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7848U -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成型平台锁紧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成型平台锁紧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7848U
CN220297848U CN202321986220.7U CN202321986220U CN220297848U CN 220297848 U CN220297848 U CN 220297848U CN 202321986220 U CN202321986220 U CN 202321986220U CN 220297848 U CN220297848 U CN 220297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lug
chute
assembl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862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辉林
黄国华
孟令阳
陈述泉
张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uangxi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uangxi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uangxi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uangxi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862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7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7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78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3D打印设备领域,旨在解决成型平台定位固定操作便利性较差不易准确定位的问题,提供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成型平台锁紧机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包括成型平台和锁紧框架。成型平台包括第一凸耳和两个第二凸耳。锁紧框架包括第一框板、两个第二框板和锁紧结构,第一框板设有第一滑槽、两个第二框板分别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一凸耳相适配,第二滑槽和第二凸耳相适配;第一滑槽处设有和第一滑槽的槽底面沿第三方向间隔对应的第一抵持凸起,第二滑槽处设有和第二滑槽的槽底面沿第三方向间隔对应的第二抵持凸起。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方便地实现成型平台的定位,使用方便,定位准确,利于确保打印质量。

Description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成型平台锁紧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3D打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成型平台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光固化3D打印机是一种通过光照逐层固化液态的光固化材料(如光固化树脂),以成型出待成型物体的设备。打印成型前需要装上成型平台,来用于承载固化的模型;在打印完成后,需要拆下成型平台来取下打印好的模型。
已知技术中,成型平台的拆装通过手拧螺丝的方式实现,操作便利性较差,并且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定位精度降低,进而影响模型成型质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及光固化3D打印机,以解决成型平台定位固定操作便利性较差不易准确定位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其包括成型平台和锁紧框架。成型平台设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个侧边;成型平台包括第一凸耳,第一凸耳从第一边向远离第二边一侧凸出;成型平台包括两个第二凸耳,两个第二凸耳分别从两个侧边向外侧凸出;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锁紧框架包括第一框板、两个第二框板和锁紧结构,两个第二框板分别连接于第一框板的两端;第一框板设有第一滑槽、两个第二框板分别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一凸耳相适配,第二滑槽和第二凸耳相适配;所述锁紧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板,并能够将所述成型平台沿所述第一方向压紧于所述第一框板和所述第二框板。
本申请中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使用时,将第一凸耳配合于第一滑槽、第二凸耳配合于第二滑槽,然后通过锁紧结构将成型平台锁紧在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上,锁紧可靠,定位准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共同限定用于配合成型平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沿第三方向贯通至锁紧框架的顶面,用于容许成型平台的第一凸耳沿第三方向进入并支撑于第一滑槽的槽底面以及容许成型平台的第二凸耳沿第三方向进入并支撑于第二滑槽的槽底面;在第二位置,第一框板沿第三方向抵顶第一凸耳,以限止第一凸耳沿第三方向离开第一滑槽;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锁紧结构能够将成型平台从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推动并锁紧于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第二框板沿第三方向抵顶第二凸耳,以限止第二凸耳沿第三方向离开第二滑槽。
该实施方式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使用时,将成型平台置入锁紧框架的第一位置,具体为使第一凸耳沿第三方向进入并支撑于第一滑槽的槽底面上,以及第二凸耳沿第三方向进入并支撑于第二滑槽的槽底面上;然后,使用锁紧结构沿第一方向推动成型平台,使成型平台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使第一凸耳被第一框板沿第三方向限位、使第二凸耳被第二框板沿第三方向限位,完成成型平台的定位锁紧。且此时,通过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在面内与锁紧框架的配合可实现成型平台在面内(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定位。
由此,本申请通过第一凸耳和两侧的第二凸耳,可以实现成型平台在面内(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定位和在竖向(第三方向)的定位,使用方便,定位准确,利于确保打印质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板设有和第一滑槽的槽底面沿第三方向间隔对应的第一抵持凸起,在第二位置,第一凸耳限位于第一滑槽的槽底面和第一抵持凸起之间。第一框板设有和第二滑槽的槽底面沿第三方向间隔对应的第二抵持凸起;在第二位置,第二凸耳限位于第二滑槽的槽底面和第二抵持凸起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耳有两个,两个第一凸耳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耳在垂直于第三方向的平面内的截面的形状为宽度外小内大的等腰梯形;第一滑槽为适配第一凸耳的等腰梯形,且在第二位置,第一凸耳的等腰梯形的两侧斜面斜楔抵顶第一滑槽的两侧槽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耳远离第一滑槽的槽底面一侧的外边处设有第一倒角。第一抵持凸起朝向第一滑槽的槽底面一侧表面包括第一斜面,第一斜面用于与第一倒角斜楔配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耳具有抵持斜面,抵持斜面与第一方向倾斜相交并倾斜朝向第一边一侧;第二滑槽具有和抵持斜面对一个的抵持槽面,且在第二位置,抵持斜面和抵持槽面对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抵持斜面远离第二滑槽的槽底面一侧设置第二倒角。第二抵持凸起朝向第二滑槽的槽底面一侧表面包括第二斜面,第二斜面用于与第二倒角斜楔配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锁紧结构包括凸轮手柄,凸轮手柄包括相连的凸轮部和手柄部,凸轮部偏心地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框板,并能够转动以使凸轮部沿第一方向抵压推动成型平台至锁紧于第二位置,或转动解锁成型平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锁紧结构有两个,两个锁紧结构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框板远离第一框板一端,用于分别抵压第二凸耳远离第一框板一侧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成型平台包括成型板、围板、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成型板用于附着打印件,围板连接于成型板的外周,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分别从围板的第一方向的两侧边沿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凸耳设于第一凸沿,两个第二凸耳分别设于第二凸沿的沿第二方向的两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其包括:
底板组件;
多个第一轴件;
中板组件,中板组件由多个第一轴件支撑连接于底板组件上方;
料盘组件,用于容置光固化材料,料盘组件支撑于中板组件;
升降平台组件,升降平台组件包括底部平台、多个第二轴件和前述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底部平台可滑动地配合于多个第一轴件并位于底板组件和中板组件之间;多个第二轴件分别可滑动地穿过中板组件,并将锁紧框架支撑于中板组件远离底部平台一侧;成型平台用于附着固化的模型,成型平台支撑于锁紧框架,并和料盘组件沿升降平台组件的升降方向对应;
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升降平台组件,用于带动升降平台组件移动,以使成型平台靠近或远离料盘组件;
光源,用于提供使光固化材料固化的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固化3D打印机的三维视图;
图2为图1的光固化3D打印机的成型平台伸入料盘组件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的展开视图;
图4为图3中的锁紧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锁紧框架的另一视角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的俯视图,锁紧结构处于打开状态;
图7为图6沿A-A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7沿B-B线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的俯视图,锁紧结构处于锁紧状态;
图10为图9沿C-C线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沿D-D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光固化3D打印机 300
底板组件 301
第一轴件 302
中板组件 303
料盘组件 304
升降平台组件 305
驱动组件 306
光源 307
底部平台 308
第二轴件 309
电机 310
丝杆螺母组件 311
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 100
锁紧框架 10
成型平台 11
第一凸耳 12
第二凸耳 13
第一框板 14
第二框板 15
锁紧结构 16
成型板 17
围板 18
第一凸沿 19
第二凸沿 20
第一抵持凸起 21
第二抵持凸起 22
凸轮手柄 23
凸轮部 24
手柄部 25
转动套筒 26
第一方向 Y1
第二方向 Y2
第三方向 Y3
第一边 L1
第二边 L2
侧边 L3
第一滑槽 C1
第二滑槽 C2
第一位置 W1
第二位置 W2
偏心孔 K1
侧斜面 P1
侧槽面 P2
第一倒角 P3
第一斜面 P4
抵持斜面 P5
抵持槽面 P6
第二倒角 P7
第二斜面 P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光固化3D打印机300,包括底板组件301、多个第一轴件302、中板组件303、料盘组件304、升降平台组件305、驱动组件306和光源307。
中板组件303由多个第一轴件302支撑连接于底板组件301上方。料盘组件304用于容置光固化材料,料盘组件304支撑于中板组件303。升降平台组件305包括底部平台308、多个第二轴件309和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100,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100包括锁紧框架10和成型平台11。底部平台308可滑动地配合于多个第一轴件302并位于底板组件301和中板组件303之间;多个第二轴件309分别可滑动地穿过中板组件303,并将锁紧框架10支撑于中板组件303远离底部平台308一侧;成型平台11用于附着固化的模型。成型平台11支撑于锁紧框架10,并和料盘组件304沿升降平台组件305的升降方向对应。驱动组件306传动连接升降平台组件305,用于带动升降平台组件305移动,以使成型平台11靠近或远离料盘组件304。光源307用于提供使光固化材料固化的光。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6包括电机310和丝杆螺母组件311,电机310传动连接丝杆螺母组件311,丝杆螺母组件311传动连接升降平台组件305,丝杆螺母组件311将电机31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带动升降平台组件305升降。
可选地,底板组件301、中板组件303、底部平台308和锁紧框架10均大致为矩形结构,前述第一轴件302和第二轴件309均为四个,分别支撑于矩形的四角附近。
使用时,将成型平台11安装在锁紧框架10上,在料盘组件304内盛装液态的光固化材料(如光固化树脂),成型平台11浸入光固化材料底部内。料盘组件304的底壁为透光结构,光固化3D打印机300的光源307发出的光(如紫外光)透过料盘组件304的底壁后照射在光固化材料上,使一层光固化材料固化成型在成型平台11上;然后成型平台11随升降平台组件305上移一层,流动填充进入底壁附近的液态的光固化材料再次被光照固化连接于上一层已固化材料上;依此循环直至所有层都固化完成,即可得到打印于成型平台11上的打印模型。
打印完成后,拆下成型平台11,并从成型平台11上取下打印完成的打印模型。成型平台11可以在清洁后再次安装使用。
在成型平台11安装过程中,若锁紧位置不准确或锁紧不可靠,则可能出现打印中模型位置晃动的问题,这将影响所成型的模型的质量。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100则具有成型平台11装拆方便,且定位可靠的效果,利于确保模型打印质量。下面将具体介绍。
图3-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100。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100,包括成型平台11和锁紧框架10。
成型平台11设有沿第一方向Y1相对的第一边L1和第二边L2以及沿第二方向Y2相对的两个侧边L3;成型平台11包括第一凸耳12,第一凸耳12从第一边L1向远离第二边L2一侧凸出;成型平台11包括两个第二凸耳13,两个第二凸耳13分别从两个侧边L3向外侧凸出;第二方向Y2垂直于第一方向Y1。
锁紧框架10包括第一框板14、两个第二框板15和锁紧结构16,两个第二框板15分别连接于第一框板14的两端,形成接近U形框的形状,前述四个第二轴件309分别支撑于该锁紧框架10的第一框板14和第二框板15的交角处和第二框板15的外端。
本实施例中,成型平台11包括成型板17、围板18、第一凸沿19和第二凸沿20。成型板17用于附着打印件,可设置为板面上分布有多个小孔的多孔板,方便料盘组件304内树脂的排液,避免树脂溢出料盘组件304,同时也为了方便后处理过程中使用对应的铲料工装拆掉模型。围板18连接于成型板17的外周,使得围板18和成型板17构成一朝上开口的盒状结构。第一凸沿19和第二凸沿20分别从围板18的第一方向Y1的两侧边沿向外延伸形成。前述的第一凸耳12设于第一凸沿19,两个第二凸耳13分别设于第二凸沿20的沿第二方向Y2的两端。该结构的成型平台11,第一凸沿19和第二凸沿20处的第一凸耳12和第二凸耳13实现和锁紧框架10的固定,使得用于附着打印件的成型板17下凹,便于伸入料盘组件304内承接打印固化的模型。
第一框板14设有第一滑槽C1、两个第二框板15分别设有第二滑槽C2;第一滑槽C1和第一凸耳12相适配,第二滑槽C2和第二凸耳13相适配;第一滑槽C1和第二滑槽C2共同限定用于配合成型平台11的第一位置W1和第二位置W2;在第一位置W1,第一滑槽C1和第二滑槽C2分别沿第三方向Y3贯通至锁紧框架10的顶面,第一滑槽C1和第二滑槽C2分别沿第三方向Y3贯通至锁紧框架10的顶面,用于容许成型平台11的第一凸耳12沿第三方向Y3进入并支撑于第一滑槽C1的槽底面以及容许成型平台11的第二凸耳13沿第三方向Y3进入并支撑于第二滑槽C2的槽底面;在第二位置W2,第一滑槽C1处设有和第一滑槽C1的槽底面沿第三方向Y3间隔对应的第一抵持凸起21,第二滑槽C2处设有和第二滑槽C2的槽底面沿第三方向Y3间隔对应的第二抵持凸起22;第三方向Y3垂直于第一方向Y1且第三方向Y3垂直于第二方向Y2;锁紧结构16连接于第二框板15,并能够将成型平台11从第一位置W1沿第一方向Y1推动并锁紧于第二位置W2;在第二位置W2,第一凸耳12限位于第一滑槽C1的槽底面和第一抵持凸起21之间,第二凸耳13限位于第二滑槽C2的槽底面和第二抵持凸起22之间。
在需要安装成型平台11时,将成型平台11置入锁紧框架10的第一位置W1,具体为,使第一凸耳12沿第三方向Y3进入并支撑于第一滑槽C1的槽底面上,以及第二凸耳13沿第三方向Y3进入并支撑于第二滑槽C2的槽底面上;然后,使用锁紧结构16沿第一方向Y1推动成型平台11,使成型平台11沿第一方向Y1移动至使第一凸耳12限位在第一抵持凸起21和第一滑槽C1的槽底面之间以及使第二凸耳13限位在第二抵持凸起22和第二滑槽C2的槽底面之间,完成成型平台11的定位锁紧。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锁紧结构16包括凸轮手柄23,凸轮手柄23包括相连的凸轮部24和手柄部25,凸轮部24偏心地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框板15,并能够转动以使凸轮部24沿第一方向Y1抵压推动成型平台11至锁紧于第二位置W2,或转动解锁成型平台11,以容许成型平台11退出到第一位置W1,并从第一位置W1沿第三方向Y3退出脱离锁紧框架10。可选地,锁紧结构16有两个,两个锁紧结构16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框板15远离第一框板14一端,用于分别抵压第二凸耳13远离第一框板14一侧表面。
凸轮手柄23在第二框板15上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在第二框板15上连接转动套筒26,凸轮手柄23的凸轮部24开设偏心孔K1,通过偏心孔K1套接在转动套筒26上,来实现凸轮手柄23的可转动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凸耳12和两侧的第二凸耳13,可以实现成型平台11在面内(第一方向Y1和第二方向Y2)的定位锁紧和在竖向(第三方向Y3)的定位锁紧,使用方便,定位准确,利于确保打印质量。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凸耳12有两个,两个第一凸耳12沿第二方向Y2间隔设置。设置两个第一凸耳12,方便成型平台11在第二方向Y2的两侧分别定位,提高定位精度和定位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凸耳12在垂直于第三方向Y3的平面内的截面的形状为宽度外小内大的等腰梯形;第一滑槽C1为适配第一凸耳12的等腰梯形,且在第二位置W2,第一凸耳12的等腰梯形的两侧斜面P1斜楔抵顶第一滑槽C1的两侧槽面P2。第一凸耳12远离第一滑槽C1的槽底面一侧的外边处设有第一倒角P3;第一抵持凸起21朝向第一滑槽C1的槽底面一侧表面包括第一斜面P4,第一斜面P4用于与第一倒角P3斜楔配合。
通过第一凸耳12和第一滑槽C1的斜楔配合,使得第一凸耳12在沿第一方向Y1滑入第一滑槽C1的过程中将受到第一滑槽C1两侧槽面P2的引导,并最终形成相接触的斜面配合,能够确保成型平台11的第一凸耳12处在第一方向Y1和第二方向Y2上准确定位于锁紧框架10。同时通过第一抵持凸起21的第一斜面P4抵持配合第一凸耳12的第一倒角P3,一方面能够实现对第一凸耳12的第三方向Y3的限位和抵压,避免打印中第一凸耳12发生第三方向Y3的偏移,另一方面,第一倒角P3和第一斜面P4的斜楔配合也确保了两者在第三方向Y3上的定位精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耳13具有抵持斜面P5,抵持斜面P5与第一方向Y1倾斜相交并倾斜朝向第一边L1一侧;第二滑槽C2具有和抵持斜面P5对应的抵持槽面P6,且在第二位置W2,抵持斜面P5和抵持槽面P6对应。可选地,第二凸耳13整体为一直角三角形,前述抵持斜面P5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和第二凸沿20的外边线共线,另一直角边和两侧的围板18贴合。抵持斜面P5远离第二滑槽C2的槽底面一侧设置第二倒角P7;第二抵持凸起22朝向第二滑槽C2的槽底面一侧表面包括第二斜面P8,第二斜面P8用于与第二倒角P7斜楔配合。
通过第二凸耳13和第二滑槽C2的斜楔配合,使得第二凸耳13在沿第一方向Y1滑入第二滑槽C2的过程中将受到第二滑槽C2的抵持槽面P6的引导,并最终形成相接触的斜面配合,能够确保成型平台11的第二凸耳13处在第一方向Y1和第二方向Y2上准确定位于锁紧框架10。同时通过第二抵持凸起22的第二斜面P8抵持配合第二凸耳13的第二倒角P7,一方面能够实现对第二凸耳13的第三方向Y3的限位和抵压,避免打印中第二凸耳13发生第三方向Y3的偏移,另一方面,第二倒角P7和第二斜面P8的斜楔配合也确保了两者在第三方向Y3上的位置精度。
综合上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成型平台11通过第一轴件302、第二轴件309两组滑动配合,实现非悬臂式的升降支撑,升降平稳,侧向偏移小,利于提高成型平台11的稳定升降,确保打印精度和打印质量。同时,成型平台11在两个第一凸耳12和两个第二凸耳13处分别实现在第一方向Y1、第二方向Y2和第三方向Y3可靠定位于锁紧框架10的第一滑槽C1和第二滑槽C2,并通过两个锁紧结构16沿第一方向Y1锁紧,能够实现成型平台11整体在锁紧框架10上的全定位,使用方便、定位精度高,无需使用螺钉来同时实现定位和锁紧,长时间使用仍能够保持良好的定位和锁紧。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型平台,所述成型平台设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个侧边;所述成型平台包括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从所述第一边向远离第二边一侧凸出;所述成型平台包括两个第二凸耳,两个所述第二凸耳分别从两个所述侧边向外侧凸出;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锁紧框架,所述锁紧框架包括第一框板、两个第二框板和锁紧结构,两个所述第二框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板的两端;所述第一框板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框板分别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凸耳相适配,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二凸耳相适配;所述锁紧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板,并能够将所述成型平台沿所述第一方向压紧于所述第一框板和所述第二框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共同限定用于配合所述成型平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分别沿第三方向贯通至所述锁紧框架的顶面,用于容许所述成型平台的第一凸耳沿第三方向进入并支撑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面以及容许所述成型平台的第二凸耳沿第三方向进入并支撑于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底面;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框板沿第三方向抵顶所述第一凸耳,以限止所述第一凸耳沿第三方向离开所述第一滑槽;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锁紧结构能够将所述成型平台从所述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推动并锁紧于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框板沿第三方向抵顶所述第二凸耳,以限止所述第二凸耳沿第三方向离开所述第二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框板设有和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面沿第三方向间隔对应的第一抵持凸起,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凸耳限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面和所述第一抵持凸起之间;
所述第一框板设有和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底面沿第三方向间隔对应的第二抵持凸起;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凸耳限位于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底面和所述第二抵持凸起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耳在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平面内的截面的形状为宽度外小内大的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滑槽为适配所述第一凸耳的等腰梯形,且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凸耳的等腰梯形的两侧斜面斜楔抵顶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槽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耳远离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面一侧的外边处设有第一倒角;
所述第一抵持凸起朝向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面一侧表面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用于与所述第一倒角斜楔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凸耳具有抵持斜面,所述抵持斜面与第一方向倾斜相交并倾斜朝向所述第一边一侧;所述第二滑槽具有和所述抵持斜面对一个的抵持槽面,且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抵持斜面和所述抵持槽面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持斜面远离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底面一侧设置第二倒角;
所述第二抵持凸起朝向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底面一侧表面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倒角斜楔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凸轮手柄,所述凸轮手柄包括相连的凸轮部和手柄部,所述凸轮部偏心地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板,并能够转动以使所述凸轮部沿第一方向抵压推动所述成型平台至锁紧于所述第二位置,或转动解锁所述成型平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型平台包括成型板、围板、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
所述成型板用于附着打印件,所述围板连接于所述成型板的外周,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分别从所述围板的第一方向的两侧边沿向外延伸形成;
所述第一凸耳设于所述第一凸沿,两个所述第二凸耳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凸沿的沿第二方向的两端。
10.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组件;
多个第一轴件;
中板组件,所述中板组件由多个所述第一轴件支撑连接于所述底板组件上方;
料盘组件,用于容置光固化材料,所述料盘组件支撑于所述中板组件;
升降平台组件,所述升降平台组件包括底部平台、多个第二轴件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固化3D打印机成型平台锁紧机构;所述底部平台可滑动地配合于多个所述第一轴件并位于所述底板组件和所述中板组件之间;多个所述第二轴件分别可滑动地穿过所述中板组件,并将所述锁紧框架支撑于所述中板组件远离所述底部平台一侧;所述成型平台用于附着固化的模型,所述成型平台支撑于所述锁紧框架,并和所述料盘组件沿所述升降平台组件的升降方向对应;
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升降平台组件移动,以使所述成型平台靠近或远离所述料盘组件;
光源,用于提供使所述光固化材料固化的光。
CN202321986220.7U 2023-07-25 2023-07-25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成型平台锁紧机构 Active CN220297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6220.7U CN220297848U (zh) 2023-07-25 2023-07-25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成型平台锁紧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6220.7U CN220297848U (zh) 2023-07-25 2023-07-25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成型平台锁紧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7848U true CN220297848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71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86220.7U Active CN220297848U (zh) 2023-07-25 2023-07-25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成型平台锁紧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78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44929C2 (ru) Блок сменной формовочной вставки
CN220297848U (zh)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成型平台锁紧机构
CN116690983A (zh)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成型平台锁紧机构
WO2024041109A1 (zh) 自动铲模装置及3d打印设备
CN111992678A (zh) 一种砂型铸造自锁砂箱
CN214925429U (zh) 一种木砖预制钢模具
CN204451222U (zh) 基于dlp的3d打印机
JP3970419B2 (ja) メタルマスク印刷版
CN215970119U (zh) 一种新型3d打印机
CN220638346U (zh) 一种便于拆卸和安装的楼梯模具
CN211369518U (zh) 装配式墙体的成型模
CN110924679B (zh) 一种建筑物套间滑动成型模的内模及脱模方法
CN210390136U (zh) 一种光机调节机构和3d打印设备
CN220499968U (zh) 一种成型台机构和3d打印装置
CN105965890A (zh) 一种dlp光固化3d打印用双料成型工作台组件
KR101525973B1 (ko) 콘크리트 거푸집용 간격유지구 성형 장치
CN215702721U (zh) 一种方便脱模的混凝土模板
CN216658925U (zh) 成型平台装置及3d打印机
CN219294743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打印平台装置
CN219311567U (zh) 预制构件用组合式模板
CN214942059U (zh) 一种预制外墙瓷砖反打衬模
CN208459108U (zh) 混凝土实验模具
CN220973360U (zh) 用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的树脂槽及包含其的3d打印系统
CN1704215A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115246219B (zh) 一种自动脱模的3d打印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