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7829U - 一种散热组件及积层制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组件及积层制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7829U
CN220297829U CN202320921392.XU CN202320921392U CN220297829U CN 220297829 U CN220297829 U CN 220297829U CN 202320921392 U CN202320921392 U CN 202320921392U CN 220297829 U CN220297829 U CN 220297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ir outlet
assembly
fan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213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敬杰
唐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213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7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7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7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组件及积层制造设备,主要通过将散热组件设置于有别于打印头单元的设备主体上,实现散热的同时,避免散热组件增加打印头单元重量,减小打印头驱动负担。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积层制造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打印头单元,打印头单元与设备主体连接,设备主体用于驱动打印头单元移动;至少一个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与设备主体连接并与所述打印头单元间隔设置,散热组件用于向打印头单元下方送风,以对立体模型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冷却模型。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组件及积层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积层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积层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积层制造技术领域中,根据使用材料、成形方式等的不同可划分为多种类别,其中常见的是熔融沉积式打印机。其原理是主控器按照切片数据控制打印头和打印平台相对移动,同时向打印头内传送耗材,耗材在打印头内热熔以后从喷嘴挤出,熔融的耗材通过涂覆堆叠的方式实现立体成型。耗材由喷嘴喷出形成模型后,需要及时对刚形成的模型降温,以实现模型的定型,避免模型因耗材温度过高流动而变形,保证模型的尺寸及外观准确。
现有技术中对模型降温通常是通过在打印头上设置散热风扇,如公开号为CN207889133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喷嘴上的双风扇降温装置,在3D打印机喷嘴两侧各设有一个散热风扇,吹向3D打印机喷嘴喷出的物料,加速物料的散热冷却,然而双风扇降温装置将加重喷嘴的重量,导致喷嘴的驱动阻力增加,增加驱动负担和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及积层制造设备,解决现有在喷嘴上设置散热组件导致喷嘴重量增加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积层制造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打印头单元,打印头单元与设备主体连接,设备主体用于驱动打印头单元移动;
至少一个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与设备主体连接,并与打印头单元间隔设置,散热组件用于向打印头单元下方送风,以对立体模型进行散热。
其中,设备主体包括X轴导向单元,打印头单元与X轴导向单元连接,X轴导向单元用于驱动打印头单元延X轴方向移动;
散热组件与X轴导向单元连接;
打印头单元和散热组件位于X轴导向单元相对的两侧;
设备主体还包括龙门架单元,X轴导向单元包括X轴型材、两个移动架和驱动机构,两个移动架分别活动连接于龙门架单元上,X轴型材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移动架,驱动机构分别连接于移动架和打印头单元,以驱动打印头单元沿着X轴型材移动;
散热组件与X轴型材连接,或者,散热组件与至少一个移动架连接。
其中,打印头单元和风扇组件位于X轴型材相对的两侧;
积层制造设备还包括打印平台,散热组件包括出风口,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沿打印平台的一个边的方向排布,出风口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对应的打印平台的边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散热组件的底部的高度,高于或者等于打印头单元底部的高度。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用于积层制造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风扇组件,风扇组件包括导流壳,导流壳包括入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入风口和出风口的流道;
风扇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风扇与导流壳连接,且与入风口对应,以通过流道及出风口送风。
其中,导流壳用于与积层制造设备的设备主体连接;导流壳的第一侧用于与积层制造设备的打印头单元相对,导流壳设置有出风口的一端向第一侧所朝方向弯曲,以使导流壳与设备主体连接时,出风口可向打印头单元下方送风;
积层制造设备包括X轴型材,打印头单元和风扇组件位于X轴型材相对的两侧。
其中,出风口为长条形开口,散热组件用于在设备主体的驱动下沿Z轴方向上移动,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垂直于Z轴方向;
导流壳由第一壳壁、第二壳壁、第三壳壁和第四壳壁围合而成,第一壳壁和第三壳壁相对,第二壳壁和第四壳壁相对,第一壳壁和第三壳壁之间的距离在靠近出风口的方向上包括相互靠近的趋势,第二壳壁和第四壳壁之间的距离在靠近出风口的方向上包括相互远离的趋势,以使第一壳壁和第三壳壁的边沿形成出风口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沿,且第二壳壁和第四壳壁的边沿形成出风口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第一壳壁或第三壳壁用于与积层制造设备的打印头单元相对。
其中,散热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分流筋,分流筋设置于流道内,分流筋与流道的内壁围合成多个子流道;
分流筋延伸至出风口处,以将出风口分割为多个与子流道一一对应连通的子出风口;
出风口为长条形开口,多个子流道在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分布。
其中,还包括:第一连接件,任一风扇组件上连接有第一连接件,风扇组件用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设备主体连接;
导流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延伸板,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螺栓,第一延伸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连接螺栓用于穿过第一通孔后,旋拧于设备主体。
其中,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任一风扇组件的导流壳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第三连接件用于与设备主体连接,第三连接件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用于与第二连接端相互作用,以使风扇组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之一包括滑头,另一个包括滑槽,滑头用于嵌入滑槽;
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之一包括第二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另一个包括与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二螺孔,第二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螺栓,第二连接螺栓用于穿过第二通孔后旋拧于第二螺孔,以固定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
第二连接件为突出于导流壳的方体空腔结构,第二连接件内设置有第一支撑筋,第一连接端设置于第二连接件相背于导流壳的一侧;
第三连接件为板状空腔结构,第三连接件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筋;
第三连接件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螺栓,第三连接螺栓用于穿过第三通孔,且用于旋拧于设备主体。
其中,还包括:第四连接件,至少一个风扇组件与第四连接件连接,第四连接件用于与设备主体连接;
第四连接件为条形板状结构,第四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设备主体的X轴导向单元的移动架连接,风扇组件设置于第四连接件和X轴导向单元之间。
其中,风扇包括外壳和风扇主体,外壳与导流壳连接,风扇主体设置于外壳内,风扇主体用于相对外壳转动以产生风量;
外壳为蜗壳,风扇主体包括叶轮,外壳包括蜗壳开口,外壳由入风口至少部分的插入流道,且蜗壳开口位于流道内。
其中,外壳还包括进风开口,进风开口位于流道外,叶轮用于旋转以带动空气由进风开口进入蜗壳;
入风口的边沿包括避让豁口,进风开口位于避让豁口处;
或者,导流壳上设置有避让开口,进风开口位于避让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散热组件及积层制造设备,主要通过将散热组件设置于有别于打印头单元的设备主体上,实现散热的同时,避免散热组件增加打印头单元重量,减小打印头驱动负担。现有技术中,对模型降温通常是通过在打印头上设置散热风扇,然而散热装置将加重喷嘴的重量,导致喷嘴的驱动阻力增加,增加驱动负担和能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散热组件设置于设备主体上,朝向打印头单元下方送风,可实现在打印过程中为模型降温,现在模型快速固化,实现散热组件的设置不会增加打印头单元的重量,避免打印头单元移动负担重,同时,散热组件的结构不受打印头单元的结构制约,可实现更大面积上的降温,实现兼顾更多模型的散热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积层制造设备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积层制造设备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X轴导向单元和散热组件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X轴导向单元和散热组件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的第一种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的第二种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壳、分流筋和第二连接件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壳、分流筋和第二连接件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壳、分流筋和第二连接件的透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积层制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积层制造设备中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积层制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积层制造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组件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积层制造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打印头单元20,打印头单元20与设备主体连接,并与打印头单元20间隔设置,设备主体用于驱动打印头单元20移动;
至少一个散热组件30,散热组件30与设备主体连接,散热组件30用于向打印头单元20下方送风,以对立体模型进行散热。
积层制造设备的设备主体主要包括X轴导向单元10、龙门架单元40、底座50、打印平台60和平台驱动件,打印平台60通过平台驱动件连接在底座50上,可相对底座50在Y轴方向上移动。龙门架单元40主要包括架体、导向动力机构和X轴导向单元10,导向动力机构与架体连接,X轴导向单元10主要包括X轴型材11、两个移动架12和驱动机构13,两个移动架12分别活动连接于龙门架单元40的架体上,且与导向动力机构连接,X轴型材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移动架12,导向动力机构用于驱动X轴导向单元10在Z轴方向上移动,在积层制造设备实际使用时,Z轴方向为竖直方向。X轴导向单元10的驱动机构13分别连接于移动架12和打印头单元20,以驱动打印头单元20沿着X轴型材11在X轴方向上移动。继而实现打印头单元20与打印平台60在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以实现立体打印。
散热组件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者多个,可以设置在设备主体的同一组成结构上,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组成结构上。如一种实施方式中,散热组件30设置于X轴导向单元10上,可以为设置于X轴型材11上,也可以为设置于移动架12上,又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驱动机构13上。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散热组件30设置于龙门架单元40上,如可以设置于龙门架单元40的架体上。散热组件30为多个时,可以为在X轴导向单元10上沿着X轴方向并列间隔分布,实现在水平方向上提供大范围的气流,对较大模型的降温。还可以为在龙门架单元40上沿着Y轴方向并列间隔分布,实现在竖直方向上提供不同高度的气流,对较高模型的降温。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打印进程,或者说打印头单元20的高度进行选择性的开启对应高度的散热组件30,以实现兼顾散热和节能。
散热组件30与打印头单元20间隔设置,散热组件30出风方向为向着打印头单元20下方,具体的,打印头单元20包括位于底端的喷嘴,散热组件30出风使得气流可以至少流向喷嘴下方刚喷涂的打印模型上,实现对模型的降温。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散热组件及积层制造设备,主要通过将散热组件设置于有别于打印头单元的设备主体上,实现散热的同时,避免散热组件增加打印头单元重量,减小打印头驱动负担。现有技术中,对模型降温通常是通过在打印头上设置散热风扇,然而散热装置将加重喷嘴的重量,导致喷嘴的驱动阻力增加,增加驱动负担和能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散热组件设置于设备主体上,朝向打印头单元下方送风,可实现在打印过程中为模型降温,现在模型快速固化,实现散热组件的设置不会增加打印头单元的重量,避免打印头单元移动负担重,同时,散热组件的结构不受打印头单元的结构制约,可实现更大面积上的降温,实现兼顾更多模型的散热需求。
一种实施方式中,设备主体包括X轴导向单元10,打印头单元20与X轴导向单元10连接,X轴导向单元10用于驱动打印头单元20延X轴方向移动。散热组件30与X轴导向单元10连接。打印头单元20和散热组件30位于X轴导向单元10相对的两侧。
散热组件30与X轴导向单元10连接,X轴导向单元10在延龙门架单元40移动时,将带动散热组件30同时移动,即散热组件30与打印头单元20同时在Z轴方向上移动,使得散热组件30可以跟随打印头单元20的高度对模型进行降温,或者说,可以使散热组件30的气流始终流向打印头单元20的喷嘴下方,可以实现跟随打印进程始终进行刚喷涂的模型的降温,实现有针对性的降温,气流集中,降温效果好。可以理解,若是散热组件30的气流不仅流向打印头单元20的喷嘴下方,还流向喷嘴,也落入本申请的范围内。
其中,打印头单元20和散热组件30位于X轴导向单元10相对的两侧,打印头单元20不会影响散热组件30的安装,且时散热组件30的散热范围更大。
在前述X轴导向单元10包括X轴型材11、两个移动架12和驱动机构13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散热组件30可以与X轴型材11连接,散热组件30位于X轴型材11相背打印头单元20的一侧,或者,散热组件30还可以与至少一个移动架12连接,可与打印头单元20位于X轴型材11同侧。
其中,打印头单元20和风扇组件100位于X轴型材11相对的两侧;
积层制造设备还包括打印平台,散热组件30包括出风口112,出风口112的长度方向沿打印平台的一个边的方向排布,出风口11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出风口112的长度方向对应的打印平台的边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出风口113的出风口的长度越大,散热效果越好。可以理解,如图1所示,出风口113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其中出风口113的长度为所有的散热组件30的出风口113的长度之和。
散热组件30的底部的高度,高于或者等于打印头单元20底部的高度,在打印模型时,散热组件30不会影响模型的打印。
另一方面,如图5-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用于积层制造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风扇组件100,风扇组件100包括导流壳110,导流壳110包括入风口111、出风口112以及连通入风口111和出风口112的流道;
风扇组件100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120,风扇120与导流壳110连接,且与入风口111对应,以通过流道及出风口112送风。其中,导流壳110和/或风扇120用于与积层制造设备的设备主体连接。
以散热组件连接于X轴型材11为例,进行散热组件具体结构的说明,可以理解,散热组件还可以连接于前述的多种位置。散热组件可以包括单一的风扇组件100,还可以包括多个风扇组件100,任一风扇组件100内可以仅包括一个风扇120,也可以包括多个风扇120。如图5-8示出了包括两个风扇组件100,且任一风扇组件100包括单一风扇120的散热组件的结构,而图9示出了一个风扇组件100,且风扇组件100包括三个风扇120的散热组件的结构。在包括多个风扇组件100的实施方式中,多个风扇组件100沿着X轴方向间隔并列分布,旨在由X轴方向上更大范围上提供气流,与X轴导向单元10带动风扇组件100延Z轴方向移动相配合,实现气流跟随打印进程在X-Z面上进行扫描式的降温,实现在模型X轴方向延伸量较大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降温。此外,风扇组件100可根据打印模型的大小选择性的使用,如仅使其中与模型对应的一个风扇组件100工作,另一个停止,实现节能和降低噪音。在一个散热组件包括多个风扇120的实施方式中,多个风扇120在导流壳110内沿着X轴方向并列分布,由导流壳110引出的气流具有在X轴方向上较大的覆盖范围,如三个风扇120并列位于导流壳110内。同样的,可以根据打印模型的大小选择性的使用风扇120,如仅使中间的风扇120工作,两侧风扇120停止,进行小模型的降温,在模型较大时,适应性的开启两侧的一个或两个风扇120。入风口111和出风口112的相对位置可以为多种,如设置于导流壳110相背的两端,具体为入风口111设置于导流壳110的顶端,而出风口112设置于导流壳110的底端。或者,入风口111也可以设置于导流壳110侧壁上任一位置,旨在可以通过流道连通出风口112即可。散热组件通过导流壳110与积层制造设备的设备主体连接,避免自身重量增加打印头单元20驱动负担,且设置位置灵活,在设置于X轴导向单元10时,可以提供在X轴方向上更大范围的气流,对于较大模型,特别是在X轴方向上延伸量较大的模型,具有更好的降温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导流壳110的第一侧用于与积层制造设备的打印头单元20相对,导流壳110设置有出风口112的一端向第一侧所朝方向弯曲,以使导流壳110与设备主体连接时,出风口112可向打印头单元20下方送风。打印头单元20和风扇组件100位于积层制造设备的X轴型材11相对的两侧。
导流壳110的第一侧用于连接X轴导向单元10,且与打印头单元20相对,入风口111设置于顶端,出风口112设置于底端,导流壳110靠近顶端的外轮廓呈近似的空腔方体,靠近底端的外轮廓呈近似扁平的“鸭嘴”形状,并向打印头单元20的一侧弯曲,或者说,使出风口112靠近打印头单元20的喷嘴下方的方向弯曲,使得气流能够顺着流道的延伸方向向着喷嘴下方流出。导流壳110的底端弯曲部分位于X轴导向单元10下方,使得导流壳110靠近顶端的区域能够更好的与X轴导向单元10靠近和连接,不会由于角度产生空隙,导致导流壳110占用空间过大。弯曲部分在X轴导向单元10下方不会占用空间,且使得出风口112更加靠近喷嘴下方,使得气流更加强劲,加速冷却。
一种实施方式中,出风口112为长条形开口,散热组件用于在设备主体的驱动下沿Z轴方向上移动,出风口11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Z轴方向。
在导流壳110连接于X轴型材11的实施方式中,长条形开口的长度方向可以为X轴方向,实现由X轴方向上更大范围上提供气流的同时,减少风扇组件100的设置个数,即单个风扇组件100能够提供X轴方向上较大范围的气流,继而配合Z轴方向移动,实现在X-Z面上大范围的降温。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导流壳110连接位置不同,长条形开口的长度方向还可以为多种,如导流壳110连接于移动架12上,且与打印头单元20位于X轴导向单元10同侧,出风口112朝向打印头单元20下方,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继而在Y-Z面上大范围的降温。
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导流壳110由第一壳壁101、第二壳壁102、第三壳壁103和第四壳壁104围合而成,第一壳壁101和第三壳壁103相对,第二壳壁102和第四壳壁104相对,第一壳壁101和第三壳壁103之间的距离在靠近出风口112的方向上包括相互靠近的趋势,第二壳壁102和第四壳壁104之间的距离在靠近出风口112的方向上包括相互远离的趋势,以使第一壳壁101和第三壳壁103的边沿形成出风口11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沿,且第二壳壁102和第四壳壁104的边沿形成出风口11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第一壳壁101或第三壳壁103用于与积层制造设备的打印头单元20相对。
第一壳壁101和第三壳壁103的距离减小,使得流道在第一壳壁101和第三壳壁103之间的距离变窄,气流被挤压,压力增加,速度提高,而第二壳壁102和第四壳壁104的距离增加,使得流道在第二壳壁102和第四壳壁104之间的距离变宽,气流向两侧发散,以保证出风口112长度方向两侧的气流流速足够,实现出风口112长度方向上的气流范围。
为进一步保证气流能够通过流道到达出风口112长度方向两侧,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0-12所示,散热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分流筋130,分流筋130设置于流道内,分流筋130与流道的内壁围合成多个子流道。分流筋130延伸至出风口112处,以将出风口112分割为多个与子流道一一对应连通的子出风口。出风口112为长条形开口,多个子流道在出风口112的长度方向上分布。
以分流筋130为两个为例,分流筋130在出风口112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于流道内,分流筋130分别与第一壳壁101和第三壳壁103连接。分流筋130的一端延伸到出风口112处,另一端延伸到靠近入风口111处,形成三个子流道和三个子出风口。风扇120吹出的气流将流向分流筋130,被分流筋130分割为三路气流,分别通过三个子流道流向子出风口,继而通过三个子出风口流出,实现在出风口112的长度方向上分配气流,使得出风口112的长度方向上的气流均匀,保证气流的覆盖范围。
风扇组件100与设备主体的连接可以为在各个风扇组件100上均设置第一连接件,风扇组件100可实现单独的与设备主体拆装;或者,可以为多个风扇组件100均与同一第四连接件400连接,通过第四连接件400与设备主体连接,实现同时拆装多个风扇组件100;或者,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310和第三连接件320的可拆卸连接,使得风扇组件100可以单独的与第三连接件320拆装。下文中将对三种连接方式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其一,如图13-14所示,散热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任一风扇组件100上连接有第一连接件,风扇组件100用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设备主体连接。导流壳1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延伸板113,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螺栓,第一延伸板11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4,第一连接螺栓用于穿过第一通孔114后,旋拧于设备主体。
第一延伸板113可以设置于导流壳110的相背两侧的侧壁上,如设置于第二壳壁102和第四壳壁104上,或者,可以在导流壳110上设置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第一延伸板113,避免第一延伸板113受力导致导流壳110变形。风扇组件100的单独拆装使得风扇组件100使用灵活,第一连接件结构简单,仅是增加体积较小的第一延伸板113和第一连接螺栓即可,重量轻,加工方便。
其二,如图15-16所示,散热组件包括第四连接件400,至少一个风扇组件100与第四连接件400连接,第四连接件400用于与设备主体连接。第四连接件400为条形板状结构,第四连接件400的两端分别与设备主体的X轴导向单元10的移动架12连接,风扇组件100设置于第四连接件400和所述X轴导向单元10之间。
第四连接件400可以为中空的板状结构,内部采用支撑筋固定,风扇组件100的导流壳110采用螺栓与第四连接件400固定连接,风扇组件100为多个时,多个风扇组件100在第四连接件400的长度方向间隔并列分布。在前述X轴导向单元10包括X轴型材11、两个移动架12和驱动机构13的实施方式中,移动架12进一步包括滚轮14、前钣金15和后钣金16,滚轮14通常为三个,通过锁紧螺母17固定在前钣金15和后钣金16之间,滚轮14与龙门架单元40的架体两侧滚动连接,实现对X轴型材11移动的导向作用。第四连接件400可通过滚轮14的锁紧螺母17固定在后钣金上。具体的,第四连接件400设置穿接孔,滚轮14的轴穿过后钣金16后,穿过第四连接件400的穿接孔,继而通过锁紧螺母17固定。实现可进行多个风扇组件100的同时拆装,且额外只增加板状的第四连接件400,结构简单,重量轻。此外,第四连接件400固定后,风扇组件100位于第四连接件400和X轴型材11之间,起到一定保护风扇组件100的作用,且风扇组件100不与X轴型材11直接连接,避免了风扇组件100震动导致的X轴型材11震动,避免对打印头单元20的影响。
其三,如图7-8所示,散热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310和第三连接件320,任一风扇组件100的导流壳110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10,第二连接件31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第三连接件320用于与设备主体连接,第三连接件320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用于与第二连接端相互作用,以使风扇组件100与第二连接件320可拆卸连接。
第三连接件320为板状空腔结构,第三连接件320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筋323,起到增加第三连接件320强度以及减轻第三连接件320重量的目的。第三连接件320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324,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螺栓,第三连接螺栓用于穿过第三通孔324,且用于旋拧于设备主体,具体可以为将第三连接件320固定在X轴型材11上。通过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的相互作用,可以将风扇组件100与第二连接件320安装和拆卸,实现拆装方便,方便风扇组件100的更换和清洁。
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之一包括滑头311,另一个包括滑槽321,滑头311用于嵌入滑槽321。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之一包括第二延伸板312,第二延伸板3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13,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另一个包括与第二通孔313对应的第二螺孔322,第二连接件300还包括第二连接螺栓330,第二连接螺栓330用于穿过第二通孔313后旋拧于第二螺孔322,以固定第二连接件310和第三连接件320。
如第二连接件310上设置有滑头311和第二延伸板312,第三连接件320上设置有滑槽321和第二螺孔322,滑槽321贯通第三连接件320设置有第二螺孔322的一侧,且相背于第二螺孔322的一侧封闭。滑头311由滑槽321顶端开口处插入滑槽321内,且滑动至底端,此时,第二延伸板312的第二通孔313与第二螺孔322相对,通过旋拧第二连接螺栓330进行风扇组件100与第二连接件310的连接,滑头311和滑槽321的相互作用使得风扇组件100的位置更加稳定,且避免风扇组件100震动导致的第二连接螺栓330松动。
更进一步的,第二连接件310为突出于导流壳110的方体空腔结构,第二连接件310内设置有第一支撑筋314,第一连接端设置于第二连接件310相背于导流壳110的一侧。第二连接件310起到方便滑头311和第二延伸板312加工,且避免导流壳110的侧壁受力变形的作用。第二连接件310的空腔结构使得第二连接件310的重量轻,第一支撑筋314增加第二连接件310的结构强度,避免滑头311和第二延伸板312受力导致第二连接件310变形。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5所示,风扇120包括外壳121和风扇主体122,外壳121与导流壳110连接,风扇主体122设置于外壳121内,风扇主体122用于相对外壳121转动以产生风量。外壳121为蜗壳,风扇主体122包括叶轮,外壳121包括蜗壳开口,外壳121由入风口111至少部分的插入流道,且蜗壳开口位于流道内。
外壳121还包括进风开口,进风开口位于外壳121的两侧,风扇主体122转动时,由进风开口进风,气流被推动到外壳121的内壁,使得气压升高,升压后的气体通过蜗壳开口流向流道,进而通过出风口112为模型降温,蜗壳与叶轮配合,现在增加气压继而增加气流流速的作用。
进风开口位于流道外,可以为如图4和图11所示,在入风口111的边沿设置避让豁口115,进风开口位于避让豁口115处。更为具体的,如图4所示,入风口111的边沿的第一侧延伸至外壳121的第一端,第二侧延伸至外壳121的第二端,外壳1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风扇主体122径向相背两端对应。导流壳110在靠近入风口11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处分别设置有风扇通孔117,散热组件还包括风扇螺栓500,外壳121上还设置有风扇螺孔123。风扇螺栓500穿接于风扇通孔117后,旋拧于风扇螺孔123内,实现外壳121与导流壳110之间的固定。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导流壳110上设置有避让开口116,进风开口位于避让开口116处。风扇120可以完全嵌入到导流壳110内,即完全位于流道中。如风扇120为三个,避让开口116为导流壳110的侧壁上对应于三个风扇120开设的三对圆形开口,与进风开口相对,为风扇120提供进风通道。风扇120完全位于导流壳110内,实现导流壳110与风扇120的连接更加紧密。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积层制造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打印头单元20,打印头单元20与设备主体连接,设备主体用于驱动打印头单元20移动;
至少一个散热组件30,散热组件30与设备主体连接,并与打印头单元20间隔设置,散热组件30用于向打印头单元20下方送风,以对立体模型进行散热。
其中,设备主体包括X轴导向单元10,打印头单元20与X轴导向单元10连接,X轴导向单元10用于驱动打印头单元20延X轴方向移动;
散热组件30与X轴导向单元10连接;
打印头单元20和散热组件30位于X轴导向单元10相对的两侧;
设备主体还包括龙门架单元40,X轴导向单元10包括X轴型材11、两个移动架12和驱动机构13,两个移动架12分别活动连接于龙门架单元40上,X轴型材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移动架12,驱动机构13分别连接于移动架12和打印头单元20,以驱动打印头单元20沿着X轴型材11移动;
散热组件30与X轴型材11连接,或者,散热组件30与至少一个移动架12连接。
其中,打印头单元20和风扇组件100位于X轴型材11相对的两侧;
积层制造设备还包括打印平台,散热组件30包括出风口112,出风口112的长度方向沿打印平台的一个边的方向排布,出风口11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出风口112的长度方向对应的打印平台的边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散热组件30的底部的高度,高于或者等于打印头单元20底部的高度。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用于积层制造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风扇组件100,风扇组件100包括导流壳110,导流壳110包括入风口111、出风口112以及连通入风口111和出风口112的流道;
风扇组件100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120,风扇120与导流壳110连接,且与入风口111对应,以通过流道及出风口112送风。
其中,导流壳110用于与积层制造设备的设备主体连接;导流壳110的第一侧用于与积层制造设备的打印头单元20相对,导流壳110设置有出风口112的一端向第一侧所朝方向弯曲,以使导流壳110与设备主体连接时,出风口112可向打印头单元20下方送风;
积层制造设备包括X轴型材11,打印头单元20和风扇组件100位于X轴型材11相对的两侧。
其中,出风口112为长条形开口,散热组件用于在设备主体的驱动下沿Z轴方向上移动,出风口11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Z轴方向;
导流壳110由第一壳壁101、第二壳壁102、第三壳壁103和第四壳壁104围合而成,第一壳壁101和第三壳壁103相对,第二壳壁102和第四壳壁104相对,第一壳壁101和第三壳壁103之间的距离在靠近出风口112的方向上包括相互靠近的趋势,第二壳壁102和第四壳壁104之间的距离在靠近出风口112的方向上包括相互远离的趋势,以使第一壳壁101和第三壳壁103的边沿形成出风口11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沿,且第二壳壁102和第四壳壁104的边沿形成出风口11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第一壳壁101或第三壳壁103用于与积层制造设备的打印头单元20相对。
其中,散热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分流筋130,分流筋130设置于流道内,分流筋130与流道的内壁围合成多个子流道;
分流筋130延伸至出风口112处,以将出风口112分割为多个与子流道一一对应连通的子出风口;
出风口112为长条形开口,多个子流道在出风口112的长度方向上分布。
其中,还包括:第一连接件,任一风扇组件100上连接有第一连接件,风扇组件100用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设备主体连接;
导流壳1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延伸板113,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螺栓,第一延伸板11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4,第一连接螺栓用于穿过第一通孔114后,旋拧于设备主体。
其中,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10和第三连接件320,任一风扇组件100的导流壳110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10,第二连接件31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第三连接件320用于与设备主体连接,第三连接件320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用于与第二连接端相互作用,以使风扇组件100与第二连接件320可拆卸连接;
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之一包括滑头311,另一个包括滑槽321,滑头311用于嵌入滑槽321;
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之一包括第二延伸板312,第二延伸板3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13,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另一个包括与第二通孔313对应的第二螺孔322,第二连接件300还包括第二连接螺栓330,第二连接螺栓330用于穿过第二通孔313后旋拧于第二螺孔322,以固定第二连接件310和第三连接件320;
第二连接件310为突出于导流壳110的方体空腔结构,第二连接件310内设置有第一支撑筋314,第一连接端设置于第二连接件310相背于导流壳110的一侧;
第三连接件320为板状空腔结构,第三连接件320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筋323;
第三连接件320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324,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螺栓,第三连接螺栓用于穿过第三通孔324,且用于旋拧于设备主体。
其中,还包括:第四连接件400,至少一个风扇组件100与第四连接件400连接,第四连接件400用于与设备主体连接;
第四连接件400为条形板状结构,第四连接件400的两端分别与设备主体的X轴导向单元10的移动架12连接,风扇组件100设置于第四连接件400和X轴导向单元10之间。
其中,风扇120包括外壳121和风扇主体122,外壳121与导流壳110连接,风扇主体122设置于外壳121内,风扇主体122用于相对外壳121转动以产生风量;
外壳121为蜗壳,风扇主体122包括叶轮,外壳121包括蜗壳开口,外壳121由入风口111至少部分的插入流道,且蜗壳开口位于流道内。
其中,外壳121还包括进风开口,进风开口位于流道外,叶轮用于旋转以带动空气由进风开口进入蜗壳;
入风口111的边沿包括避让豁口115,进风开口位于避让豁口115处;
或者,导流壳110上设置有避让开口116,进风开口位于避让开口116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积层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
打印头单元,所述打印头单元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所述设备主体用于驱动所述打印头单元移动;
至少一个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并与所述打印头单元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向所述打印头单元下方送风,以对立体模型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层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主体包括X轴导向单元,所述打印头单元与所述X轴导向单元连接,所述X轴导向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打印头单元延X轴方向移动;
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X轴导向单元连接;
所述打印头单元和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X轴导向单元相对的两侧;
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龙门架单元,所述X轴导向单元包括X轴型材、两个移动架和驱动机构,两个所述移动架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龙门架单元上,所述X轴型材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移动架,所述驱动机构分别连接于所述移动架和所述打印头单元,以驱动所述打印头单元沿着所述X轴型材移动;
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X轴型材连接,或者,所述散热组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移动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积层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头单元和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X轴型材相对的两侧;
所述积层制造设备还包括打印平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打印平台的一个边的方向排布,所述出风口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对应的所述打印平台的边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散热组件的底部的高度,高于或者等于所述打印头单元底部的高度。
4.一种散热组件,用于积层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导流壳,所述导流壳包括入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入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流道;
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导流壳连接,且与所述入风口对应,以通过所述流道及所述出风口送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壳用于与所述积层制造设备的设备主体连接;
所述导流壳的第一侧用于与所述积层制造设备的打印头单元相对,所述导流壳设置有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向所述第一侧所朝方向弯曲,以使所述导流壳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时,所述出风口可向所述打印头单元下方送风;
所述积层制造设备包括X轴型材,所述打印头单元和所述风扇组件位于所述X轴型材相对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为长条形开口,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在所述积层制造设备的设备主体的驱动下沿Z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Z轴方向;
所述导流壳由第一壳壁、第二壳壁、第三壳壁和第四壳壁围合而成,所述第一壳壁和所述第三壳壁相对,所述第二壳壁和所述第四壳壁相对,所述第一壳壁和所述第三壳壁之间的距离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上包括相互靠近的趋势,所述第二壳壁和所述第四壳壁之间的距离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上包括相互远离的趋势,以使所述第一壳壁和所述第三壳壁的边沿形成所述出风口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沿,且所述第二壳壁和所述第四壳壁的边沿形成所述出风口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所述第一壳壁或所述第三壳壁用于与所述积层制造设备的打印头单元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分流筋,所述分流筋设置于所述流道内,所述分流筋与所述流道的内壁围合成多个子流道;
所述分流筋延伸至所述出风口处,以将所述出风口分割为多个与所述子流道一一对应连通的子出风口;
所述出风口为长条形开口,多个所述子流道在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任一所述风扇组件上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风扇组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积层制造设备的设备主体连接;
所述导流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螺栓,所述第一延伸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旋拧于所述设备主体。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任一所述风扇组件的所述导流壳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积层制造设备的设备主体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互作用,以使所述风扇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其中之一包括滑头,另一个包括滑槽,所述滑头用于嵌入所述滑槽;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其中之一包括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其中另一个包括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螺栓,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用于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旋拧于所述第二螺孔,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突出于所述导流壳的方体空腔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内设置有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背于所述导流壳的一侧;
所述第三连接件为板状空腔结构,所述第三连接件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筋;
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螺栓,所述第三连接螺栓用于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且用于旋拧于所述设备主体。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连接件,至少一个所述风扇组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积层制造设备的设备主体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件为条形板状结构,所述第四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设备主体的X轴导向单元的移动架连接,所述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件和所述X轴导向单元之间;
所述风扇包括外壳和风扇主体,所述外壳与所述导流壳连接,所述风扇主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风扇主体用于相对所述外壳转动以产生风量;
所述外壳为蜗壳,所述风扇主体包括叶轮,所述外壳包括蜗壳开口,所述外壳由所述入风口至少部分的插入所述流道,且所述蜗壳开口位于所述流道内;
所述外壳还包括进风开口,所述进风开口位于所述流道外,所述叶轮用于旋转以带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开口进入蜗壳;
所述入风口的边沿包括避让豁口,所述进风开口位于所述避让豁口处;
或者,所述导流壳上设置有避让开口,所述进风开口位于所述避让开口处。
CN202320921392.XU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散热组件及积层制造设备 Active CN220297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1392.XU CN220297829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散热组件及积层制造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1392.XU CN220297829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散热组件及积层制造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7829U true CN220297829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75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21392.XU Active CN220297829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散热组件及积层制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78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68791A1 (en) Equipment and Network Cabinet
JP6243508B2 (ja) ファンアセンブリ及びファンアセンブリを有する電力機器
US20070135032A1 (en) Minimized exhaust air re-circulation around air cooled hardware cabinets
CN111532024A (zh) Uv固化机及其uv灯箱
EP2444753A2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220297829U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积层制造设备
US8308451B2 (en) Injection molded fan motor controller housing with advanced cooling features
CN111601486A (zh) 一种新型电子设备风冷插箱
CN104842558A (zh) 3d打印机打印平台
CN219590787U (zh) 一种基于多向散热风道的服务器机箱散热结构
CN114311665B (zh) 一种3d打印模组及3d打印机
KR102691479B1 (ko) 차량의 쿨링모듈 냉각용 에어가드장치
EP3715128B1 (en) Light irradiation device and printing device
CN211119930U (zh) 出风框的驱动机构、空调器的出风框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12757632A (zh) 一种喷头可更换的3d打印机
CN215982855U (zh)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086982U (zh) 一种集成变频器的双边感应直线电机的装置
CN206506815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模块式有源滤波装置
CN217770703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驾驶室中央电器控制盒
CN219676547U (zh) 一种机箱、机箱系统
WO2018094845A1 (zh) 面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21136936U (zh) 一种3d打印机辅助散热装置
CN219806469U (zh) 一种3d打印机风扇散热组件
CN219105436U (zh) 一种车载计算平台及车辆
CN216683371U (zh) 一种3d打印模组及3d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