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6602U - 一种冷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6602U
CN220366602U CN202321587127.9U CN202321587127U CN220366602U CN 220366602 U CN220366602 U CN 220366602U CN 202321587127 U CN202321587127 U CN 202321587127U CN 220366602 U CN220366602 U CN 220366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pipe
cold
pipe
cold screen
scree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871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晓霖
郭远超
关惠文
林金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science Fullcryo Zhongshan Low Temperatur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science Fullcryo Zhongshan Low Temperatur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science Fullcryo Zhongshan Low Temperatur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science Fullcryo Zhongshan Low Temperatur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871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6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6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6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屏装置,涉及冷屏降温领域。所述冷屏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形成有贴合部和传导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待降温构件贴合,所述传导部能够传导冷量至所述贴合部;以及输送组件,包括输送管和多个夹持件;所述输送管形成为盘管并且盘绕贴合于所述传导部的表面,所述输送管的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冷源和冷源回收装置连通;所述夹持件形成有与所述输送管对应的夹持部和与所述传导部连接的固定部。

Description

一种冷屏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冷屏降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各行各业的生产中,冷屏是一种常用的能够起到降温冷却效果的媒介装置,其通常由铝板或铜板制成。目前,常用的通过冷屏来实现降温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为对流换热式,即在冷屏的表面吹送低温气体,使得低温气体与冷屏表面接触以带走待降温构件的热量,但此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低温气体才能使冷屏达到预设温度,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此外,在真空环境中无法直接吹送低温气体,该方式的适用范围较小。第二种为固体导热冷却式,即利用铜编织带连接冷屏和冷源,以将冷量通过铜编织带传递到冷屏上以实现降温,但铜编织带会增加设备重量,且铜编织带设置时还需要考虑生产场地中的布局,即铜编织带不便于布置;此外,通过铜编织带传递温度到冷屏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冷量损耗,即降低了冷却效率并且影响了冷屏的冷却效果。
也就是说,目前亟需一种效率高、节省成本、便于布置且能够适用于真空环境的冷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屏装置,以解决通过现有的冷屏来实现降温的方式效率较低、成本高、不便于布置以及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
根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屏装置,与待降温构件连接,其中,所述冷屏装置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形成有贴合部和传导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待降温构件贴合,所述传导部能够传导冷量至所述贴合部;以及
输送组件,包括输送管和多个夹持件;所述输送管形成为盘管并且盘绕贴合于所述传导部的表面,所述输送管的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冷源和冷源回收装置连通;所述夹持件形成有与所述输送管对应的夹持部和与所述传导部连接的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形状与所述待降温构件的外轮廓相适配,以使得所述主体包覆于所述待降温构件的外表面;所述主体靠近所述待降温构件的内壁形成为所述贴合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待降温构件的外壁形成为所述传导部。
优选地,所述输送管的管体处形成为硬管部,所述输送管输送方向的两端形成为软管部;多个所述夹持件与所述硬管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形成为钢铝复合板,所述钢铝复合板的铝侧与所述传导部贴合连接,以形成为所述固定部;所述钢铝复合板的不锈钢侧形成有所述夹持部。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钢铝复合板宽度方向的中央处,所述夹持部形成为与所述输送管相适配的凹部结构,并且所述夹持部在垂直于所述输送管的输送方向上的截面中形成为优弧。
优选地,所述传导部与所述钢铝复合板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应力释放部。
优选地,所述应力释放部形成为多个贯穿所述主体的镂空结构;多个所述镂空结构沿所述输送管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并且每个所述镂空结构的长度均大于所述钢铝复合板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形成为骑马管卡,所述骑马管卡包括朝向远离所述传导部的方向拱起的弧状段,并且所述弧状段与所述输送管相适配,以形成为所述夹持部;所述骑马管卡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弧状段的两端的平直段,所述平直段与所述传导部连接以形成为所述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骑马管卡靠近所述传导部的一侧设置有导热件。
优选地,所述平直段远离所述传导部的侧部设置有压板,所述弧状段与所述输送管的间隙处设置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沿所述输送管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加固件延伸方向的两端伸出至所述夹持部的外部并形成弯折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屏装置,将贴合部与待降温构件贴合设置以能够增大传导面积,而通过盘管状的输送管以及传导部能够使得冷源与主体贴合,即冷源和冷屏之间没有如铜编织带这样的第三种零件,减少了冷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提高了冷量的传递效率,进而提高了冷屏的降温效率;此外,相较于铜编织带,输送管更加的灵活轻便,其通过夹持件即能够与传导部稳定连接;此外,输送管的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冷源和冷源回收装置连通,如此能够将冷源回收即有效节省了成本;此外,由于冷源是通过输送管传输的,而不是直接吹扫在冷屏表面的,因此本冷屏装置可以适用于真空环境中,有效提高了冷屏装置的适用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冷屏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夹持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第二夹持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传导部与输送组件连接后的展开示意图。
图标:1-主体;10-传导部;11-贴合部;12-应力释放部;2-输送组件;20-输送管;201-硬管部;202-软管部;21-第一夹持件;210-第一固定部;211-第一夹持部;22-第二夹持件;220-第二固定部;221-第二夹持部;222-拉铆钉;223-导热件;224-压板;225-加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屏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屏装置包括主体1和与主体1连接的输送组件2。该主体1形成有传导部10和与待降温构件贴合的贴合部11,从而传导部10能够将冷量传导至贴合部11中,以实现对待降温构件的冷却效果。该输送组件2则设置于主体1的传导部10处,以用于输送冷源。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屏装置的上述各部分的具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1的形状并不固定,而是应该与待降温构件的外轮廓相适配,以使得主体1能够包覆于待降温构件的外表面,从而实现其对待降温构件的冷却效果;而主体1靠近待降温构件的内壁形成为贴合部11,并且该贴合部11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待降温构件的外表面贴合;此外,主体1远离所述外降温构件的外壁则形成为传导部10。例如,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主体1形成为类圆柱状桶结构,其内部槽结构用于放置待降温构件,其外壁则形成为传导部10以便于下述输送组件2的设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组件2包括形成为盘管状的输送管20,但其管径、长度等均没有具体限制,应根据实际情况例如待降温构件的预设温度等综合而定,只要能够满足主体1对待降温构件的冷却效果即可。此外,输送管20的缠绕方式和设置位置等也没有具体限制,例如可以如本实施例中,将其以“蛇形”设置于主体1的外侧壁(如图4所示);或者,还可以将其以螺旋状结构设置于传导部10所在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该输送管20的管体处(至少包括其与传导部10贴合的位置处)形成为硬管部201,即该位置处的管体由不锈钢材质制成以便于传递冷量,下述夹持件则与硬管部201连接;而该输送管20输送方向的两端则形成为软管部202,即该位置处的管体由波纹不锈钢软管制成,而由于波纹不锈钢软管可以收缩,如此即能够通过软管部202抵消输送管20整体的收缩量,从而避免硬管部201在冷源的低温作用下收缩,进而保证输送管20始终能够与主体1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确保冷却效果和冷却效率。基于此,本实施例中,设置软管部202不与主体1直接接触。
此外,该输送管20的输送方向的两端(即上述软管部202)分别与冷源和冷源回收装置连通,以便于将换热后的冷源回收,从而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并且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通过输送管20传输冷源,使得本冷屏装置可以适用于真空环境中,有效提高了冷屏装置的适用范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组件2还包括多个输送管20的输送方向布置的夹持件,每个夹持件均形成有与输送管20对应的夹持部和与上述传导部10连接的固定部。该夹持件的设置位置并不固定,只要能够保证输送管20与传导部10的良好贴合即可。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冷屏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将该夹持件(为了区分称之为第一夹持件21)设置为钢铝复合板,并且该钢铝复合板的铝侧与传导部10贴合连接,以形成为所述固定部(为了区分,称之为第一固定部210);而钢铝复合板的不锈钢侧则形成有所述夹持部(为了区分,称之为第一夹持部211)。更具体地,在此种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11位于钢铝复合板宽度方向的中央处,该第一夹持部211形成为与输送管20相适配的凹部结构,并且第一夹持部211在垂直于所述输送管20的输送方向上的截面中形成为优弧,以保证其与输送管20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持件21与传导部10以及输送管20均通过焊接连接,即第一固定部210与传导部10焊接,第一夹持部211与输送管20焊接,如此能够保证其三者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第一种实施例中,传导部10与第一固定部210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应力释放部12,以能够释放其二者焊接时产生的应力。具体地,所述应力释放部12形成为多个贯穿主体1的镂空结构;多个镂空结构沿输送管20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并且沿输送管20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的直径方向,每个镂空部的长度均大于第一夹持件21的宽度。需要说明的是,该镂空结构的数量以及间距并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其能够起到释放应力的技术效果即可。
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冷屏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可以将该夹持件(为了区分,称之为第二夹持件22)设置为骑马管卡,该第二夹持件22包括朝向远离传导部10的方向拱起的弧状段,并且该弧状段与输送管20相适配,以形成为上述夹持部(为了区分,称之为第二夹持部221);此外,第二夹持件22还包括连接于弧状段的两端的平直段,该平直段用于与传导部10连接以形成为上述固定部(为了区分,称之为第二固定部220)。需要说明的是,该骑马管卡为现有构件,因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二夹持件22靠近所述传导部10的一侧设置有导热件223(本实施例中将其设置为铟片),其能够增强输送管20与传导部10接触效果,以便于增加输送管20的传导效率,即输送管20以及第二夹持件22均设置于导热片远离传导部10的侧部。此外,上述第二固定部220远离传导部10的侧部设置有压板224,并且通过拉铆钉222将导热件223、第二固定部220以及压板224顺次连接,以保证第二夹持件22不会发生翘曲等情况。此外,第二夹持部221与输送管20的间隙处还设置有加固件225(本实施例中被设置为铜丝),该加固件225沿输送管20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其延伸方向的两端伸出至第二夹持部221的外部以形成弯折结构,如此能够进一步增强输送管20与传导部10的接触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屏装置,将贴合部11与待降温构件贴合设置以能够增大传导面积,而通过盘管状的输送管20以及传导部10能够使得冷源与主体1贴合,即冷源和冷屏之间没有如铜编织带这样的第三种零件,减少了冷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提高了冷量的传递效率,进而提高了冷屏的降温效率;此外,相较于铜编织带,输送管20更加的灵活轻便,其通过夹持件即能够与传导部10稳定连接;此外,输送管20的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冷源和冷源回收装置连通,如此能够将冷源回收即有效节省了成本;此外,由于冷源是通过输送管20传输的,而不是直接吹扫在冷屏表面的,因此本冷屏装置可以适用于真空环境中,有效提高了冷屏装置的适用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冷屏装置,与待降温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屏装置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形成有贴合部和传导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待降温构件贴合,所述传导部能够传导冷量至所述贴合部;以及
输送组件,包括输送管和多个夹持件;所述输送管形成为盘管并且盘绕贴合于所述传导部的表面,所述输送管的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冷源和冷源回收装置连通;所述夹持件形成有与所述输送管对应的夹持部和与所述传导部连接的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形状与所述待降温构件的外轮廓相适配,以使得所述主体包覆于所述待降温构件的外表面;所述主体靠近所述待降温构件的内壁形成为所述贴合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待降温构件的外壁形成为所述传导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的管体处形成为硬管部,所述输送管输送方向的两端形成为软管部;多个所述夹持件与所述硬管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形成为钢铝复合板,所述钢铝复合板的铝侧与所述传导部贴合连接,以形成为所述固定部;所述钢铝复合板的不锈钢侧形成有所述夹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钢铝复合板宽度方向的中央处,所述夹持部形成为与所述输送管相适配的凹部结构,并且所述夹持部在垂直于所述输送管的输送方向上的截面中形成为优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部与所述钢铝复合板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应力释放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部形成为多个贯穿所述主体的镂空结构;多个所述镂空结构沿所述输送管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并且每个所述镂空结构的长度均大于所述钢铝复合板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形成为骑马管卡,所述骑马管卡包括朝向远离所述传导部的方向拱起的弧状段,并且所述弧状段与所述输送管相适配,以形成为所述夹持部;所述骑马管卡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弧状段的两端的平直段,所述平直段与所述传导部连接以形成为所述固定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骑马管卡靠近所述传导部的一侧设置有导热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远离所述传导部的侧部设置有压板,所述弧状段与所述输送管的间隙处设置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沿所述输送管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加固件延伸方向的两端伸出至所述夹持部的外部并形成弯折结构。
CN202321587127.9U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冷屏装置 Active CN220366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7127.9U CN220366602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冷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7127.9U CN220366602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冷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6602U true CN220366602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6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87127.9U Active CN220366602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冷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6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366602U (zh) 一种冷屏装置
JPH1158591A (ja) 熱伝導シート
US20030188856A1 (en) High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r structure
CN212029931U (zh) 一种多层结构的丝管冷凝器
CN112284172A (zh) 空间辐射散热器
WO2020059694A1 (ja) 配線部材
KR101571425B1 (ko) 화물창용 베이스서포트
JP2010043810A (ja) 冷暖房パネル
CN207753138U (zh) 热管理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14094700U (zh) 空调器
CN109163588B (zh) 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4069302B2 (ja) 長方形平板状ヒートパイプモジュールの接続構造体
KR101691586B1 (ko) 비금속성 익스펜션 조인트장치
KR10080377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설치배관
EP3733527B1 (en) High-conductance thermal connector
EP2287546B1 (en) Refrigerant heating device
JP2006194548A (ja) ヒートパイプジョイント及びヒートパイプジョイント付ヒートパイプ
CN105119097B (zh) 航天功率总线固定装置
EP4113046A1 (en) Adaptive side plate for automotive heat exchanger
CN210980003U (zh) 多管径地暖板
CN213201945U (zh) 一种电缆上盘保护装置
JP2023070959A (ja) 放射パネル
CN117190743B (zh) 一种可调式散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WO2021189673A1 (zh) 连接管组件和空调器
RU2797894C1 (ru) Излучающая панель гибридной структур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