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6315U - 一种极片自动堆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片自动堆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06315U CN220306315U CN202321812554.2U CN202321812554U CN220306315U CN 220306315 U CN220306315 U CN 220306315U CN 202321812554 U CN202321812554 U CN 202321812554U CN 220306315 U CN220306315 U CN 2203063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cking
- pole piece
- turnover
- plate
- table t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2 incom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属于锂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叠料台,该叠料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叠料组件和第二叠料组件,并且上述第一叠料组件和第二叠料组件的结构相同;该第一叠料组件和第二叠料组件均包括沿背离叠料台方向依次布置的搬运机构、检测机构和翻转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其通过翻转机构完成对极片的翻转,便于检测机构直接检测到极片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缺陷情况,实现极片缺陷的快速检测;并利用搬运机构对极片的搬运过程中实现对极片的纠偏,实现极片的快速纠偏堆叠;再通过在叠料台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叠料组件和第二叠料组件,实现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交错堆叠,大幅提高极片的检测和堆叠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片自动堆叠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具有对电池极片进行叠片的叠片工艺,其需要将正极片和正极片依次堆叠布置以形成电池电芯片。
传统的锂电池叠片机采用单工位叠片机,其单次仅能吸取单片极片进行放置堆叠,然后再吸取另一极性的极片堆叠。而在电池极片进行堆叠时,还需要对极片的表面进行检测。现有的极片检测主要在纠偏工位处先进行正面缺陷检测,然后在纠偏工位与叠片工位处设置线扫机构进行背面缺陷检测。
上述检测方式无法对双面缺陷进行同时检测,并需要配合其他结构对背面进行缺陷检测,这些结构会影响正负极片的叠料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自动堆叠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极片检测堆叠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包括:
叠料台,所述叠料台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叠料组件和第二叠料组件,所述第一叠料组件和所述第二叠料组件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叠料组件和所述第二叠料组件均包括沿背离所述叠料台方向依次布置的搬运机构、检测机构和翻转机构;
所述搬运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翻转机构翻转后的极片旋转纠偏并搬运至所述叠料台,所述检测机构被配置为对所述极片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进行检测,所述翻转机构被配置为对所述极片翻转,以使得所述极片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朝向所述检测机构的识别检测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运输台面,所述运输台面设于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搬运机构之间,所述运输台面用于承接所述翻转机构翻转后极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第一回收机构和第二回收机构,所述第一回收机构设于所述翻转机构背离所述搬运机构一侧,所述第二回收机构设于所述运输台面与所述搬运机构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连接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翻转方向朝向所述运输台面和所述第一回收机构,且所述翻转板的翻转轨迹与所述运输台面和所述第一回收机构沿竖向至少部分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负压吸附孔,所述负压吸附孔连接有抽压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搬运机构包括三轴机械臂,所述三轴机械臂包括有第一摆动部、第二摆动部和第三旋转部;
所述第一摆动部与所述第二摆动部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摆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旋转部相连,所述第三旋转部被配置为可沿所述第二摆动部与所述第三旋转部连接端旋转,且所述第三旋转部可沿竖向升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一识别组件和第二识别组件,所述第一识别组件设于所述翻转机构上方,所述第二识别组件设于所述运输台面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三识别组件,所述第三识别组件设于所述叠料台上方。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的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其通过翻转机构完成对极片的翻转,便于检测机构直接检测到极片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缺陷情况,实现极片缺陷的快速检测;同时,并利用搬运机构对极片的搬运过程中实现对极片的纠偏,实现极片的快速纠偏堆叠;再通过在叠料台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叠料组件和第二叠料组件,实现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交错堆叠,大幅提高极片的检测和堆叠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其通过设置运输台面,利用运输台面承接翻转后的极片,避免了极片翻转后翻转机构遮挡极片的问题,便于检测机构快速准确识别极片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缺陷,提高极片缺陷检测的精准度。
(3)本实用新型的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转动轴转动,并通过转动轴带动翻转板翻转,实现放置在该翻转板上极片的翻转;并通过在翻转板上开设负压吸附孔,使得极片可稳定吸附在翻转板上,方便翻转板的稳定翻转;同时,通过配合负压吸附孔,使得翻转板上第一表面缺陷检测不合格的极片可快速落入第一回收机构,以及第一表面缺陷检测合格的极片稳定放置到运输台面上。
(4)本实用新型的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其通过设置三轴机械臂来对极片进行转运和纠偏,利用第一摆动部实现运输台面与堆叠台面的快速转运,利用第二摆动部实现极片中心和堆叠台面处极片堆叠中心的准确定位,并通过第三旋转部实现极片角度的快速旋转纠偏以及升降堆叠,实现极片的搬运堆叠与纠偏的同时进行,大幅提高极片的堆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极片堆叠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极片堆叠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搬运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翻转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叠料台;2、搬运机构;3、翻转机构;4、第一回收机构;5、第二回收机构;6、运输台面;
201、第一摆动部;202、第二摆动部;203、第三旋转部;
301、驱动机构;302、转动轴;303、翻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包括有叠料台1,该叠料台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叠料组件和第二叠料组件,并且上述第一叠料组件和第二叠料组件的结构相同;该第一叠料组件和第二叠料组件均包括沿背离叠料台1方向依次布置的搬运机构2、检测机构和翻转机构3。
具体地,来料极片放置到翻转机构3上,检测机构对放置在翻转机构3上的极片的第一表面进行检测,翻转机构3将极片翻转180°,检测机构对极片的第二表面进行检测,实现极片双面的缺陷检测;搬运机构2将双面缺陷检测合格后的极片搬运到叠料台1进行堆叠,通过第一叠料组件和第二叠料组件的相互交错堆叠,实现正负极片在叠料台1处的交错堆叠。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中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为薄片状结构,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指代正极片或负极片沿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翻转机构3沿翻转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回收机构4和第二回收机构5,当检测机构检测到极片的第一表面缺陷检测不合格时,翻转机构3朝向第一回收机构4翻转,以将极片放入到第一回收机构4内;当极片的第一表面缺陷检测合格后,翻转机构3翻转180°,使得极片的第二表面朝向检测机构,检测机构检测第二表面的缺陷情况;当极片的第二表面缺陷检测不合格时,搬运机构2将极片搬运到第二回收机构5内,实现不合格极片的快速回收存放,避免不合格极片影响极片的堆叠工序。
优选地,当翻转机构3带动极片翻转180°之后,极片的第二表面被翻转机构3遮挡,检测机构对第二表面的检测难度较大。因此该极片自动堆叠装置还对应设有运输台面6,翻转机构3翻转180°之后将极片翻转覆盖在运输台面6上,使得极片的第二表面朝向检测机构,便于检测机构对极片的第二表面进行检测。优选地,上述运输台面6设置在翻转机构3与叠料台1之间,上述第二回收机构5设置在运输台面6与叠料台1之间。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翻转机构3包括有驱动机构301,驱动机构301的驱动端连接有转动轴302,该转动轴302上连接有翻转板303,翻转台面位于翻转板303上,该翻转板303的翻转方向朝向运输台面6和第一回收机构4,并且该翻转板303的翻转轨迹与运输台面和第一回收机构沿竖向至少部分重合。通过将极片装置在翻转台面上,并通过驱动机构301带动翻转板303翻转,使得该翻转板303上的极片的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分别朝向检测机构。同时,当极片的第一表面检测不合格时,该翻转板303上的极片可翻入到第一回收机构4内,当极片的第一表面检测合格时,可将翻转板303上的极片翻转并盖设在运输台面6上。
进一步优选地,翻转板303上开设有多个负压吸附孔,负压吸附孔与抽压装置相连,通过抽压装置抽压,使得极片可稳定吸附在翻转板303上,即便将翻转板303翻转180°,极片在负压吸附力的作用下也会稳定贴附在翻转板303上。当需要将极片放入第一回收机构4或运输台面6上时,通过中断抽压装置的吸附力,极片可自动从翻转板303表面脱离。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翻转机构3上方的第一识别组件和设置在运输台面6的第二识别组件,其中第一识别组件用于判断在翻转板303处的极片的第一表面的缺陷情况;第二识别组件用于判断在运输台面6处极片的第二表面的缺陷情况,以判断该极片缺陷检测是否合格。
优选地,本申请中的检测机构还包括有第三识别组件,该第三识别组件设置在堆叠台上方,用于判断堆叠台面处极片是否堆叠对正,同时确保堆叠台面处极片以正负极片交错形式进行堆叠。优选地,上述第一识别组件、第二识别组件和第三识别组件均采用CCD相机识别模组。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搬运机构2包括有三轴机械臂,该三轴机械臂包括有第一摆动部201、第二摆动部202和第三旋转部203,上述第一摆动部201与第二摆动部202的一端相连,第二摆动部202的另一端与第三旋转部203相连,第一摆动部201、第二摆动部202和第三旋转部203各自具备驱动端。其中,第一摆动部201可以在xy平面内进行摆动,以进行位移的大幅度调节;第二摆动部202同样可在xy平面内摆动,以进行位移的小幅度调节;第三旋转部203可以第二摆动部202和第三旋转部203的连接端进行旋转,以在xy平面内旋转,对极片进行纠偏,同时第三旋转部203具备沿z轴升降的驱动结构,使得第三旋转部203可带动极片竖向堆叠。优选地,上述第三旋转部203的旋转端部还连接有吸取组件,该吸取组件用于配合第三旋转部203对极片进行取放。
进一步地,针对上述极片自动堆叠装置,本申请还包括一种极片自动堆叠方法,通过该极片自动堆叠方法对上述极片自动堆叠装置的堆叠过程进行解释说明,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检测正极片第一表面缺陷,翻转正极片,检测正极片第二表面缺陷;
S2、获取检测后正极片的位置信息和偏转信息;
S3、调整正极片位移和角度,将正极片放置到堆叠台面;
S4、检测负极片第一表面缺陷,翻转负极片,检测负极片第二表面缺陷;
S5、获取检测后负极片的位置信息和偏转信息;
S6、调整负极片位移和角度,将负极片堆叠到正极片表面。
本申请主要通过翻转正负极片,实现对极片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同步检测,并通过在对极片的移动过程中完成极片的纠偏,以实现正负极片的快速检测、纠偏和交错堆叠,实现极片的自动堆叠,大幅提高极片的检测与堆叠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具体包括:
设置翻转台面,将正极片放置在翻转台面上,检测正极片的第一表面缺陷;
若正极片第一表面缺陷检测不合格,翻转台面朝向背离堆叠台面方向翻转,将正极片置于第一回收机构4;
若正极片第一表面缺陷检测合格,翻转台面朝向靠近堆叠台面方向翻转,将正极片置于运输台面6。
在对正极片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进行缺陷检测时,除了完成正常的检测程序,还可能存在不合格产品的情况,当存在不合格产品时,需通过第一回收机构4将不合格产品收集,以便于下一正极片进行检测和堆叠工序。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还包括:
在运输台面6上检测正极片的第二表面缺陷;
若正极片第二表面缺陷检测不合格,采用搬运机构2吸取正极片,将正极片置于第二回收机构5;
若正极片第二表面缺陷检测合格,进行步骤S2。
除了上述对正极片的第一表面进行缺陷检测,还需要对其第二表面进行缺陷检测,当采用翻转机构3带动正极片进行翻转,翻转机构3会覆盖在正极片的背面,导致检测机构无法检测识别正极片的表面缺陷,因此设置运输台面6放置正极片,方便检测机构检测识别,并利于搬运机构2搬运正极片。而翻转机构3将正极片放置在运输台面6后,翻转机构3无法再将正极片带回放置到第一回收机构4,因此在正极片第二表面缺陷检测不合格时,需要采用搬运机构2将正极片放到第二回收机构5内。
进一步地,上述正极片或负极片的翻转通过翻转机构3实现,该翻转机构3的工作过程如下:
正极片或负极片来料落于翻转台面,翻转台面负压吸附固定正极片或负极片;
识别正极片或负极片的第一表面缺陷;
若正极片或负极片的第一表面缺陷检测不合格,翻转台面朝向背离堆叠台面一侧旋转0~180°,负压吸附孔失去对正极片或负极片的吸附力,正极片或负极片落于第一回收机构4;
若正极片或负极片的第一表面缺陷检测合格,翻转台面朝向堆叠台面一侧旋转180°,正极片或负极片反向盖设于运输台面6,负压吸附孔失去对正极片或负极片的吸附力,正极片或负极片置于运输台面6。
在利用翻转机构3对正极片或负极片进行翻转时,当需要将正极片或负极片置于第一回收机构4时,正极片或负极片不需要很好的保护,只要翻转台面倾斜向下,负压吸附孔失去吸附力后,正极片或负极片自动从翻转台面滑落到第一回收机构4内;当需要将正极片或负极片翻转到运输台面6时,为避免正极片或负极片发生滑落或坠落等问题,需要将正极片或负极片平稳放置到运输台面6上,因此此时翻转机构3带动翻转台面翻转180°,翻转台面正好完全翻转,正极片或负极片同步翻转180°且平放到运输台面6上。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中的翻转台面在初始承接正极片或负极片时与水平面呈平行状态,使得正极片或负极片在不通过负压吸附孔进行吸附状态能够稳定放置在翻转台面上。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正极片与负极片按序依次堆叠在堆叠台面上,由于正极片或负极片在表面缺陷检测时存在不合格产品,要确保堆叠台面处正极片与负极片依次堆叠,因此在步骤S3与S4之间进行正极片与负极片交错堆叠时,需要识别堆叠台面上的极片类型;
当堆叠台面上的极片为正极片时,进行步骤S4,将负极片堆叠到正极片上方;
当堆叠台面上的极片为负极片时,重复进行步骤S1~S3,直到堆叠台面处识别的极片类型为正极片。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当运输台面6处正极片第二表面缺陷检测合格后,代表该正极片必然会堆叠到堆叠台面处,因此,除了检测上述堆叠台面处极片的类型外,还可以直接通过正极片第二表面缺陷检测合格情况,判断堆叠台面处是否会堆叠该正极片。具体地,在该步骤S2之前还包括:
获取运输台面6上正极片第二表面的缺陷信息;
若运输台面6处正极片第二表面缺陷检测不合格,重复步骤S1,直到运输台面6处正极片第二表面缺陷检测合格;
若运输台面6处正极片第二表面缺陷检测合格,进行步骤S2~S6。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正极片与负极片处于持续交错堆叠的形式,即S1~S6循环往复进行,当正极片或负极片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缺陷检测不合格时,对应的负极片或正极片的堆叠工序暂停,直到前一正极片或负极片堆叠至堆叠台面。
进一步地,上述正极片或负极片表面的缺陷检测通过检测机构进行,其缺陷检测判断具体如下:
获取标准正极片或负极片表面缺陷尺寸情况,获取待检正极片或负极片的表面缺陷尺寸情况;
将待检正极片或负极片的表面缺陷尺寸与标准正极片或负极片表面缺陷尺寸进行比对;
当待检正极片或负极片表面缺陷尺寸小于标准正极片或负极片表面缺陷尺寸时,该待检正极片或负极片表面缺陷检测合格;
当待检正极片或负极片表面缺陷尺寸大于标准正极片或负极片表面缺陷尺寸时,该待检正极片或负极片表面缺陷检测不合格。
具体地,正极片或负极片表面缺陷主要指代气泡、凹陷、鼓包等。通常情况下,当正极片或负极片表面缺陷的尺寸不大于1mm时,判定该正极片或负极片表面缺陷检测合格。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正极片和/或负极片的位置信息和偏转信息的获取具体包括:
以堆叠台面放置极片的中心为原点建立xy坐标系,获取正极片和/或负极片中心位置处的xy坐标,得到正极片和/或负极片的位置信息;
获取正极片和/或负极片沿xy平面内四侧边其中一边与xy坐标轴的夹角,得到正极片和/或负极片的偏转信息。优选地,本申请中xy平面指代与堆叠台面相齐平的平面,z向指代与堆叠台面竖向垂直的方向。
在正极片或负极片的堆叠过程中,需要将正极片或负极片移动到堆叠台面上,因此需要识别正极片或负极片在运输台面6的放置位置由于正极片或负极片为薄片状矩形结构,为了对正极片或负极片的位置进行标的,选取正极片或负极片的平面中心为对正点位,在将运输台面6处正极片或负极片放置到堆叠台面时,通过将正极片或负极片的中心与堆叠台面处放置位置的中心对正,然后通过四侧边与xy坐标轴夹角获取偏转角度,转动对应角度,使得正极片或负极片堆叠到对应区域,完成极片的堆叠工作。
优选地,在堆叠过程中,默认堆叠台面放置极片的四侧边与xy坐标垂直或平行。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正极片和/或负极片的位移和角度调整通过三轴机械臂完成,其调整过程具体如下:
第一摆动部201在xy平面内摆动,使得第二摆动部202沿z向投影落于运输台面6;优选地,此处指代第一摆动部201与第二摆动部202相接的端部沿z向投影落于运输台面6;
第二摆动部202在xy平面内摆动,使得第三旋转部203的吸取组件的吸取中心与正极片或负极片的中心在z向对正,第三旋转部203沿z向运动并吸附正极片或负极片;
第一摆动部201在xy平面内摆动,使得第二摆动部202沿z向投影落于堆叠台面;优选地,此处指代第一摆动部201与第二摆动部202相接的端部沿z向投影落于堆叠台面;
第二摆动部202在xy平面内摆动,使得第三旋转部203的吸取组件的吸取中心与堆叠台面放置极片的中心在z向对正,第三旋转部203沿xy向旋转并使得正极片或负极片与堆叠台面放置极片位置对正,第三旋转部203沿z向运动并将正极片或负极片堆叠到堆叠台面。
在利用三轴机械臂完成正极片或负极片的运输与纠偏时,本申请主要采用三级调节方式,首先通过第一摆动部201快速将第二摆动部202和第三转动部落于正极片或负极片的夹持区域,然后再通过第二摆动部202进行微调,使得第三旋转部203与正极片或负极片的中心在z向上对正,最后通过第三旋转部203竖向升降吸取;同时第三旋转部203沿xy平面的旋转可对应完成纠偏工序,实现正极片或负极片堆叠到堆叠台面的预设区域。
可选地,本申请中第三转动部沿z向吸取的点位可以是除了正极片或负极片的中心位置的其他区域,可以是其他便于识别的标记区域等。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搬运机构2也可采用除了三轴机械臂的其他机械结构,只要该机械结构可在xyz空间内位移、旋转即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叠料台,所述叠料台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叠料组件和第二叠料组件,所述第一叠料组件和所述第二叠料组件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叠料组件和所述第二叠料组件均包括沿背离所述叠料台方向依次布置的搬运机构、检测机构和翻转机构;
所述搬运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翻转机构翻转后的极片旋转纠偏并搬运至所述叠料台,所述检测机构被配置为对所述极片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进行检测,所述翻转机构被配置为对所述极片翻转,以使得所述极片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朝向所述检测机构的识别检测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运输台面,所述运输台面设于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搬运机构之间,所述运输台面用于承接所述翻转机构翻转后极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回收机构和第二回收机构,所述第一回收机构设于所述翻转机构背离所述搬运机构一侧,所述第二回收机构设于所述运输台面与所述搬运机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连接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翻转方向朝向所述运输台面和所述第一回收机构,且所述翻转板的翻转轨迹与所述运输台面和所述第一回收机构沿竖向至少部分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负压吸附孔,所述负压吸附孔连接有抽压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机构包括三轴机械臂,所述三轴机械臂包括有第一摆动部、第二摆动部和第三旋转部;
所述第一摆动部与所述第二摆动部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摆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旋转部相连,所述第三旋转部被配置为可沿所述第二摆动部与所述第三旋转部连接端旋转,且所述第三旋转部可沿竖向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一识别组件和第二识别组件,所述第一识别组件设于所述翻转机构上方,所述第二识别组件设于所述运输台面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自动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识别组件,所述第三识别组件设于所述叠料台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12554.2U CN220306315U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一种极片自动堆叠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12554.2U CN220306315U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一种极片自动堆叠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06315U true CN220306315U (zh) | 2024-01-05 |
Family
ID=89373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12554.2U Active CN220306315U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一种极片自动堆叠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06315U (zh) |
-
2023
- 2023-07-10 CN CN202321812554.2U patent/CN2203063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956758B1 (ko) | 이차전지의 셀 스택 제조장치 | |
CN109585898B (zh) | 二次电池的电池组制造系统 | |
EP2696422B1 (en) | Electrode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 |
EP2696431B1 (en) | Electrode stacking device and electrode stacking method | |
CN110773461A (zh) | 一种自动检测设备 | |
KR102370749B1 (ko) | 초기 얼라인수단을 갖는 이차전지용 셀 스택 적층장치 및 초기 얼라인 방법 | |
CN109911571B (zh) | 一种自动旋转翻转装置 | |
CN114180291B (zh) | 叠片电池视觉纠偏装置及纠偏方法 | |
CN114101078A (zh) | 一种检测装置 | |
KR102381964B1 (ko) | 장폭 이차전지용 고속 스태킹 장치 | |
CN113394440A (zh) | 一种叠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20306315U (zh) | 一种极片自动堆叠装置 | |
CN108461797B (zh) | 二次电池的高速电池堆制造装置 | |
CN117506268B (zh) | 一种电池极耳旋转预焊设备及其预焊方法 | |
CN211905618U (zh) | 一种检测设备 | |
KR102192737B1 (ko) | 이차전지용 전극필름 적층장치 | |
CN116864823A (zh) | 一种极片自动堆叠方法及装置 | |
CN211437097U (zh) | 一种自动检测设备 | |
CN217768456U (zh) | 一种转运纠偏装置及电芯生产线 | |
CN217110805U (zh) | 叠片检测装置及叠片检测设备 | |
KR102404676B1 (ko) | 이차전지용 전극판 로딩장치 | |
CN115367453A (zh) | 一种交流充电桩用电极取料装置及其取料方法 | |
CN212695198U (zh) | 用于电堆的制备系统 | |
CN209804622U (zh) | 一种交接装置、半导体设备以及半导体生产线 | |
KR20220162455A (ko) | 이차전지의 전극 노칭 및 셀 스택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