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9307U - 人工鱼礁 - Google Patents
人工鱼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69307U CN220369307U CN202321935069.4U CN202321935069U CN220369307U CN 220369307 U CN220369307 U CN 220369307U CN 202321935069 U CN202321935069 U CN 202321935069U CN 220369307 U CN220369307 U CN 2203693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tificial fish
- fish reef
- base frame
- clamping grooves
- artific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5000015170 shellfis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028 Biom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04 pastoral f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鱼礁,其包括:基础框架,其为上开口的箱体结构,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卡槽;多个附着基,其为柱状结构,所述附着基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匹配安装的卡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渔业养殖技术,缩短人工鱼礁上生物群落结构演替时间,解决现有技术依靠目标海域的生物自然附着所需时间长的难点,以及解决后期管护存在的技术难题,实现人工鱼礁功能长期且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牧场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大多数以混凝土、钢筋为基础,通过结构的设计,形成具有给生物附着的各种功能人工鱼礁,实践证明,人工鱼礁可有效改变海洋牧场区的栖息环境,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索饵、避敌所需要的场所,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由于海洋牧场建设所采用的人工鱼礁结构都比较大,加上总量较重,通过需船运至目标海域后,进行投放,运输成本高。对此,现有技术通过对人工鱼礁结构设计为可拆装方式来解决,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式人工鱼礁(公告号为CN 208739910U),其通过将整个人工鱼礁分成顶架、立柱与底架进行拼装组合来降低运输成本,还通过将两组相同的人工鱼礁进行组装,增加人工鱼礁的覆盖面积以增殖。虽然现有技术通过可拆装的方式能够解决运输问题和覆盖面积问题,但对于人工鱼礁投放到目标海域后,由于自然海域环境较为恶劣,依靠目标海域的生物自然附着在人工鱼礁上,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形成人工鱼礁功能区,影响人工鱼礁功能发挥。如果投放人工鱼礁后,后续跟踪调查发现人工鱼礁上附着生物较少时,亦无法将人工鱼礁从海底取出,转移至他处或重新布放。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亟需对人工鱼礁进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鱼礁,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缩短人工鱼礁上生物结构演替时间,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渔业养殖技术,提前为人工鱼礁附着大量的贝类幼体,避免了自然海域内资源量少,贝类幼体附着所需时间长的难点,以及解决后期管护存在的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鱼礁,其包括:
基础框架,其为上开口的箱体结构,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卡槽;
多个附着基,其为柱状结构,所述附着基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匹配安装的卡块。
优选的是,基础框架的底板中央设置有通孔,所述多个卡槽在所述通孔外周均匀设置。
优选的是,卡块和卡槽设置为相互匹配的倒梯形结构或倒圆台结构。
优选的是,基础框架的上开口设置有向内部径向延伸的凸环,所述基础框架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表面粗糙的凸边。
优选的是,附着基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的内孔为圆边长方形,吊耳内孔的上边与下边之间的长度大于卡块的高度,吊耳内孔的上边高于附着基的顶面。
优选的是,基础框架浇筑为上开口的方形箱体,在箱体的底板上设置的卡槽为每一列上下对齐设置,并且在基础框架的上开口的一对壁体上端面对应每一列卡槽上下对齐设置有一对凹槽。
优选的是,在所述附着基表面开设多个多边形开口向内部延伸形成多层多孔洞结构。
优选的是,多边形开口从附着基表面的一侧开口向内部延伸并从另一侧打通,形成类U型或V型的孔洞通道。
优选的是,基础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支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模块化的组成设计,将人工鱼礁结构拆分成两个部分,框架基础部分和可拆卸组装的附着基部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渔业养殖技术,缩短人工鱼礁上生物结构演替时间,解决现有技术依靠目标自然海域的生物附着所需时间长的难点,以及解决后期管护存在的技术难题,实现人工鱼礁功能长期且稳定。
第二、本实用新型在基础框架的上开口的一对壁体上端面对应每一列卡槽上下对齐设置有一对凹槽,结合附着基的吊耳使用能够便于附着基的吊放和拆装,提高拆装和吊放效率。
第三、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附着基表面开设多个多边形开口向内部延伸形成类U型或V型的孔洞通道,使得在转移附着有生物的附着基过程中,附着的生物不容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人工鱼礁的一种实现形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的剖面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的剖面另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B的剖面另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人工鱼礁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C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6中D-D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人工鱼礁的附着基实现形式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人工鱼礁的另一种实现形式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人工鱼礁的附着基轴向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中,基础框架1;附着基2;底板3;通孔4;上开口5;凸边6;支脚7;吊耳8;卡块9;凹槽10;孔洞通道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3和图6至8示出了人工鱼礁的一种实现方式,其包括:
基础框架1,其为上开口5的箱体结构,箱体的底板3上设置有多个卡槽,用于与多个附着基2可拆卸连接;
多个附着基2,其为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附着基2为方柱或圆柱均可,图中以方柱的形式示出,其能附着其他水域的生物并转移到目标水域,所述附着基2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匹配安装的卡块9。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基础框架1结构可依据现有的人工鱼礁材料进行制作,比如基础框架1和附着基2都可以采用强度等级为C35等级的混凝土材料构建而成,在混凝土浇筑中间设置有板筋,以提高强度。制作好的附着基2先放置到试验水槽内,进行贝类幼体附着,待贝类幼体附着后,再利用合适的运输条件,将附着基2运至人工鱼礁投放区(基础框架1已事先构建和投放到位),由潜水员携带附着基2,将附着基2的卡块9插入事先预留在基础框架1上的卡槽内。通过附着基2提前进行人工生物附着,以及基础框架1箱型围成的区域水流平稳,利于生物附着和繁殖,实现生境的快速演替,促进人工鱼礁生态功能的形成。
在后期管护时,若发现人工鱼礁上的生物量比较低,则可由潜水员下潜至海底,将人工鱼礁上的附着基2取回,重新到育苗场的育苗池或试验水槽进行生物附着,为人工鱼礁管护提供了新途径,保障了人工鱼礁功能的发挥。
在上述实现形式的基础上,所述基础框架1的底板3中央设置有通孔4,通孔4利于投放平衡,或水体上下相对流通,所述多个卡槽在所述通孔4外周均匀设置。
在上述实现形式的基础上,卡块9和卡槽设置为相互匹配的倒梯形结构或倒圆台结构。
在上述实现形式的基础上,如图4-5所示,基础框架1的上开口5设置有向内部径向延伸的凸环,所述基础框架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表面粗糙的凸边6,利于基础框架1的内壁提供相对平稳的水域给生物附着。
在上述实现形式的基础上,如图9-10所示,附着基2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吊耳8,所述吊耳8的内环或内孔为圆边长方形,吊耳8内孔的上边与下边之间的长度大于卡块9的高度,吊耳8内孔的上边高于附着基2的顶面,附着基2的吊耳8设计可以便于附着基2的吊放和安装。
在上述实现形式的基础上,基础框架1浇筑为上开口5的方形箱体,在箱体的底板3上设置的卡槽为每一列上下对齐设置,参考附图10所示的卡槽和凹槽10分布,并且在基础框架1的上开口5的一对壁体上端面对应每一列卡槽上下对齐设置有一对凹槽10,结合附着基2的吊耳8使用能够便于附着基2的吊放和安装,提高拆装和吊放效率。
附着有生物的附着基2需要吊放和安装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将杆体穿设到附着基2的吊耳8内孔,一条杆体可以同时穿2个或3个或4个等多个附着基2(根据基础框架1每列设置的附着基2个数穿设,附图所示的基础框架1第一列和第三列的卡槽都为3个,安装时一条杆体对应穿设3个附着基2吊放安装),采用常规的四点吊方式,将穿设的多个附着基2吊起,放到目标水域,潜水员携带穿设着的附着基2从基础框架1的上开口5缓慢地放入到基础框架1内,并将杆体的两端架设在基础框架1预留的一对凹槽10上,给基础框架1每列的多个附着基2预定位和扶正,调整各个附着基2的位置对应到基础框架1的卡槽上,然后将各个附着基2的卡块9对应插入卡槽中,安装完毕。同理,将附着基2拆卸提起亦具有同样的便利效果。
在上述实现形式的基础上,在所述附着基2表面开设多个多边形开口向内部延伸形成多层多孔洞结构,具体为在附着基2的表面均匀开设正六边形开口,具体数目根据浇筑的附着基2大小和长度而定,每个正六边形开口的大小不一,并且前后连通。
在上述实现形式的基础上,如图11所示,多边形开口从附着基2表面的一侧开口向内部延伸并从另一侧打通,形成类U型或V型的孔洞通道11,使得在转移附着有生物的附着基2过程中,附着的生物不容易脱落。
在上述实现形式的基础上,基础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支脚7,用于对基础框架1支撑,以及便于水体从基础框架1中央通孔4相对缓慢流动。
本实用新型利用当前养殖技术发展较好趋势,人工鱼礁建设与养殖技术相结合,将人工鱼礁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在人工鱼礁设计之初,就将人工鱼礁的结构分为基础框架1和可拆卸的附着基2部分,这样的结构为后续人工鱼礁区的投放与管理提供了更多样的途径:
1)可拆卸的附着基2部分,可提前进行人工生物附着,将附着基2放置在育苗场的育苗池内,进行贝类附着,该项工作完成后,附着基2上已经附着了大量的贝类幼体,再将人工鱼礁的附着基2与基础框架1组装起来,投放到海洋牧场区,或者将附着基2与已在海洋牧场区的基础框架1组装起来,缩短了人工鱼礁功能发挥的时间。
2)在后期管护时,若发现人工鱼礁上的生物量比较低,则可由潜水员下潜至海底,将人工鱼礁上的附着基2取回,重新到育苗场的育苗池进行生物附着,为人工鱼礁管护提供了新途径,保障的人工鱼礁功能的发挥。解决后期管护存在技术难点,如当人工鱼礁投放效果不好时,无法将人工鱼礁从海底移动至其他区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
Claims (9)
1.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框架,其为上开口的箱体结构,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卡槽;
多个附着基,其为柱状结构,所述附着基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匹配安装的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的底板中央设置有通孔,所述多个卡槽在所述通孔外周均匀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和卡槽设置为相互匹配的倒梯形结构或倒圆台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的上开口设置有向内部径向延伸的凸环,所述基础框架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表面粗糙的凸边。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基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的内孔为圆边长方形,吊耳内孔的上边与下边之间的长度大于卡块的高度,吊耳内孔的上边高于附着基的顶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浇筑为上开口的方形箱体,在箱体的底板上设置的卡槽为每一列上下对齐设置,并且在基础框架的上开口的一对壁体上端面对应每一列卡槽上下对齐设置有一对凹槽。
7.如权利要求1-4或6任一项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附着基表面开设多个多边形开口向内部延伸形成多层多孔洞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开口从附着基表面的一侧开口向内部延伸并从另一侧打通,形成类U型或V型的孔洞通道。
9.如权利要求1-4或6或8任一项所述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支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35069.4U CN220369307U (zh) | 2023-07-21 | 2023-07-21 | 人工鱼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35069.4U CN220369307U (zh) | 2023-07-21 | 2023-07-21 | 人工鱼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69307U true CN220369307U (zh) | 2024-01-23 |
Family
ID=89564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35069.4U Active CN220369307U (zh) | 2023-07-21 | 2023-07-21 | 人工鱼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69307U (zh) |
-
2023
- 2023-07-21 CN CN202321935069.4U patent/CN2203693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04102B (zh) |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 | |
CN101861840B (zh) | 高密度鲍鱼养殖系统 | |
CN217308782U (zh) | 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 | |
CN207167454U (zh) | 一种水产养殖池 | |
KR102010011B1 (ko) | 전복의 수조 바닥면 부착 방지를 위한 쉘터지지구 | |
CN220369307U (zh) | 人工鱼礁 | |
CN201160436Y (zh) | 一种庭院龟池 | |
CN111713439A (zh) | 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及其构建方法 | |
CN205667231U (zh) | 一种新型透水式人工鱼礁 | |
CN108308079B (zh) | 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及其建设方法 | |
CN216796166U (zh) | 一种模拟鱼类生活环境的堆叠式鱼礁 | |
CN110521657A (zh) | 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5288173U (zh) | 一种组合式移动生态浮床 | |
KR200389607Y1 (ko) | 복합형 경사어초 | |
CN214629136U (zh) | 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复合生态鱼礁 | |
CN212589663U (zh) | 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 | |
JPH10271932A (ja) | 浮沈式の魚貝類養殖用金網カゴと魚貝類養殖方法 | |
CN209740820U (zh) | 一种用于深水区水质净化的生态浮岛 | |
CN114747522A (zh) | 六边形沉底式海参养殖装置 | |
CN107821273A (zh) | 深海鱼和浅海鱼共养用套设式网箱系统 | |
CN217657719U (zh) | 人工生态鱼礁 | |
CN219305507U (zh) | 一种水草根吸附生长装置 | |
CN216931451U (zh) | 一种组合式鱼礁 | |
CN210406322U (zh) | 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 | |
CN110235843A (zh) | 一种立式水产养殖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