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7080U - 一种负载供电保护电路与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载供电保护电路与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7080U
CN218897080U CN202222872918.8U CN202222872918U CN218897080U CN 218897080 U CN218897080 U CN 218897080U CN 202222872918 U CN202222872918 U CN 202222872918U CN 218897080 U CN218897080 U CN 218897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switch
energy storage
resistor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29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29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7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7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7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负载供电保护电路与通信设备。负载供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第一储能支路、第二储能支路与电阻支路。电阻支路在输入电源上电时限制输入至用电负载的电流。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开关支路未导通时被流经电阻支路的电流充电,并在第一开关支路导通时被流经第一开关支路的电流充电。第二开关支路在第一储能支路的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导通。第二储能支路在第二开关支路导通时充电。第一开关支路在第二储能支路的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阈值时导通。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在输入电源上电时通过电阻支路限制冲击电流,限制效果较佳,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负载供电保护电路与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载供电保护电路与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通信基站系统中,一个通信基站会给多个通信设备供电。而基站电源的带载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规定单个通信设备在接入时最大冲击电流,该最大冲击电流通常也指输入电源上电时的冲击电流。例如,用于控制电机运行的远程天线电调模块这一通信设备的最大冲击电流通常设置小于400mA。又如,用于放大信号的塔顶放大器这一通信设备的最大冲击电流通常设置为小于1A。因此,需要设置相应的降低冲击电流的方案,以降低各通信设备接入时的最大冲击电流。
目前,降低冲击电流的方案通常为利用PMOS管的米勒效应来实现。具体为,通过加大PMOS管栅极与源极之间的寄生电容Cgs的电容值,来延长PMOS管在导通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流Ids的上升时间,从而降低在输入电源上电时所产生的冲击电流。
然而,上述方式容易受到PMOS管上的各寄生电容,包括栅极与源极之间的寄生电容Cgs、栅极与漏极之间的寄生电容Cgd及源极与漏极之间的寄生电容Cds的影响,而导致冲击电流的限制效果较差,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负载供电保护电路与通信设备,本申请能够在输入电源上电时通过电阻支路限制冲击电流,限制效果较佳,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负载供电保护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第一储能支路、第二储能支路与电阻支路;
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储能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分别与输入电源、电阻支路的第一端及第二储能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电阻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及用电负载连接;
所述电阻支路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源上电时限制输入至所述用电负载的电流;
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未导通时被流经所述电阻支路的电流充电,并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导通时被流经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电流充电;
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用于在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导通;
所述第二储能支路用于在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导通时被所述输入电源充电;
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用于在所述第二储能支路的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阈值时导通。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负载供电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三储能支路与电压转换支路;
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及所述第一储能支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及所述用电负载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储能支路连接;
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用于在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
所述第三储能支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电压而充电;
所述第二开关支路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储能支路的电压大于第三电压阈值时导通。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输入电源、电阻支路的第一端及第二储能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电阻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储能支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与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包括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包括第二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电阻支路包括第四电阻;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三储能支路包括第三电容;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负载供电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支路;
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源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源失电时导通,以给所述第二储能支路提供放电回路;
所述第三开关支路还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源的电压大于第四电压阈值时导通,以使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断开。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三开关支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二极管与第一稳压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输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均接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第一储能支路、第二储能支路与电阻支路。第一开关支路分别与第二开关支路、第一储能支路、输入电源、电阻支路及第二储能支路连接。其中,在输入电源上电时,第一开关支路未导通,输入电源通过电阻支路为用电负载供电。此时,电阻支路能够限制输入电源上电时所产生的冲击电流,即限制输入至用电负载的电流,限制效果较佳,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继而,流经电阻支路的电流能够为第一储能支路充电。当第一储能支路被充电至其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第二开关支路导通,以给第二储能支路提供充电回路。当第二储能支路被充电至其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阈值时,第一开关支路导通,电阻支路被短路,输入电源通过第一开关支路为第一储能支路充电并为用电负载供电。从而,能够为用电负载提供更大的电压与电流,以增强对用电负载的驱动能力,以使用电负载正常运行。并且,由于在第一开关支路导通时,第一储能支路已被充电至较大电压,则输入电源的电压与第一储能支路的电压之间的压差较小,所产生的电流也较小,也可降低用电负载因输入电流过大而被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负载供电保护电路100包括第一开关支路10、第二开关支路20、第一储能支路30、第二储能支路40与电阻支路50。
其中,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开关支路20的第二端及第二储能支路4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二端分别与输入电源200、电阻支路50的第一端及第二储能支路40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三端分别与电阻支路50的第二端、第二开关支路20的第一端、第一储能支路30及用电负载300连接。
具体地,电阻支路50用于在输入电源200上电时限制输入至用电负载300的电流。第一储能支路30用于在第一开关支路10未导通时被流经电阻支路50的电流充电。第一储能支路30还用于在第一开关支路10导通时被流经第一开关支路10的电流充电。第二开关支路20用于在第一储能支路30的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导通。第二储能支路40用于在第二开关支路20导通时被输入电源200充电。第一开关支路10用于在第二储能支路40的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阈值时导通。
在该实施例中,在输入电源200上电时,第二开关支路20未导通,第二储能支路40未被充电,第一开关支路10也保持断开。输入电源200通过电阻支路50为用电负载300供电。此时,电阻支路50能够限制输入电源200上电时所产生的冲击电流,即限制输入至用电负载300的电流。由于电阻支路50不会如相关技术中一样受到其他因素的作用而影响到对冲击电流的限制效果,从而能够保持对冲击电流保持较佳的限制效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接着,流经电阻支路50的电流为第一储能支路30充电。当第一储能支路30被充电至其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第二开关支路20导通,以给第二储能支路40提供充电回路。输入电源200为第二储能支路40充电。当第二储能支路40被充电至其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阈值时,第一开关支路10导通,电阻支路50被短路,输入电源200通过第一开关支路10为第一储能支路30继续充电并为用电负载300供电。继而,能够为用电负载300提供更大的电压与电流,以增大对用电负载300的驱动能力,从而使用电负载300稳定运行。并且,由于在第一开关支路10导通时,第一储能支路30已被充电至较大电压,以使输入电源200的电压与第一储能支路30的电压之间的压差较小,则输入电源200为第一储能支路30充电的电流也较小,亦即,输入至用电负载300的电流也较小,从而也能够降低用电负载200因输入电流过大而被损坏的风险。
其中,第一电压阈值与第二电压阈值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第二电压阈值可设置为第一开关支路10导通时所需的最小电压,继而,当第二储能支路40被充电至其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阈值时,第二储能支路40的电压大于第一开关支路10导通时所需的最小电压,第一开关支路10能够被驱动导通。
在一实施中,如图2所示,该负载供电保护电路100还包括电压转换支路60与第三储能支路70。
其中,电压转换支路60的第一端分别与电阻支路50的第二端、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三端及第一储能支路30连接,电压转换支路60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开关支路20的第一端及用电负载300连接,第二开关支路20的第三端与第三储能支路70连接。
具体地,电压转换支路60用于在第一储能支路30的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将第一储能支路30的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第三储能支路70用于响应于第一电压而充电。第二开关支路20还用于在第三储能支路70的电压大于第三电压阈值时导通。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储能支路30被充电至其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电压转换支路60被驱动开始运行,以将第一储能支路30的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并输出。继而,第三储能支路70被第一电压充电,第三储能支路70的电压增加。当第三储能支路70的电压大于第三电压阈值时,第二开关支路20导通。在上述过程中,在第三储能支路70未充电至其电压大于第三电压阈值之前,输入电源200的电压保持通过电阻支路50为用电负载300供电,即进一步增加了通过电阻支路50限制冲击电流的时长,有利于增强限制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压转换支路6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降压子支路,相邻的两个降压子支路中的第一个降压子支路的输出端与第二个子支路的输入端连接。从而,可将第一储能支路10上的电压转换为多个不同的电压,以给不同的元器件提供供电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该负载供电保护电路100还包括第三开关支路80。
其中,第三开关支路80的第一端与输入电源200连接,第三开关支路80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三端连接,第三开关支路80的第三端与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一端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开关支路80用于在输入电源200失电时导通,以给第二储能支路40提供放电回路,以实现第二储能支路40的快速放电。从而,能够在输入电源200失电时,使第二储能支路40的电能放光,以保证在下一次输入电源200上电时,能够使第二储能支路40具有相同的充电时长。进而在输入电源200上电时,在该段充电时长内能够保持第一开关管Q1断开,以保持能够通过电阻支路50实现限流作用,从而保持较佳的限制冲击电流的效果。
第三开关支路80还用于在输入电源200的电压大于第四电压阈值时导通,以使第一开关支路10断开。当输入电源200的电压大于第四电压阈值时,可对应出现了过压异常,此时,第三开关支路80也导通,以使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连通,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压差接近为零,第一开关支路10断开。输入电源200通过电阻支路50为用电负载300,以通过电阻支路50进行限流,有利于对用电负载300起到过压保护作用。其中,第四电压阈值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照图2,图2中示出了第一开关支路10的一种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支路10包括第一开关管Q1。
其中,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开关支路20的第二端及第二储能支路4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分别与输入电源200、电阻支路50的第一端及第二储能支路40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分别与电阻支路50的第二端、第二开关支路20的第一端、第一储能支路30及用电负载300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为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为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二端,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为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三端。
在该实施例中,当输入电源200上电时,由于第二储能支路40上的电压为零,则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不存在压差,第一开关管Q1保持关断。此时,输入电源200通过电阻支路50为用电负载300供电。
而在第二储能支路40被充电至其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阈值时,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压差大于其导通压降,第一开关管Q1导通。此时,电阻支路50被短路,输入电源200通过第一开关管Q1为用电负载300供电。
综上,在输入电源200上电时,可能会导致较大的冲击电流产生,此时通过电阻支路50对用电负载300供电,能够对电流起到限制作用,以防止较大的冲击电流损坏用电负载300。之后,输入电源200能够输出较为稳定的电流为用电负载300,则需要考虑为用电负载300提供更大的电压与电流,以增强对用电负载300的驱动能力。此时,可通过导通第一开关管Q1,将电阻支路50短路,以减少电阻支路50上的电能损耗,从而输入电源200能够通过第一开关管Q1直接为用电负载300供电。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一开关管Q1为PMOS管为例。PMOS管的栅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PMOS管的源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PMOS管的漏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
除此之外,第一开关管Q1可以是任何可控开关,比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器件、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器件、可控硅整流器(SCR)器件、结栅场效应晶体管(JFET)器件、MOS控制晶闸管(MCT)器件等。
图2中还示出了第一储能支路30的一种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储能支路30包括第一电容C1。
其中,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三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GND。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为第一储能支路30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为第一储能支路30的第二端,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开关管Q1未导通时,输入电源200通过电阻支路50为第一电容C1充电;在第一开关管Q1导通时,输入电源200通过第一开关管Q1为第一电容C1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开关支路2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与第二开关管Q2。
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三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及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及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均接地GND,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三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为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三端为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为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三端。
具体地,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用于对第一储能支路30上的电压进行分压。第一电阻R1与第三电阻R3均用于限流。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二开关管Q2为NPN型三极管为例。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三端。
除此之外,第二开关管Q2可以是任何可控开关,比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器件、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器件、可控硅整流器(SCR)器件、结栅场效应晶体管(JFET)器件、MOS控制晶闸管(MCT)器件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储能支路70包括第三电容C3。
其中,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支路20的第三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GND。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为第三储能支路70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为第三储能支路70的第二端。
具体地,当电压转换支路60输出第一电压时,第三电容C3被充电。当第三电容C3充电至其电压大于第三电压阈值时,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即为第三电容C3的电压)大于其导通压降,第二开关管Q2导通。
图2中还示出了第二储能支路40的一种结构。如图2所示,第二储能支路40包括第二电容C2。
其中,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地,在第二开关管Q2导通时,输入电源200、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与第二开关管Q2形成回路,输入电源200为第二电容C2充电。
图2中还示出了电阻支路50的一种结构。如图2所示,电阻支路50包括第四电阻R4。
其中,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三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为第四电阻支路50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为第四电阻支路50的第二端。
具体地,第四电阻R4用于在输入电源200上电时限制输入至用电负载300的电流。
图2中还示出了第三开关支路80的一种结构。如图2所示,第三开关支路80包括第三开关管Q3、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二极管D1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W1。
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及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均与输入电源200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及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三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及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三端与第一开关支路10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W1的阴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W1的阳极均接地GND。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为第三开关支路80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为第三开关支路80的第二端,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三端为第三开关支路80的第三端。
具体地,第一二极管D1用于防电源反接;第一二极管D1还用于在输入电源200掉电时,避免了第一电容C1通过第一开关管Q1的体二极管与第四电阻R4对输入电源200放电。第五电阻R5与第七电阻R7用于进行限流。第五电阻R5与第八电阻R8用于进行分压。第六电阻R6用于进行分流。第一稳压二极管DW1用于在出现过压时,将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电压钳位为其反向击穿的电压与第八电阻R8的电压之和。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三开关管Q3为PNP型三极管为例。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三端。
除此之外,第三开关管Q3可以是任何可控开关,比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器件、门极关断晶闸管(GTO)器件、可控硅整流器(SCR)器件、结栅场效应晶体管(JFET)器件、MOS控制晶闸管(MCT)器件等。
在一实施例中,该负载供电保护电路100还包括第六电阻R6、第二稳压二极管DW2与第四电容C4。
其中,第六电阻R6与第二电容C2并联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DW2的阳极接地GND,第二稳压二极管DW2的阴极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DW2用于在第一电容C1的电压大于其反向击穿时的电压时,将第一电容C1的电压钳位为其反向击穿时的电压。第四电容C4与第一电容C1并联连接,第四电容C4用于滤波。
以下对图2所示的电路结构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在输入电源200上电,且未出现过压异常时,第一二极管D1正向导通,且第一稳压二极管DW1未导通。第三开关管Q3与第一开关管Q1均未导通。输入电源200通过第四电阻R4对第一电容C1充电,因为在上电的瞬间,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相当于实际上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对地GND短路,则此时输入电源200上电时的最大冲击电流约为的输入电源200的电压VIN与第四电阻R4的电阻值r4的比值,即VIN/r4。通过调整电阻值r4,可调整最大冲击电流。随着第一电容C1被充电,充电电流逐渐减小,第一电容C1的电压逐渐上升。当第一电容C1的电压达到电压转换支路60的工作开启门限后,电压转换支路60将第一电容C1的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输出。
继而,在第一电压的作用下,第三电容C3开始被充电。当第三电容C3被充电至其电压大于第三电压阈值时,第二开关管Q2导通。输入电源200为第二电容C2充电。当第二电容C2被充电至其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阈值时,第一开关管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差大于其导通压降,第一开关管Q1导通。第四电阻R4被短路,输入电源200通过第一开关管Q1为第一电容C1继续充电,并为用电负载200供电。并且,此时由于第一电容C1的电压较大,输入电源200的电压与第一电容C1的电压差较小,不会导致较大的冲击电流出现。
在输入电源200掉电时,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电压降低至零,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电压为第二电容C2上的电压,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电压小于阴极电压,第一二极管D1反向截止。对应的,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电压大于第一端电压,第三开关管Q3导通。第二电容C2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三开关管Q3快速放电。继而,第一开关管Q1才能够快速关断。从而,能够防止在输入电源200掉电之后快速上电时,第一开关管Q1还未完全关断而导致在上电时第一开关管Q1快速导通而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的异常情况出现。
当出现过压异常时,第一稳压二极管DW1被反向击穿,第三开关管Q3导通。通过设置第七电阻R7的电阻值较小,能够使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较小,并小于其导通压降,第一开关管Q1断开。一方面,输入电源200通过第四电阻R5为负载供电,被第四电阻R5所限流;另一方面,第二稳压二极管DW2被反向击穿,以将第一电容C1的电压钳位在第二稳压二极管DW2反向击穿时的电压。从而,实现了在出现过压异常时,能够保持为用电负载300提供较小的电压与电流,以对用电负载300起到保护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1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设备为远程天线电调模块或塔顶放大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负载供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第一储能支路、第二储能支路与电阻支路;
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储能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分别与输入电源、电阻支路的第一端及第二储能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电阻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及用电负载连接;
所述电阻支路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源上电时限制输入至所述用电负载的电流;
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未导通时被流经所述电阻支路的电流充电,并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导通时被流经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电流充电;
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用于在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导通;
所述第二储能支路用于在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导通时被所述输入电源充电;
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用于在所述第二储能支路的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阈值时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供电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三储能支路与电压转换支路;
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及所述第一储能支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及所述用电负载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储能支路连接;
所述电压转换支路用于在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
所述第三储能支路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电压而充电;
所述第二开关支路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储能支路的电压大于第三电压阈值时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输入电源、电阻支路的第一端及第二储能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电阻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储能支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与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包括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包括第二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支路包括第四电阻;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储能支路包括第三电容;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供电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支路;
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电源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支路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源失电时导通,以给所述第二储能支路提供放电回路;
所述第三开关支路还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源的电压大于第四电压阈值时导通,以使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断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支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二极管与第一稳压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输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均接地。
1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负载供电保护电路。
CN202222872918.8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负载供电保护电路与通信设备 Active CN218897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2918.8U CN218897080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负载供电保护电路与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2918.8U CN218897080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负载供电保护电路与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7080U true CN218897080U (zh) 2023-04-21

Family

ID=86003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2918.8U Active CN218897080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负载供电保护电路与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7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8114B2 (en) Protective circuit device for a solar module
CN200976577Y (zh) Mos管驱动电路及具有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电视机
CN109698611B (zh) 多级降栅压型SiC-MOSFET驱动电路
US20070252565A1 (en) Inrush current limiting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1108320B2 (en) Method and voltage multiplier for converting an input voltage, and disconnector
CN103346763A (zh) 一种绝缘栅双极晶体管驱动保护电路
US11990828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429644B (zh) 逆变装置及供电系统
CN107979281B (zh) 一种输入电压分压模块及过压保护开关
CN104753329A (zh) 一种大功率开关电源软启动电路
CN113037112B (zh) 一种anpc型三电平逆变器、控制方法和电力系统
US11336274B2 (en) Clamp circuit and power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13676029B (zh) 一种基于igbt的有源钳位电路
CN218897080U (zh) 一种负载供电保护电路与通信设备
CN115632176B (zh) 电池管理电路与电池管理系统
CN111224536A (zh) 抗米勒效应功率模块的驱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7406186U (zh) 一种在负端抑制开机尖峰电流的延时导通电路
CN220234252U (zh) 电池供电控制电路与美容设备
CN220896320U (zh) 开关器件的驱动保护电路
CN220653203U (zh) 用于开关管的有源钳位电路及变频器
CN218158958U (zh) 复位电路与电子设备
WO2024002248A1 (zh) 固态电机启动器
CN109495092B (zh) 功率开关管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CN220358845U (zh) 供电控制电路与家用电器
CN217849000U (zh) 供电电路与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