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9955U - 一种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9955U
CN220299955U CN202321022091.XU CN202321022091U CN220299955U CN 220299955 U CN220299955 U CN 220299955U CN 202321022091 U CN202321022091 U CN 202321022091U CN 220299955 U CN220299955 U CN 220299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unreeling
diaphragm
rear end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20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琦
余扬
夏善伟
丁金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u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u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u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uyi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9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9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属于电芯的制造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极片放卷机构,用于放卷极片;极片模切机构,设置于极片放卷机构的后端,用于对匀速前进的极片执行模切操作,以得到具备极耳形状的极片;主驱动机构,设置于极片模切机构的后端,用于带动极片前进;极片缓存机构,设置于主驱动机构的后端,用于缓存极片,以将极片的给料方式从匀速给料转换为间歇给料;主驱裁切机构,设置于极片缓存机构的后端,用于在提供极片前进动力的同时,将间歇行进的极片裁切为小极片;隔膜放卷机构,用于放卷隔膜;叠片机构,设置于主驱裁切机构、隔膜放卷机构的后端,用于就将放卷的隔膜和小极片叠片,以得到成品电芯。

Description

一种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的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越发成熟,锂电池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日常的方方面面。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极片模切及叠片/卷绕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序,需要采用相对应的裁切及叠片设备完成该加工工序。模切工艺是在极片卷料上切出均匀间隔分布的极耳,根据模切方式可以分为五金模切和激光模切。叠片工艺是将裁切好的极片进行叠片的单叠片机或者将切好极耳的卷料进行裁切后叠片的切叠一体机。
目前市场大规模采用的都是分开的极片模切机与切叠一体机两台设备,生产时需要通过人工搬运等方式将切好极耳的卷料运送至切叠机再进行裁切叠片,在运送过程中容易造成极片边缘损伤及粉尘问题,且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高、容易损伤极片等技术缺陷。
解决上述问题的常规思路是将极片模切机与切叠一体机两台设备进行整合,然而由于两台设备中的极片输送状态相互矛盾,且普通整合的方式势必会造成整体设备庞大,难以适应生产空间的要求,对此,目前业内还没有一种合适的解决方案。
因此,如何将极片模切机与切叠一体机进行工艺融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以解决现有难以将极片模切机与切叠一体机进行工艺融合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包括:
极片放卷机构,用于放卷极片;
极片模切机构,设置于所述极片放卷机构的后端,用于对匀速前进的所述极片执行模切操作,以得到具备极耳形状的极片;
主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极片模切机构的后端,用于带动所述极片前进;
极片缓存机构,设置于所述主驱动机构的后端,用于缓存所述极片,以将所述极片的给料方式从匀速给料转换为间歇给料;
主驱裁切机构,设置于所述极片缓存机构的后端,用于在提供极片前进动力的同时,将间歇行进的所述极片裁切为小极片;
隔膜放卷机构,用于放卷隔膜;
叠片机构,设置于所述主驱裁切机构、隔膜放卷机构的后端,用于就将放卷的隔膜和小极片叠片,以得到成品电芯。
可选地,所述极片放卷机构包括:
极片放卷部,用于放卷极片;
张力控制部,设置于所述极片放卷部的后端,用于控制所述极片的放卷张力;
行进纠偏部,设置于所述张力控制部的后端,用于对所述极片的行进速度进行纠偏操作。
可选地,所述极片模切机构包括:
极片飞切机构,所述极片飞切机构包括:
激光振镜,所述激光振镜用于在所述极片上进行裁切操作;
驱动件,与所述激光振镜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激光振镜移动,配合所述极片的运动,以在所述极片上裁切出所述极耳形状。
可选地,所述主驱裁切机构包括:
切V角单元,设置于所述极片缓存机构的后端,用于在所述极片上裁切V角;
模具裁切单元,设置于所述切V角单元的后端,用于将具有V角的所述极片裁切成小极片。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倒圆角机构,所述导圆角机构设置于所述极片缓存机构和主驱裁切机构之间,用于对所述极片执行倒圆角操作。
可选地,所述隔膜放卷机构包括:
隔膜放卷辊,用于放卷隔膜;
张力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隔膜放卷辊的后端,用于调节所述隔膜的张力;
祛静电单元,设置于所述张力控制单元的后端,用于祛除所述隔膜上的静电;
隔膜纠偏单元,设置于所述张力控制单元的后端,用于对所述隔膜的位置进行纠偏。
可选地,所述叠片机构包括:
CCD检测和除尘组件,设置于所述主驱裁切机构的后端,用于对所述小极片进行检测和除尘;
叠片组件,设置于所述CCD检测和除尘组件、隔膜放卷机构的后端,用于将所述隔膜和小极片进行堆叠,以得到裸电芯;
热压组件,设置于所述叠片组件的后端,用于对所述裸电芯进行热压处理;
贴胶组件,设置于所述热压组件的后端,用于对热压处理后的所述裸电芯执行贴胶操作,以得到成品电芯;
测试组件,设置于所述贴胶组件的后端,用于测试所述成品电芯,以确定所述成品电芯合格与否。
可选地,所述测试组件包括:
热压测试单元,用于对所述成品电芯进行热压测试;
短路测试单元,用于对所述成品电芯进行短路测试;
厚度测试单元,用于对所述成品电芯进行厚度测试。
可选地,所述张力控制部包括张力摆辊和张力测量过辊,所述张力测量过辊和张力摆辊相互错位设置,以便极片分别绕过张力测量过辊和张力摆辊的外围,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剪切力。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通过在极片的飞切和裁切之间设置一个极片缓存机构和两个主驱,使得极片在缓存机构前后能够分别实现匀速给料和间歇给料的状态。本实用新型将极片激光模切和切叠设备进行集成,解决了两台设备中的极片输送状态相互矛盾的问题,同时各机构间合理布局优化了整体设备结构,能够简化裸电芯制造过程,减少生产流转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间歇放卷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及控制方法具备更高的放卷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控制该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极片放卷机构 2、极片模切机构
3、主驱动机构 4、极片缓存机构
5、主驱裁切机构 6、隔膜放卷机构
1-1、极片放卷部 1-2、张力控制部
1-3、行进纠偏部 6-1、隔膜放卷辊
6-2、张力控制单元 6-3、祛静电单元
6-4、隔膜纠偏单元 7-1、CCD检测和除尘组件
7-2、叠片组件 7-3、热压组件
7-4、贴胶组件 7-5、测试组件
7-5-1、热压测试单元 7-5-2、短路测试单元
7-5-3、厚度测试单元 7、叠片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的示意图。在该图1中,该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可以包括极片放卷机构1、极片模切机构2、主驱动机构3、极片缓存机构4、主驱裁切机构5、隔膜放卷机构6以及叠片机构7。其中,极片放卷机构1可以用于放卷极片。极片模切机构2可以设置于极片放卷机构1的后端,用于对匀速前进的极片执行模切操作,以得到具备极耳形状的极片。该模切操作可以为激光飞切、激光定切和五金模切中的任意一种。主驱动机构3可以设置于极片模切机构2的后端,用于带动极片前进。极片缓存机构4可以设置于主驱动机构3的后端,用于缓存极片,以将极片的给料方式从匀速给料转换为间歇给料。主驱裁切机构5可以设置于极片缓存机构4的后端,用于在提供极片前进动力的同时,将间歇行进的极片裁切为小极片。隔膜放卷机构6可以用于放卷隔膜。叠片机构7可以设置于主驱裁切机构3、隔膜放卷机构6的后端,用于就将放卷的隔膜和小极片叠片,以得到成品电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在极片的模切(极片模切机构2)和裁切之间设置一个极片缓存机构4和两个主驱(主驱动机构3和主驱裁切机构5),使得极片在极片缓存机构4前后能够分别实现匀速给料和间歇给料的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间歇放卷而言,该如图1中所示出的系统由于在极片放卷机构1上实现匀速放卷的同时,不影响后续裁切的间歇给料,使得整体装置具备更高的放卷效率。
极片放卷机构1用于放卷极片。对于该极片放卷机构1的具体形态,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该极片放卷机构1可以包括极片放卷部1-1、张力控制部1-2以及行进纠偏部1-3。其中,极片放卷部1-1可以用于放卷极片。张力控制部1-2可以设置于极片放卷部1-1的后端,用于控制和调节极片的放卷张力。行进纠偏部1-3可以设置于张力控制部1-3的后端,用于对极片的行进速度进行纠偏操作。进一步地,考虑到极片放卷部1-1需要尽量不间断放卷,以保证后续流程的稳定进行。因此,在该示例中,该极片放卷部1-1可以包括两个极片放卷辊和接带平台。两个极片放卷辊可以分别交替放卷,而接带平台则可以用于实现两者之间的接带操作。对于该极片放卷辊的结构,考虑到设备的安装,在该示例中,该极片放卷辊可以是包括例如放卷气胀轴。张力控制部1-2可以用于调节极片的放卷张力。在该示例中,该张力控制部2可以是包括张力摆辊和张力测量过辊。其中,张力测量过辊和张力摆辊可以是相互错位设置,极片可以分别绕过张力测量过辊和张力摆辊的外围,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剪切力。张力测量过辊所连接的压力传感器能够直接测量当前极片的张力,并结合上位机控制张力摆辊来反馈调节该放卷张力。
极片模切机构2设置于极片放卷机构1的后端,用于对匀速前进的极片执行模切操作,以得到具备极耳形状的极片。对于该极片模切机构2的具体形态,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该极片模切机构2可以为激光飞切机构,该激光飞切机构可以包括激光振镜和驱动件。其中,该激光振镜可以用于在所述上进行裁切操作。而驱动件则可以激光振镜连接,用于带动该激光振镜移动,配合极片的运动,以在极片上通过相对运动的方式裁切出极耳形状。由于极耳形状在极片行进方向上是一般是均匀分布的,因此,激光飞切机构通过与匀速状态下的极片配合运动,即可切割出均匀分布的极耳形状。同时还设有排废机构,极片模切后排废机构能够迅速带走模切废料。
主驱裁切机构5设置于极片缓存机构4的后端,用于在提供极片前进动力的同时,将间歇行进的该极片裁切为小极片。对于该主驱裁切机构5的具体形态,在能够保证将极片裁切成小极片的前提下,该主驱裁切机构5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形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该主驱裁切机构5可以包括切V角单元和模具裁切单元。其中,该切V角单元可以设置于极片缓存机构4的后端,用于在极片上裁切V角。模具裁切单元则可以设置于切V角单元的后端,用于将具有V角的极片裁切成小极片。此外,由于主驱裁切机构5本身能够提供驱动力,弥补了极片缓存机构4在缓存过程中损失的极片行进的动力。进一步地,考虑到极片在被切割成小极片后需要包裹隔膜。为了避免隔膜在包裹的过程中被极片的边角割伤,在极片缓存机构4和主驱裁切机构5之间,可以设置有倒圆角机构。该倒圆角机构可以用于对对该极片执行倒圆角操作,从而减少损伤隔膜,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隔膜放卷机构6用于放卷隔膜。对于该隔膜放卷机构6的具体形态,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形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该隔膜放卷机构6可以包括隔膜放卷辊6-1、张力控制单元6-2、祛静电单元6-3以及隔膜纠偏单元6-4。其中,隔膜放卷辊6-1可以用于放卷隔膜。张力控制单元6-2可以设置于隔膜放卷辊6-1的后端,用于调节隔膜的张力。祛静电单元6-3可以设置于张力控制单元6-2的后端,用于祛除隔膜上的静电。隔膜纠偏单元6-4可以设置于祛静电单元6-3的后端,用于对隔膜的位置进行纠偏。
叠片机构7设置于主驱裁切机构5、隔膜放卷机构6的后端,用于就将放卷的隔膜和小极片叠片,以得到成品电芯。对于该叠片机构7的具体形态,在满足将放卷的隔膜和小极片叠片的前提下,该叠片机构7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该叠片机构7可以包括CCD检测和除尘组件7-1、叠片组件7-2、热压组件7-3、贴胶组件7-4以及测试组件7-5。其中,CCD检测和除尘组件7-1可以设置于主驱裁切机构5的后端,用于对小极片进行检测和除尘。叠片组件7-2可以设置于CCD检测和除尘组件7-1、隔膜放卷机构6的后端,用于将隔膜和小极片进行堆叠,以得到裸电芯。热压组件7-3可以设置于叠片组件7-2的后端,用于对裸电芯进行热压处理。贴胶组件7-4可以设置于热压组件7-3的后端,用于对热压处理后的裸电芯执行贴胶操作,以得到成品电芯。测试组件7-5可以设置于贴胶组件7-4的后端,用于测试成品电芯,以确定成品电芯合格与否。
在该示例中,对于测试组件7-5的具体结构,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形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该测试组件7-5可以是包括热压测试单元7-5-1、短路测试单元7-5-2、厚度测试单元7-5-3。其中,热压测试单元7-5-1可以用于对成品电芯进行热压测试。短路测试单元7-5-2可以用于对成品电芯进行短路测试。厚度测试单元7-5-3可以用于对成品电芯进行厚度测试。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控制上述任一所述的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以是包括如图4中所示出的步骤。在该图4中,该控制方法包括:
在步骤S10中,放卷极片;
在步骤S11中,对匀速放卷的极片进行极片模切操作,以得到具备极耳形状的极片;
在步骤S12中,采用主驱机构带动极片前进;
在步骤S13中,将匀速前进的极片进行间歇缓存,以将极片的给料方式从匀速给料转换为间歇给料;
在步骤S14中,将间歇给料的极片裁切为小极片;
在步骤S15中,放卷隔膜;
在步骤S16中,将放卷的隔膜和小极片叠片,以得到成品电芯。
在该图4中,步骤S10可以用于放卷极片。在该实施方式中,放卷极片的方式可以是采用如图1至图3中所示出的极片放卷机构1来实现。对于该极片放卷机构1的具体形态,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该极片放卷机构1可以包括极片放卷部1-1、张力控制部1-2以及行进纠偏部1-3。其中,极片放卷部1-1可以用于放卷极片。张力控制部1-2可以设置于极片放卷部1-1的后端,用于控制和调节极片的放卷张力。行进纠偏部1-3可以设置于张力控制部1-3的后端,用于对极片的行进速度进行纠偏操作。进一步地,考虑到极片放卷部1-1需要尽量不间断放卷,以保证后续流程的稳定进行。因此,在该示例中,该极片放卷部1-1可以包括两个极片放卷辊和接带平台。两个极片放卷辊可以分别交替放卷,而接带平台则可以用于实现两者之间的接带操作。对于该极片放卷辊的结构,考虑到设备的安装,在该示例中,该极片放卷辊可以是包括例如放卷气胀轴。张力控制部1-2可以用于调节极片的放卷张力。在该示例中,该张力控制部2可以是包括张力摆辊和张力测量过辊。其中,张力测量过辊和张力摆辊可以是相互错位设置,极片可以分别绕过张力测量过辊和张力摆辊的外围,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剪切力。张力测量过辊所连接的压力传感器能够直接测量当前极片的张力,并结合上位机控制张力摆辊来反馈调节该放卷张力。
在该图4中,步骤S11可以用于对匀速放卷的极片进行模切操作,以得到具备极耳形状的极片。在该实施方式中,模切的方式可以是采用如图1至图3中所示出的极片模切机构2来实现。对于该极片模切机构2的具体形态,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包括激光飞切机构、激光定切机构或五金模切机构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该激光飞切机构可以包括激光振镜和驱动件。其中,该激光振镜可以用于在所述上进行裁切操作。而驱动件则可以激光振镜连接,用于带动该激光振镜移动,配合极片的运动,以在极片上通过相对运动的方式裁切出极耳形状。由于极耳形状在极片行进方向上是一般是均匀分布的,因此,极片模切机构2通过与匀速状态下的极片配合运动,即可切割出均匀分布的极耳形状。
在该图4中,步骤S12可以是采用主驱机构带动极片前进。在该实施方式中,该步骤S12可以是采用如图1至图3中所示出的主驱动机构3来实现。
在该图4中,步骤S13可以是将匀速前进的极片进行间歇缓存,以将极片的给料方式从匀速给料转换为间歇给料。在该实施方式中,该步骤S13可以是采用如图1至图3中所示出的极片缓存机构4来实现。
在该图4中,步骤S14可以是将间歇给料的极片裁切为小极片。在该实施方式中,该步骤S14可以是采用如图1至图3中所示出的主驱裁切机构5来实现。对于该主驱裁切机构5的具体形态,在能够保证将极片裁切成小极片的前提下,该主驱裁切机构5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形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该主驱裁切机构5可以包括切V角单元和模具裁切单元。其中,该切V角单元可以设置于极片缓存机构4的后端,用于在极片上裁切V角。模具裁切单元则可以设置于切V角单元的后端,用于将具有V角的极片裁切成小极片。此外,由于主驱裁切机构5本身能够提供驱动力,弥补了极片缓存机构4在缓存过程中损失的极片行进的动力。进一步地,考虑到极片在被切割成小极片后需要包裹隔膜。为了避免隔膜在包裹的过程中被极片的边角割伤,在极片缓存机构4和主驱裁切机构5之间,可以设置有倒圆角机构。该倒圆角机构可以用于对对该极片执行倒圆角操作,从而减少损伤隔膜,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在该图4中,步骤S15用于放卷隔膜。在该实施方式中,该步骤S15可以是采用如图1至图3中所示出的隔膜放卷机构6来实现。对于该隔膜放卷机构6的具体形态,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形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该隔膜放卷机构6可以包括隔膜放卷辊6-1、张力控制单元6-2、祛静电单元6-3以及隔膜纠偏单元6-4。其中,隔膜放卷辊6-1可以用于放卷隔膜。张力控制单元6-2可以设置于隔膜放卷辊6-1的后端,用于调节隔膜的张力。祛静电单元6-3可以设置于张力控制单元6-2的后端,用于祛除隔膜上的静电。隔膜纠偏单元6-4可以设置于祛静电单元6-3的后端,用于对隔膜的位置进行纠偏。
在该图4中,步骤S16用于将放卷的隔膜和小极片叠片,以得到成品电芯。在该实施方式中,该步骤S16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3中所示出的叠片机构7来实现。对于该叠片机构7的具体形态,在满足将放卷的隔膜和小极片叠片的前提下,该叠片机构7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该叠片机构7可以包括CCD检测和除尘组件7-1、叠片组件7-2、热压组件7-3、贴胶组件7-4以及测试组件7-5。其中,CCD检测和除尘组件7-1可以设置于主驱裁切机构5的后端,用于对小极片进行检测和除尘。叠片组件7-2可以设置于CCD检测和除尘组件7-1、隔膜放卷机构6的后端,用于将隔膜和小极片进行堆叠,以得到裸电芯。热压组件7-3可以设置于叠片组件7-2的后端,用于对裸电芯进行热压处理。贴胶组件7-4可以设置于热压组件7-3的后端,用于对热压处理后的裸电芯执行贴胶操作,以得到成品电芯。测试组件7-5可以设置于贴胶组件7-4的后端,用于测试成品电芯,以确定成品电芯合格与否。
在该示例中,对于测试组件7-5的具体结构,可以是本领域人员所知的多种形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该测试组件7-5可以是包括热压测试单元7-5-1、短路测试单元7-5-2、厚度测试单元7-5-3。其中,热压测试单元7-5-1可以用于对成品电芯进行热压测试。短路测试单元7-5-2可以用于对成品电芯进行短路测试。厚度测试单元7-5-3可以用于对成品电芯进行厚度测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在极片的模切和裁切之间设置一个极片缓存机构和两个主驱,使得极片在缓存机构前后能够分别实现匀速给料和间歇给料的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间歇放卷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及控制方法具备更高的放卷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极片放卷机构,用于放卷极片;
极片模切机构,设置于所述极片放卷机构的后端,用于对匀速前进的所述极片执行模切操作,以得到具备极耳形状的极片;
主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极片模切机构的后端,用于带动所述极片前进;
极片缓存机构,设置于所述主驱动机构的后端,用于缓存所述极片,以将所述极片的给料方式从匀速给料转换为间歇给料;
主驱裁切机构,设置于所述极片缓存机构的后端,用于在提供极片前进动力的同时,将间歇行进的所述极片裁切为小极片;
隔膜放卷机构,用于放卷隔膜;
叠片机构,设置于所述主驱裁切机构、隔膜放卷机构的后端,用于就将放卷的隔膜和小极片叠片,以得到成品电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放卷机构包括:
极片放卷部,用于放卷极片;
张力控制部,设置于所述极片放卷部的后端,用于控制所述极片的放卷张力;
行进纠偏部,设置于所述张力控制部的后端,用于对所述极片的行进速度进行纠偏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模切机构包括:
极片飞切机构,所述极片飞切机构包括:
激光振镜,所述激光振镜用于在所述极片上进行裁切操作;
驱动件,与所述激光振镜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激光振镜移动,配合所述极片的运动,以在所述极片上裁切出所述极耳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裁切机构包括:
切V角单元,设置于所述极片缓存机构的后端,用于在所述极片上裁切V角;
模具裁切单元,设置于所述切V角单元的后端,用于将具有V角的所述极片裁切成小极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倒圆角机构,所述倒圆角机构设置于所述极片缓存机构和主驱裁切机构之间,用于对所述极片执行倒圆角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放卷机构包括:
隔膜放卷辊,用于放卷隔膜;
张力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隔膜放卷辊的后端,用于调节所述隔膜的张力;
祛静电单元,设置于所述张力控制单元的后端,用于祛除所述隔膜上的静电;
隔膜纠偏单元,设置于所述张力控制单元的后端,用于对所述隔膜的位置进行纠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机构包括:
CCD检测和除尘组件,设置于所述主驱裁切机构的后端,用于对所述小极片进行检测和除尘;
叠片组件,设置于所述CCD检测和除尘组件、隔膜放卷机构的后端,用于将所述隔膜和小极片进行堆叠,以得到裸电芯;
热压组件,设置于所述叠片组件的后端,用于对所述裸电芯进行热压处理;
贴胶组件,设置于所述热压组件的后端,用于对热压处理后的所述裸电芯执行贴胶操作,以得到成品电芯;
测试组件,设置于所述贴胶组件的后端,用于测试所述成品电芯,以确定所述成品电芯合格与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组件包括:
热压测试单元,用于对所述成品电芯进行热压测试;
短路测试单元,用于对所述成品电芯进行短路测试;
厚度测试单元,用于对所述成品电芯进行厚度测试。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控制部包括张力摆辊和张力测量过辊,所述张力测量过辊和张力摆辊相互错位设置,以便极片分别绕过张力测量过辊和张力摆辊的外围,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剪切力。
CN202321022091.XU 2023-03-24 2023-04-27 一种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 Active CN22029995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8411 2023-03-24
CN2023206184111 2023-03-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9955U true CN220299955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46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2091.XU Active CN220299955U (zh) 2023-03-24 2023-04-27 一种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9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4260B (zh) 一种分切叠片卷绕式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制备方法
CN106257712A (zh) 用于卷取电极板的系统
CN110534814B (zh) 一种锂电池叠片机双电芯加工生产方法
KR101527357B1 (ko) 전극시트 압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전극시트 두께 조절방법
CN107394097A (zh) 一种多极耳卷绕型锂离子电池极耳位置精确定位的方法
CN218039357U (zh) 电芯制造设备
CN104934627A (zh) 具有极片坏品剔除的电芯制备系统及方法
CN106340680A (zh) 一种叠片式电池单元的制作方法及装置
CN218333916U (zh) 电芯制造设备
CN220299955U (zh) 一种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
CN110911761B (zh) 叠片电芯的制作方法和系统
CN115064755A (zh) 卷绕方法及卷绕系统
CN116495553A (zh) 一种极片模切切叠融合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934628B (zh) 具有极片和隔膜检测的电芯制备系统及方法
CN209298287U (zh) 一种隔膜打标控制换卷的卷绕机系统
CN212625735U (zh) 卷绕机换卷极片衔接装置
CN110277538A (zh) 一种叠片电池极片的制作方法及叠片电池
JP2002093408A (ja) 電池用電極シートの加工方法、加工装置
CN215008307U (zh) 电池制造设备
CN220093407U (zh) 一种激光定切极耳的装置
CN110265630B (zh) 一种电极组件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CN102916226A (zh) 方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卷绕方法
CN111668528A (zh) 堆垛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与处理器
CN110265699B (zh) 用于电芯制造的叠片方法和电芯极组制造装备
CN218182295U (zh) 一种电芯制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