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0846U - 插排的插座模块和插排 - Google Patents

插排的插座模块和插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0846U
CN217740846U CN202221314671.1U CN202221314671U CN217740846U CN 217740846 U CN217740846 U CN 217740846U CN 202221314671 U CN202221314671 U CN 202221314671U CN 217740846 U CN217740846 U CN 217740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jack
hole
modu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146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俊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3146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08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0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08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排的插座模块和插排,其中,插座模块包括壳体和导电电路,所述壳体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用以供插头插入;所述导电电路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插头通过所述插孔插入而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其中,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设有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的导电端子,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以插入另一壳体的插接孔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设有穿孔,以使所述插接柱与另一壳体的插接孔配合时,另一壳体的导电端子伸入穿孔并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高插排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插排的插座模块和插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排的插座模块和插排。
背景技术
插排即带线多位插座,又称插线板,可以连接一个以上的电源插头,既节省了空间又节省了线路。随着电器使用越来越多,对插排的孔位需求也越来越多。相关技术中,多为一体式排插,如遇插孔不够用的情况则需要重新购买一个新插排,且经常出现一个插排不够用两个插排太多、增加了不必要的空间占用的尴尬局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插排的插座模块和插排,旨在提高插排的灵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插排的插座模块,包括壳体和导电电路,所述壳体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用以供插头插入;所述导电电路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插头通过所述插孔插入而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其中,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设有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的导电端子,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以插入另一壳体的插接孔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设有穿孔,以使所述插接柱与另一壳体的插接孔配合时,另一壳体的导电端子伸入穿孔并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柱有三个,三个所述插接柱形成三角形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三个所述插接柱形成等腰三角形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柱为圆柱状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孔有三个,每一所述插接孔设有一所述导电端子,且两所述导电端子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一所述插接孔连通两所述插接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孔包括两脚插孔、三脚插孔、USB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有所述插接孔,所述第二端面设有所述插接柱;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其中一者设有定位件,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定位件相适配的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插排,所述插排包括插座模块,该插座模块包括壳体和导电电路,所述壳体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用以供插头插入;所述导电电路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插头通过所述插孔插入而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其中,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设有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的导电端子,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以插入另一壳体的插接孔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设有穿孔,以使所述插接柱与另一壳体的插接孔配合时,另一壳体的导电端子伸入穿孔并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排包括用于与电源连接的接线模块,所述接线模块设有插入所述插接孔的连接柱,以使所述接线模块与所述插座模块的导电电路电连接;和/或,所述插排还包括尾部模块,所述尾部模块设有供所述插接柱插入的连接孔,以使封闭所述插接柱的穿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壳体的一端设置插接孔,另一端设有插接柱,当两个插座模块通过插接孔和插接柱插接配合时,插接孔内的导电端子插入另一插座模块的插接柱的穿孔内,从而实现两个插座模块的电连接,确保电路导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插座模块,多个插座模块通过插接孔和插接柱可拆卸连接,形成所需插孔数量的插排,从而提高了插排的灵活性。当需要增加插孔数量时,直接将欲添加的插座模块连接在原插座模块上即可;当需要减少插孔数量时,将欲减少的插座模块拆下即可。如此,用户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合适数量的插孔,减小了插排不必要的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插排的另一视角图;
图3为图1中插排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插排拆解的另一视角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接线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座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插座模块的另一视角图;
图8为图6中插座模块的又一视角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插座模块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插座模块的另一视角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插座模块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插座模块的另一视角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尾部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尾部模块的另一视角图;
图15为图13中尾部模块的又一视角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668410910000031
Figure BDA000366841091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插排的插座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6至图8,该插排1的插座模块10包括壳体100和导电电路,所述壳体100设有插孔110,所述插孔110用以供插头插入;所述导电电路安装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插头通过所述插孔110插入而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其中,所述壳体100的一端设有插接孔120,所述插接孔120内设有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的导电端子140,所述壳体100的另一端设有用以插入另一壳体100的插接孔120的插接柱130,所述插接柱130设有穿孔131,以使所述插接柱130与另一壳体100的插接孔120配合时,另一壳体100的导电端子140伸入穿孔131并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
具体而言,请参照图1至图2、图6,该壳体100可以呈长方体或正方体设置,壳体100可以是绝缘材料制成,以免用户触电,确保使用的安全性能。在一实施例中,该壳体100可以是塑料件,从而减轻插座模块10的重量,降低了插座模块10的制备成本。
壳体100内可以设有安装腔,该安装腔用于安装导电电路。在壳体100的一端面可以开设与安装腔连通的插孔110,该插孔110用于供外部的插头插入,从而与导电电路电连接,实现电流的导通。可以理解的是,该外部插头可以是需要用电的设备,如热水壶、电磁炉等等。该导电电路可以包括火线极片、零线极片和地线极片,各极片之间相互独立不导通。
请参照图1、图6至图7,在壳体100的一端还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插接孔120,插接孔120内安装有导电端子140,该导电端子140与导电电路电连接,从而实现电流的相互导通。在壳体100的另一端还设有插接柱130,该插接柱130可伸入插接孔120内,插接柱130的末端开设有穿孔131,该穿孔131与安装腔连通,以导电端子140穿入插接柱130与导电电路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插接柱130的形状有多种,可以是圆柱状设置,也可以是棱柱状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同样地,该插接孔120的形状也有多种,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方孔、多边形孔等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孔形。该插接孔120用以供插接柱130插入,插接孔120可以与插接柱130相适配,也可以与插接柱130不相适配,只要插接柱130可以插入插接孔120即可,从而对两个壳体100可以进行插接定位。
请参照图1、图3和图8,当一插座模块10与另一插座模块10组合在一起时,一壳体100的插接柱130对准另一壳体100的插接孔120,并向另一壳体100的插接孔120移动,以使插接孔120内的导电端子140伸入到插接柱130的穿孔131内。通过插接柱130与插接孔120的插接配合,从而实现了两个插座模块10之间的连接;同时,通过导电端子140与另一壳体100内的导电电路电连接,保证了两个插座模块10的电连接。这样,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插座模块10后面继续增加插座模块10,从而增加插排1的插孔110数量;如果需要减少插孔110数量,可以取下相应的插座模块10,灵活增加和减少插座模块10数量,便于用户的日常使用,也不占用空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壳体100的一端设置插接孔120,另一端设有插接柱130,当两个插座模块10通过插接孔120和插接柱130插接配合时,插接孔120内的导电端子140插入另一插座模块10的插接柱130的穿孔131内,从而实现两个插座模块10的电连接,确保电路导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插座模块10,多个插座模块10通过插接孔120和插接柱130可拆卸连接,形成所需插孔110数量的插排1,从而提高了插排1的灵活性。当需要增加插孔110数量时,直接将欲添加的插座模块10连接在原插座模块10上即可;当需要减少插孔110数量时,将欲减少的插座模块10拆下即可。如此,用户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合适数量的插孔110,减小了插排1不必要的空间占用。
该插接柱130的数量可以有多个,请参照图6、图10和图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柱130有三个,三个所述插接柱130形成三角形排布。相应地,该导电端子140的数量可以有三个,每一导电端子140分别伸入以插接柱130内,从而在插接柱130与插接孔120插接配合时,插接柱130对导电端子140起到保护作用。该三个导电端子140可以分别于火线极片、零线极片和地线极片,从而实现两个插座模块10的两火线极片连接、两零线极片连接和两地线极片连接。
请参照图6,该插接柱130可以凸设在壳体100的一端面,插接柱130可以与壳体100一体注塑形成,从而减少加工工序,插接柱130不容易与壳体100分离,提高插接柱130与壳体100连接的稳定性。该插接柱130可以是硬质件,也可以是软质件,为了使两个壳体100之间连接稳定,在一实施例中,该插接柱130为硬质件,从而利于两个插座模块10的插接配合,同时保护导电端子140。
三个插接柱130凸设于壳体100端面,三个插接柱130分别位于三角形的端点位置,该三个插接柱130形成的三角形有多种,可以是等腰三角形,也可以是直角三角形。请参照图6,在一实施例中,三个所述插接柱130形成等腰三角形排布。
该插接柱130的形状有多种,请参照图6、图10和图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柱130为圆柱状设置。每一插接柱130呈圆柱状设置,在插接柱130的末端开设有穿孔131,一方面,利于两个插座模块10的插接配合;另一方面,减少插接柱130与另一壳体100的摩擦,避免插接柱130划伤用户以及另一壳体100损伤插接柱130。
该插接孔120可以直接套接在三个插接柱130的外周,也可以是插接孔120有多个,一个插接孔120供一个插接柱130插入。请参照图7、图9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孔120有三个,每一所述插接孔120设有一所述导电端子140,且两所述导电端子140间隔设置。
请继续参照图7、图9和图11,该插接孔120可以是圆孔设置,三个插接孔120内分别设有导电端子140,且其中两个导电端子140间隔设置,从而确保任意两个导电端子140之间不导通。通过设置三个插接孔120,三个插接孔120可以分别与另一壳体100的三个插接柱130插接配合,任意两个导电端子140之间必定有插接柱130间隔开,进一步确保任意两个导电端子140之间不导通。
三个插接孔120之间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相互连接,参照图7、图9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一所述插接孔120连通两所述插接孔120。请参照图6、图10至图12,一插接柱130可以同时连接两个插接柱130,以使插接柱130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了三个插接柱130的整体结构强度。对应地,一个插接孔120分别与另外两个插接孔120连通,以利于三个插接柱130可以分别插入三个插接孔120内,实现两个壳体100之间的插接配合。
请参照图3、图6至图7,所述壳体100具有第一端面101和第二端面102,所述第一端面101设有所述插接孔120,所述第二端面102设有所述插接柱130。当两个壳体100插接配合时,一壳体100的第一端面101朝向贴合另一壳体100的第二端面102,从而使插接柱130可以插入插接孔120内。
请参照图6至图8,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端面101和第二端面102可以是相对设置,也可以是相邻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设有插孔110的壳体100一端面可以位于第一端面101和第二端面102之间,即设有插孔110的壳体100一端面分别连接第一端面101和第二端面102;设有插孔110的壳体100一端面也可以不在第一端面101和第二端面102之间,设有插孔110的壳体100一端面与第一端面101和第二端面102的其中一端面或两端面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插座模块1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请参照图6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101和所述第二端面102的其中一者设有定位件150,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定位件150相适配的定位槽160。请参照图1、图3至图4,通过定位件150插入定位槽160内,对两个壳体100之间的位置进行定位,使得壳体100与壳体100之间连接更为紧密,不易松脱。该定位槽160可以与定位件150相适配,以提高两个壳体100连接的紧密性。
请参照图7、图9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该定位件150可以是凸柱,也可以是凸点,或者是凸块。可以是第一端面101设有定位件150,在第二端面102设有定位槽160。该定位件15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请参照图7至图8,第一端面101可以设有四个定位件150,四个定位件150分别位于第一端面101的四个对角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两个壳体100连接的紧密性。
壳体100上插孔110的类型有多种,请参照图6、图9和图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孔110包括两脚插孔111、三脚插孔112、USB接口113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外部插头的类型不同,从而将插孔110设置为两脚插孔111、三脚插孔112、USB接口113中的一种或多种。当外部插座为两脚插头时,可以选择两脚插孔111,同样地,三脚插孔112对应单脚插头、USB接口113对应USB插头。
请参照图1至图3,一个壳体100可以设置两脚插孔111或三脚插孔112或USB接口113,用户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插孔110类型的插座模块10;也可以是一个壳体100同时设置两脚插孔111、三脚插孔112、USB接口113中的其中两个或三个,从而提高了插座模块10的通用性,方便用户的使用。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插排1,该插排1包括插座模块10,该插座模块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插排1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插座模块10的一端设置插接柱130,另一端设有与插接柱130配合的插接孔120,两个插座模块10通过其中一者的插接柱130与另一者的插接孔120插接配合,从而实现两个插座模块10的连接。
请参照图1、图3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排1包括用于与电源连接的接线模块20,所述接线模块20设有插入所述插接孔120的连接柱21,以使所述接线模块20与所述插座模块10的导电电路电连接。
请参照图1和图5,该接线模块20可以包括外壳22、导线23和总插头24,在外壳22内设有接线电路,导线23的一端连接外壳22内的接线电路,另一端连接总插头24,该总插头24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使接线电路与外部电源电导通。在外壳22的一端面设有连接柱21,该连接柱21与插座模块10的插接孔120插接配合,从而实现接线模块20与插座模块10之间的连接。
请参照图4至图5,连接柱21设有供导电端子140的通孔21a,当连接柱21插入插接孔120内时,插接孔120的导电端子140伸入到通孔21a内,并与外壳22内的接线电路电连接,从而实现接线模块20与插座模块10之间的电连接,进而确保外接电源与插座模块10电流导通。请参照图1,该接线模块20还可以设有控制按钮25,控制按钮25连接接线电路,以开启和关闭电流导通,从而是连接的插座模块10是否进行电流供应。
请参照图1、图4和图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排1还包括尾部模块30,所述尾部模块30设有供所述插接柱130插入的连接孔31,以使封闭所述插接柱130的穿孔131。通过插座模块10的插接柱130插入尾部模块30的连接孔31,从而实现尾部模块30与插座模块10之间的插接,从而对位于末端的插座模块10的插接柱130进行封闭,避免灰尘或小飞虫等进入壳体100内,确保插座模块10的正常运行,也延长了插座模块10的使用寿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请参照图5和图13,该连接柱21的结构可参照插接柱130结构设置,该连接孔31的结构可参照插接孔120结构设置,具有相应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照图5,为了进一步提高接线模块20与插座模块10连接的紧密性,在接线模块20的外壳22可以设有供定位件150插入的定位槽160;同样地,请参照图13至图15,可以在尾部模块30设置插入定位槽160的定位件150,从而提高了尾部模块30与插座模块10连接的紧密性,尾部模块30不容易与插座模块10分离。如此,接线模块20可以连接在插接在一起的多个插座模块10的一端,尾部模块30连接在插接在一起的多个插座模块10的另一端,实现对多个插座模块10首尾端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插排的插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用以供插头插入;
导电电路,所述导电电路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插头通过所述插孔插入而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设有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的导电端子,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以插入另一壳体的插接孔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设有穿孔,以使所述插接柱与另一壳体的插接孔配合时,另一壳体的导电端子伸入穿孔并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排的插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柱有三个,三个所述插接柱形成三角形排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排的插座模块,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插接柱形成等腰三角形排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排的插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柱为圆柱状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排的插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有三个,每一所述插接孔设有一所述导电端子,且两所述导电端子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排的插座模块,其特征在于,一所述插接孔连通两所述插接孔。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排的插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包括两脚插孔、三脚插孔、USB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排的插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有所述插接孔,所述第二端面设有所述插接柱;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其中一者设有定位件,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定位件相适配的定位槽。
9.一种插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排的插座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排包括用于与电源连接的接线模块,所述接线模块设有插入所述插接孔的连接柱,以使所述接线模块与所述插座模块的导电电路电连接;和/或,
所述插排还包括尾部模块,所述尾部模块设有供所述插接柱插入的连接孔,以使封闭所述插接柱的穿孔。
CN202221314671.1U 2022-05-30 2022-05-30 插排的插座模块和插排 Active CN2177408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4671.1U CN217740846U (zh) 2022-05-30 2022-05-30 插排的插座模块和插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4671.1U CN217740846U (zh) 2022-05-30 2022-05-30 插排的插座模块和插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0846U true CN217740846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38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14671.1U Active CN217740846U (zh) 2022-05-30 2022-05-30 插排的插座模块和插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08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83799A (en) Multi-purpose plug-in electrical outlet adaptor
TWI407646B (zh) 用於板安裝及電纜應用之模組的連接器家族
CN100426595C (zh) 多接口电力接触器和包括该接触器的电连接器
US10770843B1 (en) Wall mounted power supply device
CN219246994U (zh) 电连接器、底座及电连接器与底座组合
US6227883B1 (en) Electric combination socket
US10965073B1 (en) Multidirectional socket structure
CN217740846U (zh) 插排的插座模块和插排
CN218215769U (zh) 电连接端子及电连接装置
US7134916B2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CN216085569U (zh) 一种接地电连接器
CN211907762U (zh) 电连接器
CN213484030U (zh) 一种多芯电源连接座
CN209805052U (zh) 一种转换结构及插座转换器
CN218498412U (zh) 一种用于通讯设备上的连接器
CN213043185U (zh) 一种魔方插座导电组件
CN216872421U (zh) 一种弹片端子及排插
JP2007012392A (ja) 三芯の電源プラグ
CN220492268U (zh) 一种插座
CN218602783U (zh) 插座
CN111883957A (zh) 混合型线对线连接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源供应装置
CN216872424U (zh) 一种新型多面排插
CN220291149U (zh) 一种插座
CN202564730U (zh) 电连接器
CN216529465U (zh) 弹性导体片安装结构及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