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8536U - 定子总成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总成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8536U
CN220368536U CN202321861363.5U CN202321861363U CN220368536U CN 220368536 U CN220368536 U CN 220368536U CN 202321861363 U CN202321861363 U CN 202321861363U CN 220368536 U CN220368536 U CN 220368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assembly
stator
phase
bus ba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613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健
高兴
张志华
尹哲
范晓宇
郜琪
刘建新
朱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zhou Halla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zhou Halla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zhou Halla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zhou Halla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613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8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8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8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无刷电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定子总成及电机。定子总成包括定子组件、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定子组件包括定子主体、三相出线端和中性点出线端,三相出线端和中性点出线端分别从定子主体的两端引出;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分别位于定子主体的两端,以分别与三相出线端和中性点出线端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定子总成,通过将定子主体设置为两端出线以分别连接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可极大增加安装空间,降低接线难度,且安装空间的增加使得连接线之间的距离增大,提高了绝缘可靠性;且汇流排的布置形式可以合理利用电机内部空间,降低U、V、W三相绕组对应的第一汇流排的高度,从而减小电机的长度,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定子总成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刷电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定子总成及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刷电机的U、V、W三相出线端和中性点出线端均从定子的同一端引出,并与汇流排设置的24个卡爪连接。24个卡爪均排布在汇流排的一个圆周上,造成卡爪之间的距离较小,导致汇流排的量产焊接较为困难,焊接效率低,废品率高,焊接可靠性低。
且U、V、W三相出线端、中性点出线端和汇流排均位于定子的同一端,造成定子总成的一端高度较高,导致电机内部空间布置不合理,电机长度变长,增加电机重量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总成及电机,能够降低接线难度,提高了绝缘可靠性,且减小了电机的长度,降低成本。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子总成,包括定子组件、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
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主体、三相出线端和中性点出线端,所述三相出线端和所述中性点出线端分别从所述定子主体的两端引出;
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分别位于所述定子主体的两端,以分别与所述三相出线端和所述中性点出线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汇流排包括三个第一导电件和第一绝缘层;
三个所述第一导电件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
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汇流部及与所述第一汇流部连接的第一连接爪和引出端子;所述第一绝缘层包裹于三个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所述第一汇流部外;
所述第一连接爪与对应相位的所述三相出线端连接,所述引出端子与外接电源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汇流部呈扇环状;
任一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所述第一连接爪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一连接爪的数量与对应连接的一相出线端的数量相适配;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爪放射状排布于与所述第一汇流部的外圈;
所述引出端子的引出方向为所述第一汇流部的轴向且远离所述定子主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三个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所述第一汇流部的轴线共线,且三个所述第一汇流部沿轴向间隔设置;
三个所述第一汇流部绕轴线依次旋转错位排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引出端子的根部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一体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汇流排包括第二导电件和第三绝缘层;
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汇流部和第二连接爪,所述第二连接爪与所述中性点出线端连接;
所述第三绝缘层包裹于所述第二汇流部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爪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二连接爪的数量与所述中性点出线端的数量相适配;
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爪呈放射状排布于所述第二汇流部周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汇流部包括多个汇流段;
多个所述汇流段均呈扇环状且排布于预设圆周,任一所述汇流段连接有3N数量的所述第二连接爪,N为正整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汇流排靠近所述定子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
所述第二汇流排靠近所述定子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定子总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定子总成,通过将定子主体设置为两端出线以分别连接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可极大增加安装空间,降低接线难度,且安装空间的增加使得连接线之间的距离增大,提高了绝缘可靠性;且汇流排的布置形式可以合理利用电机内部空间,降低U、V、W三相绕组对应的第一汇流排的高度,从而减小电机的长度,降低成本。
本申请还提供了电机,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定子总成。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电机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定子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三个第一导电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定子主体;102-第一汇流排;103-第二汇流排;104-三相出线端;105-中性点出线端;106-第一导电件;107-第一绝缘层;108-第一汇流部;109-第一连接爪;110-引出端子;111-第二绝缘层;112-第一定位凸台;113-第二导电件;114-第三绝缘层;115-第二连接爪;116-第二定位凸台;117-汇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定子总成包括定子组件、第一汇流排102和第二汇流排103。
定子组件包括定子主体101、三相出线端104和中性点出线端105,三相出线端104包括定子主体101的U、V、W三相绕组分别引出的相性出线端,三相出线端104和中性点出线端105分别从定子主体101的两端引出。如图1所示,三相出线端104从定子主体101的上端引出,中性点出线端105从定子主体101的下端引出。
第一汇流排102和第二汇流排103分别安装于定子主体101的两端,以分别与三相出线端104和中性点出线端105连接。具体地,第一汇流排102位于定子主体101的上端,第一汇流排102与三相出线端104连接;第二汇流排103位于定子主体101的下端,第二汇流排103与中性点出线端105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一个汇流排连接三相出线端和中性点出线端的连接方式,本申请提供的安装布置方式,可极大增加安装空间,降低接线难度,且安装空间的增加使得连接线之间的距离增大,提高了绝缘可靠性;本申请提供的汇流排布置形式可以合理利用电机内部空间,降低U、V、W三相绕组对应的汇流排的高度,从而减小电机的长度,降低成本。
参见图2至图4所示,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汇流排102包括三个第一导电件106和第一绝缘层107;三个第一导电件106分别与U、V、W三相绕组对应连接通电,且三个第一导电件106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以保证三者之间具有足够的绝缘距离。
具体地,第一导电件106包括第一汇流部108及与第一汇流部108连接的第一连接爪109和引出端子110。第一连接爪109用于与对应相位的三相出线端104夹紧焊接,具体地,第一连接爪109的开口朝向外侧,且第一连接爪109的开口角度在15°到30°之间。引出端子110与外接电源连接,以实现定子绕组通电。
在第一汇流排102的生产过程中,第一导电件106开设有固定孔,通过固定孔将第一导电件106预埋在模具内,并采用绝缘材料注塑的方式将第一绝缘层107包裹于三个第一导电件106的第一汇流部108外,除了能够起到绝缘的作用,还能够起到固定三个第一导电件106的作用。
为例便于说明解释,下文以每相绕组设置四个并联线圈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每相绕组设置四个并联线圈,每相绕组设置三个、九个等其余数量的并联线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汇流部108呈扇环状;任一第一导电件106的第一连接爪109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一连接爪109的数量与对应连接的一相出线端的数量相适配;多个第一连接爪109放射状排布于与第一汇流部108的外圈;引出端子110的引出方向为第一汇流部108的轴向且远离定子主体101。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U相来说,该相绕组包括四个线圈,即引出四个相性出线端和四个中性点出线端105,第一导电件106对应设置四个第一连接爪109以连接该相绕组的四个相性出线端。第一汇流部108设置为扇环状,与定子绕组的圆筒形状对应,多个第一连接爪109放射状均匀排布于与第一汇流部108的外圈,便于连接四个相性出线端。引出端子110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且向远离定子主体101的方向引出,以连接外部电源。
对于V相和W相来说,原理与U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三相绕组共12个线圈,第一汇流排102共设置12个第一连接爪109。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三个第一导电件106的第一汇流部108的轴线共线,且三个第一汇流部108沿轴向间隔设置,三个第一汇流部108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同一圆周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引出端子110在向上引出时,需要避开其余相的第一汇流部108。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三相出线端104的排布顺序,需要对应设置三个第一导电件106第一连接爪109的位置。本申请设置三个第一汇流部108绕轴线依次旋转错位排布,以使三相出线端104分别对应的第一连接爪109错位排布,即第一连接爪109的连接顺序为U相、V相、W相、U相、V相、W相、U相、V相、W相、U相、V相、W相(每组U相、V相、W相对应一组线圈,一共四组线圈,共12个第一连接爪109)。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引出端子110的根部设置有第二绝缘层111,第二绝缘层111与第一绝缘层107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地,在第一绝缘层107靠近定子主体101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定位凸台112,以将第一汇流排102定位安装于定子主体101,且能够从径向及轴向上对第一汇流排102限位。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二中的定子总成是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内容也属于该实施例二公开的内容。
参见图5至图6所示,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二汇流排103包括第二导电件113和第三绝缘层114。第二导电件113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汇流部和第二连接爪115。生产时,先将第二导电件113预埋在模具内,并采用绝缘材料注塑的方式将第三绝缘层114包裹于第二汇流部外。可选地,在第三绝缘层114靠近定子主体101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定位凸台116,以将第二汇流排103定位安装于定子主体101,且能够从径向及轴向上对第二汇流排103限位。
第二连接爪115与中性点出线端105夹紧焊接,以将U、V、W三相绕组的中性点电连接。具体地,第二连接爪115的开口朝向外侧,且第二连接爪115的开口角度在15°到30°之间。
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爪115的数量为12个,且12个第二连接爪115呈放射状均匀排布于第二汇流部周向,以分别连接三相绕组的12个线圈的中性点出线端105。
优选地,第二汇流部可包括多个汇流段117,且每个汇流段117均呈扇环状,多个汇流段117均排布于预设圆周,任一汇流段连接有3N数量的第二连接爪115,N为正整数。
在该实施例中,图6中具体示出了两个汇流段117,且每个汇流段117均连接有6个第二连接爪115,以使第二导电件113形成两侧对称的结构。也可将第二汇流部拆分成三个或四个汇流段117,但与每个汇流段117连接的第二连接爪115的数量为三的倍数,即保证每个汇流段117可将U、V、W三相绕组的中性点连接。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结构相同的工件可以采用同一套模具加工生产,从而能够有效减小模具的制作成本;将第二导电件113拆分成结构相同的多个小结构进行加工生产,还可以有效降低模具的加工难度,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对于第一汇流排102来说,设置三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导电件106也是同样的原理。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定子总成,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定子总成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电机为无刷电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组件、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
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主体、三相出线端和中性点出线端,所述三相出线端和所述中性点出线端分别从所述定子主体的两端引出;
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二汇流排分别位于所述定子主体的两端,以分别与所述三相出线端和所述中性点出线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排包括三个第一导电件和第一绝缘层;
三个所述第一导电件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
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汇流部及与所述第一汇流部连接的第一连接爪和引出端子;所述第一绝缘层包裹于三个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所述第一汇流部外;
所述第一连接爪与对应相位的所述三相出线端连接,所述引出端子与外接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部呈扇环状;
任一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所述第一连接爪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一连接爪的数量与对应连接的一相出线端的数量相适配;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爪放射状排布于与所述第一汇流部的外圈;
所述引出端子的引出方向为所述第一汇流部的轴向且远离所述定子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所述第一汇流部的轴线共线,且三个所述第一汇流部沿轴向间隔设置;
三个所述第一汇流部绕轴线依次旋转错位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端子的根部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排包括第二导电件和第三绝缘层;
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汇流部和第二连接爪,所述第二连接爪与所述中性点出线端连接;
所述第三绝缘层包裹于所述第二汇流部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爪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二连接爪的数量与所述中性点出线端的数量相适配;
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爪呈放射状排布于所述第二汇流部周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部包括多个汇流段;
多个所述汇流段均呈扇环状且排布于预设圆周,任一所述汇流段连接有3N数量的所述第二连接爪,N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排靠近所述定子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
所述第二汇流排靠近所述定子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台。
10.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总成。
CN202321861363.5U 2023-07-14 2023-07-14 定子总成及电机 Active CN220368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1363.5U CN220368536U (zh) 2023-07-14 2023-07-14 定子总成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1363.5U CN220368536U (zh) 2023-07-14 2023-07-14 定子总成及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8536U true CN220368536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5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61363.5U Active CN220368536U (zh) 2023-07-14 2023-07-14 定子总成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85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17483B2 (en) Bus bar unit
JP5070248B2 (ja) 回転電機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768323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US10199898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having a resin molded portion
US10892658B2 (en) Motor with bus-bar assembly
US10971963B2 (en) Insulator of stator and stator
US7598637B2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US10090723B2 (en) St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tator
US9362806B2 (en) Bus bar modul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4335457B (zh) 用于电动机的定子系统
US20130113313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tator coil connecting unit therefor
JP2012143019A (ja) 回転電機の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872106B (zh) 用于三相电机的定子组件和相关的绕线方法
CN111555506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US20190013710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12186934B (zh) 一种扁线电机的汇流排以及扁线电机
CN220368536U (zh) 定子总成及电机
KR101904287B1 (ko) 단순한 버스바 구조를 갖는 브러쉬리스 모터의 결선방법
KR102598714B1 (ko) 스테이터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동기
JP2012130203A (ja) 回転電機の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CN112436619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20022486U (zh) 用于电机的引出线组件、电机及车辆
CN220653069U (zh) 定子绕组及三相电机
CN218243151U (zh) 一种汇流排装置及电机
CN220210067U (zh) 定子组件、电机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