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6007U - 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6007U
CN220366007U CN202323427704.0U CN202323427704U CN220366007U CN 220366007 U CN220366007 U CN 220366007U CN 202323427704 U CN202323427704 U CN 202323427704U CN 220366007 U CN220366007 U CN 220366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ring
hole
valve rod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4277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鑫
王俊龙
张峰
周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Tuolitai Industr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Tuolitai Industr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Tuolitai Industr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Tuolitai Industr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4277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6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6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6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包括手柄和阀杆,手柄的中部设置有与手柄长度方向垂直的螺纹孔,螺纹孔的底部同轴设置有抗震孔,抗震孔的底部设置有扭力孔,阀杆的端部插入到扭力孔中且端部设置有与扭力孔配合的扭力端头,阀杆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抗振环设置在限位环与抗震孔之间且与限位环配合,抱紧环设置在阀杆与抗震孔之间,且抱紧环的一端与限位环接触,抱紧环的另一端与锁紧螺母接触,锁紧螺母套设在阀杆与螺纹孔之间螺纹配合。通过增加抗振环和抱紧环装置,来达到在使用过程中或运输途中不会因振动而松脱,且将阀杆与手柄进行锁死,从而达到抗振、紧固及防松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阀门手柄1与阀杆2之间的固定有三种方式:固定方式一是手柄1的一端加圆柱状锁定螺钉14,如图1所示;固定方式二是手柄1的一端加圆锥状锁定螺钉14,如图2所示;固定方式三是手柄1的两端都加圆柱状锁定螺钉14,如图3所示。
在固定方式一中,手柄1的一端加圆柱状锁定螺钉14,该结构利用圆柱状锁定螺钉14通过螺纹将阀杆2与手柄1固定,如图1(A)所示,该结构的缺点在于会使阀杆2与手柄1之间留出一定的间隙15,如图1(B)所示,该结构是先将阀杆2放入手柄1,再从手柄1有入口的一端旋转入圆柱状锁定螺钉14,其中圆柱状锁定螺钉14还需要对齐阀杆2上凹陷的位置,不是很方便。且这种固定方式在运输途中,容易因为振动而导致阀杆2与手柄1之间产生间隙15;在现场使用时,也容易因为多次使用而导致阀杆2与手柄1之间产生间隙15,导致未使用或使用过程中松脱。
在固定方式二中,手柄1的一端加圆锥状锁定螺钉14,如图2(C)所示,该结构也会使阀杆2与手柄1之间留出一定的间隙15,如图2(D)所示,该结构也容易导致手柄1容易松动或脱落。
在固定方式三中,手柄1的两端加圆柱状锁定螺钉14,如图3(E)所示,多加一个圆柱状锁定螺钉14,但还是会使阀杆2与手柄1之间留出一定的间隙15,如图3(F)所示,且阀杆2上因为两端都有凹陷结构,容易在使用时阀杆2上的凹陷位置的承受力不足,导致从这一位置发生断裂,从而影响阀门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包括手柄、阀杆、锁紧螺母、抗振环和抱紧环,所述手柄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手柄长度方向垂直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底部同轴设置有抗震孔,所述抗震孔的底部设置有扭力孔,所述阀杆的端部插入到所述扭力孔中且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扭力孔配合的扭力端头,所述阀杆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抗振环设置在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抗震孔之间且与所述限位环配合,所述抱紧环设置在所述阀杆与所述抗震孔之间,且所述抱紧环的一端与所述限位环接触,所述抱紧环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紧螺母接触,所述锁紧螺母套设在所述阀杆与所述螺纹孔之间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抗震孔与所述扭力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内圆锥面,所述抗振环的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圆锥面配合的第一外圆锥面。
进一步地,所述抗振环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内圆锥面,所述抱紧环的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圆锥面配合的第二外圆锥面。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螺母上设置有第三内圆锥面,所述抱紧环的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内圆锥面配合的第三外圆锥面。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螺母的端部与所述手柄的侧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螺母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拆装所述锁紧螺母的爪孔,扳手上设置有与所述爪孔配合的卡爪。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螺母的端面上均匀设置有四个所述爪孔,所述扳手上设置有四个与所述爪孔配合的所述卡爪,且所述扳手上设置有与所述阀杆配合的避让槽。
进一步地,所述抗振环和所述抱紧环上均设置有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技术中,通过增加抗振环和抱紧环装置,来达到在使用过程中或运输途中不会因振动而松脱,且将阀杆与手柄进行锁死,从而达到抗振、紧固及防松的效果。
2)在本技术中,通过使用新型扳手,可对锁紧螺母行拆装,增加的新型锁紧螺母和新型扳手,避免现场因意外或其他人随意拆卸手柄,导致手柄转动而触动阀门开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手柄结构的连接结构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中手柄结构的连接结构图二;
图3为现有技术中手柄结构的连接结构图三;
图4为爪孔在锁紧螺母上的结构图;
图5为本手柄结构的内部连接结构图;
图6为抗振环和抱紧环上均设置开口的结构图;
图7为扳手的俯视连接结构图;
图8为扳手的主视连接结构图;
图中,1-手柄,2-阀杆,3-锁紧螺母,4-抗振环,5-抱紧环,6-螺纹孔,7-抗震孔,8-扭力孔,9-限位环,10-扳手,11-爪孔,12-卡爪,13-避让槽,14-螺钉,15-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4-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包括手柄1、阀杆2、锁紧螺母3、抗振环4和抱紧环5,手柄1的中部设置有与手柄1长度方向垂直的螺纹孔6,螺纹孔6的底部同轴设置有抗震孔7,抗震孔7的底部设置有扭力孔8,阀杆2的端部插入到扭力孔8中且端部设置有与扭力孔8配合的扭力端头,阀杆2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9,抗振环4设置在限位环9与抗震孔7之间且与限位环9配合,抱紧环5设置在阀杆2与抗震孔7之间,且抱紧环5的一端与限位环9接触,抱紧环5的另一端与锁紧螺母3接触,锁紧螺母3套设在阀杆2与螺纹孔6之间螺纹配合。其中,通过增加抗振环4,将阀杆上端粗糙度控制在Ra6.3~12.5之间,使阀杆2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在向上的预紧力下,使阀杆2与手柄1形成一体共振,达到抗振的效果。再增加抱紧环5,通过锁紧螺母3提供向上的预紧力,使抱紧环5上端与阀杆2上端的限位环9位置处产生变形,限制了阀杆2上下的自由度,将阀杆2与手柄1锁死,使得阀杆2无法松脱,避免长途运输过程中,车身的振动、现场使用操作不当等因素使手柄1松脱,达到紧固、防松的效果。最后加入新型锁紧螺母3,提供向上的预紧力,使抗振环4与阀杆2之间更加紧凑,使抱紧环5与阀杆2之间锁死,增加紧固效果,防止勿动或振动松动等。本结构既保留了原来固定方式的性能优点,也避免了原固定方式无法抗振及容易松脱的缺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抗震孔7与扭力孔8之间设置有第一内圆锥面,抗振环4的端部上设置有与第一内圆锥面配合的第一外圆锥面。抗振环4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内圆锥面,抱紧环5的端部上设置有与第二内圆锥面配合的第二外圆锥面。锁紧螺母3上设置有第三内圆锥面,抱紧环5的端部上设置有与第三内圆锥面配合的第三外圆锥面。通过第一内圆锥面与第一外圆锥面的配合,第二内圆锥面与第二外圆锥面配合,第三内圆锥面与第三外圆锥面配合,使得阀杆2与手柄1之间更好的进行锁死,有效的增加紧固效果,防止勿动或振动松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螺母3的端部与手柄1的侧面平齐。锁紧螺母3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拆装锁紧螺母3的爪孔11,扳手10上设置有与爪孔11配合的卡爪12。锁紧螺母3的端面上均匀设置有四个爪孔11,扳手10上设置有四个与爪孔11配合的卡爪12,且扳手10上设置有与阀杆2配合的避让槽13。如图7和如图8所示,使用新型扳手10,可对锁紧螺母3进行拆装,增加的新型锁紧螺母3和新型扳手10,避免现场因意外或其他人随意拆卸手柄1,导致手柄1转动而触动阀门开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抗振环4和抱紧环5上均设置有开口。其中,抗振环4为一个有2~5度开口的环形结构,切面为平行四边形;抱紧环5与抗振环4相同,一个有2~5度开口的环形结构,切面为等腰梯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铰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阀杆(2)、锁紧螺母(3)、抗振环(4)和抱紧环(5),所述手柄(1)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手柄(1)长度方向垂直的螺纹孔(6),所述螺纹孔(6)的底部同轴设置有抗震孔(7),所述抗震孔(7)的底部设置有扭力孔(8),所述阀杆(2)的端部插入到所述扭力孔(8)中且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扭力孔(8)配合的扭力端头,所述阀杆(2)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9),所述抗振环(4)设置在所述限位环(9)与所述抗震孔(7)之间且与所述限位环(9)配合,所述抱紧环(5)设置在所述阀杆(2)与所述抗震孔(7)之间,且所述抱紧环(5)的一端与所述限位环(9)接触,所述抱紧环(5)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紧螺母(3)接触,所述锁紧螺母(3)套设在所述阀杆(2)与所述螺纹孔(6)之间螺纹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孔(7)与所述扭力孔(8)之间设置有第一内圆锥面,所述抗振环(4)的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圆锥面配合的第一外圆锥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振环(4)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内圆锥面,所述抱紧环(5)的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圆锥面配合的第二外圆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3)上设置有第三内圆锥面,所述抱紧环(5)的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内圆锥面配合的第三外圆锥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3)的端部与所述手柄(1)的侧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3)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拆装所述锁紧螺母(3)的爪孔(11),扳手(10)上设置有与所述爪孔(11)配合的卡爪(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3)的端面上均匀设置有四个所述爪孔(11),所述扳手(10)上设置有四个与所述爪孔(11)配合的所述卡爪(12),且所述扳手(10)上设置有与所述阀杆(2)配合的避让槽(1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振环(4)和所述抱紧环(5)上均设置有开口。
CN202323427704.0U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 Active CN220366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27704.0U CN220366007U (zh)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27704.0U CN220366007U (zh)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6007U true CN220366007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3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427704.0U Active CN220366007U (zh) 2023-12-15 2023-12-15 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6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72756B1 (ko) 차량 루프 안테나 장착용 조립체
EP0848189B1 (en) Lockable turnbuckle assembly
US2008010824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locking system
US10578121B2 (en) Ceiling fan blade structure and ceiling fan
JP2613985B2 (ja) ねじ締めコネクタ
US6199457B1 (en) Quick release mechanism for socket drive tool
US8556559B2 (en) Connection assembly
US4266591A (en) Locking connector
CN220366007U (zh) 一种阀门用抗振防松手柄结构
CN110725847A (zh) 一种防松动螺丝紧固件
WO2022247727A1 (zh) 阀装置
CN107939808B (zh) 一种六角开槽自锁螺母
CN112567150A (zh) 具有螺纹部的阻尼元件
CN212455165U (zh) 防松动的螺丝紧固件
CN218882739U (zh) 一种锁紧螺母
CN219299749U (zh) 一种松不脱转接紧固结构
CN220268176U (zh) 一种快卸自锁不脱出的螺钉组件
CN217401414U (zh) 一种加金属防松装置的锁死螺母
CN114198561B (zh) 一种具有防松脱功能的流量控制阀
CN214311256U (zh) 用于固定摄像机的装置
CN112555257B (zh) 防脱螺丝结构及锁固装置
CN217713283U (zh) 一种分体式锁紧螺栓紧固件
CN210141264U (zh) 紧固装置
CN211940660U (zh) 套筒扳手头和具有它的拧紧工具
CN213917981U (zh) 一种具有两组独立凸销的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