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2449U - 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及挂脖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及挂脖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42449U
CN220342449U CN202321403757.6U CN202321403757U CN220342449U CN 220342449 U CN220342449 U CN 220342449U CN 202321403757 U CN202321403757 U CN 202321403757U CN 220342449 U CN220342449 U CN 220342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luded angle
connector
bending arm
wire contro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37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冬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okair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okai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okai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okai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37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42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42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42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及挂脖耳机,所述线控结构包括线控主体,所述线控主体包括壳体、USB接头、控制电路板和导电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绝缘内壳对所述控制电路板进行安装,并使得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从而简化了所述USB接头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并通过在所述绝缘内壳外侧设置所述导电外壳,以及通过所述导电片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金属外壳,和所述导电片的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导电外壳,从而使得在对所述线控主体进行静电测试时,施加在所述金属外壳上的静电能够经过所述导电片直接传导至所述导电外壳,从而避免所述静电传导至所述控制电路板导致所述控制电路板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及挂脖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及具有该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的挂脖耳机。
背景技术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具有发声功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上,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耳机,耳机主要用于配合移动终端在通信、音频方面改善用户的听觉体验以及释放用户双手,避免外放过程中需要握持移动终端方可相对清楚地听到音频内容。
现有技术中,具有线控结构的耳机一般是通过在线控结构内的控制电路板上设置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的意思是“静电释放”)电路来实现ESD测试时的静电转移,然而,电路的设置不仅会增加设计控制电路板的工作量和成本,还存在电路失效的风险,导致在实际的使用中无法起到真正的防静电释放,造成控制电路板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装的具有防静电释放功能的耳机线控结构以及具有该线控结构的耳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所述线控结构包括线控主体,所述线控主体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绝缘内壳和导电外壳,所述绝缘内壳设于所述导电外壳内并具有安装空间;
USB接头,所述USB接头设于所述绝缘内壳内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内壳,其中,所述USB接头包括金属外壳、胶芯、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所述胶芯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内,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间隔一定距离设于所述胶芯上,其中,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形成有第一插接槽;
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槽插接;
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金属外壳,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导电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线控主体还包括绝缘连接头,所述绝缘连接头插接在所述绝缘内壳的一端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壳体,所述USB接头设于所述绝缘连接头内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绝缘连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线控主体还包括金属环,所述绝缘连接头与所述导电外壳之间形成有安装槽,所述金属环设于安装槽内,所述导电片的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金属环。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穿过所述绝缘连接头分别与所述金属外壳和所述导电外壳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绕过所述绝缘连接头分别与所述金属外壳和所述导电外壳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连接有大致呈U形的避让连接臂,所述避让连接臂用于绕过所述绝缘连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弯折臂和第二弯折臂,所述第一弯折臂连接在所述避让连接臂与所述第二弯折臂之间,且所述第一弯折臂与所述避让连接臂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所述第一弯折臂与所述第二弯折臂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也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的开口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二夹角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绝缘连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三弯折臂和第四弯折臂,所述第三弯折臂连接在所述避让连接臂与所述第四弯折臂之间,且所述第三弯折臂与所述避让连接臂之间形成有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所述第三弯折臂与所述第四弯折臂之间形成有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的角度也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其中,所述第三夹角与所述第四夹角的开口方向相反,且所述第四夹角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绝缘连接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挂脖耳机,所述挂脖耳机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所述挂脖耳机还包括颈挂部、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所述颈挂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线控主体远离所述USB接头的一端,所述颈挂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对应所述USB接头设有USB插接头,所述第二发声单元通过所述USB插接头与所述USB接头插接。
进一步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形成有第二插接槽,所述USB插接头对应所述第二插接槽设有插接部,当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时,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与所述线控主体电性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绝缘内壳对所述控制电路板进行安装,并使得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从而简化了所述USB接头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并通过在所述绝缘内壳外侧设置所述导电外壳,以及通过所述导电片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金属外壳,和所述导电片的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导电外壳,从而使得在对所述线控主体进行静电测试时,施加在所述金属外壳上的静电能够经过所述导电片直接传导至所述导电外壳,从而避免所述静电传导至所述控制电路板导致所述控制电路板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控主体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控主体具体实施方式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USB接头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片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挂脖耳机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USB插接头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线控主体100,壳体10,绝缘内壳11,导电外壳12,安装空间13,USB接头20,金属外壳21,胶芯22,第一端子231,第一弹性臂232,第一凸部233,第二端子241,第二弹性臂242,第二凸部243,第一插接槽25,第二插接槽26,控制电路板30,导电片40,第一端41,第一弯折臂411,第二弯折臂412,第一夹角413,第二夹角414,第二端42,第三弯折臂421,第四弯折臂422,第三夹角423,第四夹角424,避让连接臂43,绝缘连接头50,环形凸部51,安装槽52,金属环60,开关机按键71,音量调大按键72,音量调小按键73,暂停/播放按74,挂脖耳机200,颈挂部210,第一发声单元220,第二发声单元230,USB插接头240,插接部250,舌板260,第一连接端子组270,第二连接端子280,可充电电池2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仅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并不限定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所述线控结构包括线控主体100,所述线控主体100用于与发声装置连接并控制发声装置发出的音频的音量大小、停止发声或继续发声,以及切换不同的音频进行发声等,以便于提升用户对所述发声装置的使用控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控主体100包括壳体10、USB接头20、控制电路板30和导电片40,所述壳体10用于安装所述控制电路板30和所述USB接头20,以及所述导电片40,所述USB接头20用于与所述发声装置电连接或用于对具有该线控结构的挂脖耳机200进行充电,所述导电片40用于连接所述USB接头20以及所述壳体10,并在对所述线控主体100进行ESD测试时,能够将施加到所述USB接头20上的静电直接传导至所述壳体10上,从而避免该静电对所述控制电路板30进行作用,导致所述控制电路板30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包绝缘内壳11和导电外壳12,所述绝缘内壳11设于所述导电外壳12内并具有安装空间13,所述控制电路板30设于所述安装空间13内,且所述控制电路板30不与所述导电外壳12连接。
所述USB接头20设于所述绝缘内壳11内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内壳11,其中,所述USB接头20位于所述绝缘内壳11内的部分与所述绝缘内壳11连接的同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0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USB接头20包括金属外壳21、胶芯22、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所述胶芯22设于所述金属外壳21内,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间隔一定距离设于所述胶芯22上。
其中,靠近所述壳体10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形成有第一插接槽25,所述控制电路板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槽25插接,从而使得所述控制电路板30与所述USB接头20之间直接连接,因此,简化了所述控制电路板30与所述USB接头20之间连接方式,避免了使用连接线进行连接可能导致的连接线老化、松脱带来的连接失效,以及避免了使用连接线连接造成的组装工艺更加繁琐,导致生产成本更高等,另外,通过设置第一插接槽25还能够合理的压缩所述线控主体100的整体结构,使得所述线控主体100小型化。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多个间隔一定距离且并排设置的第一端子231,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多个间隔一定距离且并排设置的第二端子241,每一所述第一端子231对应一所述第二端子241。
靠近所述绝缘内壳11的一端,每一所述第一端子231部分伸出所述胶芯22形成第一弹性臂232,每一所述第二端子241也部分伸出所述胶芯22形成第二弹性臂242。
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弹性臂232朝着所述第二弹性臂242的方向形成有第一凸部233,每一所述第二弹性臂242朝着所述第一弹性臂232的方向形成有第二凸部243,当所述控制电路板30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时,多个所述第一凸部233和多个所述第二凸部243分别在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弹性臂232或所述第二弹性臂242的作用下抵持在所述控制电路板30的相对侧,从而实现对所述控制电路板30的弹性插接,以使得所述控制电路板30与所述USB接头20之间具有良好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40包括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所述第一端41连接所述金属外壳21,所述第二端42连接所述导电外壳12,从而使得所述金属外壳21与所述导电外壳12电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控主体100还包括绝缘连接头50,所述绝缘连接头50插接在所述绝缘内壳11的一端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壳体10,所述USB接头20设于所述绝缘连接头50内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绝缘连接头50。
具体而言,所述绝缘连接头50大致呈椭圆环状,其中,所述绝缘连接头50的内环面与所述金属外壳21的外表面相适配,并与所述金属外壳21的外表面连接实现对所述USB接头20的固定连接,所述绝缘连接头50的外环面伸出所述壳体10的部分设有环形凸部51,所述环形凸部51与所述导电外壳12之间形成有安装槽52。
进一步的,所述线控主体100还包括金属环60,所述金属环60设于安装槽52内并与所述导电外壳12连接,所述导电片40的所述第二端42连接所述金属环60,从而使得所述金属外壳21与所述导电外壳12之间通过所述导电片40和所述金属环60实现导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片40穿过所述绝缘连接头50分别与所述金属外壳21和所述导电外壳12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绝缘连接头50上对应所述导电片40设有让位孔(未表示),所述导电片40穿设于所述让位孔内且所述导电片40的所述第一端41伸出所述绝缘连接头50的内环面与所述金属外壳2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42伸出所述绝缘连接头50的外环面与所述导电外壳12电性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片40绕过所述绝缘连接头50分别与所述金属外壳21和所述导电外壳12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端41与所述第二端42之间连接有大致呈U形的避让连接臂43,所述避让连接臂43用于绕过所述绝缘连接头50,以避免在所述绝缘连接头50上设置所述让位孔,并通过所述绝缘连接头50的外环面与所述绝缘内壳11以及所述绝缘连接头50的内环面与所述金属外壳21的外侧面对所述避让连接臂43进行限位固定实现对所述导电片40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41包括第一弯折臂411和第二弯折臂412,所述第一弯折臂411连接在所述避让连接臂43与所述第二弯折臂412之间,且所述第一弯折臂411与所述避让连接臂43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413,所述第一夹角413的角度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所述第一弯折臂411与所述第二弯折臂412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414,所述第二夹角414的角度也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夹角413与所述第二夹角414的开口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二夹角414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绝缘连接头5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角414通过所述金属环60压紧在所述绝缘连接头50的外侧面,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夹角413和所述第二夹角414,使得所述第一端41具有一定的弹性,并在所述金属环60的压紧作用下使得所述第一端41能够与所述金属环60具有更稳定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端42包括第三弯折臂421和第四弯折臂422,所述第三弯折臂421连接在所述避让连接臂43与所述第四弯折臂422之间,且所述第三弯折臂421与所述避让连接臂43之间形成有第三夹角423,所述第三夹角423的角度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所述第三弯折臂421与所述第四弯折臂422之间形成有第四夹角424,所述第四夹角424的角度也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其中,所述第三夹角423与所述第四夹角424的开口方向相反,且所述第四夹角424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绝缘连接头5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夹角423和所述第四夹角424通过所述金属外壳21和所述绝缘连接头50进行挤压,因此,通过设置所述第三夹角423和所述第四夹角424,使得所述第二端42具有一定的弹性,并在所述金属外壳21和所述绝缘连接头50的压紧作用下使得所述第二端42能够与所述金属外壳21具有更稳定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上还前设有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包括开关机按键71、音量调大按键72、音量调小按键73以及暂停/播放按键74,所述开关机按键71、所述音量调大按键72、所述音量调小按键73以及所述暂停/播放按键74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0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5-6并结合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挂脖耳机200,所述挂脖耳机200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挂脖耳机200还包括颈挂部210、第一发声单元220和第二发声单元230,所述颈挂部210的一端连接所述线控主体100远离所述USB接头20的一端,所述颈挂部2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220,所述第二发声单元230对应所述USB接头20设有USB插接头240,所述第二发声单元230通过所述USB插接头240与所述USB接头20插接。
进一步的,远离所述壳体10的一端,所述USB接头20的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有第二插接槽26,所述USB插接头240对应所述第二插接槽26设有插接部250,当所述插接部250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接槽26内时,所述第二发声单元230与所述线控主体100电性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插接部250包括舌板260以及设于所述舌板260上的第一连接端子组270和第二连接端子280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组270对应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80组对应所述第二端子组,当所述舌板260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接槽26内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组270与所述第一端子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80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颈挂部210远离所述线控主体100的一端还设有可充电电池290,所述可充电电池290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0电性连接,并用于向所述控制电路板30、所述第一发声单元220以及所述第二发声单元230进行供电。
通过将所述可充电电池290设置在所述颈挂部210远离所述线控主体100的一端,从而使得用户在佩戴所述颈挂耳机时,能够起到左右重力平衡的作用。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词语“包括/包含”和词语“具有/包括”及其变形,用于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数值、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值、步骤、部件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为阐述清晰,分别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结合于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相反,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为简要起见,仅在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单独或以任何合适的组合于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结构包括线控主体,所述线控主体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绝缘内壳和导电外壳,所述绝缘内壳设于所述导电外壳内并具有安装空间;
USB接头,所述USB接头设于所述绝缘内壳内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绝缘内壳,其中,所述USB接头包括金属外壳、胶芯、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所述胶芯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内,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间隔一定距离设于所述胶芯上,其中,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形成有第一插接槽;
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槽插接;
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金属外壳,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导电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主体还包括绝缘连接头,所述绝缘连接头插接在所述绝缘内壳的一端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壳体,所述USB接头设于所述绝缘连接头内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绝缘连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主体还包括金属环,所述绝缘连接头与所述导电外壳之间形成有安装槽,所述金属环设于安装槽内,所述导电片的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金属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穿过所述绝缘连接头分别与所述金属外壳和所述导电外壳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绕过所述绝缘连接头分别与所述金属外壳和所述导电外壳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连接有大致呈U形的避让连接臂,所述避让连接臂用于绕过所述绝缘连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弯折臂和第二弯折臂,所述第一弯折臂连接在所述避让连接臂与所述第二弯折臂之间,且所述第一弯折臂与所述避让连接臂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所述第一弯折臂与所述第二弯折臂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也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的开口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二夹角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绝缘连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三弯折臂和第四弯折臂,所述第三弯折臂连接在所述避让连接臂与所述第四弯折臂之间,且所述第三弯折臂与所述避让连接臂之间形成有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所述第三弯折臂与所述第四弯折臂之间形成有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的角度也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其中,所述第三夹角与所述第四夹角的开口方向相反,且所述第四夹角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绝缘连接头。
9.一种挂脖耳机,所述挂脖耳机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耳机还包括颈挂部、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所述颈挂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线控主体远离所述USB接头的一端,所述颈挂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对应所述USB接头设有USB插接头,所述第二发声单元通过所述USB插接头与所述USB接头插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挂脖耳机,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形成有第二插接槽,所述USB插接头对应所述第二插接槽设有插接部,当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时,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与所述线控主体电性连接。
CN202321403757.6U 2023-06-03 2023-06-03 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及挂脖耳机 Active CN220342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3757.6U CN220342449U (zh) 2023-06-03 2023-06-03 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及挂脖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3757.6U CN220342449U (zh) 2023-06-03 2023-06-03 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及挂脖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42449U true CN220342449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50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3757.6U Active CN220342449U (zh) 2023-06-03 2023-06-03 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及挂脖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424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7470B (zh) 耳机插座
CN215072893U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装置
US7121899B2 (en) Plug connection for a mobile terminal
KR101328321B1 (ko) 복수개의 전송 인터페이스를 가진 전기 커넥터
CN101849325A (zh) 能够连接于印刷线路板的连接器
CN110198503B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109997373A (zh) 音频组件及移动终端
JPH10145473A (ja) 電話送受器用の電気コネクタ
US20110171860A1 (en) Earphon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10431801U (zh) 蓝牙耳机
WO2012071999A1 (zh) 一种socket插座和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WO2019000844A1 (zh) 一种转接器、转接装置及充电设备
CN220342449U (zh) 一种防静电释放的线控结构及挂脖耳机
CN105552607A (zh) 耳机插头连接器
CN209948729U (zh) 无线耳机的充电配合定位装置
WO2011127630A1 (zh) 防爆电连接装置及其插头、插座
CN112019965A (zh) 一种转接系统及方法
KR20040030348A (ko) 커넥터 소켓을 갖는 무선 헤드폰
US20120040568A1 (en) Audio plug and audio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CN205488658U (zh) 耳机插头连接器
CN210404197U (zh) 磁吸式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16145818U (zh) 一种Type-C母端电连接器
CN206332248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1958022U (zh) 一种端子和保护套的组合结构
CN205622695U (zh) 一种磁力360度无线充电数据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