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1165U - 一种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1165U
CN220291165U CN202223422115.9U CN202223422115U CN220291165U CN 220291165 U CN220291165 U CN 220291165U CN 202223422115 U CN202223422115 U CN 202223422115U CN 220291165 U CN220291165 U CN 220291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ocket
plug
cavity
conducting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211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扣
朱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211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1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1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1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壳体组件、插座组件和电源插头;所述电源插头与所述插座组件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插座组件供电;所述插座组件包括:导电片组件、端盖和支架,所述端盖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支架形成安装腔,所述导电片组件集成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容置腔和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插座组件作为一个整体模块置入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端盖具有用于容纳外接插头的插接腔,所述端盖的插接腔的侧壁的边缘围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周围。

Description

一种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插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电能的设备越来越多,而作为电力延伸设施之一的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能够插入各种接线,这样方便使用电能的设备连入电路。
现有的插座内部的各种组件的安装方式较为松散,占用空间较大并且装配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壳体组件、插座组件和电源插头;
所述电源插头与所述插座组件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插座组件供电;
所述插座组包括:导电片组件、端盖和支架,所述端盖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支架形成安装腔,所述导电片组件集成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容置腔和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通孔;
所述插座组件作为一个整体模块置入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端盖具有用于容纳外接插头的插接腔,所述端盖的插接腔的侧壁的边缘围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周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腔的底壁形成有用于供所述外接插头的插针插入的第一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的底壁朝向所述容置腔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插接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导电片组件的多个容置槽;
所述导电片组件包括:火线导电片和零线导电片;
所述火线导电片和所述零线导电片相对布置在不同的所述容置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火线导电片为一体式结构;和/或,所述零线导电片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火线导电片包括两个第一导电片,两个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形成有第一插孔;
所述零线导电片包括两个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形成有第二插孔;
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所述第一插孔和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片的第二插孔成对设置,以供同一个所述外接插头的所述插针插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筒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筒部内的间隔板部,所述火线导电片和所述零线导电片均集成于所述间隔板部上,所述端盖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筒部的两端,以使得不同的外接插头能够从所述插座的相对两侧插入所述插接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片组件还包括:地线导电片;
所述地线导电片集成在所述间隔板部和所述端盖之间,并且经所述端盖裸露于所述插接腔中,用于与外接插头的绝缘壳体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安全门组件,所述安全门组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且固定在所述插接腔的所述底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全门组件包括:安全门支架和安全门;
所述安全门支架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所述外接插头的所述插针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插入到所述导电片组件中;
所述安全门固定在所述安全门支架上,所述安全门被设置为在无所述外接插头插入时,盖合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壳体组件沿第一方向的侧壁上;
所述电源插头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沿第二方向的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座包括: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插座组件沿第三方向的第一侧,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接口,所述接口通过所述壳体组件上的第二通孔显露,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座还包括:绕线架和线材;
所述绕线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插座组件沿第三方向的第二侧;
所述线材缠绕在所述绕线架上,所述线材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位于所述容置腔外;
所述线材通过所述壳体组件上的第三通孔拉出或收入所述容置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的插座组件内的导电片组件集成在支架上,结构紧凑。同时,插座组件作为一个整体模块置入壳体组件的容置腔内,不会过多占用容置腔内的空间,保障了容置腔内部的元器件的集成化和插座的小型化,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插座组件的模块化便于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插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插座的端盖、安全门组件和导电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插座的插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插座的插座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插座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的插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插座组件的火线导电片和零线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的安全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组件;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2-插座组件;21-导电片组件;211-火线导电片;211a-第一导电片;211b-第一插孔;212-零线导电片;212a-第二导电片;212b-第二插孔;213-地线导电片;22-端盖;221-插接腔;222-第一开口;23-支架;231-容置槽;232-间隔板部;233-筒部;24-安全门组件;241-安全门支架;242-安全门;243-第二开口;3-电源插头;4-电路板;41-接口;42-开关组件;5-绕线架;51-连接插头;6-线材;100-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座100,插座100包括:壳体组件1、插座组件2和电源插头3。
壳体组件1是插座100的外部保护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用于容置实现插座功能的各种功能性器件。壳体组件1可以由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塑料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碳酸酯材料(Polycarbonate,PC),PC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阻燃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大体呈长方体的形状,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以及与顶壁和底壁连接的四个侧壁。顶壁、底壁以及四个侧壁围设形成容置腔。长方体的形状便于用户握持,同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便于在壳体组件的不同壁面上设置通孔,实现更多的功能。
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中的一个侧壁以可拆卸地安装方式扣合在顶壁、底壁以及与其相邻的两个侧壁上,可拆卸地安装方式可以便于插座内部元器件的组装、更换以及维护。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也可以例如呈多面体形状、圆柱体形状或者正方体形状等任何其他形状,本公开实施例不对其结构形状进行具体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电源插头3连接于壳体组件1的一个侧壁上,并且与插座组件2电连接,用于为插座组件2供电。插座组件2用于将电源插头3提供的电力延伸至外部用电设备,当外部用电设备的外接插头的插针插入到插座组件2中时,可以通过插座组件2连入电路,实现对外部用电设备的通电。
需要说明的是,电源插头3用于接入交流电,插座组件2用于输出交流电或直流电。
如图3至图6所示,插座组件2包括导电片组件21、端盖22和支架23。导电片组件21集成在支架23上,支架23用于承载导电片组件21,以起到固定导电片组件21的作用。
端盖22与支架23可拆卸地连接,示例性地,端盖22可以通过卡扣以卡合的方式与支架23可拆卸地连接,或者,端盖22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支架23可拆卸地连接,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可以便于后续插座组件2内部的功能元器件的维护和更换。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端盖22还可以通过粘合的方式与支架23实现固定连接,提高插座组件2的稳定性。
端盖22和支架23同样由可以由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
端盖22与支架23形成安装腔,集成在支架23上的导电片组件21位于安装腔内。
本公开实施例的插座组件2大体呈圆柱形,圆柱形的形状占用空间小,更加有利于插座内部元器件的集成化和插座的小型化。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插座组件2也可以呈长方体、正方体或多面体等任何其他形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插座组件2输出的是交流电。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插座组件2还可以输出直流电。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插座组件2是作为一个整体模块置入容置腔内的,结构紧凑,不会过多占用容置腔内的空间,保障了容置腔内部的元器件的集成化和插座的小型化,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插座组件2的模块化便于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1、图3、图5和图6所示,端盖22具有用于容纳外接插头的插接腔221,壳体组件1具有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与容置腔连通,端盖22的插接腔221的侧壁的边缘围设在所述第一通孔11周围。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端盖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端盖22分别盖设在支架23的两端,形成两个插接腔221,以供两个不同的外接插头插入。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具有一个端盖或者具有更多个(两个以上)端盖。
插接腔221的底壁形成有用于供外接插头的插针插入的第一开口222。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端盖22的底壁朝向所述容置腔的方向凹陷,以形成插接腔221。插接腔221大体呈具有圆柱形,与外接插头的尺寸相匹配,第一开口222的形状为圆形,与外接插头的插针的形状相匹配。
如图7所示,支架23具有用于容置导电片组件21的多个容置槽231,容置槽231与支架23形成为一体结构。
导电片组件21包括火线导电片211和零线导电片212,火线导电片211和零线导电片212相对布置在不同的容置槽231内。
容置槽231的形状与火线导电片211和零线导电片212的形状相同,可以对火线导电片211和零线导电片212起到固定和分隔作用,火线导电片211和零线导电片212相对布置在不同的容置槽231,减少由于火线导电片211和零线导电片212接触而发生短路的可能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火线导电片211为一体式结构,和/或,零线导电片212为一体式结构。
火线导电片211和零线导电片212的一体式结构能够减少组装,避免组装产生的误差,简化了生产过程的同时,还减少了可能因为组装产生的干扰。另外,火线导电片211和零线导电片212的一体式结构的连接方式与其他连接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大批量生产作业的情况下,一体式结构能够简化加工步骤,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提升良品率。
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火线导电片211和零线导电片212也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组装而成。
如图8所示,火线导电片211包括两个第一导电片211a,两个第一导电片211a的一端相互连接。第一导电片211a弯折形成有第一插孔211b。零线导电片212包括两个第二导电片212a,第二导电片212a的一端相互连接。第二导电片212a弯折形成有第二插孔212b。其中,一个第一导电片211a的第一插孔211b和一个第二导电片212a的第二插孔212b成对设置,形成一对火线零线的插孔组合,以供同一个外接插头的插针插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导电片211a形成的两个第一插孔211b的插接方向相反,两个第二导电片212a形成的两个第二插孔212b的插接方向相反,因此,能够形成两对火线零线的插孔组合,每对火线零线的插孔组合中的第一插孔211b和第二插孔212b的插接方向相同,两对火线零线的插孔组合的插接方向相反,分别供两个外接插头的插针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同时插入。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火线导电片211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一导电片211a,零线导电片212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二导电片212a。此时,第一导电片211a形成的第一插孔211b与第二导电片212a形成的第二插孔212b的插接方向相同,形成一对火线零线的插孔组合,以供一个外接插头的插针插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一个插接腔221上的第一开口222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一开口与一对火线零线的插孔组合中的第一插孔211b相对应,另一个开口与一对火线零线的插孔组合中的第二插孔212b相对应,外接插头的插针穿过两个第一开口222插入到第一插孔211b和第二插孔212b,以与火线导电片211和零线导电片212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支架23包括筒部233以及设置于筒部233内的间隔板部232,间隔板部232大体位于筒部233的中间位置,将筒部233分为两个容置空间。端盖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端盖22盖设于筒部233的两端,以使得不同的外接插头能够从插座的相对两侧插入插接腔221。
火线导电片211和零线导电片212均集成于间隔板部232上。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火线导电片211和零线导电片212均集成在间隔板部232的一侧,即,位于同一个容置空间内。间隔板部232上形成有连通两个容置空间的通孔,一对火线零线的插孔组合通过该通孔显露在另一侧的容置空间中,使得另一侧的外接插头的插针能够通过端盖22上的第一开口222与火线导电片211和零线导电片212连接。如此,仅通过一个火线导电片211和一个零线导电片212即可实现插座的两侧插接,节约了部件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能够节约空间,有利于产品的集成化。
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间隔板部232的两侧均集成有火线导电片211和零线导电片212。
如图3所示,导电片组件21还包括:地线导电片213,地线导电片213集成在间隔板部232和端盖22之间,并且经端盖22裸露于插接腔221中,用于与外接插头的绝缘壳体接触。
地线导电片213的数量与插接腔221的数量相同,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导电片组件21包括两个地线导电片213,两个地线导电片213分别集成在间隔板部232的两侧,位于间隔板部232和端盖22之间。
地线导电片213与电源插头3的地线连接,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降低由于漏电而对使用者造成安全隐患的可能性,提高安全性能。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插座100包括设置在容置腔内的第一导线(图中未示出)、第二导线(图中未示出)和第三导线(图中未示出)。第一导线用于将火线导电片211与电源插头3的火线连接,第二导线用于将零线导电片212与电源插头3的零线连接,第三导线用于将地线导电片213与电源插头的地线连接。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第三导线在容置腔内均是以侧向出线的方式进行布置的,由此,能够节省容置腔内部的空间,进而使得插座100的整体结构能够更加紧凑。
如图3和图6所示,插座组件2还包括安全门组件24,安全门组件24位于容置腔内并且固定在插接腔221的底壁上。
如图9所示,安全门组件24包括安全门支架241和安全门242。安全门支架241上形成有第二开口243,第二开口243与第一开口222相对应,外接插头3的插针穿过第一开口222和第二开口243插入到导电片组件21中。
安全门242固定在安全门支架241上,安全门242被设置为在无外接插头插入时,盖合在所述第一开口222和第二开口243之间。
在没有外接插头插入插座时,安全门242是盖合在第一开口222和第二开口243之间的,如此,能够起到封闭的作用,降低使用者误触插座时发生触电的可能性,提升插座的安全性能。另外,还可以降低灰尘或者异物进入到容置腔内的可能性,从而保持插座良好的导电性。
为了便于说明,将沿壳体组件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将沿壳体组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将沿壳体组件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具有两个第一通孔11,两个第一通孔11分别位于壳体组件1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即,两个用于供外接插头插入的插接腔221分别位于壳体组件1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电源插头3连接于壳体组件1沿第二方向的一个侧壁上,即,电源插头3连接于与设置有第一通孔11的侧壁相邻的侧壁上。这种排布方式使得电源插头3以及外接插头的电源线能够分布在壳体组件1的不同位置处,降低不同电源线发生相互缠绕的可能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电源插头3还可以连接于与设置有第一通孔11的侧壁相对的侧壁上,或者,电源插头3还可以连接于壳体组件1的顶壁或者底壁上。
如图2所示,插座100包括电路板4,电路板4位于容置腔内且位于插座组件2沿第三方向的第一侧,靠近壳体组件1的顶壁布置。当然,电路板4也可以位于插座组件2沿第三方向的第二侧,靠近壳体组件1的底壁布置,或者,电路板4还可以位于容置腔内的任何合适的位置。电路板4是将插座中的各种电子元器件相互电连接的载体。
示例性地,电路板4例如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组件1的容置腔内,还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组件1的容置腔内,当然也可以通过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进行固定。
电路板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接口41,接口41用于连接外置用电设备,接口41通过壳体组件1上的第二通孔12显露。可以理解的是,接口41用于输出直流电,也就是说,电路板4上的电子器件可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路板4上设置有两个接口41。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有更少或者更多个接口41。
壳体组件1上形成有第二通孔12,第二通孔12的数量与接口41的数量相同,第二通孔12的形状与接口41的形状相同,并且第二通孔12的位置与接口41的位置相对应,电路板4上的接口41通过第二通孔12显露。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接口41为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USB)和Type C接口。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增加其他类型的接口,例如,Type A接口或Type B接口等。当然,相同种类的接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电路板4上还可以设置有开关组件42,用于实现接口41的连通或者断开。
如图2所示,插座100还包括绕线架5和线材6;
绕线架5位于容置腔内且位于插座组件2沿第三方向的第二侧,靠近壳体组件1的底壁布置,当然,绕线架5也可以位于插座组件2沿第三方向的第一侧,靠近壳体组件1的顶壁布置,或者,绕线架5还可以位于容置腔内的任何合适的位置。
线材6缠绕在绕线架5上,线材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插头51,连接插头51位于容置腔外,线材6通过壳体组件1上的第三通孔13拉出或收入容置腔,从而使得连接插头51能够相对于壳体组件1拉伸和收缩。
这种可拉伸和收缩的连接插头51能够扩展连接插头51的使用范围,并且在收缩状态时不会额外占用壳体组件外的空间,从而整体节省了插座的占用空间。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路板4和绕线架5分别布置在插座组件2沿第三方向相对的两侧,即,分别布置在壳体组件1沿高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远端侧,这样的布局更加合理、美观,并且用户在对接口41上的线缆进行插拔以及使用连接插头51时,不易发生多个线缆之间的相互缠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的位置以及接口41、连接插头51的类型不做具体的限定,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插座组件2、电路板4以及能够伸缩的连接插头均是作为一个整体模块置入所述容置腔内的,结构紧凑,便于装配。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壳体组件、插座组件和电源插头;
所述电源插头与所述插座组件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插座组件供电;
所述插座组件包括:导电片组件、端盖和支架,所述端盖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支架形成安装腔,所述导电片组件集成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容置腔和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通孔;
所述插座组件作为一个整体模块置入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端盖具有用于容纳外接插头的插接腔,所述端盖的插接腔的侧壁的边缘围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腔的底壁形成有用于供所述外接插头的插针插入的第一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的底壁朝向所述容置腔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插接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导电片组件的多个容置槽;
所述导电片组件包括:火线导电片和零线导电片;
所述火线导电片和所述零线导电片相对布置在不同的所述容置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导电片为一体式结构;和/或,所述零线导电片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线导电片包括两个第一导电片,两个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形成有第一插孔;
所述零线导电片包括两个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形成有第二插孔;
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所述第一插孔和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片的第二插孔成对设置,以供同一个所述外接插头的所述插针插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筒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筒部内的间隔板部,所述火线导电片和所述零线导电片均集成于所述间隔板部上,所述端盖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筒部的两端,以使得不同的外接插头能够从所述插座的相对两侧插入所述插接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组件还包括:地线导电片;
所述地线导电片集成在所述间隔板部和所述端盖之间,并且经所述端盖裸露于所述插接腔中,用于与外接插头的绝缘壳体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安全门组件,所述安全门组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且固定在所述插接腔的所述底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门组件包括:安全门支架和安全门;
所述安全门支架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所述外接插头的所述插针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插入到所述导电片组件中;
所述安全门固定在所述安全门支架上,所述安全门被设置为在无所述外接插头插入时,盖合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壳体组件沿第一方向的侧壁上;
所述电源插头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沿第二方向的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插座组件沿第三方向的第一侧,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接口,所述接口通过所述壳体组件上的第二通孔显露,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绕线架和线材;
所述绕线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插座组件沿第三方向的第二侧;
所述线材缠绕在所述绕线架上,所述线材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位于所述容置腔外;
所述线材通过所述壳体组件上的第三通孔拉出或收入所述容置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CN202223422115.9U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插座 Active CN220291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2115.9U CN220291165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2115.9U CN220291165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1165U true CN220291165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30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2115.9U Active CN220291165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11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4703B (zh) 成套排列式電插座裝置及其組合方法
US5383799A (en) Multi-purpose plug-in electrical outlet adaptor
JP2561885B2 (ja) モジュラー電気コネクタ
EP1709710A1 (en) Modular jack connector system
CN202076548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694582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 having integrated over current protector
US847521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magnetic module mounted on a paddle board with a gap between the module and the paddle board
US4993971A (en) EMI resistan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289532B (zh) 一种转换接头
CN220291165U (zh) 一种插座
CN220291149U (zh) 一种插座
CN220138784U (zh) 一种插座
CN220138783U (zh) 一种插座
CN207994259U (zh) 墙壁电源插座
CN215896777U (zh) 内胆结构及多面体插座
CN217740846U (zh) 插排的插座模块和插排
CN214754270U (zh) 多面体插座的内胆结构及多面体插座
CN212366296U (zh) 一种魔方插座
CN219761686U (zh) 电器元件装配模组和充电设备
CN219321780U (zh) 排插
CN219892485U (zh) 收缩数据线充电模块及插座
CN220822049U (zh) 一种插座
CN218456162U (zh) 插座
CN214957510U (zh) 插座
CN214957437U (zh) 插座的插套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