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4639U - 开口组件、封装结构和电池 - Google Patents

开口组件、封装结构和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4639U
CN220324639U CN202320510769.2U CN202320510769U CN220324639U CN 220324639 U CN220324639 U CN 220324639U CN 202320510769 U CN202320510769 U CN 202320510769U CN 220324639 U CN220324639 U CN 220324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aging film
opening assembly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107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志
刘彦初
周贵树
蔡振宇
陈加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107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4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4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4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口组件、电池的封装结构和电池,所述开口组件包括连通部件和封堵部件,所述连通部件用于连接电池封装膜,所述连通部件具有通孔,且所述通孔用于接通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所述封堵部件可封堵和打开所述通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口组件,可便于电池化成后排气,减少了电池封装膜的用量,从而节约电池的成本。

Description

开口组件、封装结构和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口组件、封装结构和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一般分为硬壳类电池和软包类电池,软包类电池当前主要采用铝塑膜封装,保证隔绝外面的水、氧等对电池有害物质。锂离子电池在化成时需要产气,而在化成前后工序以及各工序间的运输和储存都要求相对密封。在相关技术中,可通过预留气袋的方法解决电池化成产气和电池密封的问题,但该方法消耗铝塑封装膜的量较多,导致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开口组件,可便于电池化成后排气,减少了电池封装膜的用量,从而节约电池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的封装结构,所述电池的封装结构包括前述的开口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成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前述的封装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口组件,所述开口组件包括连通部件和封堵部件,所述连通部件用于连接电池封装膜,所述连通部件具有通孔,且所述通孔用于接通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所述封堵部件可封堵和打开所述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口组件,通过封堵部件可以打开或封堵通孔,打开通孔就能方便电池化成后排气,无需通过预留电池封装膜的方式排气,可减少电池封装膜的用量,从而节约电池的成本,而在需要封闭开口组件时,关闭通孔即可,使用方便快捷。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开口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连通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通部件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电池封装膜,且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封堵部件。
可选地,所述封堵部件插接于所述连通部件的第二端,以封堵所述通孔。
可选地,所述连通部件的第二端的内侧具有凸台,且所述封堵部件与所述凸台卡扣配合。
可选地,所述封堵部件包括堵头和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一端与所述堵头相连,且另一端设有凸头,所述凸头与所述堵头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连通部件的第二端,所述凸台嵌入所述定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凸台与所述定位柱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凸头包括远离所述堵头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被构造成在远离所述堵头的方向逐渐内缩的锥形斜面,以引导所述凸头穿过所述凸台。
可选地,所述凸头还包括面向所述堵头的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被构造成在靠近所述堵头的方向逐渐内缩的锥形斜面,以引导所述凸头脱出所述凸台。
可选地,所述堵头包括第一圆台和第二圆台,所述第二圆台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台和所述定位柱之间,且所述第一圆台的周缘凸出所述第二圆台的外周面。
可选地,所述连通部件与所述封堵部件螺纹配合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开口组件还包括热封部件,所述热封部件连接于所述连通部件的所述第一端,并沿所述连通部件的径向朝远离所述连通部件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热封部件被构造成与所述连通部件的轴线平行的片状。
可选地,在远离所述连通部件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热封部件的厚度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池的封装结构,所述电池的封装结构包括封装膜和上述中的开口组件,所述封装膜包裹电池芯体,所述开口组件与所述封装膜相连,且所述通孔与所述封装膜的内部空间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池的封装结构,通过应用前述的开口组件,可接通或断开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便于电池化成后排气,无需通过预留电池封装膜的方式排气,减少了电池封装膜的用量,从而节约电池的成本。
可选地,所述连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封装于所述封装膜的两片膜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池,所述电池包括上述中的电池的封装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池,通过应用前述的封装结构,可在电池化成时接通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便于电池排气,在电池化成后隔开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以保证电池的密封性,无需通过预留电池封装膜的方式排气,从而减少了电池封装膜的用量,节约了电池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开口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开口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连通部件和热封部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连通部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封堵部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开口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开口组件100,连通部件10,通孔11,凸台12,封堵部件20,堵头21,第一圆台211,第二圆台212,定位柱22,定位槽23,凸头24,第一导向面241,第二导向面242,热封部件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开口组件100、电池的封装结构和电池,可便于电池化成后排气,减少了电池封装膜的用量,从而可节约电池的成本。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口组件100,开口组件100包括连通部件10和封堵部件20。
其中,连通部件10用于连接电池封装膜,连通部件10具有通孔11,且通孔11用于接通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封堵部件20可封堵和打开通孔11,换言之,当封堵部件20打开通孔11时,可接通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当封堵部件20封堵通孔11时,可隔断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因此,可便于电池化成后排气,减少了电池封装膜的用量,从而节约电池的成本。
在电池芯体预封装后,电池封装膜呈密封状态,当需要往电池封装膜内注入电解液时,可通过封堵部件20打开连通部件10的通孔11,以便于向电池封装膜内注入电解液,电解液注入完成后封堵部件20可重新封堵通孔11,以保持电池封装膜的密封性。随后,可将封闭后的电池芯体进行拘束浸润,接着可以将电池芯体放入化成柜中进行化成,化成产生的气体逐渐地堆积在电池封装膜内,此时可通过封堵部件20再次将通孔11打开,以使化成产生的气体通过连通部件10的通孔11排出,之后可通过封堵部件20将通孔11封堵,以使电池封装膜保持密封性。最后,电池芯体进行最后封装,封装完毕后可将开口组件100连同多余的电池封装膜一起切除,实现电池芯体的封装。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相关技术相比,无需预留气袋,也可便于电池化成后排气,从而可减少电池封装膜的用量,节约电池的成本。
另外,在电池芯体预封装之前,为了降低电池芯体的含水量,需要对电池芯体进行烘烤,烘烤出来的气体可从电池封装膜未封装的一面排出,但在相关技术中,由于电池封装膜预留量较多,导致电池封装膜未封装的一面的开口状态不可控,即容易贴合,导致电池封装膜内电池芯体的水分不易烘烤出来,而本申请在电池化成时可通过开口组件100进行排气,无需预留较多的铝塑膜(即封装膜),因而,在电池芯体的烘烤阶段,电池封装膜的开口可控,以便于电池封装膜内的电池芯体的水分可烘烤出来,避免引发电池芯体的产生发热、爆炸等危害,且由于铝塑膜(即封装膜)的单价成本较高,可节约电池的成本。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口组件100,通过封堵部件20可以打开或封堵通孔11,打开通孔11就能方便电池化成后排气,无需通过预留电池封装膜的方式排气,可减少了电池封装膜的用量,从而节约电池的成本,而在需要封闭开口组件100时,关闭通孔11即可,使用方便快捷。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开口组件100可以具有多种结构;例如,可以在连通部件10内设有多个通孔11,并通过多个封堵部件20封堵和打开对应的多个通孔11,以提高开口组件100的排气效率;又如,连通部件10可具有第一边和第二边,通孔11可分别连通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可连接电池封装膜,封堵部件20可封堵和打开第二边,以便于电池的化成排气,且还可保证电池封装膜的密封性,但这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其次,开口组件100可以与电池的极耳设置在同侧,在电池芯体进行最后的封装时,可切除多余的电池封装膜,此时开口组件100可以留在电池上。
如图1至图4、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通部件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通部件1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电池封装膜,且第二端用于连接封堵部件20。这样设置,可便于电池的化成排气,且保证了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密封性。
具体地,连通部件10中的通孔11可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连通,且第一端用于连接电池封装膜,从而使通孔11可连通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连接部件的第二端可与封堵部件20连接,通过封堵部件20,可封堵和打开通孔11,当电池化成产气时,封堵部件20可打开通孔11,以接通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以便于电池封装膜排气,当电池完成排气后,封堵部件20可封堵通孔11,以隔断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以保证电池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连通部件10的第一端可以伸入电池封装膜内,并通过热封方式将连通部件10的第一端与电池封装膜连接,以提高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封堵部件20可插接于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以封堵通孔11。换言之,当电池化成时,可将封堵部件20从通孔11取出,以便于电池封装膜内的气体可以通过通孔11排到电池封装膜的外部空间,当电池化成后,可将封堵部件20插接在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以封堵通孔11,保证电池封装膜的密封性能。
当然,封堵部件20与连通部件1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封堵部件20可以与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铰接,以使封堵部件20可翻转地打开和封堵通孔11,实现电池封装膜内外空间的接通和隔断,且在封堵部件20打开通孔11时,封堵部件20仍可与连通部件10连接在一起,避免封堵部件20遗失;又如,封堵部件20可转动地连接在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通过封堵部件20的转动,可调节通孔11的开度,以使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接通或隔断,且可根据电池化成的产气量,来调节通孔11的开度,提高排气效果。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的内侧可具有凸台12。
其中,凸台12可凸出连通部件10的内周面,且封堵部件20与凸台12卡扣配合,实现封堵部件20对通孔11的封堵。
具体地,在封堵部件20的一部分上可以构造出凹槽,当封堵部件20插接在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时,封堵部件20的一部分可以伸入连通部件10的内周面,且连通部件10第二端内侧的凸台12可以嵌入凹槽内,以使封堵部件20与凸台12的卡扣配合,实现封堵部件20对通孔11的封堵。
另外,在封堵部件20上可以设置多个凹槽,在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的内侧可设有多个对应的凸台12,以提高封堵部件20与连通部件10的连接强度,避免封堵部件20在封堵连通部件10的通孔11时脱落,导致电池封装膜的密封性不足。多个凹槽可以沿连通部件10的内周面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凹槽也可以沿连通部件10的轴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封堵部件20可包括堵头21和定位柱22。
其中,定位柱22的一端与堵头21相连,且另一端设有凸头24,凸头24与堵头21之间形成定位槽23,定位柱22插入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凸台12可嵌入定位槽23内,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封堵部件20对通孔11的封堵。
具体地,在凸头24与堵头21之间形成定位槽23,且定位槽23可为环状凹槽,且凸台12可沿连通部件10的内周面周向延伸;当定位柱22插入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时,凸台12可以嵌入定位槽23内,实现封堵部件20对通孔11的封堵,同时,堵头21可以抵接在连通部件10第二端的外侧,以与定位槽23配合,保证封堵部件20定位在连通部件10上。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凸台12可与定位柱22过盈配合,以在封堵部件20封堵通孔11时,可提高电池封装膜的密封性能。
如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凸头24可包括远离堵头21的第一导向面241,且第一导向面241可被构造成在远离堵头21的方向逐渐内缩的锥形斜面,以引导凸头24穿过凸台12;具体地,在封堵部件20插接在连通部件10的过程中,第一导向面241可为封堵部件20提供导向,以便于封堵部件20可以插接在连通部件10内,且凸台12实现对通孔11的封堵。
如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凸头24还可包括面向堵头21的第二导向面242,且第二导向面242被构造成在靠近堵头21的方向逐渐内缩的锥形斜面,以引导凸头24脱出凸台12。具体地,当电池化成时,通过第二导向面242可将封堵部件20从连通部件10中拔出,以打开连通部件10的通孔11,以使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接通,便于电池封装膜内的气体排出。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堵头21可包括第一圆台211和第二圆台212。
其中,第二圆台212可连接于第一圆台211和定位柱22之间,且第一圆台211的周缘凸出第二圆台212的外周面。
具体地,当封堵部件20插接在连通部件10上时,第二圆台212可以止抵在连通部件10第二端的外侧,可避免封堵部件20从通孔11掉入电池封装膜内,另外,第一圆台211可以作为握持部位,换言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第一圆台211来握持封堵部件20,便于封堵部件20可打开和封堵通孔11。
另外,可以在凸台12靠近第二端的一侧上设有圆角,圆角可与第二圆台212结构配合,可提高封堵部件20与连通部件10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通部件10可与封堵部件20螺纹配合密封连接,以实现封堵部件20对连通部件10的通孔11的打开和封堵。
具体地,在封堵部件20的外周面上可以设有第一螺纹,在连通部件10的内周面上可设有第二螺纹,第一螺纹可与第二螺纹配合;换言之,当需要封堵部件20封堵通孔11时,可将封堵部件20旋入连通部件10的通孔11内,以使封堵部件20与连通部件10螺纹配合密封连接,保证电池封装膜的密封性;当需要封堵部件20打开通孔11时,可将封堵部件20旋出连通部件10的通孔11,以使封堵部件20可打开通孔11,便于电池封装膜内的气体排放。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口组件100还可包括热封部件30。
其中,热封部件30可连接于连通部件10的第一端,并沿连通部件10的径向朝远离连通部件10的方向延伸,可便于连通部件10的第一端与电池封装膜连接。
具体地,当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连接时,连通部件10的第一端可以伸入电池封装膜内,以与电池封装膜连接,同时热封部件30可与电池封装膜连接,并为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之间的连接提供过渡,换言之,热封部件30可以连接在电池封装膜与连通部件10之间,且热封部件30的尺寸相比于连通部件10的尺寸小,在连通部件10的延伸方向上,可使得连通部件10在与电池封装膜的连接上可以逐渐过渡,从而可提高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电池封装膜的密闭性,避免外部环境中的水分进入电池封装膜内,导致电池产生发热、爆炸等现象。
另外,连通部件10可以呈圆筒状,热封部件30可以沿连通部件10的切线与连通部件10连接,以使热封部件30在沿延伸方向上的厚度可以逐渐减小,当电池封装膜与连通部件10连接时,热封部件30可以连接在电池封装膜与连通部件10之间,以为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的连接提供过渡,使得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可平缓地连接,从而可保证电池封装膜的密封性。
其次,在热封部件30上可以设有多个连接筋条;当热封部件30与电池封装膜连接时,热封部件30上的多个连接筋条,可以提高热封部件30的粗糙度,以使热封部件30与电池封装膜之间连接强度可加强。且连接筋条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电池芯体预封装时的开口方向垂直,以更好地起到防止开口组件100从电池封装膜上脱离的作用。
进一步的,连通部件10在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均可设有热封部件30;当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连接时,连通部件10可以层叠连接在多层封装膜内并进行封装,此时由于连通部件10的径向尺寸与电池封装膜的厚度尺寸相差较大,会在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的连接处产生缝隙,导致电池的密封性能不佳,因此,可以在电池封装膜与连通部件10相对连接的两处分别设置热封部件30,以降低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之间的尺寸差值,也就是说,热封部件30的尺寸可小于等于连通部件10的径向尺寸,可大于等于电池封装膜的厚度尺寸,以实现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之间过渡连接,保证电池的密封性能。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封部件30可被构造成与连通部件10的轴线平行的片状,可避免电池封装膜疲劳破裂,以及提高热封部件30与电池封装膜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当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连接时,热封部件30也可以与电池封装膜连接,此时为了避免热封部件30的厚度太厚,导致电池封装膜折弯疲劳破裂,可将热封部件30构造成片状结构,以使热封部件30可与电池封装膜贴合,以保证电池可正常封装。
进一步的,片状的热封部件30可与连通部件10的轴线平行,以使热封部件30的两侧可与电池封装膜贴合连接,提高热封部件30与电池封装膜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远离连通部件10的轴线的方向上,热封部件30的厚度可逐渐减小,可为开口组件100与电池封装膜的连接提供缓冲过渡,从而可保证电池封装膜的密封性。
具体地,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连接时,由于连通部件10的径向尺寸与电池封装膜的厚度尺寸相差较大,因而,在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的连接处会产生缝隙,从而导致电池封装膜的气密性不佳,存在电池发热、爆炸等风险,因此,可在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之间连接有热封部件30,且热封部件30在远离连通部件10的轴线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以使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的连接可以平缓过渡,保证电池封装膜的气密性。
且结合前述实施例,在连通部件10的径向上的相对两侧均可设有热封部件30,且热封部件30被构造成与连通部件10轴线平行的片状;当连通部件10封装在电池封装膜内时,连通部件10相对两侧上的热封部件30也可封装在封装膜内,通过热封部件30可使连通部件10的相对两侧与封装膜之间的连接平缓过渡,另外,片状的热封部件30可适于与封装膜贴合,以提高开口组件100与电池封装膜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池的封装结构,电池的封装结构可包括封装膜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开口组件100。
其中,封装膜可包裹电池芯体,开口组件100可与封装膜相连,且通孔11与封装膜的内部空间连通。通过应用前述的开口组件100,可便于电池化成后排气,减少了电池封装膜的用量,从而节约电池的成本。
开口组件100的连通部件10可以与电池封装膜相连,且开口组件100的封堵部件20可封堵和打开通孔11,具体地,连通部件10的第一端可以与电池封装膜连接,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可以与封堵部件20连接,通孔11可以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连通,通过封堵部件20可接通和隔开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例如,当电池化成时,通过封堵部件20可打开通孔11,以接通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便于电池化成时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通孔11排出,随后通过封堵部件20可将通孔11封堵,以隔开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保证电池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在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的内侧可设有凸台12,封堵部件20的凸头24和堵头21之间可以定成定位槽23,当封堵部件20封堵连通部件10的通孔11时,凸台12可以嵌入定位槽23中,以使封堵部件20可以定位在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从而可提高封堵部件20与连通部件10的连接强度。另外,凸头24在远离堵头21的方向上逐渐内缩形成锥形台,以便于封堵部件20插接在连通部件10内时,凸头24可为封堵部件20提供导向作用,以引导封堵部件20封堵通孔11。
另外,堵头21可包括第一圆台211和第二圆台212,在封堵部件20插接在连通部件10时,第二圆台212可以抵接在连通部件10第二端的外侧,以避免封堵部件20掉入电池封装膜内,同时第一圆台211可为技术人员提供握持部位,以便于技术人员可通孔11握持第一圆台211,实现通孔11的打开和封堵。
再进一步的,在连通部件10的第一端可设有热封部件30,热封部件30可为片状,热封部件30的厚度尺寸可以小于等于连通部件10的径向尺寸,可大于等于电池封装膜的厚度尺寸,且在远离连通部件10的轴线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因此,热封部件30可连接在电池封装膜与连通部件10之间,并作为电池封装膜与连通部件10的连接过渡缓冲,以使电池封装膜可与连通部件10平缓的连接,以避免在电池封装膜与连通部件10的连接处产生间隙,保证电池封装结构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通部件10的至少一部分封装于封装膜的两片膜层之间,以提高连通部件10与封装膜的连接强度。
另外,连通部件10与封装膜的封装形式有多种;例如,可采用电池封装膜折叠的形式,将连通部件10封装在两片膜层之间;也可以采用两个电池封装膜,即将连通部件10封装在两个电池封装膜之间,以实现连通部件10与电池封装膜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池,电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的封装结构,通过应用前述的封装结构,可在电池化成时接通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便于电池排气,在电池化成后隔开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以保证电池的密封性,无需通过预留电池封装膜的方式排气,从而减少了电池封装膜的用量,节约了电池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开口组件100中,连通部件10的材质可为塑料或金属,为了保证与铝塑膜(即封装膜)的热封效果和耐电解液性能,材质优选PP(即聚丙烯)。连通部件10设置有通孔11,将极芯与外部环境相连。连通部件10上有扁平的且有一定锥度的热封部件30,可以保证与铝塑膜(即封装膜)热封时的平缓过渡。热封部件30上有条状的加强槽(即连接凸筋),可以增加热封的强度。为了保证与封堵部件20的配合和密封,连通部件10上有凸台12与封堵部件20配合。为了便于装配,配合口可以倒圆角R,推荐值为R≥1.5mm。
本实用新型的开口组件100中,封堵部件20的材质为橡胶,为了保证良好的密封和耐电解液性能,优选三元乙丙橡胶或氟橡胶。为了方便装配,一般会有第一圆台211和第二圆台212。为了保证装配后不易脱落,封堵部件20的前端设置有凸头24,与连通部件10的凸台12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当封堵部件20没有装配,只有连通部件10与极芯相连时,极芯可以通过连通部件10与外界连通,此时,电芯可以与外界交换物质,比如注液和化成排气。当封堵部件20也装配到连通组件上时,此时橡胶材质的封堵组件被压缩,有很好的密封效果,使得电芯与外界相对密封,在生产的大多数工序,都需要相对密封。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成本低:由于铝塑膜(即封装膜)价格远高于开口组件100,本申请技术方案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预留气袋的方式,可大幅缩减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2、烘烤效果好:烘烤时,需要烤出极芯多余水分。相关技术中的气袋(该气袋为便于电池化成排气时,预留的电池封装膜)比较宽,不利于水分烤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气袋短,可明显改善烘烤效果,缩短烘烤时间。
3、节约厂房、设备空间。在本实用新型中,电芯在气袋方向占用空间小,可大幅缩减单位产能的储存空间和搬运成本。
4、可以避免发生针眼不良。相关技术中的气袋长,在生产、运输时气袋容易受力反复弯折,使铝塑膜(即封装膜)铝层疲劳破裂。而本实用新型中的气袋非常短,不易弯折。
5、便于储存。在相关技术中,烘烤完的电芯,为开口状态,容易引入水份。而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烘烤完的电池芯体,可以及时通过开口组件100进行封闭,在注液工序前就可以保证电芯的密封。
6、便于标准化设计。相关技术中的不同型号、不同化学体系的电芯化成产气量差异大,每款电池需要根据产气量确定气袋的宽度,需要大量的设计和验证工作。而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化成阶段,可通过开口组件100排气,设计不需要根据产气量做调整,各型号可以通用标准化后的开口组件100。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引入一个开口组件100,开口组件100的主要作用和特点为:与铝塑膜(即封装膜)连接实现密封,并能够在指定工序控制开口状态,实现与外界的连通与闭合。更具体的说,开口组件100能够在电芯需要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时候,比如注液(外界往电芯注入电解液)、化成(电芯产气排到外界)等工序与外界导通。在电芯不需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时候,保持相对密封,隔绝外部的水、氧等对电池有害的物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开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部件(10)和封堵部件(20),所述连通部件(10)用于连接电池封装膜,所述连通部件(10)具有通孔(11),且所述通孔(11)用于接通电池封装膜的内外空间,所述封堵部件(20)可封堵和打开所述通孔(11);
所述封堵部件(20)包括堵头(21)和定位柱(22),所述定位柱(22)的一端与所述堵头(21)相连,且另一端设有凸头(24),所述凸头(24)与所述堵头(21)之间形成定位槽(23),所述定位柱(22)插入所述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凸台(12)嵌入所述定位槽(2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件(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通部件(1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电池封装膜,且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封堵部件(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件(20)插接于所述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以封堵所述通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件(10)的第二端的内侧具有凸台(12),且所述封堵部件(20)与所述凸台(12)卡扣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2)与所述定位柱(22)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头(24)包括远离所述堵头(21)的第一导向面(241),所述第一导向面(241)被构造成在远离所述堵头(21)的方向逐渐内缩的锥形斜面,以引导所述凸头(24)穿过所述凸台(12);
和/或,所述凸头(24)还包括面向所述堵头(21)的第二导向面(242),所述第二导向面(242)被构造成在靠近所述堵头(21)的方向逐渐内缩的锥形斜面,以引导所述凸头(24)脱出所述凸台(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21)包括第一圆台(211)和第二圆台(212),所述第二圆台(212)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台(211)和所述定位柱(22)之间,且所述第一圆台(211)的周缘凸出所述第二圆台(212)的外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件(10)与所述封堵部件(20)螺纹配合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组件还包括热封部件(30),所述热封部件(30)连接于所述连通部件(10)的所述第一端,并朝远离所述连通部件(10)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部件(30)被构造成与所述连通部件(10)的轴线平行的片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连通部件(10)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热封部件(30)的厚度逐渐减小。
12.一种电池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包裹电池芯体;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口组件,所述开口组件与所述封装膜相连,且所述通孔(11)与所述封装膜的内部空间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件(10)的至少一部分封装于所述封装膜的两片膜层之间。
14.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封装结构。
CN202320510769.2U 2023-03-08 2023-03-08 开口组件、封装结构和电池 Active CN220324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0769.2U CN220324639U (zh) 2023-03-08 2023-03-08 开口组件、封装结构和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0769.2U CN220324639U (zh) 2023-03-08 2023-03-08 开口组件、封装结构和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4639U true CN220324639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25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10769.2U Active CN220324639U (zh) 2023-03-08 2023-03-08 开口组件、封装结构和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4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01808B1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차 전지의 전해액 주입 방법
JP5456952B2 (ja) 安全弁を備えた電池
CN21598896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2768748A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制备电池单体的方法和装置
CN216389481U (zh) 二次电池
CN112736288B (zh) 电池封装方法、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7306722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JP7512419B2 (ja) エンドキャップコンポーネント、電池セル、電池及び電力消費装置
CN215816254U (zh) 电池顶盖和电池
CN216213916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324639U (zh) 开口组件、封装结构和电池
CN215070167U (zh) 新型纽扣电池
WO2019148990A1 (zh) 双极性铅酸蓄电池
WO2022252114A1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电池单体的制造设备和方法
WO2022037128A1 (zh) 一种二次电池及电池包
CN219180635U (zh) 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CN218498338U (zh) 一种动力电池注液口结构
WO2023108569A1 (zh) 排气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1555984U (zh) 一种超薄纽扣电池
KR101379691B1 (ko) 전해액 재충전이 가능한 이차 전지
CN220527164U (zh) 用于密封铅蓄电池补液养护的安全装置及铅蓄电池
WO2022252108A1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4335821B (zh) 软包电芯壳体及软包电芯
CN221379686U (zh) 电池壳体、电池单元、环形电池、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06976406U (zh) 一种防漏液及防渗液的锂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