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8845U - 供电控制电路与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供电控制电路与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8845U
CN220358845U CN202321722192.8U CN202321722192U CN220358845U CN 220358845 U CN220358845 U CN 220358845U CN 202321722192 U CN202321722192 U CN 202321722192U CN 220358845 U CN220358845 U CN 220358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branch
switching
branch
resistor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21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文龙
李昱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21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8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8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8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供电控制电路与家用电器,供电控制电路包括按键、第一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与第三开关支路。第一开关支路在按键被按下时基于电池输出的电压而导通,以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第二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与充电设备连接时导通,以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第三开关支路在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接收到第一信号时导通。其中,在第一开关支路与第三开关支路均导通时电池通过第三开关支路输出为负载供电的电压,在第二开关支路与第三开关支路均导通时电池通过第三开关支路输出为负载供电的电压。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且能够防止电池在待机状态下产生功率损耗。

Description

供电控制电路与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电控制电路与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是指对电池的使用、充电、保护和维护等方面进行管理的过程。在移动设备、便携式电子产品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应用中,电池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设备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电池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电池充电与放电控制等。
目前,通常电池管理通常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实现。
然而,在实际使用时,电池管理系统即使处于待机状态下也会有至少20μA的电流存在。从而,电池管理系统在待机状态下,电池仍会有功耗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电路与家用电器,本申请能够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且能够防止电池在待机状态下产生功率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包括:
按键、第一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与第三开关支路;
按键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二端及电池连接,按键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支路连接,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及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三端与负载连接,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还用于与充电设备连接;
第一开关支路被配置为在按键被按下时基于电池输出的电压而导通,以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
第二开关支路被配置为第二开关支路与充电设备连接时导通,以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
第三开关支路被配置为在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接收到第一信号时导通,其中,在第一开关支路与第三开关支路均导通时电池通过第三开关支路输出为负载供电的电压,在第二开关支路与第三开关支路均导通时电池通过第三开关支路输出为负载供电的电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控制器与第四开关支路
控制器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控制器的第二端与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控制器的第一端接收到第一信号时输出第一驱动信号至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一端;
第四开关支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第一驱动信号时导通,以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以保持第三开关支路导通。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五开关支路;
第五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五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控制器的第三端连接;
第五开关支路被配置为在按键未被按下,且第二开关支路未与充电设备连接时基于电池的电压而导通,以输出第一信号至控制器的第三端,以使控制器确定第二开关支路未与充电设备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与第一开关管;
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按键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及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均接第二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及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控制器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与光耦;
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及充电设备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及光耦的发光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及发光器的第二端均接第一地,光耦的受光器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受光器的第二端接第二地。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三开关支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与第二开关管;
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及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及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及电池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输出为负载供电的电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四开关支路包括第三开关管;
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控制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与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五开关支路包括第四开关管;
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第二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控制器的第三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与稳压二极管;
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用于与充电设备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电池及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及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包括电池以及如上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包括按键、第一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与第三开关支路。在第二开关支路与充电设备连接时,第二开关支路导通。继而,第一信号输入至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第三开关支路导通。此时,充电设备能够通过第三开关支路输出为负载供电的电压。实现了充电设备为负载供电以及为电池充电的过程。在按键被按下时,第一开关支路基于电池的电压而导通,并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以使第三开关支路导通。此时,电池通过第三开关支路输出为负载供电的电压。实现了电池为负载供电的过程。综上,即实现了电池的充电与放电过程。并且,在待机时,由于按键未被按下,那么电池与其他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均被断开,电池上不存在功率损耗,从而实现了防止电池在待机状态下产生功率损耗。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供电控制电路包括按键K1、第一开关支路10、第二开关支路20与第三开关支路30。
其中,按键K1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开关支路20的第一端、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二端及电池BAT连接,按键K1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支路10连接,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一端及第二开关支路20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三端与负载300连接,第二开关支路20的第一端还用于与充电设备200连接。
具体地,第一开关支路10被配置为在按键K1被按下时基于电池BAT输出的电压而导通,以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一端。第二开关支路20被配置为第二开关支路20与充电设备200连接时导通,以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一端。第三开关支路30被配置为在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一端接收到第一信号时导通。其中,在第一开关支路10与第三开关支路30均导通时电池BAT通过第三开关支路30输出为负载300供电的电压。在第二开关支路20与第三开关支路30均导通时电池BAT通过第三开关支路30输出为负载300供电的电压。
在实际应用中,若需要为电池BAT充电,则使第二开关支路20与充电设备200连接。此时,第二开关支路20导通。第一信号输入至第三开关支路30以使第三开关支路30导通。充电设备200可通过第三开关支路30为负载300供电,其中,负载300可以为电池BAT,则充电设备200可以为电池BAT充电。当然,负载300也可以为其他的用电设备。
若需要电池BAT供电,则按下按键K1。此时,第一开关支路10基于电池BAT的电压而导通,并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一端,以使第三开关支路30导通。继而,电池BAT可通过第三开关支路30输出为负载200供电的电压。从而实现了电池BAT为负载200供电的过程。
综上,即实现了电池BAT的充电与放电过程。并且,在待机时,由于按键K1未被按下,那么电池BAT与其他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均被断开,电池BAT上不存在功率损耗,从而实现了防止电池BAT在待机状态下产生功率损耗。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供电控制电路100还包括控制器60与第四开关支路40。
其中,控制器60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三端连接,控制器60的第二端与第四开关支路40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支路40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一端连接。
具体地,控制器60被配置为在控制器60的第一端接收到第一信号时输出第一驱动信号至第四开关支路40的第一端。第四开关支路40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第一驱动信号时导通,以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一端,以保持第三开关支路30导通。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四开关支路40以保持第三开关支路30的导通。从而,即使按键K1被松开,电池BAT也能够保持为负载300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供电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第五开关支路50。
其中,第五开关支路50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支路20的第二端连接,第五开关支路50的第二端与控制器60的第三端连接。
具体地,第五开关支路50被配置为在按键K1未被按下,且第二开关支路20未与充电设备200连接时基于电池BAT的电压而导通,以输出第一信号至控制器60的第三端,以使控制器60确定第二开关支路20未与充电设备200连接。
而在按键K1未被按下,且第二开关支路20与充电设备200连接时,第二开关支路20导通。此时,第五开关支路50断开,以停止输出第一信号至控制器60的第三端。继而,控制器60可确定第二开关支路20已与充电设备200连接。
请参照图3,图3中示例性示出了供电控制电路100的一种电路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开关支路1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与第一开关管Q1。
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按键K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及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均接第二地GND2,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及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控制器60连接。
具体地,第二电阻R2用于在第一开关管Q1不导通时提供一个下拉电平。从而,不会把第一开关管Q1的B极至于悬空的状态,以防止第一开关管Q1的B极出现不稳定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可选用肖基特二极管。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一开关管Q1为NPN型三极管为例。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
除此之外,第一开关管Q1可以是任何可控开关,比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器件、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器件、可控硅整流器(SCR)器件、结栅场效应晶体管(JFET)器件、MOS控制晶闸管(MCT)器件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开关支路20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与光耦U1。
其中,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及充电设备200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及光耦U1的发光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及发光器U1的第二端均接第一地GND1,光耦U1的受光器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一端连接,受光器的第二端接第二地GND2。
具体地,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并联,且通过设置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的阻值,能够给光耦U1提供不同的供电电流。第五电阻R5为限流电阻。光耦U1为隔离光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开关支路30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与第二开关管Q2。
其中,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二端及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及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及电池BAT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三端输出为负载300供电的电压。
具体地,第六电阻R6为隔离保护电阻。具体为,当第二开关管Q2第二端的电压有突变或者电流过大时,第六电阻R6可做为隔离,以隔离第三开关管Q3和第二开关管Q2。因为第二开关管Q2的导通电流和电压比第三开关管Q3大,所以当发生电压电流突变时第六电阻R6能保护第三开关管Q3不至于损坏。第七电阻R7为上拉电阻。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二开关管Q2为PMOS管为例。PMOS管的栅极为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PMOS管的源极为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PMOS管的漏极为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三端。
除此之外,第二开关管Q2可以是任何可控开关,比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器件、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器件、可控硅整流器(SCR)器件、结栅场效应晶体管(JFET)器件、MOS控制晶闸管(MCT)器件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开关支路40包括第三开关管Q3。
其中,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与控制器60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接第二地GND2,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三端与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一端连接。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三开关管Q3为NPN型三极管为例。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三端。
除此之外,第三开关管Q3可以是任何可控开关,比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器件、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器件、可控硅整流器(SCR)器件、结栅场效应晶体管(JFET)器件、MOS控制晶闸管(MCT)器件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五开关支路50包括第四开关管Q4。
其中,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支路20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接第二地GND2,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三端与控制器60的第三端连接。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以第四开关管Q4为PMOS管为例。PMOS管的栅极为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PMOS管的源极为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PMOS管的漏极为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三端。
除此之外,第四开关管Q4可以是任何可控开关,比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器件、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器件、可控硅整流器(SCR)器件、结栅场效应晶体管(JFET)器件、MOS控制晶闸管(MCT)器件等。
在一实施例中,供电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与稳压二极管DW1。
其中,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用于与充电设备200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电池BAT及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稳压二极管DW1的阴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W1的阳极与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二开关支路20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第三开关支路30的第一端及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地,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的作用是防止在充电或者给负载300供电时,有反向电流倒灌形成回路导致后面的器件损坏或电路异常。第三二极管D3的作用还包括:在充电时充电的电压经过第三二极管D3后为电池BAT充电;在放电时由于放电电流一般比充电的电流大,所以放电时需设置第三二极管D3以防止电流倒灌到充电设备200。
稳压二极管DW1用于实现降压,以使输入至第二开关管Q2的电压小于其耐压值,从而对第二开关管Q2起到保护作用。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200提供的电压为27V,27V的电压是个高电压值。如果不设置稳压二极管DW1进行降压,则与第二开关管Q2直接得到27V的电压。但一般PMOS管的G极和S极耐压值最高在20V,所以直接将27V作用于第二开关管Q2,会导致第二开关管Q2损坏。此时,必须要先稳压到20V以内再给到第二开关管Q2的S极,这样不至于因为压差太大导致第二开关管Q2发热或者损坏。
第五二极管D5能够防止电路回路中光耦U1上电瞬间有电流突变而损坏第三开关管Q3以及后面的电路器件。
在一实施例中,供电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用于滤波的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
其中,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充电设备200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第一地GND1。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负载300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第二地GND2。
以下对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的原理进行说明。
当需要进行充电时,充电设备200所提供的电压经过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后,将光耦U1的1脚和2脚之间的发光二极管(即光耦U1的发光器)导通。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后,光耦U1的3脚与4脚导通。由于3脚连接的是第一地GND1,则4脚也连接至第一地GND1。此时,第二开关管Q2第二端依次经过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五二级管D5直接拉低到第一地GND1。由于第二开关管Q2是PMOS管,低电平导通,所以第二开关管Q2导通。充电设备200所提供的电压直接经过第二开关管Q2的D极和S极后为负载300供电。
当需要电池BAT放电时,此时不接入充电设备200,并将按键K1按下。此时,电池BAT通过按键K1导通连接到第一电阻R1上,第一电阻R1的一端就生成电池BAT的电压。电池BAT的电压经过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对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即第一开关管Q1的B极)。第一开关管Q1的B极上生成了一个导通电流(此电流的大小是根据第一电阻R1的阻值参数来确认。例如,假设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20KΩ,并且电池BAT的电压为25.2V,那么经过第一电阻R1后给到第一开关管Q1的B极的电流是:I=U/R=25.2V/20K=1.26mA)。在第一开关管Q1的B极上有导通电流后,第一开关管Q1被导通。第二开关管Q2的G极依次经过第六电阻R6、第一二级管D1与第一开关管Q1后接第二地GND2。第二开关管Q2的G极被强制拉低。第二开关管Q2导通。此时,电池BAT的电压依次经过第四二级管D4、稳压二级管D1与第二开关管Q2后为负载300供电。从而实现了电池BAT的放电过程。
综上,即实现了电池BAT的充电与放电过程。其中,在待机时,由于按键K1未被按下,那么电池BAT与其他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均被断开,电池BAT上不存在功率损耗,从而实现了防止电池BAT在待机状态下产生功率损耗。
其次,在相关技术中,所采用的BMS的价格通常在2-5元之间。而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电阻、电容、光耦与开关管等元器件的价格均在几分钱。可将,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BMS而言,本申请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100的成本更低。
此外,在按键K1被按下时,第一开关管Q1导通,控制器60通过第二二级管D2接收到低电平信号,进而控制器60确定按键K1已被按下。接着,控制器60输出第一驱动信号至第三开关管Q3,以使第三开关管Q3导通。第二地GND2经过第三开关管Q3与第六电阻R6作用于第二开关管Q2的G极,以形成自锁将第二开关管Q2的G极强制拉低,从而保持第二开关管Q2一直导通,以稳定给到后面负载300供电。
并且,当电池BAT未被充电时,由于电池BAT与第四二级管D4的阳极相连接,所以电池BAT的电压经过第四二级管D4,再经过稳压二极管DW2后作用于第二开关管Q2的S极。假设电池BAT的电压经过第四二级管D4,再经过稳压二极管DW2后的电压为12V(在第二开关管Q2可承受的范围内)。12V的电压依次经过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后作用于第五二级管D5的阳极。继而,12V的电压继续经过第五二级管D5,第五二级管D5阴极端的电压是12V电压减去第五二级管D5的压降(一般二极管的压降最高在0.7V左右),所以第五二级管D5阴极端得到一个11.3V左右的电压。11.3V的电压作用于第四开关管Q4的G极,由于第四开关管Q4是NMOS管,电压型高电平导通,所以第四开关管Q4导通。第四开关管Q4的S极接第二地GND2,所以第二地GND2经过第四开关管Q4的S极和D极连接至控制器60的第三端,以使控制器60接收到低电平。继而,控制器60基于所接收到的低电平信号,可确定此时充电设备200未接入,即此时电池BAT不处于充电状态。反之,如果是在为电池BAT充电,则由于光耦U1是导通的,所以光耦U1的4脚是与第四开关管Q4的G极相连接以把第四开关管Q4的G极拉低。第四开关管Q4不导通,第四开关管Q4的S极和D极也相互不导通,控制器60的第三端所接收到的电平是内部上拉的高电平,这时可判断电池BAT是处于充电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包括电池以及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供电控制电路10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第一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与第三开关支路;
所述按键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二端及电池连接,所述按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三端与负载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还用于与充电设备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支路被配置为在所述按键被按下时基于所述电池输出的电压而导通,以输出第一信号至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开关支路被配置为所述第二开关支路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时导通,以输出所述第一信号至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
所述第三开关支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导通,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关支路与所述第三开关支路均导通时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第三开关支路输出为所述负载供电的电压,在所述第二开关支路与所述第三开关支路均导通时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第三开关支路输出为所述负载供电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控制器与第四开关支路
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端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输出第一驱动信号至所述第四开关支路的第一端;
所述第四开关支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时导通,以输出所述第一信号至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以保持所述第三开关支路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五开关支路;
所述第五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三端连接;
所述第五开关支路被配置为在所述按键未被按下,且所述第二开关支路未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压而导通,以输出所述第一信号至所述控制器的第三端,以使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二开关支路未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与第一开关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按键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均接第二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与光耦;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充电设备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光耦的发光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发光器的第二端均接第一地,所述光耦的受光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受光器的第二端接第二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支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与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及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输出为所述负载供电的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开关支路包括第三开关管;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开关支路包括第四开关管;
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第二地,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三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与稳压二极管;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电池及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
10.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
CN202321722192.8U 2023-07-03 2023-07-03 供电控制电路与家用电器 Active CN220358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2192.8U CN220358845U (zh) 2023-07-03 2023-07-03 供电控制电路与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2192.8U CN220358845U (zh) 2023-07-03 2023-07-03 供电控制电路与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8845U true CN220358845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85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2192.8U Active CN220358845U (zh) 2023-07-03 2023-07-03 供电控制电路与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88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72076U (zh) 单晶圆电池保护电路、电池充放电电路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US20080198523A1 (en) Circuit Breaker for a Solar Module
CN110048476B (zh) 一种电池保护驱动电路和电池保护驱动系统
CN213846230U (zh)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
CN110676918A (zh) 一种电池开关电路、供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21252542A1 (en) Protection circuit for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CN210640722U (zh) 一种电池开关电路以及包含该电路的供电管理系统
CN107210296A (zh) 自感测逆电流保护开关
CN212649088U (zh) 一种igbt过流保护电路及空调器
CN115632176B (zh) 电池管理电路与电池管理系统
CN220358845U (zh) 供电控制电路与家用电器
CN210350768U (zh) 保护电路
CN109347315B (zh) 一种电力电子装置上电缓冲电路
CN112039321A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igbt模块的上下电锁定保护电路
CN113454870A (zh) 充电控制电路及具有其的充电管理系统、充电装置
CN208143118U (zh) 一种整车或整机的启动电路
CN215870821U (zh) 负载自动预充电路及预充系统
CN107528368A (zh) 一种电池组放电控制电路
CN220234252U (zh) 电池供电控制电路与美容设备
CN106226681A (zh) 一种电源电路故障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8897080U (zh) 一种负载供电保护电路与通信设备
CN112039166B (zh) 一种充电电路
CN218162219U (zh) 负载管理线路与负载管理系统
CN220775800U (zh) 关断器、电能单元及光伏系统
CN220106404U (zh) 预付费电表脱扣器电路和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