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8248U - 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8248U
CN220298248U CN202321505317.1U CN202321505317U CN220298248U CN 220298248 U CN220298248 U CN 220298248U CN 202321505317 U CN202321505317 U CN 202321505317U CN 220298248 U CN220298248 U CN 220298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section
stabilizer bar
component secti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053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丹
尹帅钧
王德岭
徐婷婷
邓石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15053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8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8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8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及具有其的车辆。连接杆包括连接杆本体,连接杆本体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组成段、第二组成段和第三组成段,第一组成段与车辆的控制臂连接,第三组成段与稳定杆连接,其中,第一组成段为扁平结构。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连接杆的一端为扁平结构,该扁平结构可使得连接杆与控制臂的连接方式更多样,扁平结构占用空间较小,对布置空间要求较小,克服由于车辆自身结构、车内布置空间布置限制,连接杆无法通过球头或衬套与车辆控制臂连接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杆布置方式单一、受车内空间布置限制的问题,提高了不同悬架结构的布置自由度,同时也相对于双球头方案实现了降重降本。

Description

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结构,一般都为上下端球头(或一端为衬套)、连杆焊接而成,如图1a和图1b所示,现有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结构具有以下不足:
1)如图1b所示,连接杆结构上下端皆为球头结构时,其成本较高;
2)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一端为图1a所示的衬套结构时,其在多连杆后悬架连接时,衬套端通常连接在后下控制臂上,此结构要求控制臂配合处截面较宽,且为开口U型结构,而对于一般多连杆后悬架,除后下控制臂外,其余控制臂一般纵向截面较窄,且多为封闭结构,无法配接连接杆结构的衬套。上述连接杆布置方式单一,受车内空间布置限制,稳定杆结构可能比较复杂,甚至无法布置。
针对上述用于连接杆布置方式单一、受车内空间布置限制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杆布置方式单一、受车内空间布置限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包括:连接杆本体,连接杆本体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组成段、第二组成段和第三组成段,第一组成段与车辆的控制臂连接,第三组成段与稳定杆连接,其中,第一组成段为扁平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组成段上开设有装配孔,装配孔沿第一组成段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组成段通过装配孔与控制臂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臂与第一组成段的连接位置压装有第一衬套,第一组成段通过装配孔与第一衬套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组成段为圆柱结构,第二组成段与第一组成段均为空心结构,第二组成段的周长与第一组成段的周长相等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组成段与第二组成段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连接杆本体为锻铝、铸铁、锻钢、实心钢管、空心钢管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第三组成段为球头结构。
进一步地,第三组成段为衬套结构。
进一步地,第三组成段的径向截面与第一组成段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具有夹角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具有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为上述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连接杆的一端为扁平结构,该扁平结构可使得连接杆与控制臂的连接方式更多样,扁平结构占用空间较小,对布置空间要求较小,克服由于车辆自身结构、车内布置空间布置限制,连接杆无法通过球头或衬套与车辆控制臂连接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杆布置方式单一、受车内空间布置限制的问题,提高了不同悬架结构的布置自由度,同时也相对于双球头方案实现了降重降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与副车架连接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与副车架连接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臂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臂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与副车架连接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连接杆本体;
11、第一组成段;110、装配孔;
12、第二组成段;
13、第三组成段;131、球头结构;132、衬套结构;
2、控制臂;21、第一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2至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
具体地,连接杆包括连接杆本体1,连接杆本体1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组成段11、第二组成段12和第三组成段13,第一组成段11与车辆的控制臂2连接,第三组成段13与稳定杆连接,其中,第一组成段11为扁平结构。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连接杆的一端为扁平结构,该扁平结构可使得连接杆与控制臂2的连接方式更多样,扁平结构占用空间较小,对布置空间要求较小,克服由于车辆自身结构、车内布置空间布置限制,连接杆无法通过球头或衬套与车辆控制臂连接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杆布置方式单一、受车内空间布置限制的问题,提高了不同悬架结构的布置自由度,同时也相对于双球头方案实现了降重降本。
其中,扁平结构的沿连接杆的径向方向的截面可以为矩形、椭圆形等,即通过扁平结构缩小了连接杆与控制臂2的一端的部分径向尺寸。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球头或衬套,扁平结构有效简化了连接杆的结构设置,同时提升连接的稳定性和结构刚度。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扁平结构为锻压形成,可以直接将原本的一体化圆柱杆结构的一端锻压形成扁平结构,获得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组成段11和第二组成段12。也可以令第一组成段11和第二组成段12分别制造形成后再将第一组成段11和第二组成段12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优选地,扁平结构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第二组成段12的径向尺寸。
进一步地,第一组成段11上开设有装配孔110,装配孔110沿第一组成段11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组成段11通过装配孔110与控制臂2连接。通过设置装配孔110,控制臂2与第一组成段11可以通过螺栓螺母结构、螺钉结构等常用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该位置加装衬套或设置球头结构的方案,有效降低了连接杆自身的重量、简化了连接杆结构,实现轻量化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组成段11通过装配孔110与控制臂2连接后,扁平结构的最大表面与控制臂2抵接,以使得连接更稳定。
进一步地,控制臂2与第一组成段11的连接位置压装有第一衬套21,第一组成段11通过装配孔110与第一衬套21连接。如图5、图6、图7所示,通过在控制臂2上压装有第一衬套21,控制臂2与连接杆的连接更稳定,连接处的隔振效果更好,避免了在连接杆上压装衬套引起的降噪性能较弱的问题。
应当明白的是,将第一组成段11设置为扁平结构后,第一组成段11的径向尺寸变小,此时将衬套压装在第一组成段11内对后续隔振效果提升有限,将第一衬套21压装在控制臂2上,对隔振效果更显著。另外,本实施例也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臂一般纵向截面较窄、且多为封闭结构导致的控制臂无法配接连接杆结构的衬套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二组成段12为圆柱结构,第二组成段12与第一组成段11均为空心结构,第二组成段12的周长与第一组成段11的周长相等地设置。本实施例中,将一根完整的杆部分锻压形成第二组成段12与第一组成段11,不会额外增加连接杆的重量,同时改变了连接杆的端部结构,在改善连接杆结构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组成段11与第二组成段12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可使得制作过程更简易。
其中,连接杆本体1为锻铝、铸铁、锻钢、实心钢管、空心钢管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连接杆本体1为空心结构,且连接杆本体1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以便于锻压扁平结构,并利于实现连接杆的一体成型。
可选地,第三组成段13为球头结构131。球头结构131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且连接稳定性较好。
如图2所示,球头结构131的轴向方向与扁平结构的最大表面所在平面相平行,球头结构131的径向方向与扁平结构的装配孔110的轴向方向平行。
可选地,第三组成段13为衬套结构132。衬套结构132的减振效果较好,应用于连接杆与稳定杆的连接杆可以降低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噪音,避免谐振。
如图3所示,衬套结构132的轴向方向与扁平结构的最大表面所在平面相平行,衬套结构132的径向方向与扁平结构的装配孔110的轴向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第三组成段13的径向截面与第一组成段11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具有夹角地设置。这样设置可利于后续装配。根据实际需要,夹角的角度可以变化以适应稳定杆与控制臂的多种空间布置方式。
优选地,第三组成段13的轴向方向与扁平结构的最大表面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三组成段13的的径向方向与扁平结构的装配孔110的轴向方向平行,即第三组成段13的径向截面与第一组成段11的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夹角为90°。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的优选实施例,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连接杆无法通过球头或衬套与稳定杆端头另一端(一般指稳定杆连接的控制臂,即稳定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与控制臂连接)连接的问题,本实施例的连接杆结构为连接杆的非稳定杆连接端(连接杆的一端与稳定杆连接,另一端即为非稳定杆连接端)固定于二力杆控制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提高了不同悬架结构的布置自由度,同时也相对于双球头方案实现了降重降本。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在不改变悬架结构形式下,将现有技术中设置于连接杆一端的第一衬套21压装在控制臂2上,见图4至图9。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锻压做成扁平结构,与第一衬套21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为球头结构131(或衬套结构132),与连接杆焊接而成,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可以解决控制臂与衬套装配问题,可以实现稳定杆布置的多样化,可实现稳定杆设计最优化。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主要用于车辆装配空间不适用于两侧球头的连接杆、一侧球头一侧衬套的连接杆的装配情况中,连接杆通过与二力杆控制臂中间压装衬套悬臂连接,实现稳定杆系统布置。连接杆本体可以是锻铝、铸铁、锻钢、实心钢管或空心钢管。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具有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杆本体(1),所述连接杆本体(1)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组成段(11)、第二组成段(12)和第三组成段(13),所述第一组成段(11)与车辆的控制臂(2)连接,所述第三组成段(13)与稳定杆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组成段(11)为扁平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成段(11)上开设有装配孔(110),所述装配孔(110)沿所述第一组成段(11)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组成段(11)通过所述装配孔(110)与所述控制臂(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2)与所述第一组成段(11)的连接位置压装有第一衬套(21),所述第一组成段(11)通过所述装配孔(110)与所述第一衬套(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成段(12)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二组成段(12)与所述第一组成段(11)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二组成段(12)的周长与所述第一组成段(11)的周长相等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成段(11)与所述第二组成段(12)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本体(1)为锻铝、铸铁、锻钢、实心钢管、空心钢管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组成段(13)为球头结构(1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组成段(13)为衬套结构(132)。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组成段(13)的径向截面与所述第一组成段(11)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具有夹角地设置。
10.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
CN202321505317.1U 2023-06-13 2023-06-13 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20298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5317.1U CN220298248U (zh) 2023-06-13 2023-06-13 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5317.1U CN220298248U (zh) 2023-06-13 2023-06-13 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8248U true CN220298248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74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05317.1U Active CN220298248U (zh) 2023-06-13 2023-06-13 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82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5827B (zh) 易于组装的轻量化重载轴套
AU2008279861B2 (en) Wheel axle suspension
US20060255557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assembly
CN108382470B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US20190054785A1 (en)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CN220298248U (zh) 用于连接稳定杆的连接杆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1439082A (zh) 一种汽车前悬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776888A (zh) 一种汽车多连杆轻量化后副车架结构
US7484745B2 (en) Brinelling bushing joint assembly
CN207697420U (zh) 横向稳定杆安装结构及悬架总成和车辆
CN111204184A (zh) 一种越野车底盘及越野车
CN215633199U (zh) 一种带衬套的摇臂安装结构、发动机及摩托车
KR101122974B1 (ko) 차량용 로어암
CN212401346U (zh) 一种转向节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845313B (zh) 一种抗扭拉杆及其安装结构
CN100455455C (zh) 用于主动几何控制悬架的控制杆
US20080054583A1 (en) Link assembly for a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220535348U (zh) 汽车用稳定杆连杆
CN111619300A (zh) 一种车辆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468101U (zh) 一种轻量化客车悬架片扭杆结构
JP4605845B2 (ja) 自動車用懸架コイルばね
CN218839104U (zh) 一种扭杆单横臂悬架
EP3551485B1 (en) Stabilizer bar and stabilization method
CN217519053U (zh) 一种收口型整体式拉杆组件
CN220615417U (zh) 稳定杆连接杆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