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3588B - 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3588B
CN109163588B CN201810877184.8A CN201810877184A CN109163588B CN 109163588 B CN109163588 B CN 109163588B CN 201810877184 A CN201810877184 A CN 201810877184A CN 109163588 B CN109163588 B CN 1091635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plate
pipeline
straight
sm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771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63588A (zh
Inventor
李居强
楚红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ax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axi Opto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axi Opto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axi Opto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771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35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3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3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63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3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ntainers, Films, And Cooling For Superconductive Devi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沿其长度方向包括依次首尾一体连接的第一直线部、弯折部及第二直线部;第二板材与第三板材之间形成有第一传热管路,第一传热管路由第一直线部延伸至第二直线部;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之间形成有第二传热管路,第二传热管路至少位于弯折部内;第一传热管路及第二传热管路均为封闭管路,第一传热管路及第二传热管路内均填充有传热工质;第二板材上设有若干个连接通孔,将第一传热管路与第二传热管路相连通。本发明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

Description

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对功率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一般都是内部形成有传热管路的复合板式散热板结构,常用的复合板式散热板结构一般为包括两层板材的复合板式散热结构或包括三层板材依次叠置的复合板式散热结构。此外,为了便于功率器件与散热装置贴置,散热装置的一面需要为平面,即散热装置需要为单面平状态。又现有的热超导复合板式散热结构的传热管路需要采用吹胀工艺形成,在复合板式散热结构内形成传热管路的同时会形成与传热管路相对应的凸起结构。对于三层板材的复合板式散热结构来说,一般内侧为用于贴置功率器件的一侧,即中间板材与外侧板材之间形成传热管路,当将上述复合板式散热结构进行小圆弧折弯时,外侧(即弧形突出一侧)的板材承受拉伸变形,传热管路的界面高度会明显降低,大约可以降低60%左右,这就使得散热装置中的传热管路截面积严重减小,这将严重影响散热装置的传热性能,从而限制了散热装置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板式散热结构由于只有中间板材与外侧板材之间形成有传热管路,在进行小圆弧折弯时外侧的板材承受拉伸变形,传热管路的界面高度会明显降低,使得散热装置中的传热管路截面积严重减小,严重影响散热装置的传热性能,从而限制了散热装置的应用范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包括: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依次叠置复合在一起,所述第三板材远离所述第二板材的表面为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板材远离所述第二板材的表面为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内表面;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沿其长度方向包括依次首尾一体连接的第一直线部、弯折部及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有第一传热管路,所述第一传热管路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长度方向由所述第一直线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有第二传热管路,所述第二传热管路至少位于所述弯折部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均为封闭管路,且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内均填充有传热工质;所述第二板材上设有若干个连接通孔,以将所述第一传热管路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热管路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弯折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直线部内及所述第二直线部内;所述连接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内或/和所述第二直线部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均采用吹胀工艺而形成,所述第三板材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板材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的形状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的形状均为六边形蜂窝状、纵横交错的网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角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包括第一蜂窝状管路、第二蜂窝状管路及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直管管路,所述第一蜂窝状管路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内,所述第二蜂窝状管路位于所述第二直线部内,所述第一直管管路贯穿所述弯折部,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蜂窝状管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蜂窝状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包括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直管管路,所述第二直管管路与所述第一直管管路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延伸至第一直线部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的长度,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延伸至所述第二直线部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直线部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的长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单面打毛,将所述第二板材双面打毛,并于所述第二板材预设区域形成沿所述第二板材厚度方向贯通的连接通孔;
2)采用石墨印刷法于所述第二板材的一打毛面印刷第一石墨图案,所述第一石墨图案定义出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的形状及位置,并于所述第二板材的另一打毛面的预设区域印刷第二石墨图案,所述第二石墨图案定义出所述第二传热管路的形状及位置;
3)将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依次叠置,且所述第二石墨图案位于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所述第一石墨图案位于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第三板材之间;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二板材形成有所述第一石墨图案的打毛面贴合对齐并沿边铆合,所述第一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二板材形成有所述第二石墨图案的打毛面贴合对齐并沿边铆合;
4)将铆合后的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加热至预设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进行热轧加工以形成复合板材,其中,印有所述第一石墨图案及所述第二石墨图案部分形成具有间隙的分层;
5)向所述复合板材内分层处的所述间隙内充入高压流体,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拉伸变形,以在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第一传热管路,并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第二传热管路,所述第一传热管路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经由所述连接通孔相连通;
6)向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内充入传热工质,并将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密封;
7)将步骤6)得到的所述复合板材进行小圆弧折弯成型,以使得所述复合板材成为沿其长度方向包括依次首尾一体连接的第一直线部、弯折部及第二直线部的复合板材结构;所述第二传热管路至少位于所述弯折部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热管路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弯折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直线部内及所述第二直线部内;所述连接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内或/和所述第二直线部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的形状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的形状均为六边形蜂窝状、纵横交错的网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角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包括第一蜂窝状管路、第二蜂窝状管路及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直管管路,所述第一蜂窝状管路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内,所述第二蜂窝状管路位于所述第二直线部内,所述第一直管管路贯穿所述弯折部,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蜂窝状管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蜂窝状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包括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直管管路,所述第二直管管路与所述第一直管管路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延伸至第一直线部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的长度,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延伸至所述第二直线部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直线部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的长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通过在位于内侧的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之间对应于弯折部的区域设置第二传热管路,并在第二板材上设置连接通孔将第二传热管路与第一传热管路相连接,由于位于内侧的第一板材受压,位于弯折部的第二传热管路的截面高度没有明显变化,从而使得位于弯折部的传热管路的截面面积没有明显减小,大大降低了热阻损耗,使得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又第二传热管路仅主要设置于弯折部,可以确保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内侧有足够多的区域呈平面状,在保证导热性能的同时,不会影响其与功率器件的良好结合;同时,本发明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还具有工艺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中的第三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中的第一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
11 第一直线部
12 弯折部
13 第二直线部
14 第一板材
141 第二凸起结构
15 第二板材
16 第三板材
161 第一凸起结构
17 第一传热管路
171 第一蜂窝状管路
172 第二蜂窝状管路
173 第一直管管路
18 第二传热管路
181 第二直管管路
19 连接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图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虽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形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形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包括:第一板材14、第二板材15及第三板材16,所述第一板材14、所述第二板材15及所述第三板材16依次叠置复合在一起,所述第三板材16远离所述第二板材15的表面为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板材14远离所述第二板材15的表面为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的内表面;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沿其长度方向包括依次首尾一体连接的第一直线部11、弯折部12及第二直线部13;所述第二板材15与所述第三板材16之间形成有第一传热管路17,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的长度方向由所述第一直线部11延伸至所述第二直线部13;所述第一板材14与所述第二板材15之间形成有第二传热管路18,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至少位于所述弯折部12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均为封闭管路,且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内均填充有传热工质(未示出);所述第二板材15上设有若干个连接通孔19,以将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传热技术包括在密封的相互连通的微槽道系统(及本申请中的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及所述连接通孔19)内充装工作介质,通过工作介质的蒸发与冷凝相变实现热超导传热的热管技术;及通过控制密闭体系中工作介质微结构状态,即在传热过程中,液态介质的沸腾(或气态介质的冷凝)被抑制,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工质微结构的一致性,而实现高效传热的相变抑制(PCI)传热技术。本实施例中,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可以为相变抑制传热板,此时,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内的所述传热工质在传热的过程中沸腾或冷凝被抑制,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工质微结构的一致性而实现传热。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也可以为热管传热板,此时,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内的所述传热工质在传热过程中连续进行蒸发吸热与冷凝放热的相变循环来实现快速传热。
作为示例,所述传热工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流体,优选地,所述传热工质可以为气体或液体或气体与液体的混合物,更为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传热工质为液体与气体的混合物。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弯折部12,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直线部11内及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所述连接通孔19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内或/和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即所述连接通孔19可以仅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内,也可以仅位于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还可以同时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内及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孔1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通孔19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靠近所述弯折部12的区域内及所述第二直线部13靠近所述弯折部12的区域内。将所述连接通孔19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及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可以确保所述连接通孔19所在区域的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的横截面高度未因为拉伸而变小,可以确保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的良好连通。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均采用吹胀工艺而形成,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板材16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161,所述第一板材14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141。
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的形状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的形状可以均为六边形蜂窝状、纵横交错的网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角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的组合。
在另一示例中,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包括第一蜂窝状管路171、第二蜂窝状管路172及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直管管路173,所述第一蜂窝状管路171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内,所述第二蜂窝状管路172位于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所述第一直管管路173贯穿所述弯折部12,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蜂窝状管路171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蜂窝状管路172相连通,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包括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直管管路181,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直管管路181与所述第一直管管路17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直管管路181与所述第一直管管路173经由所述连接通孔19相连通。
作为示例,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延伸至第一直线部11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的长度,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延伸至所述第二直线部13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的长度,以确保所述第一板材14远离所述第二板材15的表面具有足够的区域为平面状以便于功率器件的安装。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板材14、所述第二板材15及所述第三板材16的材料均应为导热性良好的材料,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材14、所述第二板材15及所述第三板材16的材料可以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或任意至少两种的组合。
本发明所述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通过在内外两侧均设置管路,虽然外侧位于所述弯折部12处的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横截面的高度由于所述第三板材16的拉伸而变小,但由于内侧所述弯折部12处设有第二传热管路18,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横截面的高度不会因为所述小圆弧弯折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的弯折而变小,且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经由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及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的所述连接通孔19相连通,使得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中的传热管路的传热面积不会减小,可以大大降低了热阻损耗,使得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
实施例二
请结合图1至图4参阅图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单面打毛,将所述第二板材双面打毛,并于所述第二板材预设区域形成沿所述第二板材厚度方向贯通的连接通孔;
2)采用石墨印刷法于所述第二板材的一打毛面印刷第一石墨图案,所述第一石墨图案定义出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的形状及位置,并于所述第二板材的另一打毛面的预设区域印刷第二石墨图案,所述第二石墨图案定义出所述第二传热管路的形状及位置;
3)将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依次叠置,且所述第二石墨图案位于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所述第一石墨图案位于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第三板材之间;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二板材形成有所述第一石墨图案的打毛面贴合对齐并沿边铆合,所述第一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二板材形成有所述第二石墨图案的打毛面贴合对齐并沿边铆合;
4)将铆合后的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加热至预设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进行热轧加工以形成复合板材,其中,印有所述第一石墨图案及所述第二石墨图案部分形成具有间隙的分层;
5)向所述复合板材内分层处的所述间隙内充入高压流体,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拉伸变形,以在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第一传热管路,并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第二传热管路,所述第一传热管路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经由所述连接通孔相连通;
6)向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内充入传热工质,并将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密封;
7)将步骤6)得到的所述复合板材进行小圆弧折弯成型,以使得所述复合板材成为沿其长度方向包括依次首尾一体连接的第一直线部、弯折部及第二直线部的复合板材结构;所述第二传热管路至少位于所述弯折部内。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板材14、所述第二板材15及所述第三板材16的材料均应为导热性良好的材料,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材14、所述第二板材15及所述第三板材16的材料可以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或任意至少两种的组合。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弯折部12,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直线部11内及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所述连接通孔19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内或/和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即所述连接通孔19可以仅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内,也可以仅位于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还可以同时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内及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孔1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通孔19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靠近所述弯折部12的区域内及所述第二直线部13靠近所述弯折部12的区域内。将所述连接通孔19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及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可以确保所述连接通孔19所在区域的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的横截面高度未因为拉伸而变小,可以确保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的良好连通。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均采用吹胀工艺而形成,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板材16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161,所述第一板材14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141。
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的形状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的形状可以均为六边形蜂窝状、纵横交错的网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角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的组合。
在另一示例中,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包括第一蜂窝状管路171、第二蜂窝状管路172及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直管管路173,所述第一蜂窝状管路171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内,所述第二蜂窝状管路172位于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所述第一直管管路173贯穿所述弯折部12,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蜂窝状管路171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蜂窝状管路172相连通,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包括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直管管路181,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直管管路181与所述第一直管管路17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直管管路181与所述第一直管管路173经由所述连接通孔19相连通。
作为示例,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延伸至第一直线部11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直线部11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的长度,所述第二传热管路18延伸至所述第二直线部13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直线部13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17的长度,以确保所述第一板材14远离所述第二板材15的表面具有足够的区域为平面状以便于功率器件的安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包括: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依次叠置复合在一起,所述第三板材远离所述第二板材的表面为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板材远离所述第二板材的表面为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内表面;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沿其长度方向包括依次首尾一体连接的第一直线部、弯折部及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有第一传热管路,所述第一传热管路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长度方向由所述第一直线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有第二传热管路,所述第二传热管路至少位于所述弯折部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均为封闭管路,且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内均填充有传热工质;所述第二板材上设有若干个连接通孔,以将所述第一传热管路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相连通。本发明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通过在位于内侧的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之间对应于弯折部的区域设置第二传热管路,并在第二板材上设置连接通孔将第二传热管路与第一传热管路相连接,由于位于内侧的第一板材受压,位于弯折部的第二传热管路的截面高度没有明显变化,从而使得位于弯折部的传热管路的截面面积没有明显减小,大大降低了热阻损耗,使得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又第二传热管路仅主要设置于弯折部,可以确保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内侧有足够多的区域呈平面状,在保证导热性能的同时,不会影响其与功率器件的良好结合;同时,本发明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还具有工艺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包括: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依次叠置复合在一起,所述第三板材远离所述第二板材的表面为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板材远离所述第二板材的表面为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内表面;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沿其长度方向包括依次首尾一体连接的第一直线部、弯折部及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有第一传热管路,所述第一传热管路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长度方向由所述第一直线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有第二传热管路,所述第二传热管路至少位于所述弯折部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均为封闭管路,且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内均填充有传热工质;所述第二板材上设有若干个连接通孔,以将所述第一传热管路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传热管路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至少在弯折部有交叠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弯折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直线部内及所述第二直线部内;所述连接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内或/和所述第二直线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均采用吹胀工艺而形成,所述第三板材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相对应的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板材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相对应的第二凸起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的形状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的形状均为六边形蜂窝状、纵横交错的网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角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包括第一蜂窝状管路、第二蜂窝状管路及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直管管路,所述第一蜂窝状管路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内,所述第二蜂窝状管路位于所述第二直线部内,所述第一直管管路贯穿所述弯折部,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蜂窝状管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蜂窝状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包括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直管管路,所述第二直管管路与所述第一直管管路一一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延伸至第一直线部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的长度,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延伸至所述第二直线部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直线部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的长度。
7.一种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及第三板材,将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单面打毛,将所述第二板材双面打毛,并于所述第二板材预设区域形成沿所述第二板材厚度方向贯通的连接通孔;
2)采用石墨印刷法于所述第二板材的一打毛面印刷第一石墨图案,所述第一石墨图案定义出第一传热管路的形状及位置,并于所述第二板材的另一打毛面的预设区域印刷第二石墨图案,所述第二石墨图案定义出第二传热管路的形状及位置;
3)将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依次叠置,且所述第二石墨图案位于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所述第一石墨图案位于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第三板材之间;所述第三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二板材形成有所述第一石墨图案的打毛面贴合对齐并沿边铆合,所述第一板材的打毛面与所述第二板材形成有所述第二石墨图案的打毛面贴合对齐并沿边铆合;
4)将铆合后的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加热至预设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进行热轧加工以形成复合板材,其中,印有所述第一石墨图案及所述第二石墨图案部分形成具有间隙的分层;
5)向所述复合板材内分层处的所述间隙内充入高压流体,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三板材拉伸变形,以在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第三板材之间形成第一传热管路,并在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第二传热管路,所述第一传热管路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经由所述连接通孔相连通;
6)向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内充入传热工质,并将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密封;
7)将步骤6)得到的所述复合板材进行小圆弧折弯成型,以使得所述复合板材成为沿其长度方向包括依次首尾一体连接的第一直线部、弯折部及第二直线部的复合板材结构;所述第二传热管路至少位于所述弯折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热管路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弯折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直线部内及所述第二直线部内;所述连接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内或/和所述第二直线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的形状及所述第二传热管路的形状均为六边形蜂窝状、纵横交错的网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角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管路包括第一蜂窝状管路、第二蜂窝状管路及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直管管路,所述第一蜂窝状管路位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内,所述第二蜂窝状管路位于所述第二直线部内,所述第一直管管路贯穿所述弯折部,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蜂窝状管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蜂窝状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包括若干个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直管管路,所述第二直管管路与所述第一直管管路一一对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延伸至第一直线部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的长度,所述第二传热管路延伸至所述第二直线部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直线部内所述第一传热管路的长度。
CN201810877184.8A 2018-08-03 2018-08-03 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91635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7184.8A CN109163588B (zh) 2018-08-03 2018-08-03 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7184.8A CN109163588B (zh) 2018-08-03 2018-08-03 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3588A CN109163588A (zh) 2019-01-08
CN109163588B true CN109163588B (zh) 2020-10-02

Family

ID=6489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77184.8A Active CN109163588B (zh) 2018-08-03 2018-08-03 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35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3624A (zh) * 2022-03-31 2022-06-07 浙江嘉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吹胀板结构及其应用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9276A (ja) * 1998-07-17 2000-02-08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扁平状ヒートパイプの加工方法
CN101074853A (zh) * 2006-05-19 2007-11-21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复合式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54220A (zh) * 2008-08-13 2009-01-28 杨洪武 吸液芯片、吸液芯和板式集成热管
CN203177705U (zh) * 2013-01-28 2013-09-04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弯曲式均温导热板
CN205119572U (zh) * 2015-08-06 2016-03-30 浙江嘉熙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热交换板及热泵式相变抑制热交换热水器
CN105486132A (zh) * 2015-12-31 2016-04-13 浙江嘉熙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平相变抑制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29315A (zh) * 2016-06-15 2017-12-2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与散热装置
CN108036664A (zh) * 2017-12-21 2018-05-15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抗压结构
CN207585410U (zh) * 2017-12-08 2018-07-06 江苏宏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机车用热管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9276A (ja) * 1998-07-17 2000-02-08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扁平状ヒートパイプの加工方法
CN101074853A (zh) * 2006-05-19 2007-11-21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复合式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54220A (zh) * 2008-08-13 2009-01-28 杨洪武 吸液芯片、吸液芯和板式集成热管
CN203177705U (zh) * 2013-01-28 2013-09-04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弯曲式均温导热板
CN205119572U (zh) * 2015-08-06 2016-03-30 浙江嘉熙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热交换板及热泵式相变抑制热交换热水器
CN105486132A (zh) * 2015-12-31 2016-04-13 浙江嘉熙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平相变抑制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29315A (zh) * 2016-06-15 2017-12-2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与散热装置
CN207585410U (zh) * 2017-12-08 2018-07-06 江苏宏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机车用热管
CN108036664A (zh) * 2017-12-21 2018-05-15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抗压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3588A (zh) 2019-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2469B2 (en) Integral heat superconducting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for
US8997839B2 (en) Thin heat pip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Gibbons et al. A review of heat pipe technology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7159647B2 (en) Heat pipe assembly
US8757247B2 (en) Heat pipe structure
WO2007084987A3 (en) Flat tube,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10351991B (zh) 传热基板及散热器结构
US8757629B2 (en) Thermal seal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03868384A (zh) 扁平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86132A (zh) 双面平相变抑制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305223A1 (en) Thin heat pip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720283A (zh) 散熱器
CN109163588B (zh) 小圆弧折弯热超导传热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86128A (zh) 一体化单面平相变抑制传热板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91638A (zh) 一体化盘绕式热交换器
CN210112543U (zh) 电力电子散热板及散热器
CN211557821U (zh) 电力电子散热器
CN206061397U (zh) 环形热超导管路相变抑制散热板
WO2021203787A1 (zh) 热超导传热板及散热器
TWI564531B (zh) 具有複合毛細結構的熱管
CN102802377A (zh) 具有并列式热管的散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11702793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通信产品
WO2007079371A2 (en) Perforated heat pipe material
CN204944259U (zh) 一体化盘绕式热交换器
CN212157497U (zh) 辐射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1100 Room 201, 2 / F, building 2, No. 9, Taiji Road, Yu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Jiax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117 No.1 Workshop, 188 Jinxiu Avenue, Yaozhuang Town, Jiash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JIAXI OPTO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