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4222U - 车顶空调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顶空调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4222U
CN220374222U CN202320757092.2U CN202320757092U CN220374222U CN 220374222 U CN220374222 U CN 220374222U CN 202320757092 U CN202320757092 U CN 202320757092U CN 220374222 U CN220374222 U CN 220374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ection
air conditioner
air outlet
low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570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银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570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4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4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4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顶空调器和车辆,车顶空调器包括机壳、出风组件和电连接线,所述机壳用以安装在车顶安装口的上侧,所述机壳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出风组件用以设置在车顶安装口的下侧,所述出风组件具有与所述机壳的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电连接线布设在所述机壳和所述出风组件之间,所述电连接线包括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邻近所述换热器的走线段、以及延伸至所述出风组件的出线段,所述走线段至少部分向下设置形成有至少一个低点,所述出线段至少部分高于所述低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冷凝水顺着电连接线滴落到车内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顶空调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顶空调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顶空调器顾明思义其设置在车顶上,车顶空调器包括空调器主体以及出风组件,空调器主体设置在车顶的上侧,出风组件设置在车顶的下侧,车顶上设置有过口,以使得出风组件包括出风口在内的风口与所述空调器主体的风道连通,通常在空调器主体与出风组件之间设置有电连接线,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般会有冷凝水顺着电连接线滴落到车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顶空调器和车辆,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冷凝水顺着电连接线滴落到车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顶空调器,包括:
机壳,用以安装在车顶安装口的上侧,所述机壳内设置有换热器;
出风组件,用以设置在车顶安装口的下侧,所述出风组件具有与所述机壳的风道连通的出风口;以及,
电连接线,布设在所述机壳和所述出风组件之间,所述电连接线包括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邻近所述换热器的走线段、以及延伸至所述出风组件的出线段,所述走线段与所述出线段相连,所述走线段至少部分向下设置形成有至少一个低点,所述出线段至少部分高于所述低点。
可选地,所述出线段与所述走线段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低点。
可选地,所述走线段向下延伸,所述低点形成于所述走线段的下端。
可选地,所述走线段向下延伸,所述低点形成于所述走线段的下端。
可选地,所述走线段包括:
主体部,沿上下向延伸;以及,
弯折部,自所述主体部的下端向上弯折设置;所述低点形成于所述弯折部。
可选地,所述弯折部包括:
翻折段,自所述主体部的下端向其外侧翻折延伸;以及,
延伸段,自所述翻折段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向上延伸,所述延伸段的远离所述翻折段的一端与所述出线段连接。
可选地,所述机壳在所述换热器下方设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的侧部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供所述出线段穿出,所述缺口高于所述走线段的低点,所述低点位于所述接水盘中。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在靠上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
可选地,所述出风组件处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出风组件设置有接电结构,所述接电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所述电连接线设置有多个,至少其中一所述电连接线为所述第一连接线,所述多个电连接线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所述电源线的连接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信号线的连接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中。
可选地,所述出风组件设置有进风口;
所述接电结构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电连接线的下端自所述进风口延伸至所述接电结构。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扣位和第二扣位;所述第一扣位用于对所述信号线进行限位;所述第二扣位用于对所述电源线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机壳,用以安装在车顶安装口的上侧,所述机壳内设置有换热器;
出风组件,用以设置在车顶安装口的下侧,所述出风组件具有与所述机壳的风道连通的出风口;以及,
电连接线,布设在所述机壳和所述出风组件之间,所述电连接线包括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邻近所述换热器的走线段、以及延伸至所述出风组件的出线段,所述走线段与所述出线段相连,所述走线段具有弯折形成的低点,所述出线段与所述走线段的公共端不低于所述低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线邻近所述换热器的走线段,在所述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角色时,因所述第一连接线的走线段邻近所述换热器,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线的走线段处于低温状态而容易产生冷凝水,为了阻碍冷凝水向下流向所述出线段,所述走线段至少部分向下设置形成至少一个低点,且所述出线段至少部分高于所述低点,如此使得冷凝水聚集在所述低点,且因为所述出线段至少部分高于所述低点,使得所述低点处冷凝水难以流向所述出线段,如此改善现有技术中冷凝水顺着电连接线滴落到车内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车辆的车顶空调器和车顶的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车顶空调器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换热器、第一连接线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车顶空调器和车顶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仰视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移除出风面板且接线结构的盖体;
图8为图7中接线结构盖上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的侧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沿A-A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图6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车顶空调器顾明思义其设置在车顶上,车顶空调器包括空调器主体以及出风组件,空调器主体设置在车顶的上侧,出风组件设置在车顶的下侧,车顶上设置有过口,以使得出风组件包括出风口在内的风口与所述空调器主体的风道连通,通常在空调器主体与出风组件之间设置有电连接线,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般会有冷凝水顺着电连接线滴落到车内。而进一步地发现,邻近换热器的电连接线最容易产生冷凝水,因为当该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邻近所述换热器的区域的温度较低,气流遇到冷的物体上时,会进行凝结而产生冷凝水,故而,邻近换热器的电连接线更容易产生冷凝水。
为此,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顶空调器和车辆,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针对容易产生冷凝水的电连接线进行着手,以更高效且直接地改善现有的技术问题,具体地,从邻近换热器的电连接线进行着手。
图1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以及车顶空调器的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至5,所述车顶空调器200包括机壳1(即空调器主体的壳体)、出风组件2和电连接线3(参阅图7)。
所述机壳1用以安装在车顶101的安装口102的上侧,所述机壳1内设置有换热器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4为与车内气流进行换热的室内换热器4。所述机壳1出了设置换热器4之外,还会设置一些其他部件,如风机、风道等等,在此不做详细介绍,所述机壳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大致为方形,显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所述机壳1的具体构造也不做限制,可以是由多个壳体组接形成。
所述出风组件2用以设置在车顶101的安装口102的下侧,所述出风组件2具有与所述机壳1的风道连通的出风口2a,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组件2还可以设置进风口2b,显然,也可以不设置进风口2b,也即,进风口2b设置在所述机壳1,则此时进风口2b与车外进行连通,以实现新风的效果。
所述电连接线3布设在所述机壳1和所述出风组件2之间,所述电连接线3包括但不限于为电源线3c、信号线3b等等(如图7),所述电连接线3包括第一连接线3a,所述第一连接线3a包括邻近所述换热器4的走线段31、以及延伸至所述出风组件2的出线段32,所述走线段与31所述出线段32相连,所述走线段31至少部分向下设置形成有至少一个低点31a,所述出线段32至少部分高于所述低点31a。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线3a邻近所述换热器4的走线段31,在所述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的角色时,因所述第一连接线3a的走线段31邻近所述换热器4,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线3a的走线段31处于低温状态而容易产生冷凝水,为了阻碍冷凝水向下流向所述出线段32,以通过所述出线段32流向车内,所述走线段31至少部分向下设置形成有至少一低点31a,且所述出线段32至少部分高于所述低点31a,如此使得冷凝水聚集在所述低点31a,且因为所述出线段32至少部分高于所述低点31a设置,使得所述低点31a处冷凝水难以流向所述出线段32,如此改善现有技术中冷凝水顺着电连接线3滴落到车内的问题。
所述出线段32至少局部高出所述低点31a设置,也即只需要所述出线
段32的一部分高出所述低点31a,即便能够阻碍聚集在所述走线段31的低点31a的冷凝水流向所述出线段32,也即,可以是所述出线段32的中部高出所述走线段31的低点31a,也可以是所述出线段32的一端高出所述走线段31的低点31a,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线段32与所述走线段31连接的一端高出所述低点31a设置,如此阻碍聚集在所述走线段31的低点31a的冷凝水自所述出线段32的一端流向所述出线段32。
所述走线段31至少部分向下形成低点,可以是局部向下弯曲,也可是沿着上下向延伸,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走线段31向下延伸,所述低点形成于所述走线段31的下端,如此更有利于冷凝水向下流至所述走线段31下端的低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走线段31包括主体部311和弯折部312,所述主体部311沿上下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线缆的材质特性,这里的沿上下向延伸可以是所述主体部311完全沿着上下向延伸,例如可以是竖向,也可以带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也可以是所述主体部311大体是向下设置,中间有部分水平设置等等,并不严格限定均沿竖直方向。所述弯折部312自所述主体部311的下端向上弯折设置,所述低点31a形成于所述弯折部312,可以是所述低点31a位于所述弯折部312与所述主体部311连接的一端,也可以是所述低点31a形成于所述弯折部312的中部,即所述低点31a为所述弯折部312中处于低位的位置。如此,因为所述主体部311沿着上下向延伸,冷凝水更容易向下聚集在所述低点31a即所述弯折部312,因为所述出线段21至少局部(在本实施例中为所述出线段32与所述走线段31连接的一端)高出所述低点设置,而使得聚集在所述弯折部312的冷凝水不容易流向所述出线段32。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312包括翻折段3121和延伸段3122,所述翻折段3121自所述主体部311的下端向其外侧翻折延伸,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翻折段3121先向所述主体部311的外侧翻折,然后沿着所述主体部311的周向延伸,以使得所述翻折段3121具有足够的长度。所述延伸段3122自所述翻折段3121远离所述主体部311的一端向上延伸,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3122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延伸段3122的远离所述翻折段3121的一端与所述出线段32连接,如此通过设置所述翻折段3121和所述延伸段3122,一方面可以方便所述延伸段3122的布线,而方便与所述出线段32连接,另一方面可以延长所述弯折部312的长度,以进一步阻碍冷凝水流向所述出线段32。
由前述可知,冷凝水会聚集在所述走线段31的低点31a,而对于聚集在所述走线段31低点31a的冷凝水如何进行处理是本实用新型面临的又一问题,故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至少在对应所述走线段31的低点31a处设置有接水结构、导水结构和排水结构中至少一种,如此,聚集在所述走线段31的低点31a的冷凝水可以收集至所述接水结构,也可以通过导水结构导引到特定位置,也可以是通过排水结构排出。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接水结构不做限制,可以是接水槽,也可以是接水盘5,在后续中有对所述接水结构进行相关介绍,具体参见后续部分。所述导水结构也不做限制,可以是导水管,也可以是导水槽,还可以是吸水线等等,所述排水结构可以是排水槽和排水孔等等。为此,在解决改善冷凝水自第一连接线3a流入至车内的问题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对走线段31的低点31a处的冷凝水的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内在所述换热器4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5,所述接水结构包括所述接水盘5,所述接水盘5的侧部形成有缺口51,所述缺口51供所述出线段32穿出,所述缺口51高于所述走线段31的低点,至少所述低点31a位于所述接水盘5中,为此,所述走线段31的低点31a的冷凝水直接滴落至所述接水盘5,以避免冷凝水低点31a到所述机壳1内的其他位置。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4包括形成于所述换热器4一侧的多个弯管段,所述走线段31设于所述换热器4设置有所述多个弯管段的一侧,因为所述走线段31邻近所述多个弯管段设置,进而,在所述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所述走线段31更容易聚集冷凝水,该冷凝水可以是所述走线段31自身产生的冷凝水,也可以是所述多个弯管段上产生的冷凝水传导至所述走线段31。
由前述介绍可知,请进一步参阅图5至图7,所述电连接线3可以是电源线3c,也可以是信号线3b,故而,相应地,所述第一连接线3a可以是电源线3c,也可以是信号线3b,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线3a为信号线3b,更具体地,所述换热器4在靠上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6,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4靠上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套7,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插装入所述固定套7,所述温度传感器是用来检测所述换热器4的换热管的温度,所述第一连接线3a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设置,也即正因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所述换热器4上,所以,所述第一连接线3a必定是靠近所述换热器4设置,甚至与所述换热器4的换热管之间具有接触,如此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线3a的所述走线段31更容易产生冷凝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进一步参阅图8至图10,所述出风组件2设置有接电结构,所述接电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腔体8a和第二腔体8b,所述电连接线3设置有多个,至少其中一所述电连接线3为所述第一连接线3a,所述多个电连接线3包括电源线3c和信号线3b,所述电源线3c的连接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8a中,所述信号线3b的连接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8b中,如此,可以实现强电(电源)与弱电(信号)的接电处的分离,以提高接电处的安全性能。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出风组件2包括出风面板21和安装顶板22,所述安装顶板22安装在所述安装口102内,具体地,所述安装顶板22上设置有连接螺栓221,且所述安装顶板22通过所述连接螺栓221与所述机壳1或者所述车顶101连接,所述出风面板21与所述安装顶板22连接,具体地,所述出风面板21与所述安装顶板22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显然,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连接,所述出风口2a设置在所述出风面板21上,所述安装顶板22对应设置有过孔,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结构8设置在所述安装顶板22与所述出风面板21之间。
所述接电结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进一步参阅图7至图10,所述接电结构为一接电盒,具体地,所述接电结构包括底座81以及盖合所述底座81的下端设置的盖体82,所述底座81和所述盖体82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腔体8a和第二腔体8b。可以是所述底座81上形成有两个间隔的槽体,所述盖体82盖合所述底座81的下侧,以形成所述第一腔体8a和所述第二腔体8b,也可以是所述盖体82上设置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将所述底座81间隔形成所述第一腔体8a和所述第二腔体8b。所述盖体82与所述底座8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可以但不限于为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等等。
由前述可知,所述接电结构为一接电盒,显然,所述接电结构也可以是两个独立设置的接电盒。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组件2设置有进风口2b,所述接电结构设置在所述进风口2b与所述出风口2a之间,如此,可以避免所述接电结构对所述进风口2b进风的影响、以及对所述出风口2a出风的影响,同时又因为所述接线结构8与所述进风口2b和所述出风口2a错开,也即与风道错开,进而使得所述接线结构8不容易受到风道的气流的影响,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若接线结构8处在风道中,则会容易产生冷凝水。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组件2包括出风面板21和安装顶板22,所述接电结构包括底座81和盖体82,所述安装顶板22固定在所述安装口102内,所述底座81固定在所述安装顶板22上,所述出风面板21与所述安装顶板22固定,所述出风面板21对应所述底座81的位置为镂空设置,所述底座81上设置有接线板,所述电连接线3中的信号线3b连接所述接线板,所述电连接线3中的电源线3c在所述接线板处与车内电源线103连接,所述盖体82盖合所述底座81设置,且与所述出风面板21固定连接,所述盖体82将所述镂空区域间隔形成所述出风口2a和所述进风口2b。
在组装时,先将所述安装顶板22安装至所述安装口102,然后再将所述接电结构的底座81安装至安装顶板22,接着,将所述出风面板21组装至所述安装顶板22,而后完成所述电连接线3的接线,再接着,将所述盖体82盖合所述底座81且与所述出风面板21固定,当需要对所述接线结构8进行维护时,只需要拆卸所述盖体82即可,为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结构8维护较为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线3的下端自所述进风口2b延伸至所述接电结构,也即,所述电连接线3在所述出风组件2的走线路径是布设在所述进风口2b,在车内制冷时,进风口2b的进风温度相对于出风口2a的出风温度要高,为此,将所述电连接线3的下端自所述进风口2b延伸至所述接电结构,相较于自所述出风口2a进入到所述接电结构,更不容易产生冷凝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进一步参阅图8和图11,所述进风口2b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扣位211和第二扣位212;所述第一扣位211用于对所述电连接线3进行限位;所述第二扣位212用于对车内电源线103进行限位,如此实现车内电源线103与电连接线3的分离,同时将所述电连接线3设置在所述进风口2b的一侧,也方便一起走线。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作为电源的所述电连接线3与所述车内电源线103设置在所述进风口2b的一侧,而作为信号用的所述电连接线3设置在所述进风口2b的另一侧,如此可以实现电源线3c与信号线3b的分离,即实现强电与弱电的更进一步的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所述电连接线3的快速拆装,所述电连接线3的连接端设置有用以接电用的插接端子,所述插接端子可以是公端子,也可以是母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进一步参阅图11,所述出风组件2处设置有进风口2b,所述进风口2b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9,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9用以检测车内的温度,如此能够准确地检测出车内的温度,以能够实现对车顶空调器200的精确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1000,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车辆包括车体100和车顶空调器200,所述车体100包括车顶101,所述车顶101设置有上下贯穿设置的安装口102,所述车顶空调器200的机壳1设置在所述安装口102的上端,且所述机壳1的风道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安装口102对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以实现密封对接,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的风道的两端均与所述安装口102对接,即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车顶空调器200的出风组件2设置在所述安装口102的下侧。所述车顶空调器200为上述实施例的车顶空调器200,因所述车辆包括所述车顶空调器200,该车顶空调器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的车顶空调器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车顶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用以安装在车顶安装口的上侧,所述机壳内设置有换热器;
出风组件,用以设置在车顶安装口的下侧,所述出风组件具有与所述机壳的风道连通的出风口;以及,
电连接线,布设在所述机壳和所述出风组件之间,所述电连接线包括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邻近所述换热器的走线段、以及延伸至所述出风组件的出线段,所述走线段与所述出线段相连,所述走线段至少部分向下设置形成有至少一低点,所述出线段至少部分高于所述低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段与所述走线段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低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段向下延伸,所述低点形成于所述走线段的下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段包括:
主体部,沿上下向延伸;以及,
弯折部,自所述主体部的下端向上弯折设置;所述低点形成于所述弯折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顶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
翻折段,自所述主体部的下端向其外侧翻折延伸;以及,
延伸段,自所述翻折段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向上延伸,所述延伸段的远离所述翻折段的一端与所述出线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顶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在所述换热器的下方设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的侧部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供所述出线段穿出,所述缺口高于所述走线段的低点,至少所述低点位于所述接水盘中。
7.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顶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在靠上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设置有接电结构,所述接电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所述电连接线设置有多个,至少其中一所述电连接线为所述第一连接线,所述多个电连接线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所述电源线的连接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信号线的连接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腔体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顶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设置有进风口;
所述接电结构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电连接线的下端自所述进风口延伸至所述接电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顶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扣位和第二扣位,所述第一扣位用于对所述电连接线进行限位,所述第二扣位用于对车内电源线进行限位。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具有车顶,所述车顶上下贯设有安装口;以及,
安装于所述安装口的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车顶空调器。
CN202320757092.2U 2023-04-07 2023-04-07 车顶空调器和车辆 Active CN220374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7092.2U CN220374222U (zh) 2023-04-07 2023-04-07 车顶空调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7092.2U CN220374222U (zh) 2023-04-07 2023-04-07 车顶空调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4222U true CN220374222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70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57092.2U Active CN220374222U (zh) 2023-04-07 2023-04-07 车顶空调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42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17114U (zh) 一种马鞍式空调器的室外机壳及马鞍式空调器
CN220374222U (zh) 车顶空调器和车辆
CN211011641U (zh) 整体式空调
CN109506298B (zh) 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154666U (zh) 空调器的电控盒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08413501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51141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777380U (zh) 顶置式空调器及车辆
CN212204806U (zh) 空调室外机
CN115540041A (zh) 一种马鞍式窗式空调器
CN21134555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8413504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551815U (zh) 空调扫风组件的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1400074U (zh) 窗式空调器
CN209181124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6716397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801413U (zh) 移动空调
CN21803336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173764A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的接水盘及空调器
CN219640353U (zh) 空调器
CN2166200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112238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6204208U (zh) 风管组件和移动空调器
CN216282009U (zh) 一种水模块壳体组件及地暖空调系统
WO2021134893A1 (zh) 窗式空调器的接水盘、底盘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