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4120U - 一种上料纠偏机构及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料纠偏机构及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4120U
CN220364120U CN202321696163.9U CN202321696163U CN220364120U CN 220364120 U CN220364120 U CN 220364120U CN 202321696163 U CN202321696163 U CN 202321696163U CN 220364120 U CN220364120 U CN 220364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unit
roller seat
roller
buffe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961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归
张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chen Energy Storage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chen Energy Storage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chen Energy Storage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chen Energy Storage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9616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4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4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4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料纠偏机构及上料装置,辊筒沿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辊筒座的两侧可转动连接,辊筒座与底座可转动连接;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辊筒座的两侧,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可伸缩的第一伸出端,第一伸出端与辊筒座的第一侧铰接;第二驱动单元包括可伸缩的第二伸出端,第二伸出端在伸出时与辊筒座接触并对辊筒座的第二侧复位,以及在缩回时与辊筒座分离。通过设置的第一驱动单元带动辊筒座运动实现纠偏,通过设置的第二驱动单元可以在伸出时对辊筒座复位回正,可以对极片进行导向定位,提高第一驱动单元的纠偏精度;提高极片的上料精度,进而提高电池的加工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上料纠偏机构及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料纠偏机构及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自放电率低、环保无污染等优点成为当今世界应用和研究最广泛的二次电池之一。目前,锂离子电池已成功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并逐步向电动汽车、航天航空以及储能系统等领域发展。因此,随着科技的进步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目前市场上的锂电池通常为正、负极片不同尺寸组成,在生产中需要将宽幅的原材料裁切成不同规格的宽度以满足使用需求。极片在进入剪裁机剪裁前成卷包装,需要通过上料装置进行上料,因为极片的厚度较薄、尺寸偏大,在极片上料运输过程中存在左右跳动的问题,会致使上料的极片位置发生左右偏移,另外,设备辊筒安装不水平、同一立面不垂直,辊筒加工几何公差超差、安装稳定性差,以及辊筒的加工不良、安装不良以及磨损的不良都会造成卷对卷运行跑偏,影响正常的生产加工,导致绕出的电芯对齐度无法保证,出现加工不良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上料纠偏机构及上料装置,可以对极片进行纠偏,提高极片的上料精度,提高电池的加工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料纠偏机构,包括:
底座;
辊筒座,所述辊筒座上设置有辊筒,所述辊筒沿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辊筒座的两侧可转动连接,所述辊筒座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辊筒座的两侧,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可伸缩的第一的伸出端,所述第一伸出端用于与所述辊筒座的第一侧铰接;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可伸缩的第二伸出端,的自由端所述第二伸出端用于在伸出时与所述辊筒座接触并对所述辊筒座的第二侧复位,以及用于在缩回时与所述辊筒座分离。
可选地,所述辊筒座包括立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立板两侧的两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辊筒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立板包括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的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配合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立轴以及与所述立轴可转动连接的轴承,所述立轴的轴线与所述辊筒的轴线垂直,所述轴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立轴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立轴穿过的通孔以及用于锁紧所述立轴的锁紧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动件的两侧,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辊筒座绕所述立轴的轴线转动;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伸出端在伸出时与所述辊筒座的第二侧接触以及在收回时与所述辊筒座的第二侧非接触。
可选地,所述辊筒座上设置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铰接的铰接部,所述铰接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伸出端在复位时的伸出长度相等。
可选地,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均位于所述辊筒座相对所述底座转动路径上,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分别位于所述辊筒座的两侧,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用于限定所述辊筒座相对于所述底座的转动角度为-45°~+45°。
可选地,第一缓冲件包括调节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调节杆端部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为橡胶材质;所述调节杆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缓冲部的限位位置的调节件。
可选地,所述辊筒座上设置有与沿垂直于所述辊筒座与所述底座转动路径方向延伸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在所述辊筒座转动到所述第一缓冲部位置处时与所述第一缓冲部相接触或在所述辊筒座转动到第二缓冲部位置处时与所述第二缓冲部接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料装置,包括如以上任一所述的上料纠偏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料纠偏机构,通过设置的第一驱动单元与辊筒座铰接,并在运动时带动辊筒座运动进而实现上料纠偏,通过设置的第二驱动单元可以在伸出时对辊筒座复位回正,可以对极片进行导向定位,提高第一驱动单元的纠偏精度;提高极片的上料精度,进而提高电池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纠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纠偏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纠偏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料纠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底座;200、辊筒座;300、辊筒;400、第一驱动单元;500、第二驱动单元;600、缓冲单元;
110、转动件;120、立轴;130、轴承;101、主体部分;102、第一连接部分;103、第二连接部分;104、U型件;105、加强板;106、连接板;
201、第一侧;202、第二侧;210、立板;220、侧板;230、连接件;240、铰接部;221、通孔;222、锁紧部;223、第一开口;224、第二开口;
410、第一伸出端;420、第一电磁阀;
510、第二伸出端;520、第二电磁阀;530、压块;
610、第一缓冲件;620、第二缓冲件;601、调节杆;602、缓冲部;603、调节件;604、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详见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料纠偏机构,包括:
底座100;
辊筒座200,所述辊筒座200上设置有辊筒300,所述辊筒300沿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辊筒座200的两侧可转动连接,所述辊筒座200与所述底座100可转动连接;
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的第一驱动单元400和第二驱动单元500,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00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500分别设置在所述辊筒座200的两侧,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00包括可伸缩的第一伸出端410,所述第一伸出端410用于与所述辊筒座200的第一侧201铰接;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500包括可伸缩的第二伸出端510,所述第二伸出端510用于在伸出时与所述辊筒座200接触并对所述辊筒座200的第二侧202复位,以及用于在缩回时与所述辊筒座200分离。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上料纠偏机构,实现对承载有电池极片的辊筒300进行垂直于辊筒300轴向方向上的纠偏,通过设置的第一驱动单元400与辊筒座200铰接,并在运动时带动辊筒座200运动进而实现上料纠偏,通过设置的第二驱动单元500可以在伸出时对辊筒座200复位回正,可以对极片进行导向定位,提高第一驱动单元400的纠偏精度;本申请中提供的上料纠偏机构可以固定设置在上料装置的任一辊筒300位置,通过对极片上料过程中出现的偏移进行纠偏,提高极片的上料精度,进而提高电池的加工精度。
如图2所示,所述辊筒座200包括立板210以及设置在所述立板210两侧的两侧板220,所述侧板220与所述辊筒300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立板210包括与所述底座100可转动连接的连接件230。
在设置时,侧板220上设置有与辊筒300上安装轴配合的轴承,可以实现辊筒300在辊筒座200上自由转动,极片设置在辊筒300上可以实现展平、传送等。连接件230与立板210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也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通过螺栓等紧固件的方式固定在立板210上,立座包括相对的两表面,其中一表面设置辊筒300,另一表面设置连接件230,通过连接件230实现与立座的可转动连接。
如图3所示,本申请中所述底座100上设置与所述连接件230可转动配合的转动件110,所述转动件110包括立轴120以及与所述立轴120可转动连接的轴承130,所述立轴120的轴线与所述辊筒300的轴线垂直,所述轴承130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立轴120与所述连接件230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轴承130的方式实现可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减小连接件230与底座100之间的转动摩擦力,提高纠偏精度。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制所述上料纠偏机构的纠偏方向,可以对垂直于辊筒300轴线的任一方向进行纠偏,立轴120的设置方式与纠偏方向和辊筒300轴线方向均垂直。
本申请中以辊筒300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驱动单元400和第二驱动单元500的运动方向为前后方向,立轴120的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进行示例性说明。第一驱动单元400和第二驱动单元500沿前后方向运动可以使得辊筒300的左右两端分别沿前后方向运动,实现辊筒300轴线可以在水平面内摆动,进而带动辊筒300上的极片也可以在水平面内调整方向,使得极片的左右方向可以保持稳定,提高极片加工精度。
本申请中连接件230与立柱固定连接,在设置时,所述连接件230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立轴120穿过的通孔221以及用于锁紧所述立轴120的锁紧部222。本申请中锁紧部222为所述连接件230的一部分结构,所述锁紧部222与连接件230弹性连接。
具体地,锁紧部222的一部分与连接件230连接,锁紧部222在对应通孔22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开口223,通过在连接件230和锁紧部222上设置的螺栓(未示出)可以调整第一开口223的大小,进而调整通孔221与立轴120之间的夹紧力。为了进一步提高锁紧力的大小或者锁紧部222与连接件230之间的弹性力大小,在连接件230与锁紧部222之间的连接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二开口224,第二开口224的方向与第一开口223的设置方向垂直,通过在调整螺栓锁紧时,第一开口223可以调整锁紧部222在垂直于第一开口223方向上的锁紧位置,第二开口224可以调整锁紧部222在垂直于第二开口224方向上的锁紧位置。
本申请中连接件230可以设置在立板210的中间位置,以控制辊筒座200与立座的连接位置在辊筒300的中心位置,第一驱动单元400和第二驱动结构与立座的接触位置(或连接位置)连接件230的左右两侧,具体位置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第一驱动单元400和第二驱动单元500分别固定在立座上连接件230的左右两侧,可以方便控制纠偏位置,提高纠偏精度。
本申请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00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500设置在所述转动件110的两侧,其中,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00与所述底座100铰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00用于驱动所述辊筒座200绕所述立轴120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500的第二伸出端510在伸出时与所述辊筒座200的第二侧202接触以及在收回时与所述辊筒座200的第二侧202非接触。
本申请中第一驱动单元400和第二驱动单元500可以采用气缸或者液压缸。经研究发现,在第一驱动单元400和第二驱动单元500采用电机和滚珠丝杠的方式进行组合机构,使得驱动单元的体积较大;此外,该机构还必须配备联轴器才能保证滚珠丝杠的丝杠与螺母之间进行可靠联动,而丝杠精度加工要求极高,对其成本也大大提高,不利于广泛场合使用。本申请中以第一驱动单元400和第二驱动单元500均采用气缸与伸缩杆的组合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驱动单元400的伸缩杆的第一伸出端410与立板210铰接,以带动辊筒座200的两侧绕立轴120的轴线实现转动;第二驱动单元500的伸缩杆的一端为第二伸出端510,即第二驱动单元500与立板210之间为非直接连接关系,第二驱动单元500仅用于对辊筒座200进行复位,当第二驱动单元500的伸缩杆伸出时可以与立板210接触,并推动立板210同样绕立轴120的轴线转动,此时,第一驱动单元400在立板210的带动下进行收回,当第二驱动单元500的第二伸出端510到达预设位置时,辊筒座200复位(图4中所示)。而在第一驱动单元400对辊筒300进行纠偏时,第二驱动单元500的第二伸出端510收回(图5中所示),防止对辊筒300纠偏过程产生干涉。
所述辊筒座200上设置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00铰接的铰接部240,所述铰接部240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500的第二伸出端510在复位时的伸出长度相等。通过铰接部240的长度与第二伸出端510的伸出长度相同时,可以使得辊筒300的轴线保持左右水平状态,实现辊筒300的复位。通过设置铰接部240还可以增加第一驱动单元400纠偏角度范围,为第二驱动单元500的收回时提供一定的空间,防止对纠偏产生干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400与辊筒座200铰接,因此,在第二驱动单元500对辊筒座200复位时,辊筒座200运动带动第一驱动单元400的第一伸出端410同时进行运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00可以为双作用气缸,每个气缸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一电磁阀420,通过每一第一电磁阀420的开启/关闭来控制一个气缸内的气压的通断以实现纠偏作用和复位作用。通过第一驱动单元400采用双作用气缸,可以提高复位精度。第二驱动单元500可以为单作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单元500上设置有一个第二电磁阀520,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520的开启/关闭来控制第二驱动单元500内气压的通断以实现伸缩或收回,所述第二驱动单元500的第二伸出端510可以设置有橡胶材料的压块530,可以吸收第二驱动单元500在复位时对辊筒座200产生的敲击振动,提高复位精度。
另外,如图6-7所示,该上料纠偏机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的缓冲单元600,所述缓冲单元6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缓冲件610和第二缓冲件620,所述第一缓冲件610和所述第二缓冲件620均位于所述辊筒座200相对所述底座100转动路径上,所述第一缓冲件610和所述第二缓冲件620分别位于所述辊筒座200的两侧,所述第一缓冲件610和所述第二缓冲件620用于限定所述辊筒座200相对于所述底座100的转动角度为-45°~+45°。
本申请中第二缓冲件620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30的两侧,可以实现对于辊筒座200绕立轴120的轴线转动时的两个方向的极限位置进行限位,例如,在第一驱动单元400伸长时,辊筒座200逆时针转动,当转动到第一缓冲件610的位置时,辊筒座200可以与第一缓冲件610接触并限位,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提高纠偏精度另外还可以提高该上料纠偏机构的使用寿命。本申请中并不限制所述辊筒座200的转动角度,在不同实施例中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中以辊筒座200的转动极限角度为-45°和+45°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45°为绕顺时针转动的极限位置,-45°为绕逆时针转动的极限位置。
第一缓冲件610包括调节杆601以及设置在所述调节杆601端部的缓冲部602,所述缓冲部602为橡胶材质;所述调节杆601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缓冲部602的限位位置的调节件603。本申请中第二缓冲件620和第一缓冲件610的结构可以相同,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通过第一缓冲件610和第二缓冲件620上的缓冲部602,实现与辊筒座200的柔性接触,通过橡胶材质的缓冲部602可以吸收辊筒座200与缓冲部602接触时产生的振动力提高纠偏效果。另外,第一缓冲件610和第二缓冲件620可以通过缓冲杆固定设置在底座100上,缓冲杆可以为螺杆,调节件603可以为螺母,通过调节件603调整第一缓冲件610和第二缓冲件620的固定位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极限位置,或者适用不同尺寸的极片纠偏功能。
所述辊筒座2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缓冲部602和所述第二缓冲部602配合的限位件604。具体地,所述辊筒座200上设置有与沿垂直于所述辊筒座200与所述底座100转动路径方向延伸的限位件604,所述限位件604用于在所述辊筒座200转动到所述第一缓冲部602位置处时与所述第一缓冲部602相接触或在所述辊筒座200转动到第二缓冲部602位置处时与所述第二缓冲部602接触。
所述第一缓冲部602和所述第二缓冲部60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且位于所述连接件230的下方,限位件604可以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30的下方与所述第一缓冲部602和第二缓冲部602配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0包括用于设置转动件110的主体部分101,所述主体部分10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驱动单元400的第一连接部分102以及用于固定第二驱动单元500的第二连接部分103,所述第一连接部分102上设置有U型件104,通过U型件104实现与第一驱动单元400的铰接并提高连接强度以及连接稳定性。第二连接部分103通过加强板105与第二驱动单元500固定连接,加强板105可以支撑第二驱动单元500的复位作业并提高连接强度以及连接稳定性。另外,在立座上还设置有用于与上料装置固定连接的连接板106,通过连接板106可以将上料纠偏机构固定在机台设备上。同样的,缓冲单元600通过相应的连接部固定设置在主体部分101的左右两侧,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根据需要设置底座100的连接结构。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料装置,包括如以上任一所述的上料纠偏机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上料装置可以对卷绕成卷的极片进行展平并将极片上料至下一工序,在上料过程中可以通过上料纠偏机构调整辊筒300上的极片位置,实现纠偏功能。上料装置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辊筒300,本申请中上料纠偏机构可以设置在任一辊筒300上,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例如,本申请中上料纠偏机构可以应用于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上,能够在当极片卷绕前存在位置偏移时对极片位置进行纠偏,使极片能以正确的位置进入卷针,保证电芯的对齐度,良品的生产效率。
在应用时,极片从辊筒300中进行上料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会产生蛇形偏移,此时设置在上料装置上的传感器实时感知卷料运行的偏移量并发送到偏移信号,经过控制元件的计算后进行调整纠偏,则上料纠偏机构根据控制元件的控制,通过第一驱动单元400上伸缩端的伸缩长度调整辊筒300的角度位置。
若极片位置靠右产生偏移时,则纠偏机构通过控制辊筒座200向左摆动进行调整时,第一驱动单元400的第一伸出端410处于缩回状态,根据传感器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驱动单元400的伸缩杆伸出长度来控制摆动角度进行纠正。
若极片位置靠左产生偏移时,则纠偏机构通过控制辊筒座200向右摆动进行调整时,第一驱动单元400的第一伸出端410处于伸出状态,根据传感器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驱动单元400的伸缩杆缩回长度来控制摆动角度进行纠正。
当完成纠偏后,通过控制第二驱动单元500的第二伸出端510伸出对辊筒300进行复位,在复位后辊筒300保持左右水平状态。在纠偏过程中,第二驱动单元500的第二伸出端510均为收回状态。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上料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辊筒座,所述辊筒座上设置有辊筒,所述辊筒沿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辊筒座的两侧可转动连接,所述辊筒座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辊筒座的两侧,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可伸缩的第一伸出端,所述第一伸出端用于与所述辊筒座的第一侧铰接;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可伸缩的第二伸出端,所述第二伸出端用于在伸出时与所述辊筒座接触并对所述辊筒座的第二侧复位,以及用于在缩回时与所述辊筒座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座包括立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立板两侧的两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辊筒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立板包括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的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配合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立轴以及与所述立轴可转动连接的轴承,所述立轴的轴线与所述辊筒的轴线垂直,所述轴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立轴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立轴穿过的通孔以及用于锁紧所述立轴的锁紧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动件的两侧,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辊筒座绕所述立轴的轴线转动;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伸出端在伸出时与所述辊筒座的第二侧接触以及在收回时与所述辊筒座的第二侧非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座上设置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铰接的铰接部,所述铰接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伸出端在复位时的伸出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均位于所述辊筒座相对所述底座转动路径上,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分别位于所述辊筒座的两侧,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用于限定所述辊筒座相对于所述底座的转动角度为-45°~+4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料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缓冲件包括调节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调节杆端部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为橡胶材质;所述调节杆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缓冲部的限位位置的调节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料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座上设置有与沿垂直于所述辊筒座与所述底座转动路径方向延伸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在所述辊筒座转动到第一缓冲部位置处时与所述第一缓冲部相接触或在所述辊筒座转动到第二缓冲部位置处时与第二缓冲部接触。
10.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上料纠偏机构。
CN202321696163.9U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上料纠偏机构及上料装置 Active CN220364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6163.9U CN220364120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上料纠偏机构及上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6163.9U CN220364120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上料纠偏机构及上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4120U true CN220364120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2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96163.9U Active CN220364120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上料纠偏机构及上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41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67565U (zh) 一种极片纠偏装置
US11850622B2 (en) Coating apparatus and coating system
CN114593135B (zh) 铰链结构和折叠设备
CN220364120U (zh) 一种上料纠偏机构及上料装置
JP5601311B2 (ja) バンド組み付け装置およびバンド組み付け方法
KR20220013247A (ko) 전극 컷팅 장치용 동력전달유닛
US20230330945A1 (en) Adhesive tape attaching device for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dhesive tape attaching device for cell
CN221439790U (zh) 贴胶设备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CN215438883U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膜收卷装置
CN114466740A (zh) 加压设备、电池模块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12103523A (zh) 卷针装置和卷绕装置
CN212397722U (zh) 折弯设备
CN102544568B (zh) 用于电极基底的层压设备
CN209805078U (zh) 电池插拔机构
CN214769262U (zh) 一种极片分切机的极片切断机构
KR20230140963A (ko) 터치롤러 장치
CN210837917U (zh) 极耳定位调整机构
CN212706276U (zh) 电芯定位装置
CN216004652U (zh) 入料辅助机构及卷绕设备
EP4398359A1 (en) Battery cell processing device, battery cell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ttery production line
CN219031207U (zh) 一种运输装置
CN220594396U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的顶面喷涂机构
CN217387263U (zh) 一种纠偏机构的翻转装置
CN221327804U (zh) 一种电池包胶装置
CN221274754U (zh) 夹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