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8782U - 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08782U CN217308782U CN202221000408.5U CN202221000408U CN217308782U CN 217308782 U CN217308782 U CN 217308782U CN 202221000408 U CN202221000408 U CN 202221000408U CN 217308782 U CN217308782 U CN 2173087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sh reef
- artificial fish
- reef
- artificial
- riv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呈内部中空的拱形结构,人工鱼礁至少有一端开口,人工鱼礁顶部和侧壁分别开设若干个供鱼类进出人工鱼礁内部的鱼洞,人工鱼礁相对的两侧壁上共同安装若干个支撑柱,人工鱼礁相对的两侧壁底部分别设底沿。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鱼礁可供藻类、贝类、甲壳类、鱼类等的附着、生长和繁殖,有利于提高河口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连通,可进一步提高水草覆盖率,有效改善河口带生态环境;采用环保材料,成本低廉,兼具水质净化作用;鱼礁底部与河底接触面积小,避免河底水土界生态链阻隔的问题;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结构稳定性高,不易倾斜或坍塌,耐久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渔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由于水面侵占、水体污染严重和过度捕捞等人为干扰,江河湖泊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河湖内的鱼越发罕见。为重新构建可供水生生物栖息、索饵、繁殖的场所,鱼礁的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主要通过在适宜的海区或河湖区投放树木、石块、钢筋水泥预制块、废车船、废轮胎等,以形成人工鱼礁,可诱集和增加定栖性、洄游性的底层和中上层鱼类资源,形成相对稳定的人工鱼礁渔场,但大多数鱼礁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1)鱼礁材料多为钢筋混凝土,孔隙率低,重量重,运输安装不方便;
2)阻隔河底底泥和水体的生态链交流;
3)鱼礁过于封闭,不利于鱼类活动进出和水体交换;
4)生产成本高;
5)结构不稳定,鱼礁易倾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
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所述人工鱼礁呈内部中空的拱形结构,人工鱼礁至少有一端开口,人工鱼礁顶部和侧壁分别开设若干个供鱼类进出人工鱼礁内部的鱼洞,人工鱼礁顶部和侧壁的鱼洞的结构可相同或不同,人工鱼礁相对的两侧壁上共同安装有若干个支撑柱,人工鱼礁相对的两侧壁底部分别设置有底沿。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鱼礁为采用生物质填料制成的生物填料架,所述支撑柱为采用生物质填料制成且呈圆柱体或长方体结构的生物填料支撑架或柱。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横向等间隔设置于人工鱼礁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鱼礁内部每间隔15cm设置一个支撑柱。
进一步的,所述底沿截面呈矩形结构,底沿的宽度至少为人工鱼礁侧壁宽度的2倍,人工鱼礁相对的两侧壁底部的底沿之间选择性通过呈圆柱体或长方体结构的连接柱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鱼礁一端封闭且相对的另一端开口,所述人工鱼礁的封闭端开设若干个鱼洞。
进一步的,所述鱼洞呈圆形、矩形、多边形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鱼洞内壁光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可供藻类、贝类、甲壳类、鱼类等的附着、生长和繁殖,有利于提高河口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连通,并且还可进一步提高水草覆盖率,有效改善河口带生态环境;采用环保材料,成本低廉,兼具水质净化作用;鱼礁底部与河底接触面积小,避免河底水土界生态链阻隔的问题;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结构稳定性高,不易倾斜或坍塌,耐久性强,适合工业化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底部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6所示,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呈内部中空的拱形结构,该人工鱼礁1至少有一端开口,人工鱼礁1的顶部11和侧壁12分别开设若干个供鱼类进出人工鱼礁1内部的鱼洞2,人工鱼礁1的顶部11和侧壁12上的鱼洞2的结构可相同或不同,人工鱼礁1相对的两个侧壁12上共同安装有若干个支撑柱3,也即每个支撑柱3两端分别固定于人工鱼礁1相对的两侧壁12上,人工鱼礁1相对的两个侧壁12底部分别设置有底沿4。
人工鱼礁1的顶部11呈圆弧形结构,人工鱼礁1相对的两个侧壁12竖向放置并分别连接顶部11,使得人工鱼礁1形成稳定的拱形结构,避免风浪冲击导致鱼礁倾斜甚至倒塌,如此设计还能增大鱼礁的表面积。
人工鱼礁1为采用生物质填料制成的生物填料架,无污染,密度小,重量轻,表面粗糙,孔隙率高,对水质有净化作用,且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着床,提高了人工鱼礁1的水生相容性,增大了比表面积和亲水性,使得对鱼类产卵粘附性提高,粘沉性鱼卵着床率改善,鱼卵孵化后,对于仔稚鱼诱集的效果提高。
支撑柱3为采用生物质填料制成且呈圆柱体或长方体结构的生物填料支撑架或柱。支撑柱3横向等间隔设置于人工鱼礁1内部,优选每间隔15cm设置一个支撑柱3,支撑柱3可错落排放,既加强人工鱼礁1的强度,同时形成错落空间以供鱼类活动。
底沿4截面呈矩形结构,底沿4的宽度至少为人工鱼礁1的侧壁12宽度的2倍,人工鱼礁1相对的两侧壁12底部的底沿4之间选择性通过若干个呈圆柱体或长方体结构的连接柱5相连,底沿4加粗加宽后整体结构的重量较大,起到稳固根基作用,有助于提高结构的稳固性。
鱼洞2呈圆形、矩形、多边形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鱼洞2内壁光滑,方便鱼类等进出活动,同时有利于水体流通,减少对人工鱼礁1的冲击,防止人工鱼礁1倾覆,安全指数更高。
人工鱼礁1还可设计成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拱形结构,此时人工鱼礁1的封闭端优选开设若干个鱼洞2,这样也不会影响鱼类进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可以供藻类、贝类、甲壳类、鱼类等的附着、生长和繁殖,有利于河道生态性恢复,鱼礁底部与河底接触面积小,有利于河底底泥和水体的生态链交流,人工鱼礁1可整体成型,结构稳定,还可将若干个人工鱼礁1拼接,组成各种形状,更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呈内部中空的拱形结构,该人工鱼礁1两端开口,人工鱼礁1的顶部11和侧壁12分别开设若干个供鱼类进出人工鱼礁1内部的鱼洞2,人工鱼礁1的顶部11和侧壁12上的鱼洞2的结构可相同或不同,人工鱼礁1相对的两个侧壁12上共同安装有若干个支撑柱3,也即每个支撑柱3两端分别固定于人工鱼礁1相对的两侧壁12上,人工鱼礁1相对的两个侧壁12底部分别设置有底沿4。
人工鱼礁1的顶部11呈圆弧形结构,人工鱼礁1相对的两个侧壁12竖向放置并分别连接顶部11,使得人工鱼礁1形成稳定的拱形结构,避免风浪冲击导致鱼礁倾斜甚至倒塌,如此设计还能增大鱼礁的表面积。
人工鱼礁1为采用生物质填料制成的生物填料架,无污染,密度小,重量轻,表面粗糙,孔隙率高,对水质有净化作用,且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着床,提高了人工鱼礁1的水生相容性,增大了比表面积和亲水性,使得对鱼类产卵粘附性提高,粘沉性鱼卵着床率改善,鱼卵孵化后,对于仔稚鱼诱集的效果提高。
支撑柱3为采用生物质填料制成且呈长方体结构的生物填料支撑架或柱。支撑柱3横向等间隔设置于人工鱼礁1内部,本实施例中每间隔15cm设置一个支撑柱3,支撑柱3共有11个,支撑柱3高低错落排放,如图5所示,既加强人工鱼礁1的强度,同时形成错落空间以供鱼类活动。
底沿4截面呈矩形结构,底沿4的宽度为人工鱼礁1的侧壁12宽度的2倍,人工鱼礁1相对的两侧壁12底部的底沿4之间通过若干个呈长方体结构的连接柱5相连,底沿4加粗加宽后整体结构的重量较大,起到稳固根基作用,有助于提高结构的稳固性。
顶部11上的鱼洞2呈四边形结构,侧壁12上的鱼洞2部分设计成圆形结构,部分设计成五边形结构,鱼洞2内壁光滑,相邻两个鱼洞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6cm,方便鱼类等进出活动,同时有利于水体流通,减少对人工鱼礁1的冲击,防止人工鱼礁1倾覆,安全指数更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轻拿轻放,安置于河底,对于斜坡,可打桩支撑,可以供藻类、贝类、甲壳类、鱼类等的附着、生长和繁殖,有利于河道生态性恢复,鱼礁底部与河底接触面积小,有利于河底底泥和水体的生态链交流,人工鱼礁1可整体成型,结构稳定,人工鱼礁1采用镂空结构,还可将若干个人工鱼礁1拼接,组成各种形状,更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的部分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礁呈内部中空的拱形结构,人工鱼礁至少有一端开口,人工鱼礁顶部和侧壁分别开设若干个供鱼类进出人工鱼礁内部的鱼洞,人工鱼礁顶部和侧壁的鱼洞的结构可相同或不同,人工鱼礁相对的两侧壁上共同安装有若干个支撑柱,人工鱼礁相对的两侧壁底部分别设置有底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礁为采用生物质填料制成的生物填料架,所述支撑柱为采用生物质填料制成且呈圆柱体或长方体结构的生物填料支撑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横向等间隔设置于人工鱼礁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礁内部每间隔15cm设置一个支撑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沿截面呈矩形结构,底沿的宽度至少为人工鱼礁侧壁宽度的2倍,人工鱼礁相对的两侧壁底部的底沿之间选择性通过呈圆柱体或长方体结构的连接柱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礁一端封闭且相对的另一端开口,所述人工鱼礁的封闭端开设若干个鱼洞。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洞呈圆形、矩形、多边形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鱼洞内壁光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00408.5U CN217308782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00408.5U CN217308782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08782U true CN217308782U (zh) | 2022-08-30 |
Family
ID=82948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00408.5U Active CN217308782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0878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89603A (zh) * | 2024-07-12 | 2024-08-16 | 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一种用于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组合式生态鱼礁 |
US12102067B1 (en) | 2023-05-12 | 2024-10-01 | Reef Arches PHC, LLC | Artifical reef structure |
-
2022
- 2022-04-28 CN CN202221000408.5U patent/CN21730878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102067B1 (en) | 2023-05-12 | 2024-10-01 | Reef Arches PHC, LLC | Artifical reef structure |
CN118489603A (zh) * | 2024-07-12 | 2024-08-16 | 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一种用于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组合式生态鱼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308782U (zh) | 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 | |
KR100904560B1 (ko) | 수질정화 폭기처리 인공식물섬 | |
KR101130237B1 (ko) | 수생태 복원 및 수질개선을 위한 복합 서식장치 | |
US6089191A (en) | Marine habitat systems | |
WO2020055980A1 (en) | Concrete wave attenuating apparatus and an assembly thereof | |
CN213486447U (zh) | 适用多海域的悬垂型人工鱼礁 | |
KR20020074911A (ko) | 하천과 담수의 수질정화용 부유구조물 | |
CN109775941A (zh) | 基于石墨烯光催化氧化的污水氧化塘及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 |
KR100582210B1 (ko) | 친환경적인 식생식물 및 어류서식처가 구비된 식생부력체 | |
CN117121857A (zh) | 一种适用于热带海域的人工鱼礁 | |
CN210808819U (zh) | 一种方便运输的珊瑚修复型人工鱼礁 | |
CN108308079B (zh) | 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及其建设方法 | |
KR100656939B1 (ko) | 생태수벽 정수 시스템 | |
CN110521657A (zh) | 一种集鱼型增养殖鱼礁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5836569U (zh) | 一种带种植基床的树型鱼礁装置 | |
CN213537424U (zh) | 一种基于浮岛构建的水生生态系统 | |
CN209797592U (zh) | 一种恢复藻型湖泊水生植物的复合鱼礁系统 | |
KR200392536Y1 (ko) | 해중림 조성용 하우스형 인공어초 | |
CN209732302U (zh) | 一种红树林湿地的螃蟹幼苗养殖装置 | |
CN210085083U (zh) | 一种垂直流人工湿地生境岛 | |
CN113575476A (zh) | 一种亲参原位催产装置及原位催产方法 | |
CN208080311U (zh) | 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 | |
CN111109015A (zh) | 一种可升降式沉水植物种植方法 | |
CN218831636U (zh) | 一种双侧带有碎石的双层堆高式底栖动物增殖礁 | |
CN219182353U (zh) | 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