用水流实现水循环,避免需要设置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包括下水轮、上水轮、下水池及用于被水源补充水体的上水池,所述下水轮设于所述下水池,所述上水轮设于所述上水池,所述下水轮包括下轮体、下运水杯及下接水壳,所述下运水杯及所述下接水壳分别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下轮体上,所述下接水壳设于所述下运水杯的径向外侧,所述下运水杯与所述下轮体的转动轴线形成夹角,所述下运水杯的一端形成有杯口,所述杯口与所述下运水杯的运动方向同向设置,所述下运水杯相对所述下轮体的转动轴线具有上端位置及下端位置,在所述下端位置上,所述下运水杯呈水平状且所述下运水杯位于所述下水池内,在所述上端位置上,所述下运水杯位于所述下水池的上方,所述上水轮包括上轮体、上运水杯及上接水壳,所述上水轮与所述下水轮结构相同;还包括用于将上水池内的水体向下排出到所述下接水壳的落水管,所述落水管设置在所述上水池的一端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下运水杯倒出的水体输送到所述上接水壳的下流水槽;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上运水杯倒出的水体输送到所述上水池的相对应的另一端的上流水槽。
优选地,所述下运水杯相对应的另一端呈逐渐缩小状设置。
优选地,所述下运水杯包括圆筒体,所述杯口形成于所述圆筒体的一端,所述圆筒体相对应的另一端形成有圆锥底。
优选地,所述上水池上设有竖水管,所述竖水管的上端接通连接所述上流水槽的出水端。
优选地,所述下水轮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水池的底部,所述下轮体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的上端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下水轮、上水轮、下水池及用于被水源补充水体的上水池,下水轮设于下水池,上水轮设于上水池,下水轮包括下轮体、下运水杯及下接水壳,下运水杯及下接水壳分别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在下轮体上,下运水杯相对下轮体的转动轴线具有上端位置及下端位置,在下端位置上,下运水杯呈水平状且下运水杯位于下水池内,上水轮包括上轮体、上运水杯及上接水壳,设置用于将上水池内的水体向下排出到下接水壳的落水管,落水管设置在上水池的一端处,设置用于将下运水杯倒出的水体输送到上接水壳的下流水槽,设置用于将上运水杯倒出的水体输送到上水池的相对应的另一端的上流水槽,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可以利用水流实现水循环,避免需要设置电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装置的正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装置的右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去了支架的下水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对于下轮体的转动轴线处于下端位置的下运水杯与下轮体结合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运水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下水轮1;下轮体11;下运水杯12;圆筒体121;杯口1211;圆锥底122;下接水壳13;支架14;上水轮2;上轮体21;上运水杯22;上接水壳23;下水池3;上水池4;下流水槽5;落水管6;上流水槽7;竖水管8。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下水轮1、上水轮2、下水池3及用于被水源补充水体的上水池4,下水轮1设于下水池3,上水轮2设于上水池4,下水轮1包括下轮体11、下运水杯12及下接水壳13,下运水杯12及下接水壳13分别均匀周向分布设置在下轮体11上,具体地说,下运水杯12可以较为密集地周向排列,下接水壳13相对来说较为稀疏地排列,下接水壳13设于下运水杯12的径向外侧,也就是说下接水壳13至下轮体11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大于下运水杯12至下轮体11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于是有利于增大水体对下接水壳13的冲击力产生的绕下轮体11的转动轴线的力矩以及增大下接水壳13内的水体的重力绕下轮体11的转动轴线的力矩,有利于下水轮1易于提升下运水杯12内的水体,从而有利于使下水轮1灵活运转。如图1和图4所示,下运水杯12与下轮体11的转动轴线形成夹角(即是图4中的角度尺寸“X”),下运水杯12的一端形成有杯口1211,杯口1211与下运水杯12的运动方向同向设置,图4中的虚线箭头代表下运水杯12的运动方向(即是说下运水杯12绕下轮体11的转动轴线的旋转切线方向),也就是说,举例在图4中来说,下运水杯12位于靠下位置时,下运水杯12向左侧移动,杯口1211也为向左开设;如图1和图3所示,下运水杯12相对下轮体11的转动轴线具有上端位置及下端位置,在下端位置上,下运水杯12呈水平状且下运水杯12位于下水池3内,在上端位置上,下运水杯12位于下水池3的上方。如图1所示,上水轮2包括上轮体21、上运水杯22及上接水壳23,上水轮2与下水轮1结构相同,即是说上水轮2与下水轮1的结构原理是相同的,但是上水轮2与下水轮1的尺寸可以差异设置,于是上运水杯22及上接水壳23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在上轮体21上。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装置还包括用于将上水池4内的水体向下排出到下接水壳13的落水管6,落水管6设置在上水池4的一端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装置还包括用于将下运水杯12倒出的水体输送到上接水壳23的下流水槽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装置还包括用于将上运水杯22倒出的水体输送到上水池4的相对应的另一端的上流水槽7。
如图1和图2所示,落水管6的一端与上水池4接通连接,上水池4内的水体通过落水管6相对应的另一端向下排出,水体流下到下接水壳13内,水流对下接水壳13的冲击力结合下接水壳13内的水体的重力,使得下轮体11顺时针旋转,当下运水杯12运转至上述的下端位置时,由于此时下运水杯12位于下水池3内,于是下运水杯12浸入到下水池3中的水体内,而且由于杯口1211与下运水杯12的运动方向同向设置,于是杯口1211就会迎向下水池3中的水体,使得水体进入到下运水杯12内,随着下轮体11转动,杯口1211逐渐向上,水体就能够暂留在下运水杯12内,当下运水杯12运行至上述的上端位置时,下运水杯12内的水体就会因重力作用而从杯口1211流出,流出到下运水杯12外的水体由于惯性作用而包括沿平行于下轮体11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的运动,使得水体能够落入到下流水槽5的左端内,下流水槽5左高右低设置,水流通过重力作用向右流动至上接水壳23对应位置,水流就会从下流水槽5流落到上接水壳23内,于是上接水壳23内的水体的重力就会带动上轮体21顺时针转动,上运水杯22将上水池4内的水体运送至高位,上运水杯22内的水体就会排出到上流水槽7的左端,上流水槽7为左高右低设置,于是上流水槽7内的水流就会向右流动并向下流落到上水池4的右端内,举例地说,当设置落水管6接通连接上水池4的左端,从流水槽7排出的水体就会排落到上水池4的右端,于是在上水池4内,形成从右至左的水流,水流方向与上水轮2的运转方向为同向,从而有利于推动上水轮2运转,于是,输入到上水池4的水体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装置实现两级式水循环;在上述的循环过程中,水源的水体补充到上水池4内,使下轮体11得以通过水体落差运转。举例地说,水源可以是溪流,在闷热的天气时,鱼塘可能会出现缺氧情况,将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装置在溪流与鱼塘之间,可以利用溪流驱动上述的两级式水循环,使得水体在被提升后落下的过程中和空气中的氧气得到很好的混合效果,水体经过下水池3溢出至鱼塘内,就使得鱼塘注入高含氧量的水体,并且避免需要设置水泵,既节能,又避免漏电,而且维护简单,成本低。举例地说,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装置可以应用于污水循环处理,污水水流可以持续输入到上水池4内,举例可以在落水管6与上水池4之间和上流水槽7与上水池4之间分别设置过滤设施,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装置,对输入到上水池4的水体进行重复过滤,而且好处在于不需要设置水泵,避免需要设置电源,而且维护简单,成本低。
如图1和图3所示,由于角度尺寸“X”的存在,使得在下运水杯1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杯口1211从向水平逐渐转变为向上,而当下运水杯12运行至最高位时,杯口1211又转变回向水平状,之后杯口1211再逐渐转向下,并且下运水杯12运行至高位时开始倒水出来,是向侧方倒出水体,于是可以将下流水槽5布置在下轮体11的一侧,使得下流水槽5可以避开下轮体11,以方便下流水槽5布置。角度尺寸“X”可以设为40°至60°,当角度尺寸“X”过小设置时,杯口1211转向上的幅度太小而不利于运送水体,而当角度尺寸“X”过大设置时,下运水杯12侧向倒水的效果就不明显。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下运水杯12相对应的另一端呈逐渐缩小状设置,也就是说,下运水杯12的首端为杯口1211,下运水杯12的尾端为呈逐渐缩小状,当下运水杯12在液面下运行时,避免下运水杯12的尾端处形成较强的涡流,避免下运水杯12的尾端处形成较强的负压,即是说减小了下运水杯12首尾两端的压差,有利于减小水体对下运水杯12运行的阻力。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下运水杯12包括圆筒体121,杯口1211形成于圆筒体121的一端,圆筒体121相对应的另一端形成有圆锥底122,也就是说,圆锥底122相对圆筒体121的内腔为向外凸出,圆锥底122就为呈逐渐缩小状设置,上述结构设置简单,易于制作。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上水池4上设有竖水管8,竖水管8的上端接通连接上流水槽7的出水端,可以使从上流水槽7右端排出的水体有序流落回到上水池4内。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下水轮1设有支架14,支架14的下端固定连接下水池3的底部,具体可以是支架14的下端通过膨胀螺钉固定在下水池3的底部,下轮体11转动连接于支架14的上端部,举例地说,下轮体1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轴头,上述的轴头分别对应适配穿过支架14,上述的轴头与支架14之间可以设置防水的滚动轴承,例如是陶瓷滚动轴承。
为了减少运转阻力,下接水壳13的外底部可以设为呈弧形状。

Claims (5)

1.一种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水轮(1)、上水轮(2)、下水池(3)及用于被水源补充水体的上水池(4),所述下水轮(1)设于所述下水池(3),所述上水轮(2)设于所述上水池(4),所述下水轮(1)包括下轮体(11)、下运水杯(12)及下接水壳(13),所述下运水杯(12)及所述下接水壳(13)分别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下轮体(11)上,所述下接水壳(13)设于所述下运水杯(12)的径向外侧,所述下运水杯(12)与所述下轮体(11)的转动轴线形成夹角,所述下运水杯(12)的一端形成有杯口(1211),所述杯口(1211)与所述下运水杯(12)的运动方向同向设置,所述下运水杯(12)相对所述下轮体(11)的转动轴线具有上端位置及下端位置,在所述下端位置上,所述下运水杯(12)呈水平状且所述下运水杯(12)位于所述下水池(3)内,在所述上端位置上,所述下运水杯(12)位于所述下水池(3)的上方,所述上水轮(2)包括上轮体(21)、上运水杯(22)及上接水壳(23),所述上水轮(2)与所述下水轮(1)结构相同;
还包括用于将上水池(4)内的水体向下排出到所述下接水壳(13)的落水管(6),所述落水管(6)设置在所述上水池(4)的一端处;
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下运水杯(12)倒出的水体输送到所述上接水壳(23)的下流水槽(5);
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上运水杯(22)倒出的水体输送到所述上水池(4)的相对应的另一端的上流水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运水杯(12)相对应的另一端呈逐渐缩小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运水杯(12)包括圆筒体(121),所述杯口(1211)形成于所述圆筒体(121)的一端,所述圆筒体(121)相对应的另一端形成有圆锥底(1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池(4)上设有竖水管(8),所述竖水管(8)的上端接通连接所述上流水槽(7)的出水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轮(1)设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水池(3)的底部,所述下轮体(11)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14)的上端部。
CN202321464321.8U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 Active CN220395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64321.8U CN220395929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64321.8U CN220395929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95929U true CN220395929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603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64321.8U Active CN220395929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959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2538A (zh) 水力驱动生物转盘反应池及生物转盘处理系统
CN208414021U (zh) 大通量旋流式藻水分离装置
CN220395929U (zh) 一种轮式落差水循环装置
CN112028399A (zh) 一种节能污水处理装置
CN201275435Y (zh) 一种深锥浓缩机
CN114853189B (zh) 一种利用重力跌落充氧的水处理装置
CN215756978U (zh) 一种河道底泥处理装置
CN107344144B (zh) 一种自吸气浮选机的吸气装置
CN207203553U (zh) 一种竖置式沉淀池
CN208532377U (zh) 一种倒伞型表面曝气机
CN210698953U (zh) 一种气提式沉砂机
CN208716893U (zh) 一种气浮机设备
CN208678576U (zh) 玻璃清洗用废水回收利用机构
CN207143069U (zh) 一种淤泥处理泥水分离用的泵送一体化装置
CN206126983U (zh) 一种新型溶氧锥装置
CN208732699U (zh) 一种基于变范围对流原理的环保型污水处理用设备
CN106006813A (zh) 一种箱型转子碎气式气浮装置
CN202016891U (zh) 全自动螺旋输送式悬浮物撇除浓缩装置
CN205473166U (zh) 梳齿滚筒式磁分离水处理装置
CN216764589U (zh) 一种具有凸轮驱动机构的过滤装置
CN206284147U (zh) 一种方便排污的水产养殖池
CN111028972A (zh) 一种放射性泥浆固液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
CN211837808U (zh) 一种反应釜高位进料升降系统
CN208684438U (zh) 一种半潜式除渣装置
CN220334916U (zh) 一种自旋转的絮凝反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