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33990U - 传输防护构件和传输防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传输防护构件和传输防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33990U
CN220333990U CN202320579979.7U CN202320579979U CN220333990U CN 220333990 U CN220333990 U CN 220333990U CN 202320579979 U CN202320579979 U CN 202320579979U CN 220333990 U CN220333990 U CN 220333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s
protrusion
columns
projections
guar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99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德鲁蒙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lexible Steel Lac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Flexible Steel Lac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lexible Steel Lacing Co filed Critical Flexible Steel Lacing C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33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33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66Fixed platforms or combs, e.g. bridges between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30Belts or like endless load-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 Chain Conveyers (AREA)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传输防护构件和传输防护系统,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防护构件,用于传输防护系统。传输防护构件具有配置成连接到细长的安装构件的统一的、一体式的主体、主体的上表面和支撑物体的突起阵列。突起阵列包括多列突起,每列均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对齐的多个突起。突起阵列包括在每列的突起之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间距。突起阵列还包括在相邻列之间在横向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均小于突起的高度的两倍。

Description

传输防护构件和传输防护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2年3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3/323960的权益,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并入。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输送机,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跨越输送表面之间的间隙传输物体的传输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传输防护系统已知用于沿纵向行进方向向下游传输物体跨过输送表面之间的间隙,例如输送带之间的间隙。例如,美国专利第10233035号公开了传输防护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帮助传输物体跨越输送表面之间的间隙,作为一些例子,例如上游和下游输送带之间的间隙、跨越输送带中的挂钩的间隙、或者输送带和滑槽之间的间隙。
‘035专利中公开的一些传输防护系统利用细长的安装构件和连接到安装构件的成对的上游和下游传输防护构件,该安装构件定位成在输送表面之间的间隙中横向延伸。例如,‘035专利的图46的传输防护构件具有相对较短的纵向范围,使得例如图46的传输防护构件非常适合用于输送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3英寸的应用。
‘035专利的图46的传输防护构件还有一个带有凸块的上表面,以减少传输防护构件和跨过其上表面移动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凸块通过减少传输防护构件接触物体的表面积来减少传输防护构件和物体之间的摩擦。
物体,例如盒子或其他容器,通常具有粘附在物体上的带有运输信息的标签。对于输送表面之间较大的纵向间隙,例如四英寸或更长,与间隙较短的情况相比,物体将不得不沿着一个或多个跨越间隙的相关联的传输防护构件纵向行进更长的距离。物体经过的纵向距离越长,物体的标签脱落并粘附到传输防护构件的上表面的可能性就越大。
实用新型内容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输防护系统的传输防护构件。传输防护构件具有配置成连接到细长安装构件的统一的、一体式的主体。主体包括上表面和用于支撑物体的突起阵列。每个突起具有从上表面向上突出的弯曲表面和在上表面上方的高度。突起阵列包括多列突起,每列突起在第一方向上对齐。突起阵列包括在每个列的突起之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间距。突起阵列还包括在相邻列之间在横向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均小于突起的高度的两倍。以这种方式,突起被紧密地布置以最小化突起之间的上表面的表面积,当物体沿着传输防护构件行进时物体的标签可能粘附到该上表面上。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传输防护构件,其具有定位在输送机系统的间隙中的主体、主体的上表面和主体的内侧附接部分,该附接部分被配置成可拆卸地固定到在间隙中横向延伸的细长安装构件。主体具有从内侧附接部分纵向向外延伸的外侧部分和邻近内侧附接部分的接纳凹部,该接纳凹部配置成接纳固定到细长安装构件的另一个传输防护构件的附接部分,使得传输防护构件的上表面彼此相邻。
主体还包括从上表面向上突出的突起,以支撑由输送系统纵向输送的物体。突起成列布置,每列突起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对齐的多个突起。每列突起都具有与附接部分的内侧端表面部分纵向间隔纵向距离的纵向内侧最末端突起。当传输防护构件固定到细长安装构件时,纵向距离导致纵向内侧最末端突起与另一个传输防护构件纵向间隔开。此外,突起的至少一列具有在至少一列的突起之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间距,每个间距小于该至少一列的纵向内侧最末端突起与内侧端面部分之间的纵向距离。纵向内侧最末端突起与内侧端表面部分之间的纵向距离相对较短,以定位突起列以在物体在固定到细长安装构件的传输防护构件之间传输时保持物体支撑在突起上。此外,至少一列的突起之间在第一方向上的狭窄的第一间距均小于纵向距离,其最小化突起之间的上表面在第一方向上的表面积并降低物体的标签粘附到突起之间的上表面的风险。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防护系统,其包括细长安装构件和用于定位细长安装构件以在输送表面之间的间隙中横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底座。该系统包括配置成连接到细长安装构件的传输防护构件。传输防护构件具有靠近输送表面定位的外侧部分。传输防护构件具有上表面和多列突起,突起具有从上表面向上突出的圆形表面。传输防护构件的外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多列突起的连体突起。连体突起包括具有第一长度的内侧连体突起和具有比第一长度长的第二长度的外侧连体突起。连体突起在连体突起的圆形表面之间具有接合部。此外,较长的外侧连体突起提供了扩大的圆形外表面以在物体行进到传输防护构件上或离开传输防护构件时支撑该物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在上游和下游输送机之间的间隙中的传输防护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2-2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安装到传输防护系统的安装构件上的上游传输防护构件和下游传输防护构件;
图3是图2的上游传输防护构件的立体图,示出了传输防护构件的一对附接部分和横向邻近于附接部分的接纳凹部,每个附接部分具有一对腿部分以接合安装构件,接纳凹部用于接纳下游传输防护构件的附接部分;
图4是图2的下游传输防护构件的立体图,示出了传输防护构件的附接部分和接纳凹部;
图5是图2的上游和下游传输防护构件和安装构件的立体图,示出了传输防护构件的上表面的突起图案,其最小化与被输送物体的摩擦并最小化上表面的表面积;
图6是图5的一对传输防护构件的俯视平面图,示出了传输防护构件的协作突起图案,其中包括纵向成列的突起;
图7是另一个传输防护构件的立体图,其上表面带有与图6的传输防护构件的图案相似的突起图案;
图8A是图7的传输防护构件的侧视图,示出了一个突起纵列的纵向内侧最末端突起与附接部分的内侧端表面部分之间的间距;
图8B是图3的虚线圆圈区域的立体图,示出了将传输防护构件的上表面与附接部分的内侧端表面部分纵向间隔开的倾斜表面;
图9是图7的传输防护构件的俯视平面图,示出了具有沿纵轴、横轴和对角轴对齐的突起的图案;
图10是图9的传输防护构件的外侧部分的拐角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连体突起;
图11是沿图9中的线11-11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沿纵轴的相邻纵向对齐的突起之间的纵向间距;
图12是沿图9中的线12-12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沿横轴的横向对齐的突起之间的横向间距;
图13是图12的一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纵向对齐的突起列之间的横向间距;
图14是沿图9中的线14-14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连体突起的弯曲表面在突起的接合部处相遇,使得连体突起之间没有任何纵向间距;
图15是图1的传输防护系统的底座的立体图,示出了高度调节机构以调节间隙中的安装构件和传输防护构件的高度;
图16是图15的传输防护构件中靠近高度调节机构的一个的立体图,其具有狭窄的附接部分以为高度调节机构提供间隙;
图17是靠近滑槽定位的具有短外侧部分的传输防护构件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的传输防护构件的侧视图,示出了传输防护构件的用于接合安装构件的一对腿部部分;
图19是沿图17中的线19-19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传输防护构件的纵向对齐的突起,该突起包括具有弯曲向上突出的表面的外侧突起,该弯曲向上突出的表面合并到传输防护构件的平坦的面向滑槽的外侧表面中;和
图20是具有靠近滑槽定位的外侧部分和连接到安装构件的两个桥接部分的传输防护构件的立体图,传输防护构件在两个桥接部分上具有突起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提供了传输防护系统10,其有助于将物体输送跨过输送机系统13的上游输送机14和下游输送机16之间的间隙12。上游输送机14具有输送带18、尾滑轮20和一个主滑轮。下游输送机16具有输送带22、主滑轮24和尾滑轮。输送机系统13具有包括框架部分26、28的框架,框架支撑滑轮20、24和输送带18、22。传输防护系统10经由底座30(见图15)在间隙12的相对侧面处或其附近固定到框架部分26、28。输送带18、22具有外表面32、34,用于在输送带18、16移动以在下游纵向方向36上输送物体时在其上支撑物体。传输防护系统10具有传输防护构件40,其具有靠近输送带18、22的外表面32、34定位的外侧边缘42、44,以将物体转移到传输防护构件40上和从传输防护构件40移出。
传输防护构件40包括上游传输防护构件52和下游传输防护构件54的对50。上游传输防护构件52包括传输防护构件56和端部传输防护构件550。下游传输防护构件54包括传输防护构件58和端部传输防护构件551。如图3可见,每个传输防护构件56具有主体60,主体60具有上表面62和从其向上突出的突起64,突起64布置成阵列,例如图案区域66。上表面62具有在突起64之间的基面部分68。突起64具有从基面68向上突出的弯曲表面65,其最小化上表面62的表面积,从而最小化与跨越上表面62的物体的表面接触。以这种方式,上表面62的基面部分68在突起64之间延伸并且从突起64的尖端69凹进,使得物体可以沿着突起64的尖端69行进而不接触上表面62,这减小了由传输防护构件56产生的抵抗物体跨过传输防护构件56移动的摩擦阻力。(例如见图11,其示出基面部分376在突起350的尖端260下方凹进距离382。)
如所提到的,图案区域66通过将突起64紧密地包裹在图案区域66中而使在突起64之间延伸的上表面62的表面积最小化。图案区域66具有包括突起64的表面和在突起64之间延伸的基面部分68的表面的总表面积。与没有突起64从其突出的上表面62相比,突起64增加了上表面62的给定正方形区域内的表面积。图案区域66的总表面区域的大部分是突起64的弯曲表面65和构成图案区域66的剩余表面区域的上表面62。例如,突起64的弯曲表面65可以构成图案区域66的总表面区域的例如至少55%、60%、65%、70%、75%、80%、85%、90%或95%。
已发现被输送的物体上的粘性标签更可能粘附到平面上。由于图案区域66的总表面区域的大部分由突起64的弯曲表面65构成,与图案区域66的更多区域是平坦的情况相比,经过图案区域66的物体的标签较少可能粘附到上表面62的基面部分68。以这种方式,包括传输防护构件56的图案区域66有助于物体顺利地传输跨过间隙12,同时也降低了物体的标签粘附到传输防护构件56的可能性。
参照图2和图3,传输防护构件56的主体60包括外侧部分70和一个或多个附接部分,例如附接部分72、74。外侧部分70沿外侧方向延伸远离附接部分72、74并延伸到外侧边缘42。附接部分72、74配置成连接到细长安装构件,例如安装杆76(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附接部分72、74和安装杆76之间的连接是可拆卸的,使得传输防护构件56可以响应于对传输防护构件56的显著冲击而从安装杆76上分离。例如,当损坏的接头接触外侧边缘42时(例如由于接头的损坏的紧固件向外突出以及其他未损坏的紧固件在间隙12中冲击传输防护构件56),传输防护构件56可从安装杆76上分离。
参照图3,附接部分72、74包括各自的桥部分80、82和从桥部分80、82悬垂的腿部分84、86和88、90。腿部分84、86和88、90由接纳安装杆76的开口92、94隔开。传输防护构件56具有邻近一个或多个附接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接纳凹部,例如接纳凹部96、98,其接纳与传输防护构件56成对的下游传输防护构件58的附接部分100、102(见图4)。参照图4,传输防护构件58具有桥部分120、122和横向邻近桥部分120、122的凹部124、126。与传输防护构件56类似,传输防护构件58具有两对腿部分130、132和134、136,其配置成可拆卸地连接到安装杆76。图4的传输防护构件58也具有上表面140和突起144,突起144的图案区域142类似于上面讨论的图案66。
继续参照图3,传输防护构件56的附接部分72、74具有诸如关节104、106的突起和相应凹部96、98的凹陷垂直表面108、110。类似地,图4的传输防护构件58具有关节112、114和相应凹部124、126的表面115、116。随着传输防护构件56、58的对50连接到安装杆76,传输防护构件56的关节104、106的尺寸被设计成与传输防护构件58的表面115、116干涉,并且传输防护构件58的关节112、114的尺寸被设计成与表面108、110干涉。传输防护构件56、58之间的干涉促使传输防护构件56、58在安装杆76上分开,以最小化传输防护构件56、58之间的任何倾斜或间隙,并提供传输防护构件56、58和安装杆76的刚性结构。
如图5所示,附接部分72、74和100、102以相互交叉的方式连接到安装杆76,这在传输防护构件56、58之间形成锯齿状接缝150。参照图6,图案区域66、142协作以提供基本连续的一系列突起以在物体沿下游纵向方向36输送时支撑物体。图案区域66包括在纵向列158中并且沿列158的列或突起轴线160对齐的接缝侧突起152、154、156。类似地,传输防护构件58的桥部分120具有在纵向列168中在纵向方向上沿横向邻近于列或突起轴线168的列或突起轴线170对齐的接缝侧突起162、164、166。接缝侧突起152、154、156和162、164、166提供了紧邻接缝150的纵向延伸部分172并位于其一侧上的凸起接触区域,以使接触接缝侧部分152、154、156和162、164、166的物体改向远离接缝纵向延伸部分172。
传输防护构件56、58还具有紧邻接缝150的横向延伸部分180并位于其相对侧上的协作突起174。例如,突起174包括交替的完整突起176、178和跨过接缝横向部分180的不完整突起182,184。不完整突起182、184沿列或突起轴线186在纵向方向上对齐并且具有从上表面62向上延伸并与突起182、184的弯曲表面65相交的锥形表面187、188。因此,与完整突起176、178不同,不完整突起182、184缺少从尖端69向下延伸360°到上表面62的弯曲表面65。完整突起176、178和不完整突起182、184使接触完整突起176、178和不完整突起182、184的物体改向远离接缝横向部分180。
接下来参照图7,提供了在许多方面与上述传输防护构件相似的传输防护构件200。传输防护构件200具有主体202,主体202具有包括外侧部分206的上部204和包括传输防护构件200的附接部分218、220的腿部分210、212、214、216的下部208。附接部分218、220具有桥部分219、221,腿部分210、212、214、216悬垂于桥部分219、221。从图8A中可以看出,腿部分210、212和214、216具有彼此面对的表面222、224,并且被配置为接合安装杆的相对侧,并且腿部分210、212和214、216具有下突起,例如支脚234、236,具有倾斜表面226、228,其接合安装杆的下表面以阻止传输防护构件200与安装杆分离。
继续参照图8A,支脚234、236具有下倾斜表面230、232,其配置成在传输防护装置在方向243上推进到安装杆上时凸轮地接合安装杆的上表面,并促使支脚234、236在方向240、242上分开。一旦传输防护构件200已经安置在安装杆上,腿部分210、212、214、216弹性地促使支脚234、236位于安装杆下方并且将支脚234、236的倾斜表面226、228与安装杆接合。
参照图9,传输防护构件200具有上表面250和从上表面250向上突出的突起254的图案252。图案区域252类似于上面讨论的图案区域66、142和下面讨论的图案区域。应当理解,以下对图案区域252的各种特征的讨论适用于图案区域66、142以及下面讨论的图案区域。突起254具有从上表面250向上突出的弯曲外表面256,在突起254之间留下上表面250的沿其底部延伸的相对小的平坦基面部分258。如图11和12所示,突起254具有尖端260。
返回图9,图案区域252包括突起254的纵向列266,例如纵向列268、270,其中纵向列268、270的突起254在第一方向269上对齐。更具体地,突起254具有沿着各自的列或突起轴线272、274在纵向方向上对齐的尖端260。图案区域252包括横向行276,例如突起254的横向行278、280,其中突起254的尖端260沿着垂直于列轴线272、274的突起轴线290、292在第二方向271上对齐。图案区域252还包括多组对角对齐的突起254,例如组294、296,其中每个组294、296中的突起254的尖端260沿倾斜于突起轴线272、274和突起轴线290、292延伸的轴线300、302对齐。突起254紧密堆积在图案区域252中,使得对于对角对齐的突起254的两个相邻组294、296,每个组294、296与另一个对角线294、296在同一纵向列(例如纵向列324)中具有突起25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突起轴线272、274定向成相对于纵向方向以大于0度(例如10度)的角度延伸,并且突起轴线290、292横向于轴线272、274延伸,例如倾斜于突起轴线272、274延伸。
在传输防护构件200的外侧边缘310处,上表面250包括从外侧边缘310向内延伸到上表面250的中间表面部分314的倾斜表面312,中间表面部分314的倾斜度小于倾斜表面部分312。倾斜表面部分312将物体过渡到中间表面314的突起254上或从中间表面314的突起254上移出。
参照图10,纵向列266包括在传输防护构件200的侧面324处的纵向列320、322。纵向列320包括具有各自的弯曲表面327、329的突起326、328,且突起由纵向间距330间隔。上表面250包括在突起326、328之间延伸的纵向上表面部分340。纵向列320还包括在纵向列320的外侧端处的连体突起332。连体突起332包括具有弯曲表面333、339的突起334、336,弯曲表面333、339在接合部338处连接,使得突起334、336之间没有纵向间隔。突起334具有横向宽度335并且突起336具有大于宽度335的横向宽度337。纵向列320的连体突起332与纵向列344的连体突起342协作以提供弯曲的外侧表面以将物体过渡到传输防护构件200的上表面250上或或从传输防护构件200的上表面250上移出。纵向列322横向地位于纵向列320、344的中间,并且由于纵向列322相对于纵向列320、344的纵向偏移而可能不包括连体突起。
图9中示出了列320和322,并且在图11中示出了纵向列322的突起350、352,而纵向列320的突起354、356、358在图11的背景中。突起350、352各自具有外表面360,外表面360具有部分地由半径362限定的外曲率,半径362取自延伸到图11中的页面之外的横轴364上的中心点。外表面360终止于与纵向上表面部分374、376的接合部370、372。半径362扫过接合部370、372之间的角度365以限定外表面360,使得表面360具有恒定的曲率半径362。
突起350具有在接合部370、372之间的纵向长度380和在纵向上表面部分374、376上方的高度382。平坦且水平延伸的纵向上表面部分374、376在突起350与纵向相邻的突起之间形成纵向间距,例如突起350和突起352之间的纵向间距384。纵向间距384小于突起354的高度382的两倍,例如小于高度382的1.5倍。高度382和纵向间距384允许纵向上表面部分374、376凹陷并提供与物体的间隙,同时限制纵向上表面部分374、376的纵向范围。狭窄的纵向上表面部分374,376在纵向列266的突起254之间提供最小平面区域,物体的粘性标签可能会粘附在上面。
在另一种形式中,纵向间距384与高度382基本相同。术语基本相同旨在涵盖纵向间距384和高度382的尺寸彼此相差10%以内。例如,高度382可以是0.021英寸并且纵向间距384可以是0.022英寸。
继续参照图11,当外表面360从尖端260朝纵向上表面部分376向下弯曲时,背景突起356具有从点392朝尖端260A向上弯曲的外表面360A,在朝点396向下弯曲之前,尖端260A定向在纵向上表面部分376的中心上方,在点396处前景突起352的外表面360向上延伸超过外表面360A。因此,虽然前景突起350、352的弯曲表面360在高度上降低靠近上表面部分376,但是突起356的弯曲表面360A在尖端260A处达到最大高度。突起356因此可以保持接触突起350、352、356的物体的粘性标签升高到上表面部分376之上,尽管突起350、352在高度上降低到上表面部分376附近。
关于图12,示出了横向相邻的突起400、402、404、352、358。突起400、404、358在相同的横向行403中,而突起402、352在纵向相邻的横向行405中,横向行405纵向偏移并在横向行403的内侧。参见突起400,突起400具有以半径424弯曲的外表面420,该半径424取自纵向轴线422上的中心点。以这种方式,突起400的外表面420围绕横向轴线364(例如见图11)和纵向轴线422都具有恒定的曲率半径。传输防护构件200的其他突起254同样具有由取自纵向轴线和横向轴线的半径限定的外表面。
参照图13,突起400具有最大横向宽度430并且外表面420从横向上表面部分436和外表面420之间的接合部434延伸到与横向上表面部分440的接合部438。突起400在纵向列410和纵向列412之间具有横向间距442。纵向列410具有由纵向列410的大部分突起限定的列宽,其在与大部分突起的最宽部分相交的参考线439、441之间测量。参照图12,纵向列410的列宽是突起400在方向271上的最大外宽度430,其与纵向列410的大部分突起的外宽度相同。纵向列412同样具有由纵向列412的大部分突起限定并且在参考线443、445(见图9)之间测量的列宽。纵向列412的列宽比纵向列412的外侧端处的连体突起的较大宽度更窄,因为纵向列410的大部分突起具有均匀的宽度,该宽度窄于连体突起的宽度。相邻列410、412之间的横向间距442在参考线441、443之间测量。横向间距442可以在例如0.025到0.05英寸的范围内,例如0.0375英寸。突起400、402在尖端260之间具有横向间距446。横向间距446可以是例如0.125英寸。
此外,突起400、402彼此纵向偏移,使得突起400、402不横向对齐。相反,突起400、404、408横向对齐,因此位于同一横向行403中。突起400在横向对齐的突起400、402之间具有横向间距450。横向间距450可以是例如0.1625英寸。
在图13中,可以看出突起400具有高度460和半宽度462。半宽度462可以是例如0.04375英寸。高度460可以在0.01到0.03英寸的范围内,例如0.021英寸。突起400具有线462,其从尖端260切线横向向下延伸到横向上表面部分440和突起402的外表面420之间的接合部464。半宽度462和横向间距442形成在纵向列410的尖端260和相邻纵向列412的突起402的接合部464之间的距离468。距离468可以是例如0.08125英寸。
回到图12和图13,图案区域252具有某些几何特性,其提供突起254的密集布置,其最小化与上表面250上的物体的摩擦,同时最小化标签可能粘附到其的平坦水平表面。例如,尖端260之间的横向间距446小于最大横向宽度430的两倍,例如最大横向宽度430的1.5倍或更小。例如,横向间距446可以是0.125英寸并且宽度430可以是0.0875英寸。类似地,同一横向行492(见图9)中的突起400、404的尖端260之间的横向间距490(见图12)小于最大横向宽度430的三倍。例如,横向间距490可以是0.25英寸并且最大横向宽度430可以是0.0875英寸。此外,纵向列410、324之间的横向间距450小于突起400的最大横向宽度430的两倍。例如,横向间距450可以是0.1626英寸并且最大横向宽度430可以是0.0875英寸。纵向列410、412由小于突起400的最大横向宽度430的横向间距442分开,例如最大横向宽度430的大约一半或更小。例如,横向间距442可以为0.0375英寸,最大宽度430可以为0.0875英寸。更进一步,纵向列410、412之间的横向间距442小于突起400的外表面420的曲率半径424。
接下来参照图14,示出了连体突起342,其包括突起500和突起502,它们具有各自的外表面504和506,外表面504和506在高于上表面250的升高的接合部508处连接。如图14所示,没有分隔突起500、502的纵向上表面部分。传输防护构件200具有外侧表面部分510,当外侧表面部分510朝向传输防护构件200的外侧边缘310延伸时,外侧表面部分510远离突起502的外表面506向下倾斜。
暂时返回图8A,传输防护构件200具有在传输防护构件200的内侧端249和外侧端257之间延伸的总长度247。图案区域252包括从上表面250向上突出的紧密布置的突起254,以及在传输防护构件200的内侧端249处的突起254。更具体地,传输防护构件200具有在上表面250和传输防护构件200的内侧竖直端表面部分253之间延伸纵向距离255的过渡表面251。因此,上表面250在外侧方向上从传输防护构件250的竖直端表面部分253朝向外侧端部257偏移纵向距离255。因为突起254如此紧密布置在上表面250上,纵向列中的突起254之间的纵向距离384(见图11)小于距离255(见图8A)。例如,纵向距离384可以是0.0224英寸并且距离255可以是0.0743英寸。
参照图8B,过渡表面251在接合部261、263处连接到内侧表面部分253和上表面250。距离255是接合部261、263之间的纵向距离。过渡表面251还具有沿过渡表面251延伸的长度255A。长度255A比距离255长并且例如可以是0.0858。突起254包括具有锥形表面267的截断或不完整突起265,锥形表面267从接合部263向上延伸,锥度与过渡表面251的锥度相匹配。这样,锥形表面267是过渡表面251的延续。
关于图15,传输防护系统10的传输防护构件40包括定位在安装杆76的端部的端部传输防护构件550。关于图15和图16,传输防护构件550具有附接部分552,其宽度554窄于传输防护构件550的另一附接部分558的宽度556。传输防护构件550具有接纳相关联的下游传输防护构件58的附接部分100、102的凹部560、562以及为底座30的板568和一个或多个紧固件570提供间隙的凹部564。传输防护构件550具有上表面572,其具有包括突起576的图案区域574。图案区域574类似于上面关于传输防护构件200讨论的图案区域252。图案区域574包括在附接部分538的桥部分580上的图案部分578。附接部分552具有上表面582,其上没有突起。
关于图17,提供了传输防护构件600,其在许多方面与所讨论的传输防护构件相似,使得差异将被突出显示。传输防护构件600包括外侧部分602,该外侧部分602被配置成定位在靠近具有陡端的滑槽或其他输送表面。传输防护构件600具有带附接部分614、616的主体604和具有包括突起610的图案区域608的上表面606。图案区域608类似于上面讨论的图案区域252。
附接部分614包括其上具有突起610的桥部分611,而附接部分616具有没有突起610的桥部分617。关于图18,外侧部分602具有面向输送机的表面620,其可以是平坦的以紧密定位在例如滑槽的下边缘附近。
关于图17和图19,图案608包括纵向列624,其具有与桥部分611的突起630、632纵向对齐的外侧突起613。外侧突起613具有弯曲外表面634,其从外侧突起613的尖端636向下弯曲到弯曲外表面634和面向输送机的表面638之间的接合部637。此外,图案608包括基面640,基面640具有在外侧突起613和突起630、632之间的纵向基面部分642、644。纵向基面部分642、644是平坦的,而基面640具有在外侧突起613、615之间横向延伸的弯曲侧表面部分650(见图17)。
关于图20,提供了传输防护构件700,其在许多方面与上面讨论的传输防护构件相似,使得差异将被突出显示。传输防护构件700具有带有面向输送机的表面704的外侧部分702和带有桥部分710、712的附接部分706、708。传输防护构件700包括带突起716的图案区域714,类似于上面讨论的图案区域608。图案区域714包括桥部分710、712上的图案部分720、722。图17的传输防护构件600可定位在传输防护系统的侧端并包括凹部564以容纳底座的一部分,而图20的传输防护构件700可以定位于安装杆的侧端的内侧。
除非本文另有说明或与上下文明显矛盾,单数术语如“一”、“一个”的使用旨在涵盖单数和复数。术语“包括”、“具有”、“包含”和“含有”应被解释为开放式术语。本文所用的短语“至少一个”意在在分离的意义上进行解释。例如,短语“A和B中的至少一个”旨在涵盖A、B或A及B。
虽然已经说明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许多改变和修改,并且本实用新型旨在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那些改变和修改。

Claims (36)

1.一种传输防护构件,用于传输防护系统,所述传输防护构件包括:
统一的、一体式的主体,配置为连接到细长的安装构件;
主体的上表面;
主体的突起阵列,以支撑物体,每个突起均具有从上表面向上突出的弯曲表面和在上表面上方的高度;
所述传输防护构件的特征在于:
突起阵列包括多列突起,每列突起均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对齐的多个突起;
突起阵列包括在每个列的突起之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间距,其中每个第一间距均小于突起的高度的两倍;并且
突起阵列包括在相邻列之间在横向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间距,其中每个第二间距均小于突起的高度的两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每个第一间距均与突起的高度基本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突起具有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和沿第二方向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每个突起的长度大于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突起的弯曲表面包括尖端;和
其中,突起阵列包括相邻列的突起的尖端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尖端间距,每个尖端间距均小于突起的宽度的两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突起的弯曲表面包括尖端;
其中,列包括交替的列,交替的列的突起的尖端沿第二方向对齐;和
其中,突起阵列包括对齐的尖端之间的尖端间距,每个尖端间距均小于突起的宽度的三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突起具有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和
其中,突起阵列包括在相邻列之间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间距,每个间距均为突起的宽度的一半或更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突起的弯曲外表面包括尖端;和
其中,相邻列的突起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偏移,使得一列突起中的一个尖端在第二方向上与相邻列的第一间距中的一个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上表面包括在突起之间延伸的平坦基面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每个突起的弯曲表面均具有来自第一轴线的第一曲率半径,所述第一轴线在上表面下方沿第一方向延伸;和
其中,突起的弯曲表面具有来自第二轴线的第二曲率半径,所述第二轴线在上表面下方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曲率半径大于第一曲率半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突起列中的至少一列的突起包括连体突起,连体突起在连体突起的弯曲表面之间具有接合部,使得弯曲表面在接合部处相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主体包括邻近输送表面定位的外侧边缘和配置成连接到细长安装构件的内侧弹性腿;和
其中,连体突起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的内侧连体突起和在第一方向上具有比第一长度长的第二长度的外侧连体突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突起列包括交替的具有连体突起的第一列和没有连体突起的第二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主体包括邻近输送表面定位的外侧边缘;
其中,主体具有与外侧边缘相对的内侧端表面部分,以接触连接到细长安装构件的相邻传输防护构件,主体具有在外侧边缘和内侧端表面部分之间的总长度;
其中,上表面与内侧端表面部分纵向间隔第一纵向距离;和
其中,突起列中的至少一列的第一间距包括该列的突起之间的第一间距,每个第一间距均小于第一纵向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主体包括多个弹性腿部分,多个弹性腿部分配置成相对于彼此偏转以促进主体连接到安装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腿部分包括突出的远端干涉部分,突出的远端干涉部分配置成接合细长安装构件并阻止腿部分从细长安装构件分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主体包括桥部分和从桥部分悬垂的腿部分;和
其中,桥部包括多个突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主体包括邻近输送表面定位的外侧端表面部分、与外侧表面部分相对的内侧端表面部分以及在内侧端表面部分和外侧端表面部分之间延伸的总纵向长度;和
其中,第一方向为纵向方向并且第二方向为横向方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每个相邻列均包括由该列的大部分突起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限定的列宽;和
其中,第二间距在相邻列的列宽之间延伸。
21.一种传输防护构件,包括:
主体,定位在输送系统的间隙中;
主体的上表面;
主体的内侧端表面部分和外侧端表面部分,主体具有在主体的内侧端表面部分和外侧端表面部分之间纵向延伸的总纵向长度;
主体的内侧附接部分,配置成可拆卸地固定到在间隙中横向延伸的细长安装构件,并且在内侧附接部分上包括内侧端表面部分;
主体的外侧部分,从内侧附接部分纵向向外延伸并在其上具有外侧端表面部分,外侧端表面部分定位在输送系统的输送表面附近,内侧附接部分可拆卸地固定到安装构件;
主体的接收凹部,其邻近内侧附接部分,配置用于接纳固定到细长安装构件的另一个传输防护构件的内侧附接部分,使得传输防护构件的上表面彼此相邻;
所述传输防护构件的特征在于:
主体的突起,从上表面向上突出以支撑由输送系统纵向输送的物体,突起布置成多列突起,每列突起均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对齐的多个突起;
每列突起的纵向内侧最末端突起与主体的内侧端表面部分纵向间隔一纵向距离,使得当将传输防护构件固定到细长安装构件时,纵向内侧最末端突起与另一个传输防护构件纵向间隔开;和
突起列中的至少一列具有在至少一列的突起之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间距,每个第一间距均小于至少一列的纵向内侧最末端突起与主体的内侧端表面部分之间的纵向距离。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附接部分包括倾斜表面和在倾斜表面与内侧端表面部分之间及与上表面之间的接合部;
其中,倾斜表面具有横向于纵向距离延伸的长度;和
其中,至少一列的突起之间的第一间距均小于倾斜表面的长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内侧最末端突起包括不完整突起,每个不完整突起均具有平坦的锥形表面和弯曲的外表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上表面包括与突起互连的平坦基面部分;和
其中,平坦基面部分与内侧端表面部分纵向间隔纵向距离。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每个突起均具有高度;
其中,突起列包括相邻的突起列;
其中,至少一列的突起之间的第一间距均小于突起的高度的两倍;和
其中,相邻的突起列在相邻列之间具有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在相邻的突起列之间在横向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其中,每个第二间距均小于突起的高度的两倍。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至少一列包括具有弯曲的外表面和在其间的接合部的连体突起。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连体突起包括具有第一长度的内侧突起和具有大于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的外侧突起。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突起列包括交替的具有连体突起的列和没有连体突起的列。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由于邻近内侧附接部分的接纳凹部,外侧部分的横向宽度大于内侧附接部分的横向宽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主体具有统一的、一体式的结构。
3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传输防护构件,其中,第一方向是纵向方向。
32.一种传输防护系统,包括:
细长的安装构件;
至少一个底座,用于定位细长的安装构件以在输送表面之间的间隙中横向延伸;
传输防护构件,配置成连接到细长的安装构件;
传输防护构件包括靠近输送表面定位的外侧部分;
传输防护构件的上表面;
所述传输防护系统的特征在于:
传输防护构件的多列突起,突起具有从上表面向上突出的圆形表面;
外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突起列的连体突起,连体突起在连体突起的圆形表面之间具有接合部,使得连体突起的弯曲外表面在接合部处相遇;和
连体突起包括具有第一长度的内侧连体突起和具有比第一长度长的第二长度的外侧连体突起。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传输防护系统,其中,内侧连体突起具有垂直于第一长度的第一宽度,并且外侧连体突起具有垂直于第二长度的第二宽度,其中,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传输防护系统,其中,传输防护构件的外侧部分包括邻近上游输送表面定位的上游外侧部分和邻近下游输送表面定位的下游外侧部分;和
其中,连体突起包括上游外侧部分的上游连体突起对和下游外侧部分的下游连体突起对。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传输防护系统,其中,列包括具有连体突起的第一多个列和没有连体突起的第二多个列;和
其中,第一多个列和第二多个列中的列交替跨过传输防护构件。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传输防护系统,其中,传输防护构件包括成对的上游传输防护构件和下游传输防护构件;和
其中,每一列突起均包括上游传输防护构件之一的突起和下游传输防护构件之一的突起。
CN202320579979.7U 2022-03-25 2023-03-22 传输防护构件和传输防护系统 Active CN22033399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23960P 2022-03-25 2022-03-25
US63/323,960 2022-03-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33990U true CN220333990U (zh) 2024-01-12

Family

ID=880789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8967.3A Pending CN116803869A (zh) 2022-03-25 2023-03-22 输送机传输防护装置
CN202320579979.7U Active CN220333990U (zh) 2022-03-25 2023-03-22 传输防护构件和传输防护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8967.3A Pending CN116803869A (zh) 2022-03-25 2023-03-22 输送机传输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3339A1 (zh)
CN (2) CN116803869A (zh)
TW (1) TW202402644A (zh)
WO (1) WO202318345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06160B1 (en) * 2009-03-13 2020-01-08 Flexible Steel Lacing Company Hitch guard systems for conveyors
US8210341B2 (en) * 2009-12-08 2012-07-03 Laitram, L.L.C. Conveyor transfer system with floating transfer platform
US10233035B2 (en) * 2014-04-10 2019-03-19 Flexible Steel Lacing Company Conveyor transfer guards
CN118107994A (zh) * 2017-04-10 2024-05-31 弹性钢接头公司 输送机转移防护装置
US10427891B2 (en) * 2017-06-29 2019-10-01 Flexible Steel Lacing Company Transfer guard system and mount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3452A1 (en) 2023-09-28
US20230303339A1 (en) 2023-09-28
CN116803869A (zh) 2023-09-26
TW202402644A (zh) 202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78833B1 (en) Conveyor belt
EP1981785B1 (en) Conveyor with troughed low friction, positive drive belt
EP2509895B1 (en) Conveyor transfer system with floating transfer platform
US4961492A (en) Article carrying conveyor and wearstrip set therefor
US4953693A (en) Modular link conveyor system
US6695128B2 (en) Stacked spiral modular plastic conveyor belt system
EP0517342B1 (e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such as eggs using a brush member
JP2003531081A (ja) ローラ支持体を有する側方屈曲性ベルトを備えたモジュラーコンベヤーシステム
JPH04266306A (ja) 摩擦駆動螺旋形コンベヤ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部品
KR20040010515A (ko) 교차 컨베이어 체인장치
CN101553419B (zh) 带凸轮式刮板的模块化传送带
CN220333990U (zh) 传输防护构件和传输防护系统
US6471047B2 (en) Conveyor chain for use in crossed delivery conveyor
US7314130B2 (en) Conveying system with a slide-over device between two belt conveyors, slide-over device and intermediate element with a slide-over surface
US6481567B2 (en) Conveyor system with intermediate drive and related method
JP3250656B2 (ja) 搬送用チェーン
JPH0777922B2 (ja) コンベア
DK202270182A1 (en) Glide strips and glide blocks for conveyors
WO1997000823A1 (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cluding load carriers and transportation device
GB2138376A (en) Conveyor chains
WO2011034419A1 (en) Conveying system
WO1995016627A1 (en) Belt conveyor
JPH0620331U (ja) ナイフエッジ式蛇行防止型コンベ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