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6547U - 一种机箱、机箱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箱、机箱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6547U
CN219676547U CN202321166046.1U CN202321166046U CN219676547U CN 219676547 U CN219676547 U CN 219676547U CN 202321166046 U CN202321166046 U CN 202321166046U CN 219676547 U CN219676547 U CN 219676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box body
air
electronic device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660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帅
庞启春
张言方
王永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660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6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6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6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箱、机箱系统,其中,该机箱应用于电子器件,包括:箱体、第一通风装置、第二通风装置、第三通风装置、吹风装置和抽风装置;箱体为方形箱体,且其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侧端口和第二侧端口,其内的中部设有电子器件放置腔,与第一侧端口的中部相通;第一通风装置设置于第一侧端口的下部,用于进风;第二通风装置设置于第一侧端口的上部,用于出风;第三通风装置设置于第二侧端口,用于进出风;吹风装置设置于箱体内的下部,用于将流进箱体内下部的空气导流至电子器件放置腔;抽风装置设置于箱体内的上部,用于将流经电子器件放置腔的空气引流至第二通风装置和/或第三通风装置排出,实现电子器件导流散热,提升机箱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机箱、机箱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箱、机箱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器件(如板卡的芯片)的性能越来越好,电子器件(如板卡)的功耗也越来越高,这对电子器件机箱(如板卡机箱)的散热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电子器件机箱内空间狭小,散热能力差、导致电子器件温度高使得其性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箱,一方面通过三个通风装置以使得箱体内空气流通,另一方面先通过吹风装置将箱体内下部流通的空气导流至电子器件放置腔所要放置的电子器件,再通过抽风装置将流经电子器件放置腔所要放置的电子器件的空气引流至第二通风装置和/或第三通风装置排出,实现电子器件的导流散热,进而可有助于提升机箱的散热效果,从而可避免电子器件温度高使得其性能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箱,应用于电子器件,包括:箱体、第一通风装置、第二通风装置、第三通风装置、吹风装置和抽风装置;
所述箱体为方形箱体,且其相对布置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分别为第一侧端口和第二侧端口,其内的中部设有电子器件放置腔,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与所述第一侧端口的中部相通;
所述第一通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端口的下部,用于进风;所述第二通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端口的上部,用于出风;所述第三通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侧端口,用于进出风;
所述吹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下部并与所述箱体的底壁留有间隙,用于将流进所述箱体内下部的空气导流至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所要放置的电子器件;所述抽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上部并与所述箱体的顶壁留有间隙,用于将流经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所要放置的电子器件的空气引流至所述第二通风装置和/或所述第三通风装置排出。
优选地,所述吹风装置和所述抽风装置均与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连通,且分别位于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的下方和上方。
优选地,所述吹风装置包括:吹风风扇和吹风风扇安装板;
所述吹风风扇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下部并与所述箱体的底壁留有间隙,且位于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的下方;所述吹风风扇安装于所述吹风风扇安装板,且其出风口朝向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
优选地,所述抽风装置包括:抽风风扇和抽风风扇安装板;
所述抽风风扇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上部并与所述箱体的顶壁留有间隙,且位于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的上方;所述抽风风扇安装于所述抽风风扇安装板,且其进风口朝向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通风装置和/或所述第三通风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风装置、所述第二通风装置和/或所述第三通风装置包括通风板。
优选地,所述第三通风装置分布于所述箱体第二侧端口的上中部;
所述机箱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箱体第二侧端口的下部,用于供所述电子器件走线及为所述电子器件、所述吹风装置与所述抽风装置供电的走线供电装置。
优选地,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内设有电子器件放置架,且与所述第一侧端口的中部连通且相邻;
所述电子器件放置架的内侧用于放置所述电子器件,外侧至少与所述箱体、所述第一通风装置和所述第二通风装置的内侧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
分别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箱体第一侧端口的两侧,且用于分别同机柜前端的两侧挂接的两个挂耳。
优选地,还包括:
至少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箱体侧壁的底端,且用于同机柜内的外置固定件连接的固定支架。
一种机箱系统,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为如上所述的机箱;
所述机箱系统还包括:控制中心和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的机箱的电子器件放置腔内;
所述控制中心分别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所述的机箱的散热装置通讯连接。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箱,一方面通过三个通风装置以使得箱体内空气流通,另一方面先通过吹风装置将箱体内下部流通的空气导流至电子器件放置腔所要放置的电子器件,再通过抽风装置将流经电子器件放置腔所要放置的电子器件的空气引流至第二通风装置和/或第三通风装置排出,实现电子器件的导流散热,进而可有助于提升机箱的散热效果,从而可避免电子器件温度高使得其性能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机箱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机箱,因此其也就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照前面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的立体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的内部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风装置及抽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通风装置及走线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的风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的后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的挂耳安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的顶板、侧板、底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卸挂耳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固定条正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固定条反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固定弯板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安装于机柜前端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安装于机柜内部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放置于桌面的示意图。
其中,10为箱体,11为正面通风口,12为背面通风口,13为顶板,14为侧板,15为底板,16为挂耳,17为把手固定条,18为电子器件放置腔,19为挂耳固定弯板;
20为吹风装置,21为吹风风扇,22为吹风风扇安装板;
30为抽风装置,31为抽风风扇,32为抽风风扇安装板;
40为板卡放置架,41为定位条,42为定位棒,43为定位块,44为横梁;
50为走线供电装置,51为走线供电板,51.1为第二上搭边结构,52为护线套,53为供电插头,54为走线供电板固定板;
60为第一通风装置,61为第一通风板;
70为第三通风装置,71为第三上通风板,72为第三下通风板,72.1为第一下搭边结构,73为第三上通风板固定弯板,74为第二防尘棉压板;
80为机箱固定弯板;
90为第二通风装置,91为第二通风板,92为第一固定板,93为第二固定板,94为第一防尘棉压板;
100为把手;
110为机柜,111为外置固定件;
120为桌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板卡的大通风散热机箱,包括箱体,其内设有板卡放置腔;箱体的内部装设有吹风装置和抽风装置,吹风装置与抽风装置匹配设置,且位于板卡放置腔的下方和上方;箱体前后两端设置有用于保证通风流量的通风装置。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应用于电子器件,如图1、图3和图7所示,包括:箱体10、第一通风装置60、第二通风装置90、第三通风装置70、吹风装置20和抽风装置30;
箱体10为方形箱体,且箱体10相对布置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分别为第一侧端口和第二侧端口,箱体10内的中部设有电子器件放置腔18,电子器件放置腔18与第一侧端口的中部相通,方便往电子器件放置腔18内放置电子器件;其中,第一侧端口的上部与箱体10内的上部连通,第一侧端口的下部与箱体10内的下部连通,而且,如图1所示,箱体10由顶板13、两个左右侧板14和底板15围合连接形成,第一侧端为前侧端,第二侧端为后侧端,即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沿箱体10的前后方向相对布置,相应地,第一侧端口为前侧端口,第二侧端口为后侧端口;其中,箱体10的前后方向即为图1中箱体10的宽度方向;
第一通风装置60设置于第一侧端口的下部,用于进风;第二通风装置90设置于第一侧端口的上部,用于出风;第三通风装置70设置于第二侧端口,用于进出风;如此一来,可使得从箱体10前侧端的下部进风,前侧端的上部出风,后侧端进行空气交换,以使得箱体10内空气流通;其中,第一通风装置60可作为箱体10前侧端的下部的进风装置,第二通风装置90可作为箱体10前侧端的上部的出风装置,第三通风装置70可作为箱体10后侧端的进出风装置,以便于为箱体10提供大面积通风,确保箱体10内获得充足的通风量,有利于电子器件的散热;
吹风装置20设置于箱体10内的下部(底部)并与箱体10的底壁留有间隙,用于将流进箱体10内下部的空气导流至电子器件放置腔18所要放置的电子器件;抽风装置30设置于箱体10内的上部(顶部)并与箱体10的顶壁留有间隙,用于将流经电子器件放置腔18所要放置的电子器件的空气引流至第二通风装置90和/或第三通风装置70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箱体10通过上述三个通风装置以使得箱体10内外空气流通,即以使得箱体10能够进出风和发生空气交换,而且吹风装置20和抽风装置30相当于导流散热装置,用于将箱体10内下部流通的空气导流至电子器件放置腔18所要放置的电子器件(如带有芯片的板卡),并将流经电子器件放置腔18所要放置的电子器件的空气(散热后的热风)引流至第二通风装置90和/或第三通风装置70排出,从而可实现电子器件的导流散热。当然,导流过电子器件形成的热风可以从第二通风装置90和/或第三通风装置70排出,或者继续与箱体10内流通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实现降温。也就是说,本方案通过上述三个通风装置和导流散热装置的配合使用,有助于使得机箱10的散热效果得到极大的增益,即在有限的箱体空间下有助于提升机箱10的散热效果,从而可避免电子器件温度高使得其性能降低的问题。当然,本方案的机箱除了用于板卡的散热外,还能用于其它的电子器件的散热。
也就是说,本方案通过在箱体10上设置有三个通风装置,以使得机箱内部的空气流通,而且在机箱内部通过使用底部吹风装置吹风,顶部抽风装置抽风的方式将流通的空气集中地由下往上导向电子器件(如板卡的芯片发热区域),从而有助于实现最大效率的散热;换言之,本方案通过三个通风装置、吹风装置和抽风装置的配合使用,可使得机箱散热效果得到极大的增益,实现在小空间内最大化提高机箱的散热能力。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一方面通过三个通风装置以使得箱体内空气流通,另一方面先通过吹风装置将箱体内下部流通的空气导流至电子器件放置腔所要放置的电子器件,再通过抽风装置将流经电子器件放置腔所要放置的电子器件的空气引流至第二通风装置和/或第三通风装置排出,实现电子器件的导流散热,进而可有助于提升机箱的散热效果,从而可避免电子器件温度高使得其性能降低的问题。
在本方案中,如图5所示,吹风装置20和抽风装置30均与电子器件放置腔18连通,且分别位于电子器件放置腔18的下方和上方,以便于对电子器件形成下吹风上抽风的导流散热方式,而且这种导流散热方式也与散热电子器件后形成的热风的走向匹配,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子器件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吹风装置20包括:吹风风扇21和吹风风扇安装板22;
吹风风扇安装板22设置于箱体10内的下部并与箱体10的底壁留有间隙,且位于电子器件放置腔18的下方;吹风风扇21贯通安装于吹风风扇安装板22,且其出风口朝向电子器件放置腔18,即吹风风扇21朝上面对电子器件放置腔18。其中,如图5所示,吹风风扇安装板22与箱体10的底壁留有间隙,以使得吹风风扇21的进风口与箱体10的底板15留有间隙,确保吹风风扇21进风顺畅。当然,吹风风扇21可从其周向或下方进风。
再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抽风装置30包括:抽风风扇31和抽风风扇安装板32;
抽风风扇安装板32设置于箱体10内的上部并与箱体10的顶壁留有间隙,且位于电子器件放置腔18的上方;抽风风扇31贯通安装于抽风风扇安装板32,且其进风口朝向电子器件放置腔18,出风口朝向第二通风装置90和/或第三通风装置70。其中,如图5所示,抽风风扇安装板32与箱体10的顶壁留有间隙,以使得抽风风扇31的出风口与箱体10的顶板13留有间隙,确保抽风风扇31出风顺畅。也就是说,吹风风扇21和抽风风扇31与箱体10的底板15或顶板13为间隔设置,优化了空气流动的阻力,增加了散热效果。当然,抽风风扇31可从其周向或上方出风,尤其是从其周向出风能够更好地将散热后的热风通过第二通风装置90和/或第三通风装置70排出。此外,吹风风扇21和抽风风扇31的数量均为三个,且三个抽风风扇31与三个吹风风扇21为一一上下对位分布。
具体地,如图1和图7所示,第一通风装置60、第二通风装置90和/或第三通风装置70包括通风板。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参照附图1和附图3,第一通风装置60即为前下通风装置,第一通风装置60由第一通风板61、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一防尘棉压板组成。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螺钉与吹风风扇安装板22上设置的压铆螺母连接。第一通风板61为尼龙材质,使用螺钉通过内部设置的沉头孔和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的压铆螺母连接固定。第一防尘棉压板通过螺钉与第一通风板61上设置的螺纹孔连接固定,第一通风板61和第一防尘棉压板的通风口均为圆孔。
参照附图1和附图3,第二通风装置90即为前上通风装置,且其结构与第一通风装置60相同;其中,第二通风装置90由第二通风板91、第一固定板92、第二固定板93和第一防尘棉压板94组成。第一固定板92和第二固定板93通过螺钉与抽风风扇安装板32上设置的压铆螺母连接。第二通风板91为尼龙材质,使用螺钉通过内部设置的沉头孔和第一固定板92和第二固定板93上的压铆螺母连接固定。第一防尘棉压板94通过螺钉与第二通风板91上设置的螺纹孔连接固定,第二通风板91和第一防尘棉压板94的通风口均为圆孔。
参照附图4和附图7,第三通风装置即为后通风装置,且由第三上通风板71、第三下通风板72、第三上通风板固定弯板73和第二防尘棉压板74组成;第三上通风板固定弯板73上设置有与第三上通风板71通孔对应的多孔结构用于通风,并设置有压铆螺母,通过第三上通风板71上设置的沉头孔使用螺钉和第三上通风板固定弯板73的压铆螺母连接固定,第三上通风板固定弯板73与顶板和侧板通过螺钉螺母固定。第三下通风板72设置有双边搭边结构,其中,该双边搭边结构包括:第一上搭边结构和第一下搭边结构72.1,第一上搭边结构设置于第三下通风板72的顶端,第一下搭边结构72.1设置于第三下通风板72的底端(如图4所示);此外,第三上通风板71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同第三下通风板72的第一上搭边结构配合的第二下搭边结构,走线供电板5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同第三下通风板72的第一下搭边结构72.1配合的第二上搭边结构51.1(如图4所示),从而保证安装时与第三上通风板71和走线供电板51的整体性,通过其上的沉头孔结构和第三上通风板固定弯板73上设置的压铆螺母及走线供电板固定板54上配置的压铆螺母,使用螺钉连接固定。第二防尘棉压板74上设置有与第三下通风板72通孔对应的多孔结构以用于通风,并通过螺钉与第三下通风板72上的螺纹孔连接固定,通风口均为圆孔。
在本方案中,如图7所示,第三通风装置70分布于箱体10第二侧端口的上中部;
机箱还包括:
设置于箱体10第二侧端口的下部的,用于供电子器件走线和为电子器件、吹风装置20与抽风装置30供电的走线供电装置50,确保电子器件走线和运行正常和散热装置运行正常。当然,第三通风装置70和走线供电装置50如此分布,还具有结构紧凑和结构布局合理等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附图4和附图7,走线供电装置50由走线供电板51、护线套52、供电插头53和走线供电板固定板54组成,走线供电板51分别与供电插头53、电子器件、吹风风扇21和抽风风扇31电连接,走线供电板固定板54为丁字型铝板,短边(横边)设置有压铆螺母,用于与底板15和侧板14通过螺钉连接固定。走线供电板51上设置有护线套52和供电插头53的开孔,护线套52为橡胶材质,其侧边设置有卡槽,安装时通过自身的变形与走线供电板51对应的开孔卡合。供电插头53与走线供电板51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固定。走线供电板安装板固定板54的安装面(竖直面)设置有与走线供电板的沉头孔对应的压铆螺母,固定时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具体地,如图1所示,电子器件放置腔18内设有电子器件放置架,且与箱体10第一侧端口的中部连通且相邻;
电子器件放置架的内侧用于放置电子器件,外侧至少与箱体10、第一通风装置60和第二通风装置90的内侧连接。本方案如此设计,以使得机箱内部各个结构件均有相互连接关系,从而有助于提高机箱的结构刚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电子器件为板卡时,则电子器件放置架即为板卡放置架40,其结构可参照附图1至2和附图5;其中,板卡放置架40(横梁固定框架)由定位条41、定位棒42、定位块43和横梁44组成,上定位条的通孔与顶板13、侧板14、抽风装置(抽风风扇安装板32)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固定,下定位条的通孔与底板15、侧板14、吹风装置(吹风风扇安装板22)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固定。内置的定位棒42用于限制上下定位条41的间距,保证横梁垂直平面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精度,内部板卡的插拔空间及横排板卡插排宽度的一致性。定位块43与定位条41内部的定位槽限位放置并用销子穿过定位块43及定位条41的销孔卡合固定,横梁44的卡槽与定位块43的外形相对应(相匹配),定位块43与定位条41和横梁44的连接保证横梁水平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精度。定位条41通过设置的沉头孔放置内六角螺钉与横梁44内部设置的内螺纹通过螺钉螺孔连接固定。定位条41、定位棒42、定位块43和横梁44的相互定位以得到具有高度位置精度的板卡放置腔。
另外,参照附图1、附图3和附图5,吹风装置20安装于箱体内部的底部,且其吹风风扇安装板22与板卡放置架40的下定位条、侧板14和底板15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吹风装置20的吹风风扇21进风口与箱体底板设置有间隙以保证空气流量,从而保证散热效果,吹风风扇21与吹风风扇安装板22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固定。
参照附图1、附图3和附图5,抽风装置30安装于箱体内部的顶部,且其抽风风扇安装板32与板卡放置架40的上定位条、顶板13和侧板14通过螺钉螺母连接,抽风装置30的抽风风扇31出风口与箱体顶板设置有间隙以保证空气流量,从而保证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还包括:
分别可拆卸设置于箱体10第一侧端口(前端口)的两侧,且用于分别同机柜110前端的两侧挂接的两个挂耳16。其中,如图1所示,两个挂耳16分别可拆卸设置于箱体10第一侧端口(前端口)的两侧,以便于将机箱挂接于机柜110前端或正面(如图15所示),当然,如图17所示,当机箱安装于桌面时,可以将两个挂耳16拆下。此外,每个挂耳16开设有用于同机柜110前端每侧的挂钩配合挂孔。
再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还包括:
至少可拆卸设置于箱体10侧壁的底端,且用于同机柜110内的外置固定件111连接的固定支架。如此一来,可使得机箱安装于机柜110的内部。其中,如图1所示,固定支架可以选用机箱固定弯板80,该机箱固定弯板为L型固定弯板,且机箱固定弯板80的数量可为八个,且一一对应设置于箱体10第一侧端口的四个边角和第二侧端口的四个边角,即八个机箱固定弯板80中的每两个机箱固定弯板80分别与走线供电装置50、第一通风装置60、第二通风装置90和第三通风装置70内的压铆螺母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此外,机箱固定弯板80与机柜110内的外置固定件111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另外,为便于机箱在机柜110内部安装,则需要箱体10上设置有手持部件;相应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还包括:
分别可拆卸设置于箱体10第一侧端口(前端口)的两侧的两个把手100。
也就是说,本方案的箱体10通过设置机箱固定弯板80和可拆卸的挂耳16,不管是在机箱自身形态上还是放置形态上都满足了使用中所有的需求场景。其中,箱体10正面设置有可拆卸的挂耳16,可以实现不同场景的形态切换,安装于机柜时可以选择将把手100拆掉,应用于桌面时,可以将挂耳16拆掉,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安装把手100。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还包括:挂耳固定弯板19和把手固定条17;其中,如图5和图13所示,挂耳固定弯板19的上部与板卡放置架40的上定位条、顶板13和侧板14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固定,下部与板卡放置架40的下定位条、底板15和侧板14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固定。
如图12所示,把手固定条17上设置有四个通孔,对应于挂耳固定弯板19中间部分设置的四个螺纹孔,两者通过螺钉螺纹孔连接固定,如图13所示,把手固定条17反向设置有沉头孔,与具有内螺纹孔的把手100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箱系统,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为如上所述的机箱;
所述机箱系统还包括:控制中心和温度检测装置;
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的机箱的电子器件放置腔18内;
控制中心分别与温度检测装置和的机箱的散热装置通讯连接。其中,控制中心能够根据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值控制散热装置的运行,即控制中心能够根据温度检测装置反馈电子器件的温度对散热装置的风扇组件的启动、关闭以及转速进行调节,从而有助于实现电子器件的自动散热。此外,由于本方案采用了上述的机箱,因此其也就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照前面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介绍:
参照附图1至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板卡的大通风机箱,包括箱体、吹风装置、抽风装置、横梁固定框架(即板卡放置架40)、走线供电装置、前通风装置(即第一通风装置和第二通风装置)、后通风装置(即第三通风装置)和机箱固定弯板。
参照附图1和附图4至7,箱体的正面顶部设置有出风口,正面底部设置有进风口、箱体的背面设置有大面积的通风口用于空气交换,出风口、进风口和通风口均为圆孔;
参照附图1和附图5-13,具体地,箱体10包括:顶板13、两个侧板14和底板15,如图9所示,顶板13和底板15为单边缺口字型,侧板14为双边折弯型,侧板14与顶板13及底板15由各自的折弯特征接触;此外顶板13与底板15的弯板上设置有压铆螺母,固定时侧板14的上下通孔分别与顶板13和底板15均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另外,为解决机箱使用情况的磨损问题,机箱表面分为装饰面和磨损面,其中,顶板13和底板15的外表面为装饰面,两个侧板14的外表面为磨损面;箱体10正面可拆卸设置有挂耳16,可以实现不同场景的形态切换。安装于机柜时可以选择将把手拆掉,应用于桌面时,可以将挂耳拆掉,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安装把手。如图5和图13所示,挂耳固定弯板19的上部与横梁固定框架的上定位条、顶板13和侧板14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固定,下部与横梁固定框架的下定位条、底板15和侧板14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固定。如图12所示,把手固定条17上设置有四个通孔,对应于挂耳固定弯板19中间部分设置的四个螺纹孔,两者通过螺钉螺纹孔连接固定,如图13所示,把手固定条17反向设置有沉头孔,与具有内螺纹孔的把手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
参照附图1至2和附图5,横梁固定框架定位条41的通孔与顶板13、侧板14、底板15、吹风装置20(吹风风扇安装板)、抽风装置(抽风风扇安装板)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固定。内置的定位棒42用于限制上下定位条41的间距,保证横梁垂直平面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精度,内部板卡的插拔空间及横排板卡插排宽度的一致性。定位块43与定位条41内部的定位槽限位放置并用销子穿过定位块43及定位条41的销孔,卡合固定,横梁44的卡槽与定位块43的外形相对应,定位块43与定位条41和横梁44的连接保证横梁水平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精度。定位条41通过设置的沉头孔放置内六角螺钉与横梁44内部设置的内螺纹通过螺钉螺孔连接固定。定位条41、定位棒42、定位块43和横梁44的相互定位以得到具有高度位置精度的板卡放置腔室。
参照附图1、附图3和附图5,吹风装置20安装于箱体内部的底部,且其吹风风扇安装板22与横梁固定框架(下定位条)、侧板14和底板15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吹风装置20的吹风风扇21进风口与箱体底板设置有间隙以保证空气流量,从而保证散热效果,吹风风扇21与吹风风扇安装板22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固定。
参照附图1、附图3和附图5,抽风装置30安装于箱体内部的顶部,且其抽风风扇安装板32与横梁固定框架(上定位条)、顶板13和侧板14通过螺钉螺母连接,抽风装置30的抽风风扇31出风口与箱体顶板设置有间隙以保证空气流量,从而保证散热效果。
参照附图4和附图7,走线供电装置50由走线供电板51、护线套52、供电插头53和走线供电板固定板54组成,走线供电板固定板54为丁字型铝板,短边(横边)设置有压铆螺母,用于与底板15和侧板14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固定。走线供电板51上设置有护线套52和供电插头53的开孔,护线套52为橡胶材质,其侧边设置有卡槽,安装时通过自身的变形与走线供电板51对应的开孔卡合。供电插头53与走线供电板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固定。走线供电板安装板固定板54的安装面(竖直面)设置有与走线供电板的沉头孔对应的压铆螺母,固定时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固定。
参照附图1和附图3,第一通风装置60即为前下通风装置,第一通风装置60由第一通风板61、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一防尘棉压板组成。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螺钉与吹风风扇安装板22上设置的压铆螺母连接。第一通风板61为尼龙材质,使用螺钉通过内部设置的沉头孔和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的压铆螺母连接固定。第一防尘棉压板通过螺钉与第一通风板61上设置的螺纹孔连接固定,第一通风板61和第一防尘棉压板的通风口均为圆孔。
参照附图1和附图3,第二通风装置90即为前上通风装置,且其结构与第一通风装置60相同;其中,第二通风装置90由第二通风板91、第一固定板92、第二固定板93和第一防尘棉压板94组成。第一固定板92和第二固定板93通过螺钉与抽风风扇安装板32上设置的压铆螺母连接。第二通风板91为尼龙材质,使用螺钉通过内部设置的沉头孔和第一固定板92和第二固定板93上的压铆螺母连接固定。第一防尘棉压板94通过螺钉与第二通风板91上设置的螺纹孔连接固定,第二通风板91和第一防尘棉压板94的通风口均为圆孔。
参照附图4和附图7,第三通风装置即为后通风装置,且由第三上通风板71、第三下通风板72、第三上通风板固定弯板73和第二防尘棉压板74组成;第三上通风板固定弯板73上设置有与第三上通风板71通孔对应的多孔结构用于通风,并设置有压铆螺母,通过第三上通风板71上设置的沉头孔,使用螺钉和第三上通风板固定弯板73的压铆螺母连接固定,第三上通风板固定弯板73与顶板和侧板通过螺钉螺母固定。第三下通风板72设置有双边搭边结构,保证安装时与第三上通风板71和走线供电板51的整体性,通过其上的沉头孔结构和第三上通风板固定弯板73上设置的压铆螺母及走线供电板固定板54上配置的压铆螺母,使用螺钉连接固定。第二防尘棉压板74上设置有与第三下通风板72通孔对应的多孔结构用于通风,并通过螺钉与第三下通风板72上的螺纹孔连接固定,通风口均为圆孔。
参照附图1,机箱上固定有机箱固定弯板,机箱固定弯板与走线供电装置50、第一通风装置60、第二通风装置90和第三通风装置70内的压铆螺母通过螺钉连接固定,用于使用于机箱内部的场景。
此外,为满足机箱用于桌面放置时的保护,设计了垂直方向的硬质保护层,因为该机箱的宽度方向与机柜置入切边距离较远,故没有设置侧壁的硬质保护层,但在结构上表观为背带形式保护。
此外,本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自动散热系统(即机箱系统),包括总控中心(即控制中心,可以为内置自动控制中心或者外置电脑)、温度检测装置以及所述的用于板卡的机箱;其中,温度检测装置、散热装置与总控中心信号连接;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实时检测板卡的温度信息,总控中心基于该温度信息控制散热装置的启动或停止以及转速变化。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箱,应用于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第一通风装置(60)、第二通风装置(90)、第三通风装置(70)、吹风装置(20)和抽风装置(30);
所述箱体(10)为方形箱体,且其相对布置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分别为第一侧端口和第二侧端口,所述箱体(10)内的中部设有电子器件放置腔(18),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18)与所述第一侧端口的中部相通;
所述第一通风装置(60)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端口的下部,用于进风;所述第二通风装置(90)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端口的上部,用于出风;所述第三通风装置(70)设置于所述第二侧端口,用于进出风;
所述吹风装置(20)设置于所述箱体(10)内的下部并与所述箱体(10)的底壁留有间隙,用于将流进所述箱体(10)内下部的空气导流至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18)所要放置的电子器件;所述抽风装置(30)设置于所述箱体(10)内的上部并与所述箱体(10)的顶壁留有间隙,用于将流经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18)所要放置的电子器件的空气引流至所述第二通风装置(90)和/或所述第三通风装置(70)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装置(20)和所述抽风装置(30)均与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18)连通,且分别位于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18)的下方和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装置(20)包括:吹风风扇(21)和吹风风扇安装板(22);
所述吹风风扇安装板(22)设置于所述箱体(10)内的下部并与所述箱体(10)的底壁留有间隙,且位于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18)的下方;所述吹风风扇(21)安装于所述吹风风扇安装板(22),且其出风口朝向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1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装置(30)包括:抽风风扇(31)和抽风风扇安装板(32);
所述抽风风扇安装板(32)设置于所述箱体(10)内的上部并与所述箱体(10)的顶壁留有间隙,且位于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18)的上方;所述抽风风扇(31)安装于所述抽风风扇安装板(32),且其进风口朝向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18),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通风装置(90)和/或所述第三通风装置(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装置(60)、所述第二通风装置(90)和/或所述第三通风装置(70)包括通风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风装置(70)分布于所述箱体(10)第二侧端口的上中部;
所述机箱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箱体(10)第二侧端口的下部,且用于走线和为所述电子器件、所述吹风装置(20)与所述抽风装置(30)供电的走线供电装置(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放置腔(18)内设有电子器件放置架,且与所述第一侧端口的中部连通且相邻;
所述电子器件放置架的内侧用于放置所述电子器件,外侧至少与所述箱体(10)、所述第一通风装置(60)和所述第二通风装置(90)的内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别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箱体(10)第一侧端口的两侧,且用于分别同机柜(110)前端的两侧挂接的两个挂耳(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箱体(10)侧壁的底端,且用于同机柜(110)内的外置固定件(111)连接的固定支架。
10.一种机箱系统,包括: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为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机箱;
所述机箱系统还包括:控制中心和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的机箱的电子器件放置腔(18)内;
所述控制中心分别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所述的机箱的散热装置通讯连接。
CN202321166046.1U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机箱、机箱系统 Active CN219676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6046.1U CN219676547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机箱、机箱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6046.1U CN219676547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机箱、机箱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6547U true CN219676547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891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6046.1U Active CN219676547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机箱、机箱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6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54352U (zh) 用于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液冷机箱
CN111601486A (zh) 一种新型电子设备风冷插箱
CN201765547U (zh) 插拔式风扇冷却装置及其cpci工业控制计算机
CN209046452U (zh) 一种工业用伺服电机的散热装置
CN219676547U (zh) 一种机箱、机箱系统
CN207099542U (zh) 散热模块及其通讯插箱
CN100455177C (zh) 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
CN212208181U (zh) 一种计算机用主机箱冷却装置
CN208569515U (zh) 一种工控机主板
CN210093022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一体式驱动装置
CN208766602U (zh) 一种散热机箱
CN214281981U (zh) 一种数字化分布式伺服驱动器
CN109475071A (zh) 一种过滤网板拆卸方便的控制电路板散热安装盒
CN111309126A (zh) 一种cpci时统机箱散热系统
CN216014153U (zh) 一种接触散热的计算机机箱
CN209120366U (zh) 一种无线网关散热器
CN109246990B (zh) 一种散热效率高的控制电路板安装盒体
CN219761732U (zh) 一种带有降温结构的电源适配器
CN109245555A (zh) 同步整流高频开关电源
CN213638615U (zh) 电路板组合安装架
CN210519224U (zh) 一种高效节能可拆卸电路板
CN219833688U (zh) 电源接线柜
CN213991478U (zh) 支持多颗大功率芯片的机柜结构
CN206931027U (zh) 一种基于双组并联供电风扇的散热设备
CN209590757U (zh) 一种服务器的自冷却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