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1801U - 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1801U
CN210431801U CN201921667988.1U CN201921667988U CN210431801U CN 210431801 U CN210431801 U CN 210431801U CN 201921667988 U CN201921667988 U CN 201921667988U CN 210431801 U CN210431801 U CN 210431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agnetic element
earphone
bluetooth headset
head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679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昌球
凌云
邓声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Kugou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Kugou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Kugou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Kugou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679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1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1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1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蓝牙耳机,属于蓝牙耳机技术领域。包括:无线蓝牙耳机组件、两个连接器和颈戴组件,无线蓝牙耳机组件包括可以单独佩戴使用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颈戴组件包括颈带和电池单元,电池单元与颈带的一端连接,连接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位于颈带的两端且均与电池单元电连接,第二接头位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上。该蓝牙耳机能够根据用户需要在颈戴式蓝牙耳机模式和无线蓝牙耳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满足用户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蓝牙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是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小型收听设备,其不需要直接连接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就可以实现通话或者收听功能,成为当代人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之一。
相关技术中的蓝牙耳机通常分为无线蓝牙耳机和颈戴式蓝牙耳机,颈戴式蓝牙耳机通过一颈带和耳机线连接左右两蓝牙耳机,用户可以通过颈带佩戴脖子上,不易丢失,并且通过在颈带上连接设置电池盒可以为蓝牙耳机充电,提升续航能力;而无线蓝牙耳机没有耳机线,佩戴轻松,且可以通过可充电的收纳盒对无线蓝牙耳机进行收纳和充电,携带方便。
然而,在用户进行运动等身体摆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颈戴式蓝牙耳机的颈带和耳机线容易形成缠绕和摆动对用户造成不适;而无线蓝牙耳机续航能力差,在收纳盒中充电时无法使用,并且,因为左右两无线蓝牙耳机是分开的,在使用过程中易丢失。两种相关技术中的蓝牙耳机均具有一定的缺陷,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能够根据用户需要在颈戴式蓝牙耳机模式和无线蓝牙耳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包括:无线蓝牙耳机组件、两个连接器、和颈戴组件,
所述无线蓝牙耳机组件包括可以单独佩戴使用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
所述颈戴组件包括颈带和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与所述颈带连接;
每个所述连接器均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两个所述第一接头分别位于所述颈带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电池单元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接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均位于所述第一端面;
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磁性元件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均位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匹配,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相匹配;所述第一端面上具有锁止槽,所述第二端面上具有与所述锁止槽对应的锁止扣,所述锁止槽和所述锁止扣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上相互锁定。
可选地,所述锁止槽包括弧形滑槽和连接于所述弧形滑槽一端的进入孔,所述进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滑槽的宽度,所述锁止扣包括杆体和限位块,所述杆体的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杆体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滑槽中滑动,所述限位块被配置为能够穿过所述进入孔并卡接于所述滑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中部,所述第一端面上具有两个所述锁止槽,所述两个锁止槽以中心对称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外筒、内筒,所述外筒套接在所述内筒外,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位于所述内筒中,所述内筒的筒壁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且由所述第一通孔伸入所述内筒中;
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磁性元件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具有筒状的连接部,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位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连接部的筒壁上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电极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内壁上且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
所述连接部被配置为能够插入所述内筒中,使得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相互吸合,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金属弹片,所述多个第一金属弹片沿所述内筒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一金属弹片的中部弯折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金属弹片,所述多个第二金属弹片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多个第二金属弹片与所述多个第一金属弹片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弹片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金属弹片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上具有凸出的限位片,所述外筒上具有与所述限位片对应的限位孔,所述限位片插接在所述限位孔中。
可选地,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和电池仓,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电池仓中,所述电池仓具有用于连接外接电源的充电口。
可选地,所述颈戴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池单元电连接且位于所述电池仓上。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开关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开启和关闭;和/或,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音量控制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音量大小;和/或,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控制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播放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线蓝牙耳机组件包括可以单独佩戴使用的TWS (True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蓝牙耳机,即无线耳机组件无须通过耳机线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同时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之间也无须通过耳机线连接。当蓝牙耳机处于TWS模式时,用户在使用蓝牙耳机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仅佩戴第一耳机,也可以仅佩戴第二耳机,也可以同时佩戴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而当蓝牙耳机处于颈戴模式时,颈戴组件中的颈带可以通过位于两端的第一接头和位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上的第二接头连接,用于连接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并通过颈带佩戴在用户的脖颈处,用户在不想使用蓝牙耳机时,只需要从耳廓中去下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使其随颈带自然下垂即可,当需要使用时,只需要再将其对应佩戴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同时,颈戴组件中的电池单元可以在用户使用蓝牙耳机的同时对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进行充电,不影响蓝牙耳机的使用。该蓝牙耳机能够根据用户需要在颈戴式蓝牙耳机模式和无线蓝牙耳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满足用户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式连接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题供的一种第一接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吸式连接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吸式连接器的第一接头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相关技术中,蓝牙耳机通常分为颈戴式蓝牙耳机和无线蓝牙耳机,在用户进行运动等身体摆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颈戴式蓝牙耳机的颈带和耳机线容易形成缠绕和摆动对用户造成不适;而无线蓝牙耳机续航能力差,在收纳盒中充电时无法使用,并且,因为左右两无线蓝牙耳机是分开的,在使用过程中易丢失。两种相关技术中的蓝牙耳机均具有一定的缺陷,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该蓝牙耳机包括无线蓝牙耳机组件和连接有电池组件的颈戴组件,通过将无线蓝牙耳机组件和颈戴组件通过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器相连接,用户需要进行拆卸和连接,可以实现颈戴式蓝牙耳机和无线蓝牙耳机的模式切换。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该蓝牙耳机包括:
无线蓝牙耳机组件1、两个连接器2和颈戴组件3。
无线蓝牙耳机组件1包括可以单独佩戴使用的第一耳机11和第二耳机12。
颈戴组件3包括颈带31和电池单元32,电池单元32与颈带31的一端连接。
连接器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第一接头21位于颈带31的两端且均与电池单元32电连接,第二接头22位于第一耳机11和第二耳机12上。
在该实施例中,无线蓝牙耳机组件包括可以单独佩戴使用的TWS(True Wireless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蓝牙耳机,即无线耳机组件无须通过耳机线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同时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之间也无须通过耳机线连接。当蓝牙耳机处于TWS模式时,用户在使用蓝牙耳机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仅佩戴第一耳机,也可以仅佩戴第二耳机,也可以同时佩戴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而当蓝牙耳机处于颈戴模式时,颈戴组件中的颈带可以通过位于两端的第一接头和位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上的第二接头连接,用于连接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并通过颈带佩戴在用户的脖颈处,用户在不想使用蓝牙耳机时,只需要从耳廓中去下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使其随颈带自然下垂即可,当需要使用时,只需要再将其对应佩戴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同时,颈戴组件中的电池单元可以在用户使用蓝牙耳机的同时对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进行充电,不影响蓝牙耳机的使用。该蓝牙耳机能够根据用户需要在颈戴模式和TWS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满足用户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接头21包括第一壳体211、第一磁性元件212和第一电极213,第一壳体211具有第一端面2111,第一电极213和第一磁性元件212均位于第一端面2111。
第二接头22包括第二壳体221、第二磁性元件222和第二电极223,第二壳体221具有与第一端面2111相对的第二端面2211,第二电极223和第二磁性元件222均位于第二端面2211,第二电极223与第一电极213相匹配,第二磁性元件222与第一磁性元件212相匹配。
结合图2和图3,第一端面2111上具有锁止槽2112,第二端面2211上具有与锁止槽2112对应的锁止扣2212,锁止槽2112和锁止扣2212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21能够在垂直于第一端面2111和第二端面2211的方向上相互锁定,从而在垂直于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211的方向上防止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相互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连接时,第一壳体211 的第一端面2111与第二壳体221的第二端盖面2211接触,此时第一电极213 与对应的第二电极223电连接,实现信号或者电力的传输。第一磁性元件212 和第二磁性元件222相贴,第一磁性元件212和第二磁性元件222彼此吸引,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通过第一磁性元件212和第二磁性元件222之间的磁吸力实现磁性连接。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第一端面2111上设置锁止槽2112,将设置在第二端面2211上的锁止扣2212与该锁止槽2112配合连接,防止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21在垂直于第一端面2111和第二端面2211的方向上分离,保证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紧固连接,不易因所连接的产品的晃动,或者用户的触碰而断开或者脱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吸式连接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至图4,锁止槽2112包括弧形滑槽2113和连接于弧形滑槽2113一端的进入孔2114,进入孔2114的孔径大于滑槽2113的宽度,锁止扣2212包括杆体 2213和限位块2214,所述杆体2213的一端垂直连接于第二端面2211,杆体2213 的另一端与限位块2214连接,杆体2213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滑槽2113中滑动,限位块2214被配置为能够穿过进入孔2114并卡接于滑槽2113。通过将限位块 2214与进入孔2114对准,将限位块2214和杆体2213伸入锁止槽2112中,再将第二壳体22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使杆体2213滑入滑槽2113中,此时限位块2214卡接于弧形滑槽2113中,并与第一端面2111所在的第一壳体 211的内壁相抵,限制了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在垂直于第一端面2111和第二端2211的方向上的相对运动,保证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紧固连接。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题供的一种第一接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 所示,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弧形滑槽2113由进入孔2114的一端沿顺时针方向延伸,当锁止扣2212和锁止槽2112配合时,通过将第二接头 2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进行锁紧操作。在其他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弧形滑槽2113 也可以由进入孔2114的一端沿逆时针方向延伸,相应的,当锁止扣2212和锁止槽2112配合时,通过将第二接头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进行锁紧操作。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213位于第一端面2111的中部,第一端面 2111上具有两个锁止槽2112,两个锁止槽2112以中心对称的方式布置在第一电极213的两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以第一电极213为中心对称布置的两个锁止槽2112,相应的,在第二端面上相应的位置也布置有两个锁止扣 2212。在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连接时,两个锁止扣22121和两个锁止槽 2112同时配合连接并锁紧,结构简单,方便用户进行对齐和锁紧,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两个锁止槽2112以第一电极213为中心对称布置的布置方式仅为示例。在其他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三个锁止槽2112以同样间距围绕第一电极213布置,或者采用四个锁止槽2112以第一电极213为中心对称布置、或者以同样的间距围绕第一电极213布置等布置方式,只要能实现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的紧固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再次参见图2,第一磁性元件212呈环状,第一壳体211的外侧壁上具有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一安装凸台2115,第一磁性元件212套接在第一壳体 211上,且第一磁性元件212的一轴向端面位于第一端面2111,保证在第一端面 2111和第二端面2211接触时,第一磁性元件212靠近第二磁性元件222,使磁吸力达到最大。第一磁性元件212的另一轴向端面位于第一安装凸台2115上,在第一磁性元件212进行装配时,将第一磁性元件212的内圈对准第一壳体211 的外壁进行套接,当第一磁性元件212的另一端接触第一安装凸台2115时,即安装到位。环状的第一磁性元件212围绕第一端面2111设置,其与第二磁性元件222相互吸引时,所产生的磁吸力的分布范围更广,连接更加稳定。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第一电极213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弹片2131,第一端面2111上具有与金属弹片2131一一对应的安装孔2116,金属弹片2131的中部弯折并从对应的安装孔2116中伸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接头21采用至少一个金属弹片2131作为传递电力或者信号的电极,与第二接头22电连接。每个金属弹片2131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信号触点,而根据实际需求,多个金属弹片2131 可以传递同种信号,也可以分别传递不同的信号,提高了连接器的实用性。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3包括五个金属弹片2131,当连接器用于连接耳机和手机时,第一接头21中的五个金属弹片2131可以分别传递音量增加、音量减小、播放、暂停、耳机的开启/关闭的控制信号,对于与第二接头22 连接的耳机进行控制。而在其他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五个金属弹片2131可以同时用于传递电力信号,此时连接器可以作为充电器的插头使用。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接头21还包括第一定位块21a,金属弹片2131的一端插装在第一定位块21a上。在第一接头21的装配过程中,通过将金属弹片2131按照对应的安装孔2116的位置插装在第一定位块21a上,再将定位块与第一壳体211 连接,相比加工人员将金属弹片2131一片一片的分别卡入第一端盖111上的安装孔2116中,减少了加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当金属弹片2131出现故障时,只需要将第一定位块21a与第一壳体211分离,对故障的金属弹片2131进行修理或者更换后,第一接头21即可继续使用。结构简单,方便修理维护,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第一定位块21a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塑胶材料。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弹片2131可以通过注塑镶嵌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块21a上。可选地,金属弹片2131的另一端可以悬空。
可选地,再次参见图2,第一接头21还包括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板21b和电线21c,PCB板21b与金属弹片2131位于第一定位块 21a的相对两侧,第一PCB板21b分别与金属弹片2131和电线21c电连接。金属弹片2131通过PCB板与电线21c电连接,而电线21c则由第一壳体211穿出与第一接头21所连接的电子器件电连接,获取不同的控制信号或者电信号。PCB 板21b上通过预先进行版图设计,可以大大减少了加工人员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提高了连接器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效率。
示例性地,再次参见图3,第二电极23可以集成在PCB板上,例如为PCB 板上的触点,当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接触时,PCB板上的连接电路与金属弹片2131接触产生电连接,实现控制信号或者电信号的传递。
可选地,第一接头21还包括第二定位块21d,PCB板21b和电线21c插装在第二定位块21d上。通过设置第二定位块21d,可以对PCB板21b和与之连接的电线21c进行限位,方便安装,并且能够防止PCB板21b和电线21c由于晃动导致电线21c发生卷绕产生串线问题。
示例性地,第二定位块21d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塑胶材料。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线21c通过注塑镶嵌固定连接在第二定位块21d上。
可选地,再次参见图3,第二磁性元件222呈环状,第二壳体221的外侧壁上具有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二安装凸台2215,第二磁性元件222套接在第二壳体 221上,且第二磁性元件222的一轴向端面位于第二端面2211,保证在第二端面2211和第一端面2111接触时,第二磁性元件222靠近第一磁性元件212,使磁吸力达到最大。另一轴向端面位于第二安装凸台2215上,在第二磁性元件222 进行装配时,将第二磁性元件222的内圈对准第二壳体221的外壁进行套接,当第二磁性元件222的另一端接触第二安装凸台2215时,即安装到位。环状的第二磁性元件222围绕第二端面2211设置,其与第二磁性元件222相互吸引时,所产生的磁吸力的分布范围更广,连接更加稳定,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第一磁性元件212和第二磁性元件222为钕铁硼磁体。钕铁硼具有优秀的磁性能,其磁性仅次于绝对零度钬磁铁的永久磁铁,能够保证第一磁性元件212和第二磁性元件222相互吸引的磁吸强度,使通过磁吸连接的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不会轻易断开和脱离,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211均为可以为塑胶壳体,且既可以为硬塑胶壳体,也可以为软塑胶壳体,或者一部分为硬塑胶壳体,一部分为软塑胶壳体,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塑胶对电、热、声具有良好绝缘性、其电绝缘性,耐电弧性、保温、隔声、吸音、吸振、消声性能卓越。能够有效隔离与用户的接触端和内部的电子元件,同时塑胶材料成本低,且方便加工。
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接头21还可以包括外壳21e,第一壳体211、第一磁性元件212和第一电极213均位于外壳21e中。在保证第一壳体211与内部电子元件绝缘的情况下,外壳21e可以为金属壳体,例如铝制壳体。用以以加强第一接头21的机械强度,防止第一接头21因碰撞而损坏,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对金属外壳内的各种电子元件进行遮挡,保证产品的美观。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接头21包括第一壳体214、第一磁性元件215和第一电极216,第一壳体214包括外筒2141、内筒2142,外筒2141套接在内筒2142外,第一磁性元件215位于内筒2142中,内筒2142的筒壁上具有第一通孔2143,第一电极 216位于内筒2142和外筒2141之间且由第一通孔2143伸入内筒2142中;
第二接头22包括第二壳体224、第二磁性元件225和第二电极226,第二壳体224的一侧具有筒状的连接部2241,第二磁性元件225位于连接部2241远离第二壳体224的一端,连接部2241的筒壁上具有第二通孔2242,第二电极 226固定连接在连接部2241的内壁上且至少部分与第二通孔2242相对;
连接部2241被配置为能够插入内筒2142中,使得第一磁性元件215与第二磁性元件225相互吸合,且第一电极216与第二电极226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4由筒状的外筒2141和内筒2142套接的双层结构构成。第一电极216被夹持固定在外筒2141的内壁和内筒2142的外壁之间,并由第一通孔2143伸入内筒中。第二壳体224的一侧具有沿轴向凸出设置的筒状连接部2241,当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连接时,该筒状连接部2241 可以插入内筒2142的内孔中进行配合连接,此时连接部2241的外壁与内筒2142 的内壁相贴。位于内筒2142中的第一磁性元件215和位于连接部2241伸入内筒2142的一端的第二磁性元件225相互吸合,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通过第一磁性元件215和第二磁性元件225之间的磁吸力实现磁性连接。同时,位于内筒2142筒壁上的第一通孔2143和位于连接部2241筒壁上的第二通孔2242 对齐,由第一通孔2143伸入内筒2142中的第一电极216通过第二通孔2242与覆盖第二通孔2242的第二电极226接触电连接,实现信号或者电力的传输。该连接器通过将用于传输信号或者电力的电极设置在第一壳体214中内筒的内壁上以及第二壳体224中连接部2241对应的内壁上,通过开孔使第一电极216和第二电极226相互接触实现电连接。避免了将电极与磁性元件同时设置在连接器轴线方向上的接触面中,可以缩小第一磁性元件215和第二磁性元件225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的径向尺寸,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
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为配对使用的公母插座结构,其中第一接头21为筒状结构,作为公母插座中的母座。而第二接头22通过位于第二壳体224一侧的筒状连接部2241插入到第一接头21的内筒2142中实现配合连接,作为公母插座中的公座。在实际使用时,第一接头 21和第二接头22在所连接的电子设备中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电极216包括多个第一金属弹片2161,多个第一金属弹片2161 沿内筒2142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第一金属弹片2161的中部弯折形成限位部 2162,限位部2162从第一通孔2143伸出;
第二电极226包括多个第二金属弹片2261,多个第二金属弹片2261沿连接部2241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二金属弹片2261与多个第一金属弹片2161一一对应。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金属弹片2161的一部分弯折成“V”型,并将限位部2142卡接在第一通孔2143中,防止第一金属弹片2161在内筒2142 和外筒2141之间滑动,同时限位部2142的尖端可以通过第一通孔2143伸入内筒2142中与第二接头22电连接。第一接头21采用多个第一金属弹片2161作为传递电力或者信号的电极,与第二接头22电连接。每个第一金属弹片2161 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信号触点,而根据实际需求,多个第一金属弹片2161可以传递同种信号,也可以分别传递不同的信号,提高了连接器的实用性。例如,在本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6包括三个第一金属弹片2161,当连接器用于连接耳机和手机时,第一接头21中的三个金属弹片2141可以分别传递音量增加、音量减小和播放/暂停的控制信号,对于与第二接头22连接的耳机进行控制。而在其他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例如,三个第一金属弹片2142可以同时用于传递电力信号,此时连接器可以作为充电器的插头使用。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与第一接头21类似,第二接头22采用多个第二金属弹片2261 作为传递电力或者信号的电极,与对应第一金属弹片2161电连接。多个第二金属弹片2261可以传递同种信号,也可以分别传递不同的信号,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器的实用性。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吸式连接器的第一接头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如图9所示,第一金属弹片2161沿第一壳体214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一金属弹片216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上具有凸出的限位片2163,外筒2141 上具有与限位片2163对应的限位孔2144,限位片2163插接在限位孔2144中。当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连接时,由于第一金属弹片2161需要伸入第二通孔2242中与第二电极226进行电连接,在将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分离时,第二通孔2242的侧壁会在连接器的轴向方向上推动第一金属弹片2161伸入第二通孔2242中的部分,长期使用后,该推力可能会导致第一金属弹片2161在内筒2142和外筒2141之间滑动而导致与第二电极214产生接触不良,影响连接器的正常使用。通过将第一金属弹片2161沿长度方向上凸出的限位片2163 向远离内筒2142的方向弯折并插接位于外筒2141上的限位孔2144中,限位片 2163抵接在限位孔2144的内壁上,当第一金属弹片2161有滑动的趋势时,限位孔2144的内壁会抵住限位片2163阻止第一金属弹片2161的滑动,保证连接器的正常使用,提高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第一接头21还包括第一电线21f,第一电线21f与第一金属弹片 2161电连接,第一壳体214上具有用于供第一电线21f穿过的第一线孔2141。第一电线21f和每个第一金属弹片2161一一对应连接,并通过第一线孔2141 穿出第一接头21的内部,用于与第一接头21所连接的电子器件电连接,获取不同的控制信号或者电信号。
可选地,第一接头21还包括绝缘块21g,第一电线21f插装在绝缘块21g 上,绝缘块21g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214内。内筒2142和外筒2141之间具有间隙,儿第一电线21f分别于多个位于内筒2142和外筒2141之间的第一金属弹片2161电连接。在长时间使用后,位于第一壳体214内的第一电线21f之间容易出现串线或者缠绕的现象,导致不同的第一电线21f之中的信号相互干扰,影响信号的传输。通过设置绝缘块21g,可以将不同的第一电线21f通过插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壳体214中,防止第一电线21f的串线和缠绕问题,同时能够有效隔离第一壳体214和第一电线21f,起到绝缘保护的效果。
可选地,第一磁性元件215通过胶水粘贴在内筒2142的内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胶水将安装在内筒2142中的第一磁性元件215与内筒2142 的内壁粘接固定,防止第一磁性元件215由与晃动或者碰撞由内筒2142中脱离掉落,提高了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第一磁性元件215之外,该连接器的各部件之间均可以通过胶水进行粘接加固,如内筒2142和外筒2141之间,第二磁性元件225 和连接部2241之间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绝缘块21g为绝缘的软塑胶绝缘块,第一电线21f通过注塑镶嵌固定连接在绝缘块21g上。
可选地,第一接头21还包括金属外壳21h,金属外壳21h套接在外筒2141 的外壁上。通过在外筒2141的外壁之外再套设一层金属外壳21h,可以遮蔽第一壳体214中的电极和走线结构,保证连接器的外观美观。更主要的,还可以加强第一壳体214的机械强度,防止第一壳体214因碰撞而损坏,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外壳21h为铝制外壳,铝相对于其他金属材料其重量较轻,可以降低连接器的整体重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第二金属弹片2261可以通过注塑镶嵌的方式固定连接在连接部2241的内壁上,也可以通过胶水粘贴在连接部 2241的内壁上,只要能实现第二金属弹片2261和连接部2241的内壁固定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二接头22还包括第二电线22a,第二电线22a与第二金属弹片 2261电连接,第二壳体224远离连接部2241的一端具有用于供第二电线22a穿过的第二线孔2243。第二电线22a和每个第二金属弹片2261一一对应连接,第二电线22a通过第二线孔2243由第二壳体21远离连接部2241的一端穿出第二接头22的内部,用于与第二接头22所连接的电子器件电连接,以传输不同的控制信号或者电信号。
可选地,第二磁性元件225呈环状,连接部2241远离第二壳体21的一端具有沿轴向向外凸出的安装凸台2244,第二磁性元件225套接在安装凸台2244 上。环状的第二磁性元件225围绕安装凸台2244和第一磁性元件215的接触面设置,其与第一磁性元件215相互吸引时,所产生的磁吸力的分布范围更广,连接更加稳定,同时采用环形套接的方式,结构简单,方便安装。
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筒2141、内筒2142和第二壳体224 可以为硬塑胶制件,也可以为软塑胶制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塑胶对电、热、声具有良好绝缘性、其电绝缘性,耐电弧性、保温、隔声、吸音、吸振、消声性能卓越。能够有效隔离与用户的接触端和内部的电子元件,同时塑胶材料成本低,且方便加工。
示例性地,第一磁性元件215和第二磁性元件225为钕铁硼磁体。钕铁硼具有优秀的磁性能,其磁性仅次于绝对零度钬磁铁的永久磁铁,能够保证第一磁性元件215和第二磁性元件225相互吸引的磁吸强度,使通过磁吸连接的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不会轻易断开和脱离,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单元3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电池单元32包括电池321和电池仓322,电池321位于电池仓322中,电池仓 322具有用于连接外接电源的充电口32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321 为大容量充电电池,如锂离子充电电池。电池321可以固设于电池仓322中,并可以通过电池仓322上的充电口3221进行充电,其中充电口3221可为 Micro USB接口,从而可以通过外部电源对电池321进行充电。用户在使用蓝牙耳机时,可以在佩戴颈戴组件3的情况下直接对电池321进行充电,若觉得不方便,也可以去下颈戴组件3单独对颈戴组件3上的电池321进行充电,而不影响第一耳机11和第二耳机12的使用。在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同时,可以为电池单元32进行充电,进一步增加蓝牙耳机的续航能力。
示例性地,在其他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电池321也可以为可更换电池,如干电池。此时电池仓322可以打开和关闭,从而便于用户进行更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在其他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充电口3221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电源接口,如Type-C接口,只要能实现对电池321进行充电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口3221在电池仓322上的具体位置仅为示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充电口3221设置在电池仓322上的任意位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颈戴组件3还包括用于对第一耳机11和第二耳机12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33,控制单元33与电池单元32电连接且位于电池仓322上。由于电池仓322位于颈带21的两端,将耳机的控制单元33设置在电池仓322上,与电池单元32集成与一体设置,用户在需要对第一耳机11和第二耳机12进行控制时,只需要触碰位于电池仓322上的控制单元33即可,方便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蓝牙耳机的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中,控制单元33位多个按键结构,根据不同的按键可以分别对应实现多种控制功能。并且多个按键均匀间隔设置在电池仓322上,外形美观,且方便用户对控制单元33进行操作。
可选地,控制单元33具有开关键331,用于控制第一耳机11和第二耳机 12的开启和关闭;和/或,
控制单元33具有音量控制键332,用于控制第一耳机11和第二耳机12的音量大小;和/或,
控制单元33具有控制键333,控制第一耳机11和第二耳机12的播放状态。
其中,开关键331用于控制第一耳机11和第二耳机12的开启和关闭,具体可以为,用户按压开关键331,第一耳机11和第二耳机12开启并与电池单元 32连通,电池321位第一耳机11和第二耳机12进行供电,实现在第一耳机11 和第二耳机12的使用过程中进行同步充电;
音量控制键332具体可以包括第一音量控制键3321和第二音量控制键 3322,用户通过按压第一音量控制键3321和第二音量控制键3322分别控制音量增加,和音量减少;
控制键333用于控制第一耳机11和第二耳机12的播放状态,具体可以为用户通过按压一下实现播放/暂停,按压两下是切换至下一首歌,按压三下是切换至上一首歌等。
需要说明的是,开关键331和控制键333的具体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情形。
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关键331、音量控制键332和控制键 333在电池仓上的排列顺序仅为示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控制单元33中的按键进行排列,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颈带31为硅胶颈带。硅胶材料具有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环保无毒等优点,且具有柔软性,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颈带31弯折成不同的程度,保证使用触感舒适,进一步提高了蓝牙耳机的用户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蓝牙耳机组件、两个连接器和颈戴组件,
所述无线蓝牙耳机组件包括可以单独佩戴使用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
所述颈戴组件包括颈带和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与所述颈带连接;
每个所述连接器均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两个所述第一接头分别位于所述颈带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电池单元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接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上,
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采用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连接,
在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均位于所述第一端面;
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磁性元件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均位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匹配,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相匹配;
所述第一端面上具有锁止槽,所述第二端面上具有与所述锁止槽对应的锁止扣,所述锁止槽和所述锁止扣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上相互锁定;
在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外筒、内筒,所述外筒套接在所述内筒外,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位于所述内筒中,所述内筒的筒壁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且由所述第一通孔伸入所述内筒中;
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磁性元件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具有筒状的连接部,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位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连接部的筒壁上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电极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内壁上且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
所述连接部被配置为能够插入所述内筒中,使得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相互吸合,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中,所述锁止槽包括弧形滑槽和连接于所述弧形滑槽一端的进入孔,所述进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滑槽的宽度,
所述锁止扣包括杆体和限位块,所述杆体的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连接,
所述杆体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滑槽中滑动,所述限位块被配置为能够穿过所述进入孔并卡接于所述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中部,所述第一端面上具有两个所述锁止槽,所述两个锁止槽以中心对称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金属弹片,所述多个第一金属弹片沿所述内筒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一金属弹片的中部弯折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金属弹片,所述多个第二金属弹片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多个第二金属弹片与所述多个第一金属弹片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弹片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金属弹片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上具有凸出的限位片,所述外筒上具有与所述限位片对应的限位孔,所述限位片插接在所述限位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和电池仓,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电池仓中,所述电池仓具有用于连接外接电源的充电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戴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池单元电连接且位于所述电池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开关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开启和关闭;和/或,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音量控制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音量大小;和/或,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控制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播放状态。
CN201921667988.1U 2019-09-30 2019-09-30 蓝牙耳机 Active CN210431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7988.1U CN210431801U (zh) 2019-09-30 2019-09-30 蓝牙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7988.1U CN210431801U (zh) 2019-09-30 2019-09-30 蓝牙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1801U true CN210431801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9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67988.1U Active CN210431801U (zh) 2019-09-30 2019-09-30 蓝牙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180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7204A (zh) * 2020-06-29 2020-10-0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结构和耳机结构
CN111757205A (zh) * 2020-06-29 2020-10-0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结构和耳机结构
CN113225642A (zh) * 2021-05-14 2021-08-06 深圳市德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外接电源的蓝牙耳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7204A (zh) * 2020-06-29 2020-10-0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结构和耳机结构
CN111757205A (zh) * 2020-06-29 2020-10-0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结构和耳机结构
CN111757204B (zh) * 2020-06-29 2022-06-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结构和耳机结构
CN113225642A (zh) * 2021-05-14 2021-08-06 深圳市德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外接电源的蓝牙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98528B1 (ko) 자기 오버-센터 매커니즘을 갖는 케이스
CN114615603B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
CN109547906B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
CN210431801U (zh) 蓝牙耳机
CN109495809B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
CN215072893U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装置
CN105872887B (zh) 一种无线耳机
DK180836B1 (en) Case with magnetic over-center mechanism
US20060214628A1 (en) Induction charger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CN210404197U (zh) 磁吸式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114679656A (zh) 电池组件及骨传导扬声装置
CN215496926U (zh) 多功能多领域用尾部电池
CN212463479U (zh) 声学输出装置及其连接组件
CN210120645U (zh) 耳机
CN208707881U (zh) 无线耳机装置
CN210404198U (zh) 磁吸式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114679657A (zh) 磁吸接头及骨传导扬声装置
CN220858363U (zh) 无线耳机
CN216291393U (zh) 耳机及挂脖装置
CN109547890B (zh) 磁吸接头、磁吸接头组件及骨传导扬声装置
CN116320861A (zh) 一种控制盒结构及耳机设备
CN113810808A (zh) 声学输出装置及其连接组件
CN110602580A (zh) 头戴式耳机
CN113873063A (zh) 电子设备、音频播放方法、充电接头及充电线
CN116400579A (zh) 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