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6322U - 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6322U
CN210406322U CN201920581446.6U CN201920581446U CN210406322U CN 210406322 U CN210406322 U CN 210406322U CN 201920581446 U CN201920581446 U CN 201920581446U CN 210406322 U CN210406322 U CN 210406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loating frame
treatment device
fixing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814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梦
马晓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814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6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6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6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包括外浮框架、吊环、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绳索、渔网、线坠、底架、内浮框架和连接筋;所述外浮框架与内浮框架均为中空的矩形框架,内浮框架置于外浮框架内,外浮框架与内浮框架相对两个边框之间通过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连接;所述内浮框架的下方设置底架,所述渔网连接在内浮框架和底架之间;所述外浮框架四个边框的中部及两端部分别安装有吊环,吊环的底端连接有绳索,绳索的底端设置有线坠。该装置结构简单、拆卸、安装方便、固定牢固且不易发生位移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生植被的自然分布也与水的深度、透明度及水底基质状况有关:透明度大的浅水,水底多腐殖质的淤泥,植物种类较多,生长茂盛;水深,基底为沙质或石质时,植物种水生植被类少,而且分布稀疏;在湖泊、沼泽及池塘内,水生植物则往往呈同心圆环状分布,在河流小溪两岸,水生植物不但是优质的饲料,而且水生的浮游藻类是鱼类的饵料来源,并且有净化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治理效果较差,尤其是对重金属的治理,重金属进入水体后,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绝大部分迅速的转移至沉积物或悬浮物中,治理效果较为不明显,综合整治后,Cd、Hg的潜在生态危害仍然很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用水。
现有的水生态植被综合治理装置,结构较为复杂,拆卸、安装较为麻烦,由于水的流动性较强,放在水中的装置较易出现位移的现象,使水生植被的生长略显杂乱,不能使水生植被有序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拆卸、安装方便、固定牢固且不易发生位移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包括外浮框架、吊环、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绳索、渔网、线坠、底架、内浮框架和连接筋;所述外浮框架与内浮框架均为中空的矩形框架,内浮框架置于外浮框架内,外浮框架与内浮框架相对两个边框之间通过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连接,其中第一固定架安装在相对连接两边框的两端部,多个第二固定架安装在相对连接两边框的中间部,相邻的两个第一固定架之间通过连接筋连接,使四组连接筋呈矩形状分布;所述内浮框架的下方设置底架,所述渔网连接在内浮框架和底架之间;所述外浮框架四个边框的中部及两端部分别安装有吊环,吊环的底端连接有绳索,绳索的底端设置有线坠;所述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外观均呈哑铃状,且第一固定架的中间内部开设有螺孔。
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通过贯穿方式与外浮框架相连接。
所述吊环通过贯穿方式与外浮框架相连接。
所述绳索的顶端绑缚在吊环上。
所述线坠绑缚在绳索的底部。
所述渔网的顶部绑缚在内浮框架上,底部绑缚在底架上。
所述底架与内浮框架的形状相同,且底架为实心结构。
所述连接筋外观为L状。
所述线坠外观呈锥形状,且线坠呈矩形状分布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外浮框架与内浮框架外观均呈矩形状,且外浮框架与内浮框架均为中空状结构,有利于水生植被在内浮框架内有序生长,并且增大了装置的浮力。
2、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外观均呈哑铃状,且第一固定架的中间内部开设有螺孔,便于安装、拆卸方便。连接筋外观为L状,且连接筋呈矩形状分布有四组,使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的架体避免发生脱离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底架为实心结构设置,线坠外观呈锥形状,且线坠呈矩形状分布有多个的设置,增加了装置在水中的牢固性,避免因水的流动性出现位移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浮框架与内浮框架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浮框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浮框架、2-吊环、3-第一固定架、4-第二固定架、5-绳索、6-渔网、7-线坠、8-底架、9-内浮框架、10-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包括外浮框架1、吊环2、第一固定架3、第二固定架4、绳索5、渔网6、线坠7、底架8、内浮框架9、连接筋10。
所述外浮框架1和内浮框架9均为中空的矩形框架,边框之间为卯榫方式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架3与第二固定架4外观均呈哑铃状,且第一固定架3的中部开设有圆形螺孔,第一固定架3与第二固定架4均为中空状结构。
所述底架8与内浮框架9的形状相同,且底架8为实心结构,底架8为渔网6的固定装置。
所述内浮框架9置于外浮框架1内侧,外浮框架与内浮框架相对两个边框之间通过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连接,其中第一固定架安装在相对连接两边框的两端部,两个第二固定架安装在相对连接两边框的中间部,相邻的两个第一固定架之间通过L状连接筋10连接,使四组连接筋呈矩形状分布;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通过贯穿方式与外浮框架相连接。
所述内浮框架9的下方设置底架8,所述渔网6连接在内浮框架9和底架8之间,其顶端通过绑缚方式与内浮框架9相连接,底端通过绑缚方式与底架8相连接。
所述外浮框架1的四个边框的中间位置和两端部设置有吊环2,且吊环2通过贯穿方式与外浮框架1相连接,置于中间位置的吊环置于两个第二固定架之间,吊环2的底端设置有绳索5,且绳索5的顶端通过绑缚方式与吊环2相连接,绳索5的底端设置有呈锥形状的线坠7,多个线坠7呈矩形状分布且通过绑缚方式与绳索5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步骤是:
首先将吊环2与第一固定架3及第二固定架4均匀贯穿在外浮框架1与内浮框架9的边框上,将渔网6绑缚在内浮框架9上,通过线坠7与底架8固定在水生植物的外侧,通过线坠7与底架8两种固定方式使装置在水中不易出现位移的现象。外浮框架1与内浮框架9外观均呈矩形状,且外浮框架1与内浮框架9均为中空状结构设置的设置,有利于水生植被在内浮框架9内有序生长,并且增大了装置的浮力。第一固定架3与第二固定架4外观均呈哑铃状,且第一固定架3的中间内部开设有圆形螺孔的设置,便于安装、拆卸方便。连接筋10外观为L状,且连接筋10呈矩形状分布有四组,使第一固定架3与第二固定架4的架体避免发生脱离的现象。底架8为实心结构设置,线坠7外观呈锥形状,且线坠7呈矩形状分布有多个的设置,增加了装置在水中的牢固性,避免因水的流动性出现位移的现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浮框架、吊环、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绳索、渔网、线坠、底架、内浮框架和连接筋;所述外浮框架与内浮框架均为中空的矩形框架,内浮框架置于外浮框架内,外浮框架与内浮框架相对两个边框之间通过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连接,其中第一固定架安装在相对连接两边框的两端部,多个第二固定架安装在相对连接两边框的中间部,相邻的两个第一固定架之间通过连接筋连接,使四组连接筋呈矩形状分布;所述内浮框架的下方设置底架,所述渔网连接在内浮框架和底架之间;所述外浮框架四个边框的中部及两端部分别安装有吊环,吊环的底端连接有绳索,绳索的底端设置有线坠;所述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外观均呈哑铃状,且第一固定架的中间内部开设有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通过贯穿方式与外浮框架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通过贯穿方式与外浮框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的顶端绑缚在吊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坠绑缚在绳索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网的顶部绑缚在内浮框架上,底部绑缚在底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与内浮框架的形状相同,且底架为实心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外观为L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坠外观呈锥形状,且线坠呈矩形状分布有多个。
CN201920581446.6U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 Active CN210406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1446.6U CN210406322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1446.6U CN210406322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6322U true CN210406322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70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81446.6U Active CN210406322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63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12024U (zh) 一种新型混凝土人工鱼礁
CN204070056U (zh) 一种藻鱼混合养殖网箱
CN103355228B (zh) 鲟鱼深水网箱养殖装置
CN107711651A (zh) 折叠养殖网箱
CN202425452U (zh) 一种生态增殖抗风浪方形开孔式人工鱼礁
CN105075846B (zh) 紫菜养殖用自行干出装置、养殖装置及潮差自行干出方法
CN206978430U (zh) 一种复合式海洋养殖系统
CN110326563A (zh) 一种海参圈套养牡蛎生态混养方法
CN202246258U (zh) 湖泊生态净化岛
CN210406322U (zh) 一种水生态植被有序生长综合治理装置
CN102487899B (zh) 适于高沉积水体环境的造礁石珊瑚野外培植方法及其装置
CN111183941A (zh) 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
CN112568117B (zh) 一种用于海洋牧场建设的浮式藻礁
CN202085588U (zh) 一种围堰海参养殖箱
CN114747522A (zh) 六边形沉底式海参养殖装置
CN201182133Y (zh) 一种附着生物实验试板的固定架
CN212087637U (zh) 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
CN204335560U (zh) 一种抗风浪沉降养殖装置
CN205052508U (zh) 一种糖葫芦状水产养殖网箱
CN217657719U (zh) 人工生态鱼礁
CN217337024U (zh) 一种立方体沉底式海参养殖装置
CN104756921A (zh) 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
CN217337023U (zh) 一种六边形沉底式海参养殖装置
CN218043244U (zh) 一种立方体沉底式海参牡蛎混养装置
CN205284637U (zh) 一种卧式深海养殖网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