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2525U - 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2525U
CN220352525U CN202321741926.7U CN202321741926U CN220352525U CN 220352525 U CN220352525 U CN 220352525U CN 202321741926 U CN202321741926 U CN 202321741926U CN 220352525 U CN220352525 U CN 220352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fixedly connected
sliding
lifting
dwa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419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仲光
南岳
郑磊
张帅
韩东
刘金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STEEL MINING DEVELOPMENT CO LTD
Sinosteel Chifeng Jinxin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STEEL MINING DEVELOPMENT CO LTD
Sinosteel Chifeng Jinxin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STEEL MINING DEVELOPMENT CO LTD, Sinosteel Chifeng Jinxin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STEEL MINING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419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2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2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2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涉及支撑架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一升降柱,所述滑动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安装柱,所述上安装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升降槽,所述第二升降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所述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向对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一升降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相互配合,可以根据安装高度和轨道支撑高度调整连接块和支撑板位置,从而方便对轨道进行支撑和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
背景技术
选矿车间,1#、3#浓密池由于地基下沉,导致溢流堰混凝土剥落,轨道压板和下部垫板脱落,浓密机轨道共计100米无法固定,针对这种情况,车间组织人员观测车轮运行轨迹,分析浓密机轨道受力情况,制定了以下方案:在溢流堰两侧加立柱,在相对的立柱上加钢板支撑轨道,然后在溢流堰外壁加槽钢来连接钢板。
但是现有的轨道支撑架一般都是根据现场的尺寸在进行制作焊接,降低了安装轨道支撑架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一升降柱,所述滑动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安装柱,所述上安装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升降槽,所述第二升降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向对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一升降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板。
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双向丝杆,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对应的第一滑动块,所述双向丝杆贯穿两个第一滑动块并一起螺纹连接,两个所述上安装柱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滑动块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升降柱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滑动块的底部,所述安装杆的内部且位于第一滑动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槽的内部,通过滑动机构可以带动两个第一升降柱和上安装柱进行移动,从而调整两个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之间距离,从而方便对轨道进行支撑和安装。
优选的,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连接于第二升降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升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升降杆,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第二升降杆的顶部,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升降杆螺纹连接,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可以带动连接块和支撑板进行升降,从而根据轨道的支撑高度,从而调整连接块和支撑板的位置,从而方便对轨道进行支撑。
优选的,所述上安装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内部槽,所述第二内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杆,所述第四转动杆的外侧且位于第二内部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内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外侧且位于第二内部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相互啮合,所述第四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升降槽的内部且与第二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一端延伸至上安装柱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六角旋钮,通过第二蜗轮、第四转动杆、第二内部槽、第二蜗杆和第三转动轴的相互配合,从而保证第一升降机构的正常运行。
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下安装柱,所述下安装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升降槽,所述下安装柱滑动连接于第一升降槽的内部,所述第一升降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升降柱螺纹连接,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可以带动第一升降柱进行升降,从而根据溢流堰的高度,通过第一滑动块将安装杆和第一升降机构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方便进行轨道支撑和安装固定。
优选的,所述下安装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部槽,所述第一内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侧且位于第一内部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内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侧且位于第一内部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升降槽的内部并与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下安装柱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六角旋钮,通过下安装柱、第一升降槽、第一升降柱、第一螺纹杆、第一内部槽、第一蜗轮、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杆和第一蜗杆的相互配合,可以保证第二升降机构正常运行。
优选的,所述固定底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通过固定底板内部的固定螺栓从而方便将该浓密池轨道支撑架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浓密池轨道支撑架,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相互配合,可以根据安装高度和轨道支撑高度调整连接块和支撑板位置,从而方便对轨道进行支撑,同时方便进行安装,通过下安装柱、第一升降槽、第一升降柱、第一螺纹杆、第一内部槽、第一蜗轮、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杆和第一蜗杆的相互配合,可以根据溢流堰的高度,调整安装杆的高度,从而发方便进行安装,通过预制设备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2、该浓密池轨道支撑架,通过安装杆、第一滑动槽、双向丝杆、第二滑动槽、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的相互配合,可以调整两个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之间的距离从而方便进行安装与支撑,对比一般的浓密池轨道支撑架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升降机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杆;2、第一滑动槽;3、双向丝杆;4、第二滑动槽;5、第一滑动块;6、第二滑动块;7、下安装柱;8、第一升降槽;9、第一升降柱;10、第一螺纹杆;11、第一内部槽;12、第一蜗轮;13、第二转动杆;14、固定底板;15、上安装柱;16、第二升降槽;17、第二升降杆;18、第二螺纹杆;19、第二蜗轮;20、第四转动杆;21、连接块;22、支撑板;23、第二内部槽;24、第一转动杆;25、第一蜗杆;27、第三转动轴;28、第二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包括安装杆1,安装杆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2,第一滑动槽2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机构,滑动机构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一升降柱9,滑动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安装柱15,上安装柱1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升降槽16,第二升降槽1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1,两个连接块21向对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2,第一升降柱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板14;
滑动机构包括双向丝杆3,第一滑动槽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3,第一滑动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对应的第一滑动块5,双向丝杆3贯穿两个第一滑动块5并一起螺纹连接,两个上安装柱15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滑动块5的顶部,两个第一升降柱9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滑动块5的底部,安装杆1的内部且位于第一滑动槽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动槽4,第一滑动块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6,第二滑动块6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槽4的内部,通过滑动机构可以带动两个第一升降柱9和上安装柱15进行移动,从而调整两个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之间距离,从而方便对轨道进行支撑和安装,先手动转动六角旋钮,带动双向丝杆3转动,然后带动两个第一滑动块5在第一滑动槽2的内部进行滑动,同时带动两组第二滑动块6在第二滑动槽4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进行移动,从而调整连接块21、支撑板22和固定底板14的位置,从而方便轨道支撑与安装;
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二螺纹杆18,第二螺纹杆18连接于第二升降槽16的内部,第二升降槽1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升降杆17,连接块21固定连接于第二升降杆17的顶部,第二螺纹杆18与第二升降杆17螺纹连接,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可以带动连接块21和支撑板22进行升降,从而根据轨道的支撑高度,从而调整连接块21和支撑板22的位置,从而方便对轨道进行支撑,使用时,先手动转动六角旋钮,然后带动第三转动轴27转动,然后带动第二蜗杆28转动,通过第二蜗杆28和第二蜗轮19的相互啮合,带动第二蜗轮19转动,然后带动第四转动杆20转动,然后带动第二螺纹杆18进行转动,然后带动第二升降杆17进行升降,从而带动连接块21和支撑板22进行升降,上安装柱1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内部槽23,第二内部槽2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杆20,第四转动杆20的外侧且位于第二内部槽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19,第二内部槽2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27,第三转动轴27的外侧且位于第二内部槽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28,第二蜗杆28与第二蜗轮19相互啮合,第四转动杆20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升降槽16的内部且与第二螺纹杆18固定连接,第三转动轴27的一端延伸至上安装柱15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六角旋钮,通过第二蜗轮19、第四转动杆20、第二内部槽23、第二蜗杆28和第三转动轴27的相互配合,从而保证第一升降机构的正常运行;
第二升降机构包括下安装柱7,下安装柱7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升降槽8,下安装柱7滑动连接于第一升降槽8的内部,第一升降槽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0,第一螺纹杆10与第一升降柱9螺纹连接,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可以带动第一升降柱9进行升降,从而根据溢流堰的高度,通过第一滑动块5将安装杆1和第一升降机构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方便进行轨道支撑和安装固定,使用时,先手动转动六角旋钮,然后带动第二转动杆13转动,然后带动第一蜗杆25转动,通过第一蜗杆25和第一蜗轮12的相互啮合,带动第一蜗轮12转动,然后带动第一转动杆24转动,然后带动第一螺纹杆10进行转动,然后带动第一升降柱9进行升降,从而通过第一滑动块5带动安装杆1进行升降,下安装柱7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部槽11,第一内部槽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24,第一转动杆24的外侧且位于第一内部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12,第一内部槽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第二转动杆13的外侧且位于第一内部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25,第一转动杆24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升降槽8的内部并与第一螺纹杆10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杆13的一端延伸至下安装柱7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六角旋钮,通过下安装柱7、第一升降槽8、第一升降柱9、第一螺纹杆10、第一内部槽11、第一蜗轮12、第二转动杆13、第一转动杆24和第一蜗杆25的相互配合,可以保证第二升降机构正常运行,固定底板1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通过固定底板14内部的固定螺栓从而方便将该浓密池轨道支撑架进行固定。
综上,该浓密池轨道支撑架,使用时,工作人员先手动转动六角旋钮,然后带动第二转动杆13转动,然后带动第一蜗杆25转动,通过第一蜗杆25和第一蜗轮12的相互啮合,带动第一蜗轮12转动,然后带动第一转动杆24转动,然后带动第一螺纹杆10进行转动,然后带动第一升降柱9进行升降,从而通过第一滑动块5带动安装杆1进行升降,然后转动六角旋钮,带动双向丝杆3转动,然后带动两个第一滑动块5在第一滑动槽2的内部进行滑动,同时带动两组第二滑动块6在第二滑动槽4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进行移动,从而调整连接块21、支撑板22和固定底板14的位置,然后先手动转动六角旋钮,然后带动第三转动轴27转动,然后带动第二蜗杆28转动,通过第二蜗杆28和第二蜗轮19的相互啮合,带动第二蜗轮19转动,然后带动第四转动杆20转动,然后带动第二螺纹杆18进行转动,然后带动第二升降杆17进行升降,从而带动连接块21和支撑板22进行升降,调整支撑高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包括安装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2),所述第一滑动槽(2)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一升降柱(9),所述滑动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安装柱(15),所述上安装柱(1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升降槽(16),所述第二升降槽(1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1),两个所述连接块(21)向对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2),所述第一升降柱(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双向丝杆(3),所述第一滑动槽(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3),所述第一滑动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对应的第一滑动块(5),所述双向丝杆(3)贯穿两个第一滑动块(5)并一起螺纹连接,两个所述上安装柱(15)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滑动块(5)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升降柱(9)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滑动块(5)的底部,所述安装杆(1)的内部且位于第一滑动槽(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动槽(4),所述第一滑动块(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6),所述第二滑动块(6)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槽(4)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二螺纹杆(18),所述第二螺纹杆(18)连接于第二升降槽(16)的内部,所述第二升降槽(1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升降杆(17),所述连接块(21)固定连接于第二升降杆(17)的顶部,所述第二螺纹杆(18)与第二升降杆(17)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柱(1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内部槽(23),所述第二内部槽(2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杆(20),所述第四转动杆(20)的外侧且位于第二内部槽(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19),所述第二内部槽(2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27),所述第三转动轴(27)的外侧且位于第二内部槽(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28),所述第二蜗杆(28)与第二蜗轮(19)相互配合,所述第四转动杆(20)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升降槽(16)的内部且与第二螺纹杆(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27)的一端延伸至上安装柱(15)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六角旋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下安装柱(7),所述下安装柱(7)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升降槽(8),所述下安装柱(7)滑动连接于第一升降槽(8)的内部,所述第一升降槽(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0),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与第一升降柱(9)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柱(7)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部槽(11),所述第一内部槽(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24),所述第一转动杆(24)的外侧且位于第一内部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12),所述第一内部槽(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所述第二转动杆(13)的外侧且位于第一内部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25),所述第一转动杆(24)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升降槽(8)的内部并与第一螺纹杆(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13)的一端延伸至下安装柱(7)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六角旋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1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
CN202321741926.7U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 Active CN220352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1926.7U CN220352525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1926.7U CN220352525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2525U true CN220352525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506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41926.7U Active CN220352525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25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352525U (zh) 一种浓密池轨道支撑架
CN208311650U (zh) 一种石油管道安装用辅助支撑装置
CN209651836U (zh) 一种升降机支架
CN216462577U (zh) 一种钢箱梁系杆拱桥的焊接装置
CN215948892U (zh) 一种便捷式建筑施工用工程钢结构支架
CN21559489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模板
CN209082852U (zh) 一种用于低层建筑的太阳能屋顶
CN219623730U (zh) 一种钢结构车间水平支撑装置
CN220167603U (zh) 一种可调式移动支撑架
CN111391077A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桥梁预制桥墩模板的卧式拼接装置
CN217921159U (zh) 一种钢结构用吊装装置
CN218927731U (zh) 一种机械托举用万向支架
CN218934030U (zh) 一种可调式护栏
CN218952928U (zh) 双层升降停车系统
CN217842939U (zh) 一种改进的消除地面沉降对管线影响的可升降支撑装置
CN220368416U (zh) 一种可带负载调节的大型电缆桥架
CN220985502U (zh) 一种电机安装组件
CN220379374U (zh) 一种可升降式人脸识别测温闸机
CN220535319U (zh) 一种轮胎安装定位调节装置
CN219806071U (zh) 一种小型设备组装工作台
CN220886871U (zh) 一种防腐管道安装对接装置
CN213682506U (zh) 一种防涝型野外活动板房
CN220977809U (zh) 一种公路护栏安装辅助装置
CN218863649U (zh) 一种钢箱梁标高调节装置
CN216689434U (zh) 变电站建设施工用基坑内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