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6990U - 风管机内机 - Google Patents

风管机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6990U
CN220506990U CN202321777965.2U CN202321777965U CN220506990U CN 220506990 U CN220506990 U CN 220506990U CN 202321777965 U CN202321777965 U CN 202321777965U CN 220506990 U CN220506990 U CN 220506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ducted
connection
internal machine
connec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779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俊勇
魏书生
周剑波
胡知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17779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6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6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6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管机内机,包括:第一设备段,包括第一壳体;第二设备段,沿第一方向与第一设备段并排设置,包括第二壳体;和连接结构,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配合面,两个第一配合面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壳体一侧向第二壳体一侧逐渐靠近;第二连接部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配合面,两个第二配合面沿第一方向从第二壳体一侧向第一壳体一侧逐渐远离;两个第二配合面与两个第一配合面一一对应地设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各第二配合面与对应的第一配合面贴合。

Description

风管机内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管机内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对于整体式吊顶房屋,风管机内机100一般为暗藏式,安装于室内天花板200上方,在天花板200上设置检修口200A。检修口200A的开口尺寸一般较小,例如,标准检修口的尺寸为500mm*500mm。
如图1和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风管机内机100的常规结构是整体式不可拆分结构,尺寸比较大,重量比较重,需要多人抬起安装。以上常规结构的风管机内机100无法满足开口尺寸较小的检修口200A对应的安装要求。
上述陈述仅用于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技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管机内机,旨在利于满足开口尺寸较小的检修口对应的安装要求。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管机内机,包括:
第一设备段,包括第一壳体和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设备;
第二设备段,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设备段并排设置,包括第二壳体和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设备;和
连接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设备段与所述第二设备段之间,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配合面,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面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向所述第二壳体一侧逐渐靠近;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配合面,所述两个第二配合面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二壳体一侧向所述第一壳体一侧逐渐远离,所述两个第二配合面与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面一一对应地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各所述第二配合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面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布置,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面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平面;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曲面;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平面与曲面的组合表面或平面与平面的组合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安装板,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安装板,所述两个第二配合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安装板,所述两个第三安装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二壳体一侧向所述第一壳体一侧逐渐靠近,所述两个第三安装板与所述两个第二安装板一一对应地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三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等间隔设置的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面中任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面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向所述第二壳体一侧均朝向另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面所在的一侧的方向倾斜;所述两个第二配合面中任一个所述第二配合面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二壳体一侧向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均朝向远离另一个所述第二配合面所在的一侧的方向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面相对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平面对称设置;所述两个第二配合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所述连接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限制所述第一设备段和所述第二设备段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个以上所述连接单元,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单元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上限制所述第一设备段和所述第二设备段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伸面以内;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伸面以内。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所述螺纹连接件垂直于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所述螺纹连接件的旋拧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且各所述旋拧部均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由板材制成,所述板材包括结构层和设置于所述结构层内侧的保温层。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的一个包括风机,另一个包括蒸发器。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长方体,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连接部构成的第一组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构成的第二组合结构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均对应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中,所述的宽度与所述高度均小于500mm。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风管机内机,由于包括第一设备段、第二设备段和连接结构,通过连接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设备段和第二设备段能够实现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设备段和第二设备段拼接组合后就是一个正常的风管机内机,可以满足风管机内机的功能。可以将第一设备段和第二设备段拆开,分别通过检修口进出天花板上方空间,从而可以使风管机内机满足较小尺寸的检修口的安装要求。连接结构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的设置形式,利于第一设备段和第二设备段沿第一方向运动而实现快速对接,组装方便,且组装后配合位置准确。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风管机内机安装于天花板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的整体式风管机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的原理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设备段和第二设备段分离。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设备段和第二设备段连接。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的连接结构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
100、风管机内机;
110、第一设备段;
111、第一壳体;
112、第一设备;
120、第二设备段;
121、第二壳体;
122、第二设备;
130、连接结构;
131、第一连接部;
1311、第一安装板;
131A、第一配合面;
132、第二连接部;
1321、第二安装板;
1322、第三安装板;
132A、第二配合面;
133、螺纹连接件;
B、板材;
B1、结构层;
B2、保温层;
200、天花板;
200A、检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如图3至图6所示,为满足开口尺寸较小的检修口的安装要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管机内机100。该风管机内机100包括第一设备段110、第二设备段120和连接结构130。
第一设备段110包括第一壳体111和位于第一壳体111内的第一设备112。
第二设备段120沿第一方向与第一设备段110并排设置,包括第二壳体121和位于第二壳体121内的第二设备122。
连接结构130沿第一方向位于第一设备段110与第二设备段120之间。连接结构130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
第一连接部131连接于第一壳体111的靠近第二壳体121的端部。第二连接部132连接于第二壳体121的靠近第一壳体111的端部。
第一连接部131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配合面131A。两个第一配合面131A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壳体111一侧向第二壳体121一侧逐渐靠近。
第二连接部132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配合面132A。两个第二配合面132A沿第一方向从第二壳体121一侧向第一壳体111一侧逐渐远离。两个第二配合面132A与两个第一配合面131A一一对应地设置。
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二连接部132被配置为各第二配合面132A与对应的第一配合面131A贴合。
以上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由于包括第一设备段110、第二设备段120和连接结构130,通过连接结构130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之间的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能够实现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拼接组合后就是一个正常的风管机内机100,可以满足风管机内机100的功能。可以将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拆开,分别通过检修口200A进出天花板200上方空间,从而可以使风管机内机100满足较小尺寸的检修口200A的安装要求。
连接结构130中第一安装部131和第二安装部132的第一配合面131A和第二配合面132A的设置形式,利于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沿第一方向运动而实现快速对接,组装方便,且组装后配合位置准确。
如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风管机内机100整体呈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的长度方向为X,宽度方向为Y,高度方向为Z。其中第一方向为宽度方向Y。
其中,第一配合面131A和第二配合面132A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两个第一配合面131A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布置,两个第二配合面132A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
如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高度方向Z。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两个第二配合面132A均位于对应的第一配合面131A的外侧。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至少一个第一配合面131A与对应的第二配合面132A均为平面。在一些未图示的风管机内机中,至少一个第一配合面131A与对应的第二配合面132A均为曲面;或者,至少一个第一配合面131A与对应的第二配合面132A均为平面与曲面的组合表面或平面与平面的组合表面。曲面例如为锥面、弧形面、球冠面等。
第一配合面131A与对应的第二配合面132A均为平面例于加工制作。第一配合面131A与对应的第二配合面132A均为曲面或组合表面,利于第一设备段110与第二设备段120在组装时准确定位,从而利于组装。
如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131A与对应的第二配合面132A均为平面。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第一连接部131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安装板1311,两个第一配合面131A分别位于第一安装板1311上;和/或第二连接部132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安装板1321,两个第二配合面132A分别位于第二安装板1321上。
设置第一安装板1311利于第一配合面131A加工;设置第二安装板1321利于第二配合面132A加工。
如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31包括第一安装板1311和第二安装板1321。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第二连接部132还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安装板1322,两个第三安装板1322沿第一方向从第二壳体121一侧向第一壳体111一侧逐渐靠近,两个第三安装板1322与两个第二安装板1321一一对应地设置,每个第二安装板1321通过第三安装板1322连接于第二壳体121上。
设置第三安装板1322利于第二安装板132及其上的第二配合面132A加工成形。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第一配合面131A与第二配合面132A为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等间隔设置的平面。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两个第一配合面131A中任一个第一配合面131A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壳体111一侧向第二壳体121一侧均朝向另一个第一配合面131A所在的一侧的方向倾斜;两个第二配合面132A中任一个第二配合面132A沿第一方向从第二壳体121一侧向第一壳体111一侧均朝向远离另一个第二配合面132A所在的一侧的方向倾斜。
以上第一配合面131A和第二配合面132A的设置方式,更有利于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在组装时快速对位,从而便于组装。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两个第一配合面131A相对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平面对称设置;两个第二配合面132A相对于第一平面对称设置。
如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平面为内管机内机100的高度方向Z的中分面。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连接结构13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限制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的相对位置。
如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30在高度方向Z上限制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的相对位置。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连接结构130包括两个以上连接单元,至少两个连接单元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上限制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的相对位置。
例如,两个连接单元可以成角度布置,从而可以从不同的方向限制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的相对位置。更具体的示例中,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仅示出了一个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的各连接板沿长度方向X延伸。在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连接结构30还可以包括另一个类似的连接单元,该另一个连接单元的各连接板沿高度方向Z延伸。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第一壳体11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位于第一侧壁的外表面的沿第一方向的延伸面以内;第二壳体12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二连接部132位于第二侧壁的外表面的沿第一方向的延伸面以内。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第一壳体11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第二壳体121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与第二侧壁的外表面平齐。
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与第二侧壁的外表面平齐,利于防止风管机内机100放在平面上安装时容易倾斜的问题,从而利于防止因此导致噪音振动等异常。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第二连接部132与第一连接部131通过螺纹连接件133连接,螺纹连接件133垂直于第一配合面131A和第二配合面132A。通过螺纹连接件133连接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利于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多次拆装而维持风管机内机100的整体外形不变。螺纹连接件133垂直于第一配合表面131A和第二配合表面132A,在第一配合表面131A和第二配合表面132A均设置于板状结构上时,螺纹连接件133相对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侧板倾斜,更利于在狭窄的空间实现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拆装。螺纹连接件133例如为螺钉。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螺纹连接件133的旋拧部位于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的外侧,且各旋拧部均朝向第二壳体的一侧倾斜。
如图3至图6所示,本申请的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的连接结构130在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21之间形成“V”型结构并通过螺纹连接件133进行紧固连接,不仅提升了拼接部位的结构强度,也将螺纹连接件133隐藏在V型结构的槽中,利于实现组合后的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的设置连接单元的部位,例如底部或者顶部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无论是水平安装,还是吊装都可以方便安装,且连接单元的相对的两侧的螺纹连接件133的旋拧头可以朝向同一侧,便于工人观察螺纹连接件所在位置及方便工程现场拆装。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一壳体111一体形成;第二连接部132与第二壳体121一体形成。该设置便于风管机内机100加工。例如,可以通过压制直接在第一壳体111上形成第一连接部131,在第二壳体121上形成第二连接部132。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第一壳体111、第一连接部131、第二壳体121和第二连接部132均由板材B制成,板材B包括结构层B1和设置于结构层B1内侧的保温层B2。
设置保温层B2利于防止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的连接部位漏风、存在凝露风险。结构层B1例如为钣金。保温层B2例如为海绵层。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第一设备112和第二设备122中的一个包括风机,另一个包括蒸发器。
在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2包括风机,第二设备122包括蒸发器。将风机和蒸发器分别设于第一设备段110和第二设备段120,利于均衡两个设备段的重量,使两个设备段在移动、组装、拆分时更加方便。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21均为长方体,第一方向为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21的宽度方向Y,第一壳体111和第一连接部131构成的第一组合结构与第二壳体121和第二连接部132构成的第二组合结构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均对应相同。
使第一组合结构和第二组合结构的外形尺寸大致相同,利于均衡两个设备段的大小,从而更利于适应较小尺寸的检修口200A。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的风管机内机100中,的宽度与高度均小于500mm。该设置利于第一组合结构和第二组合结构进出标准检修口。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20)

1.一种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段(110),包括第一壳体(111)和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1)内的第一设备(112);
第二设备段(120),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设备段(110)并排设置,包括第二壳体(121)和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21)内的第二设备(122);和
连接结构(130),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设备段(110)与所述第二设备段(120)之间,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所述第一连接部(131)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1)的靠近所述第二壳体(121)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部(132)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1)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11)的端部,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配合面(131A),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面(131A)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壳体(111)一侧向所述第二壳体(121)一侧逐渐靠近;
所述第二连接部(132)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配合面(132A),所述两个第二配合面(132A)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二壳体(121)一侧向所述第一壳体(111)一侧逐渐远离,所述两个第二配合面(132A)与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面(131A)一一对应地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1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2)被配置为:各所述第二配合面(132A)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面(131A)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面(131A)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布置,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面(132A)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面(132A)均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面(131A)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面(131A)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配合面(132A)均为平面;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面(131A)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配合面(132A)均为曲面;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面(131A)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配合面(132A)均为平面与曲面的组合表面或平面与平面的组合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安装板(1311),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面(131A)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311)上;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132)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安装板(1321),所述两个第二配合面(132A)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3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32)还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安装板(1322),所述两个第三安装板(1322)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二壳体(121)一侧向所述第一壳体(111)一侧逐渐靠近,所述两个第三安装板(1322)与所述两个第二安装板(1321)一一对应地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板(1321)通过所述第三安装板(1322)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131A)与所述第二配合面(132A)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等间隔设置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面(131A)中任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面(131A)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壳体(111)一侧向所述第二壳体(121)一侧均朝向另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面(131A)所在的一侧的方向倾斜;所述两个第二配合面(132A)中任一个所述第二配合面(132A)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二壳体(121)一侧向所述第一壳体(111)一侧均朝向远离另一个所述第二配合面(132A)所在的一侧的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配合面(131A)相对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平面对称设置;所述两个第二配合面(132A)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13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限制所述第一设备段(110)和所述第二设备段(120)的相对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130)包括两个以上所述连接单元,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单元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上限制所述第一设备段(110)和所述第二设备段(120)的相对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11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2)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伸面以内;
所述第二壳体(12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1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2)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延伸面以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壳体(12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平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3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通过螺纹连接件(133)连接,所述螺纹连接件(133)垂直于所述第一配合面(131A)和所述第二配合面(132A)。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连接件(133)的旋拧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外侧,且各所述旋拧部均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倾斜。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与所述第一壳体(111)一体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132)与所述第二壳体(121)一体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1)、所述第一连接部(131)、所述第二壳体(1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2)均由板材(B)制成,所述板材(B)包括结构层(B1)和设置于所述结构层(B1)内侧的保温层(B2)。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112)和所述第二设备(122)中的一个包括风机,另一个包括蒸发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1)均为长方体,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1)的宽度方向(Y),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31)构成的第一组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壳体(1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2)构成的第二组合结构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均对应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风管机内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宽度与所述高度均小于500mm。
CN202321777965.2U 2023-07-07 2023-07-07 风管机内机 Active CN220506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7965.2U CN220506990U (zh) 2023-07-07 2023-07-07 风管机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7965.2U CN220506990U (zh) 2023-07-07 2023-07-07 风管机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6990U true CN220506990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3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77965.2U Active CN220506990U (zh) 2023-07-07 2023-07-07 风管机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6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91113U (zh) 組合式遮蔽結構
WO2018107867A1 (zh)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及车辆
JP4898540B2 (ja) 段ボールダクトの施工方法
CN220506990U (zh) 风管机内机
CN116697457A (zh) 风管机内机
JPH1183155A (ja) 空気調和装置
TWI577945B (zh) 氣流交換裝置
JP4670273B2 (ja) ダクトファン
JP2018119737A (ja) 天井埋込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EP0789196B1 (en) Air conditioner having eccentrically-disposed fan
CN210345807U (zh) 加强风口接口
WO2019225278A1 (ja) 空調室内機
JPH1073310A (ja) 多機能カセット型空調ユニット
JP4297818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JP4663163B2 (ja) 吹出しチャン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21185421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624728U (zh) 空调系统及其末端装置
JP2005282956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CN219243861U (zh) 转接组件及空调器
CN215442639U (zh) 一种无龙骨吊顶用石膏装饰板
JPS6229850Y2 (zh)
CN211396225U (zh) 一种异型格栅连接件
CN215295352U (zh) 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
CN211060241U (zh) 一种风管机、风管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JP2000121141A (ja) 空調ボック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