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1273U - 一种烟雾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雾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1273U
CN220371273U CN202221791028.8U CN202221791028U CN220371273U CN 220371273 U CN220371273 U CN 220371273U CN 202221791028 U CN202221791028 U CN 202221791028U CN 220371273 U CN220371273 U CN 220371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dust
removing device
dust removing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910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添木
周畅
杨纯
杨清霖
何宣江
谢汶歆
赵家琪
袁敏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7910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1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1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1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烟雾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框架主体;沿所述烟雾流动方向在所述框架主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除尘装置、第二除尘装置以及出风口,所述第一除尘装置与第二除尘装置之间设置有供烟雾流通的航道管道。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除尘装置依次对烟雾进行除尘,第一除尘装置主要在于排污烟雾中的大颗粒杂质,第二除尘装置用于进一步对烟雾进行除尘净化,尤其是通过采用电除尘装置,从而有效将烟雾中的小颗粒粉尘进一步排除,本装置不仅结构简单,同时除尘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烟雾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烟雾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当下,环境保护已经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危害范围大、时间长、危害程度深。
空气污染,主要是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气造成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很多锅炉会排放出烟气,这些烟气如果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是不能直接排放在空气中的,因此,就出现了除尘装置,利用除尘装置将烟气中的烟尘去除,符合排放标准,现有的除尘装置,很多采用的是喷淋方式,通过喷淋装置喷出的液幕和烟气进行交换,以达到除尘的目的,专利公开号为CN201431840、公开日为2010年03月3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烟气除尘装置,其包括在壳体的下部内含有进烟口、烟气道、叶轮除尘装置、除尘喷淋装置、液槽以及与液槽连接的回液管和供液池,在壳体内装有隔板,在隔板的上部内含有过滤网,在过滤网的上方装有与供液池连接的清洗喷淋装置,在清洗喷淋装置上方制有排烟口;此外,在进烟口内还装有烟气预处理装置的喷口。但是,该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其除尘、去除有害物质的效果比较差,结构比较复杂。其原理为具有独立的烟雾收集室和除尘室,两者通过抽风机连通,抽风机可以安装在烟雾收集室或除尘室内,其靠近烟雾收集室顶部,因为烟气比较轻,所以这个位置使得抽风机更容易将烟气抽出去,进入除尘室,提高效率,同时,除尘室设有高出所述烟雾收集室顶部的上交换室,上交换室高出烟雾收集室顶部,那么,从抽风机出来的烟气,自然而然的向上飘,在飘的时候和喷淋装置喷出的液幕进行充分的接触,去除烟尘和有害物质,然后烟气从排气窗排出,完成整个除尘交换过程,被去除的尘土和有害物质的沉淀物被过滤网阻挡住,过滤网因为液体张力的原因,会在其上形成液体密封层,厚度和过滤网的孔径有关,孔径细些,液体密封层能够厚些,反之,薄些,液体密封层能够阻挡烟气从过滤网处溢出,进入蓄液池,同时辅助沉淀在过滤网上的尘土等,能够起到更好的过滤作用。
现有技术中采用喷淋装置除尘,除尘效果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除尘效果一般,提供一种除尘效果好的烟雾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公开一种烟雾除尘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框架主体;沿所述烟雾流动方向在所述框架主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除尘装置、第二除尘装置以及出风口,所述第一除尘装置与第二除尘装置之间设置有供烟雾流通的航道管道。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装置包括具有中空通道的壳体以及套设在所述壳体内用于除尘的布袋。
优选地,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框架主体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环形凹槽配合的压紧环,所述布袋通过压紧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
优选地,所述航道管道与所述第一除尘装置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航道管道配合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航道管道设置有四根,所述固定板上对应设置四个通孔。
优选地,所述航道管道内设置有第一风扇。
优选地,所述框架主体内设置有电源,所述第二除尘装置为电除尘装置,所述电除尘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源。
优选地,所述电除尘装置包括所框架主体连接的安装架,以及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石棉板、电路板、铜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金针,所述铜板上设置有铜圈。
优选地,所述电除尘装置间隔设置四个。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第二风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烟雾除尘装置,通过两个除尘装置依次对烟雾进行除尘,第一除尘装置主要在于排污烟雾中的大颗粒杂质,第二除尘装置用于进一步对烟雾进行除尘净化,通过电除尘,从而有效将烟雾中的小颗粒粉尘进一步排除,本装置不仅结构简单,同时除尘效果好。
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两个除尘装置除尘,除尘效果好。
2)整体结构简单、新颖。
3)设置多组风扇,大大提到了烟雾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烟雾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烟雾除尘装置中环形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烟雾除尘装置中压紧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烟雾除尘装置中第二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烟雾除尘装置中铜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实施例1
如图所示,公开一种烟雾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包括框架主体1;沿烟雾流动方向在框架主体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除尘装置2、第二除尘装置3以及出风口4,第一除尘装置2与第二除尘装置3之间设置有供烟雾流通的航道管道5。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主体1的外壳是一个密封的的结构,这样的话烟雾在框架主体1内流动时,烟雾不会从框架主体1内渗透出来。烟雾首先经过第一除尘装置2,经过第一除尘装置2进行第一次除尘处理。第一除尘装置2包括具有中空通道的壳体20以及套设在壳体20内用于除尘的布袋21。通过布袋21对烟雾进行除尘,排出烟雾中夹杂的大颗粒杂质。尤其是当碰到火灾等安全事故时,烟雾中经常会夹杂着大量的颗粒杂质,通过第一除尘装置2中的布袋20后,即可将大颗粒的杂质从烟雾中全部排除。同时火灾等产生的烟雾,其温度一般都比较高,为了避免烟雾的高温而损坏布袋,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布袋21优先采用耐高温的除尘布袋。布袋20除尘的原理在于,布袋允许气体或者微小物体通过,但是会阻碍大颗粒物体通过。
同时,第一除尘装置的壳体远离框架主体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6,壳体还包括与环形凹槽6配合的压紧环7,布袋21通过压紧环7固定连接壳体。通过压紧环7将布袋的开口端压紧在环形凹槽6内,从而使得布袋21固定连接在壳体上。也可以是在壳体上连接一个前固定板,然后再前固定板上设置环形凹槽6。
经过第一除尘装置2除尘后的烟雾,经过航道管道5进入第二除尘装置3,由第二除尘装置3进行第二步除尘。航道管道5与第一除尘装置2之间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与航道管道配合的通孔。通过连接板,使得航道管道5与第一除尘装置2固定连接,连接板上设置有与航道管道5配合的通孔。通过此设计,使得经过第一次除尘后的烟雾可通过此通孔从而进入到航道管道5内。
烟雾经过航道管道5后,进入框架主体1的内腔,在框架主体1内,垂直烟雾的流动的方向上设置第二除尘装置3。第二除尘装置3为电除尘装置,电除尘装置电连接设置在框架主体1内的固定电源,也可以电连接外部电源。
为了方便理解,以下对电除尘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补充说明。
原理:含尘气体经过高压静电场时被电分离,尘粒与负离子结合带上负电后,趋向阳极表面放电而沉积。
在电场作用下,空气中的自由离子要向两极移动,电压愈高、电场强度愈高,离子的运动速度愈快。由于离子的运动,极间形成了电流。
开始时,空气中的自由离子少,电流较少。电压升高到一定数值后,放电极附近的离子获得了较高的能量和速度,它们撞击空气中的中性原子时,中性原子会分解成正、负离子。
由于连锁反应,在极间运动的离子数大大增加,高强电压捕获附带细菌颗粒,瞬间导电击穿由蛋白质组成的细胞壁,达到杀灭细菌吸附除尘。
经过第二除尘装置3除尘后的烟雾,完全达到排放标准,并且通过出风口4排出。
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除尘装置依次对烟雾进行除尘,第一除尘装置2主要在于排污烟雾中的大颗粒杂质,第二除尘装置3用于进一步对烟雾进行除尘净化,通过电除尘,从而有效将烟雾中的小颗粒粉尘进一步排除,本装置不仅结构简单,同时除尘效果好,适用性强。
实施例2
公开一种烟雾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包括框架主体1;沿烟雾流动方向在框架主体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除尘装置2、第二除尘装置3以及出风口4,第一除尘装置2与第二除尘装置3之间设置有供烟雾流通的航道管道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为了加快烟雾在第一除尘装置2与第二除尘装置3之间的流动速度,可以将航道管道5设置有四根,固定板上对应设置四个通孔,同时将航道管道5也设置为四根。
实施例3
公开一种烟雾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包括框架主体1;沿烟雾流动方向在框架主体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除尘装置2、第二除尘装置3以及出风口4,第一除尘装置2与第二除尘装置3之间设置有供烟雾流通的航道管道5。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点在于:航道管道内设置有第一风扇。在第一风扇的作用下,加快第一除尘装置内的烟雾往第二除尘装置内的移动速度。易于理解的是,同等时间内烟雾流速越大,那么经过本除尘装置的烟雾体积就更大,对应的被本装置除尘净化后的烟雾也就越多。因此,大大提到了本装置的除尘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加快烟雾在本除尘装置内的移动速度,还可以在出风口4内设置第二风扇,通过第二风扇,从而使得能过将已经由第二除尘装置3净化后的烟雾在第二风扇的作用下,快速的从本除尘装置内排出。
实施例4
公开一种烟雾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包括框架主体1;沿烟雾流动方向在框架主体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除尘装置2、第二除尘装置3以及出风口4,第一除尘装置2与第二除尘装置3之间设置有供烟雾流通的航道管道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框架主体1内设置有电源,第二除尘装置3为电除尘装置,电除尘装置3电连接电源。在框架主体1内设置固定电源,电源具体可以为蓄电池或蓄电池组。同时还可以将第一风扇以及第二风扇分别于电源电连接,通过此设计,由电源直接给用电设备供电,本除尘装置内的用电设备无需连接外部电源,此设计的优点在于:能方便本除尘设备在户外使用,尤其是不方便接电的户外。
具体的,电除尘装置包括所框架主体连接的安装架,以及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石棉板30、电路板31、铜板32,电路板31上设置有金针33,铜板32上设置有铜圈34。通过此设计,构成一个完整的电除尘装置,从而实现对烟雾的第二步除尘。
同时,为了使得电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最佳,可以将电除尘设备垂直烟雾流动方向设置。这样的话,所有流过本除尘装置的烟雾,都会经过电除尘设备。从而保证了所有烟雾都会经过电除尘装置,从而保证所有的烟雾都会被电除尘设备完全第二步除尘。
为进一步提到本装置的除尘效果,还可以在框架主体内间隔设置多个电除尘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公开了间隔设置四个电除尘装置的方案。易于理解的是,所有烟雾在经过本除尘装置时,都会依次四个电除尘装置,那么自然而然的会进行四次电除尘处理,大大提到了本装置的除尘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烟雾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包括框架主体;沿所述烟雾流动方向在所述框架主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除尘装置、第二除尘装置以及出风口,所述第一除尘装置与第二除尘装置之间设置有供烟雾流通的航道管道;所述第一除尘装置包括具有中空通道的壳体以及套设在所述壳体内用于除尘的布袋;所述框架主体内设置有电源,所述第二除尘装置为电除尘装置,所述电除尘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雾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框架主体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环形凹槽配合的压紧环,所述布袋通过压紧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雾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航道管道与所述第一除尘装置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航道管道配合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烟雾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航道管道设置有四根,所述固定板上对应设置四个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雾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航道管道内设置有第一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雾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除尘装置包括所框架主体连接的安装架,以及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石棉板、电路板、铜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金针,所述铜板上设置有铜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烟雾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除尘装置间隔设置四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雾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第二风扇。
CN202221791028.8U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烟雾除尘装置 Active CN220371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1028.8U CN220371273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烟雾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1028.8U CN220371273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烟雾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1273U true CN220371273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6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91028.8U Active CN220371273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烟雾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1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13959U (zh) 复合式油烟净化器
CN209438817U (zh) 高效湿式静电除尘器
CN113384985A (zh) 高温定型机的油烟净化系统
CN210474309U (zh) 一种自清理静电除尘装置
CN216790313U (zh) 一种过滤装置及油烟净化器
CN201519534U (zh) 一种烟雾净化器
CN220371273U (zh) 一种烟雾除尘装置
CN210544086U (zh) 湿式粉尘过滤器
CN220143680U (zh) 一种可伸缩的过滤装置
CN209772405U (zh) 一种静电油烟净化设备
CN203235567U (zh) 一种高效湿法静电除尘器
CN203935908U (zh) 湿式电除尘装置
CN207266823U (zh) 一种陶瓷烤花烟气净化装置
CN109647620A (zh) 一种生物质除烟器
CN115445405A (zh) 一种可拆卸的等离子粗煤气除焦油装置
CN203971708U (zh) 电浆集尘空气净化装置
CN213314177U (zh) 一种无纺布生产专用烟气净化器
CN210434224U (zh) 一种带有静电除尘空气净化装置
CN204429021U (zh) 一种沥青烟气处理系统
CN208312489U (zh) 一种复合式固态拦截油烟净化设备
CN106111335A (zh) 电弧水法净尘器
CN217830368U (zh) 一种独立串联多电场湿式电除尘器
CN109529511A (zh) 复式粉尘过滤器
CN220559502U (zh) 一种褶皱式集尘模组净化装置
CN103977896A (zh) 湿式电除尘装置及其隔板的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