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16754U - 料带换卷机构及料带涂布机 - Google Patents

料带换卷机构及料带涂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16754U
CN220316754U CN202321867110.9U CN202321867110U CN220316754U CN 220316754 U CN220316754 U CN 220316754U CN 202321867110 U CN202321867110 U CN 202321867110U CN 220316754 U CN220316754 U CN 220316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roller
winding roller
roll
material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671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明亮
覃青波
黄向峰
李清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Qingtao New Energy S&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6711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16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16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16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ing Of Web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料带涂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料带换卷机构及料带涂布机。该料带涂布机内的料带换卷机构包括气涨轴、转运车及限位套筒,气涨轴设置在收卷辊的至少一侧并与收卷辊同轴心设置,气涨轴能够沿其轴向伸入收卷辊中并将收卷辊固定以及从收卷辊中抽出,气涨轴能够带动完成固定的收卷辊延其中心轴线旋转,转运车设置在收卷辊的下方,转运车的输出端能够向上移动并顶升未进行固定的收卷辊,转运车还能够带动完成顶升的收卷辊水平移动至下料位,限位套筒套设在气涨轴的外周,限位套筒能够沿其轴向移动并与收卷辊的侧端面相抵接,限位套筒用于阻止气涨轴带动收卷辊相对于转运车移动,自动化程度高,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换卷效率。

Description

料带换卷机构及料带涂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料带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料带换卷机构及料带涂布机。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电极生产过程中,尤其是料带的涂布与烘干阶段,需要将料带收卷在收卷辊上。因为单个收卷辊的承载能力有限,需要将完成料带收卷的收卷辊从机架上拆卸下并放置转运车上进行下料转运,并重新安装上未收卷有料带的收卷辊。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由工作人员手动将完成料带收卷的收卷辊从机架上拆除并放置在转运车上进行下料转运。此时,手动搬运收卷辊的换卷方式在进行收卷辊与转运车的对接时容易出现转运装置与收卷辊的对位精度差的问题,从而导致在换卷过程中,收卷辊与转运车的对接位置发生偏移,更有甚者,受到对接偏移影响,收卷在收卷辊上的料带的一侧被挤压而发生损坏,甚至可能导致收卷辊从转运车上掉落,造成转运车损坏和料带损伤。此外,手动将完成料带收卷的收卷辊从机架上拆除并放置在转运车上的劳动强度大,容易疲劳。
因此,亟需发明料带换卷机构及料带涂布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料带换卷机构及料带涂布机,以实现对收卷辊的自动化拆卸以及与转运车的精度对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换卷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料带换卷机构,料带卷绕固定在收卷辊上,包括:
气涨轴,设置在所述收卷辊的至少一侧并与所述收卷辊同轴心设置,所述气涨轴能够沿其轴向伸入所述收卷辊中并将所述收卷辊固定以及从所述收卷辊中抽出,所述气涨轴能够带动完成固定的所述收卷辊延其中心轴线旋转;
转运车,设置在所述收卷辊的下方,所述转运车的输出端能够向上移动并顶升未进行固定的所述收卷辊,所述转运车还能够带动完成顶升的收卷辊移动至下料位;以及
限位套筒,套设在所述气涨轴的外周,所述限位套筒能够沿其轴向移动并与所述收卷辊的侧端面相抵接,所述限位套筒用于阻止所述气涨轴带动所述收卷辊相对于所述转运车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料带换卷机构还包括:
第一驱动件,所述气涨轴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气涨轴沿其轴向伸入所述收卷辊,或从所述收卷辊中抽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料带换卷机构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所述限位套筒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限位套筒沿其轴向相对于所述收卷辊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涨轴伸入所述收卷辊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的导向方向为所述气涨轴的轴向,所述滚动轴承与所述收卷辊的内腔壁滚动接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滚动轴承沿所述气涨轴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涨轴伸入所述收卷辊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所述收卷辊轴向延伸的张紧条,所述张紧条能够沿所述收卷辊的径向移动并与所述收卷辊的内腔壁相抵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料带换卷机构还包括:
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张紧条沿所述收卷辊的径向移动并与所述收卷辊的内腔壁相抵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运车包括:
对接架,与所述收卷辊相抵接;以及
转运车主体,所述转运车主体能够驱动所述对接架向上移动,所述转运车主体还能够带动所述对接架移动至下料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收卷辊的两侧部均设置有所述气涨轴和所述限位套筒。
料带涂布机,包括涂布机构,切割机构以及如上所述的料带换卷机构,所述涂布机构用于对所述料带进行涂布加工,所述切割机构能够将完成涂布的所述料带进行分割,所述料带换卷机构能够将完成切割后的所述料带收卷在所述收卷辊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料带换卷机构,通过将气涨轴伸入收卷辊中后与收卷辊相固定,并带动收卷辊沿其中心轴线旋转,实现对料带的收卷固定;通过设置转运车顶升收卷辊并带动收卷辊移动至下料位,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转移收卷辊,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设置限位套筒阻止气涨轴在伸入收卷辊或抽出收卷辊时由于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收卷辊相对于转运车移动,保证转运车能够精准顶升收卷辊,提高在转运过程中对料带和转运车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料带涂布机,通过应用上述料带换卷机构,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转移收卷辊,自动化程度高,而且保证转运车能够精准顶升收卷辊,提高在转运过程中对料带和转运车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带换卷机构正常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带换卷机构进行换卷操作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带换卷机构进行换卷操作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气涨轴; 110、滚动轴承; 120、张紧条;
200、转运车; 210、对接架; 220、转运车主体;
300、限位套筒;
400、第一驱动件;
500、第二驱动件;
600、支撑架;
1000、收卷辊;
2000、料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料带在完成加工后需要卷绕在收卷辊上。在现有技术中,通常由工作人员手动将完成料带收卷的收卷辊从机架上拆除并放置在转运车上进行下料转运。此时,手动搬运收卷辊的换卷方式在进行收卷辊与转运车的对接时容易出现转运装置与收卷辊的对位精度差的问题,从而导致在换卷过程中,收卷辊与转运车的对接位置发生偏移,更有甚者,受到对接偏移影响,收卷在收卷辊上的料带的一侧被挤压而发生损坏,甚至可能导致收卷辊从转运车上掉落,造成转运车损坏和料带损伤。此外,手动将完成料带收卷的收卷辊从机架上拆除并放置在转运车上的劳动强度大,容易疲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带换卷机构。该料带换卷机构包括气涨轴100、转运车200以及限位套筒300,气涨轴100设置在收卷辊1000的至少一侧并与收卷辊1000同轴心设置,气涨轴100能够沿其轴向伸入收卷辊1000中并将收卷辊1000固定以及从收卷辊1000中抽出,气涨轴100能够带动完成固定的收卷辊1000延其中心轴线旋转,转运车200设置在收卷辊1000的下方,转运车200的输出端能够向上移动并顶升未进行固定的收卷辊1000,转运车200还能够带动完成顶升的收卷辊1000移动至下料位,限位套筒300套设在气涨轴100的外周,限位套筒300能够沿其轴向移动并与收卷辊1000的侧端面相抵接,限位套筒300用于阻止气涨轴100带动收卷辊1000相对于转运车200移动。
该料带换卷机构通过将气涨轴100伸入收卷辊1000中后与收卷辊1000相固定,并带动收卷辊1000沿其中心轴线旋转,实现对料带2000的收卷固定;通过设置转运车200顶升收卷辊1000并带动收卷辊1000移动至下料位,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转移收卷辊1000,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设置限位套筒300阻止气涨轴100在伸入收卷辊1000或抽出收卷辊1000时由于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收卷辊1000相对于转运车200移动,保证转运车200能够精准顶升位于其上方的收卷辊1000,提高在转运过程中对料带2000和转运车200的保护。
为了进一步提高料带换卷机构的作业成功率,收卷辊1000的两侧部均设置有气涨轴100和限位套筒300。位于收卷辊两侧的气涨轴100同步启动以从收卷辊1000的两端同步张紧收卷辊1000并带动收卷辊1000旋转,而且位于收卷辊1000两侧的限位套筒300能够将收卷辊1000夹设定位在二者之间,从而进一步保证收卷辊1000的定位精度。
进一步地,料带换卷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400,气涨轴100与第一驱动件400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驱动件400能够驱动气涨轴100沿其轴向伸入收卷辊1000或从收卷辊1000中抽出。当需要将气涨轴100伸入收卷辊1000中时,第一驱动件400驱动气涨轴100延其轴向朝靠近收卷辊1000的方向移动并伸入收卷辊1000中;当需要将气涨轴100从收卷辊1000中抽出时,第一驱动件400驱动气涨轴100沿其轴向朝远离收卷辊1000的方向移动并从收卷辊1000中抽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料带换卷机构还包括位于收卷辊1000两侧的支撑架600,第一驱动件400为直线气缸,直线气缸固定在支撑架600上,直线气缸的结构小巧,传动精度高,反应灵敏,拆装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400也可以为直线电动机其他线性驱动结构,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如图1~图4所示,料带换卷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500,第二驱动件500同样固定在支撑架600上,限位套筒300与第二驱动件500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驱动件500能够驱动限位套筒300沿其轴向相对于收卷辊1000移动。在第一驱动件400驱动气涨轴100伸入收卷辊1000之前,第二驱动件500首先驱动限位套筒300沿其轴承朝靠近收卷辊1000的方向移动并与收卷辊1000的侧端面相抵接,两组限位套筒300与第二驱动件500相互配合,将收卷辊1000沿其轴向进行定位,避免在气涨轴100伸入收卷辊1000时气涨轴100带动收卷辊1000沿其轴向移动;在第一驱动件400驱动气涨轴100从收卷辊1000中抽出时,第二驱动件500首先驱动限位套筒300沿其轴承朝靠近收卷辊1000的方向移动并与收卷辊1000的侧端面相抵接,两组限位套筒300与第二驱动件500相互配合,将收卷辊1000沿其轴向进行定位,避免在气涨轴100抽出从收卷辊1000中抽出时气涨轴100带动收卷辊1000沿其轴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500为直线气缸,直线气缸的结构小巧,传动精度高,反应灵敏,拆装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500也可以为直线电动机其他线性驱动结构,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结合图5对气涨轴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气涨轴100伸入收卷辊1000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滚动轴承110,滚动轴承110的导向方向为气涨轴100的轴向,滚动轴承110与收卷辊1000的内腔壁滚动接触。通过在气涨轴100伸入收卷辊1000的一端设置导向方向为气涨轴100轴向的滚动轴承110,能够将气涨轴100与收卷辊1000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成滚动轴承110与收卷辊1000之间的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从而进一步避免气涨轴100在伸入收卷辊1000以及从收卷辊1000内抽出时由于二者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带动收卷辊1000沿其轴向移动的问题。
进一步地,滚动轴承110沿气涨轴100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通过在气涨轴100伸入收卷辊1000的一端沿其轴向间隔设置多个滚动轴承110,能够降低气涨轴100与收卷辊1000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收卷辊1000的轴向定位效果。
更进一步地,以沿气涨轴100的轴向间隔设置的滚动轴承110为一列,沿气涨轴100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列滚动轴承110。
优选地,气涨轴100伸入收卷辊1000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收卷辊1000轴向延伸的张紧条120,张紧条120能够沿收卷辊1000的径向移动并与收卷辊1000的内腔壁相抵接,实现气涨轴100与收卷辊1000的相互固定,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
进一步地,料带换卷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件(图中未示出),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张紧条120沿收卷辊1000的径向移动并与收卷辊1000的内腔壁相抵接。具体而言,第三驱动件为压缩气瓶,压缩气瓶与张紧条120通过管道相导通,当需要驱动张紧条120沿收卷辊1000的径向移动并与收卷辊1000的内腔壁相抵接时,使压缩气瓶与张紧条120之间的管道相导通,压缩空气沿管道移动并驱动张紧条120移动,实现张紧条120与收卷辊1000的内腔壁相抵紧的效果;当需要将完成固定的气涨轴100与收卷辊1000松开时,关闭压缩气瓶与张紧条120之间的管道,张紧条120不再收到压缩空气的驱动并不再与收卷辊1000的内腔壁相抵紧。
优选地,转运车200包括转运车主体220与对接架210,其中,对接架210与收卷辊1000相抵接,转运车主体220能够驱动对接架210向上移动,转运车主体220还能够带动对接架210移动至下料位。当需要将收卷辊1000转移到转运车200上时,转运车主体220驱动对接架210向上移动并顶升起未与气涨轴100固定的收卷辊1000,完成顶升操作后转运车主体220带动对接架210以及对接架210上的收纳辊1000移动至下料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转运车主体220上设置有可伸缩套筒,可伸缩套筒与对接架210相连以驱动对接架210向上移动。此外转运车主体220上设置有两组对接架210,两组对接架210分别与收卷辊1000的两端部对接,以提高对收卷辊1000的顶升与支撑效果。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带换卷机构,现结合图1~图5对料带换卷机构的具体工作流程进行说明:
1)将未卷绕有料带2000的收卷辊1000套设在气涨轴100上,并驱动气涨轴100朝靠近收卷辊1000的方向移动至预设位置;
2)收卷辊1000两侧的第二驱动件500同步驱动限位套筒300朝靠近收卷辊1000的方向移动,并与收卷辊1000的两侧端面相抵接,将收卷辊1000轴向定位至预设位置;
3)收卷辊1000两侧的第一驱动件400同步驱动气涨轴100伸入收卷辊1000内相同距离;
4)将压缩气瓶与张紧条120之间的管道导通,使张紧条120沿收卷辊1000的径向移动并将气涨轴100与收卷辊1000相固定;
5)收卷辊1000两侧的第二驱动件500同步驱动限位套筒300朝远离收卷辊1000的方向移动;
6)进行料带2000的收卷,直至需要更换收卷辊1000;
7)将转运车主体220移动至收卷辊1000下方的预设位置;
8)驱动对接架210向上移动并与从下方托住收卷辊1000的两端;
9)收卷辊1000两侧的第二驱动件500同步驱动限位套筒300朝靠近收卷辊1000的方向移动,并与收卷辊1000的两侧端面相抵接;
10)将张紧条120泄压,使张紧条120不再与收卷辊1000的内腔壁相抵紧,气涨轴100与收卷辊1000松开固定;
11)收卷辊1000两侧的第一驱动件400同步驱动两侧的气涨轴100抽出收卷辊1000,收卷辊1000在两侧限位套筒300的抵接下轴向固定,直至气涨轴100均抽出收卷辊1000;
12)两侧的第二驱动件500同步驱动限位套筒300朝远离收卷辊1000的方向移动复位,使收卷辊1000承托在对接架210上;
13)转运车主体220将对接架210向下收回进而带动收卷辊1000向下移动至预设高度;
14)转运车主体220带动对接架210与收卷辊1000移动至下料位;
15)重复上述工作流程1)~工作流程14),直至完成全部料带2000的收卷。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料带涂布机。该料带涂布机包括涂布机构,切割机构以及上述的料带换卷机构,涂布机构用于对料带2000进行涂布加工,切割机构能够将完成涂布的料带2000进行分割,料带换卷机构能够将完成切割后的料带2000收卷在收卷辊1000上。该料带涂布机通过应用上述料带换卷机构,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转移收卷辊1000,自动化程度高,而且保证转运车200能够精准顶升收卷辊1000,提高在转运过程中对料带2000和转运车200的保护。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料带换卷机构,料带(2000)卷绕固定在收卷辊(100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涨轴(100),设置在所述收卷辊(1000)的至少一侧并与所述收卷辊(1000)同轴心设置,所述气涨轴(100)能够沿其轴向伸入所述收卷辊(1000)中并将所述收卷辊(1000)固定以及从所述收卷辊(1000)中抽出,所述气涨轴(100)能够带动完成固定的所述收卷辊(1000)延其中心轴线旋转;
转运车(200),设置在所述收卷辊(1000)的下方,所述转运车(200)的输出端能够向上移动并顶升未进行固定的所述收卷辊(1000),所述转运车(200)还能够带动完成顶升的收卷辊(1000)移动至下料位;以及
限位套筒(300),套设在所述气涨轴(100)的外周,所述限位套筒(300)能够沿其轴向移动并与所述收卷辊(1000)的侧端面相抵接,所述限位套筒(300)用于阻止所述气涨轴(100)带动所述收卷辊(1000)相对于所述转运车(200)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换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换卷机构还包括:
第一驱动件(400),所述气涨轴(100)与所述第一驱动件(400)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400)能够驱动所述气涨轴(100)沿其轴向伸入所述收卷辊(1000),或从所述收卷辊(1000)中抽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换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换卷机构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500),所述限位套筒(300)与所述第二驱动件(500)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500)能够驱动所述限位套筒(300)沿其轴向相对于所述收卷辊(1000)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换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涨轴(100)伸入所述收卷辊(1000)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滚动轴承(110),所述滚动轴承(110)的导向方向为所述气涨轴(100)的轴向,所述滚动轴承(110)与所述收卷辊(1000)的内腔壁滚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带换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承(110)沿所述气涨轴(100)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换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涨轴(100)伸入所述收卷辊(1000)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所述收卷辊(1000)轴向延伸的张紧条(120),所述张紧条(120)能够沿所述收卷辊(1000)的径向移动并与所述收卷辊(1000)的内腔壁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料带换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换卷机构还包括:
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张紧条(120)沿所述收卷辊(1000)的径向移动并与所述收卷辊(1000)的内腔壁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换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车(200)包括:
对接架(210),与所述收卷辊(1000)相抵接;以及
转运车主体(220),所述转运车主体(220)能够驱动所述对接架(210)向上移动,所述转运车主体(220)还能够带动所述对接架(210)移动至下料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换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辊(1000)的两侧部均设置有所述气涨轴(100)和所述限位套筒(300)。
10.料带涂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涂布机构,切割机构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料带换卷机构,所述涂布机构用于对所述料带(2000)进行涂布加工,所述切割机构能够将完成涂布的所述料带(2000)进行分割,所述料带换卷机构能够将完成切割后的所述料带(2000)收卷在所述收卷辊(1000)上。
CN202321867110.9U 2023-07-17 2023-07-17 料带换卷机构及料带涂布机 Active CN220316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7110.9U CN220316754U (zh) 2023-07-17 2023-07-17 料带换卷机构及料带涂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7110.9U CN220316754U (zh) 2023-07-17 2023-07-17 料带换卷机构及料带涂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16754U true CN220316754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25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67110.9U Active CN220316754U (zh) 2023-07-17 2023-07-17 料带换卷机构及料带涂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16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1599B (zh) 料带卷转动机构及其料带卷导正装置
CN212711940U (zh) 一种塑料薄膜分切机收卷机构
JP5767623B2 (ja) ゴムストリップの貼付装置
CN220316754U (zh) 料带换卷机构及料带涂布机
CN216917951U (zh) 一种全过程纺织设备
US6536706B1 (en) Self-lifting shaftless unwind stand
KR101886847B1 (ko) 스트립의 이송 안내장치
CN217675854U (zh) 一种便于下料的收卷装置
CN218968326U (zh) 一种卷式带材放卷装置
CN216613576U (zh) 一种薄膜加工的中心收卷装置
CN216888958U (zh) 自动装卸卷料机械手及换卷设备
CN115881886A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的辊压分切一体机
CN214269575U (zh) 一种薄膜收卷装置
CN213622492U (zh) 料卷上下料装置
CN116040381B (zh) 一种无缝对接工艺
JPH09202500A (ja) シート分割巻取装置における巻取再開準備装置
CN212475392U (zh) 一种开卷机的纸卷快速装卸及对中装置
CN217555363U (zh) 一种塑料片材大直径收卷机
CN219567024U (zh) 无芯轴自动收卷机翻转式换卷装置
CN219567025U (zh) 无芯轴自动收卷机可翻转卷绕驱动装置
CN218460476U (zh) 一种卷材内径撑径装置
CN218319707U (zh) 一种收卷下料中转机构
CN216945493U (zh) 一种输送带坯件收卷设备
CN212475416U (zh) 铝皮向下成卷装置
CN219688866U (zh) 一种带钢彩色涂层连续生产的简易快速上套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