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95460U - 一种铰链及窗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铰链及窗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95460U
CN220395460U CN202321020338.4U CN202321020338U CN220395460U CN 220395460 U CN220395460 U CN 220395460U CN 202321020338 U CN202321020338 U CN 202321020338U CN 220395460 U CN220395460 U CN 220395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connecting rod
piece
support arm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03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ge Shenzhen Intelligent 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ge Shenzhen Intelligent 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ge Shenzhen Intelligent 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ge Shenzhen Intelligent 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03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95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95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95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铰链及窗户,其包括安装座、支臂和连杆组件,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支臂与所述连杆组件相连接,所述支臂可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展开或折叠,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一角度,和/或,所述连杆组件上还可拆卸的安装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对所述连杆组件的运动进行限制,使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还包括窗框和扇,所述铰链的安装座与所述窗框相连接,所述铰链的支臂与所述窗扇相连接;该铰链及窗户具有结构合理,适用性高且使用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铰链及窗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铰链及窗户。
背景技术
窗户是现代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即,窗户解决了用户对于采光、通风换气以及装饰的需求。按照窗户的打开方式来进行区分,现有技术中的窗户主要可以分为平开式窗户、推拉式窗户以及悬开式窗户等几种类型。其中,平开窗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窗户类型,窗框与窗扇通过铰链进行连接,进而使得窗扇可以相对于窗框向外或是向内转动并实现窗扇的开启或关闭。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铰链存在着适用性差或者说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具体来说,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窗扇的最大开度主要有90度和180两种类型的,例如,当窗户靠近墙体的折角处时,此时一般使用最大为90度开度的铰链,这样避免窗扇在打开过程中与墙体发生磕碰;也就是说,针对不同开度的窗户,使用的是不同类型的铰链(90度开启铰链或180度开启铰链)。进一步的,窗户在安装之前是预先制作完成的,也就是说,铰链一旦安装后,其最大开启角度即已确定,而当用户需要改变窗户的开启角度时,此时则只能更换铰链,进而使得铰链产生了如上所述的适用性差或是使用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适用性高且使用方便的铰链及窗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铰链,其包括安装座、支臂和连杆组件,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支臂与所述连杆组件相连接,所述支臂可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展开或折叠,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一角度,和/或,所述连杆组件上还可拆卸的安装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对所述连杆组件的运动进行限制,使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角度为40-110度,所述第一角度为111-180度。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成剪叉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臂相铰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臂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处设置有滑孔,所述滑孔内设置有滑柱,所述滑柱与所述第二连杆滑动连接,且所述滑柱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限位件置于所述滑孔内,相对于所述滑孔的长度方向,所述限位件用于约束所述滑孔相对于所述滑柱的运动距离,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二角度时,所述滑柱与所述限位件的一端相抵接,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孔的端部相抵接。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上皆设置有避空角,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避空角彼此相重合。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连杆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支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块,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块卡持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包括本体和适配件,所述本体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凸条,所述适配件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配合并形成连接,且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座的轴线的两侧。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线与所述本体的轴线形成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线与所述适配件的轴线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线互补。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时,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彼此平行。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咬合。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凹槽中,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凹槽中。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适配件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处还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适配件相连接,所述锁紧件用于将所述适配件和/或所述本体固定在安装位中。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件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座的横向轴线形成夹角,和/或所述锁紧件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座的纵向轴线形成夹角,且所述锁紧件的头部朝向所述适配件上与所述第二凸条相对的一侧。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本体与适配件相连接后,所述适配件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处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块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上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还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使所述第一折弯部与窗框的C形槽形成卡持。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臂上的一端处还设置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用于连接窗扇,所述第二折弯部上还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对窗扇相对于窗框的位置进行微调。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活动块、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和第三调节件,所述活动块与所述第二折弯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和所述第三调节件皆与所述活动块和/或所述第二折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和所述第三调节件相对于所述活动块分别呈Y轴向、Z轴向和X轴向排列,且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和所述第三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活动块相对于所述第二折弯部分别沿呈Z轴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
作为对所述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节件为螺栓或顶丝,所述第二折弯部上开设有导孔,所述活动块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置于所述导孔内,且所述凸起部可相对于所述导孔移动,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凸起部相螺合,且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抵接;
所述第二调节件为螺栓,所述第二折弯部上还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容置槽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活动件相螺合;
所述第三调节件为螺栓或顶丝,所述第三调节件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螺合,且所述第三调节件与所述连杆组件相抵接。
一种窗户,其包括窗框、窗扇以及如上所述的铰链,所述铰链的安装座与所述窗框相连接,所述铰链的支臂与所述窗扇相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在连杆组件上设置可拆卸的限位件进而来实现支臂相对于安装座展开的最大角度的改变;进一步来说,例如需要窗扇相对于窗框的开启角度为90度时,此时,则在连杆组件上(滑孔)装入限位件(限制滑孔相对于滑柱的运动行程);又如当需要窗扇相对于窗框的开启角度为180度时,此时,则拆除限位件即可;进而实现铰链的最大开度角在第一角度或第二角度(90度/180度)的灵活切换,从而使得一套铰链可以灵活应用不同的使用场景,即,提高了铰链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铰链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铰链中装入限位件后并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铰链未装入限位件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铰链的后视方向的不完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铰链的前视方向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其包括安装座1、支臂2和连杆组件3,安装座1和支臂2皆与连杆组件3相铰接;进一步的,支臂2可相对于安装座1展开或折叠,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一角度,(如180度),和/或,连杆组件3上还可拆卸的安装有限位件4,限位件4对连杆组件3的运动进行限制,使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二角度(如90度),第一角度大于第二角度。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指的是支臂2的轴线与安装座1的轴线所形所成的夹角。
如图3、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连杆组件3包括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和第三连杆7,第一连杆5与第二连杆6通过销轴形成铰接,且第一连杆5与第二连杆6大致上形成一个X形的剪叉状(展形状态下),第一连杆5的第一端与安装座1通过销轴形成铰接,第一连杆5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杆7的一端通过销轴形成铰接,第三连杆7的另一端与支臂2通过销轴形成铰接。进一步的,第二连杆6的第一端与支臂2通过销轴形成铰接,第二连杆6的第二端处设置有滑孔8,滑孔8内设置有滑柱9,滑柱9与第二连杆6滑动连接,即,滑孔8可相对于滑柱9移动,反之也可以说是滑柱9沿着滑孔8的长度方向移动,滑柱9与安装座1通过铆接、焊接或是螺纹固定;和/或,当需要限制铰链的最大开角度时(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的最大展开角度),此时,将限位件4装入到滑孔8内,相对于滑孔8的长度方向,限位件4用于约束滑柱9相对于滑孔8的运动距离,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二角度时,滑柱9与限位件4的一端,限位件4的另一端与的滑孔8的端部相抵接。进一步来说,连杆组件3对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的运动轨迹进行了约束,而滑孔8的长度方则约束了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的展开的角度;也就是说,当将限位件4装入到滑孔8内之后,相当于缩小了滑孔8的长度,进而缩小了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的最大展开角度了。进一步来说,当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从折叠状态(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处于0度状态)展开并到达最大展开角度时(如180度),滑孔8的第一端(远离第二连杆6端部的一端)相对于滑柱9运动至滑孔8的第二端处(靠近第二连杆6端部的一端),因此,限位件4限制并使得滑柱9不能到达滑孔8的第二端处,自然也就实现了对铰链的打开角度的限制。进一步来说,例如需要窗扇相对于窗框的开启角度为90度时,此时,则在连杆组件3上(滑孔8)装入限位件4(限制滑柱9相对于滑孔8的运动行程);又如当需要窗扇相对于窗框的开启角度为180度时,此时,则拆除限位件4即可;进而实现铰链的最大开度角在第一角度或第二角度(90度/180度)的灵活切换,从而使得一套铰链可以灵活应用不同的使用场景,即,提高了铰链使用的便捷性或者说提高了铰链的适用性。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角度为40-110度,第一角度为111-180度。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角度优选为180度,第二角度优选为90度。通过对限位件4的长度进行设置可以实现不同大小的第二角度,如50、60、70、80、90、100度;而通过对滑孔8总长度进行不同的设置,则可以形成不同的第一角度,如120、130、140、150、160、170度。
如图4、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6上皆设置有避空角10,或者说叫折角,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一角度(如180度)时,避空角10彼此相重合。进一步来说,当铰链安装在窗户上之后,避空角10可以对窗框的侧角形成避让,即,避免了窗扇在打开后铰链对窗框的侧边形成挤压或是碰撞,进而造成窗框的损伤或是损坏。
如图1、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三连杆7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1,支臂2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槽11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块12,第一定位块12与支臂一体成型,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处于折叠状态时,或者说,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的展开角度为0度时,第一定位块12卡持在第一定位槽11内。也就是说,设置了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槽11以及第一定位块12可以实现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折叠后的准确定位,即,当铰链处于折叠状态时,使得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的角度为0度状态,避免支臂2相对于安装座1出现负角度的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安装座1包括本体13和适配件14,本体13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5,本体13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则设置有第一凸条16,第一凸条16与本体13一体成型,第一凸条16沿本体13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第一凸条16用于使本体13或者说安装座1可以与窗框型材的C型槽的一侧形成卡持,即,设置的第一凸条16有助于本体13或者说安装座1与窗框型材的连接及受力。进一步的,适配件14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7,适配件14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条18,第二凸条18与适配件14一体成型,且第二凸条18沿适配件14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进一步的,第二连接部17用于与第一连接部15相互配合并形成连接,且第一凸条16与第二凸条18分别位于安装座1的轴线的两侧,或者说从,从投影方向上来看,第一凸条16与第二凸条18位于本体13的两侧。进一步来说,当将铰链安装到型材上时,相对于本体13宽度方向来说,先将本体13一侧的第一凸条16从窗框型材的C形槽的开口中伸入,最终第一凸条16与C形槽形成卡持,而本体13的另一侧,由于没有第一凸条16则可以直接置入于C形槽中(如果本体的两侧都设置了第一凸条16则会使得本体13的宽度大于C形槽的开口宽度,即,本体13会无法顺利的与型材的C形槽形成卡持,也就是说铰链的安装座1必须以斜插的方式卡入到窗框的C型槽中);此时,本体13上没有设置第一凸条16的一侧则无法与型材形成有效的受力,而设置的与本体13相互配合的适配件14,相当于使得本体13的两侧同时具备了第一凸条16和第二凸条18,进而增加了安装座1与型材连接后的可靠受力,即,增加了安装座与型材连接后的稳固性。
如图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5的轴线与本体13的轴线形成夹角,第二连接部17的轴线与适配件14的轴线形成夹角,且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17的轴线互补;且相对于本体13的宽度方向,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17相互咬合;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5为凹槽,第二连接部17连接在凹槽中,或者,第二连接部17为凹槽,第一连接部15连接在凹槽中;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17咬合后,可以使得本体13与适配件14更好的抵抗作用在安装座1上的偏置力的影响,即,使得第二连接部17不会因为受到偏置力的影响而轻易的从第一连接部15中脱离。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17相连接时,第一凸条16与第二凸条18彼此平行,且相对于本体13宽度方向来说,第一凸条16和第二凸条18分别位于本体13的两侧处。进一步来说,由于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17的轴线互补后,从而使得适配件14可以充当一个楔子或者说填充件的角色,进而使得本体13的两侧都能与型材的C形槽形成卡持,即,本体13上一侧的第一凸条16与C形槽的一侧形成卡持,另一侧则通过第二凸条18卡持在C形槽的另一侧,或者说,在便于铰链与型材安装的同时,也相当于使得本体13的两侧都具备了第一凸条16和第二凸条18,从而有效提高了本体13与型材连接后的稳固性,即,避免或减少了安装座1容易受到偏置力的影响。
具体来说,当将铰链安装到型材上时,相对于本体13宽度方向来说,先将本体13一侧的第一凸条16从窗框型材的C形槽的开口中伸入,最终第一凸条16与C形槽形成卡持,而本体13的另一侧,由于没有第一凸条16则可以直接置入于C形槽中(如果本体13的两侧都设置了第一凸条16则会使得本体13的宽度大于C形槽的开口宽度,即,本体13会无法顺利的与型材的C形槽形成卡持);此时,本体13上没有设置第一凸条16的一侧则与型材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受力或承力,也就是说,当本体13上或者说安装座1上没有设置第一凸条16的一侧受到一个向上的偏置力时,维持本体13与窗框型材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将主要由固定螺钉(固定在本体13和型材的螺钉)来承担,否则本体13上没有设置第一凸条16的一侧将会很容易的从型材的C形槽内脱离。进一步的,将适配件14同样的置入于窗框型材的C型槽中,同时,将适配件14沿着C型槽的长度方向移动,直至本体13上第一连接部15与适配件14上的第二连接部17相互咬合,至此,相当于在本体13的两侧分别设置了第一凸条16和第二凸条18,从而使得本体13可以与型材的C形槽形成稳固定的连接,即,避免或减少了安装座1受到偏置力的影响。
如图2、图5、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适配件14上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7的一端处还设置有锁紧件19,锁紧件19与适配件14相连接,锁紧件19用于将适配件14和/或本体13固定在安装位中。本实施例中的锁紧件19为顶丝,即,顶丝与适配件14通过螺纹形成连接;通过转动顶丝可以使得顶丝的端部与型材相抵并向型材施加一个推力,进而使得适配件14固定在型材的C型槽上。
如图5、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锁紧件19的轴线与安装座1的横向轴线形成夹角,和/或锁紧件19的轴线与安装座1的纵向轴线形成夹角,且锁紧件19的头部朝向适配件14上与第二凸条18相对的一侧。具体来说,当锁紧件19的轴线与安装座1的横向轴线形成夹角时,当锁紧件19(顶丝)锁紧时,即,随着顶丝的顶推端伸出后,会对适配件14产生一个推力,该推力会迫使适配件14沿着C型槽的轴向方向运动,也就是说,使得第二连接部17向第一连接部15处运动并形成紧密的咬合或者说抵接(当然本体13的一端会抵接在窗框的侧壁上)。进一步的,当锁紧件19的轴线与安装座1的纵向轴线形成夹角时,且锁紧件19的头部朝向适配件14上与第二凸条18相对的一侧;此时,随着顶丝的顶推端伸出后,会使得适配件14相对于C型槽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进而使得适配件14上的第二凸条18与C型槽形成抵接。也就是说,当锁紧件19锁紧后,适配件14会受到一个相对于C型槽的轴向推力以及径向推力,进而使得适配件14可以与本体13形成一个更加可靠的连接。
如图5、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本体12与适配件13相连接后,适配件13上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6的一端处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块20,本体12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块20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槽21。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适配件13的厚度方向,第二定位块20与适配件13间隔预设距离,即,形成空位,进一步的,当本体12与适配件13上的第一连接部14与第二连接部16相互咬合后,第二定位槽21的底壁则嵌入于该空位中,也就是说,避免了本体12的端部因为受力后而出现上翘的现象,同时,也可以避免本体1受到偏置力矩而使得本体133相对于适配件14发生偏转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安装座与型材C型槽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5、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本体13上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5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折弯部22,第一折弯部22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还设置有卡扣23,卡扣23用于使本体1与窗框形成固定,即,使得本体1或者说铰链无法沿着C型槽的轴线进行移动。进一步的,第一折弯部22上开设有滑动槽(未图示),卡扣23置于滑动槽内,且卡扣23可相对于滑动槽或者说第一折弯部22滑动;具体来说,当卡扣23与第一折弯部22滑动连接时还包括复位簧24,复位簧24置于滑动槽内,复位簧24的一端与卡扣23相抵接,另一端则与第一折弯部22相抵接,复位簧24用于推动使卡扣23的端部从第一折弯部22的一侧突出,即,当卡扣23与窗框上纵向一侧的C型槽形成卡持后,铰链则无法再沿着横向方向的C型槽进行移动,或者说,使得窗扇无法相对于窗框在横向方向上进行移动。当铰链的安装座1与横向方向的C型槽形成卡持后,然后再沿着C型槽移动,直至卡扣23接近窗框的侧向C型槽的开口处时,C型槽的开口边缘会向卡扣23施压一个挤压力,使得卡扣23缩至第一折弯部22的滑动槽中,最后随着安装座1的进一步移动并与窗框的侧边相抵时,此时卡扣23的端部已掠过C型槽的开口,此时,在复位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卡扣23的端部伸出进而与C型槽形成卡持,进而使得安装座1与窗框形成固定。进一步来说,在本体1上设置第一折弯部22以及与第一折弯部22相互配合的卡扣,从而便于窗户的安装,也就是说,当第一折弯部22上的卡扣23与窗框形成卡持后,即可使得铰链与窗框形成预固定,从而可以解放工作人员的另一手(在没有第一折弯11及卡扣23的情况下,当需要将铰链(本体1)与窗框进行固定时,需要工作人员以手持的方式对铰链进行固定,避免其相对于型材的C型槽出现位移),进而便于窗户的安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窗户的安装效率。
如图5、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支臂22上的一端处还设置有第二折弯部34,第二折弯部34用于与窗扇的侧边C形槽形卡持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折弯部34上设置有转动式卡扣25,转动式卡扣25同样是使得支臂22与窗扇型材的C型槽形成卡持,当然,本实施例中的转动式卡扣25也可以使用如上的滑动式卡扣23。
如图5、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折弯部34上还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对窗扇相对于窗框的位置进行微调。进一步的,调节机构包括活动块26、第一调节件27、第二调节件28和第三调节件29,活动块26与第二折弯部34活动连接,第一调节件27、第二调节和第三调节件29皆与活动块26和/或第二折弯部34相连接,第一调节件27、第二调节件28和第三调节件29相对于活动块26分别呈Z轴向、X轴向和Y轴向排列,且第一调节件27、第二调节件28和第三调节件29用于调节活动块26相对于第二折弯部34分别沿呈Z轴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
如图5、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27为螺栓或顶丝,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调节件27为顶丝。第二折弯部34上还开设有导孔30,活动块26上设置有凸起部31,凸起部31置于导孔30内,且凸起部31可相对于导孔30移动(Z轴向),第一调节件27与凸起部31相螺合,且第一调节件27与第二折弯部34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顶丝(第一调节件27)的端部与导孔30(第二折弯部34)相抵接。进一步的,第二调节件28为螺栓,第二折弯部34上还开设有容置槽32,第二调节件28与容置槽32转动连接,即,螺栓(第二调节件28)的栓头卡持于容置槽32内,且第二调节件28与活动件通过螺纹形成螺合。第三调节件29为螺栓或顶丝,本实施例中的第三调节件29为顶丝,第三调节件29与第二折弯部34相螺合,且第三调节件29与连杆组件33相抵接。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折弯部34与连杆组件33(第二连杆67的第一端)通过销轴形成连接,且第二折弯部34或者说支臂22可以沿着该销轴的轴向进行短距离的滑动,也就是说,通过对第三调节件29进行调节后可实现支臂22相对于安装座1在Z轴上的微调;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三调节件29与用于连接第二折弯部和第二连杆67的销轴之间还设置有弹珠33,弹珠33用于减少第三调节件29与销轴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少转动磨损。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窗户,其包括窗框、窗扇以及如上所述的铰链,铰链的安装座1与窗框相连接,铰链的支臂2与窗扇相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在连杆组件上设置可拆卸的限位件进而来实现支臂相对于安装座展开的最大角度的改变;进一步来说,例如需要窗扇相对于窗框的开启角度为90度时,此时,则在连杆组件上(滑孔)装入限位件(限制滑柱相对于滑孔的运动行程);又如当需要窗扇相对于窗框的开启角度为180度时,此时,则拆除限位件即可;进而实现铰链的最大开度角在第一角度或第二角度(90度/180度)的灵活切换,从而使得一套铰链可以灵活应用不同的使用场景,即,提高了铰链使用的便捷性。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支臂和连杆组件,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支臂与所述连杆组件相连接,所述支臂可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展开或折叠,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一角度,和/或,所述连杆组件上还可拆卸的安装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对所述连杆组件的运动进行限制,使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为40-110度,所述第一角度为111-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成剪叉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臂相铰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臂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处设置有滑孔,所述滑孔内设置有滑柱,所述滑柱与所述第二连杆滑动连接,且所述滑柱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限位件置于所述滑孔内,相对于所述滑孔的长度方向,所述限位件用于约束所述滑孔相对于所述滑柱的运动距离,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第二角度时,所述滑柱与所述限位件的一端相抵接,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孔的端部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上皆设置有避空角,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最大展开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避空角彼此相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支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块,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块卡持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本体和适配件,所述本体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凸条,所述适配件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配合并形成连接,且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座的轴线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线与所述本体的轴线形成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线与所述适配件的轴线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线互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时,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彼此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咬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凹槽中,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凹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件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处还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适配件相连接,所述锁紧件用于将所述适配件和/或所述本体固定在安装位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座的横向轴线形成夹角,和/或所述锁紧件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座的纵向轴线形成夹角,且所述锁紧件的头部朝向所述适配件上与所述第二凸条相对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本体与适配件相连接后,所述适配件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处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块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14.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还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使所述第一折弯部与窗框的C形槽形成卡持。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上的一端处还设置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用于连接窗扇,所述第二折弯部上还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对窗扇相对于窗框的位置进行微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活动块、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和第三调节件,所述活动块与所述第二折弯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和所述第三调节件皆与所述活动块和/或所述第二折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和所述第三调节件相对于所述活动块分别呈Y轴向、Z轴向和X轴向排列,且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和所述第三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活动块相对于所述第二折弯部分别沿呈Z轴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为螺栓或顶丝,所述第二折弯部上开设有导孔,所述活动块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置于所述导孔内,且所述凸起部可相对于所述导孔移动,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凸起部相螺合,且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抵接;
所述第二调节件为螺栓,所述第二折弯部上还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容置槽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活动块相螺合;
所述第三调节件为螺栓或顶丝,所述第三调节件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螺合,且所述第三调节件与所述连杆组件相抵接。
18.一种窗户,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窗扇以及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所述铰链的安装座与所述窗框相连接,所述铰链的支臂与所述窗扇相连接。
CN202321020338.4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铰链及窗户 Active CN220395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0338.4U CN220395460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铰链及窗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0338.4U CN220395460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铰链及窗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95460U true CN220395460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604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0338.4U Active CN220395460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铰链及窗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954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98977A (en) Non-handed in-line window supporting bracket
AU738182B2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hinges
CN220395460U (zh) 一种铰链及窗户
CN220395459U (zh) 一种铰链及窗户
CN220285550U (zh) 一种铰链及窗户
CN209761120U (zh) 一种窗用隐形90°三连杆铰链
CN217761698U (zh) 转轴支撑结构
CN220285543U (zh) 一种铰链及窗户
US20030150084A1 (en) End cap for multi bar linkage hinge assembly
CN114607220A (zh) 一种用于隐藏式内平开下悬窗五金系统的斜拉杆铰链
CN220395451U (zh) 一种安装座、铰链及窗户
CN211647726U (zh) 一种开合松紧度可调的门窗铰链
CN220081131U (zh) 一种铰链的连杆组件、铰链及窗户
CN219509453U (zh) 一种高承重窗用多连杆铰链及窗户
CN116575817A (zh) 一种安装座、铰链及窗户
CN116575818A (zh) 一种铰链的连杆组件、铰链及窗户
JPH02153183A (ja) 窓框の関節取付具
CN219509456U (zh) 一种平推窗联动铰链结构及门窗
CN111877900A (zh) 可调整定位的合页
CN220301972U (zh) 一种高承重窗用多连杆铰链及窗户
CN112681918A (zh) 一种调节机构、铰链、窗
CN218234765U (zh) 一种平开铰链及窗户
CN221053456U (zh) 滑撑
RU2752873C2 (ru) Система фурнитуры для поворотно-откидных створок окон или дверей
CN216788108U (zh) 一种门窗用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