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2326U - 线控器壳体组件、线控器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线控器壳体组件、线控器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2326U
CN220292326U CN202321537376.7U CN202321537376U CN220292326U CN 220292326 U CN220292326 U CN 220292326U CN 202321537376 U CN202321537376 U CN 202321537376U CN 220292326 U CN220292326 U CN 220292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wire
mounting
drive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73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绍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373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2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2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2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控器壳体组件、线控器及空调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线控器壳体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用于与第一被连接件的连接结构配合,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用于将所述线控器固定至第二被连接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控器壳体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形成有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线控器壳体组件既能够通过第一安装结构与第一被连接件连接,线控器壳体组件还可以第二安装结构固定至第二被连接件,线控器壳体组件能够满足多种安装场景的需求。

Description

线控器壳体组件、线控器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控器壳体组件、线控器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中央空调多联机产品作为一款替代传统煤炭,燃气取暖的清洁节能型产品。目前在国内场景,线控器通常搭配标准电工盒采用暗装形式。在使用中,需要将线控器的壳体连接至电工盒,电工盒嵌入墙内,以实现线控器的暗装。在某些应用场景,电工盒上的两个安装孔的孔距为60mm左右,通过将线控器壳体上也形成孔距为60毫米的两个安装孔,从而实现线控器壳体与该种规格的电工盒连接,但是线控器壳体上的安装孔的孔距确定后,其仅能够与特定规格的电工盒连接,导致线控器的安装应用场景单一,只能安装到特定规格的电工盒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线控器壳体无法适用多种安装场景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线控器壳体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第一安装结构用于与第一被连接件的连接结构配合,第二安装结构用于将线控器固定至第二被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线控器壳体组件包括固定板,通过固定板上的第一安装结构,线控器壳体组件可以与第一被连接件连接,线控器壳体组件还能够通过固定板上的第二安装结构固定至第二被连接件,因此,线控器壳体组件能够满足线控器的多种安装场景。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控器壳体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包括后壳,固定板设置在后壳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的孔距是第一孔距,第一孔距设置为与第一被连接件的两个安装孔的孔距相匹配;第二安装结构包括第三过孔,第二安装结构通过与连接件配合将线控器固定至第二被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过孔的所在位置、第二过孔的所在位置和第三过孔的所在位置呈三角形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结构还包括第四过孔和第五过孔,第三过孔的所在位置、第四过孔的所在位置和第五过孔的所在位置呈三角形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线控器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连接于固定板,安装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之间的孔距与第一孔距匹配,安装板上还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三装配孔和第四装配孔,第三装配孔和第四装配孔之间的孔距是第二孔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板上还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五装配孔和第六装配孔,第五装配孔和第六装配孔之间的孔距与第一孔距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的连线方向与第五装配孔和第六装配孔的连线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线控器,线控器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线控器壳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的线控器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线控器壳体组件,因此,线控器也具有该线控器壳体组件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线控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空调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线控器组件,因此空调系统也具有该线控器壳体组件的有益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它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后壳的正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后壳的侧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线控器的正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板的正视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板和后壳的正视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线控器的正视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线控器的A-A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10、线控器;
11、后壳;
110、固定板;120、侧板;111、第一过孔;112、第二过孔;113、第三过孔;114、第四过孔;115、第五过孔;116、过线槽;
12、前壳;13、显示屏;
20、安装板;21、第一装配孔;22、第二装配孔;23、第三装配孔;24、第四装配孔;25、第五装配孔;26、第六装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后壳的正视图,图2示出了后壳的侧视图。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一实施例的提出了一种线控器壳体组件,包括,固定板110,固定板110上形成有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第一安装结构用于与第一被连接件配合,第二安装结构用于将固定板110固定至第二被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线控器壳体组件包括固定板110,通过固定板110上的第一安装结构,线控器壳体组件与第一被连接件连接,线控器壳体组件还能够通过固定板110上的第二安装结构固定至第二被连接件,线控器壳体组件能够满足多种安装场景,普适性较高。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被连接件是第一电工盒,第二被连接件是墙体。
第一安装结构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过孔、卡扣、卡槽、卡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过孔111和第二过孔112。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孔111和第二过孔112均是长圆孔,长圆孔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且更易于装配。
第一过孔111和第二过孔112的孔距是第一孔距D1,第一孔距D1与第一电工盒的两个安装孔的孔距相匹配或者相等。第一孔距D1的尺寸范围是58毫米至62毫米。在一个实施例中,D1为58毫米、59毫米、59.5毫米、60毫米、60.5毫米、61毫米或者62毫米。
第二安装结构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过孔、卡扣、卡槽、卡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结构包括第三过孔113。第三过孔113通过与连接件配合将线控器壳体组件固定至墙体。连接件包括螺钉或者螺栓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实施例的线控器壳体组件,在需要将线控器壳体组件安装至第一电工盒的场景中,可以将第一孔距D1设置为与第一电工盒的两个安装孔的孔距相等。如此,线控器壳体组件通过第一过孔111和第二过孔112与第一电工盒的两个安装孔螺纹连接。在需要将线控器壳体组件安装至墙面的场景中,利用螺栓或螺钉通过第三过孔113直接固定至墙面。
壳体组件包括彼此连接的前壳12和后壳11。请参阅图3,图3为线控器10的正视图。前壳12在线控器10的正视图中可以示出。前壳12和后壳11合围形成线控器10的容纳腔以容纳线控器10的其他组件。
请参阅图2,后壳11包括固定板110和设置在固定板110周向的侧板120。侧板120从固定板110朝向前壳12延伸。前壳12与后壳11的侧板120直接连接,具体可以为卡接、卡扣或者螺钉连接。请参阅图1,固定板110为方形,其包括第一对称轴A1和第二对称轴A2,第一对称轴A1和第二对称轴A2相互垂直。方形固定板110包括四个边,第一对称轴A1平行于方形固定板110的第一边,第二对称轴A2平行于方形固定板110的第二边,第一边和第二边相互垂直。侧板120包括首尾相连的四个方形板,其设置在固定板110的四个边上,侧板120与固定板110成一定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孔111和第二过孔112设置在第一对称轴A1。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线控器壳体组件安装至墙面后,第一对称轴A1水平延伸。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孔111和第二过孔112设置在第二对称轴A2上,并且当线控器壳体组件安装至墙面后,第二对称轴A2竖直延伸。并且第一过孔111和第二过孔112上下左右对称,即,其与固定板110的上边缘、下边缘和左右边缘的距离相同,这可以使得后壳11被固定地更牢固,受力更均匀。将第一过孔111和第二过孔112设置在第一对称轴A1或者第二对称轴A2上,也可以使得后壳11与第一被连接件或者第二被连接件连接后,连接牢固,受力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结构还用于将线控器壳体组件固定至第二被连接件,在此情况下,第一过孔111的所在位置、第二过孔112的所在位置和第三过孔113的所在位置呈三角形布置。由于三角形具有力的稳定性,因此通过三个连接件分别穿过第一过孔111、第二过孔112和第三过孔113与第二被连接件,可以实现线控器壳体组件与第二被连接件之间较为牢固的连接,连接件包括螺钉或者螺栓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110上还形成有第四过孔114和第五过孔115。第三过孔113的所在位置、第四过孔114的所在位置和第五过孔115的所在位置呈三角形分布。线控器壳体组件还可以通过呈三角形设置三处固定位置(第三过孔113的所在位置、第四过孔114的所在位置和第五过孔115)连接至第二被连接件。三角形具有力的稳定性,将使得线控器10与第二被连接件的固定较为牢固。另外,请参阅图1,固定板110上还形成有过线槽116,固定板110上形成的所有过孔均应当避让过线槽116。
第三过孔113、第四过孔114和第五过孔115中任意两个过孔之间的孔距的范围为30毫米至50毫米,在一个实施例中,三个过孔中任意两个过孔之间的孔距是45毫米,任意两个过孔的孔距小于30毫米,将使得后壳11与墙面的固定应力太集中,固定不牢固,任意两个过孔的孔距大于50毫米,则会占用后壳11太多尺寸,线控器后壳的尺寸为86毫米乘以86毫米,其本身尺寸无法允许任意两个过孔之间的孔距太大。
请参阅图4至图5,图4示出了安装板20的正视图。图5示出了安装板20和后壳11的组合的正视图。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线控器壳体组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线控器壳体组件还包括安装板20,安装板20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装配孔21和第二装配孔22,第一装配孔21和第二装配孔22之间的孔距与第一孔距D1匹配。请参阅图4,图4为安装板20的正视图。安装板20上还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三装配孔23和第四装配孔24,其孔距是第二孔距D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装配孔23和第四装配孔24均为长圆孔。第二孔距D2的尺寸范围是60毫米至90毫米。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孔距D2是83.4厘米。因此,安装板20的尺寸也应该大于83.4厘米。
线控器壳体组件通过安装板20能够与第三被连接件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被连接件是第二电工盒,第二电工盒与第一电工盒的区别在于,第二电工盒上的两个安装孔的孔距与第一电工盒的两个安装孔的孔距不同,因此,第二电工盒与第一电工盒的规格不同。在使用中,安装板20的第一装配孔21与后壳11的第一过孔111对齐,安装板20的第二装配孔22与第二过孔112对齐,采用连接件穿过对齐的两个孔,如此,实现了将安装板20连接至后壳11的外表面。连接件包括螺钉或者螺栓中的至少一种。安装板20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后壳11连接至安装板20的第一表面。
另外,将第二孔距D2设置为与第二电工盒的两个安装孔的孔距相同,通过第三装配孔23、第四装配孔24和第二电工盒的两个安装孔螺纹连接(具体地,可以通过螺钉或者螺栓连接),实现安装板20与第二电工盒连接,并且将第二电工盒连接至安装板20的第二表面。如此,通过安装板20分别与线控器壳体组件和第二电工盒连接,实现了线控器壳体组件与第二电工盒的连接。安装完成后,安装板20设置在线控器壳体组件和第二电工盒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线控器壳体组件不仅能够与第一电工盒连接,还可以直接固定至墙面,还可以通过安装板20与第二电工盒连接,线控器壳体组件可以满足各种安装场景的需求,通用性较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板20是方形,其具有第一对称轴S1和第二对称轴S2,第一对称轴S1和第二对称轴S2相互垂直。方形安装板20包括四个边,第一对称轴S1平行于方形安装板20的第一边,第二对称轴S2平行于方形安装板的第二边,第一边与第二边相互垂直。第一装配孔21和第二装配孔22设置在第一对称轴S1上或者第二对称轴S2上,如此可以使得后续安装板20与后壳11连接后,连接牢固,受力均匀。第三装配孔23和第四装配孔24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对称轴S1上或者第二对称轴S2上,如此可以使得后续安装板20与第三被连接件连接后,连接牢固,受力均匀。
将第一过孔111和第二过孔112设置在后壳11的第一对称轴A1或者第二对称轴A2,第一装配孔21和第二装配孔22设置在安装板20的第一对称轴S1上或者第二对称轴S2上,第三装配孔23和第四装配孔24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安装板20的第一对称轴S1上或者第二对称轴S2上,如此,在将安装板20分别与后壳11和第三连接件连接的过程中,便于安装板20与后壳11和第三连接件三者上的孔的位置对齐,还可以使得连接后,三者连接牢固,受力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板20还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五装配孔25和第六装配孔26。第五装配孔25和第六装配孔26之间的孔距也是第一孔距D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孔距D1是60厘米。请参阅图4,第五装配孔25和第六装配孔26设置在第一对称轴S1上,第一装配孔21和第二装配孔22设置在第二对称轴S2上。
在使用中,安装板20连接至后壳11的外表面,安装板20的第五装配孔25与后壳11的第一过孔111对齐,安装板20的第六装配孔与后壳11的第二过孔112对齐,如此,通过第五装配孔25与第一过孔111螺纹连接以及通过第六装配孔与第二过孔112螺纹连接,安装板20和后壳11实现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螺纹连接是通过螺栓连接或者螺钉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板20同时形成有第一装配孔21、第二装配孔22和第五装配孔25和第六装配孔26。根据可以安装需要,将线控器壳体组件的后壳11与安装板20通过第一装配孔21和第二装配孔22螺纹连接,或者将线控器壳体组件的后壳11与安装板20通过第五装配孔25和第六装配孔26螺纹连接。由于第一装配孔21和第二装配孔22设置在安装板20的第一对称轴上,第五装配孔25和第六装配孔26设置在安装板20的第二对称轴上。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安装板20横装(安装后,安装板20的第一对称轴S1水平延伸)或者安装板20竖装(安装后,安装板20的第二对称轴水S2平延伸),保持安装后,线控器的显示屏的方向不变。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控器10,线控器1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线控器壳体组件。请参阅图6和图7,线控器10包括线控器壳体组件,线控器壳体组件包括前壳12和后壳11。线控器10还包括显示屏13。显示屏13连接至前壳12并且通过开口暴露以被用户观察到。显示屏13包括玻璃板、显示模组和FPC排线。玻璃板设置在前壳12上,显示模组和FPC排线设置在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线控器1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线控器壳体组件,线控器壳体组件包括固定板110,通过固定板110上的第一安装结构,线控器10与第一被连接件连接,线控器10还能够通过固定板110上的第二安装结构固定至第二被连接件,线控器10能够满足多种安装场景,普适性较高。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被连接件是第一电工盒,第二被连接件是墙体。
在线控器壳体组件包括安装板20的实施例中,线控器10还可以通过线控器壳体组件连接至第三被连接件。第三被连接件是第二电工盒。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线控器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线控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用于与第一被连接件的连接结构配合,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用于将所述固定板固定至第二被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后壳,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后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的孔距是第一孔距,所述第一孔距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被连接件的两个安装孔的孔距相匹配;
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第三过孔,所述第二安装结构通过与连接件配合将所述线控器固定至第二被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控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孔的所在位置、所述第二过孔的所在位置和所述第三过孔的所在位置呈三角形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控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还包括第四过孔和第五过孔,所述第三过孔的所在位置、所述第四过孔的所在位置和所述第五过孔的所在位置呈三角形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控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器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之间的孔距与所述第一孔距相匹配,所述安装板上还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三装配孔和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三装配孔和所述第四装配孔之间的孔距是第二孔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控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还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五装配孔和第六装配孔,所述第五装配孔和所述第六装配孔之间的孔距与所述第一孔距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控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的连线方向与所述第五装配孔和所述第六装配孔的连线方向垂直。
9.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控器壳体组件。
1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线控器。
CN202321537376.7U 2023-06-15 2023-06-15 线控器壳体组件、线控器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220292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7376.7U CN220292326U (zh) 2023-06-15 2023-06-15 线控器壳体组件、线控器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7376.7U CN220292326U (zh) 2023-06-15 2023-06-15 线控器壳体组件、线控器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2326U true CN220292326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41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7376.7U Active CN220292326U (zh) 2023-06-15 2023-06-15 线控器壳体组件、线控器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2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84865U (zh) 一种组合式配电箱箱体
US20130171881A1 (en) Connector block assembly utilizing a single output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CN220292326U (zh) 线控器壳体组件、线控器及空调系统
US20200355360A1 (en) Lens assembly for an led lighting fixture
US7239528B1 (en) Techniques for accommodating variations in chassis tolerances
US20200398664A1 (en) Powertrain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CN103633492A (zh) 一种浮动连接器
CN102736702A (zh) 防水装置
CN214256792U (zh) Led显示屏的箱体的拼接结构以及拼接屏
CN203722014U (zh) 室外机的接线板、固定板及室外机
CN213545785U (zh) 一种用于led显示面板的平整度调整系统及led显示屏
US20180316141A1 (en) Electrical system, and power inlet apparatus and electrical receptacle assembly therefor
CN210744517U (zh) 一种配电柜的固定装置
CN113675426A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模块的组合密封结构
CN221081716U (zh) 一种控制器壳体和汽车控制器
CN206259568U (zh) 屏蔽体组件以及单芯连接器
CN21621461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磁铁结构
CN218161671U (zh) 一种电缆井母线槽固定装置
CN220752988U (zh) 显示装置
CN220338176U (zh) 一种嵌入式固定支架及摄像头组件
CN221006549U (zh) 保护接头装置及包括其的称重模块
CN112003050A (zh) 交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箱体
CN216251985U (zh) 一种电子线束固定件
CN220506990U (zh) 风管机内机
CN219487316U (zh) 一种tcu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