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3803U - 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3803U
CN220323803U CN202322310868.9U CN202322310868U CN220323803U CN 220323803 U CN220323803 U CN 220323803U CN 202322310868 U CN202322310868 U CN 202322310868U CN 220323803 U CN220323803 U CN 220323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twenty
drain
electrode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108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吉海
麦峻玮
李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223108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3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3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3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由跨导运算放大器、第二级放大器、自适应偏置电路、下冲抑制电路和电压输出模块组成。该电路采用自适应偏置电路结构,在不增加额外的功耗情况下增大了电路的带宽,提高了电路的瞬态响应性能;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有源前馈频率补偿结构和米勒电容补偿结构,在无片外电容的情况下,能很好的保持电路的稳定性;此外,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下冲抑制结构,当输出从轻载向重载突变时,能显著减小下冲电压,提高LDO的瞬态响应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DO电路,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的规模日益增加,片上系统已经变得无处不在。电源管理技术在电子行业发展中成为一大焦点,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作为电源管理芯片中的一员,以其低成本、结构简单、低功耗以及低噪声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片上系统当中。
在传统的LDO电路中,输出端外接大电容不仅可以起到频率补偿的作用,还可作为电荷存储、泄放器件来减小输出电压的变化值,但外接大电容会提高应用的复杂度和成本,而且面积比较大,会使片上系统的集成度变差,这就使得无片外电容LDO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然而,无片外电容LDO的主极点是在电路的内部,所以它只能通过功率管自身来进行瞬态响应。因此,无片外电容LDO普遍存在瞬态响应性能差,输出电压过冲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缺点,提供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该电路具有快瞬态响应,高稳定性,功耗低,面积小等优点。
针对现有技术和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来实现:
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包括跨导运算放大器、第二级放大器、自适应偏置电路、下冲抑制电路和电压输出模块;所述的跨导运算放大器用于比较反馈电压和参考电压,并产生控制电压输出模块中PMOS功率管的输出;所述的第二级放大器用于进一步放大跨导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从而使电压输出模块中PMOS功率管的输出更稳定;所述的自适应偏置电路用于采样PMOS功率管的输出电流,并通过电流镜的形式把采样到的电流传递给误差放大器,从而提高电路的瞬态响应性能;所述的下冲抑制电路用于为PMOS功率管提供栅极到地信号端的放电通路,从而降低电路输出的下冲电压,提高瞬态响应能力;所述的电压输出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级放大器的输出来控制PMOS功率管,PMOS功率管的漏极作为LDO电路的输出,并通过反馈电阻网络把输出电压反馈到跨导运算放大器的另一个输入端。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跨导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九晶体管、第十晶体管;所述的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九晶体管、第十晶体管的源极都接地信号端;所述的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的源极都接电源电压端;所述的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偏置电流源IB相连,同时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所述的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二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的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的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参考电压端相连,漏极与所述的第五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四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信号端,漏极与所述的第六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五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所述的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六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所述的第八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七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的第九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八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的第十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九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所述的第十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十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的第十二晶体管、第十七晶体管的栅极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第二级放大器包括第十一晶体管、第十二晶体管、第十三晶体管、第十四晶体管、第十五晶体管、第十六晶体管;所述的第十二晶体管、第十三晶体管、第十六晶体管的源极都接地信号端;所述的第十一晶体管、第十四晶体管、第十五晶体管的源极都接电源电压端;所述的第十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六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漏极与所述的第十三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十二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的第十四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十三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所述的第十六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十四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所述的第十五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十五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的第十六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十六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的第二十六晶体管、PMOS功率管的栅极相连接,并与第一电容Cc的一端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自适应偏置电路包括第二十六晶体管、第二十七晶体管、第二十八晶体管;所述的第二十七晶体管、第二十八晶体管的源极与地信号端相连;所述的第二十六晶体管的源极与电源电压端相连,栅极与所述的PMOS功率管的栅极相连,漏极与所述的第二十七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十七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所述的第二十八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十八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的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下冲抑制电路包括第十八晶体管、第十九晶体管、第二十晶体管、第二十一晶体管、第二十二晶体管、第二十三晶体管、第二十四晶体管、第二十五晶体管;所述的第二十晶体管、第二十一晶体管、第二十二晶体管、第二十四晶体管的源极都与地信号端相连;所述的第十八晶体管、第十九晶体管、第二十三晶体管的源极都与电源电压端相连;所述的第十八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五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漏极与所述的第二十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十九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六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漏极与所述的第二十一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十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二十一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漏极与所述的第二十二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十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互连;所述的第二十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九晶体管、第十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漏极与所述的第二十三晶体管、第二十四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十三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的第二十四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栅极与所述的第二十四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十四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的第二十五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十五晶体管的源极与PMOS功率管的栅极相连,漏极与地信号端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电压输出模块包括第十七晶体管、PMOS功率管、第一电容Cc、第二电容Cm、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所述的第十七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十二晶体管的栅极,漏极与第一电容Cc的另一端相连,源极与地信号端相连;所述的PMOS功率管的栅极与所述的第十五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源极与电源电压端相连,漏极作为输出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并与所述的第十七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串联,它们的连接端处与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自适应偏置电路,在不增加额外的功耗情况下增大了电路的带宽,并降低了电路的上冲、下冲电压;第二,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有源前馈频率补偿结构和米勒电容补偿结构,在无片外电容的情况下,能很好的保持电路的稳定性;第三,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下冲抑制结构,当输出从轻载向重载突变时,能显著减小下冲电压,提高LDO的瞬态响应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的PSRR仿真结果图;
图3是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的瞬态响应仿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并且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以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包括跨导运算放大器、第二级放大器、自适应偏置电路、下冲抑制电路和电压输出模块五个功能模块,下面分别对其功能以及实现方式进行描述。
所述的跨导运算放大器用于比较反馈电压和参考电压,并产生控制电压输出模块中PMOS功率管的输出;所述的第二级放大器用于进一步放大跨导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从而使电压输出模块中PMOS功率管的输出更稳定;所述的自适应偏置电路用于采样PMOS功率管的输出电流,并通过电流镜的形式把采样到的电流传递给误差放大器,从而提高电路的瞬态响应性能;所述的下冲抑制电路用于为PMOS功率管提供栅极到地信号端的放电通路,从而降低电路输出的下冲电压,提高瞬态响应能力;所述的电压输出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级放大器的输出来控制PMOS功率管,PMOS功率管的漏极作为LDO电路的输出,并通过反馈电阻网络把输出电压反馈到跨导运算放大器的另一个输入端。
继续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跨导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第八晶体管M8、第九晶体管M9、第十晶体管M10;所述的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九晶体管M9、第十晶体管M10的源极都接地信号端GND;所述的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第八晶体管M8的源极都接电源电压端VDD;所述的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与偏置电流源IB相连,同时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分别与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相连;所述的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与参考电压端VREF相连,漏极与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信号端GND,漏极与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第七晶体管M7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第八晶体管M8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七晶体管M7的漏极与第九晶体管M9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八晶体管M8的漏极与第十晶体管M10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九晶体管M9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第十晶体管M10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十晶体管M10的漏极与第十二晶体管M12、第十七晶体管M17的栅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级放大器包括第十一晶体管M11、第十二晶体管M12、第十三晶体管M13、第十四晶体管M14、第十五晶体管M15、第十六晶体管M16;所述的第十二晶体管M12、第十三晶体管M13、第十六晶体管M16的源极都接地信号端GND;所述的第十一晶体管M11、第十四晶体管M14、第十五晶体管M15的源极都接电源电压端VDD;所述的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栅极与第六晶体管M6、第八晶体管M8的栅极相连,漏极与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漏极与第十四晶体管M14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第十六晶体管M16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十四晶体管M14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第十五晶体管M15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十五晶体管M15的漏极与第十六晶体管M16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十六晶体管M16的漏极与第二十六晶体管M26、PMOS功率管MP的栅极相连接,并与第一电容Cc的一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偏置电路包括第二十六晶体管M26、第二十七晶体管M27、第二十八晶体管M28;所述的第二十七晶体管M27、第二十八晶体管M28的源极与地信号端GND相连;所述的第二十六晶体管M26的源极与电源电压端VDD相连,栅极与PMOS功率管MP的栅极相连,漏极与第二十七晶体管M27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十七晶体管M27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第二十八晶体管M28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十八晶体管M28的漏极与所述跨导运算放大器中的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下冲抑制电路包括第十八晶体管M18、第十九晶体管M19、第二十晶体管M20、第二十一晶体管M21、第二十二晶体管M22、第二十三晶体管M23、第二十四晶体管M24、第二十五晶体管M25;所述的第二十晶体管M20、第二十一晶体管M21、第二十二晶体管M22、第二十四晶体管M24的源极都与地信号端GND相连;所述的第十八晶体管M18、第十九晶体管M19、第二十三晶体管M23的源极都与电源电压端VDD相连;所述的第十八晶体管M18的栅极与第五晶体管M5、第七晶体管M7的栅极相连,漏极与第二十晶体管M20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十九晶体管M19的栅极与第六晶体管M6、第八晶体管M8的栅极相连,漏极与第二十一晶体管M21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十晶体管M20的栅极与第二十一晶体管M21的栅极相连,漏极与第二十二晶体管M22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十一晶体管M21的漏极与栅极互连;所述的第二十二晶体管M22的栅极与第九晶体管M9、第十晶体管M10的栅极相连,漏极与第二十三晶体管M23、第二十四晶体管M24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十三晶体管M23的漏极与第二十四晶体管M24的漏极相连,栅极与第二十四晶体管M24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十四晶体管M24的漏极与第二十五晶体管M25的栅极相连;所述的第二十五晶体管M25的源极与PMOS功率管MP的栅极相连,漏极与地信号端GND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电压输出模块包括第十七晶体管M17、PMOS功率管MP、第一电容Cc、第二电容Cm、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所述的第十七晶体管M17的栅极与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栅极,漏极与第一电容Cc的另一端相连,源极与地信号端GND相连;所述的PMOS功率管MP的栅极与第十五晶体管M15的漏极相连,源极与电源电压端VDD相连,漏极作为输出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并与第十七晶体管M17的漏极相连;所述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串联,它们的连接端处与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相连。
下面对图1所示的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的具体工作原理及性能进行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的跨导运算放大器用于比较反馈电压和参考电压,并产生控制PMOS功率管的输出。跨导运算放大器由晶体管M1-M10组成,M1和M2构成电流镜,复制偏置电流源IB为整体电路提供偏置。M5和M7、M6和M8、M9和M10都采用了自偏置结构,确保了它们都工作在饱和区。M3和M4为跨导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差分对,M3的栅极接参考电压VREF,M4的栅极接反馈电压VFB,跨导运算放大器将这两个电压的差值放大,从M8的漏极和M10的漏极输出到第二级放大器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级放大器用于进一步放大跨导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从而使PMOS功率管的输出更稳定。第二级放大器由晶体管M11-M16组成,M12作为第二级放大器的输入管,将跨导运算放大器的输出放大,通过M14、M15传递到PMOS功率管MP的栅极。M11与M6构成电流镜为M13、M16提供偏置,使其工作在饱和区,从而使输出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偏置电路用于采样PMOS功率管MP的输出电流。自适应偏置电路由晶体管M26-M28组成,M26和MP构成电流镜,M26可以复制MP的输出电流,然后通过M27、M28传递给M2,进而在不消耗额外功耗的情况下,提高电路的带宽。
本实用新型的下冲抑制电路用于为PMOS功率管提供栅极到地信号端GND的放电通路,从而降低电路输出的下冲电压,提高瞬态响应能力。下冲抑制电路由晶体管M18-M25组成,M18、M19作为感应管,分别感应M5、M6的电流变化。当输出电流从100μA跳变到100mA时,输出电压VO和跨导运算放大器的反馈电压VFB会出现下冲尖峰,使得M5的电流增大,从而使得M18的漏极电流增大;而M6的电流会减小,从而引起M19的漏极电流减小,然后通过M20和M21构成的电流镜电路使得M20的漏极电流减小。因此,M18、M20的支路电流流过M22构成的MOS电阻,产生一个向上跳变的电压,然后经过M23和M24组成的反相器输出一个向下跳变的电压,使得开关管M25打开,放电通路被导通,功率管MP栅极电压下降,为负载提供电流,输出电压VO恢复正常。
本实用新型的电压输出模块由晶体管M17、PMOS功率管MP、电容Cc、电容Cm、电阻R1和电阻R2组成。MP、Cc构成的米勒电容补偿结构和M17、Cm组成的有源前馈频率补偿结构一起保持电路的稳定性;电阻R1和R2的连接处与跨导运算放大器中M4的栅极连接,形成负反馈回路;PMOS功率管MP的漏极作为整个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稳定的电压。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的PSRR仿真结果。从图中可知,该LDO在负载电流为100μA时,在频率1KHz处的PSRR为-67dB。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的瞬态响应仿真结果图。从图中可知,在负载电流从100μA-100mA之间变化时,LDO的下冲电压为84mV,上冲电压为34mV,恢复时间分别为1μs、0.6μs,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LDO电路具有良好的瞬态响应性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跨导运算放大器、第二级放大器、自适应偏置电路、下冲抑制电路和电压输出模块;跨导运算放大器用于比较反馈电压和参考电压,并产生控制电压输出模块中PMOS功率管的输出;第二级放大器用于进一步放大跨导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从而使电压输出模块中PMOS功率管的输出更稳定;自适应偏置电路用于采样PMOS功率管的输出电流,并通过电流镜的形式把采样到的电流传递给误差放大器,从而提高电路的瞬态响应性能;下冲抑制电路用于为PMOS功率管提供栅极到地信号端的放电通路,从而降低电路输出的下冲电压,提高瞬态响应能力;电压输出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级放大器的输出来控制PMOS功率管,PMOS功率管的漏极作为LDO电路的输出,并通过反馈电阻网络把输出电压反馈到跨导运算放大器的另一个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跨导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第八晶体管M8、第九晶体管M9、第十晶体管M10;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九晶体管M9、第十晶体管M10的源极都接地信号端GND;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第八晶体管M8的源极都接电源电压端VDD;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与偏置电流源IB相连,同时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相连;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分别与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相连;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与参考电压端VREF相连,漏极与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相连;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信号端GND,漏极与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相连;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第七晶体管M7的栅极相连;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第八晶体管M8的栅极相连;第七晶体管M7的漏极与第九晶体管M9的漏极相连;第八晶体管M8的漏极与第十晶体管M10的漏极相连;第九晶体管M9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第十晶体管M10的栅极相连;第十晶体管M10的漏极与第十二晶体管M12、第十七晶体管M17的栅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级放大器包括第十一晶体管M11、第十二晶体管M12、第十三晶体管M13、第十四晶体管M14、第十五晶体管M15、第十六晶体管M16;第十二晶体管M12、第十三晶体管M13、第十六晶体管M16的源极都接地信号端GND;第十一晶体管M11、第十四晶体管M14、第十五晶体管M15的源极都接电源电压端VDD;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栅极与第六晶体管M6、第八晶体管M8的栅极相连,漏极与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漏极相连;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漏极与第十四晶体管M14的漏极相连;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第十六晶体管M16的栅极相连;第十四晶体管M14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第十五晶体管M15的栅极相连;第十五晶体管M15的漏极与第十六晶体管M16的漏极相连;第十六晶体管M16的漏极与第二十六晶体管M26、PMOS功率管MP的栅极相连接,并与第一电容Cc的一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适应偏置电路包括第二十六晶体管M26、第二十七晶体管M27、第二十八晶体管M28;第二十七晶体管M27、第二十八晶体管M28的源极与地信号端GND相连;第二十六晶体管M26的源极与电源电压端VDD相连,栅极与PMOS功率管MP的栅极相连,漏极与第二十七晶体管M27的漏极相连;第二十七晶体管M27的漏极与栅极互连,并与第二十八晶体管M28的栅极相连;第二十八晶体管M28的漏极与所述跨导运算放大器中的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冲抑制电路包括第十八晶体管M18、第十九晶体管M19、第二十晶体管M20、第二十一晶体管M21、第二十二晶体管M22、第二十三晶体管M23、第二十四晶体管M24、第二十五晶体管M25;第二十晶体管M20、第二十一晶体管M21、第二十二晶体管M22、第二十四晶体管M24的源极都与地信号端GND相连;第十八晶体管M18、第十九晶体管M19、第二十三晶体管M23的源极都与电源电压端VDD相连;第十八晶体管M18的栅极与第五晶体管M5、第七晶体管M7的栅极相连,漏极与第二十晶体管M20的漏极相连;第十九晶体管M19的栅极与第六晶体管M6、第八晶体管M8的栅极相连,漏极与第二十一晶体管M21的漏极相连;第二十晶体管M20的栅极与第二十一晶体管M21的栅极相连,漏极与第二十二晶体管M22的漏极相连;第二十一晶体管M21的漏极与栅极互连;第二十二晶体管M22的栅极与第九晶体管M9、第十晶体管M10的栅极相连,漏极与第二十三晶体管M23、第二十四晶体管M24的栅极相连;第二十三晶体管M23的漏极与第二十四晶体管M24的漏极相连,栅极与第二十四晶体管M24的栅极相连;第二十四晶体管M24的漏极与第二十五晶体管M25的栅极相连;第二十五晶体管M25的源极与PMOS功率管MP的栅极相连,漏极与地信号端GND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输出模块包括第十七晶体管M17、PMOS功率管MP、第一电容Cc、第二电容Cm、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十七晶体管M17的栅极与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栅极,漏极与第一电容Cc的另一端相连,源极与地信号端GND相连;PMOS功率管MP的栅极与第十五晶体管M15的漏极相连,源极与电源电压端VDD相连,漏极作为输出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并与第十七晶体管M17的漏极相连;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串联,它们的连接端处与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相连。
CN202322310868.9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 Active CN220323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0868.9U CN220323803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0868.9U CN220323803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3803U true CN220323803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1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10868.9U Active CN220323803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38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84872A (zh) * 2024-02-22 2024-03-29 南京昂纳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高电源波纹抑制比稳压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84872A (zh) * 2024-02-22 2024-03-29 南京昂纳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高电源波纹抑制比稳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0986B2 (en) PMOS-output LDO with full spectrum PSR
US7173402B2 (en) Low dropout voltage regulator
CN108776506B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01105696A (zh) 一种用于线性稳压器的电压缓冲电路
CN220323803U (zh) 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
CN113342110B (zh) 一种带动态零点补偿的误差放大器电路
CN110320955B (zh)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和集成电路
CN113760029B (zh) 一种基于全mos基准源的新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13672024B (zh) 一种应用于低功耗ldo的漏电流补偿电路及方法
CN104090619A (zh) 高工作稳定性的数模混合电路基准源
CN113467559A (zh) 一种应用于ldo的自适应动态零点补偿电路
CN114265460B (zh) 一种片内集成式频率补偿可调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208351365U (zh) 一种可选接片外电容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04076857A (zh) 改良型数模混合电路
CN104090617A (zh) 改良型数模混合电路的低压差线性稳压源
CN104090620A (zh) 高带宽的数模混合电路基准源
CN108445959B (zh) 一种可选接片外电容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16578152A (zh) 调零电阻与有源前馈双重补偿的无输出电容ldo电路
CN112859984B (zh) 一种高电源抑制比快速瞬态的线性稳压器电路
CN110879629A (zh)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
CN216721300U (zh) 一种带有自适应负载变化的频率补偿电路的稳定电路
CN116880638A (zh) 一种快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电路
El Khadiri et al. A low noise, high PSR low-dropout regulator for low-cost portable electronics
Park et al. Design techniques for external capacitor-less LDOs with high PSR over wide frequency range
CN203950237U (zh) 改良型数模混合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