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93362U - 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以及应用其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以及应用其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93362U
CN220393362U CN202322111085.8U CN202322111085U CN220393362U CN 220393362 U CN220393362 U CN 220393362U CN 202322111085 U CN202322111085 U CN 202322111085U CN 220393362 U CN220393362 U CN 220393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ste
tank
pipeline
di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110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义龙
程学营
李楠楠
翟计红
乔晓东
王永强
席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nchuang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nchuang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nchuang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nchuang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110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93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93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93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清废分流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以及应用其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包括并联的清水处理箱和废水处理箱,清水处理箱包括清水箱和回收水箱。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包括车载基板,还包括直排结构,其包括抽水端、排水端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泵组结构;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其以并联方式连接在泵组结构的两端;进出水转换结构,其包括用于转换清废分流处理结构的进出水模式或直排结构的直排出水模式的转换阀组。本实用新型能随隧道施工进展随时跟进,随时随地的处理地面上的废水并且能够实现清废分流的清废水分流处理结构以及应用其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以及应用其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 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清废分流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以及应用其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应用场景隧道施工,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撑子面渗水、地底涌水以及地面积水,水量大,水中含有大量泥沙,并且废水随时随地都会产生。需要及时将废水排出隧道,以免对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造成影响。但是目前工程中的隧道施工地面废水处理装置就是几个简单的中央排水管道,由人工控制水泵进行抽排水,存在以下缺点:
1.隧道撑子面渗水一般多为带有砂石的清水,若放任清水落地则不可避免发生二次污染变成泥水,提高废水处理成本,浪费清水资源;
2.积水位置与排水沟距离有远有近,单纯管道模式的排水方式很难兼顾不同位置的排水需求;
3.地面废水若处理不及时,隧道内地面积水会给施工过程以及过往车辆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还可能会对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造成影响。
目前市面上还未出现过可随时随地的处理地面上的废水并且能够实现清废分流的废水处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在于:设计一种能随隧道施工进展随时跟进,随时随地的处理地面上的废水并且能够实现清废分流的清废水分流处理结构以及应用其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随隧道施工进展随时跟进,随时随地的处理地面上的废水并且能够实现清废分流的清废水分流处理结构以及应用其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包括并联的清水处理箱和废水处理箱,所述清水处理箱包括上下设置并连通的清水箱和回收水箱,所述清水箱和回收水箱之间通过倾斜设置的筛网分隔开,所述清水箱的上端设有接水口作为清水处理箱的顶部接水端,所述接水口位于筛网高端的上方,所述清水箱对应筛网低端的一侧成型有倾斜导流结构,所述倾斜导流结构的下端设有固体排放管,所述回收水箱、废水处理箱内均设有防浪涌结构。
优选的,所述倾斜导流结构为倒置的梯形台或圆台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浪涌结构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回收水箱或废水处理箱内的防浪涌隔板,所述防浪涌隔板的中部、底部开设有通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发明目的在于:还提供了一种搭载有上述所述的清废分流处理结构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包括车载基板,还包括:
直排结构,其包括抽水端、排水端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泵组结构;
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其包括安装在车载基板上的清水处理箱和废水处理箱,所述清废分流处理结构以并联方式连接在泵组结构的两端;
进出水转换结构,其包括用于转换清废分流处理结构的进出水模式或直排结构的直排出水模式的转换阀组。
优选的,所述泵组结构包括进水节点、出水节点以及至少两路以并联方式连接进水节点和出水节点之间的泵组管路,所述泵组管路上安装有自吸泵。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水节点为多通管件,所述出水节点为多通管件。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水节点具有两个进水端和至少两个出水端,所述进水节点的一个进水端与作为抽水端的第一快装接头相连,所述进水节点的另一个进水端连接水箱管路,所述进水节点的出水端数量与泵组管路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箱管路远离进水节点的一端通过三通管件分别与清水管路、废水管路相连,所述清水管路与清水处理箱的清水出水口相连,所述废水管路与废水处理箱的废水出水口相连。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水节点具有至少两个进水端和一个排水端,所述出水节点的进水端数量与泵组管路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出水节点的排水端连接排水管路。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排水管路远离出水节点的一端通过三通管件分别与废水处理箱的进水管路、作为排水端的第二快装接头相连。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转换阀组包括:
抽水启闭阀,其安装在第一快装接头所在管路上;
泵组启闭阀,其安装在泵组管路上;
清水处理箱排水启闭阀,其安装在清水管路上;
废水处理箱排水启闭阀,其安装在废水管路上;
水箱启闭阀,其安装在水箱管路上;
废水处理箱进水启闭阀,其安装在废水处理箱的进水管路上;
直排水启闭阀,其安装在第二快装接头所在管路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车载基板上还布设有用于装配固体垃圾箱的装配位,所述装配位位于固体排放管的正下方。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收水箱、废水处理箱的顶部均设有兼具检修和进水功能的检修口及进水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收水箱的侧壁下部设有清水出水口,所述废水处理箱的侧部下部设有废水出水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清水箱的接水口上安装有弯管接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车载基板上还配备有发电机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本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可实现清废分流功能,清水通过清水处理箱暂存可再回收利用或通过排水槽或排水沟排走,避免清水落地后二次污染变成泥水,减少废水处理成本,保护水环境,废水通过废水处理箱暂存,此清废分流处理结构能同时处理隧道顶部撑子面产生的渗水及隧道地面废水,实用性强,工作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中,回收水箱、废水处理箱内均设有防浪涌结构,用于降低水流流入回收水箱、废水处理箱内的冲击力以避免出回收水箱、废水处理箱内出现旋涡现象。
3.本实用新型通过进出水转换结构可转换清废分流处理结构的进出水模式或直排结构的直排出水模式等多个工作模式,并可实现清废分流功能,可满足隧道内不同位置的废水处理需求,保证隧道内的废水能够及时有效的被处理,对隧道的稳定和洞内设施起到维护作用,保障隧道内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实施例1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5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废水处理箱;2-清水箱;3-回收水箱;4-筛网;5-接水口;6-倾斜导流结构;7-固体排放管;8-防浪涌隔板;9-通水孔;10-车载基板;11-进水节点;12-出水节点;13-泵组管路;14-自吸泵;15-第一快装接头;16-水箱管路;17-清水管路;18-废水管路;19-排水管路;20-进水管路;21-第二快装接头;22-抽水启闭阀;23-泵组启闭阀;24-清水处理箱排水启闭阀;25-废水处理箱排水启闭阀;26-水箱启闭阀;27-废水处理箱进水启闭阀;28-直排水启闭阀;29-固体垃圾箱;30-第一检修口及进水口;31-第二检修口及进水口;32-弯管接头;33-触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就结合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包括并联的清水处理箱和废水处理箱1,所述清水处理箱包括上下设置并连通的清水箱2和回收水箱3,所述清水箱1和回收水箱2之间通过倾斜设置的筛网4分隔开,所述清水箱2的上端设有接水口5作为清水处理箱的顶部接水端,所述接水口5位于筛网4高端的上方,所述清水箱2对应筛网4低端的一侧成型有倾斜导流结构6,所述倾斜导流结构6的下端设有固体排放管7,所述回收水箱3、废水处理箱1内均设有防浪涌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包括清水处理箱和废水处理箱1,清水处理箱包括上下设置并连通的清水箱2和回收水箱3,清水箱1和回收水箱2之间通过倾斜设置的筛网4分隔开。由于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渗水和积水,需要及时对隧道渗水、积水进行排放,其中例如隧道渗水一般多为带有砂石的清水,若放任清水落地则不可避免发生二次污染变成泥水,通过本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可实现清废分流功能,清水可以通过接水口5直接排到清水箱2,砂石通过筛网4截留过滤最终通过倾斜导流结构6流进砂石桶,截留住砂石等大颗粒状固体物质后的水在回收水箱3内暂存,清水处理箱内的水可以再回收利用或通过排水槽或排水沟排走,避免清水落地后二次污染变成泥水,减少废水处理成本,保护水环境。而地面废水则通过水泵组抽入废水处理箱1并在废水处理箱1内暂存,通过此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可及时处理隧道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另外,回收水箱3、废水处理箱1内均设有防浪涌结构,用于降低水流流入回收水箱3、废水处理箱1内的冲击力以避免出回收水箱3、废水处理箱1内出现旋涡现象。此清废分流处理结构能同时处理隧道顶部撑子面产生的渗水及隧道地面废水,实用性强,工作效率高。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倾斜导流结构6为倒置的梯形台或圆台结构,用于汇集被筛网截留的砂石。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防浪涌结构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回收水箱3或废水处理箱1内的防浪涌隔板8,所述防浪涌隔板8的中部、底部开设有通水孔9,用于降低水流流入回收水箱3、废水处理箱1内的冲击力以避免出回收水箱3、废水处理箱1内出现旋涡现象。
实施例2:
一种搭载实施例1中清废分流处理结构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包括车载基板10,还包括:直排结构,其包括抽水端、排水端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泵组结构;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其包括安装在车载基板10上的清水处理箱和废水处理箱1,所述清废分流处理结构以并联方式连接在泵组结构的两端;进出水转换结构,其包括用于转换清废分流处理结构的进出水模式或直排结构的直排出水模式的转换阀组。
本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本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可以用农用三轮车或者小型汽车等机动车搭载,车载装置机动灵活,可随隧道施工进展情况随时跟进,及时处理隧道施工中产生的废水,车载基板10上安装有清废分流处理结构,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包括清水处理箱和废水处理箱1,清废分流处理结构以并联方式连接在泵组结构的两端,通过进出水转换结构可转换清废分流处理结构的进出水模式或直排结构的直排出水模式,本装置能实现以下四种工作模式。
模式一:地面积水直排模式
当搭载的机动车靠近排水沟驻停时,如果地面上有积水,只开启抽水启闭阀22、泵组启闭阀23和直排水启闭阀28,转换为直排出水模式,在第一快装接头15上连接外接抽水管,在第二快装接头21上连接外接排水管,将外接抽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地面积水处,将外接排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排水沟内,通过开启自吸泵,地面积水可通过外接抽水管、第一快装接头15、泵组管路13、排水管路19、第二快装接头21、外接排水管,直接把水排到指定位置。
模式二:废水暂存模式
当搭载的机动车的驻停地远离排水沟时,如果地面上有积水,只开启抽水启闭阀22、泵组启闭阀23和废水处理箱进水启闭阀27,转换为抽水暂存模式,在第一快装接头15上连接外接抽水管,将外接抽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地面积水处,通过开启自吸泵,地面积水可通过外接抽水管、第一快装接头15、泵组管路13、排水管路19、进水管路20把地面积水抽进废水处理箱1,不方便直接排水的地方可以暂时把水存在废水处理箱里,运到适当的地点排放,满足不同位置的排水需求。
模式三:清水预处理模式
该模式需要借助用于接取隧道顶部撑子面产生的渗水的接水盘,接水盘接的隧道顶部渗水经特制管道、接水口5直接排到清水箱2,砂石通过筛网4截留过滤最终通过倾斜导流结构6流进砂石桶,截留住砂石等大颗粒状固体物质后的水在回收水箱3内暂存,清水处理箱内的水可以再回收利用或通过排水槽或排水沟排走,避免清水落地后二次污染变成泥水,减少废水处理成本,保护水环境。
模式四:中继泵站模式
多个装置可依次通过外接连接水管串联使用,当装置作为中继泵站使用时,只开启废水处理箱排水启闭阀25、水箱启闭阀26、泵组启闭阀23和直排水启闭阀28,在第二快装接头21上连接外接排水管,前一个装置上连接的外接排水管则作为外接连接水管通过后一个装置废水处理箱的进水口插入到废水处理箱内,之后可将别处的废水通过外接连接水管排进废水处理箱内,然后本装置泵组再根据废水处理箱内液位自动启动,最后将废水处理箱内的废水通过废水管路18、水箱管路16、泵组管路13、排水管路19、第二快装接头21、外接排水管,把水排到指定位置。此模式下,废水处理箱排水时,泵组的启停可以根据废水处理箱内液位自动控制,可以通过浮球装置、触动开关实现自吸泵的自动启停。
本装置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并可实现清废分流功能,可满足隧道内不同位置的废水处理需求,保证隧道内的废水能够及时有效的被处理,对隧道的稳定和洞内设施起到维护作用,保障隧道内行车安全。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泵组结构包括进水节点11、出水节点12以及至少两路以并联方式连接进水节点11和出水节点12之间的泵组管路13,所述泵组管路13上安装有自吸泵14,以本实施例为例,泵组结构包括两路以并联方式连接的泵组管路13和两套自吸泵14,两套泵组一用一备,每套泵组流量为50立方每小时。一般情况启用单台泵,水量大时同时起两台泵。通过控制柜控制两套泵组可以轮流变频启用,延长泵组的使用年限。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进水节点11为多通管件,所述出水节点12为多通管件。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进水节点11具有两个进水端和至少两个出水端,所述进水节点11的一个进水端与作为抽水端的第一快装接头15相连,所述进水节点11的另一个进水端连接水箱管路16,所述进水节点11的出水端数量与泵组管路13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连接,以本实施例为例,进水节点11具有两个出水端,分别连接两个泵组管路13。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水箱管路16远离进水节点11的一端通过三通管件分别与清水管路17、废水管路18相连,所述清水管路17与清水处理箱的清水出水口相连,所述废水管路18与废水处理箱1的废水出水口相连。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出水节点12具有至少两个进水端和一个排水端,所述出水节点12的进水端数量与泵组管路13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出水节点2的排水端连接排水管路19,以本实施例为例,出水节点12具有两个进水端,分别连接两个泵组管路13。当所述泵组结构包括两路泵组管路13时,所述进水节点11为四通管件,所述出水节点12为三通管件。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排水管路19远离出水节点12的一端通过三通管件分别与废水处理箱1的进水管路20、作为排水端的第二快装接头21相连。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转换阀组包括:
抽水启闭阀22,其安装在第一快装接头15所在管路上;
泵组启闭阀23,其安装在泵组管路13上;
清水处理箱排水启闭阀24,其安装在清水管路17上;
废水处理箱排水启闭阀25,其安装在废水管路18上;
水箱启闭阀26,其安装在水箱管路16上;
废水处理箱进水启闭阀27,其安装在废水处理箱的进水管路20上;
直排水启闭阀28,其安装在第二快装接头21所在管路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启闭阀优选的采用蝶阀,当清水处理箱或废水处理箱需要排水时,开启水箱启闭阀26、泵组启闭阀23、直排水启闭阀28,同时开启清水处理箱排水启闭阀24或废水处理箱排水启闭阀25,最后将清水处理箱内的清水通过清水水路17、水箱管路16、泵组管路13、排水管路19、第二快装接头21、外接排水管,把水排到指定位置;废水处理箱内的废水通过废水管路18、水箱管路16、泵组管路13、排水管路19、第二快装接头21、外接排水管,把水排到指定位置。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在所述排水管路19还可安装远传流量计,可将隧道产生的水量及时上传,使隧道施工方能及时掌握隧道产生的水量,以便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车载基板10上还布设有用于装配固体垃圾箱29的装配位,所述装配位位于固体排放管的正下方,所述固体排放管的下端安装有可伸入到固体垃圾箱中的排放软管,固体垃圾箱29用于接取砂石等固体物。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回收水箱3的顶部设有兼具检修和进水功能的第一检修口及进水口30,所述废水处理箱的顶部设有兼具检修和进水功能的第二检修口及进水口31。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回收水箱3的侧壁下部设有清水出水口,清水出水口上连接有清水管路,所述废水处理箱1的侧部下部设有废水出水口,废水出水口上连接有废水管路。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清水箱2的接水口上安装有弯管接头32,用于连接特质管道。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车载基板10上还配备有发电机组,通过车载发电机组在隧道尽头未铺设电源的情况下也可工作。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本装置还包括控制柜,所述回收水箱、废水处理箱内均设有浮球装置和触动开关33,具体包括浮球装置、触动开关,在回收水箱、废水处理箱内的顶部通过连接绳连接有浮球,浮球始终漂浮在回收水箱、废水处理箱内的液面上,当液面升高直至浮球触碰触动开关时,代表达到排水水位,控制柜控制自吸泵启动,对回收水箱、废水处理箱排水。其中触动开关可以但不限于是多个接近开关当接近开关感应面到动作距离即可使开关动作,从而向plc装置提供控制指令。通过控制柜、自吸泵、浮球装置、管路及闸阀的配合,可实现水泵自动启停,自动排水,减少人工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控制柜21内设有控制器等,控制器的输入端与触动开关电连,输出端与自吸泵电连,本实施例中,通过选取合适的触动开关,并跟据需求调整触动开关位置、数量,确保检测精度,并选择合适的PLC输入点,把触动开关输出信号并入PLC系统。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申请中PLC控制器、触动开关等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实际应用场景自由配置,选择不同型号。举例说明,PLC控制器可以采用型号为西门子S7-400,由于本申请提及到的自吸泵、触动开关、PLC及其电性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成熟的技术,工作方法也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本申请中不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的清水处理箱和废水处理箱,所述清水处理箱包括上下设置并连通的清水箱和回收水箱,所述清水箱和回收水箱之间通过倾斜设置的筛网分隔开,所述清水箱的上端设有接水口,所述接水口位于筛网高端的上方,所述清水箱对应筛网低端的一侧成型有倾斜导流结构,所述倾斜导流结构的下端设有固体排放管,所述回收水箱、废水处理箱内均设有防浪涌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导流结构为倒置的梯形台或圆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浪涌结构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回收水箱或废水处理箱内的防浪涌隔板,所述防浪涌隔板的中部、底部开设有通水孔。
4.一种搭载有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清废分流处理结构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包括车载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直排结构,其包括抽水端、排水端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泵组结构;
清废分流处理结构,其包括安装在车载基板上的清水处理箱和废水处理箱,所述清废分流处理结构以并联方式连接在泵组结构的两端;
进出水转换结构,其包括用于转换清废分流处理结构的进出水模式或直排结构的直排出水模式的转换阀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组结构包括进水节点、出水节点以及至少两路以并联方式连接进水节点和出水节点之间的泵组管路,所述泵组管路上安装有自吸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节点具有两个进水端和至少两个出水端,所述进水节点的一个进水端与作为抽水端的第一快装接头相连,所述进水节点的另一个进水端连接水箱管路,所述进水节点的出水端数量与泵组管路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管路远离进水节点的一端通过三通管件分别与清水管路、废水管路相连,所述清水管路与清水处理箱的清水出水口相连,所述废水管路与废水处理箱的废水出水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节点具有至少两个进水端和一个排水端,所述出水节点的进水端数量与泵组管路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出水节点的排水端连接排水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远离出水节点的一端通过三通管件分别与废水处理箱的进水管路、作为排水端的第二快装接头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阀组包括:
抽水启闭阀,其安装在第一快装接头所在管路上;
泵组启闭阀,其安装在泵组管路上;
清水处理箱排水启闭阀,其安装在清水管路上;
废水处理箱排水启闭阀,其安装在废水管路上;
水箱启闭阀,其安装在水箱管路上;
废水处理箱进水启闭阀,其安装在废水处理箱的进水管路上;
直排水启闭阀,其安装在第二快装接头所在管路上。
CN202322111085.8U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以及应用其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 Active CN220393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1085.8U CN220393362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以及应用其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1085.8U CN220393362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以及应用其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93362U true CN220393362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98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11085.8U Active CN220393362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以及应用其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933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86847U (zh) 一种适用于施工工地的水资源再利用喷淋降尘系统
CN207436222U (zh) 双向喷射装置、含有其的曝气冲洗装置及雨水调蓄池
CN110056135A (zh) 一种自动弃流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20393362U (zh) 一种清废分流处理结构以及应用其的车载式废水清废分流处理装置
CN207546013U (zh) 煤场污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4196865U (zh) 一种建筑工地环保节能装配式自动洗车设备
CN112064755A (zh) 雨水口初期雨水精准分流及处理系统
CN210032029U (zh)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CN111267785A (zh) 一种适用于建筑工地的免清淤循环水自动洗车装置
CN216405629U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水污染监测控制系统
CN210857472U (zh) 一种地埋式分散调蓄池系统
CN213477127U (zh) 一种雨水调蓄系统
CN104309585A (zh) 一种建筑工地环保节能装配式自动洗车设备
CN214528376U (zh) 一种清洗便利的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03320675U (zh) 码头污水收集、排放系统
CN207295943U (zh) 一种道路排水系统
CN208763165U (zh) 一种市政园林过滤排水装置
CN220724947U (zh) 一种车载式隧道施工地面废水处理装置
CN212835836U (zh) 一种基于渠道的调蓄系统
CN113136762A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雨水回收处理系统
CN219983981U (zh) 一种搅拌站多用途污水沉淀池
CN209817039U (zh) 海绵城市居民雨水生态系统
CN214654347U (zh) 一种无阀无废水过滤装置
CN213114876U (zh) 一种分散式雨水弃流系统
CN219952200U (zh) 一种增设斜板沉淀装置的排渍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