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0074U - 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00074U CN211400074U CN201922499031.7U CN201922499031U CN211400074U CN 211400074 U CN211400074 U CN 211400074U CN 201922499031 U CN201922499031 U CN 201922499031U CN 211400074 U CN211400074 U CN 2114000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slot
- motor
- indoor
- control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底盘,外壳,电控盒,接线盒,布线盘;外壳包括分别设于底盘两侧的室内侧壳体和室外侧壳体;电控盒安设于底盘上、并位于室内侧壳体内;接线盒设于室内侧壳体内;布线盘设于底盘上,布线盘上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电源线槽、强电线槽及弱电线槽,且电源线槽中布设有与电控盒电连接的电源线,强电线槽中布设有电连接电控盒、或电连接电控盒和接线盒的强电电线,弱电线槽中布设有与电控盒电连接的弱电电线。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传统的电控盒、接线盒及连接电线布置混乱,占用空间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窗式空调器由于使用方便、安装简单,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空调器内设置有众多的用电器件,因此会在空调器内设置电控盒和接线盒,以便于对这些用电器件进行电连接和控制。在传统技术中,通常会设置各种电线对电控盒、接线盒及用电器件进行电连接,以保证这些用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但是,传统技术中的电控盒、接线盒及连接电线布置较为混乱,不仅占用空间大,还使得走线较为混乱,降低了布线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旨在解决传统的电控盒、接线盒及连接电线布置混乱,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
底盘;
外壳,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底盘两侧的室内侧壳体和室外侧壳体;
电控盒,安设于所述底盘上、并位于所述室外侧壳体内;
接线盒,设于所述室内侧壳体内;以及,
布线盘,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布线盘上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电源线槽、强电线槽及弱电线槽,且所述电源线槽中布设有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的电源线,所述强电线槽中布设有电连接所述电控盒、或电连接所述电控盒和所述接线盒的强电电线,所述弱电线槽中布设有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的弱电电线。
可选地,所述布线盘上突出设有多个线槽侧壁,所述电源线槽、所述强电线槽及所述弱电线槽均分别形成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线槽侧壁之间,所述线槽侧壁上突出设有卡线扣。
可选地,所述底盘上设有室内风道壳,所述室内风道壳位于所述室内侧壳体内,所述布线盘设于所述室内风道壳和所述电控盒之间。
可选地,所述电源线槽和所述弱电线槽分别设于所述布线盘的两侧,且所述强电线槽靠近所述弱电线槽布置;
所述电源线槽由所述室内风道壳的一旁侧向所述电控盒弯曲延伸,所述强电线槽和所述弱电线槽均由所述室内风道壳的另一旁侧向所述电控盒弯曲延伸。
可选地,所述电控盒的底部开设有进出线槽,所述进出线槽对应于所述布线盘的中间位置设置,所述电源线槽、所述强电线槽及所述弱电线槽均向所述进出线槽靠拢。
可选地,所述电控盒包括设于所述底盘上的盒底座,以及设于所述盒底座上的盒体;
所述盒体底部邻近设有多个所述进出线槽,所述电源线槽、所述强电线槽及所述弱电线槽分别与多个所述进出线槽对应。
可选地,所述室内风道壳旁侧和所述室内侧壳体之间形成有电源辅线槽,所述电源辅线槽与所述电源线槽连通,所述电源线由所述室内侧壳体外伸入所述电源辅线槽中、并延伸到所述电源线槽中、再伸入所述电控盒中。
可选地,所述强电线槽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布线盘上的电机强电线槽和压缩机强电线槽,所述电机强电线槽中布设有电机强电线,所述压缩机强电线槽中布设有压缩机强电线;
所述底盘上设有位于所述室外侧壳体中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强电线由所述电控盒中引出、并沿着所述压缩机强电线槽引向并电连接所述压缩机;
所述室外侧壳体中设有室外电机,所述室内侧壳体中设有室内电机,两根所述电机强电线由所述电控盒中引出、并沿着所述电机强电线槽走向所述接线盒、并从所述接线盒中引出分别与所述室外电机和所述室内电机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机强电线包括同时设于所述电机强电线槽中的第一电机强电线和第二电机强电线;
所述第一电机强电线包括第一电机进线和第一电机回线,所述第一电机进线由所述电控盒中引出、并沿着所述电机强电线槽引入所述接线盒,所述第一电机回线由所述接线盒中引出、并与所述室内电机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强电线包括第二电机进线和第二电机回线,所述第二电机进线由所述电控盒中引出、并沿着所述电机强电线槽引入所述接线盒,所述第二电机回线由所述接线盒中引出、并向所述室外电机延伸以电连接所述室外电机。
可选地,所述室内电机和所述接线盒均设于所述室内风道壳上,且所述接线盒位于所述室内电机下方,所述第一电机回线沿着所述室内风道壳外壁布置。
可选地,所述接线盒的底部设有进出线口,所述第一电机进线和所述第二电机进线经过所述进出线口进入所述接线盒内,所述第一电机回线和所述第二电机回线经过所述进出线口穿出所述接线盒外;
所述接线盒中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电机进线和所述第一电机回线通过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进线和所述第二电机回线通过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并排布设于所述电控盒的旁侧,所述压缩机强电线槽先由所述电控盒向所述室内风道壳方向弯曲延伸、再向所述压缩机方向弯曲延伸。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强电线槽设为为U形槽。
可选地,所述弱电线槽在所述布线盘上由所述电控盒向所述室内风道壳的旁侧弯曲延伸,而所述弱电电线由所述电控盒中引出的室内侧弱电电线和室外侧弱电电线,所述室内侧弱电电线和所述室外侧弱电电线均沿着所述弱电线槽延伸到所述室内风道壳旁侧、并分别引向所述室内侧壳体和所述室外侧壳体。
可选地,所述弱电线槽包括由所述电控盒向所述室内风道壳中部延伸的第一弱电槽段,以及由所述室内风道壳中部向所述室内风道壳旁侧弯曲延伸的第二弱电槽段,所述第一弱电槽段与所述第二弱电槽段连通;
所述压缩机强电线槽包括由所述电控盒向所述室内风道壳中部延伸的第一压缩机槽段,以及由所述室内风道壳中部向所述压缩机弯曲延伸的第二压缩机槽段,所述第一压缩机槽段与所述第二压缩机槽段连通,且所述第一压缩机槽段与所述第一弱电槽段重合。
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供位于墙体窗口处的遮挡件伸入的分隔槽,所述分隔槽分隔所述外壳为所述室内侧壳体和所述室外侧壳体;
其中,所述室内侧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室内侧腔体,所述室外侧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室外侧腔体,所述布线盘由所述室内侧腔体延伸到所述室外侧腔体中。
可选地,包括活动安装于所述分隔槽处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密封件收纳于所述分隔槽内;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密封件从所述分隔槽侧向伸出,用于供遮挡件和/或墙体窗口的内壁抵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盘上设置布线盘,并在布线盘上分别设置电源线槽、强电线槽及弱电线槽,并对应布置电源线、强电电线及弱电电线,使得各种连接电线分开布置。这样可使得电控盒、接线盒及连接电线有序整齐地布置在底盘上,不仅可减少各种连接电线之间的相互影响干扰,也可以减小占用空间,还可以使得走线整齐简洁,可提高布线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密封件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密封件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移除外壳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移除外壳,并设有接线盒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移除外壳和室内风道壳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移除外壳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的电控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窗式空调器电控盒的开启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底盘 | 20 | 室内侧壳体 |
22 | 贯流风轮 | 24 | 显示盒 |
25 | 室内换热器 | 26 | 室内电机 |
30 | 室外侧壳体 | 32 | 电控盒 |
34 | 室外电机 | 35 | 压缩机 |
36 | 轴流风叶 | 38 | 室外换热器 |
40 | 密封件 | 50 | 分隔槽 |
60 | 室内风道壳 | 100 | 布线盘 |
110 | 电源线槽 | 112 | 电源辅线槽 |
114 | 电源线 | 120 | 电机强电线槽 |
122 | 电机强电线 | 130 | 压缩机强电线槽 |
132 | 压缩机强电线 | 140 | 弱电线槽 |
142 | 弱电电线 | 200 | 接线盒 |
322 | 盒体 | 324 | 盒底座 |
326 | 进出线槽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该窗式空调器可包括底盘10,以及罩设于底盘10上的外壳。而且,上述外壳上设有可供位于墙体窗口处的遮挡件伸入的分隔槽50,该分隔槽50可分隔外壳为室内侧壳体20和室外侧壳体30。其中,室内侧壳体20的内部形成有室内侧腔体,室外侧壳体30的内部形成有室外侧腔体。而且,室内侧腔体中设有室内组件,室外侧腔体中设有室外组件。而且,上述窗式空调器可包括活动安装于分隔槽50处的密封件40,该密封件40用于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收纳状态下,密封件40收纳于分隔槽50内(如图1所示);在工作状态下,密封件40从分隔槽50侧向伸出于分隔槽50外(如图2所示),用于供遮挡件和/或墙体窗口的内壁抵持。而且,上述遮挡件可设为窗扇、或窗帘、或窗百叶。
此外,如图3至图4所示,上述室外组件可包括设于室外侧腔体中的电控盒32,室外电机34,压缩机35,轴流风叶36,室外换热器38等等结构;而室内组件可包括设于室内侧腔体中的室内风道组件,显示盒24(可安设在室内侧壳体20上),室内换热器25,等等结构。而且,上述室内风道组件可安设于底盘10上、并位于外壳的室内侧壳体20内。而且,该室内风道组件可包括安设于底盘10上并位于外壳内的室内风道壳60、设于室内风道壳60上的室内电机26、以及设于室内风道壳60内并与室内电机连接的贯流风轮22。
而且,如图5至8所示,上述外壳可包括分别设于底盘10两侧的室内侧壳体20和室外侧壳体30。上述电控盒32可安设于底盘10上、并位于室外侧壳体30内,室内侧壳体20内设有述接线盒200。而且,底盘10还设有布线盘100。进一步地,上述布线盘100上可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电源线槽110、强电线槽(120,130)及弱电线槽140,且电源线槽110中布设有与电控盒32电连接的电源线114,强电线槽中布设有电连接电控盒32、或电连接电控盒32和接线盒200的强电电线,弱电线槽140中布设有与电控盒32电连接的弱电电线142。通过在底盘10上设置布线盘100,并在布线盘100上分别设置电源线槽110、强电线槽(120,130)及弱电线槽140,并对应布置电源线114、强电电线及弱电电线142,使得各种连接电线分开布置。这样可使得电控盒32、接线盒200及连接电线有序整齐地布置在底盘10上,不仅可减少各种连接电线之间的相互影响干扰,也可以减小占用空间,还可以使得走线整齐简洁,可提高布线效率。
而且,上述的布线盘100可单独设置,并与底盘10可拆卸连接,这样便于对布线盘100进行加工制作。此外,也可将布线盘100与底盘10设为一体,牢固可靠。而且,上述布线盘100可位于室内侧腔体和室外侧腔体之间,即可将布线盘100设置在室内侧腔体和室外侧腔体之间的分隔槽内侧,便于将连接电线布置在空调的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方便与两侧的用电器件进行电连接,还可减短走线长度。此外,上述的接线盒200可设置在室内侧壳体20内壁上,也可设置在室内侧壳体20中的底盘10上,也可设置在室内风道壳60外壁上。
进一步地,上述布线盘100上可突出设有多个线槽侧壁,电源线槽110、强电线槽(120,130)及弱电线槽140均分别形成于相邻的两个线槽侧壁之间,线槽侧壁上突出设有卡线扣。即可在布线盘100上设置线槽侧壁以夹设形成各种走线槽(电源线槽110、强电线槽(120,130)及弱电线槽140),即可将走线槽突出设于布线盘100上;此外,也可在布线盘100上凹设形成走线槽。而且,也可利用布线盘100(或底盘10)上的其他突出结构与线槽侧壁,以夹设形成走线槽;此外,也可利用布线盘100(或底盘10)上的突出结构与另外的突出结构之间的间隙以形成走线槽;此外,也可对上述情况进行综合,以形成复合形式的走线槽。而上述的连接电线(电源线114、强电电线、弱电电线142)就设于这些走线槽(电源线槽110、强电线槽(120,130)及弱电线槽140)中。而且,走线槽的线槽侧壁上还可设置有突出的卡线扣,用于卡扣住走线槽中的连接电线,使得连接电线不易脱离走线槽,可提高连接电线的安设效率,并使得连接电线安设稳定。而且,走线槽也根据连接电线的分类,对应分为电源线槽、强电线槽及弱电线槽,以将各种连接电线分隔开来,不仅方便进行布线,还有利于进行整机的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测试。
而且,上述底盘10上设有室内风道壳60,而室内风道壳60位于室内侧壳体20内,布线盘100设于室内风道壳60和电控盒32之间。即可将布线盘100设置在底盘10的中间位置处,便于向各个方向的用电器件走线布线。此外,还可通过室内风道壳60和电控盒32对布线盘进行定位。
而且,上述电源线槽110和弱电线槽140可分别设于布线盘100的两侧,且强电线槽(120,130)靠近弱电线槽140布置。这样,可将电源线114和强电电线分别设于布线盘100的两侧,避免二者相互影响,也方便相关用电器件的布置,也使得电源线114和强电电线的布置较为简短有序,可降低成本。而且,通过将弱电电线142靠近强电电线布置,也方便相关用电器件的布置,也可使得整体布线整齐有序。进一步地,上述电源线槽110可由室内风道壳60的一旁侧向电控盒32弯曲延伸,强电线槽(120,130)和弱电线槽140均由室内风道壳60的另一旁侧向电控盒32弯曲延伸。这样可将电源线110布置在布线盘100的一侧,使得电源线110可从室内风道壳60的旁侧进入室内侧壳体20中,并沿着电源线槽110延伸到电控盒32中;还可使得将强电电线和弱电电线142布置在布线盘100的另一侧,以将其各自分开设置。
此外,如图9至图10所示,上述电控盒32的底部开设有进出线槽326,进出线槽326对应于布线盘100的中间位置设置,电源线槽110、强电线槽(120,130)及弱电线槽140均向进出线槽靠拢。即可通过电控盒32底部设置的进出线槽,便于将各种连接电线(电源线110、强电电线(122,132)、弱电电线142)汇聚在一起而引入电控盒32中,便于进行集中接线。而且,上述电控盒32可包括设于底盘10上的盒底座324,以及设于盒底座324上的盒体322。通过设置盒底座324,可将电控盒32的盒体324设置在较高的位置处,以方便在盒体322底部设置进出线槽326,方便进行走线布线,还使得底盘10上的水液不易进入电控盒32中。而且,将进出线槽326设置在盒体322底部,便于在底盘10及布线盘100上走线,还可减少走线长度,节约成本。而且,上述盒体10底部邻近设有多个进出线槽326,电源线槽110、强电线槽(120,130)及弱电线槽140分别与多个进出线槽326对应。通过在电控盒32的盒体322上设置多个进出线槽326,使得电源线114、强电电线、弱电电线142等连接电线可分别通过不同的进出线槽326引入引出,以将这些连接电线分隔开,布线更加的清楚简洁整齐有序。而且,这些进出线槽326可与各走线槽(电源线槽110、强电线槽(120,130)及弱电线槽140)对应,方便走线布线。
此外,上述室内风道壳60旁侧和室内侧壳体20之间可为形成有电源辅线槽112,电源辅线槽112与电源线槽110连通,电源线114由室内侧壳体20外伸入电源辅线槽112中、并延伸到电源线槽110中、再伸入电控盒32中。这样,可以利用室内风道壳60侧边与室内侧壳体20侧边之间的空隙(即电源辅线槽112),可在此空隙处的底盘10上布置电源线114的进线段,使得电源线114由空调器外侧、从室内风道壳60旁侧和室内侧壳体20之间的间隙处进入室内侧壳体20中,并引入到室内风道壳60与电控盒32之间设置的布线盘100上的电源线槽110中,再经过电源线槽110引向电控盒32,以与电控盒32电连接,方便为各种用电器件提供电源。
此外,上述强电线槽可包括分别设于布线盘100上的电机强电线槽120和压缩机强电线槽130,电机强电线槽120中布设有电机强电线122,压缩机强电线槽130中布设有压缩机强电线132。而且,上述底盘10上设有位于室外侧壳体30中的压缩机35,压缩机强电线132由电控盒32中引出、并沿着压缩机强电线槽130引向并电连接压缩机35。而且,室外侧壳体30中设有室外电机34,室内侧壳体20中设有室内电机26,两根电机强电线122由电控盒32中引出、并沿着电机强电线槽120走向接线盒200、并从接线盒200中引出分别与室外电机34和室内电机26电连接。即将强电线槽分别设为电机强电线槽120和压缩机强电线槽130,可分别用于布设电机强电线122和压缩机强电线132,电机强电线122可对电控盒32、接线盒200、室内电机26及室外电机34进行电连接,而压缩机强电线132可对电控盒32和压缩机35进行电连接。从而,可将两电机(室内电机26和室外电机34)和压缩机35的连接电线分开布置,可以根据电机和压缩机的布置情况进行布线,使得走线更加整齐有序,也可适当地缩短连接电线的长度。
而且,上述电机强电线槽120可包括设于布线盘100上并由电控盒32延伸到室内风道壳60后侧的第一强电线槽段、以及由第一强电线槽段沿着室内风道壳60后侧延伸到接线盒200的第二强电线槽段。即可使得电机强电线槽120由电控盒32延伸到室内风道壳60后、再沿着室内风道壳60的底侧延伸到接线盒200中,以使得电机强电线122主要沿着室内风道壳60底侧延伸设置,占用空间少,布线简短。
进一步地,上述电机强电线122可包括同时设于电机强电线槽120中的第一电机强电线和第二电机强电线。即可将第一电机强电线和第二电机强电线同时设置在电机强电线槽120中,走线集中且简单方便。而且,上述第一电机强电线可包括第一电机进线和第一电机回线,第一电机进线由电控盒32中引出、并沿着电机强电线槽120引入述接线盒200,第一电机回线由接线盒200中引出、并与室内电机26电连接;而且,上述第二电机强电线可包括第二电机进线和第二电机回线,第二电机进线由电控盒32中引出、并沿着电机强电线槽120引入接线盒200,第二电机回线由接线盒200中引出、并向室外电机34延伸以电连接室外电机34。
而且,上述室内电机26和接线盒200均可设于室内风道壳60上,且接线盒200位于室内电机26下方,第一电机回线沿着室内风道壳60外壁布置。通过将接线盒200设置在室内风道壳60的侧壁上,可以将接线盒200和电源线110分别设于室内风道壳60的两侧,便于分开走线。而且,通过将接线盒200设置在室内风道壳60上,并位于室内电机26下方,使得第一电机回线从接线盒200到室内电机26的距离较短,减少连接电线长度。此外,第一电机回线和第二电机回线从接线盒200引出后,由于接线盒200直接设置在室内风道壳60上,使得第一电机回线可直接沿着室内风道壳60设置;而第二电机回线要引向室外侧壳体30中的室外电机34处,需要沿着电机强电线槽120原路返回、并穿过电控盒32以与室外电机34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接线盒200的底部设有进出线口,第一电机进线和第二电机进线经过进出线口进入接线盒200内,第一电机回线和第二电机回线经过进出线口穿出接线盒200外。通过在接线盒200的底盘开设进出线口,使得两个电机进线在经过底盘10上设置的布线盘100上的电机强电线槽120后、能够顺畅地引入接线盒200中,此外还能顺畅地将两个电机回线引出接线盒200、以分别与两个电机电连接,这样还能缩短连接电线的长度。此外,还可使得接线盒200悬设在底盘10上方,使得接线盒200底部具有足够的出线间隙,方便在接线盒200底部进行走线布线,还可避免水液进入接线盒200中。此外,上述第一电机进线和第二电机进线可并排设置电机强电线槽120中。
而且,上述接线盒200中可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第一电机进线和第一电机回线通过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第二电机进线和第二电机回线通过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通过在接线盒200内设置接线端子,可以将电机进线和电机回线进行电连接,方便布线。
此外,上述压缩机35可并排布设于电控盒32的旁侧,压缩机强电线槽130可先由电控盒32向室内风道壳60方向弯曲延伸、再向压缩机35方向弯曲延伸。通过将压缩机35和电控盒32并排设置,可以充分利用室外侧壳体30的空间,还可缩短电控盒32和压缩机35之间的距离,以减少连接电线的长度。而且,由于压缩机35和电控盒32布置较近,需要将连接压缩机35和电控盒32的压缩机强电线132弯曲设置,从而在布线盘100上设置弯曲的压缩机强电线槽130以便于走线布线。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压缩机强电线槽130可设为为U形槽,这样可将压缩机强电线132也对应布设为U形,便于压缩机强电线132的走线布置。
此外,上述弱电线槽140在布线盘100上由电控盒32向室内风道壳60的旁侧弯曲延伸,而弱电电线142由电控盒32中引出的室内侧弱电电线和室外侧弱电电线,室内侧弱电电线和室外侧弱电电线均沿着弱电线槽140延伸到室内风道壳60旁侧、并分别引向室内侧壳体20和室外侧壳体30。即将弱电线槽140及对应的弱电电线142均布置在电机强电线槽120和压缩机强电线槽130的一侧,与电源线槽110分开布置,可将电机强电线122和压缩机强电线132及弱电电线142集中布置,方便布线走线;而且,电机强电线122和压缩机强电线132及弱电电线142相互隔离,相互之间影响较小。而且,根据不同的用途,可将弱电电线142分设为室内侧弱电电线和室外侧弱电电线,以分别与室内侧的用电器件(如室内侧的检测传感器)和室外侧的用电器件(如室外侧的检测传感器)电连接。而且,室内侧弱电电线和室外侧弱电电线可以同时布置在弱电线槽140,进行集中走线,方便简单。室内侧弱电电线和室外侧弱电电线经过弱电线槽140走到底盘10边缘位置时,再分别引向室内侧的用电器件和室外侧的用电器件。此外,上述室内侧弱电电线和室外侧弱电电线均可设置多个,以分别与多个检测传感器或其他的用电器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弱电线槽140可包括由电控盒32向室内风道壳60中部延伸的第一弱电槽段,以及由室内风道壳60中部向室内风道壳60旁侧弯曲延伸的第二弱电槽段,第一弱电槽段与第二弱电槽段连通。而且,上述压缩机强电线槽130可包括由电控盒32向所述室内风道壳60中部延伸的第一压缩机槽段,以及由室内风道壳60中部向压缩机35弯曲延伸的第二压缩机槽段,第一压缩机槽段与第二压缩机槽段连通,且第一压缩机槽段与第一弱电槽段重合。即可以将弱电线槽140和压缩机强电线槽130部分重合设置,便于将弱电电线142和压缩机强电线132靠近设置,便于集中进行走线布线。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控盒32的底部可设置有四个进出线槽326,其中一个进出线槽326用于引入电源线114,该进出线槽326还可同时引出压缩机强电线132;其中一个进出线槽326用于引出室内侧弱电电线;其中一个进出线槽326用于引出室外侧弱电电线;其中一个进出线槽326用于引出电机强电线122。这样,可以分别将各种连接电线有序整齐地引入引出电控盒。进一步地,四个进出线槽326可靠拢设置、并位于底盘10中部位置。通过将四个进出线槽326靠拢设置在一起,可集中进行走线。而且,通过将进出线槽326设置在底盘10中部位置,可使得连接电线到其他位置处的用电器件距离较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
外壳,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底盘两侧的室内侧壳体和室外侧壳体;
电控盒,安设于所述底盘上、并位于所述室外侧壳体内;
接线盒,设于所述室内侧壳体内;以及,
布线盘,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布线盘上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电源线槽、强电线槽及弱电线槽,且所述电源线槽中布设有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的电源线,所述强电线槽中布设有电连接所述电控盒、或电连接所述电控盒和所述接线盒的强电电线,所述弱电线槽中布设有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的弱电电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盘上突出设有多个线槽侧壁,所述电源线槽、所述强电线槽及所述弱电线槽均分别形成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线槽侧壁之间,所述线槽侧壁上突出设有卡线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设有室内风道壳,所述室内风道壳位于所述室内侧壳体内,所述布线盘设于所述室内风道壳和所述电控盒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槽和所述弱电线槽分别设于所述布线盘的两侧,且所述强电线槽靠近所述弱电线槽布置;
所述电源线槽由所述室内风道壳的一旁侧向所述电控盒弯曲延伸,所述强电线槽和所述弱电线槽均由所述室内风道壳的另一旁侧向所述电控盒弯曲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的底部开设有进出线槽,所述进出线槽对应于所述布线盘的中间位置设置,所述电源线槽、所述强电线槽及所述弱电线槽均向所述进出线槽靠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设于所述底盘上的盒底座,以及设于所述盒底座上的盒体;
所述盒体底部邻近设有多个所述进出线槽,所述电源线槽、所述强电线槽及所述弱电线槽分别与多个所述进出线槽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道壳旁侧和所述室内侧壳体之间形成有电源辅线槽,所述电源辅线槽与所述电源线槽连通,所述电源线由所述室内侧壳体外伸入所述电源辅线槽中、并延伸到所述电源线槽中、再伸入所述电控盒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线槽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布线盘上的电机强电线槽和压缩机强电线槽,所述电机强电线槽中布设有电机强电线,所述压缩机强电线槽中布设有压缩机强电线;
所述底盘上设有位于所述室外侧壳体中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强电线由所述电控盒中引出、并沿着所述压缩机强电线槽引向并电连接所述压缩机;
所述室外侧壳体中设有室外电机,所述室内侧壳体中设有室内电机,两根所述电机强电线由所述电控盒中引出、并沿着所述电机强电线槽走向所述接线盒、并从所述接线盒中引出分别与所述室外电机和所述室内电机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强电线包括同时设于所述电机强电线槽中的第一电机强电线和第二电机强电线;
所述第一电机强电线包括第一电机进线和第一电机回线,所述第一电机进线由所述电控盒中引出、并沿着所述电机强电线槽引入所述接线盒,所述第一电机回线由所述接线盒中引出、并与所述室内电机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强电线包括第二电机进线和第二电机回线,所述第二电机进线由所述电控盒中引出、并沿着所述电机强电线槽引入所述接线盒,所述第二电机回线由所述接线盒中引出、并向所述室外电机延伸以电连接所述室外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电机和所述接线盒均设于所述室内风道壳上,且所述接线盒位于所述室内电机下方,所述第一电机回线沿着所述室内风道壳外壁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的底部设有进出线口,所述第一电机进线和所述第二电机进线经过所述进出线口进入所述接线盒内,所述第一电机回线和所述第二电机回线经过所述进出线口穿出所述接线盒外;
所述接线盒中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电机进线和所述第一电机回线通过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进线和所述第二电机回线通过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并排布设于所述电控盒的旁侧,所述压缩机强电线槽先由所述电控盒向所述室内风道壳方向弯曲延伸、再向所述压缩机弯曲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强电线槽设为U形槽。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电线槽在所述布线盘上由所述电控盒向所述室内风道壳的旁侧弯曲延伸,而所述弱电电线由所述电控盒中引出的室内侧弱电电线和室外侧弱电电线,所述室内侧弱电电线和所述室外侧弱电电线均沿着所述弱电线槽延伸到所述室内风道壳旁侧、并分别引向所述室内侧壳体和所述室外侧壳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电线槽包括由所述电控盒向所述室内风道壳中部延伸的第一弱电槽段,以及由所述室内风道壳中部向所述室内风道壳旁侧弯曲延伸的第二弱电槽段,所述第一弱电槽段与所述第二弱电槽段连通;
所述压缩机强电线槽包括由所述电控盒向所述室内风道壳中部延伸的第一压缩机槽段,以及由所述室内风道壳中部向所述压缩机弯曲延伸的第二压缩机槽段,所述第一压缩机槽段与所述第二压缩机槽段连通,且所述第一压缩机槽段与所述第一弱电槽段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供位于墙体窗口处的遮挡件伸入的分隔槽,所述分隔槽分隔所述外壳为所述室内侧壳体和所述室外侧壳体;
其中,所述室内侧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室内侧腔体,所述室外侧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室外侧腔体,所述布线盘位于所述室内侧腔体和所述室外侧腔体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安装于所述分隔槽处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密封件收纳于所述分隔槽内;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密封件从所述分隔槽侧向伸出,用于供遮挡件和/或墙体窗口的内壁抵持。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99031.7U CN211400074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窗式空调器 |
PCT/CN2020/077622 WO2021134896A1 (zh) | 2019-12-31 | 2020-03-03 | 窗式空调器 |
US17/778,945 US20220412577A1 (en) | 2019-12-31 | 2020-03-03 | Window air conditione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99031.7U CN211400074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窗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00074U true CN211400074U (zh) | 2020-09-01 |
Family
ID=72211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99031.7U Active CN211400074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窗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0007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59636A (zh) * | 2019-12-31 | 2020-04-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窗式空调器 |
WO2021103900A1 (zh) * | 2019-11-29 | 2021-06-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窗式空调器的密封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22499031.7U patent/CN21140007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03900A1 (zh) * | 2019-11-29 | 2021-06-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窗式空调器的密封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
CN111059636A (zh) * | 2019-12-31 | 2020-04-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窗式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400074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1261047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11059636A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09668217B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1400075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15978657A (zh) | 一种电控盒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5929899U (zh) | 一种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
WO2021134896A1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08413501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1059637A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0980082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连接线的走线结构 | |
CN110195895A (zh) | 空调室外机电控盒组件 | |
CN215723725U (zh) | 电控盒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1117707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832249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1650510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6716397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US10598397B2 (en) | Ventilation fan | |
CN108413504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3020256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8036414B (zh) | 显示装置及空调器 | |
CN219164955U (zh) |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 | |
JP2004170054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15597497U (zh) | 空调挂机骨架和空调挂机 | |
CN210861575U (zh) | 电控盒与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