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2497U - 棘轮工具 - Google Patents

棘轮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2497U
CN220362497U CN202320279744.6U CN202320279744U CN220362497U CN 220362497 U CN220362497 U CN 220362497U CN 202320279744 U CN202320279744 U CN 202320279744U CN 220362497 U CN220362497 U CN 220362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axis
ratchet
controller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797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恒勇
郑成钰
童树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797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2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2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2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棘轮工具,包括:外壳,形成或连接有握持部,外壳基本沿第一轴线方向轴线延伸;马达,包括旋转输出扭矩的驱动轴;棘轮机构,马达驱动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包括:绕输出轴线转动的输出轴和棘爪;控制器,用于控制马达;人机交互组件,与控制器耦合,用于向控制器输入信号;人机交互组件包括具有在第一平面内延伸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与第一轴线倾斜相交。采用以上方案可方便操作者操作,模式选择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棘轮工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棘轮工具。
背景技术
棘轮工具用于向紧固件施加扭矩以紧固或松开紧固件。棘轮工具其利用棘轮和棘爪的配合,使得操作者仅通过小幅度的摆动手柄即可以完成旋转扭力的传递。电动棘轮工具使用马达驱动棘轮组件。完成紧固件的紧固或松开操作。一般来说,电动棘轮工具在进行机器状态和输出功能是采用机械拨钮方式,调节模式简单。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人机交互组件的棘轮扳手,其使用舒适,调节更加多样。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棘轮工具,包括:外壳,包括握持部,外壳基本沿第一轴线方向轴线延伸;马达,包括旋转输出扭矩的驱动轴;棘轮机构,马达驱动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包括:绕输出轴线转动的输出轴和棘爪;控制器,用于控制马达;人机交互组件,与控制器耦合,用于向控制器输入信号;人机交互组件包括具有在第一平面内延伸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与第一轴线倾斜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线与第一平面在输出轴侧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线与第一平面在输出轴侧的夹角小于等于3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工具还包括:电池包,用于为马达供电;壳体还包括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电池安装部,电池安装部沿第一轴线设置在握持部的后侧,电池安装部包括结合部,用于与电池包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还包括设置在握持部与输出轴之间的马达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工具还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马达和棘轮机构,传动机构至少部分位于马达壳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机交互组件包括操作元件,操作元件设置在电池安装部的第二侧面上,第二侧面位于结合部的后端或第二侧面位于电池安装部与结合部向背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机交互组件包括操作元件,操作元件沿输出轴线方向设置在马达壳体的上侧或下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工具还包括:偏心构件,被配置成由马达驱动,棘轮,被配置成通过与所述偏心构件接合而绕输出轴线摆动,棘轮包括具有孔的带齿表面,并且棘爪被配置成选择性地啮合带齿表面。
一种棘轮工具,包括:外壳,形成或连接有握持部,外壳基本沿第一轴线方向轴线延伸;马达,包括旋转输出扭矩的驱动轴;电池包,用于为马达供电;棘轮机构,马达驱动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包括:绕输出轴线转动的输出轴和棘爪;控制器,用于控制马达;人机交互组件,与控制器耦合,用于向控制器输入信号;人机交互组件包括具有在第一平面内延伸的控制电路板,在前后方向上,控制电路板与电池包至少部分交叠。
本申请提供一种棘轮工具,具有人机交互组件,通过人机交互组件与控制器的耦合,以控制棘轮工具的输出状态,通过优化人机交互组件放置位置,使得操作者操作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的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部分半剖视图;
图4是图2中人机交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另一个视角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的另一种实施例,其中,人机交互组件的位置不同;
图7是本申请中传动机构和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棘轮机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传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10是本申请中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图11是本申请中实施例的棘轮工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具体的介绍。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具体的介绍。
为了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
如图1和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棘轮工具。在本实施例中,该棘轮工具为棘轮扳手100。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该棘轮工具可安装不同的工作附件。
如图1所示,棘轮扳手100包括直流电源30。直流电源30用于为棘轮扳手100提供电能。在本实施例中,直流电源30为电池包,电池包配合相应的电源电路,为棘轮扳手100供电。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直流电源30并不限于使用电池包的场景,其可以为内置的充电电池或标准电池。可以理解的,棘轮扳手100还可通过市电、交流电源,配合相应的整流、滤波和调压电路,实现对机内的相应部件供电。后续描述,将用电池包30代替直流电源,但其并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棘轮扳手100包括:壳体11、马达12、传动机构14、棘轮机构15和输出轴13。其中,壳体11包括:主壳体111、至少容纳部分输出轴13的头部壳体114和连接电池包30的电源连接部115。壳体11大体平行于第一轴线101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连接部115设置在主壳体111后方,头部壳体114沿设置在主壳体111前方。电源连接部115包括结合部116,用于与电池包30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主壳体111大体呈管状。其中,马达12、传动机构14至少部分设置在主壳体111内。主壳体111包括用于握持的握持部113和马达壳体112。其中,握持部113更靠近电源连接部115。马达壳体112更靠近头部壳体114。头部壳体114通过紧固件围绕主壳体111的端部的外圆周固定。棘轮机构15和输出轴13至少部分设置在头部壳体114中。在一些可替换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过盈连接、扣接、插接、销连接等方式,只要是能将头部壳体114与主壳体111紧固且拆装方便的连接方式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马达12包括能够以驱动轴线为轴转动的驱动轴121。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轴线与第一轴线101重合。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驱动轴线与第一轴线101相互平行但不重合设置。在其他替换实施例中,驱动轴线与第一轴线101之间呈一定角度的夹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马达12具体为电机,后续描述中,将用电机12代替马达,但其并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2为三相无刷电机,包括具有永磁体的转子和以电子方式换向的三相定子绕组U、V、W。在一些实施例中,三相定子绕组U、V、W之间采用星型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三相定子绕组U、V、W之间采用角型连接。然而,必须理解的是其他类型的无刷电动机也在本公开的范围。无刷电动机可包括少于或多于三相。
棘轮扳手100还包括主开关16,主开关16安装于握持部113上。用户在握持握持部113时,能够相对方便的触发开关,该开关可以被设置为用于启动该棘轮扳手100的主开关16。
输出轴13用于接收电机12提供的扭矩并输出动力。输出轴13前端设有夹持组件或收容部,可在实现不同功能时夹持相应的工作附件,例如螺丝批、钻头、套筒等。其中,输出轴13以输出轴线为轴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输出轴线为第二轴线102。第二轴线102与第一轴线101正交。在一些可替换实施例中,第二轴线102与第一轴线101呈一定角度的相交设置。
传动机构14设置在电机12和输出轴13之间,用于在电机12和输出轴13之间实现动力的传递。传动机构14包括:用于减速的行星传动组,行星传动组按照一定的传动比转化电机12的输出转速,以达到合适的扭矩。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传动机构14不限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也可以为其他减速机构,例如锥齿轮减速机构。
参考图3及图7、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棘轮机构15包括偏心构件151、摆动件152、棘爪153、棘轮154和砧座155。偏心构件151的一端与行星轮系止转连接,偏心构件151的另一端设置有偏心部1511,摆动件152枢接在头部壳体114上。
偏心部1511与摆动件152连接以将驱动轴121绕第一轴线10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摆动件152绕第二轴线102的往复摆动。可以理解的,“往复摆动”为在某一位置附近两侧来回往返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绕第二轴线的往复摆动”可以理解为以第二轴线102为轴,分别沿第一方向(例如顺时针)和第二方向(例如逆时针)变换运动。具体的,摆动件152设置有与偏心构件151的偏心部1511相应的凹部1521,偏心部1511上套装有与凹部1521配合的驱动套1512。驱动套1512绕偏心构件151的中心轴线偏心的转动,在其偏心转动的过程中,驱动套1512带动摆动件152绕第二轴线102周期的往复摆动。
砧座155用于将摆动件152枢接地支撑在头部壳体114内。输出轴13形成或连接与砧座155上。可以理解的是,砧座155与输出轴13可以是一体成形或是分开形成的独立零件。
摆动件152上形成或连接有棘轮154。在本实施例中,棘轮154与摆动件152一体成型。棘轮154设置有中心孔1542,中心孔1542用于接收砧座155。棘爪153通过第一销156连接在砧座155上。棘轮154上设置有与棘爪153配合的棘轮齿1541。棘爪153包括第一组齿1531和与第一组齿1531间隔开的第二组齿1532。棘爪153围绕第一销156可旋转,使得第一组齿1531或第二组齿1532啮合棘轮齿1541,而另一组齿与棘轮齿1541间隔开。如图8所示,第一组齿1531啮合棘轮齿1541啮合。此时,当棘轮154被摆动件152带动相对于砧座155围绕第二轴线102顺时针方向摆动时,棘轮齿1541与棘爪153上的成角度的第一组齿1531啮合,进而棘轮154带动砧座155一起围绕第二轴线102顺时针旋转,即输出轴13绕第一方向(顺时针)旋转。由于棘轮154的运动为往复摆动,因此接下来,棘轮154被带动相对于砧座155围绕第二轴线102逆时针方向摆动,此时棘轮齿1541与棘爪153滑过,棘爪153停止转动即砧座155停止转动。进而以使得只有一个方向的移动从棘轮154传递到输出轴13上,输出轴13的旋转方向由棘爪153控制。
为了方便改变输出轴13的转动方向,棘轮机构15还包括方向选择器157。方向选择器157包括轴部1572和操作部1571。在本实施例中,轴部1572延伸到砧座155内。操作部1571至少部分设置在头部壳体114外侧,以供使用者操作。方向选择器157还包括偏压组件,偏压组件包括弹簧1573和弹簧帽1574。弹簧1573和弹簧帽1574插入方向选择器157的轴部1572内以支承棘爪153而将一组齿偏置抵接于棘轮齿1541。在本实施例中,方向选择器157围绕第二轴线102旋转。在其他实施例中,方向选择器157可以通过围绕其他轴线旋转或拨动或者电动方式,其可以改变棘爪153的位置即可。
当方向选择器157围绕第二轴线102旋转时,弹簧帽1574沿棘爪153移动以使棘爪153围绕销旋转。更具体地,当弹簧帽1574和弹簧1573的偏置力的作用线越过棘爪153的枢转轴线( 即,第一销156的轴线,其与第二轴线102平行) 时,该偏置力拨转棘爪153以使第一组齿1531或第二组齿1532接合到棘轮154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当方向选择器157驱动棘爪153处于第一位置时,输出轴13以第一方向旋转。而当方向选择器157驱动所述棘爪153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输出轴13以第二方向运动。
在棘轮扳手100的其他构造中,棘轮机构15可替代的包括双棘爪设计。以上并不作为限制本发明的实质性的内容。
由于输出轴13的旋转方向与棘爪153的位置相关。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当方向选择器157驱动所述棘爪153处于第一位置,无论电机12正转或者反转时,均为第一组齿1531啮合棘轮齿1541啮合。棘轮154被摆动件152带动相对于砧座155围绕第二轴线102顺时针方向摆动时,棘轮154带动砧座155一起围绕第二轴线102顺时针旋转,即输出轴13绕第一方向(顺时针)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棘轮扳手100包括:控制器171,控制器171用于控制电机12。假设操作者通过方向选择器157,以使棘爪153处于第一位置时,输出轴13以第一方向旋转,控制器171被配置为根据输出轴13的负载参数,控制器171控制电机12反复的改变驱动轴121的旋转方向。即是说,根据输出轴13的负载参数可以表征输出轴13的负载状态,进而根据输出轴13的负载状态,控制器171切换电机12的正转和反转工作。在本实施例中,针对棘轮扳手100在工作时,当被操作的螺栓紧固至一定程度时,棘轮扳手100的输出扭矩无法将螺栓继续紧固。此时输出轴13无法转动,电机12处于一种堵转状态。在相关技术中,此时,电机12进入堵转保护而停机。螺栓无法继续紧固。在本申请中,根据输出轴13负载参数确认输出轴13的处于大负载或电机12处于堵转状态时,控制器171发出电机12改变旋转方向的信号。此时,偏心构件151改变旋转方向,摆动件152被偏心构件151带动改变摆动方向。若发生堵转时,棘轮154以第一方向(顺时针)旋转,棘轮齿1541与棘爪153的第二组齿1532相互啮合,则摆动件152改变摆动方向时,棘轮154以第二方向旋转,为进而棘轮齿1541与棘爪153的第二组齿1532滑动,此时电机12不再处于堵转状态。电机12继续保证反转,当摆动件152往复摆动回第一方向(顺时针)旋转时,棘轮齿1541与棘爪153的第二组齿1532再次相互啮合,能量形成一个累积,此时棘轮齿1541与棘爪153齿之间的能量会增加,进而会带动输出轴13再次发生转动。此过程相对与一次冲击。反复上述过程,会使被操作的螺栓的更加紧固。需要解释的是,本申请并不增加输出扭矩,是通过接触堵转后反向再次形成啮合使得棘轮齿1541与棘爪153齿能量形成一个释放和累积的过程。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71设置在控制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控制电路板包括:PCB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和FPC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 board)。控制器171采用专用的控制芯片,例如,单片机、微控制模块MCU(Microcontroller Unit)。棘轮扳手100还包括驱动电路17,驱动电路17与电机12的定子绕组U、V、W电性连接,用于将来自电池包30的电流传递至定子绕组U、V、W以驱动电机12旋转。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7包括多个开关元件Q1、Q2、Q3、Q4、Q5、Q6。每个开关元件的栅极端与控制器171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控制器171的控制信号。每个开关元件的漏极或源极与电机12的定子绕组U、V、W连接。开关元件Q1-Q6接收来自控制器171的控制信号改变各自的导通状态,从而改变电池包30加载在电机12的定子绕组U、V、W上的电流。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7可以是包括六个可控半导体功率器件(例如FET,BJT,IGBT等)的三相桥驱动器电路。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开关元件也可以是任何其他类型的固态开关,例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双极结型晶体管(BJT)等。
控制器171具体通过控制芯片控制驱动电路17中的开关元件的导通或关断状态。控制芯片根据来自控制器171的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路17中开关元件处于导通或关断的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来自控制器171的控制信号为PWM控制信号。需要注意的是,控制芯片可以集成于控制器171内,或者还可以独立于控制器171设置,至于驱动芯片与控制器171的结构关系,本实施例并不限定。
棘轮扳手100包括:检测机构18用于检测输出轴13的负载参数。在本实施例中,输出轴13的负载参数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其中,第一预设值根据表征输出轴13的负载参数不同而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轴13的负载参数使用输出轴13或驱动轴121的转动参数来表征,进一步表征电机12的堵转情况。输出轴13或驱动轴121的转动参数包括输出轴13或驱动轴121的转速、输出轴13或驱动轴121的旋转角度、输出轴13或驱动轴121的旋转加速度中的至少一种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机构18包括第一检测组件181。第一检测组件181用于检测输出轴13或驱动轴121的转动参数。第一检测组件181包括位置传感器,具体可以为光电二极管传感器、磁性传感器或电位计。第一检测组件181也可以为转动传感器,具体为陀螺仪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可以是单轴、两轴或三轴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或转动型传感器。在控制器171中预先设置对应参数的第一阈值。其中,第一阈值对应驱动轴121空载或轻载,驱动轴121的转动参数小于第一阈值时,说明电机12进入堵转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轴13的负载参数还可以根据电机12的电参数来表征。检测机构18包括第二检测组件182。第二检测组件182用于电机12的电流、续流时间和换向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控制器171获取第二检测组件182的检测数值后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进而判断输出轴13的负载,用以确定电机12是否堵转。由于对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而言已经被充分公开,所以这里为了说明书简洁的目的而省去详细的说明。第一检测组件181和第二检测组件182根据实际产品需求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同时设置。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棘轮扳手100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S110:启动电机12;
控制器171响应主开关16的触发信号,控制驱动电路17输出让电机12启动。
S120:根据所述输出轴13的负载参数,确定输出轴13的负载状态。
S130:当确定输出轴13处于大负载或电机12处于堵转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马达12周期性的改变驱动轴121的旋转方向。
为增加棘轮扳手100的使用工况和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在本实施例中,棘轮工具包括可选择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其中,当棘轮工具处于第一模式时,控制器171被配置为根据输出轴13的负载参数,控制器171控制电机12反复的改变驱动轴121的旋转方向。当棘轮工具处于第二模式时,控制器171被配置为控制电机12驱动驱动轴121以设定方向旋转。即是说,除根据上述介绍的第一模式外,棘轮扳手100依然保留常规通过操作者的自动选择电机正转、反转的模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方便用户的设置和操作,棘轮工具包括人机交互组件19。人机交互组件19与控制器171耦合,向控制器171输入信号。在本实施例中,人机交互组件19包括操作元件191和第二控制器173。第二控制器173与控制器171耦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器173设置在第二控制电路板172上。第二控制电路板172包括:PCB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和FPC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第二控制器173采用专用的控制芯片,例如,单片机、微控制模块MCU(Microcontroller Unit)。可以理解的,控制器171用于电机12,为棘轮扳手100的主控制器171。第二控制器173用于控制人机交互组件19,第二控制器173与操作元件191耦合。操作元件191包括显示部1911和输入部1912。其中,显示部1911用于向用户进行反馈即信息提示。显示部1911可以是例如状态指示灯、声音提示器、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或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输入部1912可以按钮、小键盘、旋/拨钮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部1911被配置为触控板,以使显示部1911和输入部1912合二为一。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输入部1912也可以使用外部设备代替,例如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
如图3至图4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板172在第一平面S1内延伸。第二控制电路板172与第一轴线101倾斜相交。可以理解的,第二控制电路板172为PCB板等板状结构时,第二控制电路板172整体在第一平面S1内延伸。若第二控制电路板172为FPC电路板时,FPC电路板在棘轮扳手100上安装后整体在第一平面S1内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线101与所述第一平面S1的夹角α小于等于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线101与所述第一平面S1的夹角α小于等于30°。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轴线的上,即在前后方向上,第二控制电路板172与电池包30至少部分交叠。也即是说,至少存在一条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直线,其既穿过第二控制电路板172也穿过电池包30。其中,人机交互组件19的输入部1912包括用户手指或手接触的接触面1912a。接触面1912a与第一平面S1平行。操作元件191设置在电源连接部115的第二侧面S2上。其中,第二侧面S2位于结合部116的后端或第二侧面S2位于电源连接部115上与结合部116向背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部116位于靠近工作面的一侧即下侧,第二侧面位于上侧。在一些可替换实施例中,第二侧面可以位于结合部116的后侧,即棘轮扳手100的后侧。更符合人机操作习惯。
如图6所述,作为操作元件191’设置的一种可替换实施例,主开关16即扳机开关位于握持部113的下方。操作元件191’设置在马达壳体112的上侧或下侧。在用户操作时,方便用户看到人机交互组件19上的显示。
在相关技术中可知,电机12的旋转速度根据主开关16即扳机开关的触发行程进行调节。在本实施例中,扳机开关与滑动变阻器耦合,扳机开关的触发行程不同,滑动变阻器输出的模拟信号不同。扳机开关的触发行程与电机12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呈正相关关系,PWM信号的占空比与电机12的转速呈正相关关系。在扳机开关的触发行程较小时,PWM信号的占空比也较小,此时,电机12的转速也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扳手100中存储有扳机开关的触发行程与PWM信号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可以是线性的,或者,也可以是非线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棘轮扳手100包括速度调节组件。速度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扳机开关可调节的速度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速度调节组件与传动组件机械耦合以调整传动组件的传动比。为方便指代,使用机械方式的速度调节组件定义为第一调节组件。
如图3、图7和图9所示,传动机构14包括多级传动组。在本实施例中,多级传动组为多级行星传动组。行星传动组包括一个行星轮、用于安装行星轮的行星轮架和与行星轮啮合的内齿圈。多级行星传动组中至少设置一级行星传动组的传动比可调。多级行星传动组中靠近棘轮机构15的行星传动组中的行星轮架形成或连接于偏心构件151。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级行星传动组的内齿圈被配置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以切换传动机构14的传动比。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为尽可能保证棘轮扳手100的整机长度,所以设置两个传动状态和两级行星轮组。但根据产品的实际要求,传动机构14可以设置两种以上传动状态,两级以上的行星轮组。以上并不影响本申请的实质性内容。
传动机构14包括第一级行星轮组144和第二级行星轮组145,其中,第一级行星轮组144包括:第一行星齿轮1441、用于安装第一行星齿轮1441的第一行星轮架1442和与第一行星齿轮1441啮合的第一内齿圈1443。驱动轴121121形成或连接以第一转速旋转的第一太阳轮122。
第二级行星轮组145包括:第二行星齿轮1451、用于安装第二行星齿轮1451的第二行星轮架1452和与第二行星齿轮1451啮合的第二内齿圈1453。第二太阳轮1444驱动第二行星齿轮1451。第二太阳轮1444与驱动轴121121同轴转动。第二行星轮架1452形成于偏心构件151的后端。第二行星齿轮1451通过第二行星轮架1452驱动偏心构件151旋转。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第二行星轮架1452与偏心构件151可以独立的部件,第二行星轮架1452连接与偏心构件151。只要能够实现第二行星齿轮1451驱动偏心构件151旋转即可。第一调节组件21用于驱动传动机构14在不同的传动状态之间切换。第一调节组件21包括供用户操作的拨钮211和拨架212。拨钮211驱动拨架212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级行星轮组144传动比为1且不可调节,第二级行星轮组145具有两种传动比。其中,第二传动比基本等于1,即是说,此时第二级行星轮组145仅起传动作用。当第二级行星轮组145为第二传动状态。第三传动比大于1,即是说为减速传动。此时第二级行星轮组145为第二变速状态。拨架212与第二内齿圈1453连接,进而驱动第二内齿圈1453位移以切换第二级行星轮组145的传动状态。在一些可替换实施例中,可以第一级行星轮组144具有两种传动比。因为行星齿轮减速及机械式调节传动比的工作原理以及由这种传动机构14产生减速,对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而言已经被充分公开,所以这里为了说明书简洁的目的而省去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电机12驱动电路17中的电流、电压、占空比等电参数来实现对电机12的转速控制,进而改变电机12转速从而实现对输出件的速度调节,即为电子方式调节。为方便指代,使用电子方式的速度调节组件定义为第二调节组件22。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机12转速利用档位形成表征。第二调节组件22设置在人机交互组件19的操作元件191上,第二调节组件22用于调节电机12转速档位,输入设定的输入参数,并通过第二控制器173和第一控制器171控制电机12的转速。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也可以均通过实际数值进行表征、或者均通过档位形成表征。这并不影响本申请的实质内容。
而根据实际产品的需要,在产品应用中,可以单独使用本申请的机械方式调节或电子方式调节的任意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电机12调速方式和机械方式。调节方式多样化,调节选择更多。
在本实施例中,人机交互组件19还可以作为状态指示器来实时反馈棘轮扳手100的工作状态,或者作为异常状态报警模块,通过蜂鸣器、状态灯的颜色或闪烁状态变化来提示异常。可以理解的,人机交互组件19的具体功能根据不同的控制程序的不同,在不同的产品存在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握持部113具体为具有包覆成型结构管状结构,其直径尺寸小于等于马达壳体112或电源连接部115。在本实施例中,握持部113由弹性材料(诸如橡胶或硅树脂)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头部壳体114是氮碳共渗钢(nitro-carburized steel)并且设置在马达壳体112附近。钢适合于减少马达12中的通量损失(flux losses)。在其他结构中,可以采用适合于减少通量损失的其他金属,例如其他铁磁材料。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申请,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棘轮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形成或连接有握持部,所述外壳基本沿第一轴线方向轴线延伸;
马达,包括旋转输出扭矩的驱动轴;
棘轮机构,所述马达驱动所述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绕输出轴线转动的输出轴和棘爪;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马达;
人机交互组件,与所述控制器耦合,用于向所述控制器输入信号;所述人机交互组件包括具有在第一平面内延伸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轴线倾斜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在所述输出轴侧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在所述输出轴侧的夹角小于等于30度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工具还包括:
电池包,用于为所述马达供电;
所述外壳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电池包的电池安装部,所述电池安装部沿所述第一轴线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后侧,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结合部,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棘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马达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工具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马达和所述棘轮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马达壳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棘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组件包括操作元件,所述操作元件设置在所述电池安装部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结合部的后端或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电池安装部与所述结合部向背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棘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组件包括操作元件,所述操作元件沿所述输出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马达壳体的上侧或下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工具还包括:
偏心构件,被配置成由所述马达驱动,其中,所述偏心构件驱动所述棘轮机构;
棘轮,被配置成通过与所述偏心构件接合而绕输出轴线摆动,棘轮包括具有孔的带齿表面,并且所述棘爪被配置成选择性地啮合带齿表面。
10.一种棘轮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形成或连接有握持部,所述外壳基本沿第一轴线方向轴线延伸;
马达,包括旋转输出扭矩的驱动轴;
电池包,用于为所述马达供电;
棘轮机构,所述马达驱动所述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绕输出轴线转动的输出轴和棘爪;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马达;
人机交互组件,与所述控制器耦合,用于向所述控制器输入信号;所述人机交互组件包括具有在第一平面内延伸的控制电路板,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池包至少部分交叠。
CN202320279744.6U 2023-02-22 2023-02-22 棘轮工具 Active CN220362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9744.6U CN220362497U (zh) 2023-02-22 2023-02-22 棘轮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9744.6U CN220362497U (zh) 2023-02-22 2023-02-22 棘轮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2497U true CN220362497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8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79744.6U Active CN220362497U (zh) 2023-02-22 2023-02-22 棘轮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2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67239B1 (en) Power tool
US10029359B2 (en) Portable power tool
EP2431987B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with a variable speed switch mounted thereto
US8674640B2 (en) Electric power tool
US20130062088A1 (en) Impact tool
JP5353516B2 (ja) 携帯用工具
US20130025892A1 (en) Power Tool
JP7210291B2 (ja) 電動ドライバドリル
JP5206084B2 (ja) 電動工具
AU2010278059A1 (en) Impact tool
EP2467237A1 (en) Power tool
CN110919081B (zh) 电动工具
US10491148B2 (en)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JP2012011504A (ja) 電動工具
CN220362497U (zh) 棘轮工具
JP5709087B2 (ja) 電動工具
JP5570933B2 (ja) 電動工具
JP5605685B2 (ja) 電動工具
WO2022247813A1 (zh) 电动工具及其控制方法
JP5463987B2 (ja) 電動工具
WO2021220992A1 (ja) 作業機
WO2023210322A1 (ja) 電動工具
CN219094976U (zh) 电动螺丝批
JP2011194485A (ja) 電動工具
JP2011212797A (ja) 電動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