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3802U - 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3802U
CN220373802U CN202321748629.5U CN202321748629U CN220373802U CN 220373802 U CN220373802 U CN 220373802U CN 202321748629 U CN202321748629 U CN 202321748629U CN 220373802 U CN220373802 U CN 220373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ooling
cooling water
injection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486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超
全健磊
刘彪
李本刚
夏钊
焦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17486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3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3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3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涉及注塑产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动模组件以及冷却结构;定模组件包括热流道模块;动模组件与所述定模组件在合模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动模组件可与所述定模组件相配合,以在合模时共同形成用于注塑产品的注塑型腔;冷却结构包括沿所述合模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冷却组件与第二冷却组件;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合模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冷却组件的投影环绕至少部分所述注塑型腔的投影,以对所述注塑产品进行冷却;所述第二冷却组件环绕所述热流道模块,以对所述热流道模块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注塑模具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产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又称注塑模塑成型,是一种注塑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花色品种多,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
注塑过程中将受热熔化的原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成型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产品。为了提高注塑效率,模具中会设置冷却水路结构,向冷却水路结构中注入冷却介质,以降低模具的温度,从而提高产品的成型效率。
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冷却水路结构的冷却效果不佳,熔化的原料会将热量传递到到注塑模具的各个部件以及注塑机上,使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机长期处于高温中,导致注塑模具、注塑机出现热变形和精度不良,从而影响产品成型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注塑模具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
定模组件,包括热流道模块;
动模组件,与所述定模组件在合模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动模组件可与所述定模组件相配合,以在合模时共同形成用于注塑产品的注塑型腔;以及
冷却结构,包括沿所述合模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冷却组件与第二冷却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组件环绕至少部分所述注塑型腔,以对所述注塑产品进行冷却;所述第二冷却组件环绕所述热流道模块,以对所述热流道模块进行冷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模组件至少一个定模镶件,所述动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动模镶件,所述至少一个动模镶件与所述至少一个定模镶件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定模冷却模块以及动模冷却模块,所述定模冷却模块设置于所述定模镶件且用于对所述注塑产品的边缘进行冷却,所述动模冷却模块设置于所述动模镶件且用于对所述注塑产品的中心进行冷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模镶件靠近所述动模镶件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多个定模仁,所述动模镶件靠近所述定模镶件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多个动模仁,所述多个动模仁与所述多个定模仁一一对应,以在合模时共同形成多个注塑型腔;
其中,所述多个注塑型腔按照多行多列的阵列方式布置,位于同一行的所述注塑型腔彼此对齐,位于同一列的所述注塑型腔彼此对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模冷却模块包括定模冷却水路、定模进水口以及定模出水口,所述定模冷却水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模进水口、所述定模出水口相连;
所述定模冷却水路包括多个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以及多个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所述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沿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沿列方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至少与一个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相连通;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与所述多个注塑型腔一一对应,在垂直于所述合模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的投影将相对应的所述注塑型腔的投影在所述列方向上分隔为内冷却区域与外冷却区域;在所述行方向上,每列注塑型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模冷却模块包括动模冷却水路、动模进水口以及动模出水口,所述动模冷却水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模进水口、动模出水口相连;
所述动模冷却水路包括多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以及多个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所述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沿列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沿行方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所述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相连通;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与所述多列注塑型腔一一对应,在垂直于所述合模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的投影经过相对应的一列所述注塑型腔的中心。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流道模块包括:
热流道板,具有安装腔;
分流板,设置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分流板设置有热流道;
多组热嘴,设置于所述分流板,所述热嘴沿所述合模方向延伸且一端与所述热流道相连通,以向所述注塑型腔内注射熔融注塑液;
其中,所述热嘴与所述注塑型腔一一对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热流道冷却水路、热流道进水口以及热流道出水口,所述热流道冷却水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流道进水口、所述热流道出水口相连;
所述热流道冷却水路包括多个热流道冷却水路段,所述多个热流道冷却水路段与所述多组热嘴一一对应,相邻两个所述热流道冷却水路段相连通;
其中,所述热流道冷却水路段是非封闭环形段,所述热流道冷却水路段环绕相对应的一组所述热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模组件包括与所述热流道板远离所述动模组件的一端相连的定模固定板,所述定模固定板设置有注塑入口,所述注塑入口与所述热流道相连通;
所述注塑模具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模固定板的第三冷却组件,所述第三冷却组件包括定模固定板冷却水路、定模固定板进水口以及定模固定板出水口,所述定模固定板冷却水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模固定板进水口、所述定模固定板出水口相连;
其中,所述定模固定板冷却水路是非封闭环形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合模方向的平面上,所述定模固定板冷却水路的投影环绕所述分流板的投影。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流道包括多个转角流道,所述多个转角流道与所述多组热嘴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定模固定板设置有在所述合模方向上贯通所述定模固定板的多个观测孔,所述多个观测孔与所述多个转角流道一一对应,在垂直于所述合模方向的平面上,所述转角流道的投影位于所述观测孔的投影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多个观测孔盖板,所述多个观测孔盖板与所述多个观测孔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观测孔盖板与所述定模固定板可拆卸地连接,以使所述观测孔盖板可封堵相对应的所述观测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注塑模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在合模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一冷却组件与第二冷却组件,形成多层冷却结构,提高对注塑模具的冷却效果与冷却效率。通过限定第一冷却组件环绕注塑型腔、第二冷却组件环绕热流道模块,对注塑型腔、热流道模块进行多方位包裹式散热,快速带走热量,避免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机长期处于高温中,以保证注塑产品的成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解决了现有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机因长期处于高温中,易发生热变形和精度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在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冷却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定模冷却模块俯视图;
图7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动模冷却模块俯视图;
图8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观测孔未封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转角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定模组件;110、热流道模块;1101、热流道板;1102、分流板;1103、热嘴;1104、转角流道;1105、阀针;120、定模镶件;130、定模固定板;1301、注塑入口;140、定模板;20、动模组件;210、动模镶件;220、动模板;230、动模固定板;30、冷却结构;310、第一冷却组件;3101、定模冷却模块;3102、动模冷却模块;3103、定模冷却水路;3104、定模进水口;3105、定模出水口;3106、A段;3107、B段;3108、C段;3109、D段;3110、E段;3111、F段;3112、G段;3113、H段;3114、动模冷却水路;3115、动模进水口;3116、动模出水口;3117、J段;3118、K段;3119、L段;320、第二冷却组件;3201、热流道冷却水路;3202、热流道冷却水路段;3203、热流道进水口;3204、热流道出水口;330、第三冷却组件;3301、定模固定板冷却水路;3302、定模固定板进水口;3303、定模固定板出水口;40、注塑型腔;410、内冷却区域;420、外冷却区域;60、观测孔;70、观测孔盖板;80、脱模组件;810、顶针;820、顶针复位弹簧;90、导向组件;910、导柱;920、导套;91、注塑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注塑过程中将受热熔化的原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成型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产品。为了提高注塑效率,模具中会设置冷却水路结构,向冷却水路结构中注入冷却介质,以降低模具的温度,从而提高产品的成型效率。
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冷却水路结构的冷却效果不佳,熔化的原料会将热量传递到到注塑模具的各个部件以及注塑机上,使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机长期处于高温中,导致注塑模具、注塑机出现热变形和精度不良,从而影响产品成型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组件10、动模组件20以及冷却结构30;定模组件10包括热流道模块110;动模组件20与定模组件10在合模方向上相对设置,动模组件20可与定模组件10相配合,以在合模时共同形成用于注塑产品91的注塑型腔40;冷却结构30包括沿合模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冷却组件310与第二冷却组件320;其中,第一冷却组件310环绕至少部分注塑型腔40,以对注塑产品91进行冷却;第二冷却组件320环绕热流道模块110,以对热流道模块110进行冷却。
由上可见,通过设置在合模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一冷却组件310与第二冷却组件320,形成多层冷却结构30,提高对注塑模具的冷却效果与冷却效率。通过第一冷却组件310、第二冷却组件320分别对注塑型腔40、热流道模块110进行冷却降温,同时限定第一冷却组件310环绕注塑型腔40、第二冷却组件320环绕热流道模块110,以对注塑型腔40、热流道模块110进行多方位包裹式散热,快速带走热量,避免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机长期处于高温中,以保证注塑产品91的成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解决了现有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机因长期处于高温中,易发生热变形和精度不良的问题。
如图1、图3、图4所示,注塑模具包括定模组件10、动模组件20以及冷却结构30;定模组件10包括热流道模块110;动模组件20与定模组件10在合模方向上相对设置,动模组件20可与定模组件10相配合,以在合模时共同形成用于注塑产品91的注塑型腔40。
通过热流道模块110将熔化的原料导入注塑型腔40内,完成注塑产品91的注塑成型。
冷却结构30包括沿合模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一冷却组件310与第二冷却组件320。
通过设置在合模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一冷却组件310与第二冷却组件320,形成多层冷却结构30,提高对注塑模具的冷却效果与冷却效率。
其中,第一冷却组件310环绕至少部分注塑型腔40,以对注塑产品91进行冷却;第二冷却组件320环绕热流道模块110,以对热流道模块110进行冷却。
通过设置第一冷却组件310环绕注塑型腔40、第二冷却组件320环绕热流道模块110,以对注塑型腔40、热流道模块110进行多方位包裹式散热,快速带走热量,避免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机长期处于高温中,保证注塑产品91的成型质量,从而解决了现有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机因长期处于高温中,易发生热变形和精度不良的问题。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动模组件20可在注塑机的作用下沿合模方向或开模方向运动,以实现合模或开模;在合模时,动模组件20与定模组件10相贴合,以形成注塑型腔40,以便注塑产品91的注塑成型;在开模时,动模组件20与定模组件10分离,以便取出注塑产品91;其中,合模方向与Z方向相平行,合模方向与开模方向相反;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塑模具还包括脱模组件80以及导向组件90,脱模组件80包括顶针810、顶针复位弹簧820,当注塑产品91在注塑型腔40内成型冷却后,定模组件10与动模组件20分离打开,顶针810在注塑机的顶杆推动作用下将注塑产品91顶出,以实现脱模,进行下一个注塑成型的工作循环;导向组件90包括设置于定模组件10上的导套920以及设置于动模组件20上且与导套920相配合的导柱910,在合模时,导柱910可插设于导套920内,从而保证定模组件10与动模组件20在合模时能够准确对中。
如图1、图3-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模组件10至少一个定模镶件120,动模组件20包括至少一个动模镶件210,至少一个动模镶件210与至少一个定模镶件120一一对应;其中,第一冷却组件310包括定模冷却模块3101以及动模冷却模块3102,定模冷却模块3101设置于定模镶件120且用于对注塑产品91的边缘进行冷却,动模冷却模块3102设置于动模镶件210且用于对注塑产品91的中心进行冷却。
通过在定模镶件120内设置定模冷却模块3101、动模镶件210内设置动模冷却模块3102,以使定模冷却模块3101、动模冷却模块3102分别位于注塑产品91的两侧,形成可对注塑产品91快速降温的多层冷却结构30,快速散热,同时避免热量传递到注塑机上。通过定模冷却模块3101、动模冷却模块3102分别对注塑产品91的边缘、注塑产品91的中心进行冷却,以对注塑产品91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散热,提高冷却效果与冷却效率,保证注塑产品91成型后可快速脱模,缩短注塑成型周期,实现模具高效、高质量生产。
可选的是,定模组件10可包括多个定模镶件120,动模组件20可包括多个动模镶件210,多个定模镶件120与多个动模镶件210一一对应。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模组件10包括定模板140,定模板1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腔,至少一个第一固定腔与至少一个定模镶件120一一对应,定模镶件120设置于相对应的第一固定腔内;动模组件20包括在合模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动模固定板230、动模板220,动模板220设置于动模固定板230靠近定模组件10的一端,注塑机可作用于动模固定板230,以使动模组件20在合模方向或开模方向上运动;动模板2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腔,至少一个第二固定腔与至少一个动模镶件210一一对应,动模镶件210设置于相对应的第二固定腔内。
例如,如图1所示,定模组件10包括两个定模镶件120,定模板14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腔,两个定模镶件120与两个第一固定腔一一对应,定模镶件120设置于相对应的第一固定腔内;动模组件20包括两个动模镶件210,动模板220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腔,两个动模镶件210与两个第二固定腔一一对应,动模镶件210设置于相对应的第二固定腔内;其中,两个定模镶件120与两个动模镶件210一一对应。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模镶件120靠近动模镶件210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多个定模仁,动模镶件210靠近定模镶件120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多个动模仁,多个动模仁与多个定模仁一一对应,以在合模时共同形成多个注塑型腔40;其中,多个注塑型腔40按照多行多列的阵列方式布置,位于同一行的注塑型腔40彼此对齐,位于同一列的注塑型腔40彼此对齐。
通过设置多个注塑型腔40,使注塑模具形成一出多腔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注塑产品91的形状轮廓将定模仁、动模仁加工成需要的形状轮廓。
例如,将定模仁加工成与注塑产品91的内表面相同的形状轮廓,将动模仁加工成与注塑产品91的外表面相同的形状轮廓,当定模组件10与动模组件20合模时,定模仁插入动模仁内,定模仁与动模仁之间形成注塑型腔40。
如图1、图5-图7所示,可选的是,定模镶件120靠近动模镶件210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四个定模仁,动模镶件210靠近定模镶件120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四个动模仁,动模仁与定模仁一一对应,以使定模镶件120与动模镶件210相配合共同形成四个注塑型腔40,四个注塑型腔40按照两行两列的阵列方式布置。
如图3-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模冷却模块3101包括定模冷却水路3103、定模进水口3104以及定模出水口3105,定模冷却水路3103的两端分别与定模进水口3104、定模出水口3105相连通;定模冷却水路3103包括多个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以及多个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沿行方向延伸,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沿列方向延伸,每个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至少与一个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相连。
通过限定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注塑型腔40的分布方向,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前提下,缩短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从而缩短冷却介质流动的水路路径,提高冷却介质的循环速度,快速带走热量,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通过限定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至少与一个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相连通,以保证冷却介质可以到达每个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与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使每个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与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均具有冷却功能。
其中,多个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与多个注塑型腔40一一对应,在垂直于合模方向的平面上,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的投影将相对应的注塑型腔40的投影在列方向上分隔为内冷却区域410与外冷却区域420;在行方向上,每列注塑型腔4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
通过限定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与注塑型腔40的位置关系,以在注塑型腔40远离动模组件20的一侧形成可环绕每个注塑型腔40的多方位包裹式冷却结构,对注塑型腔40的周围以及边缘进行冷却,从而使每个注塑型腔40均能快速冷却,既提高注塑产品91的成型质量,也减少向注塑机热传递的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模冷却模块3101内的冷却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冷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冷却区域410的面积大于外冷却区域420的面积。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行方向与X方向相平行,列方向与Y方向相平行,且行方向、列方向以及合模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前提下,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的数量、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的数量应尽可能的少,以缩短冷却介质流动的水路路径长度,提高冷却介质的循环速度。
例如,如图7所示,当一个定模镶件与相对应的动模镶件共同形成的注塑型腔40的数量为四个,且按照两行两列的阵列方式布置时,定模冷却模块3101包括四个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四个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与四个注塑型腔40一一对应,每列注塑型腔4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使每列注塑型腔40对应两个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
四个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分别是A段3106、B段3107、C段3108以及D段3109;四个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分别是E段3110、F段3111、G段3112、H段3113,A段3106的两端均分别与E段3110、G段3112相连通,B段3107的两端分别与E段3110、F段3111相连通,C段3108的一端与H段3113相连通且另一端与定模进水口3104相连,D段3109的两端分别与G段3112、H段3113相连通,F段3111远离B段3107的一端与定模出水口3105相连通。
如图3-图6、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动模冷却模块3102包括动模冷却水路3114、动模进水口3115以及动模出水口3116,动模冷却水路3114的两端分别与动模进水口3115、动模出水口3116相连;动模冷却水路3114包括多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以及多个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沿列方向延伸,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沿行方向延伸,相邻两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相连通。
通过限定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注塑型腔40的分布方向,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前提下,缩短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从而缩短冷却介质流动的水路路径,提高冷却介质的循环速度,快速带走热量,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通过限定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相连通,以保证冷却介质可以到达每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与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使每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与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均具有冷却功能。
其中,多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与多列注塑型腔40一一对应,在垂直于合模方向的平面上,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的投影经过相对应的一列注塑型腔40的中心。
通过限定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与注塑型腔40的位置关系,以在注塑型腔40远离定模组件10的一侧形成可环绕每个注塑型腔40的多方位包裹式冷却结构,对注塑型腔40的中心区域进行冷却,从而使每个注塑型腔40均能快速冷却,既提高注塑产品91的成型质量,也减少向注塑机热传递的热量。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与多列注塑型腔40一一对应,即一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对应一列注塑型腔40,从而可减少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的数量,缩短冷却介质流动的水路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前提下,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的数量、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的数量应尽可能的少,以缩短冷却介质流动的水路路径长度,提高冷却介质的循环速度。
例如,如图8所示,当一个定模镶件与相对应的动模镶件共同形成的注塑型腔40的数量为四个,且按照两行两列的阵列方式布置时,动模冷却模块3102包括两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以及一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两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与两列注塑型腔40一一对应,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之间,且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相连通。
两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分别是J段3117、K段3118,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是L段3119,L段3119的两端分别与J段3117、K段3118相连通,J段3117远离L段的一端与动模进水口3115相连通,K段3118远离L段3119的一端与动模出水口3116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流道模块110包括热流道板1101、分流板1102以及多组热嘴1103,热流道板1101具有安装腔;分流板1102设置于安装腔,分流板1102设置有热流道;多组热嘴1103设置于分流板1102,热嘴1103沿合模方向延伸且一端与热流道相连通,以向注塑型腔40内注射熔融注塑液;其中,热嘴1103与注塑型腔40一一对应。
通过设置热流道模块110将熔化的原料导入注塑型腔40内;通过分流板1102实现分流和转向,以保证注塑成型,同时为注塑模具的一出多腔提供结构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一组热嘴1103对应一个定模镶件120。例如,如图3、图4所示,热流道模块110包括两组热嘴1103,两组热嘴1103与两个定模镶件120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流道模块110包括用于使原料保持熔化状态的加热件,加热件包括但不限于是电加热件,例如,加热电阻。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嘴1103包括阀针1105,通过控制阀针1105运动,可控制热嘴1103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对注塑时间进行控制。另外,相较于现有的注塑产品91在模具成型后易产生水口料,通过阀针1105可自动压平进胶点,解决注塑产品91断点高于注塑产品91表面的问题,实现注塑产品91无水口生产,节约了原料成本;同时,阀针的侧边可切断注塑产品与热流道的连接,使注塑产品与热流道分开。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组件320包括热流道冷却水路3201、热流道进水口3203以及热流道出水口3204,热流道冷却水路3201的两端分别与热流道进水口3203、热流道出水口3204相连;热流道冷却水路3201包括多个热流道冷却水路段3202,多个热流道冷却水路段3202与多组热嘴1103一一对应,相邻两个热流道冷却水路段3202相连通;其中,热流道冷却水路段3202是非封闭环形段,热流道冷却水路段3202的环绕相对应的一组热嘴1103。
通过设置环绕热嘴1103的热流道冷却水路段3202,使热流道冷却水路段3202对热嘴1103进行冷却,减少热传递,以避免热流道板1101内的原料熔体将热量传递到动模组件20,再通过动模组件20传递到注塑机上,从而减少动模组件20、注塑机发生热变形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组件320设置于热流道板1101。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流道冷却水路3201包括两个热流道冷却水路段3202,两个热流道冷却水路段3202与两组热嘴1103一一对应。
如图1、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模组件10包括与热流道板1101远离动模组件20的一端相连的定模固定板130,定模固定板130设置有注塑入口1301,注塑入口1301与热流道相连通。熔化的原料从注塑入口1301流入热流道内;
注塑模具包括设置于定模固定板130的第三冷却组件330,第三冷却组件330包括定模固定板冷却水路3301、定模固定板进水口3302以及定模固定板出水口3303,定模固定板冷却水路3301的两端分别与定模固定板进水口3302、定模固定板出水口3303相连;其中,定模固定板冷却水路3301是非封闭环形结构,在垂直于合模方向的平面上,定模固定板冷却水路3301的投影环绕分流板1102的投影。
通过设置环绕分流板1102的热流道冷却水路段3202,使热流道冷却水路段3202对热流道板1101进行冷却,减少热传递,以避免热流道板1101内的原料熔体将热量传递到定模组件10,再通过定模组件10传递到注塑机上,从而减少定模组件10、注塑机发生热变形的可能性。
如图8-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流道包括多个转角流道1104,多个转角流道1104与多组热嘴1103一一对应;其中,定模固定板130设置有在合模方向上贯通定模固定板130的多个观测孔60,多个观测孔60与多个转角流道1104一一对应,在垂直于合模方向的平面上,转角流道1104的投影位于观测孔60的投影内。
通过设置转角流道1104提高注塑模具的注塑能力,实现一次注塑多个注塑产品91的目的。通过设置观测孔60可方便地观察到热流道是否漏胶,简单且不耗费人力,也能够及时发现并预防漏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拆卸定模固定板130检查是否漏胶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大大节约了检查漏胶的人力物力,在不拆模的情况下也可观察到模具内部是否漏胶。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流道包括两个转角流道1104,定模固定板130设置有在合模方向上贯通定模固定板130的两个观测孔60,两个观测孔60与两个转角流道1104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流道包括一级流道以及二级流道,一级流道与注塑入口1301相连通,一级流道的两端均通过转角流道1104与二级流道相连通,当热流道一旦发生漏胶时,转角流道1104处会出现漏胶,所以观察转角流道1104即可判定热流道是否漏胶。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塑模具包括多个观测孔盖板70,多个观测孔盖板70与多个观测孔60一一对应;其中,观测孔盖板70与定模固定板130可拆卸地连接,以使观测孔盖板70可封堵相对应的观测孔60。
通过设置观测孔盖板70封堵观测孔60,避免热流道裸露在外,以保证注塑成型的顺利进行。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使观测孔盖板70与定模固定板130相连,当热流道出现异常时,可快速方便地打开观测孔盖板70,为观测热流道的情况做好准备。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塑模具包括两个观测孔盖板70,两个观测孔盖板70与两个观测孔60一一对应。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观测孔盖板70与观测孔60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螺丝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注塑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注塑模具,进而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塑设备包括注塑机,注塑机包括注塑机本体以及设置于注塑机本体的前板、后板,定模组件设置于前板,动模组件设置于后板,后板是可以沿合模方向或开模方向运动,动模组件可随后板运动,以实现合模或开模。
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塑机本体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内设置有注射参数。例如,注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入胶时间、保压时间。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模组件,包括热流道模块;
动模组件,与所述定模组件在合模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动模组件可与所述定模组件相配合,以在合模时共同形成用于注塑产品的注塑型腔;以及
冷却结构,包括沿所述合模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冷却组件与第二冷却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组件环绕至少部分所述注塑型腔,以对所述注塑产品进行冷却;所述第二冷却组件环绕所述热流道模块,以对所述热流道模块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定模镶件,所述动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动模镶件,所述至少一个动模镶件与所述至少一个定模镶件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定模冷却模块以及动模冷却模块,所述定模冷却模块设置于所述定模镶件且用于对所述注塑产品的边缘进行冷却,所述动模冷却模块设置于所述动模镶件且用于对所述注塑产品的中心进行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镶件靠近所述动模镶件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多个定模仁,所述动模镶件靠近所述定模镶件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多个动模仁,所述多个动模仁与所述多个定模仁一一对应,以在合模时共同形成多个注塑型腔;
其中,所述多个注塑型腔按照多行多列的阵列方式布置,位于同一行的所述注塑型腔彼此对齐,位于同一列的所述注塑型腔彼此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冷却模块包括定模冷却水路、定模进水口以及定模出水口,所述定模冷却水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模进水口、所述定模出水口相连;
所述定模冷却水路包括多个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以及多个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所述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沿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沿列方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至少与一个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相连通;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与所述多个注塑型腔一一对应,在垂直于所述合模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定模冷却水路段的投影将相对应的所述注塑型腔的投影在所述列方向上分隔为内冷却区域与外冷却区域;在所述行方向上,每列注塑型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定模冷却水路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冷却模块包括动模冷却水路、动模进水口以及动模出水口,所述动模冷却水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模进水口、动模出水口相连;
所述动模冷却水路包括多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以及多个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所述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沿列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沿行方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所述第二动模冷却水路段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相连通;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与多列所述注塑型腔一一对应,在垂直于所述合模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动模冷却水路段的投影经过相对应的一列所述注塑型腔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模块包括:
热流道板,具有安装腔;
分流板,设置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分流板设置有热流道;
多组热嘴,设置于所述分流板,所述热嘴沿所述合模方向延伸且一端与所述热流道相连通,以向所述注塑型腔内注射熔融注塑液;
其中,所述热嘴与所述注塑型腔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热流道冷却水路、热流道进水口以及热流道出水口,所述热流道冷却水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流道进水口、所述热流道出水口相连;
所述热流道冷却水路包括多个热流道冷却水路段,所述多个热流道冷却水路段与所述多组热嘴一一对应,相邻两个所述热流道冷却水路段相连通;
其中,所述热流道冷却水路段是非封闭环形段,所述热流道冷却水路段环绕相对应的一组所述热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包括与所述热流道板远离所述动模组件的一端相连的定模固定板,所述定模固定板设置有注塑入口,所述注塑入口与所述热流道相连通;
所述注塑模具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模固定板的第三冷却组件,所述第三冷却组件包括定模固定板冷却水路、定模固定板进水口以及定模固定板出水口,所述定模固定板冷却水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模固定板进水口、所述定模固定板出水口相连;
其中,所述定模固定板冷却水路是非封闭环形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合模方向的平面上,所述定模固定板冷却水路的投影环绕所述分流板的投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包括多个转角流道,所述多个转角流道与所述多组热嘴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定模固定板设置有在所述合模方向上贯通所述定模固定板的多个观测孔,所述多个观测孔与所述多个转角流道一一对应,在垂直于所述合模方向的平面上,所述转角流道的投影位于所述观测孔的投影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多个观测孔盖板,所述多个观测孔盖板与所述多个观测孔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观测孔盖板与所述定模固定板可拆卸地连接,以使所述观测孔盖板可封堵相对应的所述观测孔。
11.一种注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
CN202321748629.5U 2023-07-04 2023-07-04 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Active CN220373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8629.5U CN220373802U (zh) 2023-07-04 2023-07-04 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8629.5U CN220373802U (zh) 2023-07-04 2023-07-04 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3802U true CN220373802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73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48629.5U Active CN220373802U (zh) 2023-07-04 2023-07-04 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3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108333B1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US20080054529A1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10350803B2 (e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having cooled core sliders
US8512625B2 (en) Injection blow molding system with enhanced heat transfer channel configuration
CN220373802U (zh) 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CN101244621B (zh) 一种橡胶注射成型的冷流道
CN211709928U (zh) 一种陶瓷管模具
CN117001951A (zh) 注塑模具及注塑设备
CN115284548B (zh) 一种套筒注塑模具
CN220113914U (zh) 一种双管道双层热流道分流板及注塑模具
CN207388232U (zh) 一种精密复杂注塑模具
KR101174050B1 (ko) 집중냉각방식의 금형 장치
CN210791829U (zh) 具有大包围嵌入冷却镶块的汽车仪表台注塑模
KR101172290B1 (ko) 스팀라인들을 지닌 이중 사출 금형 및 이중 사출 공정
US8877117B2 (en) Injection blow molding system with enhanced parison temperature control
US8523556B2 (en) Injection blow molding system with enhanced parison body mold configuration
CN109822830B (zh) 一种轨距挡板注塑模具模芯及镶柱
CN209718494U (zh) 一种轨距挡板注塑模具模芯
CN210820652U (zh) 多通道注塑模具
CN116494471A (zh) 一种多腔式蓄电池壳注塑模具
CN201169038Y (zh) 一种橡胶注射成型的冷流道
CN218966027U (zh) 一种多腔开放式注塑系统
CN219789106U (zh) 一种长条形护板的注塑模具
CN220555211U (zh) 一种多腔体注压成型模具的均匀冷却结构
JP2730305B2 (ja) ホットランナー式成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