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9909U -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9909U
CN220379909U CN202322004176.1U CN202322004176U CN220379909U CN 220379909 U CN220379909 U CN 220379909U CN 202322004176 U CN202322004176 U CN 202322004176U CN 220379909 U CN220379909 U CN 220379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odule
plasma
plug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041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秀山
康铁生
毛先友
周何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041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9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9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9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出风框,出风框具有第一风道以及与第一风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等离子模块,等离子模块设于第一风道内,用于在第一风道内产生等离子体;静电除尘模块,静电除尘模块设于第一风道内,沿气流流动方向,静电除尘模块位于等离子模块的下游;供电装置,供电装置为一个且设于第一风道内,用于同时向等离子模块和静电除尘模块供高压电。根据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模块以使从进口进入第一风道内的气流经等离子模块和静电除尘模块的灭菌除尘后经出口吹向空气处理模块所在的空间,提高空气质量,且通过等离子模块和静电除尘模块共同一个供电装置,降低空气处理模块的成本。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对于空气净化清洁问题愈发关注。目前市场空调常见的净化方式主要以HEPA网、正负离子等净化为主,但这些净化方式只能吸附空气中的细菌不能彻底的杀死空气中的细菌,故目前市场急需一款可以将空气中的细菌彻底杀死的好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有效提高空气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气处理模块。
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具有第一风道以及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等离子模块,所述等离子模块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在所述第一风道内产生等离子体;静电除尘模块,所述静电除尘模块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静电除尘模块位于等离子模块的下游;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为一个且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同时向所述等离子模块和所述静电除尘模块供高压电。
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出风框具有第一风道以及与第一风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通过等离子模块设于第一风道内,用于在第一风道内产生等离子体,静电除尘模块设于第一风道内,沿气流流动方向,静电除尘模块位于等离子模块的下游,以使从进口进入第一风道内的气流经等离子模块和静电除尘模块的灭菌除尘后经出口吹向空气处理模块所在的空间,进而提高空气的洁净度,提高空气处理模块所在的空间的空气质量。同时,通过供电装置为一个且设于第一风道内,用于同时向等离子模块和静电除尘模块供高压电,降低空气处理模块的成本,提高出风框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设于所述出风框外且与所述出风框连接,所述插接件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静电除尘模块适于与所述插接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框上具有与所述插接件相对的通孔,所述插接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出风框连接;插件本体,所述插件本体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插件本体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弹片,所述弹片设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静电除尘模块的一侧,所述静电除尘模块的插头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弹片的一端止抵,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插件本体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供电装置和所述插接件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出风框上具有用于所述导线穿过的第一过线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静电除尘模块和所述插接件在所述等离子模块至所述供电装置的方向上依次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抽拉口,所述静电除尘模块通过所述抽拉口可拆卸的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一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等离子模块和所述供电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上具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等离子模块和所述供电装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由所述进口流向所述出口,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等离子模块2的上游,在垂直于所述气流流动的方向上,所述等离子模块2与所述风机组件正对的一端相对所述等离子模块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风机组件的方向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口包括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与室内环境连通,所述室外进风口与室外环境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上述的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出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设置空气处理模块,出风框具有第一风道以及与第一风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通过等离子模块设于第一风道内,用于在第一风道内产生等离子体,静电除尘模块设于第一风道内,沿气流流动方向,静电除尘模块位于等离子模块的下游,以使从进口进入第一风道内的气流经等离子模块和静电除尘模块的灭菌除尘后经出口吹向空气处理模块所在的空间,进而提高空气的洁净度,提高空气处理模块所在的空间的空气质量。同时,通过供电装置为一个且设于第一风道内,用于同时向等离子模块和静电除尘模块供高压电,降低空气处理模块的成本,提高出风框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的正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等离子模块、第一支撑框架和供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接件的结构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件的结构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风支架和金属件的结构图;
图12是图11中C处放大图;
图13是图11中D处放大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的后视图;
图15是图14中E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0、空调器;
100、空气处理模块;
1、出风框;11、第一风道;111、进风腔;12、进风支架;13、蜗壳;131、第一子风道;132、吸风口;133、排风口;134、第一壳;135、第二壳;1351、加强板;14、出风支架;141、后盖;1411、通孔;1412、第一过线孔;1413、第二子风道;142、出风本体;1421、进气口;1422、抽拉口;15、进口;151、室内进风口;152、室外进风口;16、出口;
2、等离子模块;
3、金属件;31、第一安装孔;
4、风机组件;41、电机;42、电机罩;43、风轮;
5、静电除尘模块;51、第二支撑框架;52、静电除尘网;53、插头;
6、供电装置;
7、插接件;71、外壳;711、密封盖;712、第二过线孔;72、插件本体;73、弹片;
8、第一支撑框架;81、隔板;
9、电源线通道部件;
200、壳体;201、面板组件;2011、上面板;2012、下面板;202、顶盖;203、底盘部件;204、后箱体部件;2041、第一进风口;2042、第二进风口;2043、第二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100。
如图3-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100,包括出风框1、等离子模块2、静电除尘模块5和供电装置6。其中,出风框1具有第一风道11以及与第一风道11连通的进口15和出口16。可以理解的是,在空气处理模块100运行时,空气从进口15进入第一风道11内,并从第一风道11内流动,最终通过出口16吹向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同时,通过出风框1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第一风道11内的部件进行防护,避免外露而造成损坏,有利于延长空气处理模块100的使用寿命,且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均设于第一风道11内,沿气流流动方向,静电除尘模块5位于等离子模块2的下游,等离子模块2用于在第一风道11内产生等离子体。由此,通过等离子模块2对空气进行电离以产生等离子体,从而对第一风道11内的细菌进行灭杀,且产生负离子的数量比正离子的数量多,未与正离子中和的负离子与第一风道11内的颗粒物不断结合后,沿气流流动方向流入静电除尘模块5内,并通过静电除尘模块5吸收带电的颗粒物,以使从进口15进入第一风道11内的气流经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的灭菌除尘后经出口16吹向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进而提高空气的洁净度,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的空气质量。
具体地,等离子模块2在通过高压、高频脉冲放电形成非对称等离子体电场的作用下,使空气中大量等离子体之间逐级撞击,从而产生电化学反应,进而在病毒经过电场附近击打病毒,并通过离子群高速击穿打死病毒,带电粒子以每秒2000米的速度高速击打病毒,并利用高动能的电子和粒子产生的蚀刻和击穿效应,使得病毒颗粒经过等离子体碰撞后的图像均呈现千疮百孔状,杀灭病毒效果良好。沿气流流动方向,空气与带电颗粒物混合而成的气流流入静电除尘模块5的通道内,通道内的高强度电场抓取荷电尘埃粒子、微生物、气溶胶等并将其吸附在通道表面上,由于通道表面处在强电场中,在其表面的细菌病毒会在强电场条件下被灭活,进一步完成第一风道11内的消杀和净化。
供电装置6为一个且设于第一风道11内,供电装置6用于同时向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供高压电。可以理解的是,供电装置6与电源连接,供电装置6将输入的低压电转换成高压电并同时向供电装置6对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提供,从而实现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的灭菌除尘功能。由此,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共用一个供电装置6,从而降低空气处理模块100的成本,且节约出风框1内的空间,提高出风框1内的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100,出风框1具有第一风道11以及与第一风道11连通的进口15和出口16,通过等离子模块2设于第一风道11内,用于在第一风道11内产生等离子体,静电除尘模块5设于第一风道11内,沿气流流动方向,静电除尘模块5位于等离子模块2的下游,以使从进口15进入第一风道11内的气流经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的灭菌除尘后经出口16吹向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进而提高空气的洁净度,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的空气质量。同时,通过供电装置6为一个且设于第一风道11内,用于同时向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供高压电,降低空气处理模块100的成本,提高出风框1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8所示,空气处理模块100还包括插接件7。其中,插接件7设于出风框1外且与出风框1连接,插接件7与供电装置6电连接,静电除尘模块5适于与插接件7连接。由此,供电装置6输出的高压电首先传递至插电件,插电件再将高压电传递至静电除尘模块5,从而实现供电装置6向静电除尘模块5供电。同时,通过插接件7设于出风框1外,即插电件设置在第一风道11外,避免等离子模块2电离以产生等离子体对插电件的性能造成影响,从而提高插电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出风框1上具有与插接件7相对的通孔1411,插接件7包括外壳71、插件本体72和弹片73。其中,外壳71与出风框1连接,插件本体72位于外壳71内,插件本体72与供电装置6电连接,弹片73设于外壳71靠近静电除尘模块5的一侧,弹片73设于外壳71靠近静电除尘模块5的一侧,静电除尘模块5的插头53穿设于通孔1411内且与弹片73的一端止抵,弹片73的另一端与插件本体72电连接。
由此,供电装置6输出的高压电首先传递至插件本体72,插件本体72再将高压电通过弹片73传递至静电除尘模块5的插头53,从而实现供电装置6向静电除尘模块5供电。同时,通过外壳71与出风框1连接实现,插接件7设于出风框1外且与出风框1连接,且外壳71的设置能够实现对供电装置6的防护,避免高压电外露,提高安全性。另外,通过出风框1上具有与插接件7相对的通孔1411,以使静电除尘模块5的插头53穿设于通孔1411外,实现与位于出风框1外的插接件7的弹片73止抵。
进一步地,外壳71还包括密封盖711,密封盖711进一步保证外壳71对插接本体的密封,进一步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供电装置6和插接件7通过导线连接,出风框1上具有用于导线穿过的第一过线孔1412(图中未示出)。由此,通过导线实现供电装置6和插接件7的电连接,同时,由于插接件7位于出风框1外,供电装置6位于出风框1内,通过出风框1上具有用于导线穿过的第一过线孔1412实现供电装置6和插接件7通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插接件7的外壳71上具有第二过线孔712,由此,与供电装置6相连的导线依次穿过第一过线孔1412和第二过线孔712实现与插接件7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静电除尘模块5和插接件7在等离子模块2至供电装置6的方向上依次排布。由此,通过这样的布局设置有效缩短插接件7和供电装置6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插接件7和供电装置6的电连接,例如,当插接件7和供电装置6通过导线连接时,静电除尘模块5和插接件7在等离子模块2至供电装置6的方向上依次排布的布局方式有效缩短导线的长度,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等离子模块2和供电装置6在垂直于气流流动的方向排布。由此,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气流流经等离子模块2和供电装置6,减少等离子模块2和供电装置6对气流的阻力。同时,静电除尘模块5和插接件7在垂直于气流流动的方向排布,从而减少静电除尘模块5和插接件7对气流的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出风框1上设有与第一风道11连通的抽拉口1422,静电除尘模块5通过抽拉口1422可拆卸的设于第一风道11内。由此,通过静电除尘模块5可拆卸的设于第一风道11内,便于静电除尘模块5的拆装,从而便于静电除尘模块5的清洗或更换,进而降低空气处理模块100的维修难度。
进一步地,通孔1411和抽拉口1422相对设置,由此,在静电除尘模块5通过抽拉口1422放入第一风道11内时,静电除尘模块5的插头53可以穿设通孔1411与插电件的弹片73止抵,从而实现插电件与静电除尘模块5的电连接,以实现供电装置6为静电除尘模块5提供高压电。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静电除尘模块5包括第二支撑框架51、静电除尘网52和插头53。其中,静电除尘模网和插头53设于第二支撑框架51上,插头53和静电除尘网52电连接,第二支撑框架51通过抽拉口1422可拆卸的设于第一风道11内。由此,在供电装置6向静电除尘模块5供电的过程中,供电装置6输出的高压电首先传递至插件本体72,插件本体72将高压电通过弹片73传递至静电除尘模块5的插头53,插头53再将高压电输送至静电除尘网52,从而实现供电装置6向静电除尘模块5供电。通过第二支撑框架51能够对静电除尘网52和插头53起到一定的固定和保护作用,延长空气处理模块10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撑框架51通过抽拉口1422可拆卸的设于第一风道11内的具体形式再此不做限制,只要保证第二支撑框架51可以位于第一风道11内或伸出第一风道11外即可。例如,第二支撑框架51与出风框1通过抽拉导轨抽拉配合,抽拉导轨包括安装于第一风道11内的第一导轨、安装于第二支撑框架51外周壁的第二导轨和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导轨和第一导轨之间的中间导轨。或,出风框1内设置沿抽拉方向延伸的抽拉件,抽拉件上具有抽拉槽,第二支撑框架51外周壁具有与抽拉槽配合的抽拉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空气处理模块100还包括第一支撑框架8。其中,第一支撑框架8设于第一风道11内,等离子体和供电装置6设于第一支撑框架8上。由此,通过这样的设置实现等离子体和供电装置6位于第一风道11内,且通过第一支撑框架8能够对等离子体和供电装置6起到一定的固定和保护作用,延长空气处理模块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框架8具有第三安装孔,出风框1具有第四安装孔,紧固件穿设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实现第一支撑框架8与出风框1的连接,以使第一支撑框架8设于第一风道1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支撑框架8上具有隔板81,隔板81位于等离子模块2和供电装置6之间。由此,通过隔板81将等离子模块2和供电装置6间隔开,有效避免等离子模块2和供电装置6之间相互干扰,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气处理模块100还包括风机组件4。其中,风机组件4设于第一风道11内,用于驱动气流由进口15流向出口16,沿气流流动方向,风机组件4位于等离子模块2的上游,在垂直于气流流动的方向上,等离子模块2与风机组件4正对的一端相对等离子模块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风机组件4的方向倾斜。
由此,在空气处理模块100运行时,通过风机组件4使得空气从进口15进入第一风道11内,并依次经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后从出口16吹向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同时,通过风机组件4位于等离子模块2的上游,有效避免等离子模块2电离以产生等离子体对风机组件4的性能造成影响,从而提高风机组件4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可靠性。另外,在垂直于气流流动的方向上,通过等离子模块2与风机组件4正对的一端相对等离子模块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风机组件4的方向倾斜,从而减少等离子模块2对风机组件4的风阻,进而减小风机组件4的功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进口15包括室内进风口151和室外进风口152,室内进风口151与室内环境连通,室外进风口152与室外环境连通。由此,当室外进风口152与第一风道11连通时,在空气处理模块100运行时,室外气流经进风口进入第一风道11内依次经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后从出口16吹向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实现空气处理模块100的新风功能。当室内进风口151与第一风道11连通时,在空气处理模块100运行时,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室内空间的气流经进风口进入第一风道11内依次经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后从出口16吹向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实现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室内风循环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进口15包括室内进风口151和室外进风口152,室内进风口151与室内环境连通,室外进风口152与室外环境连通,空气处理模块100还包括金属件3,沿气流流动方向,金属件3位于等离子模块2的上游。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等离子模块2产生负离子的数量比正离子的数量多,未与正离子中和的负离子沿气流流动方向从出口16流向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室内空间,随着空气处理模块100继续运行,负离子会从室内进风口151再次进入第一风道11内,通过设置接地的金属件3位于等离子模块2的上游,以使负离子经过金属件3时被金属件3中和,从而有效避免回流的负离子对第一风道11内的电器部件的性能造成影响,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金属件3可以通过导线与地线连接,从而实现金属件3接地,以使负离子在电势势场作用下通过导线连接到地线进行消除,进而实现负离子经过金属件3时被中和。需要说明的是,金属件3的材料在此不作限制,可以是铜、铁或铝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金属件3为沿第一风道11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由此,当沿气流流动方向,金属件3位于等离子模块2的上游时,通过设置接地的金属件3为沿第一风道11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从而提高金属件3对第一风道11内的负离子的中和效果,进而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3所示,金属件3位于室内进风口151处。由此,通过设置接地的金属件3位于室内进风口151处,以使负离子经过金属件3时被中和,从而有效避免回流的负离子从室内进风口151进入第一风道11内,进而有效避免负离子对第一风道11内的电器部件的性能造成影响,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金属件3为沿第一风道11的周向方向或第一进风口2041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由此,通过设置接地的金属件3为沿第一进风口2041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从而提高金属件3对室内进风口151处的负离子的中和效果,进一步避免回流的负离子从室内进风口151进入第一风道11内,进而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3所示,室内进风口151为多个,金属件3为与多个室内进风口151一一对应的多个。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室内进风口151与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室内环境连通,通过设置多个室内进风口151有效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室内风循环效果,且通过接地的金属件3为与多个室内进风口151一一对应的多个,以使负离子经过每个室内进风口151时均被金属件3时被中和,从而有效避免回流的负离子从室内进风口151进入第一风道11内,进而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9-图13所示,空气处理模块100还包括风机组件4,第一风道11包括进风腔111、第一子风道131和第二子风道1413,出风框1包括进风支架12、蜗壳13和出风支架14。其中,进风支架12上具有室内进风口151,蜗壳13与进风支架12连接且限定出进风腔111,蜗壳13具有第一子风道131以及与第一子风道131连通的吸风口132和排风口133,室内进风口151和吸风口132均与进风腔111连通,风机组件4位于第一子风道131内且用于驱动气流从吸风口132流向排风口133,出风支架14与蜗壳13连接,出风支架14具有第二子风道1413以及与第二子风道1413连通的进气口1421和出口16,进气口1421与排风口133连通,等离子模块2位于第二子风道1413内,金属件3位于进风腔111、第一子风道131或第二子风道1413内。
由此,在空气处理模块100运行时,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室内的空气依次经室内进风口151进入进风腔111内,风机组件4驱动气流从吸风口132流向排风口133,以使进风腔111内的气流经吸风口132进入第一子风道131内,经排风口133排出后经进入进气口1421第二子风道1413内,经等离子模块2的杀菌后从出口16吹向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同时,通过金属件3位于进风腔111、第一子风道131或第二子风道1413内,且金属件3位于等离子模块2的上游,以使金属件3对回流的负离子进行中和,有效避免负离子对电器部件的性能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10-图13所示,金属件3位于室内进风口151处且与进风支架12连接,从而实现金属件3与出风框1的连接且避免金属件3外露,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10-图13所示,金属件3为沿室内进风口151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金属件3具有第一安装孔31,进风支架12具有与第一安装孔31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紧固件穿设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实现金属件3与进风支架12的连接。更进一步地,,进风支架12具有两个室内进风口151,金属件3为两个,两个金属件3分别与室内进风口151一一对应,从而保证金属件3对室内进风口151处的负离子的中和效果,避免回流的负离子从室内进风口151进入第一风道11内,进而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蜗壳1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134和第二壳135,第一壳134位于第二壳135靠近进风支架12的一侧,第一壳134和进风支架12之间限定出进风腔111,第一壳134和第二壳135之间限定出第一子风道131,风机组件4位于第一壳134和第二壳135之间,第二壳135远离第一壳134的一侧具有加强板1351,加强板1351用于加强蜗壳13的整体结构强度。风机组件4包括电机41、电机41罩和风轮43,电机41罩罩设于电机41外,电机41用于驱动风轮43转动以驱动气流从吸风口132流向排风口13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出风支架14包括相互连接出风本体142和后盖141,出风本体142和后盖141限定出第二子风道1413,出风本体142具有抽拉口1422、进气口1421和出口16,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2位于第二子风道1413内,后盖141上具有与插接件7相对的通孔1411和用于导线穿过的第一过线孔1412,供电装置6和插接件7通过导线连接,插接件7的外壳71与后盖141连接,插件本体72位于外壳71内,插件本体72与供电装置6电连接,弹片73设于外壳71靠近静电除尘模块5的一侧,弹片73设于外壳71靠近静电除尘模块5的一侧,静电除尘模块5的插头53穿设于通孔1411内且与弹片73的一端止抵,弹片73的另一端与插件本体72电连接。由此,供电装置6输出的高压电通过导线传递至插件本体72,插件本体72再将高压电通过弹片73传递至静电除尘模块5的插头53,从而实现供电装置6向静电除尘模块5供电。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14所示,空气处理模块100还包括电源线通道部件9,后盖141具有供电源线通道部件9安装的安装槽,空气处理模块100与外接电源通过导线连接,导线穿过电源线通道部件9的通道,从而保证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安全性。
下面参考图1-图15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100,可以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空气处理模块100,包括出风框1、等离子模块2、静电除尘模块5、供电装置6和金属件3。其中,出风框1具有第一风道11以及与第一风道11连通的进口15和出口16。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均设于第一风道11内,沿气流流动方向,静电除尘模块5位于等离子模块2的下游,等离子模块2用于在第一风道11内产生等离子体。供电装置6为一个且设于第一风道11内,供电装置6用于同时向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供高压电。金属件3接地,金属件3设于第一风道11内且与出风框1连接,金属件3位于室内进风口151处,或沿气流流动方向,金属件3位于静电除尘模块5的下游。
由此,通过等离子模块2对空气进行电离以产生等离子体,从而对第一风道11内的细菌进行灭杀,且产生负离子的数量比正离子的数量多,未与正离子中和的负离子与第一风道11内的颗粒物不断结合后,沿气流流动方向流入静电除尘模块5内,并通过静电除尘模块5吸收带电的颗粒物,以使从进口15进入第一风道11内的气流经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的灭菌除尘后经出口16吹向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进而提高空气的洁净度,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的空气质量。
同时,通过设置接地的金属件3位于室内进风口151处,以使负离子经过金属件3时被中和,从而有效避免回流的负离子从室内进风口151进入第一风道11内,进而有效避免负离子对第一风道11内的电器部件的性能造成影响,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或,沿气流流动方向,通过设置接地的金属件3位于等离子模块2的下游,以使负离子经过金属件3时被金属件3中和,从而有效避免负离子从出口16流出,进而有效避免会有回流的负离子进入第一风道11内。
出风框1上具有与插接件7相对的通孔1411,空气处理模块100还包括插接件7,插接件7包括外壳71、插件本体72和弹片73。其中,外壳71与出风框1连接,插件本体72位于外壳71内,供电装置6和插接件7通过导线连接,出风框1上具有用于导线穿过的第一过线孔1412,弹片73设于外壳71靠近静电除尘模块5的一侧,弹片73设于外壳71靠近静电除尘模块5的一侧,静电除尘模块5的插头53穿设于通孔1411内且与弹片73的一端止抵,弹片73的另一端与插件本体72电连接。由此,供电装置6输出的高压电首先传递至插件本体72,插件本体72再将高压电通过弹片73传递至静电除尘模块5的插头53,从而实现供电装置6向静电除尘模块5供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空气处理模块100的空调器10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包括壳体200、换热组件和上述的空气处理模块100。
具体地,壳体200能够实现对空调器1000的内部结构进行防护,避免空调器1000的内部结构外露而造成损坏,有利于延长空调器1000的使用寿命,且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进一步地,壳体200包括面板组件201、顶盖202、底盘部件203、后箱体部件204和换热框部件(图中未示出),面板组件201包括上面板2011和下面板2012,上面板2011与下面板2012连接,有利于降低空调器1000的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更进一步地,后箱体部件204的部分与下面板2012连接,部分与换热框部件连接,后箱体部件204和下面板2012的远离上面板2011的一端均与底盘部件203连接,顶盖202与后箱体部件204和换热框部件的背离底盘部件203的一端连接,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实现对空调器1000内部结构的防护,并避免使用者接触内部造成伤害。
更进一步地,壳体200上具有第一进风口2041、第二进风口2042、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2043和第二风道,第一进风口2041设于后箱体部件204上且沿后箱体部件204的长度方向(参考附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出风口设于换热框部件上且沿空调器10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进风口2041和第一出风口与第二风道连通,空调器1000外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2041进入第二风道内再由第一出风口吹向室内。
再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2041处设有进风格栅,一方面,进风格栅可以避免手或者其他异物进入空调器1000内部,保护使用者的安全并确保空调器1000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进风格栅可以避免虫鼠等进入空调器1000的壳体200内对空调器1000造成损坏,保障了空调器1000的正常工作,且确保空调器1000的外形美观。
可选地,进风格栅与后箱体部件204可拆卸地连接,进风格栅能够确保壳体200的外形美观,且在进风格栅拆卸后,便于对空调器1000内的部件进行维修更换,同时便于对进风格栅进行清洗,避免了进风格栅因使用时间过长而造成的灰尘堆积。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和换热风机组件4设于第二风道内,换热风机组件4可以驱动空调器1000外的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2041进入第二风道内,第二风道内的气流可以与换热组件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吹向室内,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可选地,进风格栅可以与换热组件及换热风机组件4相对设置,便于换热风机组件4驱动空调器1000外的气流通过进风格栅进入第二风道内,使得气流的流动更加畅通,增大了进风量,提高了换热风机组件4的进风效率,降低了空调器1000运行时的噪音,提升了空调器1000的性能和舒适性。优选地,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换热组件设于换热风机组件4的上游。
可选地,第二风道内可以设有净化组件和加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组件,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其中,通过净化组件能够对进入第二风道内的气流进行净化,使得净化后的气流吹向室内,提高空气质量;通过加湿组件能够对进入第二风道内的气流进行加湿,使得带有湿度的气流吹向室内,增加室内的水汽含量,实现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参考附图2所示,空气处理模块100设于壳体200内,第二进风口2042与进口15连通,第二出风口2043与出口16连通,第二进风口2042与室内环境连通。由此,在空气处理模块100运行时,空气经第二进风口2042从进口15进入第一风道11内,经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的灭菌除尘后经出口16从第二出风口2043吹向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进而提高空气的洁净度,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的空气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设置空气处理模块100,出风框1具有第一风道11以及与第一风道11连通的进口15和出口16,通过等离子模块2设于第一风道11内,用于在第一风道11内产生等离子体,静电除尘模块5设于第一风道11内,沿气流流动方向,静电除尘模块5位于等离子模块2的下游,以使从进口15进入第一风道11内的气流经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的灭菌除尘后经出口16吹向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进而提高空气的洁净度,提高空气处理模块100所在的空间的空气质量。同时,通过供电装置6为一个且设于第一风道11内,用于同时向等离子模块2和静电除尘模块5供高压电,降低空气处理模块100的成本,提高出风框1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道和空气处理模块100在壳体200的长度方向(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能够避免第二风道内的气流与空气处理模块100内的气流混合,造成空调器1000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或换新风的效果不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具有第一风道以及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
等离子模块,所述等离子模块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在所述第一风道内产生等离子体;
静电除尘模块,所述静电除尘模块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静电除尘模块位于等离子模块的下游;
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为一个且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同时向所述等离子模块和所述静电除尘模块供高压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插接件,所述插接件设于所述出风框外且与所述出风框连接,所述插接件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静电除尘模块适于与所述插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上具有与所述插接件相对的通孔,所述插接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出风框连接;
插件本体,所述插件本体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插件本体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
弹片,所述弹片设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静电除尘模块的一侧,所述静电除尘模块的插头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弹片的一端止抵,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插件本体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和所述插接件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出风框上具有用于所述导线穿过的第一过线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模块和所述插接件在所述等离子模块至所述供电装置的方向上依次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抽拉口,所述静电除尘模块通过所述抽拉口可拆卸的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一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等离子模块和所述供电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上具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等离子模块和所述供电装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由所述进口流向所述出口,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等离子模块(2)的上游,在垂直于所述气流流动的方向上,所述等离子模块(2)与所述风机组件正对的一端相对所述等离子模块(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风机组件的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包括室内进风口和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与室内环境连通,所述室外进风口与室外环境连通。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出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CN202322004176.1U 2023-07-27 2023-07-27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Active CN220379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4176.1U CN220379909U (zh) 2023-07-27 2023-07-27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4176.1U CN220379909U (zh) 2023-07-27 2023-07-27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9909U true CN220379909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5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04176.1U Active CN220379909U (zh) 2023-07-27 2023-07-27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9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81535B1 (ko) 공기 조화기
US20110111691A1 (en) Ventilator
KR100452028B1 (ko) 공조기용 실내 유닛
CN100360859C (zh) 天花板埋设型或天花板下吊型空调装置及空气清洁单元
JP485360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20379909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JP432301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20366509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CN212132685U (zh) 天花机及空调器
JP432301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12408904U (zh) 一种除病毒和加湿的空气净化装置
JP4167355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16143857U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
JP200307488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13944975A (zh) 消毒机
CN213480404U (zh) 用于空调器的杀菌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062730U (zh) 吊顶式空气消毒机
CN220229390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065225U (zh) 一种吸顶式空气消毒机
CN220152843U (zh) 一种空调
CN218167359U (zh) 一种低空净电油烟净化器
CN210165521U (zh) 一种离子净化新风机
CN218884110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108375120A (zh) 空调
CN21888412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